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认识脂肪肝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

中医认为,脂肪肝多由肝脏湿气积聚、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

那么,如何通过中医养生之道来调理脂肪肝呢?本文将从饮食、生活习惯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探讨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1. 饮食规律:保持定时定量的三餐,不暴饮暴食,避免饥饿或过度进食对肝脏造成的负担。

2. 粗细搭配:中医强调粗细搭配,即主食以粗粮为主,如糙米、全麦面包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精细加工食品的摄入。

3. 温和烹调:选择温和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等,避免高油炸、煎炒等方式。

4. 避免辛辣刺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5. 控制油脂摄入: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选择植物油烹调,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6. 多喝茶水:中医认为适量喝茶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可选择花茶、绿茶等清淡品种。

二、生活习惯调理1. 调整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2. 适度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代谢。

3. 热敷肝区:可在腹部右侧肝区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脏湿气积聚。

4. 合理用药:中药治疗在调理脂肪肝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中医药治疗1.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肝湿、脾虚引起,可选用具有健脾化湿、清肝利胆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茵陈蒿、山楂、木瓜等。

2. 中药汤剂:根据个体情况,可选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如复方茵陈蒿汤、苦参汤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能够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可采用穴位注射或温针疗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理和中医药治疗等方面。

在进行调理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遵循中医养生之道,注意均衡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从中医脾肾关系探讨脂肪肝所诱发的肾系病变

从中医脾肾关系探讨脂肪肝所诱发的肾系病变
脂 肪肝 与 中医之脾 关 系密切
心脏只起到一个“ 泵” 的作用。 2 . 现代 医学的肝脏具有 中医脾 的功能 肝脏不但是人体重要 的消化器 官, 而且还能贮
1 . 中医五 脏之脾 的功 能
祖 国医学认 为 , 脾是五脏之一 , 它在人体整个 生 命活 动过程 中 占有 特殊地 位 , 称 脾为 “ 后天 之 本” 、 “ 仓廪之官” 。 《 素问・ 经脉别论》 日: “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 上输于脾 , 脾气散精 , 上归于肺 , 通调水 道, 下输 膀胱 , 水精 四布 , 五经并行 。 ” 意思是说 , 食 物经过 胃肠吸收后 , 向上输送到脾脏 , 在脾脏转化
从 中 医脾 肾 关系 探 讨脂肋所 诱 笈 的 肾 系病 变
海 宁康 华 医院 ( 浙江, 3 1 4 4 0 0 ) 张 兴宏
摘要 : 为 了明确脂肪肝 的发 病机 理、 导致肾 系病 变的原 因、 中医“ 脾” 的解剖位 置 , 更好地指 导临床治疗 , 根 据历
代 文献记载 , 论述 了中医“ 脾” 主要为现代 医学的肝脏 , 脂肪肝属 于 中医“ 脾” 的病 变, 可 引起 脾 肾亏虚表现 , 属 于“ 大 实有赢” 证, 不 宜盲 目进补 , 而要遵循“ 实则泻之” 的原则治疗。 关键词 : 中医藏 象学说 脂肪肝 肾脏 脾脏 解剖位置
存能量, 起到类似脾 的“ 仓禀” 的作用。如果贮存 的
能量越来越多 , 持续消耗不掉 , 也会 以脂肪 的形式 储存起来 , 就会形成脂肪肝。 人 每天摄人 的食物中含有蛋 白质 、 脂肪 、 碳水 化合物 、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 , 这些物
质 在 胃肠 内初 步消化 吸收后 被送 到 肝脏 , 在 肝脏 里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1.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2.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3.养生方法:七个护肝的民间秘方4.中医对脂肪肝辨证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5.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功能主治祛痰化湿,活血消脂。

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当归须60克,牡砺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蒲黄60克,决明子150克,芦荟30克,水蛭30克,泽泻150克,麦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术150克,陈皮50克。

用法用量诸药粉碎为末,过筛,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疗程前后,化验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对比。

必要时以15量作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疗效。

加减胁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0克;乙肝病毒携带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脂肪肝呈全球流行趋势,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因其具有全身代谢紊乱和肝脏病理进展的双重危害,是当前肝病重点防治的新领域。

生活方式干预对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有肯定效果,但当出现减重不良、肝酶异常、代谢紊乱时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全球尚无针对性治疗的药物,从中医药中寻找脂肪肝治疗的有效办法成为迫切需求。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脂肪肝病名的记载,根据其症状可以归属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

然而,良性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通常是无症状的,这给主要依赖临床症状进行辨证的中医药治疗带来困难。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主要从脾虚、痰湿、瘀血论治,取得一定成效,成为脂肪肝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脾主散精认识脂质的生成和代谢脂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

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记载源于《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

"膏"和脂质均属于中医学认识的精微物质范畴,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从肝脾论治脂肪肝

从肝脾论治脂肪肝
社 ,9 8:1. 19 5 6 护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缓解缺血心肌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 改善 [ 王筠默. 8] 中药药理学[ ] 上海 : M . 上海科技 出版社 , 9 : 4 1 41 . 9 0 血流动力学 障碍 ; 抑制脂质过氧化 , 改善心肌缺血 缺氧状态 , 有利 【 9] 郑 新 , 徐世莲. 参麦针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2 例的疗 效观察[ ] 4 0 J. 于心脏功能恢复 , 从而尽快 消除症状 , 少并发症 , 减 达到治疗冠心
类 似强 心苷 的作 用 , 可提高心功 能 , 同时调节 中枢神经 系统及 肾 【 ] 周玉萍. 国庆参麦注射液治疗 冠心病 3 1 的疗 效评估 【 ] 中 5 张 1例 J. 上腺皮 质系统的功能 , 对血压具有双 向调节作 用 。麦冬能减 国 中 医 急症 ,99,( )2 1 19 8 5 :2 . 轻心脏 前后负荷 , 改善心 肌缺血 缺氧 J 而且 所含 的 甾体皂苷 【 ] 吴金玉 , 雪 , 健 , 参麦注射液联用硝酸甘油治疗 冠心病 , 6 梁 梁 等. 等物质可阻止血管内瘢痕形成 。 心绞痛的疗 效观察 【 ] 广西医学 , 9 ,1 1 : . J. 1 92 ()5 9 4 综上所述 , 运用 大剂量 参麦注射 液结合细 致 的观察 、 周到 的 【 7] 梅全喜 , 毕焕新. 代中药 药理手 册 【 . 现 M] 北京 : 国中医药 出版 中
维普资讯
时珍国医 国药 20 0 7年第 l 8卷第 2期
5 讨论
LS IH NM DCN N A E 1 E IAR SA C 07 O .8N . I Z E E IIEA D M T RAM DC E E R H20 V L 1 O 2 00,9 2 :6
病 心绞 痛 的 目的 。

试述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试述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此 型多见 于糖 尿病 合并 脂 肪肝 的初期 。表 现 为脘 腹胁肋胀 闷 不适 , 劳 , 于 不 多 饮 , 形 肥 胖 , 质 疲 口 体 舌 淡 、 白腻 , 弦细等 。多 由饮食 不 节 , 苔 脉 情志 失 调所 致 。 盖 因长期 的饮食 失调 , 失健 运 , 湿 内停 , 生痰 浊 ; 脾 水 聚 肝 主疏泄 , 畅 气 机 , 志 不 遂 , 郁 气 结 , 泄 不 畅 , 调 情 肝 疏 更致 脾 胃水 湿不 化 , 结 于肝 而发 本 病 。治 法 : 脾 化 郁 健 湿 , 肝理气 。方 药 : 砂 六 君 子 汤 合逍 遥 散加 黄 芪 、 疏 香 郁金 、 枳壳 、 附等 。方 中党 参 、 芪健 脾 益 气 ; 香 黄 白术 、 半夏健 脾化湿 , 茯苓淡 渗 利 湿 , 运 化 有权 , 血 有源 ; 使 气 当归 、 白芍 养 血 柔 肝 ; 甘 草 益 气 补 中 , 肝 之 急 ; 炙 缓 柴 胡 、 金 、 壳 、 附 、 香 、 仁 等 疏 肝理 气 解 郁 。诸 郁 枳 香 木 砂 药 合用 , 奏健 脾化湿 、 肝 理气 之 功 。现代 研 究认 为 共 疏 本类 药物有 保护肝 细胞 , 轻肝 细 胞脂 肪 变 性 , 减 抑制 肝
浙 江中医杂 志 21 年 3 00 月第 4 5卷第 3期
试 述从 脾 论 治 2型糖 尿病 合 并 脂 肪肝
程秀 萍 王 建 康
浙江省奉 化市 中医院 浙 江 奉 化 350 1 50
关 键词 2型 糖 尿 病 脂 肪 肝 从 脾 论 治 3 脾 虚 痰 瘀 互 结
脂 肪 肝 是 2型 糖 尿 病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 者 根 笔
数 。多 因太 阴脾 虚体质 , 啖 肥甘 醇酒 厚 味 , 恣 加之 运 动 量减 少 , 长期 身 体 、 神 疲 劳 致使 脾 胃损 伤 , 热 内 或 精 湿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

龙源期刊网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8年第11期李振华,出身中医世家,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研究六十余年,擅长温病、内科杂病的治疗,晚年专攻于脾胃病的研究。

李老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位在肝,病机关键在脾。

他在临证时多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

同时他还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精神压力、过度肥胖、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饮食不节为主要原因。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失健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之精微化为饮,阻滞于肝,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而成脂肪肝。

因此,李老指出,健脾是治疗该病之关键,“脾为生痰之源”,脾健则痰消,气血通畅,脂肪肝可愈。

在治疗上,李老认为,健脾需补脾运湿,和胃宜降胃消导,疏肝应理气舒肝。

肝体阴而用阳,气血条畅,木不乘土,脾气健运,以决痰湿之源。

临证时应根据病在脾、肝、胃之不同,辨证用药。

李老在临证时多依此原则组方治疗脂肪肝,收效甚佳。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桃仁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8克,山楂、丹参、莪术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患者,男,45岁。

主诉:右胁胀闷不适、乏力1个月。

患者有长期饮酒史,1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和心情压抑出现右胁胀闷不适及乏力。

现症:右胁胀闷不适,乏力,嗳气食欲不振,厌油腻,体胖,面白,神疲,小便可,大便溏,睡眠可,舌淡稍暗、边有齿印,苔白腻,脈细弦。

B超检查示:重度脂肪肝。

西医诊断脂肪性肝炎。

中医诊断:肝癖,证属脾虚、痰阻夹瘀。

治宜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川芎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8克,山楂15克,丹参、莪术各10克,甘草3克。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概述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主要与肝脏功能失调、脾胃湿热等内因的影响有关。

本文将系统介绍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肝脏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脏主要负责疏泄功能,在运化过程中,若肝脏不能顺利疏泄,会导致湿气聚积,从而形成脂肪肝。

肝失疏泄常见的症状有胸胁胀满、腹胀便溏、泄泻等,体现了肝脏功能的异常。

脾胃湿热在中医理论中,脾是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脾胃湿热是脂肪肝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脾胃湿热是指脾胃功能紊乱,消化功能下降,导致湿气积聚于体内。

湿气与脂肪相互渗透,形成脂肪团块,最终引发脂肪肝。

饮食不当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饮食不当是脂肪肝的常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暴饮暴食、偏食偏嗜、冷热不调等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减退,从而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情志不和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情绪变化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

长期的情绪压力、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加重脂肪肝的发展。

运动不足中医认为,运动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湿气堆积,进而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的沉积。

防治策略中医提出了一系列防治脂肪肝的策略,包括调理肝气、健脾化湿、调理情志、适度运动等。

调理肝气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定期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保持肝气畅通。

健脾化湿中医强调调理脾胃功能。

饮食上应遵循“清淡适度、宜温宜热、少油少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偏嗜。

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山楂、薏米、莲藕等。

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避免长时间的情绪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影响。

可以通过参与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的湿气,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燃烧。

建议每天坚持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研究论文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研究论文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研究论文【摘要】通过中医对肝、脾与脂肪肝的生理病理关系的论述,结合目前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以及临床治疗,并综合现代实验研究中有关脂肪肝的证治观点,归纳总结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贯穿本病病理变化的始末,强调辨证之要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淤,痰湿阻滞,并以次确立施治之法。

【关键词】脂肪肝;肝郁脾虚;中医病机脂肪肝(fatty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组织脂变时,即称为脂肪肝。

中医学中尚无脂肪肝之病名,然就临床表现和体征而言,应当属中医“肥胖、痰饮、积聚、胁痛”等病的范畴,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嗜酒过度或感受湿热毒邪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

对其发病机制,众多学者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不足,湿热内结,痰浊郁结,淤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湿淤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

笔者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贯穿脂肪肝病理变化的始末,为脂肪肝的基本发病机制。

现论述如下。

1中医论肝、脾与脂肪肝的生理病理关系肝主疏泄,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可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正常协调。

若肝疏泄失常,就可能出现气机阻滞或气的升降出入异常的病理表现,并由此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运行、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脾胃的升清以及情志活动等。

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的胀痛不适,即谓“肝气郁结”。

气可行水摄津,水液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随气机升降输布,凡水津所过,气无不止。

肝主疏泄,能疏泄三焦水道,调节人体津液代谢。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

多样化摄入
选择多种食物,尤其是富含膳食纤 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 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 ,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
运动锻炼
持之以恒
保持长期的运动习惯,避免一次性过度 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等 ,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
脂肪肝可加重肝郁脾虚的症状
脂肪肝可引起肝功能下降,使肝脏的疏泄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加重肝郁症 状;同时,脂肪肝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加重脾虚症状。
肝郁脾虚在脂肪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肝郁导致肝脏代谢功能下降
肝郁可引起肝脏的疏泄功能失调,使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
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失调
脾虚可引起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使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分等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和利用,形成脂肪肝。
中药材。
健脾和中
治疗以健脾和中、祛湿化痰为主 ,常用茯苓、白术、陈皮等中药 材。
调整气血
治疗以调整气血、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等中药材。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循环和内 分泌系统,达到治疗肝郁脾虚和脂肪肝的 目的。
VS
耳针疗法
通过刺激耳穴,调节内脏功能,改善肝郁 脾虚的症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增强社交支持网络 ,提高应对压力和不良情绪的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推拿治疗
要点一
推拿手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和内脏功能 的恢复。
要点二
按摩器具

脂肪肝从脾论治心得

脂肪肝从脾论治心得
食 不 节 , 肥 甘厚 味 , 嗜食 酒食 伤 肝 损 脾 , 日久 脾运 化
下瘕 块 , 处 固定 , 则 腹 部青 筋 显 露 , 质 紫 或 有 痛 甚 舌
瘀斑 瘀点 , 弦涩 。治宜 健脾 活血 , 脉 化瘀 散结 。基 本 方 去柴 胡 、 参 、 泻 , 加赤 芍 、 党 泽 酌 三棱 、 术 、 甲 莪 鳖
肝或 消食 或化 湿或 祛 瘀 , 自拟 健 脾 疏 肝 汤 为基 本 方
( 药组成 : 胡 1 、 参 1 、 白术 3 、 芪 方 柴 0g 党 5g 炒 0g黄 2 、 0 g 茯苓 l 、 参 1 、 2g 丹 5g 草决 明 1 、 山楂 3 、 5g 生 0g 泽 泻 l ) 0g 。并按 不 同证 型 诊 治 , 疗效 满 意 , 介 绍 现
便于 结者加 麻仁 1 、 0 g 肉苁 蓉 1 ; 呆 、 眠 困难 0g纳 睡
脂 肪 肝 从 脾 论 治 心 得
★ 董柏祥 ( 江省 键 词 : 肪 肝 ; 脾 疏 肝 ; 脾 论 治 脂 健 从
中 图分 类号 : 7 . R5 5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脂肪 肝是 由各种原 因引起 的肝 内脂肪 蓄积 过多 的病 症 。笔者 根据 历 代 文 献 有 关 治肝 经 验 , 合 自 结 己体 会 , 临床辨 证 中 , 用 在 治 脾 的基 础 上, 疏 在 采 或
如下 。 1 分型 论治 . .
1 1 肝郁 脾虚 证 .
肝 气 郁结 , 脾虚 失运 , 虚木 乘 。 土
证) 。治宜 健 脾 疏 肝 。予 健 脾 疏 肝 汤 加减 : 胡 1 柴 0 g 郁金 1 、 、 0g 枳壳 1 、 参 1 、 白术 3 、 0g 党 5g 炒 0g 茯苓 1 、 参 1 、 决 明 1 、 山楂 3 、 2g 丹 5g 草 5g 生 0g 制香 附 1 2 g 泽 泻 1 。 1 、 0 g 4剂 , 煎 2次 , 下午 分 服 。复 诊 水 上 症 状 明显 减轻 , 肝功 能 复查 : 丙转 氨 酶 7 / , 谷 5u L 谷 草转 氨酶 6 / , 3I L 血脂 也有 不 同程度 下降 。B超 : J 肝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4 预 防为主 控 制 发 作
诱发 , 时胸 闷 、 发 痰多 、 纳差 、 腹泻 , 继而 呼 吸不 畅 、 痰 呜有 声 、 苔薄 腻 或 白滑 、 细濡 。治疗 原则 : 舌 脉 发时 化痰平 喘 , 三子 养亲汤台 二 陈汤 为基础方 。苏 子 、 白 芥子 、 莱菔 子祛 痰平 喘 , 夏 、 半 陈皮 、 苓 健脾 化 痰 。 茯 可加 葶 苈 子 、 杏仁 、 麻 黄宣 肺 平 喘 。平 时健 脾 益 炙 气 , 用 六 君子 汤 或参苓 白术 散 。方 中党参 、 可 白术 、 黄芪 、 苓 、 茯 山药 、 白扁豆 补 气健 脾 , 皮 、 夏理 气 陈 半 化痰 , 加 干 姜 茱 萸 、 仁 、 米 等 健 脾 益 胃之 可 吴 砂 粳
脉沉迟等肾虚症状。治疗原则 : 发时化痰平喘, 苏子 降 气汤 为 主方 。苏 子 、 半夏 降气 化痰 , 朴 、 胡宣 厚 前
降肺 气 、 咳平 喘 , 止 肉桂 温 肾纳 气 , 加 杏 仁 、 可 蛤蚧 麻黄 等平喘之 品 。平 时 补 肾摄纳 , 匮 肾气 丸为 主 金 方 用熟地滋 阴补 肾 , 山茱萸 、 山药 补益 精血 , 附子 、 肉桂 暖 肾助 阳. 可加 五 味子 、 桃 肉 、 板 、 蚧 、 胡 龟 蛤 仙 灵 脾等健 肾强 身之 品 。
维普资讯
中匡研 究
20 芷 2月 第 】 02 5卷
第 l期
T b R sFh r 20 1 o2 C I e ema 0 2V 5N ,  ̄
肺, 可加 山药 、 麦冬 、 阿胶 、 茯苓 等补 气养肺 药物 。
2 从 脾 论 治
漆 等物过 敏史 。哮喘 常 在 劳 累后 或病 后发 作 , 有 伴 短 气息 促 、 气乏 力、 少 心慌 耳 呜 、 膝 酸软 、 淡 白 、 腰 舌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论治脂肪肝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论治脂肪肝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论治脂肪肝【摘要】“脾宜升那么健”、“胃宜降那么和”,以往脂肪肝的医治多从方药上进行探讨,忽略了对其本质的中医研究。

从中医基础理论“脾升胃降、肝木疏泄”入手,探求脂肪肝的临床医治,着重从脾升之不足与胃降之有余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论述脾升胃降在脂肪肝医治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脂肪肝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其中又以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为常见,要紧由于嗜酒嗜食肥甘厚味,脾被湿困,痰湿内生,阻滞气机,痰阻血瘀,结于胁下而为痞块。

脾胃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输布,而脾升胃降那么是脾胃和谐升清降浊的进程。

“脾宜升那么健”、“胃宜降那么和”,脾胃失其起落,肝木失其疏泄,清浊不分,痰湿壅盛贯彻其全进程,因此,临证时须察脾升、胃降之不足与有余。

衡量二者何主何从,辨证施以方药,以复其起落润燥,运化水谷、别离清浊之功,乃是脂肪肝医治的着眼点。

1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的生理特点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恶湿,宜升宜燥;胃恶燥,宜降宜润,其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

脾胃彼此和谐,一升一降,为一身起落之气的枢纽。

脾升胃降,燥湿相济,一起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脂质是水谷精微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运化输布自然也离不开脾胃。

大量实验研究说明,脾胃与脂质代谢关系极为紧密,它参与脂质代谢中包括消化、吸收、合成、转运、代谢、分解、清除、排泄的全进程,这与脾升胃降消化饮食主若是脾胃和谐升清降浊的进程相一致[1]。

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其疏泄功能表现为调畅气机,既包括对生命活动所需要物质的合成供给,又包括对多余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分解、排泄,以维持机体旺盛的活力。

胆与肝相内外,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胆汁),胆汁乳化脂肪的作用相当重要,而胆汁的排泄又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所掌控和调剂。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脾胃的运化功能那么健旺,反之,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亦将阻碍肝胆的疏泄功能。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王利军1,杨学峰2
(1.辉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辉县453600;2.郑州东方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iR256.42 文献标识码:B
令人四肢不收”。中医认为脂肪肝多因嗜食肥甘厚 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安逸少 动,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 气等而引发本病。其病变部位与肝、胆、脾、胃、肾等 脏腑关系密切。 1.1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痰饮
等引起,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正虚邪 恋,以脾虚、肾虚为本,肝郁气滞、痰湿、瘀血为标。
2辨证施治 轻度脂肪肝可无症状,重度者可有肝脏肿大,两 胁胀闷或痛,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纳呆腹胀等。西 医检查多以ALT、AST、r—GT、TG异常,结合B超、CT 等可作诊断,肝穿可确诊。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中
津为痰,湿热痰火留着肝胆而成本病。正如《金匮翼 ・积聚通论》所说:“气滞成积者,忧思郁怒,久不得解
者,多成积”。 1.3劳逸失度 过度安闲、少动不劳,筋骨懈堕,气血不畅,壅遏不
脘闷食少,肌肤不泽,面黯或发青,舌苔薄,舌质暗或 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消积。方 选膈下逐瘀疡加减,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
内聚,壅滞肝胆;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赙,壅遏中
焦,湿热内生,熏灼肝胆;饮食不洁,湿热疫毒或秽浊 之物从口而入,损伤脾胃,化热生毒,移聚肝胆;嗜酒 过度,气血逆乱,损伤肝胆,日久必湿热蕴结,热毒内 攻,终成“酒积”、“酒癖”、“酒黄”之病。
1.2情志失调
七情过激,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或气 滞不行,则血行不畅,血瘀内阻;或肝气横逆,损伤脾
舌质红,脉弦数。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小 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常用柴胡、黄芩、半夏、黄 连、枳壳、泽泻、决明子、茵陈、大黄、栀子、虎杖、川楝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如何从中医角度预防和改善脂肪肝

如何从中医角度预防和改善脂肪肝

如何从中医角度预防和改善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在中医看来,脂肪肝的形成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

那么,如何从中医角度来预防和改善脂肪肝呢?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生,从而形成脂肪肝。

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正常运化,聚湿生痰,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肾主水,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湿,同样会使痰湿积聚于体内。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中医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等。

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芡实、山药、山楂、陈皮等。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芡实能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此外,饮食还应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脾胃的负担。

其次,情志调节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再者,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每周坚持至少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运动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睡眠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讲究顺应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夜间是人体各脏腑休息和修复的时间,如果长期熬夜,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保证每天 7 8 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中医治疗方法中,中药调理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脂肪肝的中西医认识和诊治

脂肪肝的中西医认识和诊治

精选ppt
31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
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
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脾虚失于运化、痰瘀痹阻于肝,
成为脂肪肝。
(3)治疗原则:
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精选ppt
32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暴饮暴食,喜食油腻肥甘或酒酪之品,胃纳过盛,超过运 化能力,以致肥脂湿浊内停,积于肝内,肥气积盛,酿成 斯疾。 2.气郁湿阻:
七情所伤,气机不畅,或外感湿浊或湿邪内蕴,气郁湿阻, 正常脂肥之气转运欠畅,遂积而发病。
精选ppt
28
3.瘀血内阻: 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瘀血阻于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 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阻于肝脏。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肝炎、肋
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 苔薄白、脉细涩。
(2)病因病机: 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于肝 络,致使肝区刺痛胀痛以及脂肪肝的形成。 (3)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精选ppt
16
3.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ALT正常或升高,有高脂血症表现,甘油 三酯升高,血清谷胺酰转肽酶(γ-GT)活性升高, 蛋白电泳血浆球蛋白增高。
4.超声与CT
B超显示肝脏增大,实质呈致密的强反射光点,深 部组织回声衰减。CT扫描显示肝密度比其他实质 脏器(如脾脏)低下。由于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缺少特异性,B超具有经济、迅速、准确、 无创伤等优点,应列为本病的首要检查方法。
精选ppt
10

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

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
维普资讯
时珍国医国药 20 0 8年第 1 9卷第 5期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V L 1 N .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8 O .9 O 5 S

论肝 郁 脾 虚是 脂 肪 肝 的基本 发 病 病 机
乔 娜 丽 ,杨钦 河 ,纪桂 元 , 维 宁 谢
( 暨南大 学 医学 院 , 东 , 州 广 、 一 50 3 ) 16 2
摘要: 通过中医对肝、 脾与脂肪肝的生理病理关系的论述 , 结合 目前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以及临床治疗, 并综合现代实验
的, 临床诊断中应 注意仔细辨别 。在单脉病案中以细脉、 弦脉 、 数 弦 脉 所 主 内伤 病 因病 机 统 计 中 , 湿热 排 在 前 3位 , 胆 湿 热 、 热 肝 湿 脉、 沉脉 、 滑脉 、 脉、 弱 浮脉 、 濡脉出现的频率最高。在 复脉病案 中 蕴脾 、 肠道湿热 、 膀胱湿热等证弦脉均为 主脉。 则 以 沉 细脉 、 滑 脉 、 数 脉 出 现 的次 数较 多 。这 与 脉 象 对 应 的 弦 弦 细 脉 在各 种证 候 中 的 出 现 率 最 高 , 统 计 17个 证 中 有 9 经 0 3 疾 病 发 病率 较 高 是 分 不 开 的 。 个证 中的细脉出现率排 在前 5位 ,9个 证细脉排在第 1 , 3 位 几乎 气 血 阴 阳诸虚 ) 会出现细 脉 , 都 且细 脉出现率排 在单脉与病 因病机 的统 计中 , 脉所见 的外感病 因病机 , 数 排 所有的虚证( 、 、 、 在前 3位的是风邪 、 风温和疫邪 ; 内伤病 因病机 中, 在 排在前 3位 在 第 1或 第 2位 。 由此 可 见 细 脉 主虚 证 的 理论 十分 正 确 。 的是 阴 虚 、 热 和 实 热 。数 脉 主 热 证 , 可 丰虚 证 。 数 而 有 力 为 湿 亦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脉 本 主 气 血两 虚 , 无 力 脉 的 总 称 , 本 统 虚 是 但 燥 中出现的几率 较高 , 在外燥 证和肠 燥津 亏 实热 , 数而无力为虚热。张 景岳说 : 暴数者多外 邪 , 数者必虚 计表 明该脉在 “ 证 ” “ 久 0 在燥邪犯肺证 中达 2 % , 在气虚 、 5 而 血虚 和气血两 损 。 数脉在外感病 中也主风证 , ” 风邪致病 脉多数 , 在本 案所调查 证 中达 5 % , 的7 6例外风证中有 5 .% 的证 见有数脉 。另 外还发现气 虚证 、 虚证 中且 少 见 。 06 由于临床病情错综复杂 , 相兼复合脉在临r 十分 常见。弄 术上 血虚证 出现数脉的几率很高 , 这种虚数脉在临床诊病 中要跟实数 脉加 以鉴 别 。 清复合 脉象 的主病 , 于丰 富脉诊 理论 , 对 验证 “ 兼脉 象的 主病 相 这 具有十分 重要 般认为 , 迟脉 主寒 证 , 对 44 0例 医案 中所 有寒 证 的统 等于各组成脉象主病 的总和” 一 论断 是否正确 , 但 0 计表 明, 其迟脉在寒证 中的出现 率仅为 2 8 % 。无论是 虚寒证 , 的 意义 。 .9 还是实寒证 , 迟脉 的排序都相 当靠后 。对迟脉形成 的病 因病 机统 在复合脉 中, 细脉的外感病 因病机排 在前 3位 的是寒 邪、 沉 计 表 明 , 脉 的 主病 相 当 分 散 , 在 前 3位 的 是 : 血 、 虚 和 气 风邪 和火邪 , 迟 排 淤 血 内伤病 因病机排在前 3位的是 阳虚 、 气虚 和阴虚 ; 弦 滞。弦脉 主肝胆病 、 诸痛症及痰饮 , 在本统计 中得到 r验证 , 在肝 滑脉的外感病因病机排 在 前 3位 的是寒邪 、 风邪和 湿热 , 内伤病 胆所主的各个证候及痰 饮所 主的各 证中弦脉的出现率 总是排在 因 病 机 排 在 前 3位 的是 湿 热 、 风痰 和 淤 血 ; 细 脉 的 外 感 病 因 病 弦 第l , 位 如肝 阴虚 证 见 弦 细 数 脉 、 滞 肝 脉 见 弦 迟 脉 、 郁 痰 扰 证 机 排 在 前 3位 的是 风邪 、 邪 和 寒 邪 , 伤 病 因病 机 排 在 前 3位 寒 胆 疫 内 见弦细滑脉 , 痰火扰神证 见弦滑数脉等。此外 , 弦脉还主湿 热 , 的 是 阴 虚 、 血 和 情 志 。 在 淤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防治作者:张昌利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4期【摘要】: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物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上极为常见。

最常见的原因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等。

一般认为是良性病变,预后良好。

但目前认为其可以直接通过炎症发展为肝纤维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上升。

因此,脂肪肝的防治也日渐受到中西医学界的重视。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辩证论治;防治【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09-1本文就中医对此病的认识与辨证做简单阐述。

1中医认识脂肪肝在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众多学者认为其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肥气”、“肝着”、“痰浊”、“积聚”等范畴[1]。

中医认为,脂肪肝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都可引发本病。

其病变部位在肝,与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众多学者均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郁结,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痰郁化热,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除痰、湿、瘀这些病理产物外,也有人认为与机体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相关[2]。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消导为主,也可根据病情,辅以清热、解毒、利胆、化积、补肾、养肝等法。

中医辩证分型及方剂如下:(1)气滞型: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不舒、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可肿大,苔薄,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和中。

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方剂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2)痰湿型:体型肥胖、右肋胀满、嗳气恶心、头晕目眩、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试论脂肪肝从脾论治

试论脂肪肝从脾论治
1 1 2 后 天脾 胃受 损 .. 脾 胃为后 天之 本 , 后
天脾 胃损伤 主要 由三 方 面所 致 : 一 , 饮 啖过度 , 其 “
阴阳, 节脏 腑气 血 功 能 , 而使 机体 的正 常活 动 好 食 油 麦猪 脂 , 调 从 以致 脾 气 不 利 , 滞 为痰 ” 《 壅 ( 杂病 得 以恢 复 和维 持 , 机 体各 脏 腑 组 织器 பைடு நூலகம் 的功 能 源 流犀烛 》之 属 。 将 ) 其二 , 张 氏医通 》 嗜酒 之人 , 《 之“
陕 西 中医 2 0 0 7年第 2 卷 第 3期 8 肥 人 多 有 气 虚 之证 ” 说 明肥胖 人 痰 湿 体质 , , 常患
气虚。 脾 主运 化 , 括 运 化 水 谷 和 运 化水 湿 两 个 方 包
面, 素体 脾气 虚弱 是形 成痰 湿 内盛 的重要 因素 。 惟
是不 能食 者 , 反能 生痰 , 以脾 虚 , 能化 食 , 此 不 而食
试论 脂 肪 肝从 脾论 治
中医无脂 肪 肝病 名 , 根据 临床 表现 如右 胁痛 、
胸 脘 痞 闷 , 怠乏 力 , 倦 四肢 酸 困 , 呆 , 油 腻 , 纳 厌 甚 则 呕 吐 、 泄 等 , 5, 肪 肝 病 者 有 轻 度 黄 疸 , 泻 1 脂 9 5 7 %脂 肪 肝 有 肝 大 , 要 累及 为 肝 、 、 、 , 5 主 胆 脾 胃 多
关 , 居过 逸 , 肉气 血 运 行 失 健 , 影 响 肝 之疏 起 筋 则
养血 脉 。均 提示 可 以通 过 唱歌 、 赏 音乐 、 ” 欣 跳舞 等 泻 , 脾之 健运 , 出现纳 呆 , 乏力 , 情 抑郁 等症 。缺 心
乏运 动 , 就 成 为 现代 长 期 伏 案 工作 从 事 脑 力 劳 也 祖 国医学 长期 积 累 的丰 富经 验是 治疗 亚健康 动 的人患病 的原 因 , 些人 虽非 肥 胖 、 这 饮食 肥甘 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堆 积过剩。久坐 不动则脾气不舒 , 气机 壅滞 , 进一 步 导致 脾 失健 运 ,痰湿 内停。这 种 生 活方 式 除 了会导 致 脂肪 肝 之外 ,还 会 进 一
药 ,如 柴 胡、香 附、枳 壳 、木 香 等 ; 血瘀
明显 的 患者 可 以加用 丹 参 、山楂 、泽 兰等 步导 致糖尿 病 、高血 脂等 多种代谢 性疾病 , 化 瘀 之 品 ;如果 形 成 瘛瘕 、肝 脏 肿 大 ,可 如 不 能及 时扭 转 。还会 积 累 出其他 更 为严
密切相关 。 : 0 . : ,一 般 常 出现 的
功 能息息相关 。 逐湿运脾 ,疏肝祛瘀 :
症状为疲 乏、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腹胀 、 : 右 上腹 隐痛 等 。这些 症 状主 要 归属 于 中 医 脾 胃病 症 的 范 畴 之 内。 j ÷ - 一 . 、
本期专题—— 圈 肪肝 2 0 1 7年9 月第 9 期
i 从脾认识
北京观复堂 中医诊所/ 赵 海亮

脂 肪 肝是 由多种 原 因 引起 的肝 细 胞 内
脂 肪 过量 蓄 积 的病 变。近 年 来 ,脂 肪 肝 的
. 1 肝气 疏 泄能 够 协助 脾 脏运 化 l
水谷精微 。即木 能疏土 ; 反过来 ,脾 虚不运 、
发 病 率呈 显著 上 升趋 势 。成为 仅次 于 病 毒 痰湿 停 滞则 造成 土 实木 壅 ,也使 得 肝脏 疏 性 肝炎 的 第 二大 肝病 。除 了 医学 检查 手 段 增 多主要 与 人们 的饮 食 和生 活 方式 发生 改
动等都是引发脂肪肝 的主要不利 因素 。
泄不 利 。因而 肝 脾 两脏 互 相影 响 ,使得 痰 1 1 . J . . 一0 j ,最 为 常见 的是 由于 过度 饮 酒、嗜
的行 为 所导 致 的脾 虚 不运 、痰 湿 内结 而致
的进 步使 其 更容 易 被发 现 之外 。脂肪 肝 的 湿 易滞 留 于肝 区。 0 ■
变有 关 。过量 饮酒 、肥 甘厚 昧 以及 久坐 少 食肥 甘 厚 昧、肥 胖等 饮食 不 节或 运 动 不足 病。 由土实而 木壅 。脾 气敦 阜 。肝气 受 制, : 脂肪在肝 ,病源 自脾 : 从 而引 发 肝脏 脂 肪过 量蓄 积 。 i 、 、 0 见肝 之 病 ,当先 实 脾 ,逐 湿 运 脾也 脂肪 肝 是 肝脏 内的 脂肪 蓄 积 过量 。显 是 治疗 脂 肪肝 的 首 要方 法 ,在 此 基础 上辅
运 用五苓 散 加 苍 术治 疗 脂肪 肝 。就是 以逐 遍 习惯 ,人们 每 天不论 在 工作 场 所或 在 家 里, 基本 都是安逸地久坐 , 体力活动非 常少。
苍 术 芳 香 燥湿 尤 为运 脾 之关 键 。平 胃散 燥 摄 取 过 多而体 力消 耗过 少 ,造 成体 内营 养
脾 祛湿 ,也是治 疗脂肪 肝经 常采 用的方 剂。 肝 郁 气 滞 明 显 的 患 者 可 以 酌 用 疏 肝 行 气 之
之 精 则变 为 病理 产物 痰 湿 。痰 湿 滞 留则 发 脂肪 肝 的首 要 措施 。考 虑到 肝脾 之 间 的密
展 为 痞块 积 聚。可 见 ,脂肪 肝 中 过 多的 脂 切 关 系, 以及痰 积 日久影 响 血运 ,引 起血 肪 来 源 自脾 胃 的运化 功 能减 弱 。 瘀 。一 般 在逐 湿 运脾 的 基础 上 酌情 佐 以疏
2 0 1 7年 9月第 9期 本期专题—— . 肪肝
肝 、 行 气 、化 瘀 之 法 。
随着 人们 生活 水平的提 高 ,饮食 极为 丰富 ,
普遍 酒 肉摄 取过 量 ,同 时好逸 恶 劳成 了普
笔 者 经 常 采 用颜 德 馨 老 中 医 的经 验 。
湿运 脾 为 大 法。五 苓 散可 以健脾 祛 湿 ,加
以用鳖 甲、牡 蛎、三棱 、莪术 等软坚 散结 :
重 的疾 病 。 如 果 不 改 变 这 种 生 活 方 式 。仅 仅 吃 点 药 物 分 解 排 泄 出 一 点 脂 肪 堆 积 ,并 不 能 解
考 虑 到痰 湿 积滞 的 因 素 ,往 往 要加 用 消食
导 滞 的 药 物 。如 鸡 内 金 、 焦 三 仙 、菜 菔 子 、
家 庭 巾 医 药
决 明 子等 。这些 方 剂 原本 就 采 用散 剂 的剂 决 根 本 问题 ,一边 补 漏又 一 边打 孔 ,肯 定



型 , 将 药 物 加 工 成 散 剂 后 每 日温 水 冲 服 ,
是 劳 而无 功 的。改 变饮 食 不节 和运 动 不足
治久安”之道 。
而 易见 ,人们 都 知道 它是肝 脏 的 疾病 。因 以疏肝 、祛瘀 ,才能取得 良好 的效 果。
此 在 治 疗 中也 往 往 围 绕 着 肝 脏 进 行 。 然 而 , 综 上 所 述 。脂 肪 肝 的 发 病 之 源 是 脾 失
如 果从 中 医脏腑 辨 证 的角 度来 看 。脂肪 肝 健运 、 痰湿停 滞 , 造 成土实木壅 , 痰痞成 积。 则 更 多地 归属 于脾 脏 疾病 , 当然也 与 肝脏 由于肝 脾 之 间的 紧密 联 系,也 与 肝脏 疏 泄
中 医常说 “ 脾是 生痰 之源 ” ,指的就 是
肝 脏 内过 置 堆 积 的 脂 肪 属 于 痰 湿 的 范 畴。 这种情况 , 脾失健运 , 痰湿 内生 , 淤积 日久,
脾 主 运化 水 谷精 微 ,如 果脾 胃失运 ,水 谷 致病 多端。 既然 如 此 ,逐 湿 运脾 就 是 治疗



可 以 免去 煎 药服 药 的麻 烦 。便 于患 者坚 持 的生活 习惯 。 养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才是 “ 长
服 用 。取 得 较 好 疗 效 。
Hale Waihona Puke 琵 症 状较 轻 的 患者 可 以采 用药 食 同源之 品 代 茶 饮 的 方 式 进 行 保 健 。如 采 用 山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