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组内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主备课人:王秋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默读中学会圈点勾画的方法。

2.学会透过某一句或某一章节推断故事中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感悟和学习牧羊老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甘心为人类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会透过某一句或某一章节推断故事中心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牧羊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牧羊人的大致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植树的男人》动画片片段,动画片中的主人公不光存在于影视动画中,还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让·乔诺一同走进——《植树的牧羊人》。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并补充作者和背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和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涸.()坍.塌()戳.()酬.劳()慷慨()

山毛榉.()琢磨()薰.衣草()废墟.()帐篷()

微薄()酬劳()水渠()流淌()光秃秃()刨根()

注意:拣和捡的区别;蓬和篷字的区别;琢字的两个音(平翘舌)的不同用法;沉默寡言的寡字的正确写法。强调干涸的涸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2)酬劳:

(3)坍塌:

(4)不毛之地:

(5)刨根问底:

(6)沉默寡言:

(7)连锁反应:

提示:2.(1)干枯,没有水。(2)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3)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长草木的地方。注意毛字的解释。(5)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6)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7)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3.补充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

(1)让·乔诺(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的。

(2)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补充小说的文体知识,强调小说中人物的艺术价值)

三、整体感知

1.回顾课前预习,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明确〕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2.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结合上一环节的默读情况,让学生说出对人物的感知和第一印象,培养学生读有所悟的良好习惯。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为感人的情节,并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2.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初步印象。你感觉他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明确:牧羊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不图名利、造福人类等优秀品质都值得同学们学习。

五、拓展延伸

通过联系当代“愚公”,了解这种奉献精神在每个时期都必不可少的道理。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示例1: 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

示例2:抗震英雄武文斌:在军校学习就要毕业的他本不在领导考虑的救灾人员名单内,他坚决请缨,与战友共赴灾区救灾。34天内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其中3天的轮休日他也放弃了。最终劳累过度,他不幸因肺血管破裂失血过多而牺牲。他2008年初刚结婚,本打算救灾回去后选日子补拍婚纱照,最后新婚妻子只能怀抱他的遗像拍照,完成英雄最后的遗愿。

示例3:黎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十九年的坚持,悬崖绝壁一道狭窄天梯上几千次的来来回回,为一个十几年没有学校的小山村的孩子们搭建通往美好生活的知识桥梁。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同默读了课文,在默读中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人公牧羊人,下一堂课就让我们深刻认识这一奉献社会、乐此不疲的英雄般的人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

2.感悟和学习牧羊老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甘心为人类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深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

2.感悟和学习牧羊老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甘心为人类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辞】导入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通过跳读文段分析本文人物形象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明确:(1)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干净利索,做事认真的人。

(2)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人做事一丝不苟,态度十分虔诚、认真。

3.第五自然段中对老人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自然段是对老人的动作和外貌进行的细节刻画,通过老人细致、一丝不苟的擦拭猎枪和刚刮的胡子,以及自己缝补的细致,完全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这也为后面叙写他常年坚持种树埋下了伏笔。

4.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将荒山变成奶和蜜的田园的?

〔明确〕能够支撑老人体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认为:如果山上没有了树,就没有了生命。我们也要从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进行思考,他身边的两位亲人相继离开了他,他变成了孤独一人,他也是想通过种树,来种植生命,通过“再塑大山的生命”来寄托自己的追思。

5、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