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论文)

合集下载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摘要:《大众哲学》是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康特的著作,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方法,主张普及哲学,让哲学成为大众所共有的文化资源。

本文从大众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提出了加强思政教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引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难以引起大学生的浓厚兴趣,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对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众哲学的基本特点康特的《大众哲学》是他晚年的重要著作,表达着他对哲学的新思考。

康特认为哲学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专属领域,而应该普及到大众中,成为大众所共有的文化资源。

大众哲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平民化。

大众哲学主张普及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平民文化,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属领域。

康特认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哲学不应该成为高高在上的学问,而应该成为人人可参与的对话和思考。

2.解放思考。

大众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思考和独立判断,反对盲从和教条主义。

康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应该被他人的观点左右。

3.关注生活。

大众哲学强调哲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哲学的实用性。

康特认为哲学应该关注人们的生活实际,为人们提供思考和指导。

1.转变思想观念。

大众哲学提醒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扬自由探索的精神。

2.丰富教材内容。

大众哲学主张将哲学普及到大众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应该丰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覆盖各个领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3.多样化教学方法。

大众哲学提倡多元化的哲学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大众哲学》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之一,它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之先河,其紧扣当时的时代主题与任务来传播哲学,关注现实问题、贴近大众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表述语言和形式都体现大众化特征,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艾思奇;大众哲学;现实价值《大众哲学》是已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一生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通俗化、现实化的代表作之一。

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大众哲学》,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激励了那个年代的无数青年抱着对《大众哲学》的良好忆念,走上了革命征途。

《大众哲学》原名《哲学讲话》,写于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连载于上海民主人士李公朴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上。

1936年1月结集出版第一版;1936年4月出第4版时,改名《大众哲学》。

仅从1936年至1949年的13年间《大众哲学》就已出版过32版,还不算个别书商私自印刷的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今天又有多个版本刊印出来。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诞生既有历史上的伟大意义也有当代的学术启迪,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首先,《大众哲学》开启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之先河。

哲学一般被称之为神秘莫测、高深玄妙的“玄学”,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甚至不愿涉猎的,再加上哲学家也不甘心平庸,甚至不愿意对深奥玄妙的哲理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尝试。

艾思奇破天荒地把神秘、高深的哲学理论,从天上拉到人间,由此开启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之先河。

李公朴曾这样评论《大众哲学》,他说:“这本书是用最通俗化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溶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这种写法,在目前出版界还是仅有的贡献。

”①p231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这正是《大众哲学》的一大写作特色。

浅论《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

浅论《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

浅论《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其在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论述了《大众哲学》对中国大众哲学认识的影响,其丰富多元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哲学界注入新的活力。

指出了《大众哲学》对中国哲学教育的启示,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哲学人才提供了范本。

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大众哲学》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理解。

本文还探讨了《大众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发展的影响,并强调了其在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面的重要贡献。

总结了《大众哲学》在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其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建议。

【关键词】《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国大众哲学认识、哲学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普及、重要性、推动认识。

1. 引言1.1 概述《大众哲学》的内容《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使其更深入人心。

这部著作以简练明了的文字,结合实际案例和问题分析,让普通大众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通过对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解读,《大众哲学》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问题。

作者在书中不仅传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念,还为读者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念的指导方针和方法。

《大众哲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广大群众加深对这一思想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引入新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该书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渠道,也为中国大众哲学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以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从而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浅论《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

浅论《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

浅论《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摘要】《大众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在中国哲学界中,该理论通过对大众意识形态和哲学素养的思考,影响着学术界和社会实践。

应用《大众哲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促进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

该理论还对中国哲学的传统发展和当代社会实践提供了指导。

《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还可以深入探讨该理论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更多应用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启示、影响、推动、普及、传播、社会实践、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影响和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例如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脱节、学术研究与群众普及之间的不平衡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新思潮和理论成果,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对于《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其在中国哲学界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哲学普及和传播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大众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2. 探讨《大众哲学》在中国哲学界的影响,分析其在中国哲学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3. 探讨应用《大众哲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途径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其实践意义;4. 探讨《大众哲学》对中国哲学普及和传播的促进作用,分析其对中国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普及意义;5. 探讨《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艾思奇大众哲学是波兰哲学家Leszek Kołakowski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普及哲学知识和观念,让普通人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智慧。

艾思奇大众哲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哲学思潮,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它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探究。

首先,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对哲学知识的普及和普通人的哲学素养的提高。

哲学是一种高深的学问,需要相应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和价值。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哲学知识是比较陌生且遥远的,难以理解和领会。

艾思奇大众哲学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普及哲学知识和观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哲学,从中汲取智慧,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哲学素养。

这对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深化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在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艾思奇大众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创造力,提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理念。

在社会发展中,这种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让人们认识到了各种社会现象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艾思奇大众哲学提出的共识和和谐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和平和谐发展。

最后,艾思奇大众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和文化强国,中国有着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影响力。

中国在提出和推广艾思奇大众哲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推广艾思奇大众哲学,中国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和智慧,拓展自己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

总之,艾思奇大众哲学是一种新兴的哲学思潮,它在提高普通人的哲学素养、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以及拓展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大众哲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部著作,该书集中讨论了存在主义哲学和现代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大众哲学》中获得一些启示,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海德格尔在《大众哲学》中强调了现代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了“技术意志”和“遗忘存在”的概念。

他认为,现代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忽视了生命本身的意义。

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学生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保持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对此,我们可以从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得到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反思现代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导他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

还可以通过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不被技术意志和遗忘存在所左右。

海德格尔在《大众哲学》中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强调了人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基于他与世界的关系,是在世界中的存在。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批判了传统的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提倡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传统思想和现代价值观之间,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存在?海德格尔在《大众哲学》中提出了“时间世界”和“历史存在”的概念,强调了人的存在是建立在时间和历史之中的。

他认为,时间和历史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存在的主要条件。

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时间和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海德格尔在《大众哲学》中对现代社会的现实和理想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存在的危机”和“存在的机遇”的概念。

他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许多危机和问题,例如技术的滥用、人的虚无感和文化的断裂,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机遇和可能,例如技术的创新、人的解放和文化的多样。

论《大众哲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

论《大众哲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

般 来 说 , 学 被 称 之 为 是 高 深 理 论 , 通 人 多 哲 普
因 为 晦 涩 难 懂 而 不 愿 涉 及 。而 艾 思 奇 的 《 众 哲 学 》 大
是 在 照 顾 大 多 数 读 者 文 化 素 质 不 高 、 对 问 题 认 识 不 很深刻 的状 况 下, 分借助 群众 的语 言来表 达 神秘 、 充 高深 的哲 学理论 , 此 来努 力接 近读 者 。在 《 众哲 以 大 学》 出第 ~ 版 时 , 李 公 朴 在 序 言 中 有 这 样 的 评 论 : “ 本 书 是 用 最 通 俗 化 的笔 法 , 日常 谈 话 的 体 裁 , 这 溶 化专 门的理 论 ,使大 众 的读者 不必 费很大 的气 力就
自 觉 努 力
关 注 和 回答 大 众 所 关 心 的 现 实 问题 ,正 视 时 代 所 提 出 的 重 大 课 题 。 大 众 哲 学》 生 于 2 《 产 0世 纪 3 0年 代 ,
它 包 含 了许 多 当 时 中 国 社 会 生 活 所 面 临 的 急 需 解 决 的 现 实 问 题 。 那 个 时 代 的 主 要 矛 盾 是 帝 国 主 义 和 中
( ) 大 众 哲 学 》 住 了 时代 特 点 , 应 现 实 需 要 二 《 抓 反
时代 是发展变 化 的, 深刻 的认识那个 时代 , 要 就 应 该 认 真 研 究 那 个 时 代 的特 征 , 扣 时 代 特 征 , 答 紧 回 时代 提 出 的重 大 问题 。马 克 思 说 :理 论 在 一 个 国 家 “ 实 现 的程 度 , 决 定 于 满 足 这 个 国家 的 需 要 的程
克 思主义 的理论修养 , 正把握科 学理论 的精髓 , 真 同
时密 切 关 注 国 家 改革 建 设 的 进 程 ,把 握 社 会 发 展 的 实 际 。这 要 求 我 们 做 到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真 正 读 懂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考——读艾思奇《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考——读艾思奇《大众哲学》

路 。正是 由于《 大众 哲 学》的 出现 , 一种 全 新 的 方 用 式 开启 了高深 莫测 的神 圣 的哲 学殿 堂 大 门 , 把哲 学
推 向了人 民 , 燃 了无 数 人 尤 其 是 青 年 们 心 灵 的 火 点
神 圣 的学术 研究 成 为 自己挣钱 的工 具 , 得 搞研究 、 使
国 的确 起 到 了 “ 众 ” 的作 用 , 初 版 后 的 1 大 化 在 0年 间再版 3 2次之 多 , 见 其 影 响 力 之 深 , 受读 者 喜 足 深 爱 ,大 众哲 学 》 《 真正 地让 “ 学 ” 种 以往 只在 书 斋 哲 这 里 的貌 似深 不 可测 的抽 象物 走进 了广大 人 民尤其 是 青 年们 的现 实 生 活 中。从 《 众 哲 学 》 版 的背 景 大 初 来看 , 当时正值 抗 日战 争 前 期 , 日民族 矛盾 尖 锐 , 中 国难 当头 , 匹夫 有 责 , 是 由于 当时 没有 科学 理论 的 但
[ 中图分 类号 ]B 7 [ 献标 识码 ] [ 章编 号 ]62— 43 2 1 )4— 0 1 O 2 文 文 17 37 (02 0 0 1 一 4


前 言
放区投身革命的, 由此可见《 大众哲学》 的影响是何 等 的 巨大 。
《 大众哲学》 是艾思奇 同志在 2 0世纪 3 0年代 写 成 的一本 哲 学读 物 , 正如 它 的名字 , 在 当时 的中 它
冢 口 吧入 . r U
厶 l 卜 -蒯 ~ u 厶上 t 瓜
Jr , -加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大众 化 的思考
— —
读 艾 思 奇《 大众 哲 学》
肖 霜
( 中共广 东省 委 党校 , 东 广 州 5 0 5 ) 广 103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大众哲学》是一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著作,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借鉴《大众哲学》的哲学思想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深入挖掘《大众哲学》的精髓,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将《大众哲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以期培养出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通过对《大众哲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概述《大众哲学》的主要内容《大众哲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这部著作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提倡个人应该超越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追求真理和自由。

尼采认为,人类社会需要超越传统宗教和哲学的桎梏,摒弃虚伪和假善,走向真实和自由。

在《大众哲学》中,尼采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功利主义、僵化的传统观念、道德虚伪等。

他认为,只有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深入探寻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通过对《大众哲学》主要内容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到尼采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这些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大众哲学》的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2 探讨《大众哲学》的哲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众哲学》的哲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众哲学艾思奇艾思奇《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论文

大众哲学艾思奇艾思奇《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论文

大众哲学艾思奇艾思奇《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论文艾思奇少年离乡,随家人避难香港,中学时代的他就读于香港教会中学,神父在教学中所教授的《圣经》课程引起艾思奇的反感,认为圣经中那种所谓“福音”是懦弱与助长罪恶的根源。

再次回到云南的艾思奇,为了追寻心中自由独立的信念,加入了学生革命运动团体。

之后,肩负父亲实业救国理想的艾思奇又远渡日本求学,在学习中,他感到实业救国只能治标,而若要真正改变落后面貌,唯有在思想上救国才是治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山河凋敝的惨状,艾思奇毅然回国,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

归国加入《申报》工作后,艾思奇逐渐感受到爱国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渴求,意识到有必要根据普通民众的理解习惯与需求,向民众传播最先进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学习协助民众正确认识这个世界,也正确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艾思奇以《申报》“读者问答”栏目为载体与读者互动,这就是《哲学讲话》的雏形。

后因读者反应热烈,《哲学讲话》在1935年正式出版,一年后更名为《大众哲学》。

及至建国前,《大众哲学》共印发了32版,一本哲学理论书籍可以取得如此成就,即便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看来,也着实不是一易事。

当时社会还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一本《大众哲学》动员了数十万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由此可见其在当时青年中所形成的巨大教育影响。

今天,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

在课堂上教学与课堂下实践的互动中,教师协助学生建立对社会以及个人的正确认知,拥有积极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理解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工作。

因此,高校的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就会造成“曲高和寡”的问题。

部分教师过分关注书本抽象理论的讲述,缺少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忽视了学生的接受习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原有的教学目的。

《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功范例-8页word资料

《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功范例-8页word资料

《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功范例《大众哲学》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于1935年出版的哲学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道理,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大众哲学》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成功地大众化呢?(一)首先,《大众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口语化。

哲学是用概念、范畴组成的逻辑体系,一般人难以理解、不易接受,令人望而生畏。

《大众哲学》采用了日常谈话的体裁、大众化的语言,冲破了这个屏障。

《大众哲学》用讲话的形式,分为五章22讲,每一讲既互相联系、互相衔接,又独立成篇。

分别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论、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这种讲话的体裁更适合普通读者的口味。

《大众哲学》主要用口语式的、大众化的语言叙述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使哲学原理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容易入耳入脑。

例如,它用俗话“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说明二元论的特征,指出二元论既不是彻底的主张唯心论,又不愿完全赞成唯物论,想把一种荒谬的思想和一种合理的思想调和起来,“就好像拙劣的画师,既不愿把人完全画成鬼样子,又不能或不肯切实认真地画出一个正确的人像,结果他所画出来的东西,就好像是鬼和人的混合物:看起来像鬼,又有点像人。

”[1]59再如,它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人所共知的道理说明认识的来源和方法问题,用“饱汉不知饿汉饥”,说明阶级立场对认识的影响作用,用“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循环的特征。

尤其是第八讲,在谈到感性派和理性派时,在口语化方面运用得十分出色。

它说,在外国,经验派的大本营在英国,理性派的大本营在欧洲大陆德、法、荷兰等国,两个大营垒在哲学上对立了很久,抬了几百年的大杠子。

为什么这样呢?这是由于他们看法不对。

在他们的眼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好像是两只绝对势不两立的老虎,如果把两只老虎放在一起,他们一定要拚个你死我活,“一山不能容二虎”。

他们想救活一只,杀死一只,但究竟要杀哪一只、留哪一只?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分歧。

论《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论《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论《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与推广,然后分析了《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讨论了大众化的哲学教育及当代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哲学传播的新途径。

结论部分指出了当代哲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大众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价值,促进哲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更广泛传播和应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哲学、哲学教育、传播、社会作用、重要性、发展方向、当代启示。

1. 引言1.1 导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解释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深深影响着当代世界,是现代哲学中的一支重要学派。

由于传统的哲学教育大多偏向于专业化和学术化,导致普通大众对哲学缺乏兴趣和了解。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成为当前哲学界亟待解决的命题。

在当代社会,大众化的哲学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只有将哲学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哲学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当代哲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拓宽哲学传播途径,使哲学走近大众生活,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与推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这需要哲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也需要加大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展览、讨论会等活动,向公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知识,推动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广也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将哲学思想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人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艾思奇大众哲学是一种以大众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强调人们普遍性的思考和探索生活的意义。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和存在的理解和体验,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哲学的讨论和思考中。

艾思奇大众哲学旨在让人们思考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落地实践。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打破了传统哲学研究的门槛和壁垒。

传统哲学往往只是少数专家学者之间的讨论和争辩,离大众群体较远。

艾思奇大众哲学鼓励每个人都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强调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价值。

这种开放的思维方式为哲学研究引入了更多元的视角和信息,充实了哲学研究的内容和广度。

其次,它注重探索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意义。

艾思奇大众哲学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意义的多样性,并提倡人们思考自己的存在和人生目标。

这种关注个体的关怀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并最终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感到迷失和焦虑,而艾思奇大众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自我探索和价值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此外,艾思奇大众哲学还具有启发思考和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通过参与思维和探索,人们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这种思维的拓展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和面对挑战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在现实意义方面,艾思奇大众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

通过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考和实践,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提升生活的意义和质量。

艾思奇大众哲学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议题,人们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和思考,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观点。

艾思奇大众哲学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幸福指数。

总之,艾思奇大众哲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通过打破传统哲学的壁垒和引入大众参与,充实了哲学研究的内容和广度。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大众哲学》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于1946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该文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关注大众”、“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的主体性”三个方面探讨《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众哲学》关注大众意识的形成过程,认为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来源,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观念并非完全独立、客观的,而是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观念的形成背景,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并培养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包容。

《大众哲学》强调关注现实问题。

萨特认为哲学应该关注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的抽象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应该关注现实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大众哲学》关注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能一味灌输知识,而是应该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能力。

我们还应该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培养独立、积极、负责任的人格品质。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过程,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来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辩证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示《大众哲学》是一本关于哲学的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大众哲学》强调哲学是一门关注大众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大众哲学》的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更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大众哲学》提出了“大众哲学”的概念,强调哲学是为大众服务的学科。

同样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利益,帮助他们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贴近大众,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大众哲学》提出了“哲学学习要贴近实际”的观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提高思维能力和能动性。

《大众哲学》强调哲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要注重实践的参与和实践的创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的参与,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大众哲学》提出了哲学教育要关注个体的发展和自由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和自由的实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为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借鉴《大众哲学》的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创造,关注个体的发展和自由的实现。

论《大众哲学》的方法特征

论《大众哲学》的方法特征

论《大众哲学》的方法特征一、运用日常事例,回归民众生活为了让普通人更好的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用通俗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阐释。

他在语言的锤炼上可谓用心良苦,从章节的设计到小标题的选取往往都使用通俗的语言,“一块招牌上的两朵花”是为了说明观念论和二元论的关系;“谈虎色变”是为了说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规规矩矩”是为了说明事物之间的秩序与因果关系;“在劫者难逃”是为了说明必然与偶然的关系、批判“宿命论”;“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是为了说明目的与现实的关系;“希特勒和卓别林的区别”“两兄弟抬杠”是为了说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等等。

艾思奇经常采用双标题形式,从老百姓的生活现象、人生感悟或历史故事入手,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阐释哲理,使其感同身受,形成了“大众哲学范式”——“以中国民众为主体、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大众话语为形式,以实践观点为基础”。

[1]比如,他用“碰钉子”的事例告诉人们,按自己的主观意志、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碰钉子”,使人们明白:按照主观唯心论来处理问题是一定会失败的(碰钉子);他还用“没有了”来阐释“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反季的水果“没有了”,这时的“没有了”是“否定”或者“不存在”,但这并不是“消灭”而是“转变”的意思;艾思奇还引用“照相机”来阐释认识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人的认识是外界事物的反映,不是头脑里凭空产生的”。

人的认识过程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人的认识和照相机都需要物质条件作为基础,都是对于外部世界的反映。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认识不仅要摄取呈像的表面,还在于认识其本质和规律;他用照相机的例子把人类认识的条件、方法、认识的阶段进行了系统化、通俗化的阐释。

二、紧扣时代主题,回答时代之问1934年到1935年,救亡图存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时代主题。

围绕时代之问,将唯物辩证法融入通俗表达,传达“宿命论”不能挽救民族危亡,要改变个体或者民族的命运轨迹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之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众哲学》有感
一本让哲学成为“解放的头脑”的书
——《大众哲学》这本书没有高深莫测的道理,艰涩难懂的词句,但却以平凡的真理和朴实无华的文字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它具有强大的教育性,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深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的读者容易接受。

在初中或是高中,老师说的什么“辩证性,人生观”等等,听起来是多么深奥神秘。

其实不然,正如这本书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

哲学,是能够对社会变革,对任命大众的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

哲学,是普通之至道,是人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被看做作是最高意义上的“智慧之学”。

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哲学的踪迹。

也许就是一件很平凡的事,它里面可能会存在有哲学,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哲学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从社会中产生出来的,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哲学的存在。

很多人以为哲学太神秘,也有人说哲学太空洞的学问。

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哲学,不知道哲学正是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发生起来的。

但是一部分的哲学观念论确实是神秘的,因为它被观念论者加上了一重神秘的迷雾。

如果我们只知道看着这迷雾发呆,那么这神秘永远是神秘的。

要想要打破神秘的方法,那么你就要从最基础的日常生活中做起。

我们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凡是我们所经验到的,都有相当的认识,但不一定是根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态度,但不一定是根本的态度。

我们做过的许多事情,你学会了干什么仅仅是限于某种范围以内的认识而已。

哲学上的认识和态度,是最普遍的,最一般的。

《大众哲学》大概讲述了五个部分,第一是绪论;第二是本体论;第三是认识论;第四是方法论;而第五则是思想和范畴。

由浅入深,先是讲述了什么是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后是哲学的阵营,物质的特点,哲学的物质和科学的物质。

唯物论的认识论,认识论和辩证论,矛盾统一的规律。

《大众哲学》的论述方法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紧扣民众最关心的现实政治问题来引发哲学思考。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最关心的政治问题是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

《大众哲学》中,在谈到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时,艾思奇在谈了“悲观主义、宿命论、唯物主义、享乐主义”的世界观之后,进一步以抗战的“速胜论”、“亡国论”和“持久战”三种不同的“抗战观”来延伸分析“世界观”问题;用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的伪装民主来阐释内容和形式问题等,引起了当时民众的普遍关注,收到了哲学大众化、现实化的极佳效果。

第二是用日常生活的事物来解释哲学原理。

艾思奇用“照相机”作比喻来说明“反映论”;用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区别来解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很形象、很直观。

第三是用人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事例来剖析哲学道理。

艾思奇以“义和团运动”的义士相信神灵保佑、刀枪不入的愚昧行为为例来批判唯心主义;以杭州西湖雷峰塔的倒塌来说明“质变量变规律”;以岳飞既做民族英雄又服从封建皇帝最终致死来说明“对立统一规律”,使人感到哲学离我们并不远。

第四是启发群众自身的感悟来学习哲学。

艾思奇用“碰钉子”来启发人们办事情、想问题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就会“碰钉子”,使人对这一哲学原理的理解既形象又深刻。

第五是用民间俗语、谚语来引导人们理解哲学。

艾思奇用“天晓得”来帮助理解“不可知论”;用“无风不起浪”来阐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观点;用“饱汉不知饿汉饥”来说明不同立场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问题,等等。

概而言之,《大众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最深奥的哲学道理,用最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最抽象的哲学思想。

这是在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的方法论思想。

《大众哲学》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启示是:首先,必须紧扣时代的主题与任务。

很多生活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人都说,他们是在《大众哲学》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就连作为共产党对立面的蒋介石也不得不说“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大众哲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威力呢?就是因为它紧扣当时的时代主题与任务来传播哲学。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时代主题。

《大众哲学》从哲学的高度来阐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想,指出什么样的抗战思想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抗战思想是错误的,从哲学理论上通俗易懂地论证了真理在中华民族一边,而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一边;真理是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边,而不是在法西斯一边,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引起了时代的共鸣。

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仍然要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与战略任务。

《大众哲学》原名《哲学讲话》,这是一本哲学读物,一本讲哲学的理论巨著,是青年们认识世界的一盏明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