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的时间研究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的时间研究》开题报告
宫占坤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来探索小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小学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格。其理论精髓是“认知——发展”,他认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
思维的积极发展,而道德发展同理智发展一样有着一个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的连接过程。道德发展及道德认知的循序发展。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能力。
2.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认为传统学校德育压抑人性,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本性的完善。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和主体作用,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育要关心人格的整体性;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的人格形象和师生互动的道德因素;注重隐蔽课程对道德情操的重大影响。同时强调儿童道德发展中的观察学习和自我强化。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习得他人行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二)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德育内容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条件,互为制约构成的统一体。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它一方面体现了教育者的组织、教育、引导与受教育者能动地认识、体验和践性的双向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在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全过程。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整体的教育功能,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
2.
。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两个方面。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正确把握和对教育途径、方法的正确运用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对德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对德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双向互动,
共同实现教育目标。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提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的。
3.实践性原则。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教育首要的观点。首先,教育的实践性体现在教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只有学生践行、践言了,教育目标才算最终实现了。其次,教育过程本身是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教育活动,又有课外教育活动;既有校内教育活动,又有校外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形成的唯一基础。
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内部条件。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
课题负责人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他撰写的论文获得过自治区、国家级奖励。他提出“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的时间研究”的观点,得到教育同行的广泛认可。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既包括多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也有长期从事学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二)外部条件。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
展的战略,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习惯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和政策保证。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一)界定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良好行为、健康倾向或社会风尚。
(二)理论假设
通过此课题的开展,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那么将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尤其要研究由认知一行为一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此,本课题将着重以下几方面研究:
1.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初步理论研究和探索。
2.小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养成的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
3.小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矫治的初步实验研究(以个案为主);
4.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初步实验研究。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的生活方式研究。如果小学生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她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她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具体指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具体指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就本课题而言,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下面就主要的几种方法作简要说明。
实验法:本课题拟在本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学校成立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进行实践,在面上进行理论和方法指导。以点带面进行课题研究。
个案研究:本课题组拟采访和调查一些杰出人物,了解习惯养成对成功人物成长的影响,以及她们如何看待习惯与成功的关系,还要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问卷调查法:本课题拟在本学校发放开放式问卷,了解教师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见。同时,还要在全校选出优秀学生、普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