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最美古建筑#之古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南最美古建筑#之古桥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但别忘了中国古桥的隽秀。
那横跨青山绿水间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故乡的桥,咸宁的桥,更是耐人寻味。
小桥流水人家,是繁华,是印记,更是传承。
鄂南地区所辖属6县市区有各类大小桥梁1260座,百年以上古桥梁672座。
唐宋时期所建桥最早,现存明清时期桥梁最多。
建造材料上,以石材、青砖为主,防洪性能强形制上,
主要有梁桥、拱桥、廊桥三类。
技术上,桥孔多为奇数且单孔最常见。
·汀步桥·鄂南山区时常见到汀步桥,即根据水域宽度、水流速度设置简易石墩,用大石凿成条状或圆柱状,固定在山涧河滩上,排列成行,石墩留有均等的间距,河水从其间穿流而过,行人则从石墩上拾步而行。
汀步桥是鄂南最简易的桥梁之一,也是最具原始形态的古桥,乡土气息浓厚。
◇石咀铺跳石桥◇位于马港镇易塅村五组石咀铺,东西向立于15米宽的小港上,连接两岸群山,为清代桥梁。
由15个单独的跳石墩组成,跳石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
◇保积祠跳石桥◇位于通城县马港镇彭塅村三组,东西向立于16米宽的两河交汇处,连接两岸群山,为清晚期桥梁。
由22个单独的跳石墩组成,跳石平面为不规则菱形。
·石梁桥·鄂南石梁桥以长方石块作为桥墩的主要建筑材料,桥面则多平铺长石料,一般不设栏杆,造型简单实用。
保存较完好,多至今仍使用。
◇圣人桥◇位于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四组黄家大屋,南北跨于荻田港上,将桥北黄家大屋合页老街和桥南大片平畈水田紧密相连,建于清代。
此桥保存基本完好。
◇磨桥◇
位于通城县五里镇圳上村,南北跨于鄂南最长的河流隽水河上(陆水河上游),是圳上村通往县城古道上的一座桥,建于清晚期。
桥全长190米,是鄂南最长的
桥梁。
其较长的跨度、独特的造型十分罕见。
·石拱桥·鄂南石拱桥是乡村中一种较常见的桥梁,主要用长方形石块作建筑材料,有单跨与多跨之别,一般采用半圆拱结构形式。
据考证,最长寿的石拱桥“桥龄”已有八百多年。
先人在长期与洪水做斗争的过程中,认知到石拱桥高于水面有利于避让滚滚山洪肆虐,因此高拱桥运用十分广泛。
◇白沙桥◇位于赤壁市官塘镇随阳大竹山村叶家井的沙州河上,南北横跨沙洲河,是赤壁通往咸安古道上的一座桥。
建于清雍正4年(1726年),光绪2年(1876年)维修。
为单孔石拱桥,以石块垒砌而成,桥北端现存一块白沙桥功德碑。
现已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宝桥◇位于嘉鱼县普渡镇静宝村,由静宝寺“赖狗祖师”张绍忠于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4年)募化修建,清光绪33年(1907年)重修。
是通往静宝寺的一座专用桥,是现西湾村出入的唯一陆上通道。
该桥桥体窄长,两端为三级阶梯,主体桥面平整。
桥体为长坝形,中部有一圆形拱洞。
洞顶缀石刻八卦图,建筑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佛教文化内涵。
全长64米,宽6米,高7米,其中部分高3.4米,孔跨8米。
其长度在全国同类桥梁中不多见,目前是全省已知最长的单孔桥,是一处宝贵的古文化遗产。
现已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星桥◇位于崇阳县高枧乡东山村,南北跨高枧河,是通往江西修水县古道上的一座桥。
老桥建于清同治年间,20世纪60年代在老桥的上部加建一座公路桥,老桥亦被保存下来。
桥北约10米处竖有两方修桥功德碑。
今双桥雄跨在高拱的山涧上,蔚为壮观。
◇南虹桥◇位于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东北西南向跨陆水上游支流,是联通通城至平江古道上的一座桥。
始建于南宋,清咸丰7年(1857年)重修,为5孔6墩8米等跨石桥。
中墩两侧各嵌“南虹桥”“渡江春”石匾。
古桥长65米,宽5.3米,高5米。
气势宏大,造型秀美,是咸宁古桥优秀之作,现保存完好,延用至今。
现已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桥◇位于咸安区浮山镇龙潭村,东西跨淦河中段,原为龙潭村通往城区的要道。
建于清晚期,民国17年重修。
5孔6墩石拱桥,桥墩梭状,全为方形石块砌成,桥面以长形青石板铺就。
现已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廊桥·廊桥又称风雨桥,鄂南地区雨水充沛,为了给行人、商旅等提供便利,在桥面上建造廊屋较普遍。
桥面多以石板铺就,廊屋多为抬梁式,屋面盖瓦,屋檐挑出。
昔时,鄂南古民还在人流量极大的廊桥内设店铺、炉灶、茶桶等,一年四季轮流烧茶水,免费供行人饮用,彰显出鄂南古桥文化中广纳南北之客,乐施地主之谊,极尽惠民之便的“功能”之美。
◇汀泗桥◇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街,东西跨汀泗河上,是赤壁通往咸安古道上的一座桥。
建于宋代淳佑7年(1247年),是湖北现存年代最久的石拱桥。
3孔4墩,后加建2重廊屋。
1926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军队在此激战,一举攻克汀泗桥,直逼武昌城下,奠定了北伐胜利的基础,从此,汀泗桥名扬天下。
现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桥◇位于咸安区桂花镇白沙村,跨于白沙河上,是咸安通往崇阳古道上的一座桥。
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由白沙寺僧传理募建,明正德12年(1517年)其徒续建,咸丰7年(公元1857年)重修。
3孔4墩石拱风雨桥,桥墩东西两侧为三角形。
现已列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桥◇位于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白泉河上,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家族修建。
曾为江西、通山通往咸宁、汉口的主干道,行人络绎不绝。
始建于明代崇祯3年(1630年),重建于清道光19年(1840年),为单孔高拱风雨桥。
桥前有条石铺成的9级台阶,廊亭内梁雕龙凤八卦图。
是咸宁南部聚落现存廊桥中年代最悠久的一座。
◇官埠桥◇位于咸安区官埠桥镇官埠村,东西向跨淦水下游支流。
官埠曾是淦河直通长江的最后驿站,行船十分方便,进出咸宁的物产大多在此聚散,来往咸宁的达官显贵、骚人墨客都在此登船上岸,故取名“官埠桥”。
始建于道光7年(1827年),为3孔2墩风雨桥,桥孔拱形,桥墩棱形。
其石墩、木梁、木凳、廊亭保存完整,古风犹存。
◇万寿桥◇位于咸安区桂花镇万寿桥村,东西向跨淦水上游,是咸安通往通山、崇阳古道上的一座桥。
始建于清道光27年(1847年),1968年续修桥廊。
为3孔2墩石拱风雨桥,桥墩呈梭形。
桥两侧各竖亭梁11根,将桥分为20间亭廊,
每侧10间,左右两相对称。
以上内容为节选内容,更多关于“鄂南最美古建筑”的信息欢迎各位前来市博物馆免费参观。
市博物馆一楼大厅正在展出《“五谷丰登”——鄂南最美古建筑大型图文展》……更多详情请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