(完整版)生物教学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生物教学论是研究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是一门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学、社会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生物学教学论的主要任务是:①研究一般教学理论如何与生物教学相结合;②研究如何把一般教学理论运用于生物教学实践;③通过研究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教学实践,从而产生新的理论,补充、发展、丰富一般教学理论。
生物学教学论具有很强的师范性、实践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发展性。
生物教学论课程可以采用“一、二、多、全、优”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看、听、议、读、写、做、练”七字学习方法。
《第一章生物学新课程的理念及目标》
★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教学机会的公平、对待学生公平、教学过程的公平、教学评价的公平;
2.“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去,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社会事件、策划工作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①“学习内容”是开发的;②“学习过程”是开放的;
③“学习时空”是开放的。
编制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的三个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
编制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的原则:
1.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2.适应人才观和素质观的变化
3.中学新生物学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具体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般认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科学素养各理解的共同因素:①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如科学技术的性质、概念、原理、过程;
②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③科学精神和态度;④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日常生活
及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我补充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容: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养;②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素养;③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素养;④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提升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在思想上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
(三)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1.优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STS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第二章生物教学的相关理论》
一、脑科学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1.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2.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习得律、消退、泛化、分化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1.将学习归结为刺激(S)—反应(R)的联结形式;
2.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
3.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行为主义者把学习的概念定义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即“刺激—反应(S —R)”,推动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部驱动力(如饥渴)和外部力量(如奖惩)。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1.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2.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3.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4.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等发现技能
(二)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认知变量: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②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的区别程度如何;③原有的起固定作用
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为四种类型:①表征学习,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是代表什么。
②概念学习,它是指掌握由符号所代表的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③命题学习,它是指学习有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由符号代表的复合意义。
④发现学习
学习动机的内驱力:①认知驱动力;②自我驱动力;③附属驱动力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
其公式是:S—AT—R(S=客体刺激,A=同化,T=主体的认知结构,R=行为反应)
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不依靠试误,而是顿悟的过程。
在具体的发现教学中,必须强调:①强调学习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③强调内在动机;④强调信息提取。
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①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②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具体生物教学中,应使用先行组织者策略:①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
②呈现学习材料
四、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一)个人构建主义
皮亚杰、凯利
同化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成自身结构的过程。
有再现性同化、再认性同化、概括性同化三种形式。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激进构建主义
(三)社会性构建主义
所罗门、杜宾、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①儿童现有发展水平;②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新。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用的理解,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替代。
3.教学观:构建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四大属性。
构建学习的途中三种经典模式:支架式构建、抛锚式构建、导引式构建。
五、科学学
科学发展模式:①波普尔的证伪主义;②库恩的科学革命论;③费耶阿本德的韧性和增生原理。
六、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STS的实践模式:
1)课堂教学渗透STS模式;2)科技活动渗透STS模式;3)社会活动渗透STS模式
《第三章生物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三层意思:①探究性学习要求儿童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探究中学习研究自然的方法和技能;②探究性学习要求形成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③探究性学习希望儿童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乐于继续对未知世界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特征:①真实的事件;②问题产生于提供的真实情景;③尝试形成假设;
④证明假设的方案;⑤收集证据;⑥形成解释;⑦通过比较,评价自己的解释;⑧交流和论证解释
探究性学习的类别:(1)根据活动情况分:发现式探究;推理式探究;实验式探究;(2)根据活动程度分:完全探究;部分探究
★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1)生物学观察;2)发现问题;3)形成假设;4)假设验证;5)得出结论;6)交流共享
二、基于问题的教学是通过创设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并强化解决问题的动因和兴趣,从而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
基于问题的教学的特征:1.自主性;2.开放性;3.驱动型
基于问题的教学的步骤:
1.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设计原则:①目的性;②问题性;③新颖性
问题情境设计方法:①通过实验;②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③通过对生物科学史实的介绍;④通过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的事例;⑤提供有趣的生物学现象;⑥利用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2.问题的提出
策略: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②鼓励学生大胆效仿,提出问题;③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想象、联想的兴趣;④引导学生在多向比较中提出问题并比较分析,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问题的解决
组织形式:学生自主解决、合作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等
4.对问题的总结
口头总结法,概念图总结法,示意图总结法,练习总结法
三、讲授式教学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生物学知识的方法,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生物学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
形式主要有讲述和讲解。
讲述,是指教师用语言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描绘生命现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
讲解,是指教师用比较严密的语言解释、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以揭示生物内部的联系,归纳出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
讲授法一般程序:1.激思诱导;2.讲授知识的基本要求:①内容具科学性;②讲授具系统性;
③语言要求:思想性和示范性;准确性和鲜明性;表达性和相通性;量力性和启发性;趣味性;④讲授应与其他方式相结合;⑤讲授最后应有精要完善的“结束”
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的目标导向的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由教师分配任务和控制教学进展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积极互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3.个体责任;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5.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1.教学规划阶段;2.教学实施阶段;3.教学总结阶段
五、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利用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并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1.教学目标控制原则;2.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原则;3.适应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六、其他方法
1.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
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2.学案导学
学案是教师在学科教学论和课程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发
展水平,编制而成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全面落实的学习方案,或者称导学方案。
学案的设计原则:1)主体性原则;2)导学性原则;3)梯度性原则:4)探究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
《第四章生物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概念一: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好下方案的过程。
★概念二:教学设计是在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教学活动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所要执行的方案。
★概念三:教学设计是教师创设教学的“文本”。
★概念四:教学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包括:前期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是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效果分析设计的基础或前提。
同一层次内的每一个设计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同时与其他模块的二级层次指标也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的基本要素:①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②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要体现当代学科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观念,要体现课堂教学形态变化的时尚和要求;③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要符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④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还需要注意到学科特征,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科都会有科学本身所追求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学习任务是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
学习任务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为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特色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
★学习者分析又称学情分析,是指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活动的对象之一——学生的情况进行的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能够满足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分析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对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指导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
课程目标是国家为了实现学校课程的教学而制定的该课程的学习基本要求,是针对全国所有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程制订的目标。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教学思路或方案。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策略的指导或要求下,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采用的具体的措施,是完全的操作层面的东西。
教学方法中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安排,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所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是教师根据前期分析的情况,而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
包括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教学讨论组织、结论得出、教学环节转化、学生学习情况估计、课堂总结等基本环节。
★说课是教师对备课、上课和评课的设计活动进行口头和书面呈现,阐述和自我监控的过程。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情况的实际,口头表述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构想、策略、程序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形式。
有课前说课、课后说课、评课后说课三种形式。
说课的本质是元教学,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内心反应的一种展示。
说课的功能和优势:1.能够体现教师的水平;2.灵活简便;3.便于反馈;4.参与人员较多
说课的内容:1.说设计理念和思路;2.说学习任务;3.说学习者的情况;4.说教学目标;5.说教学方法;6.说教学过程;7.说教学评价
说课的注意点:1.有自信、教态自然;2.语言表达问题;3.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4.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和解决;5.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
说课(指上课前的说课)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反思活动的展示,在介绍教学设计的同时,重点阐述这样设计的道理或依据。
教学设计是发生在设计之前的准备活动,是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案。
课堂实录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过程的记录,它的产生一定是在课堂教学之后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反映。
教学案例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分析、评价和判断,目的是提出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五章生物学课堂教学》
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师生及生生的讨论与交流,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内容等。
高中生物学知识类型六种:描述介绍类型、概念比较类型、逻辑推理类型、科学方法类型、知识应用类型、复习巩固类型;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信息传播技能:1.语言表达技能;2.书面表达技能(主板书,副板书,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读物设计);3媒体使用技能(媒体的选择、应用和效果评价).
(二)引导学习技能:1.情境创设技能;2.提问技能(问题意思形成,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所针对的教学目标,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范围大小,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解决成果的利用);3.追问技能;4.信息捕捉技能;
(三)课堂调控技能:1.活动设计技能;2.活动组织技能;3.活动调控技能
(四)现象演示技能:1.现象呈现;2.实验演示;3.模拟与比喻(物理模拟,数学模拟,比喻)
(五)教学评价技能:1.教学行为判断(教学目标的最有效实现是衡量教学行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教学目标实现感知;3.教学反馈技能
《第六章生物学新课程实验教学》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地位:(1)有利于完整、正确地理解生命科学;(2)有利于巩固生物学知识;(3)有利于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4)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5)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
(一)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试验
★验证性实验是通过实验过程证实已有的生物学理论、原理、学说、公式等知识,旨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的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探知与研究未知的生物学理论、原理和生物活动规律,旨在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二)演示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
演示性实验是教师或部分学生(如兴趣小组)参与的,是为演示生物学现象进行的实验活动。
操作性实验是由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学生在操作中训练实验技能,证明生物学的理论或原理,探究未知的生物学现象。
(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定性实验是通过实验证实生命现象的性质,实验所关心的是“有、没有”或“是、不是”的问题,对数量的关注程度不高。
定量实验是为了证明生命现象各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类型,其关心的是“有多少”,“多多少”或“高多少”等问题。
(四)课堂教学实验与课外兴趣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是按照课程表的安排,通常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教学活动。
课外兴趣实验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而进行的实验活动。
《第七章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校中的课程、教学计划或与之相关的问题,或对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所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估是指对学校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所能够达到的教育目标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定是指对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对达到教学目标所具有的事实的价值判断。
教学测量是评价、评估或评定的一种手段或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教学效果,并对测量对象赋予一定数量值,为评价、评估或评定提供依据。
测试或考试是评价或评定所采用的特定的测量形式,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测试同一套问题,来测试一个行为样本的工具或系统的方法。
教学评价的类别:
★1.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达到良好
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价,通常发生在新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2.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或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目的是检验前一段时期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3.终结性评价是指整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
4.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是对被评价者在某团体中的相对地位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选拔考试、评优评奖;
5.标准参照评价(绝对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学习者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标准参照评价不关心被评价者在学习团体中的位置,而只以教学目标作为标准,检验达标的程度;
6.潜能参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能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评价者有无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为目的的评价类型(根据是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统一原则;5.选拔与促进相统一原则
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的作用:1.促进教学活动;2.甄别教学成效;3.提供教学决策
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一)评价目标的确定;(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指开展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衡量教学活动的质量的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教学目标分析包括对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分析;(三)教学内容分析;(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评价指标的确定;(六)评价量表的制作;(七)评价方法的选择;(八)信息的收集与加工;(九)评价结果的得出;(十)评价意见的反馈;(十一)评价结果的修正与确定;(十二)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案例;(十三)教学评价中的观察、访谈、自我报告
《第八章生物学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作用与地位:(一)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1.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2.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2.不再把学生的视野束缚于课堂和学科之内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研究法;2.实验研究法(真实验法,准实验法);3调查研究法;
4.文献研究法;
5.行动研究法
《第九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技能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教学的技能,教师的信息传递技能(表达,沟通等),一定的组织与协调技能,与学生一起从事教学活动的技能,对教学过程的判断和处理技能等。
教师是指由于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从事某一工作类型的一类人,是指掌握了专门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的人。
专业化是基于职业化的水平发展而来,是在具备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成的更高的要求。
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可替代性”。
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教学工作的“不可替代”和“非我莫属”的特性。
教师专业化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知识的丰富;3.教育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