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体系需要新的教学观念指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新的教学观念指引,而新的教学观念将最终由新的评价观念来体现。

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考试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因此,是否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命题观念,在当前也就成为亟待探讨的话题,因为它将会影响着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

在考试中如何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反映生动活泼的日常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近年来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联系时势热点
关注时势热点是地理教学必须注意的,也是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

无论是高考还是会考以及学校的考试,都可以将时势热点与试题结合起来。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

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死亡人数超过16万,造成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海啸大劫难。

于是我在2005年元月进行的高三复习考试中,我出了一系列有关海啸的试题(被2005年1月4日的《扬州晚报》全文刊出)。

[背景资料]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

震中距海岸约30千米。

这是南亚地区4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强大的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受波及国家死亡人数已达12万人,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海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海洋灾害,其危害性极大,它与、和天文灾害并称为影响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四大灾害。

(2)发生海啸时是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16分(雅加达〈东七区〉时间),这时北京时间是( )
A.12月26日上午7时16分B.12月26日上午9时16分 C.12月27日上午7时16分 D.12月27日上午9时16分。

(3)从成因上说,海啸是由于(内、外力)作用产生的;具体说来本次印度洋地震是由和的撞击引起的。

(4)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印度洋各国(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从气候类型来看主要是气候和
气候。

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C一带)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5)东南亚为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产区,其中产量在世界处第一位的是,最大的生产国是。

(6)东南亚的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丰富,其中最有名的有色金属矿产是,最大的生产国
是。

(7)东南亚是世界著名石油产区,主要产油国是。

(8)这个季节,北印度洋的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印度半岛以风为主;北京的气候特点是;雅典的气候特点是。

(9)中新网2004年12月26日电:据路透社报道,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的政府首席发言人称,首都马累已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海啸所引发的洪水淹没。

岛国马尔代夫因海啸导致国土面积减少,有人说是“雪上加霜”,是因为近几十年来,由于的原因导致海平面上升,该国的许多岛屿被淹没。

(10)在本地区有一个区域经济集团是,其总部在。

(11)遭受灾害的南亚和东南亚各国都是较大的稻米生产国,其生产稻米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2)2001年以来上述地区的稻米产量有所下降,引起这一情况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
(13)灾害发生后,中国政府即派出救援队前往救援,他们到达灾区后,看到的以下情形,哪些是真实的?
A.去印尼的救援队说灾民们饥寒交迫,蜷缩在凌厉的寒风里
B.去泰国的救援队说看到许多着黄色佛袍的僧侣
C.去马尔代夫的救援队说这儿地势低平,有许多的岛礁
D.去印度东部沿海的救援队说这儿雨水太多,经常阴雨连绵
(14)上题中所描述宗教为教,起源地是( )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
(15)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16)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地震造成16万多人伤亡,你认为造成如此大伤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气象灾害;地质灾害;(2)B;(3)内力;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4)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5)天然橡胶;马来西亚。

(6)锡、马来西亚;(7)印度尼西亚(8)逆;东北风;寒冷干燥;温和多雨;(9)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加;(10)东盟、马来西亚。

(11)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一年可种3季;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④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2)城市化导致耕地和农民减少;(13)B、C;(14)佛教;C;(15)B;(16)①灾害本身规模巨大;②灾害发生突然;③受灾的地区大多是人口稠密或旅游者聚集的地区;④受灾地区普遍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⑤印度洋地区很少出现海啸,各国防范海啸这种自然灾害的意识不强。

这些地理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不是一门单纯依靠记忆就能学好的课程。

对于引导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有关人类发展和环境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如2004年4月18日,是扬州人民百年圆梦的日子──这天宁启铁路扬州段正式通车,宣告了扬州无铁路历史的结束;2005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连接镇江、扬州两座古城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实现了两座古城的“手拉手”。

围绕这两件扬州历史的盛事,我在《高中地理下册》综合试卷中就出了这样的题目:
背景资料:宁启铁路西起南京市,途径扬州、泰州至海安,与新长铁路相通,再经南通、海门至启东,全长约351公里。

一期工程为南京至海安段,全长约210千米,项目总投资32.9亿元。

2004年4月18日,古城扬州实现了百年梦想──宁启铁路扬州段正式通车,开通了扬州-北京、扬州-上海、扬州-武汉、扬州-西安、扬州-广州的5条客运线。

2005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连接镇江、扬州两座古城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实现了两座古城的“手拉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历史上扬州的两次辉煌分别是哪两个时期?
2.唐朝时扬州的谁曾6次东渡日本结下了中日友好的光辉篇章?
3.扬州是历史上工商贸易很繁荣的城市,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A.是由于城市自身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B.当地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C.是由于海上运输和铁路的发展造成的
D.中国南北贸易活动减弱、商人大量外迁
4.建设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5.从扬州到广州要经过哪些铁路线?
6.武汉位于和交汇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作者)的(诗名)。

7.4月18日19:50,扬州站开出了第一列驶向北京的列车,请问这时纽约(西五区)的时间
是日时。

8.从扬州到北京依次要经过江苏省、省、省、省、市和北京市。

在与陇海线(铁路)相交。

9.从扬州到上海,铁路经过地区的地貌类型是。

10.扬州铁路和润扬大桥的开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至少写出2点)
[答案]:1.一次在唐代,一次在清代。

2.鉴真。

3.C。

4.(1)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交通网络,填补扬州及苏中铁路的空白,圆扬州人民的百年梦想;(2)促进铁路沿线经济的发展;(3)为江苏省实施沿江大开发和扬州的腾飞、再次辉煌创造条件;(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障。

5.宁启线、京沪线、陇海线和京广线。

6.汉江、长江;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4月18日6:50分。

8.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徐州。

9.长江三角洲。

10.(1)影响公路运输;(2)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污染;(3)外来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大等。

围绕这一生活热点实际,并将历史、地理、政治等有关知识糅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关心时势,又考查学生历史、地理、古诗文等知识,特别是提高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扬州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就是将高中地理下册中所讲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进行迁移并做适当变化,还让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和学会正确评价地理事物,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注重人文关怀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要求我们实现试卷与学生的对话,在原来试卷命题的基础上,摈弃那种陈旧的、呆板的、专制的、沉闷的、封闭的内容,增加一些新颖的、开放的、自由灵活的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指向学生,服务学生。

1.提高试卷的亲和力
提高试卷的亲和力,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生硬的说教,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宽松的考试氛围十分重要,从而使考试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试卷的开始写上这样的话:“亲爱的同学,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

高中地理是否让你耳目一新,你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吗,高中的学习你适应了吗?鼓起你的勇气,拿起你的笔,放飞你的思维,将你的收获展示出来,检验一下这一阶段的成果吧!”同时在试题旁边加上一些鼓励的、提醒的亲切话语,如“愿你读得仔细,答得认真!”“相信你自己!”“别忘了检查哟!”等等,减缓了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使考试形式变得有趣起来。

2.增强试题的趣味性
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反作用于内容。

故此,在命题时不妨注意一下,有趣的题目会使学生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如:
1.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与当地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 )
A.老挝山区农民用大象运货
B.威尼斯小商人用船兴办水上市场
C.阿富汗人以船代步
D.欧洲西部各国居民多乘汽车旅游
2.扬州市修建南绕城和北绕城高速公路,目的是()
A.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
B.分流通过扬州市中心的客货流
C.促进城市建设,适应城市发展
D.使中小城市扩大发展为大城市
四、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试所关注的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疑问、矛盾和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

所以在每次的试题中我都要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北京奥委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请你谈谈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德国鲁尔区重新崛起对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减缓全球变暖,如何进行国际合作……这些题目不在于学生写出什么答案,而在于他们怎样思考答案。

因此在命题时就考虑不妨给学生多一点感悟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