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3、“科学管理”4、霍桑试验5、系统管理理论6、权变管理理论7、“管理科学”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1.A )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2、管理的核心是(2.C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 3.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4.B )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5.A )A、麦格雷戈B、赫兹伯格C、梅奥D、马斯洛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6.C )A、法约尔B、西蒙C、巴纳德D、卢桑斯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7.D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8.B )A.巴纳德 B.西蒙 C.卡斯特 D.卢桑斯三、多项选择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A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2.ACE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 3.ABCD )A、一般性B、综合性C、历史性D、实用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4.AE )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5、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5.AB )A.保健 B.激励 C.X理论 D.Y理论6、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6.ABD )A.统一指挥 B.统一领导C.职能管理 D.人员的团结7、“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 7.BC )A.德鲁克 B.马斯洛 C.麦格雷戈 D.西蒙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8.AB )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奥 D.李嘉图四、填空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
【方法】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周三多编写复旦出版社供参考
【关键字】方法《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P4-5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休息,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何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根据定义,有四层含义: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内部的、外部的);4、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三、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2-15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指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组织创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1.请分析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2.请解释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原因,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逻辑。
答:(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a.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b.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②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
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
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
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
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知识,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特征的原因在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
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本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集中一定的物质条件,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加工和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形成一定产品。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第二章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 “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劳动分工的研究;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 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4.理解法约尔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答:概念: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1.技术职能2.经营职能3.财务职能4.安全职能5.会计职能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平等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图;答: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他强调,科学调查和分析是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他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人际: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行为: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Y理论理论;7.理解管理科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答:管理科学派: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氛围程序性和非程序性决策;8.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答: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比资本和土地等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知识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人本思想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变革:1.对等的知识联网2.集成的过程3.对话式的工作4.人类的时间与计时5.建立虚拟组织和动态团队;9.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答: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为主要内容;二阶段: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三阶段: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三章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1.要铭记整个企业是是个整体,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2.研究动态原理,才能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掌握主动3.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能动地改变环境5.把许多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2.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答: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 一: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1.职责界限要清楚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3.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1.权限2.利益3.能力这三个质检单关系应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3.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答: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三: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使任性的到最完美的发展;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4.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答: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由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5.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答: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公正、客观;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时要做到: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第四章1.在管理道德方面,尊在哪些基本观点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何在答:一、功利主义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二、权力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三、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四、社会企业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五、推己及人道德观;2.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答:1.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向导;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答:1.到的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4.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成员的道德行为答: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5.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五章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实质: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作用:1.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2.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3.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实质: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点:1.权威性 2.强制性 3.垂直性 4.具体性 5.无偿性作用:1;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3.行政方法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运用: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3.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至关重要 4.行政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利,因此,对行政下属来说有较强的约束力,较少遇到下属抵制,这种特点可能使得上级在使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从而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作风,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是够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实质: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特点:1.利益性2.关联性3.灵活性4.平等性运用:1.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3.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4.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实质:教研室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运用:教育方法是管理最好的方法;1.专业式教育2.情景式教育3.启发式教育4.互动式教育;第六章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答: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依据: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2.组织重大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正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答: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就是追踪决策;特点是:非零起点决策;应该仔细研究好初始决策,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更改、发展; 3.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答:战略决策是在组织中最重要,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战术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业务决策时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 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4.决策的理论有哪些答:一、古典决策理论二、行为决策理论三、回溯决策理论;5.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二、识别目标三、拟定备选方案四、评估备选方案五、作出决定六、选择实施战略七、监督和评估影响:一、环境二、过去决策三、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四、伦理五、组织文化六、时间;6.何为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何谓政策指导矩阵它有何特点答:大部分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1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的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并把它们表示在矩阵上,据此指导企业活动方向的选择;可以更明确的分析出各个经营单位的优劣式,进行扬长补短,把各个经营单位的职能发挥到最佳;7.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答:一1线性规划2量本利分析法二决策树法三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大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七章1.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答: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2.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类型:1从时间长短分类: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2:从职能空间分类: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3: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分类: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4: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分类: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5:根据程序化程度分类: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作用:1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协调组织活动;2预测未来,减少变化的冲击;3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4设计目标和标准,以利于控制;3.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答:1.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答: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管理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1
第一章管理概论★课堂讨论一、学习管理学对于我们大学新生有什么重要意义?二、结合实际谈谈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
★知识掌握一、名词解释1. 管理:管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协调等环节来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程序,探讨人、财、物、信息、技术、方法、时间的计划和控制问题,组织的结构设计问题,对组织中人的领导与激励等问题的学科。
3. 管理主体:管理主体主要是指管理者,也就是一个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4. 管理客体:管理客体是指管理的对象,也就是管理的接受者。
5. 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效能。
一、选择题1.管理的主体是( C )A.领导者B.管理者C.人D.领导2.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从(D )开始的:A.组织B.领导C.控制D.计划3.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是说哪一项管理职能的重要性:( B ) A.领导职能 B.计划职能C.控制职能 D.组织职能4.相传有个这样的商人,他在卖马的时候一直说,允许顾客任意挑选马匹,但需要符合一个条件,即只能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一匹。
在此例中,顾客拥有的决策权限:( B )A.很大,因为他可以任意挑选马匹。
B.很小,因为他的决策前提受到了严格控制。
C.无大小之别,因为这里顾客只是在买马,而不是在作决策。
D.无法判断,因为决策权限大小取决于所作决策的类型与重要程度。
5.概括而言,管理学原理的学科性质有:( C )A.社会应用性 B.管理效果的不确定性C.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性 D.管理效果对经验的依赖性6.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C )A.艺术性和科学性 B.基础性和边缘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普遍性和重要性7.基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 B )A.计划 B.技术 C.协调 D.决策三、是非题1.管理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
管理学_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练习题与答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3、“科学管理”4、霍桑试验5、系统管理理论6、权变管理理论7、“管理科学”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1.A )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2、管理的核心是(2.C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3.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4.B )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5.A )A、麦格雷戈B、赫兹伯格C、梅奥D、马斯洛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6.C )A、法约尔B、西蒙C、巴纳德D、卢桑斯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7.D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8.B )A.巴纳德B.西蒙C.卡斯特D.卢桑斯三、多项选择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1.A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2.ACE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3.ABCD )A、一般性B、综合性C、历史性D、实用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4.AE )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5、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5.AB )A.保健B.激励C.X理论D.Y理论6、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6.ABD )A.统一指挥B.统一领导C.职能管理D.人员的团结7、“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7.BC )A.德鲁克B.马斯洛C.麦格雷戈D.西蒙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8.AB )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李嘉图四、填空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精研学习䋞提供资料>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阿里的蚂蚁金服第二篇决策第六章决策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美的6年的转型第三篇组织第九章组织设计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人员配备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海尔的平台组织和小微创业第四篇领导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激励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沟通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第五篇控制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控制方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京东——打造一流用户体验第六篇创新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新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一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综合案例二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结束语展望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21.1复习笔记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索引创编
第一章欧阳家百(2021.03.07)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
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
“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
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 l )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 2 )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 3 )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管理学原理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周三多、陈佳明、鲁明泓编著(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说明:参考答案大部分来自教材。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以上三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李兴山:管理活动并不等同于人类的一般生产劳动或社会活动,也非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基本特征:(李兴山:二重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性、创新性、艺术性)3、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之间的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的角色。
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需具备的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明法”:制定法规公之于众,使全国皆知;“一法”: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斯密认为分工有三个益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工人重复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观点。
认为,可以减少支付工资;管理中应重视人的作用,提出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激励(圣才出品)
第17章激励17.1课后习题详解一、案例题案例1:工资全额浮动为何失灵?思考题:1.该企业中技术人员的需要层次有何特点?实施工资金额浮动后有什么变化?答:(1)该企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种类的特点。
技术人员作为企业中知识和技能较高的一部分,他们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即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较高的物质报酬和福利,同时,他们有高层次的需要,希望能够获得技术的进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同时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2)实施工资金额浮动后,技术人员高层次的需要没有了,需要都集中在较低的层次,出现了争抢任务的情况,大家都想搞产值高、难度低的工程,以此获得较高的工资提成。
原本想开发先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彭工,也出于经济的考虑而主动放弃。
2.试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释工资全额浮动失灵的原因。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把人们动机与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1)保健因素是外在因素,包括企业的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福利与保障等。
这些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会起到防止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作用。
(2)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涉及一些较高层次的需要。
如成就、责任、获得他人的赏识、晋升机会等。
借助这些方面的因素,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双因素理论,很明显,工资是属于保健因素,它没有激励的作用,工资无法保障,将会导致员工的不满。
正如案例中所示,技术人员在工资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高级工程师李工想提前申请退休,而其他几个人也想跳槽,新分配的大学生小王干脆不辞而别。
案例2:EVA薪酬体系改革思考题:1.你认为东风公司实现薪酬改革遭遇阻力的原因是什么?答:东风公司实现薪酬改革遭遇阻力的原因可能有:(1)薪酬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不公平。
东风公司薪酬改革遭遇阻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公平。
如干部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扩大,不同分厂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
员工普遍不公平感觉的产生导致他们抵触公司的薪酬改革。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
第十九章管理 的创新职能
2
第二十章企业 技术创新
3
第二十一章企 业组织创新
4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 节能”走出来 的中圣集团
5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开”
中国人自己门
的康尼公司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0.3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还不错,虽然枯燥些,但是没有找到周三多的原版书就只能看这个辅导教材了。
非常好,把笼统的概念总结归纳清楚,还有画的框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
在考研的前一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一遍,不知道明天结果如何,大不了二战,怕啥,先试试水,基本四门课 都是裸考[尴尬]。
周三多老师的这本教材不错,比较系统。
终于重读了这一本大巨头,感觉与三年前学的内容大不相同了。
精彩摘录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自然属性包括: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 产力。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 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4、( )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 )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 )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 )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 2、√ 3、√ 4、√ 5、× 6、√ 7、√1。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 )3。
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
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8。
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9。
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
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 3、× 4、× 5、√ 6、× 7、× 8、×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 2、√ 3、√ 4、√ 5、× 6、√ 7、√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1.何谓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发明是何关系?答:(1)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是与生产制造有关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可将其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等几个方面。
(2)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与技术发明相混同。
实际上,创新的概念要远比发明宽泛:发明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
如果说发明可能是新知识、新理论创造基础上一种全新技术的出现的话,那么创新则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也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仅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
2.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答:组织中可能存在以下技术创新的源泉:(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①意外的成功意外的成功通常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小。
②意外的失败不论企业在某产品或市场开发的设计、论证以及执行上是如何地精心和努力,最终仍然失败了,那么这种失败必然隐含了某种变化,实际上向企业预示了某种机会的存在。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①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协调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对行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同行业中的其他经济单位也在不断成长,相反,本企业的销售额却不能向前,市场份额因此而不断萎缩。
分析问题之所在,便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一种思路和机会。
②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任何企业都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来计划和组织其活动的,假设如果不能被实际所证实,那么企业战略投资或日常经营就可能是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
及时发现假设与现实的不符,企业就可以及时地改变或调整努力的方向。
③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消费者的实际价值观不一致根据错误的假设组织生产,企业的产品始终不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相反,如果在整个行业的假设与实际不符时,企业较早地发现了这种不符,则可能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与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部的、外部的)4、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2-15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指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5.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1、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2、计划工作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特点和结构;3、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一个适当、合理的组织是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4、领导必须适应组织和计划的要求,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控制则对计划、组织、领导全面检查,纠正和预防偏差,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6、管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的生命力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实践实现管理理论不断创新。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P21.24-25角色: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技能。
(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启示。
比如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原则是什么?P39-47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包括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要点:(1)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2)重人。
包括两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
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5)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
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法和行为的准则。
(7)对策。
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
(8)节俭。
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主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实行“一法”、“明法”原则。
启示:2、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P53-55 产生原因:19世纪末期,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和资本日益扩大,企业管理职能逐渐和职能资本分离,管理职能则委托各面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机构承担,出现了专门的管理层。
管理工作也成了有专门人员研究的一门学问,“科学管理理论”由此产生了。
泰罗原因:他认为单凭经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实质:是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雇主和工人双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
主要容:管理制度:1:实行工作时间定额制。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实行作业标准化。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法代替旧的经验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启发:3、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P59-62。
经营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面的职能。
包括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原则: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4、人际(群)关系学说的主要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容是什么?P67-76“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人群关系学说主要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格雷戈的X、Y理论4)洛尔施和莫尔斯的超Y理论5)大的Z理论5、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P76、80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1: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针的做法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法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
“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3:决策是一过程。
4: 满意性原则6、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
P85、86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
变革:在新经济时代,管理必须突破斯密/泰罗/法约尔瓶颈,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变革。
1)对等的知识联网2)集成的过程3)对话式工作4)人类的时间与计时5)建立虚拟企业和动态团队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P121-125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1:集合性。
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
2:层次性。
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相关性。
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启示: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管理。
系统原理要点:1:整体性原理。
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局部服从整体,统筹考虑,各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2:动态性原理。
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动态规律,可以是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是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开放性原理。
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的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
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的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的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的作出科学的决策,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5:综合性原理。
管理者既要学会把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心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2、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P126-132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则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管理。
主要观点: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必须做到: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向。
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
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容和特点。
对管理者的要求:1.树立管理的人本观念2. 调动人的积极性3. 处理好“管”和“调”的关系4. 培育良好的组织心理气氛和团体精神5. 重视培训,给人以进取的机会3、谓效果、效益、效率?人类一切活动为要遵守效益原理?(原因:资源局限性)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管理(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1、合乎(伦理)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P154-特征:1:把遵守伦理规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