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苏教版
三年级苏教版《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三年级苏教版《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10767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c.png)
三年级苏教版《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幼苗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等条件。
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知道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掌握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变化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和得出结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奇妙,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植物幼苗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光合作用的原理。
了解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和生长变化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以及根、茎、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如何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来体会这些抽象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组植物幼苗从刚发芽到逐渐长大的图片或视频,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幼苗多可爱呀!它们在不断地长大,那你们知道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吗?它们需要些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幼苗生长的条件(8分钟)教师拿出两盆相同的幼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水分适宜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干燥的纸盒里。
教师说:“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看这两盆幼苗会有什么不同。
”过几天后,向学生展示两盆幼苗的生长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幼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然后总结:“植物幼苗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
阳光可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水分是植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各种生理活动;空气能为植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土壤中有植物生长需要的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幼苗长大了》精品教案
![《幼苗长大了》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a12ee648d7c1c709a14543.png)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幼苗长大了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节《幼苗长大了》。
上节课认识了种子,并进行了正确播种。
本节课在种子发芽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依次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是分别对根、茎、叶进行研究。
本课内容较多,建议两课时完成。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探究积极性高。
学生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可以直观地看到,只需细心照顾,按时测量,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即可。
对于根、茎、叶的外貌特征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但对于它们的功能学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实验和教师讲解加以辅助说明。
对于根的作用,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二年级学习的《栽小葱》,启发学生总结出根的作用;通过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并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二、学习目标: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三、学习重点: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四、学习难点:1.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烧瓶、红色素水、植物的茎、水果刀、三种植物的叶子等)、实验记录单。
六、学习过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幼苗长大了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幼苗长大了表格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064f6bb68a98270fefa2c.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授课设计课题2、幼苗长大了课时1日期1、观察番茄或黄瓜的幼苗,描述幼苗每个部分的样子。
2、经过查阅资料、观察、谈论等方式研究植物的根、茎和叶子的作用。
3、知道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取、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授课目的营养器官。
4、认识植物的根和茎,知道植物的根平时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5、仔细观察树叶,认识叶子由叶柄、叶片和叶脉这几部分组成。
经过查阅资料、观察、谈论等方式,研究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授课重点茎叶分别负责吸取、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授课难点研究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
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各样各样的树叶、番茄和黄瓜的幼苗等等。
观察番茄和黄瓜的幼苗,能够做到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
预习要求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
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着手栽种了番茄和黄瓜的种子。
大家的番茄也许黄瓜应该萌芽了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植物的幼苗。
2、板书课题:2、幼苗长大了二、观察植物的幼苗1、教师引导:同学们,老师让大家种下的番茄也许黄瓜的种子萌芽了吗?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栽种的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样子。
教师引导:因为时间比较短,可能有同学的幼苗还没有长出来,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等待,记住要坚持观察,仔细护理,做到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
2、出示早先准备好的黄瓜和番茄的幼苗,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描述幼苗每个部分的样子。
3、教师引导:同学们,幼苗诚然比较细小,但是这也是生命的象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幼苗也会慢慢长大,开花结果。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不一样植物幼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觉幼苗的生命力。
1三、研究根茎叶的作用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棵植物都有根、茎、叶。
那么植物的根茎叶又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们连续来商议(一)商议根的作用1、同学们,你们知道根的样子吗?2、出示课本第4页试管栽种小葱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小葱的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e954b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9.png)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探究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的生长现象和植物的生长记录。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不够细致,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现象。
4.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
5.总结提升:归纳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植物生长。
6.课后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的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植物的生长过程2.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植物生长条件的理解程度。
3.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28d8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4.png)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幼苗长大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幼苗的生长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成长的喜悦。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2.采用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幼苗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幼苗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种子、幼苗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准备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幼苗的生长变化。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幼苗的生长变化。
2.呈现(5分钟)呈现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实物的幼苗,记录其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幼苗生长变化,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会生长?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其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思考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幼苗长大了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幼苗长大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f3c0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b.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幼苗长大了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幼苗长大了》教学目标:1. 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能够描述幼苗的生长过程,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幼苗的生长过程。
2. 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描述幼苗的生长过程。
2. 分析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
2. 幼苗的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阳光等。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幼苗是如何长大的?”2. 让学生观察一颗幼苗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描述幼苗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探究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条件或因素进行研究,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 每个小组依次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知识讲解:1. 根据学生的探究活动,讲解幼苗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
2.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幼苗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展示实验: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幼苗的生长情况。
例如,分别放置在光照充足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中,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条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巩固练习: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幼苗生长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幼苗是如何长大的?幼苗的生长有哪些条件和影响因素?”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研究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条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幼苗长大了》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幼苗长大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8e0c6b0975f46527d3e1a6.png)
2.幼苗长大了一、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
是学生在经过了种植后,系统地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各部分的样子。
第二部分是按照根、茎、叶的顺序分别进行研究。
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了些微调整。
首先通过观察葫芦的幼苗,对植物进行一个整体认识。
其次是认识叶的作用。
接着回顾根的作用,结合二年级《栽小葱》一课的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出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
再次,研究茎的作用。
通过动手解剖和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
最后并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好奇心强,对实验感兴趣, 经过两年的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实践、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已经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了解的还不够全面,需要老师加以有效指导。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葫芦幼苗的形态特征。
2.能利用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懂得爱护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五、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提前做好的芹菜茎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瓶实验装置、芹菜的茎、水果刀、相关资料和视频。
2024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幼苗长大了》优质课件
![2024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幼苗长大了》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56b2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7.png)
植物叶的作用
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子叶全部去除,幼 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 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 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14
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 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 植物的营养器官。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课堂总结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1.2 幼苗长大了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观察番茄或黄瓜的幼苗,描述每个部分的样子。
每周测量一次幼苗高度
测量方法 以幼苗露 出土处为 起点,用 尺子垂直 向上测量 幼苗高度。
2
植物的根
3
Hale Waihona Puke 植物根的作用根的生理作用 为吸收水分及 溶解在水中的 养料。
4
植物根的作用
这是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 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 起到稳固枝干的支持作用。
知识。
5.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活动和比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学活动和比赛,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和实验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参加科学展览、科学
竞赛等活动,从中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活动和比赛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23
谢谢观看 !
2024/1/26
24
小学科学学习方法:如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阶段,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
新教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2《幼苗长大了》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2《幼苗长大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e8dd9b6bd97f192379e967.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课题幼苗长大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2、根、茎、叶的作用分别是吸收、运输、制造养料科学探索1、测量幼苗的成长,观察幼苗结构2、实验探索或查阅资料了解根、茎、叶的作用科学态度养成勤于观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重点了解根、茎、叶的作用难点实验探索植物营养器官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种下的番茄种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图片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探索讲授新课一、观察番茄幼苗1、番茄的幼苗每天都在长大吗?【提示】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2、番茄的幼苗观测记录测量时间幼苗高度得出结论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提示】幼苗每天都在生长。
3、拓展幼苗期是指植物从长出第一片叶开始到第一朵花蕾出现。
4、番茄的幼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测量番茄幼苗高度,填写观察记录,试图得出结论观察交流通过测量知道幼苗每天都在生长了解幼苗结构特点二、根的作用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根?2、引导学生给这些植物的根分类。
【提示】2、在栽小葱的活动中,你发现根的作用了吗?【回顾实验】试管里装一定量的水,滴上一层油,插入小葱,用彩笔标记水面高度。
将试管放在阳台上。
过几天发现水面下降。
引导学生思考:水去哪了?【提示】通常位于地下,用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供植物生长的需要。
三、探究茎的作用1、导入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呈直立或匍匐状态。
(展示图片)2、温馨提示树干、树枝都是茎哦!3、实验探究:茎有什么作用(1)取一株有茎和叶的植物,插入红色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变化。
【提示】茎和叶都变红了。
(2)引导学生探究原因。
用小刀切开茎,你观察到怎样的现象?【提示】茎里有红色液体。
说明茎有运输作用。
(3)探究茎作用的实验记录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根的图片分类交流回顾栽小葱实验回答看教师演示实验,回答观察填写观察记录了解根的种类通过回顾栽小葱实验,知道根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茎具有运输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e610e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4.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幼苗的成长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从而得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坚持到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此外,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可能还不够理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直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幼苗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3.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观察幼苗,并进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变化。
4.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苗生长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并拓展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了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26111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f.png)
2.幼苗长大了【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学习内容与要求】5. 4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3—4年级:⑤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
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4年级:①描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②描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1植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3—4年级:①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举例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有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衔接上节课种子发芽了,学生在继续观察长出根的小苗后,发现有根、茎、叶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聚焦学生的思维。
其中,根与茎是构成了植物的主干部分,是植物形态结构上作重要的部分。
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并描述西红柿或黄瓜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
第二部分:探究根的作用,了解根有吸水和固定等作用。
第三部分:观察茎的位置,探究茎的作用,知道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树枝树干都是茎。
第四部分:观察叶的构造,研究叶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植物没有叶子不能成活。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低年段过程中有过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不完全理解,特别是根、茎的作用以及叶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学生还不太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全面。
对于常见植物的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说出茎的作用,说出叶的构造和作用。
2.科学思维:乐于实验探究,认真进行观察记录。
3.探究实践:通过实验,发现茎的作用是输送养料;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
4.态度责任:了解植物是人类耐以生存的资源,要认识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说出茎的作用,及叶的构造和作用。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db207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e.png)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掌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以及如何提供适宜的条件促进植物生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生长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器中的植物,提出问题:“你们发现植物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4.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所需条件。
5.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颗植物,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物生长的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63659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d.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动手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内在机制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养分等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生命的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2.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植物种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教室环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4667e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2.png)
2.幼苗长大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材料: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一、种植展1.师: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3.师: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用平板上传幼苗“画像”及身高测量表。
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
(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二、回顾根的作用1.师: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预设生: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叶子变大了。
从土里长出了茎,茎上有细小的绒毛(软刺),长高后茎有了分岔。
土壤里的根也在生长。
苏教版科学三下1.2《幼苗长大了》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下1.2《幼苗长大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2a7be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1.png)
2.幼苗长大了【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并描述番茄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生周围植物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更容易展开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的学习。
但是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观察、描述番茄幼苗的形态特征,了解幼苗成长的过程。
2.知道植物的根一般生活在地下,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等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幼苗生长过程中每部分的样子。
3.能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根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植物幼苗、研究根的作用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常见的盆栽绿植。
学生材料:番茄或黄瓜幼苗生长记录,自己种植的番茄幼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种下一粒种子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幼苗长大了》来学习一下植物幼苗成长的过程及根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人的一生中早期的成长过程,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点明主题。
]二、认识幼苗1.师:寒假中,老师指导同学们种植番茄种子,要求同学们观察记录番茄幼苗的形态、高度等变化,同学们做的怎么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成果吧。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c2e35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0.png)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一生》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还不够了解。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生命周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2.难点:理解植物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图片、视频、实物等。
2.学具:每人一份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命周期。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让学生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植物生长的特点。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让它们更好地生长?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生命周期。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幼苗长大了.docx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幼苗长大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5a9eeacf18583d04864595e.png)
2.幼苗长大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材料: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一、种植展1.师: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3.师: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用平板上传幼苗“画像”及身高测量表。
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
(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前期的种植和观察,让学生有成就感,想继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回顾根的作用1.师: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预设生: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幼苗长大了》
课题幼苗长大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2、根、茎、叶的作用分别是吸收、运输、制造养料
科学探索
1、测量幼苗的成长,观察幼苗结构
2、实验探索或查阅资料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
养成勤于观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
重点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难点实验探索植物营养器官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说一说: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种下的番茄种子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展示图片
学生说出自己
的观察结果
接着上节课的
内容继续探索
讲授新课一、观察番茄幼苗
1、番茄的幼苗每天都在长大吗?
【提示】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
2、番茄的幼苗观测记录
测量时间幼苗高度得出结论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
【提示】
幼苗每天都在生长。
3、拓展
幼苗期是指植物从长出第一片叶开始到第一朵花
蕾出现。
4、番茄的幼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测量番茄幼苗
高度,填写观
察记录,试图
得出结论
观察交流
通过测量知道幼
苗每天都在生长
了解幼苗结构特
点
二、根的作用
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根?
2、引导学生给这些植物的根分类。
【提示】
2、在栽小葱的活动中,你发现根的作用了吗?
【回顾实验】
试管里装一定量的水,滴上一层油,插入小葱,用
彩笔标记水面高度。
将试管放在阳台上。
过几天发
现水面下降。
引导学生思考:水去哪了?
【提示】
通常位于地下,用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
供植物生长的需要。
三、探究茎的作用
1、导入
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呈直立或匍匐状
态。
(展示图片)
2、温馨提示
树干、树枝都是茎哦!
3、实验探究:茎有什么作用
(1)取一株有茎和叶的植物,插入红色的水中,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变化。
【提示】
茎和叶都变红了。
(2)引导学生探究原因。
用小刀切开茎,你观察
到怎样的现象?
【提示】
茎里有红色液体。
说明茎有运输作用。
(3)探究茎作用的实验记录
展示自己收集
到的根的图片
分类交流
回顾栽小葱实
验
回答
看教师演示实
验,回答
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
了解根的种类
通过回顾栽小葱
实验,知道根的
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
知道茎具有运输
作用。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四、观察叶的结构
1、收集各种叶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展示图片)
2、观察叶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提示】
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回答:如果把幼苗的叶子
都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
【提示】
不能活。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
要器官。
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植物提
供食物(水和有机物)。
树叶又是植物进行呼吸作
用的主要场所。
4、小结
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
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展示示意图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1、把植物的叶都摘光,植物仍然能成活。
()
2、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
3、叶柄连接茎和叶片。
()
4、植物叶子的形状、大小等各不相同。
()
5、幼苗每天都在生长。
()
6、树枝、树干都是茎。
()
六、拓展提高: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
植物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们的叶片里,有
许多微小的绿色颗粒,我们称它为叶绿素,它是植
物细胞叶绿体中的一类重要的绿色色素。
展示收集到叶
子图片,介绍
其特点
观察叶子结构
查阅资料
认真听
独立完成
认真听
课后完成
了解叶子的形状
多种多样
了解叶子结构
查阅资料了解叶
子的作用
总结知识
检测课堂学习情
况
拓宽知识面
进一步认识叶子
的价值
七、作业布置
收集各种树叶做叶子标本,或以树叶为材料制作各
种工艺品。
总结课堂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根、茎、叶是植物的
营养器官,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吸收、运输、制造营
养,供植物生长的需要。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幼苗
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探究或查阅资料了解各
部分的作用,养成勤于观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
板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