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视角下的传统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古代社会语境下的女性角色——基于男性主义视角分析《甄嬛传》

古代社会语境下的女性角色——基于男性主义视角分析《甄嬛传》

声屏世界2021/7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古代社会语境下的女性角色———基于男性主义视角分析《甄嬛传》阴贺棋炜摘要:电视剧《甄嬛传》是根据流潋紫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讲述后宫妃嫔生活的大型古装宫廷电视剧。

这部剧虽是以女子群像生活的描写为主,其中关于男性皇权对女性的处置也引起了观众的广泛热议。

文章探讨了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角色,认为该类型电视剧中女性缺乏独立的性别意义,是传统文化的父权文化和市场下的消费主义在女性身上的投射。

关键词:《甄嬛传》男性主义女性形象电视剧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清朝,难以避免地会用男性视角对女性的身体、行为、情感产生审视。

在这一前提条件下,2012年于安徽卫视、东方卫视首播的讲述清代雍正时期后宫女子群像的古装电视剧《甄嬛传》,虽是描述了甄嬛从一名青春单纯的少女成长为深谙权谋的深宫太后,但是在主人公命运的每一次转折中,都离不开作为最高掌权者皇帝的干预和影响,这为人们更好了解和创作古代宫廷电视剧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维度。

观念:菲勒斯中心秩序的体现在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中,菲勒斯本身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这种无意识的父权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女性起到两重作用,第一是女性因为没有男性生殖器而象征着一种“阉割威胁”,第二是女性将她的孩子带入了这种象征秩序中。

在中国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清代,菲勒斯中心秩序也发挥了它的作用。

这就表现在剧中所刻画的极度传统的后宫大家庭中,雍正皇帝作为唯一的男性,所有的女性都是在围绕着他而服务的,后宫的嫔妃从第一天入宫开始,就被皇后教育着要“多为皇家开枝散叶”“后宫女人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讨皇上欢心”。

在这样的环境中,后宫的嫔妃们为了在男权社会中争得掌权者的宠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怀孕生子,从而又将她们的孩子带入了这种象征秩序中。

女主角甄嬛虽然才华品貌不输男子,但是她的愿望也是“嫁与这世间上最好的男儿”,在面对困难时,也是凭借怀孕躲过一劫,甚至在面对同为后宫嫔妃曹贵人的刁难时,也曾说出过“女人只为传宗接代”的话来。

男性视角下女性人物塑造的悲情之美——以《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男性视角下女性人物塑造的悲情之美——以《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戏剧之家》2021年第33期 总第405期55戏剧研讨男性视角下女性人物塑造的悲情之美——以《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为例朱燕飞(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9)【摘 要】在中国古代史上,从来不缺少由男性作者塑造的悲情女性角色,由于受到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些女性角色身上都被赋予了一定的影射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缺陷的功能,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也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以男性视角为研究切入点,以《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情女性角色为研究案例,从作品概述、悲情意识的起源、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女性悲情之美的体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期望能对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男性视角;女性人物;悲情之美;《雷雨》;《榆树下的欲望》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3-0055-0220世纪,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普遍流传开来,曹禺先生恰好拜读过,并就读后感想专门发表了一则谈话,表示自己被其中的悲情色彩感动得“流泪”。

随后,曹禺先生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创作了《雷雨》,同样是一部悲剧。

因此,本文对两者的代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将其中蕴含的女性悲情之美挖掘出来,对于扩充当前文学对于悲情之美的理解内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简介《雷雨》是一部话剧,于1934年发表,其作者为著名的剧作家曹禺,这部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以当时中国社会为宏观背景,对几个具有浓厚封建主义思想的家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通过家庭中的几个人物复杂的矛盾关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深层问题,该剧利用这种叙事手法,让剧情跌宕起伏,吸引人心,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榆树下的欲望》由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所编,该剧剧情元素十分丰富,围绕人的“逐利”本性缓缓展开,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用戏剧的张力引发观众深层次的对于现实的思考。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美狄亚、娜拉以及爱普莉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西方女性,她们的故事也迥然不同。

但三者均为男性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且作家都被誉为在维护女性权益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尝试细读文本,对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再次予以解读。

关键词:《美狄亚》;《玩偶之家》;《革命之路》;男性视角欧里庇得斯现存的十八部剧作,有关女性题材的多达十二部,享誉世界的《美狄亚》历来被女性主义者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发出最早的女性声音;在十九世纪后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中,易卜生创作了以《玩偶之家》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引起了剧坛轰动,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今由著名导演山姆·门德斯根据查德·亚特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革命之路》上映,因提出女性生存状态以及堕胎等一系列尖锐问题而备受关注,票房收入一路飙升。

前两部作品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对女性的关注也被公认;后一部因多位巨匠倾情打造一举摘取了金球奖的桂冠,成为奥斯卡的提名影片,获得一致好评。

这三部作品均出自男性作家之手,我们无意否认一些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男性文学曾经给予女性巨大的震撼,也无意否认,在妇女的解放历程中,男性知识分子曾经担当过启蒙者的责任。

但是,正因为如此,妇女的解放从一开始就必然与男性讴歌相伴相随。

女性的解放离不开男性的理解和支持,但也决不能依赖男性的拯救,否则,妇女解放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男权文化的陷阱。

虽然每一位作家都声称本着客观的宗旨创作,但我们仍然不难从作品内部觉察到男性视角的残留痕迹。

下面就是笔者尝试着按照女性主义批评家鲁斯文指出的批评方法“检查一部文学作品,从中找出构成它的意识形态的蛛丝马迹,看它的作者对此是否有所了解,进而指出作品字面上讲出的东西与通过精读而揭示出来的东西有何矛盾。

”①来解读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美狄亚》欧里庇得斯在《美狄亚》一剧中通篇洋溢着对古代雅典社会妇女的同情。

通过女仆、歌队以及美狄亚的独白和对话将她的不幸表达的淋漓尽致。

文学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赏析

文学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赏析

17

据说司马相如看到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 之后,越看越觉愧对妻子,於是赶回故 乡,把卓文君接来长安一起生活。卓文 君坚强果决的个性,在当时可算是奇女 子,她富於浪漫色彩、敢於追求爱情, 但又能理智的化解婚姻危机,充满感性 又不失聪慧,这就是不一样的卓文君!
18
《白头吟》翻译成白话文

爱情应该象山上的雪一般纯洁 象云间月亮一样光明 听说你怀有二心 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 我缓缓地移动脚步沿沟走去只觉你我宛如沟水永远 各奔东西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 就不象一般女孩儿凄凄啼 哭 满以为嫁了个情意专一的称心郎 可以相爱到老永远 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该象钓竿那样轻细柔长 鱼儿那样活 泼可爱男子汉应当以情认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 任何钱财珍宝所无法补偿
21
女性为何难以成为作家?
1、女性自身的生活处境。一个女人要想成为一 个作家,首先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一间自 己的房间”还指女性要有闲暇的时间和少量的 金钱,这样才可以坐下来专心写作。 2、男性中心社会的歧视和压制。“女子无才便 是德”“才思非妇人事,遂焚其集”“女子当 治织纫组训,以致其孝敬,词翰非所事也。”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四大女作家:简· 奥斯汀、艾 米利· 勃朗特、夏绿蒂· 勃朗特、乔治· 艾略特。 多为生活越出常轨的女性,没结婚、不生育等
6
在希腊的神话史诗中,英雄成长过程也是 征服女人、抵制女人的历程。女性成为 男性遭遇到的自然困境和道德困境的符 号。几乎每一个著名的英雄在他完成使 命的过程中,都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妖女。 女性以肉体、歌声、美食和舒适的生活 诱惑英雄,使其忘记使命。只有那些能 够抵挡各种 诱惑的人,才能最后成为大 英雄。特别是奥德修斯的历险。
5

男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_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男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_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名作 欣赏
现代回眸
!
男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
—— —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 "任葆华 (

渭南
!"#$$$)
要: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女性常常被物态化为自然的替代物,来抚慰和呵护男性在现实环境压力下焦躁不 湘西小说 男性叙事 女性形象
安的灵魂。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潜藏着男性作家难以言说的欲望化的深层意旨,带有男权文化的标记。 关键词:沈从文
.$$/ 0(() 1 (02%
猫, 《 豹子、媚金和那羊》中的媚金等,但这种主 体性是具有一定的限度的,一旦威胁到影响了男性 的权威地位,便会遭到扼杀。如 《 巧秀和冬生》里 的巧秀妈,在拒绝了老族长的非分之想后,老族长 就决定要将她沉潭。在我看来,这些女性并非作家 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而只是作家用来与都市女 性相比较,并借以攻击都市文明的一种工具。沈从 文曾在 《 凤子》中说这些女子 “ 爱你时有娼妓的放 荡,不爱你时则有命妇的庄严”。 “ 娼妓的放荡” 常常仅系于一个男子或限于婚姻形式之内,而 “ 命 妇的庄严”则是针对婚姻形式之外的其他男子而 言。这与男权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是一致的。事 实上,女子或贞节,或放荡,无论她们做出何种姿 态,她们都不过是在被动地折射着男人的欲求。在 男子的心目中,最理想的女子莫过于 “ 艳若桃李, 冷若冰霜”。 “ 艳若桃李”可满足男子自己性审美 的欲求, “ 冷若冰霜”则可拒斥其他男人的非分之 想。这是男性的自私,也是女性的悲剧。 托多罗夫说: “ 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 不是 ‘ 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 某个观察点呈现在我们面前。……视点问题具有头 等重要性确是事实,在文学方面,我们所需研究的 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是时间,而是某种方式被描 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从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 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不同的事实。” ! 沈从文在叙 事时采用的是男性的视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男 性视点叙事中的女性形象,因而表现出来的不可能 是女性主体真实的生命状态,她们的身上势必带有 男权文化的印记。

浅析《聊斋志异》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文/董涵瑜摘 要:《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中描写爱情的部分占有很大篇幅。

在这些篇章中,作者塑造了很多富有新意的大胆的女性形象,其中不仅有相夫教子式的完美型女性和具有经济头脑的商业女性,还有泼辣恶毒的家庭悍妇。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这些形象都是在男性视角的观照下刻画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男性潜意识的需求而创造。

关键词:聊斋志异;男权意识;女性形象中国曾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男权统治的封建社会。

自古以来,男性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掌握着巨大的权利,也在社会家庭中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

男权意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了女性的精神领域。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刻画了一系列动人和新颖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以往女性形象完美善良的模式。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主要刻画了三类女性形象:狐类、仙类、鬼类。

这些形象中不仅有面容姣好善解人意、令人向往的完美女性,也有泼辣凌厉的厉鬼。

尽管她们都表现出与以往处于低下地位的女性不同,但是,始终还是笼罩在无形的男权意识之下,离不开“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男性的需求意识深深地潜藏在作者的心中。

这些看似新颖的女性形象都是为了满足男性的生理需求或精神需求而存在,虽然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作者臆想出来的故事,但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男权意识。

一、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的确为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提供了独具一格的女性形象,女性以不同的面貌展示在读者面前,然而男性意识和男权阶层观念依旧是当时的主流观念,控制和影响着女性形象的创造和刻画,她们的容貌、行为、话语无时无刻不笼罩在男性话语的阴影之下。

总的来说,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都是面容姣好、善解人意、无私奉献、忠贞不二的,具有女性一切美好品质的形象,这类女性是一切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

她们常常在男人遭遇仕途的坎坷时给予慰藉,在男人家庭遭受磨难时给予帮助,在男人精神空虚时给予关怀。

鲁迅小说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读——以《呐喊》和《彷徨》为例

鲁迅小说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读——以《呐喊》和《彷徨》为例

1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期总第786期No.1,2020Total of 786鲁迅先生历来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下层贫苦女性的命运,这也体现在他积极利用文学创作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特别是残害妇女的本质,希望以此为妇女解放做出贡献。

1 鲁迅小说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展现《彷徨》和《呐喊》中较为典型的女性人物有爱姑、祥林嫂、单四嫂和子君。

而这四位女性形象按照其共性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逆来顺受”型和“敢于反抗”型。

《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仔细分析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她们都是农村底层的丧夫妇女,作为寡妇本就生活艰难却又都经历了丧子的致命打击,她们始终逆来顺受最后都命运悲惨。

单四嫂子本来是有奔头的,她依靠双手来纺织棉纱,养活自己和宝儿就是她的使命,每天过得虽然清贫但也有盼头有甜头。

“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着”,可见一斑。

但世事无常,不久儿子宝儿生病病死了,死的不仅仅是宝儿,从前的单四嫂子也一起“死了”,于她而言人生的所有希望都没有了,她再也没有了生活重心,接连丧夫失子,过上了没有血肉的生活。

她总能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

这屋子又静又空没有生气,有的,只是她心中无尽的悲与苦。

与单四嫂子有所不同的是,祥林嫂是一步一步“死了”的。

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的时候“两颊还是红的”,她踏实肯干,也被东家肯定,继而“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好景不长,祥林嫂被婆家抓回去改了嫁,第二任丈夫死后,祥林嫂再次成为寡妇,她的孩子也被狼吃了,她再次来到鲁家做工,东家也对其不时流露出嫌弃之情,她的“脸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渐渐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随着祥林嫂的幸逐渐消散殆尽,她的生命也走向了完结。

《离婚》中的爱姑和《伤逝》中的子君则是有极强反抗意识的女性。

爱姑也为农村女子,与祥林嫂、单四嫂子相比,爱姑更具有反抗精神,她敢于向侵害自己的势力做反抗作斗争,但遗憾的是她的反抗意识是自发的、蒙昧的,她离婚的事情闹了三年,夫家要“休”掉她,她说:“要撇掉我,是不行的。

性别视角下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教学研究

性别视角下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教学研究

三、女性形象教学研究的方法
1、文本细读法
对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以采用文本细读法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深入分析女性形象的言行举止、心理活 动等细节,进而理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女性形象的特点 和多样性。例如,可以将同一小说中的不同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或者将不同小 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她们之间的异同点。
3、互动讨论法
在女性形象的教学研究中,可以采用互动讨论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女性形象所涉及的各种问题。
结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 探讨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批判思维能力 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更好地进行女性形象教学研究,可以采用文本细读 法、比较分析法和互动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 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其次,教学过程中对女性形象的度不够。教师往往更多地于课本内容的知识点, 而忽视了对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这就会使得女性形象教学停留在表面, 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教师对女性形象教学的态度和方法也影响着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对女性 形象的理解存在偏差,无法客观地评价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导致学生对女 性形象的认知产生误解。此外,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研究,总结出了板书设计的 特点、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对女性形象的分析

对女性形象的分析

论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分“美与丑”的因素作为一名女性,我想谈谈我个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形象因素。

泛泛而谈,每种事物都会有美与丑的差别,而女性作为一个谈论最多的话题,又有着特殊的含义。

女性的身体本来就是一种美,不可否认,无论是男是女,看到漂亮的女性都会习惯性的多看两眼。

女性的形象,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

外在美很直观的,可以通过视觉感知的。

它可以是是天生的,是父母给的,也可以是后天打造的。

内在美则无法通过直观的视觉去感知,它通常体现着一个人的后天素养。

无论内在还是外在都是女性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文重点阐述的是中国中对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差别的因素。

我所理解的“女性”是与社会有所接触女人,所以当然是那种成年后的女孩才能可以算作真正意义上女性。

对于我认为的“女性”应该按照成家为界限:第一个时期是成年到结婚成家前的女性;第二个时期的女性是成家后的女性。

结婚前的女性还处于女生时期,并不算真正意义上女性,只有跟社会接触,她才能展现出来女性的一面,比如成熟,比如知性,比如果敢霸气等等气质。

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看法:有客观,有主观;有外在,有内涵;有深入,有肤浅等等,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因该根据不同时期的角色定义自己是美还是丑,任何脱离了现实背景的判断,都是不合适的,不全面的。

在还没有进入封建社会之前,通常对女性的描述是将女性神话,是善良神圣的象征,因为那是女性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女性孕育万物,对社会的发展期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女性地位下降,男性地位上升,男性在社会占主导地位,女性为期附属品,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那是的女性通常是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弱无助、知天安命的代表,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到明清时期,女性的坚强与才能被一些人发现并大加赞赏。

最主要体现在《红楼梦》中。

在民国时期,提倡女性解放,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女性表现出甚至比男性更多的坚毅与勇敢。

到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更是顶起了一半天,更多的女性摆脱的对男人的依附,同时也变得更加自我。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作者:林彬晖蒋文华来源:《教师·中》2019年第03期摘要:日本明治时代依田百川的《谭海》是一本汉文笔记小说,也是一本“可以为作文之标准”的汉语学习读本。

书中才女名妓、佳妇忠仆等众多女性或智勇兼具、或忠孝守义的品格和行为受到作者赞颂,多有明显的以男性视角看待女性的特征,其展示的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又折射出中日文化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谭海》;日本汉文小说;女性形象;男性视角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8-0120-02《谭海》亦作《谈海》,是日本明治时代依田百川(1833—1909)的一部汉文笔记类小说,有《东洋聊斋》之称。

“盖拟诸西人所著:《如是我闻》《聊斋志异》《野谈随录》等诸书,别出一家手眼者。

但彼率说鬼狐,是以多架空冯虚之谈,是则据实结撰,其行文之妙,意匠之新,可以备修史之料,可以为作文之标准也。

”[1]可见它不仅是一本汉文小说,还是一本可以用作汉文学习范本的教科书。

既然“据实结撰”,《谭海》中人物形象必得自生活实际,因此书中人物塑造颇能一展时代风貌。

本文以《日本汉文小说丛刊》中所载《谭海》为据,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一粗浅探讨。

一、识人之明,处事之智《谭海》里出现的女性人物主要有歌妓、寺尼、仆妇等,小说在描绘她们姿色、才艺之外,往往还渲染她们拥有的一些特殊天赋。

如吉原妓院松叶屋娼妓濑川是“旷世之英杰,绝代之奇才”之一,她“妙易,善占筮”“为诸妓指其前路,往往奇中,虽老卜者无以难也。

”凡是经濑川占卜相面者,包括其自身,无不应验。

(《名妓濑川》)但相术一道离不开细致观察和对他人面貌、言谈、举止进行的综合判定,是一个“识人”的过程。

如果说一个生于农户、长于妓家的女子对命理占筮之术有惊人造诣,更多地反映的是她具有识人之明的聪慧。

同样,京都祇园名妓首信被指“年少有侠气,又能鉴识人物,非寻常脂粉中人也。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以日本汉文小说《谭海》为中心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以日本汉文小说《谭海》为中心

文化研究WenHuaYanJiu教师·TEACHER1202019年3月Mar.2019《谭海》亦作《谈海》,是日本明治时代依田百川(1833—1909)的一部汉文笔记类小说,有《东洋聊斋》之称。

“盖拟诸西人所著:《如是我闻》《聊斋志异》《野谈随录》等诸书,别出一家手眼者。

但彼率说鬼狐,是以多架空冯虚之谈,是则据实结撰,其行文之妙,意匠之新,可以备修史之料,可以为作文之标准也。

”[1]可见它不仅是一本汉文小说,还是一本可以用作汉文学习范本的教科书。

既然“据实结撰”,《谭海》中人物形象必得自生活实际,因此书中人物塑造颇能一展时代风貌。

本文以《日本汉文小说丛刊》中所载《谭海》为据,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一粗浅探讨。

一、识人之明,处事之智《谭海》里出现的女性人物主要有歌妓、寺尼、仆妇等,小说在描绘她们姿色、才艺之外,往往还渲染她们拥有的一些特殊天赋。

如吉原妓院松叶屋娼妓濑川是“旷世之英杰,绝代之奇才”之一,她“妙易,善占筮”“为诸妓指其前路,往往奇中,虽老卜者无以难也。

”凡是经濑川占卜相面者,包括其自身,无不应验。

(《名妓濑川》)但相术一道离不开细致观察和对他人面貌、言谈、举止进行的综合判定,是一个“识人”的过程。

如果说一个生于农户、长于妓家的女子对命理占筮之术有惊人造诣,更多地反映的是她具有识人之明的聪慧。

同样,京都祇园名妓首信被指“年少有侠气,又能鉴识人物,非寻常脂粉中人也。

”面对豪富子弟争掷千金,首信漠然置之,而独与三井氏子亲昵,这是出于她“是子温藉,有大家气格,比之都下轻薄子弟,不啻瓦砾于金玉矣”的认识。

(《奇妓首信》)歌姬小君在众人之中一眼认准“绣虎雕龙,藻葩迥拔乎庸众”的名士湖云生(《小君》)。

这些女性身处歌妓之列,凭着一双善识人的慧眼寻找依托一生的良人。

这类故事在加工中实则更多地寄寓了男性对“慧眼识英雄”的潜在渴望,希望自己的才识能力被发现,想成为慧眼中的“英雄”。

不仅如此,《谭海》对女性的沉着机智,或是超乎常情的理智行为也倍加赞许。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庞大而多元的文化体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记录了数千年来男女角色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相互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些形象背后反映的社会、家庭和教育等方面的背景,并探索女性形象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古代女性形象的背景”部分,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家庭与婚姻制度以及教育与文化限制对女性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

接着,在“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作品分析”部分,我们选取了《红楼梦》、《西游记》和《诗经》三部重要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进行深入剖析。

然后,在“女性形象对社会变革的影响”部分,我们将探讨这些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反叛与改革意识的觉醒、对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的挑战以及文学作品对女性自我认同的塑造与影响,对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发现,并思考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中承载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女性形象,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婚姻制度和教育等方面观念的演变,以及女性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掌握古代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与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追求性别平等和发展健康、和谐人际关系提供思考与借鉴。

2. 古代女性形象的背景:古代中国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地位和角色、家庭与婚姻制度以及教育与文化限制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古代女性在文学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形象。

首先,古代中国的女性社会地位相较于男性较低。

她们通常被视为家庭中的附属品,其权力和自主性往往受到限制。

男性叙述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男性叙述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男性叙述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作者:黄茜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5期摘; ; 要:艾丽丝·默多克作为当代英国重要的小说家,其作品的意义自然无需赘叙。

其创作生涯中后期的小说作品中,出现了独具特色的以男性为第一视角的叙述手法。

而在这一类型的作品中,作为女作家的默多克又是如何透过这些男性的眼光来表达她的思想的呢?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默多克这一类型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求更深入地去理解默多克和她的作品。

关键词:艾丽丝·默多克; ; 《黑王子》; ; 《大海,大海》; ; 女性主义一、绪论英国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无疑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一无可忽视的耀眼明星,共六次提名布克奖的成就无人能及,有些评论家甚至将她与狄更斯相提并论。

其前期的作品风格独特,有着哥特式的神秘特色和奇幻多半的瑰丽剧情[1]。

但随着默多克与萨特的结交,其后期的作品开始更多的从萨特存在主义角度解读并展示世界。

默多克的许多作品以独特的哲学思考来展示其世界观中的偶合与无序,更加特殊的是其作品中有四部以男性作为第一叙述角度的小说,这些小说中作者以男性的不可靠叙述达到了对书中女性的解构与重塑,如《黑王子》和《大海,大海》。

这两部作品都无疑不采用男性的第一视角,并且通过这第一视角的不可靠叙述展现了作者对同时代女性的生存现状与生活诉求,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价值。

默多克虽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其作为女性作家的身份本就不可忽视,所以,即使默多克本人无意挥舞女性主义的旗帜,但其小说中通过对二战后英国女性的生存问题的思考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对于默多克小说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义相关解读[2],有学者从弗洛伊德的施虐与受虐的精神分析角度[3](精神分析学视野下的)来探究其中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施虐与受虐倾向;有的学者从女性关怀的伦理学角度下探究了默多克这一类型作品中对自我与他者建立的矛盾[4];还有些学者则通过对作品中男性角色的否定,将其解读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思考和质疑[5](研究综述)。

从性别视域解读《围城》女性形象

从性别视域解读《围城》女性形象

从性别视域解读《围城》女性形象《围城》围绕着“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而展开了描述。

《围城》以男人的视角开展了对婚姻和社会的叙述以及对女性的审视。

本文主要使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性别视域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标签:《围城》;女性形象;性别视域一、男性偏见下的《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在《围城》中,钱钟书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她们性格各异、主动与方鸿渐建立关系,主动争取男女平等,但男性对她们的偏见使她们仍旧在社会边缘。

(一)女性才学的附属化《围城》这样说丈夫和妻子的关系:“丈夫是女性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个饭碗。

”她们虽然有了知识,但仍是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品,女性一旦解放思想就过上了颠沛流利的生活,在男性社交场所踟蹰。

最后走到婚姻的笼子中,以为成了人生的归宿,以得到了短暂的解脱。

(二)男性的偏见是女性变得丑陋《围城》中的女性知识较多,他们貌美、智慧,有自己的追求。

在男权主义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是存在的,即使知识女性有智慧,其也会受到压抑。

《围城》中与方鸿渐有过交往的女性都会采取手段获得方鸿渐的心,但这些都被方鸿渐看穿了。

钱钟书将这些女性的言谈举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暴露她们的心机。

二、女性视域下的《围城》女性形象所谓的“女性视域”就是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出发,改变女性的从属地位,以无性别的角度对社会进行解读,是抵抗男权主义的一种态度。

在文学作品方面,对其解读也是通过女性视域对文学内容进行的理解。

(一)积极和男性交往《围城》中的鲍小姐是有名的交际花,反映了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不愿意做男人的附属品。

她能够将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即使跟方鸿渐交往,她也会毫不避讳地说:“方先生,你让我想起了男友”;在船上还顺势倒在了方鸿渐的怀中。

当方鸿渐感觉与鲍小姐开始交往了的时候,鲍小姐又倒在了半秃顶黑胖子的怀中,这才使方鸿渐感觉到自己被女人玩弄了。

虽然鲍小姐会因为玩弄男人而沾沾白喜,但身在男权社会中的她,更多的是被男性玩弄。

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一、本文概述《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如何在男权思想的影响下,女性形象如何被塑造和展现。

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女性角色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在社会期望与自我追求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她们如何努力在男权话语体系中寻求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农村为背景的巨著,作品深刻反映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在这部作品中,路遥不仅关注男性角色的命运和成长,也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在男权思想的统照下,展现出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从而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和文本比较法等方法,对《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也将对路遥如何通过这些女性形象表达自己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看法进行探讨。

二、男权思想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体现《平凡的世界》作为路遥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也深刻揭示了男权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深远影响。

在这部作品中,男权思想无处不在,不仅体现在家庭结构、社会观念上,更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中。

在家庭结构上,小说中的家庭大多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着从属和辅助的角色。

例如,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虽然勤劳善良,但在家庭中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她的存在和行动更多是为了服务和支持孙少安。

这种家庭结构中的男女性别角色定位,实际上是男权思想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024年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论》范文

《2024年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论》范文

《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论》篇一引言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容多样。

希区柯克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在这其中,女性形象一直是希区柯克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从男权视角出发,探讨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女性论。

一、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成熟优雅的女性,从弱小无助的受害者到聪明机智的侦探助手,无不栩栩如生。

这些女性形象在男权视角下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和意义。

1. 传统女性形象在希区柯克的早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为柔弱、依赖、需要男性保护的受害者。

这些女性往往在故事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缺乏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然而,正是这种被动的角色设定,使得观众对故事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2. 现代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些现代女性形象开始在故事中崭露头角,她们独立、自信、聪明、勇敢,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决策能力。

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使得希区柯克电影更加丰富和多元。

二、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论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性别观念。

从男权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往往被定义为弱势群体。

这种定义不仅源于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也与希区柯克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有关。

然而,这种定义并不意味着女性在故事中毫无作用,相反,她们的弱小和依赖性往往成为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女性的角色定位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女性的角色定位往往与她们的命运和遭遇密切相关。

在传统的女性形象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在现代女性形象中,女性的角色定位则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职场,女性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格林童话中嫉妒白雪公主的皇后、劳伦斯小说《查太 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白黛。 这些女人的特点:(1)个性强悍、凶狠狂暴,破坏 秩序;(2)不得善终。 以厌憎、恐惧的态度设置这类女性形象,表现的是男 权文化对女性生命力、女性自主精神的压抑。
一、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原型 ——夏娃与圣母
(二)圣母型女性: A、《圣经》文学中的圣母 圣母是童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原型
(一)贤妻良母: 代表人物:孟母、岳母 贤妻良母,是儒家父权制文化系统内的 辅佐性角色。这种角色定位赋予女性一 定的主体意识、社会地位;但单一的角 色意识压制了女性的其他生命需求,造 成异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原型
(二)泼妇淫妇: 代表人物:妲己、杨玉环、潘金莲 女人一美,在男权话语中就成为到处流淌 的祸水,她的美貌被哪个男人所消费,她 就祸及哪个男人。这里的内在逻辑是,男 人不必为自己的欲望负责任、不必为自己 的荒唐负责任,无辜的女人成为替罪羊。
三、中国现代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三)、正面自主型女性 1、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蘩漪(《雷雨》)、
春桃(《春桃》)、蔡大嫂(《死水微澜》)、 曾树生(《寒夜》) (1)表现男作家对女性主体性的尊重; (2)男性欲望仍然投射其中:人物个个都是 美人。
三、中国现代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2)、把日常生活与社会事业绝对对立起来,以男 性事业追求否定女性日常生活方式。(《伤逝》)
(3)、把日常生命逻辑置于革命激情的对立面,从 而沉湎于革命狂热之中。(《蚀》)
(4)、原本被认为是落后的女性及其所代表的日常 生活原生态,有时被现代男性作家抬升到至高无上的 地位,从而在另一层意义上与历史理性挂上钩,往往 又呈现出另一种偏颇:在超越性升华的过程中被抽去 了女性生命、个体生命的丰富性,从而造成女性生命、 个体生命的异化。(《四世同堂》)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论文题目:郁达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蒙丹签名: 指导教师:同温玉签名:摘要郁达夫,是一位爱国志士,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声中,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那宝贵的生命抒写了伟大的爱国诗篇。

研究郁达夫的女性形象,是对其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双重肯定,是对其对女性的关怀的肯定,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扬与歌颂,是对其光辉形象的缅怀与悼念。

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爱国志士,在弱国国民的身份下,对异国女人的渴望而不可得的苦闷心境,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中国女性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此篇论文从时代背景出发,以郁达夫留日时期的作品、“五四”思潮影响下描写女性的作品和个人生活经历为据,展开分析女性对郁达夫的影响,以及郁达夫在人生经历下产生的两性观的重要转变和其作品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郁达夫;女性形象;女性地位;日本女人;五四文学【论文类型】基础研究型Title:Major:Name: Meng Dan Signature:Supervisor: Tong Wen Yu Signature:ABSTRACTYu Dafu as China's modern literature creator and romantic style guider, women become an important material in the process of its creation.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se women, whether it is a prostitute, life in the society at the bottom of the poor woman, they all can be said to be the work of male host, or the author's own body and the mind of a kind of solace, woman is stumbles, Yu Dafu life the important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Yu Dafu's life. Yu Dafu'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knows it. He stressed that each author's work should have a "I", a character "I". Novel capitalized on colour, can reflect the writer in real life habits and characteristics. his first novel "Perishes", very good has exposed Yu Dafu's self-betrayal self-dissection literature initiative. Female images in the works of Yu Dafu, reflecting the most mainstream zeitgeist and Yu Dafu period social phenomena and 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people rich and exquisite. In the May 4th movement trend, Yu Dafu when studying in Japan is prevalent sexual thought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of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works of youth in the image of women, thought, psychology, and his bold self-betrayal tendency, enrich the delicate feelings of the world that Yu Dafu in female writing part is higher than the same period of other scholars. In individual journey, he not only liberated the depressed state of mind of the self, also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female value.目录1不同创作时期的女性形象 (3)1.1日本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形象 (3)1.1.1烟花柳巷中的赚钱女郎——肉与灵的折磨 (4)1.1.2爱情梦中的美丽女子——日本女系的诱惑与背叛 (5)1.2 "五四"思潮影响下的女性形象 (6)1.2.1 反抗者的失败 (6)1.2.2 平等之爱的两性关系的完美转型 (7)2个人经历和社会文化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8)2.1 个人经历影响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8)2.1.1缺席的母爱在作品中的刻画 (8)2.1.2郁达夫对女性爱的关怀 (9)2.2社会文化(文学思潮)对郁达夫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10)2.2.1外国文化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 (10)2.2.2“五四”思潮对郁达夫的女性观的影响 (11)3郁达夫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11)参考文献 (14)致谢 (15)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风格创造者和引导者,女性成为其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素材。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性格悲剧的文化诠释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性格悲剧的文化诠释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性格悲剧的文化诠释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

在正史里,她是道德的化身、伦理的符码;在文学作品里,她是愿望的化身,美丽、温柔、善良、节烈、痴情,不重名利财富,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这是中国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仅仅是男性心理经验的投射,男权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隐蔽的潜在的社会集体无意识,始终是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关键因素。

这种完美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史书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合二为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对女性期望逐渐合流,是儒家要求的“德”和道家重视的“色”的“二位一体”。

在正统的思想中,女性的“色”与“德”是矛盾的,甚至是“有甚美就有甚恶”(《左传》),君子应该“贤贤易色”(《论语》)。

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想象中却得到统一,完美的女性形象就是这种想象的载体和产品,历代的文本不断的“复制”和“再生产”,就变成了标准和规范,对整个社会发挥“话语”权力。

当女性按照这种标准被要求和要求自己时,她们的性格悲剧就变成了一种宿命和必然。

儒家女性儒家女性,狭义是指合乎有关男女两性的主从、内外、尊卑的宗法伦理秩序,合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宗法伦理思想的女性;在广义上,还包括与此相反的儒家她者,即破坏这些秩序的女性。

总之,儒家女性就是道德伦理的符号和代码,不管从正面还是从反面,这类女性大多出现在史书中。

儒家女性的符号价值在于德而不是色,德和色在此是矛盾的,例如《列女传》中,刘向借助叔向母亲之口说明“有甚美者,必有甚恶”。

列举了郑穆少妃姚子、发黑而甚美之玄妻的例子说明:“美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

”劝说叔向不要娶夏姬的女儿。

在班昭的《女诫》中也说:“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只须“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

《列女传》是第一部妇女杂传,汉成帝时,赵飞燕姐妹恃宠乱政,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逼迫成帝杀死许美人的儿子,使王室绝嗣,刘向作《列女传》加以劝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男性视角下的传统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李辉, LI Hui
作者单位:平原大学,师范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33(3)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1979
2.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1989
3.蒋孔阳二十世纪西方名著选 1987
4.波伏娃;陶铁柱第二性 1986
5.波伏娃女性的秘密 1998
6.郑德辉倩女离魂 1958
1.徐安辉郁茹《遥远的爱》简论[期刊论文]-固原师专学报2004,25(1)
2.张艳解读新女性的"身体写作"[期刊论文]-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7)
3.李玲主体间性与中国现代男性立场[期刊论文]-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
4.杨金燕.Yang Jinyan浅论女性主义批评的偏失[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2009,29(4)
5.张利民.王静.ZHANG Li-min.WANG Jing从"索菲娅"到"娜拉"再到自我发展的女性 ——20世纪初中国女性的发展道路[期刊论文]-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
6.杨楠论钗黛形象与作家的男性视角[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11)
7.张琼从"主母反告"母题的流变看西方传统女性价值的自我解构[期刊论文]-学理论2010(14)
8.贾方舟.Jia Fang-zhou欲望叙事:男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期刊论文]-山花2009(7)
9.周莉萍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15(3)
10.朱晶.ZHU Jing试论电视广告中男性视野下的女性角色[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sfdxxb-zxshkxb20060305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