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锡纯防治中风病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合集下载

朱良春善用张锡纯效方治疗中风急症和治疗中风后遗症

朱良春善用张锡纯效方治疗中风急症和治疗中风后遗症

朱良春善用张锡纯效方治疗中风急症和治疗中风后遗症朱良春老师善用张锡纯效方治疗中风急症和治疗中风后遗症,其独到之处乃善用乌梅敛肝舒脾,颇能提高疗效。

法宗锡纯而用药独擅,方本平淡而效出意外,其用药之技巧,非粗工所能及。

今选其治疗中风特色,阐述如下:法宗锡纯用酸敛乌梅敛肝任猛将朱良春不但治疗中风急脱症选用酸敛之品,而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亦加用酸敛之品,张锡纯善用生白芍,朱良春易用乌梅,法同而药异。

乌梅敛肝舒脾,治脱疗瘫,疗效确切。

朱良春研究和应用张锡纯氏效方常有创见,如自拟“加减镇肝熄风汤”药用怀牛膝、生赭石各30克,生龙牡、乌梅、生龟板、元参、天冬、黄芩、茵陈各15克,天麻10克,治疗中风急证,突然昏仆,口眼歪斜,神志模糊,头转向一侧,舌体与头向同侧歪斜,舌质较红,舌苔黄燥,脉象弦大等证状者屡收著效。

方中用乌梅易白芍,颇能提高疗效,乃是朱良春善用酸敛的特色,有画龙点睛之妙。

朱良春指出:“镇肝熄风汤旨在镇、降、肃、敛,以镇、降、肃折其病势,以酸敛真阴而防其虚脱,益阴潜阳,敛正祛邪,用之对证,屡见效验。

”盖元气之脱,责之在肝,考锡纯之“既济汤”、“来复汤”、“镇摄汤”三方均为脱症而设,其中酸敛药有山茱萸、生白芍、生芡实、生龙牡等。

张锡纯指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又云“肝胆虚极,而元气欲脱也”。

张氏此说,析其理乃元气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气之上脱,亦即由肝疏泄也。

肝能为肾行气,即能泻元气自下出也,故元气之上脱由于肝,其下脱亦由于肝。

力主酸敛之品以救欲脱之候、元气之虚;阴阳失和,心火暴甚,本气自病,湿土生痰,水不涵木等,乃张锡纯之独识卓见。

张锡纯不但创敛肝救脱治中风,且以敛肝泻热治痛证,如“曲直汤”治疗因气血郁滞致四肢昼夜疼痛,卧床不能转侧,臂畏热而腿畏凉之证,方中用萸肉以敛肝补肝肝,配以知母泻热;选加柴胡子、川芎、香附、生麦芽、乳香、没药以疏达肝郁,收到了敛肝治痛的佳效。

张氏从肝之疏泄以济肾之闭藏的观点,说明元气虚而欲上脱者,皆因肝之疏泄过甚而上脱,故朱良春治疗中风脱证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等重用敛肝猛将乌梅伍同龙牡等,使肝不疏泄过甚,即能挽回元气将脱之危。

张锡纯用于防中风的方子!献给高血压患者,以备不时之需

张锡纯用于防中风的方子!献给高血压患者,以备不时之需

张锡纯用于防中风的方子!献给高血压患者,以备不时之需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临床方剂学》、《医方临证指南》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给你聊聊,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中风。

我这有一个故事,特别典型。

大概是七八年前了,有那么一回,我快要下班走了,忽然院里一些会计,带着一个老年男性来找我。

这个男性,是会计的二叔。

我问是怎么回事。

会计说,他们是从家赶来的。

来之前,他们一家人正聚会,吃了饭之后,几个男的张罗打麻将。

打着打着,她二叔就觉得不好,右胳膊有点不听使唤。

他说他自己累了,让家人扶他回屋躺一会儿。

这个过程,被会计看见了。

当她看见二叔蹒跚的步履时,立刻感觉到不对。

后来,她二叔在床上躺一会儿,真就没事了,可是会计却说,你必须到医院去一趟,现在、马上。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二叔不肯,说自己都没事儿了,干嘛去医院?会计不从,好说歹说把他带到医院。

我给他简单查了一下,高压220,眼看要暴了!我说来的正好,最好立即住院。

患者一听,不从。

我劝阻不过,于是给他写了一个配伍,建议他回去用。

方见——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版15克,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克,甘草4.5克。

水煎服。

后来,这个患者安方服用了。

我虽再没见过他,但是从会计口中得知,她二叔再没出现过上次的危象,血压基本平稳。

我说,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最好接受系统治疗,严防脑血管意外。

其实,上面这个配伍,就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记载的镇肝熄风汤。

张锡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开山鼻祖,我国第一家中医院的创始人。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这个配伍,主要是用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的。

它对于预防中风特别有好处。

中风怎么来的?中医认为,就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化风内动所致。

你看中风的人,是不是脑血管有意外了?我们可以理解为,肝阴不足,肝阳不受控制,刮起了旋风,吹到脑子上,引发脑血管意外。

张锡纯:建瓴汤,降胃、平肝、镇冲、引血下行,预防中风!

张锡纯:建瓴汤,降胃、平肝、镇冲、引血下行,预防中风!

张锡纯:建瓴汤,降胃、平肝、镇冲、引血下行,预防中风!张锡纯是清末民初名医,治学严谨,重视临床实践,以其富有创新精神而著称。

其制方遣药不循常法,遵古而不泥古,以亲身临床实践为依据,审机观变,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下面是“建瓴汤”的2大特点。

1、别出心裁高屋建瓴《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

善怒者,名曰煎厥。

”《素问·调经论篇六十二》:“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张氏“细思三节经文”,认为这是对后世所云之中风(类中风)最早的文字记载,前哲已认识到中风与“怒”密切相关,是气血冲菀于上所致之证。

张氏云:“盖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挟气血而上冲脑部,以致昏厥。

”从而更进一步明确了中风之病位在肝。

刘河间“遂创五志过极动火,而猝中之论”,就属这种类型。

张氏认为此“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

张氏认为“凡病之来皆予有朕兆”。

中风证“其朕兆之发现实较他证为尤显著,且有在数月之前,或数年之前,而其朕兆即发露者”。

张氏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把中风之临床表现归纳为:1.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

2.其头目时常眩晕,或觉头中昏愦、多健忘,或常觉痛,或耳聋目胀。

3.胃中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不能下行;或有气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

4.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

5.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稳、时欲眩扑,或自觉头重足轻,脚底如踏棉絮。

张氏认为是证“古人立言简括,恒但详究病源,而不细论治法”。

他“洞悉致病之由”,继而“酌定建瓴汤一方”。

建瓴者,《辞源》云:“建,倾倒,《集》训覆。

瓴,盛水瓶。

或以瓴为:1.瓦沟。

2.屋檐泻水的沟槽。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纪六年,大臣田肯对高祖说,陛下得擒韩信,又建都于关中,“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浅谈张锡纯治疗中风四肢痿废

浅谈张锡纯治疗中风四肢痿废
血 管 破 裂 导致 血 溢 脉 外 ,或者 不破 裂 者 亦挤 压邻 近 血 管 导 致 血
《 医学衷 中参 西录》中所论 四肢痿废 ,实则是后世所说 中
风 ,继 承 了 《 黄 帝 内经 》 中 “ 肺 热 叶 焦 ”致 痿 的思 想 , 同时 倡 导 西 医 脑 髓 神 经 司 知 觉 运 动 之 说 ,认为 肢体 痿 废 皆系 脑 髓 神 经
1 . 1 张 氏承 认 《 黄 帝 内经 》 、《 神 农 本 草 经 》中 的 医 学 经 典 理 论 , 提 出 后 世 应 在 此 基 础 上 勇 于 接 受 新 知 、 勇 于探 索 。
叉性 ,即压迫左边神经导致右边手足痿废 ;压迫右边神经 导致
左边手足痿废 。
脑部既有充血 ,就有血亏,张 氏还提出脑贫血也会导致肢 体痿废 。脑贫血 ,血之注于脑者过少 ,无 以养其脑髓神经 ,其
体失养而不用 ;有 人认为是风寒湿、血瘀 、痰凝阻塞经络而致 肢体失养 ,令 人全 体痿 废;还有人认 为是气血虚 ,筋骨失荣而 痿废 。古代 医家对四肢痿废的探讨多集 中在局部筋骨肌 肉与气 血关系上 ,张锡纯却另辟蹊径 ,借用西医脑髓神经司知觉运动 之说,提 出四肢痿废 的病变部位在脑 ,脑贫血和脑充血是四肢
e x p l a i n e d a n d na a l y z e d ,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n e w t h e r a p y .
[ Ke y wo r d s ] Z HA NG Xi — c h u n ; A p o p l e x y ; L i m b s p a r a l y s i s
肢 体 的痿 废 不 用 。张 氏并 指 出脑 部 神 经 支 配 肢 体 运 动 时 具 有 交

张锡纯治疗中风规律探析

张锡纯治疗中风规律探析

张锡纯治疗中风规律探析穆超超;崔俊波【摘要】《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后世津梁之书,其中所载诸方均集张锡纯临证10余年经验之大成,且屡用屡效,方义深奥,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记载了11首治疗中风病症的方剂,笔者甚觉其配伍精妙,亦感其当归与黄芪选择之精奥,故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以数据处理并计算的方式对11首方剂进行用药规律的挖掘与分析.结论:张锡纯临证治疗中风类病症时从气血论治,在共计47味中药之中以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最具挖掘意义,笔者不揣冒昧希望“中风-气血-当归/黄芪”的病-症-药多维体系挖掘结果能为临征用药提供一点思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12【总页数】4页(P1668-1671)【关键词】数据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当归;黄芪【作者】穆超超;崔俊波【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天津30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医学衷中参西录》[1]为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著,其上溯《本经》《黄帝内经》之渊源,近求西人医理、化学相发明,故该书能发前人所未发,于医学上诚有进化,书中所载诸方均为张锡纯10余年经验之方,且多屡用屡效,其方义之深奥、药理之精义,均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张锡纯于《治内外中风方》和《治肢体痿废方》中,详载11首方药用于中风的治疗,虽仅47味中药却兼顾中风之证的诸多病因病机,其中药的配伍甚为精妙,对其规律的总结有助于临床对中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

张锡纯在遣药组方时,不同药物与不同方剂之间必然已经存在病-证-方-药的多维关系,其本质即为一种数据关系[2],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随机的数据库中提取隐藏的、对我们有用的数据结果即为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

《治内外中风方》和《治肢体痿废方》两论虽仅使用47味中药,但数据挖掘却为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总结隐藏规律的最高效方法,所得结果不仅能直观展示中药的具体使用情况,同时能以某味中药为连接点,延伸出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更深层次地达到治则治法、病因病机的规律挖掘,甚至能提炼未知的、有用的新药配伍方式。

张锡纯中风学术思想探讨

张锡纯中风学术思想探讨
szd wi h p l ain o c l n h ie tp te wid n n u ig p o e o wad fo ft eb o d” n — ie t te a pi to f”amig te l rt so h n ,a d e s r r p rd wn r w o h lo ,a d O h c v o n l
中医脑病临床工作 。
“ 阳不 靖 , 盛 生风 , 其气 血 , 冲犯 脑 , 肝 木 激 上 而震 扰 脑之 神 经
耳 ” 而 西 医对 于 中风 脑 血 管 破 裂 的原 理 未 明 , 张士 骧 据 。 而
[] 钟 英 强 , 哲 . 治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应 注 意 的 r ̄ [. 医 学 , 0 , () 4 许 诊 n j新 q 1 2 63 2: 0 7
张 锡纯 治疗 中风 的学 术 思想 源 于 张士 骧 、 山雷 。 张士 张
骧重 视 实证 。 “ 中 ” 病研 究 颇 多 。他 曾按 照 西 医解 剖 实 于 类 一 验理 论 , 以锥 伤二 兔之 前 后 脑 。 实 了生 物 的 知觉 运 动 “ 由 证 专 于脑 ” 的说 法 , 而得 出 “ 此症 皆 由水火 内动 。 风 上扬 , 从 盖 肝 血
2 1.() 917 0 11 : .0 . 78
[]伏 新顺 , 5 杨翠 兰, 曾利娴 , . 等 溃疡 性结 肠炎 的 中西 医治疗 [. 医学, J新 ] 2 1,11:— ,8 0 04 () 34 . 1
[] D n 6 eg X,Sao S h m n oT ta.G n h rp i dnvrl zb ,K o e k ,e 1 e eteayw t a eoi h a
“ 厥” 大 。在 病 机 方 面 , 推崇 刘 河 间将 息 失宜 、 火暴 甚 、 他 心 肾

张锡纯治疗中风的一些细节启示

张锡纯治疗中风的一些细节启示

张锡纯治疗中风的一些细节启示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我是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读的,颇为喜欢,他讲的很多医理影响了我日常的临床用药习惯。

虽然我在医院干着外科专科,但是平时在外算是杂病都看,尤其是回老家的时候,五花八门什么都看,农村心脑血管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占绝大部分,并且还保持着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就是没怎么用西药干预过,跟古籍上描述的很多情况,颇为相似。

在中医古籍里,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有比较重的份量,很多名家著作往往开篇就是“中风篇”,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篇幅介绍中风类疾病,我估计还是因为这个疾病在古代是造成老百姓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时至今日,高血压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依然发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显著下降,我认为还是跟西药降压药的干预有很大的关系。

是不是得了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就要吃降压药?显然不是,要分分情况的,好多初发人群,程度不是很重的,吃中药是可以逆转的,虽然我也经常治疗,但是我在公共号不怎么敢写,因为研究这类问题的人太多,很多时候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我觉得自己写的略显肤浅。

大学毕业以后,我对自己写的东西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导致自己很痛苦,产量也下降,读者也经常吐槽我拖更。

我治疗高血压类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用的就是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

效果往往还行,对于张锡纯治疗中风的论述,也经常细读,有一些启示分享给大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根据其病因把中风分为“内中风”与“外中风”,并将“内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

认为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虚实不同故二者治法相反。

此属于理论创新。

治疗“脑充血”以平肝熄风、引血下行为治则,治疗“脑贫血”以气血双补为治则。

这个是张锡纯做了大标题区分,比较显著的内容,大家读他的原著都能归纳,也有很多人做了论述,我就不再赘述。

我带大家关注几个细节,我自己觉察的几个细节:张锡纯说自己看了个病人,有一天突然跌倒昏厥,左边半身不能活动,显然是中风了,家里找了个医生,用了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吃了情况更差,后来家里人又找他,他摸脉显然是实证,哪里能这样补气,改用了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加减类似方两剂就好转了。

验方:名老中医张锡纯治脑中风,必收藏!

验方:名老中医张锡纯治脑中风,必收藏!

验方:名老中医张锡纯治脑中风,必收藏!导读:脑中风皆脏腑气血挟热上冲。

即《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大厥也。

其人必有剧烈之头疼,其心中必觉发热,其脉象必然洪大,或弦长有力。

《内经》又谓此证“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盖气反则气下行,血亦下行。

若脑血管未破裂者,不再虞其破裂。

若偶有些破裂者,亦可因其气血下行而自愈。

若其气不反,血必随之上升不已,将血管之未破裂者,可致破裂。

其已破裂者,更血流如注矣。

张老细审《内经》之旨,而悟得医治此证之方:当重用怀牛膝两许,以引脑中之血下行,而佐以清火、降胃、镇肝之品,俾气与火不复相并上冲。

数剂之后,气剧烈之痛必愈,脉象亦必和平。

再治以化瘀之品,以化其脑中瘀血。

再以宣通气血,畅达经络之药以佐之。

肢体之痿废者,自能徐徐治愈。

特是因脑冲血而痿废者,本属危险之证,若医家辨证不清,当其初得之时,若误认为气虚而重用补气之品,若用王勋臣之补阳还五汤,或误认为中风,而重用发表之品,或用《千金》之续命汤,皆益助其气血上行,而危不旋踵矣。

只要用药将其脑冲血治愈,若其肢体之痿废或仍不愈,亦可少用参芪以助其气分,然必须用镇肝、降胃、清热、通络之药辅之,方能有效。

拟两方于下,以备采用:(1)起痿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因脑部充血,以致肢体痿废,迨(等到)脑冲血治愈,脉象平和,而肢体仍痿废者,徐服此药,久自能愈。

起痿汤《张锡纯方》:由生黄芪12克、生赭石18克研末、怀牛膝18克、天花粉18克、玄参15克、柏子仁12克、生白芍12克、生明没药9克、生明乳香9克,蟅虫四枚大的、制马钱子末0·6克组成。

共药十一味。

将前十味煎汤,送服马前子末。

至煎渣再服时,亦送服马钱子0.6克。

(1)养脑利肢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由野台参12克、生赭石18克研末、怀牛膝18克、天花粉18克、玄参15克、生白芍12克、生明乳香9克、生明没药9克、威灵仙3克、蟅虫四枚大的、制马钱子末0·6克组成。

共药十一味。

张锡纯论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析

张锡纯论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析

12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6·中医中药·张锡纯为中西汇通学派代表性杰出医家,生活在清末民初年间儒医世家,少时攻读儒学经史,闲暇时随父亲习医,通览中医各家医书,后因时代及个人原因,遵父命而弃儒从医,潜心医学。

时逢西学东渐,接触西方医学,便萌生中西汇通思想,主张医学衷中参西,取中西各家所长,互通有无。

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全书共七期(后增补第八期),逾八十万字,为其一生临证经验总结。

张氏论治中风颇具特色,创造性地提出将中风病分为外中风(真中风)和内中风(类中风)两类,其中内中风(类中风)又设立“脑充血”与“脑贫血”等章节做相应论述。

现将其论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作一浅析,以期更好地将其论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

1 病因病机特点1.1 提出“真中”与“类中”历代医家对中风一病症展开了长远的探索,对于其病因病机认识,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唐宋之前,多以“风自外来,内虚邪中”立论,如张仲景“络脉空虚,贼邪不泻”;唐宋之后,则多以风自内生学说为主,如李东垣主气,“正气自虚,气行不利”,张完素主热,“风生于热,本热标风”,朱丹溪主湿,“痰湿生热,痰热生风”;至明清时期更有张景岳提倡“中风非风”之说。

张氏总结历代先贤有关中风论述,指出自唐宋之后,不论外受之风还是内生之风,都浑曰中风。

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中风发病机理,提出“外受之风为真中风,内生之风为类中风”[1]。

真中风即外中风,多为“五内大虚”,或由先天禀赋不足、或由过度劳心劳力,以致“风邪外袭经络,内达脏腑”,令脏腑功能失司,以至于语言不利、二便失司,甚至猝然跌扑昏倒、肢体痿废偏枯。

此外,张氏亦将“周身抽掣”之破伤风以及“周身关节皆疼”之历节风皆归为“外风”范畴。

并详列方药以治之。

然而,张氏认为“真中风证极少,类中风者极多”,类中风即内中风,言明风自内生,与外受之风有别。

中医泰斗张锡纯治中风的一个名方,其他神奇功效,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中医泰斗张锡纯治中风的一个名方,其他神奇功效,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中医泰斗张锡纯治中风的一个名方,其他神奇功效,连他自己
都没想到
加味玉屏风散
加味玉屏风散作汤服。

治破伤后预防中风,或已中风而瘛疭,或因伤后房事不戒以致中风。

生箭芪一两白术八钱当归六钱桂枝尖钱半防风钱半黄蜡三钱生白矾一钱
此方原为预防中风之药,故用黄芪以固皮毛,白术以实肌肉,黄蜡、白矾以护膜原,犹恐破伤时微有感冒,故又用当归、防风、桂枝以活血散风。

其防风、桂枝之分量特轻者,诚以此方原为预防中风而设,故不欲重用发汗之药以开腠理也。

自拟此方以来,凡破伤后恐中风者,俾服药一剂,永无意外之变,用之数十年矣。

表侄高淑言之族人,被贼用枪弹击透手心,中风抽掣,牙关紧闭,自牙缝连灌药无效,势已垂危。

从前其庄有因破伤预防中风服此方者,淑言见而录之。

至此,淑言将此方授族人,一剂而愈。

又一人,被伤后,因房事不戒,中风抽掣,服药不效。

友人毛仙阁治之,亦投以此汤而愈。

夫愚拟此方,原但为预防中风,而竟如此多效,此愚所料不及者也。

盖《本经》原谓黄芪主大风。

方中重用黄芪一两,又有他药以为之佐使,宜其风证皆可治也。

若已中风抽掣者,宜加全蜈蚣两条。


更因房事不戒,以致中风抽风者,宜再加真鹿角胶三钱(另煎兑服),独活一钱半。

若脉象有热者,用此汤时,知母、天冬皆可酌加。

中医泰斗张锡纯的名方,可化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还能预防脑中风

中医泰斗张锡纯的名方,可化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还能预防脑中风

中医泰斗张锡纯的名方,可化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还能预防脑中风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中医调理高血压的事儿。

这一阵儿看诊高血压的朋友不少。

我分析了几点:晚春时节阳气生发旺盛,再加上这段时间,大家好多时候是困在家里面的,正常的工作生活都受到影响了,本来血压就高,再加上这些内在的外在的影响,就会导致血压高得很厉害。

有的时候大家的脾气急,火气压不住,或者降压药不太好使了,大家情急之下想到医院找中医看看脉,开个方。

在这儿我给大家提个醒,这个时候,血压高千万不要急,越急越高,因为着急的话血管收缩,血压一定会高的。

那要怎么办呢?针对高血压,最常见的一般是两种类型。

一种是肝阳上亢型。

就是刚才我说的平时爱发火的。

还有一种是血瘀型高血压。

什么意思呢?血液粘稠了,血管硬化了,血管狭窄了,血管瘀堵了,自然而然的血管内的压力就高了,压力高的话血压就高。

这个好理解,而且血瘀型的高血压治疗的方向也简单,活血化瘀,疏通血管就行了。

用药也不太难,因为活血化瘀的药太多了,我之前也写过不少,这里就不再赘述。

比较难的是肝阳上亢型的,怎么回事呢?脾气急,血压一高就更急了,甚至有的人脸红脖子粗的,整天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头重脚轻、口干口苦等。

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应该平肝潜阳。

有一个方子解决肝阳上亢,是民国的老中医,中医的泰斗张锡纯老先生的镇肝熄风汤,这个方管用,甚至用原方稍微调整一下,用起来效果就好的不得了。

什么肝阳上亢?因为肝肾阴亏,那么肝阳抗扰于上,所以叫肝阳上亢。

这是一个上实下虚的证候,上边是肝阳,下边是肝肾阴虚,也可以理解为肝的疏泄功能衰退了,于是肝气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那么肝气向上冲到头,所以头重脚轻。

另外气血冲到头了,你受不了了,所以头胀,眼睛胀,甚至血压高,眼压高。

而且气血往上冲,你耳朵里得到的能量太多了,超负荷了,所以就会耳鸣了,耳鸣也会导致头晕。

肝阳上亢还有另一种情况叫肝风内动。

肝阳上亢的人,气血能量分布不均衡,所有能量都往上顶,往上冲,头部的能量太过了,下边是肝肾盈亏的,下部能量又不足,所以能量的落差,自然就会形成肝风内动。

中医大家张锡纯:论治中风有特色!

中医大家张锡纯:论治中风有特色!

中医大家张锡纯:论治中风有特色!近代著名医家、河北盐山张锡纯先生,精通医理,勤于实践,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集前贤中风证治之大成,论治中风独具特色,现采摭其要,探析如次。

1.引血下行,导气血归其源张锡纯上溯《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理,下合西医“脑充血”之说,认为中风乃气血上冲脑部所致,治疗宜导引气血下行,使之归于平复。

他创制镇肝息风汤与建瓴汤时,即立论于此,重用牛膝引血下行并以之为君,意取高屋建瓴,以利上冲之气血下行。

指出:“牛膝……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愚因悟得此理,用以治脑充血证,伍以赭石、龙骨、牡蛎等诸重坠收敛之品,莫不随手奏效。

”张氏论治中风以引血下行为法,与平肝镇逆之品相伍,既导引气血归源,又能提高疗效,较单纯平肝潜阳治法有新的突破,开中风证治又一蹊径,使《内经》的有关理论在指导中风证治的实践中成为可能。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2.平肝潜降,直折亢盛之阳张氏指出:“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于斯,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

”强调中风证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与气血上逆互为因果,治宜平肝潜降,直折亢盛之阳。

张氏之前中风证治虽有平肝潜阳之法,然用药上较为单纯,如清代叶天士常用牡蛎、鳖甲、磁石、龟板、石决明、龙骨等,但在每方中仅选其一二味,且以牡蛎、鳖甲选用率为高。

显而易见,其平肝潜降之力较逊。

张氏对此有所完善与发展,一是平肝潜阳药用量较大,药每多在五钱至一两之间,且系生用;二是集大队平肝潜阳药于一方,以增强疗效;三是平肝潜降与引血下行法相合,而收相辅相成之功。

诸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等,方用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等大队平肝潜降之品,直折亢盛阳气,体现了张氏这一用药特点。

现代中风证治专立平肝潜阳之法,无不凝聚着张氏学术思想与用药经验。

3.滋阴敛液,清金以制肝木中风证之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乃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而成。

清代华岫云指出“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阴息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临证指南医案》)。

浅谈张锡纯治疗类中风病经验

浅谈张锡纯治疗类中风病经验

浅谈张锡纯治疗类中风病经验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米庆海 张锡纯,近代名医,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

他临床经验丰富,在对类中风病的治疗上有独到之处,这些观点散见于其著作的不同章节,故整理出来,供大家临证时参考。

张氏受到当时西医学的影响,把类中风病分为脑充血证和脑贫血证两大类。

他认为,脑髓神经原借血以濡润,而所需之血多少尤以适宜为贵,血之上升于脑者过多,累及脑髓神经,即为脑充血证;血之上升于脑者过少,不能斡旋脑髓神经,即为脑贫血证。

1 张氏对脑充血证的认识张氏受到《内经》中“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的影响,认为脑充血证即大厥证,只是说法不同而异。

所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可以作为脑充血证的总病机,具体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阴阳失调;肝胃气逆,挟血上冲;情态因素;饮食因素等。

脑充血证的临床表现很多,诸如:头痛,眩晕,心中发热,便秘,肢体不利,脉弦等,但张氏特别强调“其人必有剧烈之头疼,其心中必觉发热,其脉象必然洪大或弦长有力。

”他认为,脉弦长有力为肝火过升之弊;肝胃气逆,挟血上冲,故脏腑间恒觉有气上冲且头部作疼;肝火炽其心火亦炽,故心中常发热等。

张氏特别强调脑充血证应与他证相鉴别。

“特是因脑充血而痿废者,本属危险之证,所虑者辨证不清,当其初得之时,若误认为气虚而重用补气之品,若王勋臣之补阳还五汤;或误认为中风而重用发表之品,若千金之续命汤,皆益助其气血上行,而危不旋踵矣。

”对于脑充血证与脑贫血证,他认为:“此二者一虚一实,同为偏枯之证,而其病因实判若天渊,设若药有误投,必至凶危立见。

是以临证者,原当细审其脉,且细询问其未病之先状况何如。

”张氏对脑充血证的治疗注重层次性。

他从《内经》中“气反则生,不反则死”中得到启发,确定了治疗大法:“当重用怀牛膝两许,以引脑中之血下行,而佐以清火降胃镇肝之品,俾气与火不复相并上冲。

数剂之后,剧烈之头疼必愈,脉象亦必和平。

”“迨至充血溢血治愈,而痿废仍不愈者,因从前渗出之血留滞脑中未化,而周身经络兼有闭塞也。

治疗中风,张锡纯先生的名方不可不知

治疗中风,张锡纯先生的名方不可不知

治疗中风,张锡纯先生的名方不可不知小编导读中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语言、活动功能,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或是遗留下长期的功能障碍。

被誉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张锡纯先生针对中风创立了一首经典名方,在临床中变化应用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原文镇肝熄风汤治内中风症(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症),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撤消,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怀牛膝一两,生赭石(轧细)一两,生龙骨(捣碎)五钱,生牡蛎(捣碎)五钱,生龟板(捣碎)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捣碎)二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一钱半。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

痰多者,加胆星二钱。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

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喻嘉言谓赤石脂可替代赭石)一两。

风名内中,言风自内生,非风自外来也。

李静讲记中经络为脉经空虚,风邪入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脏腑分闭证、脱证。

后遗症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

高血压、中风之证临床所见颇多,且又以肝阳上亢型多见而宜复发者为多。

笔者临床治此证每师张锡纯先生之镇肝熄风汤、建瓴汤与金匮风引汤之意,组成衡通镇冲汤。

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充血、中风初期诸证。

因方中以石质重镇药镇其冲气为主,且又能敛冲气、息风定风、活血化瘀,且有引血下行之药,养血柔肝之味。

随证加减,量大效速。

经验认为,治疗此证应详辨脉证,服镇冲汤症状减后需察其脉证,待其症状消失脉转平和后方可停药。

衡通镇冲汤为衡通汤加地龙、赭石、怀牛膝、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枸杞、山萸肉而成。

衡通镇冲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桔梗、炙甘草、炮山甲、三七粉(药汁送服)各10克,生地黄、生赭石、生白芍、怀牛膝、山萸肉、枸杞、生龙骨(打碎)、生牡蛎(打碎)各30克,广地龙12克。

张锡纯:镇肝熄风汤治内中风、眩晕

张锡纯:镇肝熄风汤治内中风、眩晕

张锡纯:镇肝熄风汤治内中风、眩晕【组成】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轧细),生龙骨15(捣碎),生牡蛎15克(捣碎),生龟板15克(捣碎),生白芍1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楝子6克(捣碎),生麦芽克,茵陈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加减】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痰多者,加胆南星6克;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24克,净萸肉15克;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30克。

【方论】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

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肝熄风。

赭石以降胃、降冲。

玄参、天门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然镇制肝木。

至其脉之两尺虚者,当系肾脏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相维系。

其真阳脱而上奔,并挟气血以上冲脑部,故又加熟地、萸肉以补肾敛肾。

从前所拟之方,原只此数味。

后因用此方效者固多,问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于斯加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斯弊。

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

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起反动之力。

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

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

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

方中加此三味,而后用此方者,自无他虞也。

心中热甚者,当有外感,伏气化热,故加石膏。

有痰者,恐痰阻气化之升降,故加胆南星也。

【验案】案一刘铁珊将军丁卯来津后,其脑中常觉发热,时或眩晕,心中烦躁不宁,脉象弦长有力,左右皆然。

知系脑充血证。

盖其愤激填胸,焦思积虑者已久,是以有斯证也。

为其脑中觉热,俾用绿豆实与囊中作枕,为外治之法。

张锡纯论治中风病用药特色探讨

张锡纯论治中风病用药特色探讨

性,起到因势利导之用。 此外,肝风多因虚而动,此乃内生之风,非外来
之风,故宜用柔润收敛之品以熄之。白芍、山茱萸、 当归为柔肝熄风之妙品,张氏中风方中每多用之,验 之临床确收事半功倍之效。
" 虽有外感,忌用发散
张氏认为,脑充血证虽可由外感而引起,但此时 不可用发表之品,诸如防风、羌活等均可助气上升, 其弊与参芪相同。尝云: “着此证虽有因兼受外感而 得者,然必其外感之热传入阳明,而后激动病根而猝 发,是以虽夹有外感,亦不可投以发表之药也。此时 但宜治外感之热,不可散外感之风,……而于麻、桂 诸药概无所用。” “恒于建瓴汤中加生石膏一两;或 两三日后见有阳明大热,脉象洪实者,又恒治以白虎 汤或白虎加人参汤,以清外感之热,而后治其脑充血 证。”
·!·
新中医 "##$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张锡纯论治中风病用药特色探讨
韩伟锋,徐立然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 )
摘 要:论述了张锡纯善用黄芪、牛膝、赭石、龙骨、牡蛎治疗类中风的经验;同时张氏认为,中风用药 应镇舒并进、柔润肝木;虽有外感,忌用发散。
关键词:中风;中药疗法;中药配伍;张锡纯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 "##$ ) #% / ###! / #"
重坠收敛之品, “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 行,脑充血之证自愈”。并指出尤以怀牛膝为佳,且 每多用至一两。
# 镇逆通腑,重用赭石
赭石,色赤,性微凉,其质重坠,善镇逆气,降 痰涎,止呕吐,通燥结。张氏用赭石治中风,认为其
“下 达 之 力 速 , 上 逆 之 气 血 即 可 随 之 而 下 ” , 且 能 “降胃平肝,镇安冲气”,为 “救颠扶危之大药”。 张氏在临床中发现,大凡中风病人,多有大便燥结不 通之证,并认为 “是治此证者,当以通其大便为要 务,迨服药至大便自然通顺时,则病愈过半矣”。而 赭石正具通燥结之功,病情危重者,张氏常伍以大 黄,其效更捷。在用法上,张氏强调必以生用,方能 保其性味纯全,若以火煅、醋激而后轧,则性味多被 破坏,故皆宜将生赭石轧细备用,每遇危证、重证, 又取生赭石细末冲服,疗效较单用煎剂为著。在用量 上,张氏主张重用,尝云 “如此良药,今人罕用,间 有用者,不过二三钱,药不胜病,用与不用同也,且 愚放胆用至数两者,非卤莽也,诚以临证既久……心 中皆有定见,而后敢放胆,百用不至一失。”

张锡纯治中风的方法之二:熄风汤

张锡纯治中风的方法之二:熄风汤

张锡纯治中风的方法之二:熄风汤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人参五钱,赭石五钱,大熟地一两,山萸肉六钱,生杭芍四钱,乌附子一钱,龙骨五钱,牡蛎五钱。

共八味。

主治:类中风。

读方笔记之一:这是一个治内虚而肝风煸动的方子。

方以人参补其元气,以赭石、大熟地、山萸肉、生杭芍、乌附子、龙骨、牡蛎收敛其煸动之肝风。

读方笔记之二:这个方子的主治是'类中风’,是肝风之煸动,不是真中风。

如果是真中风,则势必有因风邪之入侵,因而要用驱风之药。

张锡纯认为'类中风之证,其剧者忽然昏倒,不省人事,所谓尸厥之证也’。

读方笔记之三:张锡纯认为,如果阴虚而不能维系阳分,则阳气上脱、肝风煸动,而形成类中风。

他说'盖人之一身,阴阳原系相维系。

阳性上浮而阴气自下吸之,阴性下降而阳气自上提之,阴阳互根,浑沦环抱,寿命可百年无恙也。

有时保养失宜,下焦阴分亏损,不能维系上焦阳分,则阳气脱而上奔,又兼肾水不能濡润肝木,则肝风煸动,痰涎上涌,而猝然昏倒,僵直如尸矣’。

读方笔记之四:张锡纯认为,肝内煸动,要重用镇肝熄风之药,如龙骨、牡蛎、芍药、萸肉等。

他说'故用赭石佐人参,以挽其绝阳之路,更有龙骨、牡蛎以收敛之,则阳能济下。

用萸肉佐熟地以填补其破阴之纽,更有附子以温煦之,则阴可上达。

用芍药者,取其与附子同用,能收敛浮越之元气归藏于阴也。

且此证肝风因虚而动,愈迫阳气上浮。

然此乃内生之风,非外来之风也。

故宜用濡润收敛之品以熄之。

芍药与龙骨、牡蛎、萸肉为为宁熄肝风之妙品也。

若其肝风虽动,而阴阳不至离绝,其人或怔忡不宁,或目眩头晕,或四肢间有麻木之时,可单将方中龙骨、牡蛎、萸肉各七八钱,更加柏子仁一两以滋润肝木,其风自熄。

盖肝为将军之官,内寄龙雷之火,最难驯服,惟养之镇之,恩威并用,而后骄将不难统驭也’。

读方笔记之五:张锡纯把因虚而风邪入侵之中风,称之为真中风。

因肝风内动而发生的中风,叫类中风,不是真中风。

他说'类中风之证不必皆因虚。

张锡纯特效方:治内外中风方

张锡纯特效方:治内外中风方

张锡纯特效方:治内外中风方1.搜风汤治中风。

防风(六钱)真辽人参(四钱,另炖同服,或用野台参七钱代之,高丽参不宜用)清半夏(三钱)生石膏(八钱)僵蚕(二钱)柿霜饼(五钱,冲服)麝香(一分,药汁送服)。

中风之证,多因五内大虚,或秉赋素虚,或劳力劳神过度,风自经络袭入,直透膜原而达脏腑,令脏腑各失其职。

或猝然昏倒,或言语謇涩,或溲便不利,或溲便不觉,或兼肢体痿废偏枯,此乃至险之证。

中之轻者,犹可迟延岁月,中之重者,治不如法,危在翘足间也。

故重用防风引以麝香,深入脏腑以搜风。

犹恐元气虚弱,不能运化药力以逐风外出,故用人参以大补元气,扶正即以胜邪也。

用石膏者,因风蕴脏腑多生内热,人参补气助阳分亦能生热,石膏质重气轻性复微寒,其重也能深入脏腑,其轻也能外达皮毛,其寒也能祛脏腑之热,而即解人参之热也。

用僵蚕者,徐灵胎谓邪之中人,有气无形,穿经入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向导,则药至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从毛孔出,从二便出,不能复留,此从治之法也。

僵蚕因风而僵,与风为同类,故善引祛风之药至于病所成功也。

用半夏、柿霜者,诚以此证皆痰涎壅滞,有半夏以降之,柿霜以润之,而痰涎自息也。

此证有表不解,而浸生内热者,宜急用发汗药,解其表,而兼清其内热。

又兼有内风煽动者,可与后内中风治法汇通参观,于治外感之中兼有熄内风之药,方为完善。

中风之证,有偏寒者,有偏热者,有不觉寒热者。

拙拟此方治中风之无甚寒热者也。

若偏热者,宜《金匮》风引汤加减(干姜、桂枝宜减半)。

若偏寒者,愚别有经验治法。

曾治一媪,年五十许,于仲冬忽然中风昏倒,呼之不应,其胸中似有痰涎壅滞,大碍呼吸。

诊其脉,微细欲无,且迟缓,知其素有寒饮,陡然风寒袭入,与寒饮凝结为恙也。

急用胡椒三钱捣碎,煎两三沸,取浓汁多半茶杯灌之,呼吸顿觉顺利。

继用干姜六钱,桂枝尖、当归各三钱,连服三剂,可作呻吟,肢体渐能运动,而左手足仍不能动。

试谈张锡纯的中风用药经验

试谈张锡纯的中风用药经验

试谈张锡纯的中风用药经验
郑敏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92(10)11
【摘要】近代名医张锡纯,治疗中风,颇多创新,尤以用药精当,独出心裁而启人思路。

兹从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择要叙于后。

黄芪助血上升补养脑髓神经自王清任创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以治中风,后世竞相习用。

张氏也认为,中风因于气虚者,“应峻补其胸中大气。

【总页数】2页(P11-12)
【关键词】中风;临床用药;张锡纯
【作者】郑敏
【作者单位】福建连江县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05
【相关文献】
1.试评张锡纯的用药特色 [J], 沈敏南
2.谈张锡纯运用赭石治中风之经验 [J], 房书明;周文学
3.张锡纯辨证施治脑中风病的理论及用药特点 [J], 孙永宁
4.张锡纯治疗中风用药分析 [J], 田同良;解姗姗;朱应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张锡纯防治中风病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张锡纯中风病沟通中西医以发展祖国医学
张锡纯河北省盐山县(1860---1933),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我国清代名医,立场中西医汇通,以发展祖国医学,对许多疾病的诊治均有独到见解,本文仅就张锡纯防治中风病特色作一下浅析。

一、中风病预防
1、见微知著张锡纯认为,中风是有先兆症状的,而尤以脑充血(高血压病)先兆为明显。

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遵《内经》谓“血之与气,并专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

指出“脑充血证关联兆之发现较他症尤为显著,且在数日之间,或数年之前,而其联兆既发露者”。

并从脉象、头目、心胃、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几个方面,详细描述了脑充血先兆证的5条症状:
(1)其脉象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象。

张锡纯认为“脉
之弦长而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之意”。

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是中风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数众多的中风患者发病前有血压升高的现象,加之“寸盛尺虚”,阴虚阳亢,则中风的发病是极有可能的。

(2)头目时常眩晕,或觉脑中昏聩,多健忘或常觉头疼或耳聋目胀。

此组症状常出现于高血
压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疾病中,前二者对中风病发生的影响不必赘述,仅就颈椎病而言,就是以引起颈椎病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耳聋、耳鸣等症状,如老年人突然出现这些症状,既预示有可能发生中风。

(3)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中时觉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

心脏病也是中风的危险因
素之一,同时中风时也有可能发生脑心综合征而出现一系列心脏症状,如心慌、胸闷、烦躁不安等。

(4)胃中始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饮食不能下行,或有气自下焦上行而作呃逆。

此症状张
锡纯谓肝胃气逆上冲。

临床上仅出现胃部症状的中风先兆并不常见,但需要警惕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常会发生眩晕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中尤以小卒中最为常见。

(5)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伴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稳,时欲眩仆,或觉头重脚
轻,脚底如踏棉絮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标志病人发生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已经卒中。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先兆是指中风发病前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或症候群,这些症状或症候群预示中风可能发生会即将来临的先兆,其特点是介乎中风显证与潜隐症之间的症状。

张锡纯善于抓住临床中的细小前期症状来预测疾病,为中风病的预防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2、积极预防:张锡纯认为中风病是可以预防的,这体现在他对中风先兆证的积极治疗中。

分析张锡纯所列举的脉证,不难看出,他认为产生中风先兆的根本原因在于阴虚阳亢。

据此,他拟定了建瓴汤,其中淮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怀生地黄、生杭白芍、柏子仁、浓磨铁锈水以之煎药,诸药组方,可滋阴潜阳,“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

实践证明建瓴汤在现代临床(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的治疗)仍广为应用,且疗效较好,为中风病预防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中风病的治疗
1、分期治疗张锡纯为中风病专设8方,其中镇肝熄风汤、加味补血汤、搜风汤、熄风汤、
4方为急症仓猝救急之方,专为中风急性期而设,其余方剂则为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而设,如干颌汤、补脑振痿汤用治脑贫血“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细无力,服药久不愈者”,起痿汤治疗“因脑部充血以致肢体痿废,迨脑充血治愈,脉象平和,而肢体仍痿废者”;
养脑利肢汤“治同前证肢体已能运动,仍觉无力者”,为中风的各期治疗提供了完整的方法。

2、分类治疗将中风分为脑充血和脑贫血分而治之,是张锡纯治疗中风的另一特色。

(1)脑充血张锡纯认为脑充血即“西人谓之脑出血”其成因乃“血之与气并走于上”而致“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以肺气下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复又上逆,于斯,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经”。

基于这些认识,张锡纯独论治疗脑充血的方剂均是以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为主,其代表方镇肝熄风汤由白芍、天冬、玄参、生龟板、生赭石、茵陈、生龙骨、生牡蛎、生麦芽、怀牛膝、甘草、川楝子组成,“治疗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脑充血证),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痛、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是常嗳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歪斜,或面色如醉、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方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龙骨、牡蛎、龟板、白芍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使肺中清肃之气下行,以镇肝木;再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肾敛肾;茵陈、生麦芽、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诸药合用,共行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

另外,张锡纯用于脑充血恢复期及后遗症的起痿汤及养脑利肢汤,其治病为“镇肝、降胃、清热、通络活血化瘀,而少用参芪以助其气”。

(2)脑贫血张锡纯认为“脑贫血者,其脑中之血过少,又无以养其脑髓神经,是以究其终极,皆可使其神经失其所司、、、、、、”。

《内经》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

其代表方加味补血汤“治身形软弱肢体渐觉不遂,或头重目眩,或神昏,或觉脑际紧缩作痛,甚或昏仆,移时苏醒致成偏枯,或全身痿废,脉象迟弱,内中风证之偏虚寒者,此即西人所谓脑贫血也”。

(即缺血性脑梗塞证)方由黄芪、当归、龙眼肉、鹿角胶、丹参、乳香、没药、甘松组成,方中黄芪为主药,合龙眼肉以补生气血,鹿角胶善补脑髓,与补血药相助为理,“因气血虚者,其脉络瘀滞”,故用丹参、乳香、没药以行气活血,甘松引诸药至脑以调养其神经,诸药合用,益气养血,“久服此证可愈矣”。

张锡纯用于治疗脑贫血的方剂还有干颌汤及补脑振痿汤,皆以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为主药。

3 、辩证施治,用药至精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专门论及可以治疗中风
病的药物有黄芪、赭石、龙骨、牡蛎、牛膝、全蝎等,其中尤以黄芪论述最多,他
指出“黄芪之性,又善治肢体痿废,然须细审其脉之强弱,其脉甚弱而痿废者,西人所谓脑贫血证(今之脑血栓、脑梗塞着)、、、、、、,拙才以有加味补血汤、干颌汤,方中皆重用黄芪,凡脉弱无力而痿废者,西人所谓脑贫血症(今之脑出血、高血压
者),、、、、、、如此等症,初期最忌黄芪,误用之即凶危立现、、、、、、、其脉柔和而痿废仍不愈者,亦可少用。

黄芪以助活血之品以通脉络,若服药后,其脉又见有力,又
必须辅以镇坠之品,若拙才以之起痿汤黄芪与赭石、蛰虫诸药并用也”。

可见张锡纯对单味药物在中风病中的研究可谓至深、至精、至妙,辨证施治精湛。

三、结语综上所述,清末名医张锡纯对中风病的防治特色有以下几点:
1、中风病是有先兆的,不仅详尽描述了中风证的临床表现,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
法,充分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特色。

2、提出了脑充血和脑贫血的概念,并为其治疗制定了经纬分明的方法,坚持辩病与辩证
相结合的临床思维过程,为中风病专设的方剂,迄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现代中风病的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可以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出版社河北新医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