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摘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的哲学思想必须是相当有系统的、明确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却常常不是这样,它常常是片段的、含糊的、零零碎碎而前后不一贯的感想,日常生活中的感想常是没有系统和不明确的,它还不能算完整的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也就是世界观。

只要这种思想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关于我们对整个世界如何看法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思想包括到哲学的范围内;如果这些思想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关于我们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类物如何看法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说它不是属于哲学的范围。这是哲学思想和一切其他思想的区别。

哲学是我们对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

我们的一切思想,我们对每一件事或每一类物的认识和看法,都在根底里包括着一种哲学思想,或者照专门哲学的说法,都有一种世界观的基础。

正确的思想就是能够正确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

各种正确的思想,都是反映了一定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正确的哲学思想,则是正确地反映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总规律,以及我们对于世界应如何认识的总规律。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思想方法,正确的哲学就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对于事物进行科学的研究,找出它们的真实的发展规律,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看法。

我们研究哲学的时候,就也必须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个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行动的目的,在研究中经常联系工作和斗争中的问题,切不要缠绕在与当前实际毫无关系的空洞议论和名词的纠纷里。

我们在哲学上把世界上一切现象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精神、意识等“主观的东西”;一类是外界物质或“客观的东西”。

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个主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精神、意识一类的东西,我们叫做主观的东西;属于外界的客体,也即是物质、存在一类的东西,我们叫做客观的东西。

主观与客观如何发生关系的问题,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

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对于这两类现象的关系,有两种根本相反

的看法:把主观、精神看做第一位的东西,而把客观、物质看做第二位的东西,是唯心论的看法;认为第一位的东西是客观、物质,而主观、精神只是第二位的,只是“派生的”东西,这是唯物论的看法。

主观唯心论认为世界一切都是我们主观精神以内的东西。完全否认了客观物质的存在,以为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主观精神以内的东西,这就是说,如果我和我的感觉、思想、意志等等消灭了,那么世界也就没有了。(希腊哲学的一派、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勃克莱、20世界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经验批判论哲学把主观唯心论戴上一副科学的假面具、明朝的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李白说“浮生若梦”也有主观唯心论的思想成分)

就日常生活里的情形来说,有一种人,常常以为自己所想的一切都是对的,而不管事实上究竟对不对,在做工作的时候,不是根据调查研究,按照事实的情况来决定工作方法,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办事,他以为世界上的事情可以任凭个人的主观随意创造或消灭,自己想要怎样便可以怎样。他这种思想就有着主观唯心论的性质。

一切主观唯心论在实际上必然都要成为荒谬的“独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一种自以为是的人,我们有时说他是“目空一切”或“目中无人”,这种人思想情况就有点“独在论”的性质。

主观唯心论认为世界一切都是“我”的感觉、思想等等,世界一切都只是个人的主观精神的表现,而客观唯心论则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神的感觉、思想等等,是一个伟大的充满在宇宙各处的主观精神的表现。

世界上最有名的客观唯心论,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他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伟大的精神运动,这个精神,他叫做绝对精神。

凡是有公式主义毛病的人,都不会按照事实的具体情况灵活解决问题,不管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永远只会用一套呆板的办法来办事。公式主义的思想基础,就带有客观唯心论的性质。因为它把一些固定了的思想公式看做决定一切的东西,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要受这些公式的支配和安排,而不知道世界万物各有各的变化发展规律,不受任何既定公式的限制。

马克思主义怎样打破黑格尔的唯心论外壳呢?那就是抛弃一切死的“公式”、“体系”,切切实实地研究活的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这样就采取了唯物论的世界观,把黑格尔的唯心论的辩证法改造为唯物论的辩证法。

二元论是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混合物,不是第三种哲学。

世界上最有名的二元论哲学家,就外国来说应该要数18世纪末叶时候德国的康德。

康德的哲学思想的特点,就是认为物质的本来面目(康德叫做“物自体”)和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所以他一方面承认物质是存在的,并且承认我们的感觉是由于物质和我们的感官接触才引起的,就这一方面来说,他是赞成了唯物论。但另一方面,他又坚持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只是一些感觉,我们不知道“物自体”是什么面目,这也就是说,我们是在自己的主观感觉里过日子,这样一来,又成为主观唯心论了。

康德的学生和他的许多后继者,都走了后面的一条路,把“物自体”干脆丢掉,以后就发展成有名的德国唯心论。这德国唯心论变来变去,最后就出现了黑格尔的哲学,又成为客观唯心论。

我们如果把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总结起来,仔细地想一想,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一个道理,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在我们的主观心意之外独立存在着,它们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不是依赖我们的心意为转移的。世界上的事情,决不是我们随随便便想要怎样便会怎样,相反的,常常是我们希望这样,而偏偏事实上就不会这样。

我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呢?因为我主观的心意里所希望的,我所高

兴愿意的,常常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不符合;在这种时候,事物是服从我的主观愿望呢?还是各自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变化发展呢?当然它一定不会服从我的主观愿望,而一定要照它本身的规律变化发展。因此,事情的发展当然不如我的本意了。

总之,任何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有其普遍的方面,又有其特殊的方面。研究事物的规律时,自然不能忘记它的普遍的方面,但尤其要注意它的特殊的方面。也就是说,由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我们也就要用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它们,才能够免于碰钉子。

遇到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能够认真地做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把它本身的具体规律寻找出来,然后按照这规律去办事,去解决问题,去指导工作,使事办得好,问题解决得顺利,工作做得有成绩,不至于碰钉子,或至少不碰大钉子。

人的认识,也是外界的反映,外界有什么存在着,我们也就只能认识什么。

人所能接触的事物范围,是决定于他自己的社会物质生活环境和阶级地位,社会物质生活环境和阶级地位不同,所接触的事物也不同,则认识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