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3

合集下载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文本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精品文档16页

文本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精品文档16页

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区定位用地布局和控制 (2)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兼容控制 (3)第四章地块划分和规划指标控制 (4)第五章建筑间距、限高、后退红线距离 (6)第六章四线规划控制要求 (6)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8)第九章城市设计引导 (8)第十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9)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9)第十二章竖向规划 (9)第十三章环境保护控制 (9)第十四章附则 (9)附录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和旅游会展度假中心,是环巢湖旅游线路的启动区。

为全面发挥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的功能和作用,打造合肥市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和引领区、提升城市形象的标志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代表区,特编制《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地块控制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位于巢湖北岸,以滨湖核心为依托,由上海路—杭州路—衡山路—云谷路—湖南路—珠江路—环湖北路形成的,呈近似三角形的地块。

南临塘西河公园,西南面是北涝圩。

规划区内总用地 6.28公顷。

以上范围内的各项土地使用和新建、改建建筑活动均应按本规划进行。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国家主席令第74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国务院令第256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9)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19年建设部令第146号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9年)6、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7、《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2019年修改)8、《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9、《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7号)10、《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年)11、《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9年)第四条规划原则1、深化总体规划,落实规划指标。

(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东南大学规划院

(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东南大学规划院

老城中心 政务文化新区中心
合肥南站中心 滨湖中心
徽州大道发展轴 龙川路-龙岗路发展轴
东部新中心
主 城
巢 湖 交
通 走

合肥城市空间拓展轨迹
低碳 城市
海绵 城市
智慧 城市
人本 尺度
开放 街区
公交 导向
紧凑 发展
多元 混合
24小 时活

立体 交通
绿色 出行
信息 化建

总体格局
基亍总体定位和现状特点,规划构建了
创业服务 创新数据中心
保留标志性构筑物,植入新建筑
四条生长廊道:城乡一体生长廊道
城乡一体生长廊道规划策略: 尊重现状建设情况,依据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有机增 长、渐进发展的弹性生长框架,促进城乡社会、经济、文化、 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营造城市不乡村和谐共生,传统不 现代交相辉映的新城乡空间。
合肥市创新产业发展 迅速,以科技企业孵 化器为形态的众创产 业已经形成集群。 2016年国家级高新区 最新评价显示,合肥 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居 全国第7位,稳居全国 高新区第一方阵。
以高新区为核心 的众创产业集群
以东部新中心 为核心的小微 型众创中心
合肥创新产业现状 东部新中心的优势
空间优势:近22平方 公里可利用地。 文化优势: 367公顷 工业锈带独一无二。 经济优势:GDP增速 ≥10%。 景观优势:现状水系 长度近16公里,景观 优美。 人口及人才优势:人 口稠密,产业基础强。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
总体定位
众创中心——长三角西部小微众创基地 青年中心——华东地区的青年活力舞台 东部中心——城市未来再次跨越的引擎
总平面图
总体定位一:众创中心

发展定位与策略

发展定位与策略

第一部分发展定位与策略第一章总则1.1 规划背景1.1.1 国家层面: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往往也是区域经济格局大分化、大组合、大调整、大洗牌的时候。

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实现保增长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

以达到“近保增长,远调结构”的目标,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后劲再上新台阶。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作为汽车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八个方面:(1)培育汽车消费市场。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汽车产销下滑势头,确保2009年稳定增长。

在汽车购买、使用、报废更新等环节,调整和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

清理取消各种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规定,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

(2)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

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3)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

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下、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

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面积:
Scope:
获奖:
Award:
完成时间:2006
Year of Completion: 2006
项目特点
本方案紧扣“滨水城市”和“新城建设”两个主题,以水为魂,以绿为脉,由原生的河道走势为基础,引湖入城,构建指状内延的城市生态体系,并结合现状条件与规划可操作性,合理配置功能,带动全区发展。

项目创新
在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中,突破以往城市中心区以功能实体为核心的模式,充分利用滨水的资源优势,将巢湖的水体引入基地,形成“一湾两带”的独特空间格局。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新区发展正在中国各大城市蓬勃兴起,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决策者和城市规划者关注的焦点。

作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湖新区是提升合肥形象与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但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城市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较差等原因,滨湖新区已经出现了多方面的发展难题。

本文将依据城市规划中的经典之作——雅典宪章,探讨滨湖新区开发与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肥市滨湖新区,开发与建设,雅典宪章,问题与解决途径1.发展背景合肥是中部省会城市中最靠近长三角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枢纽作用显著,综合商务成本较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2006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1073.8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城市人口258万人,城市化率55.8%。

相对自身而言,合肥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仍然靠后。

作为省会,合肥的发展必须置于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各国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大城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比小城镇要具有明显的优势。

合肥依傍巢湖,而后者的生态资源优势和通江达海的区位特点,十分适合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发达的生态新区,因此,建设滨湖新区,打造通江达海的安徽“浦东”是合肥乃至安徽省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选择,此举必将进一步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合肥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合肥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

图1 滨湖新区方位图2.滨湖新区基本概述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南部,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196.9平方公里。

其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居住综合新区等。

形象定位是合肥的城市名片,合肥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体现滨水的、生态的、现代的、地方的空间形象。

滨湖新区都市工业片区规划

滨湖新区都市工业片区规划

滨湖新区都市工业片区规划省级开发区——包河工业区始建于2002年5月,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3.1平方公里,已引进各类企业多达3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2011年年产过亿元企业超过32家,现已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环保、药品生产销售、低碳经济等几大特色产业板块。

“门户园区”。

包河工业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处省会合肥地理中心,系滨湖新区的都市产业板块,位于省级政务中心核心圈。

园区内的合肥新港码头通江达海,北侧312国道汇集合宁、合淮阜、合铜黄等高速通道,京福、沪汉蓉等城际高铁贯通园区。

园区内道路连通滨湖新区和老城区,新建成的南北高架将大大提高通行效率,货运、客运通过海、陆、空均可实现十分钟内流转。

“实力园区”。

建园1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2011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亿元,实现税收7亿元(其中区级收入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80.2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总量60.59亿元。

目前,园内84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实现产值逾亿元的企业35家,实现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9家,实现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工业总产值两年内连跨两个百亿台阶。

“产业园区”。

“十二五”以来,园区坚持产业招商,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主打品牌,安凯股份、江汽重工、江淮M209、江淮客车等工业重大项目落户园区,正兴车轮、凯创汽配、巨一自动化、常青机械等一批成长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速,50多家不同品牌汽车4S店汇聚于此。

安徽杰信空调、航空产业园二期、河南商会大厦等项目加快开工,杭州申江钢材项目获得安徽省“861项目”批复,取得实质性进展。

车前、车中、车后的“三车经济”产业链日趋完整。

为适应新合肥的发展,园区正在全面转型发展,重点实施退二进三,以打造滨湖国际商务区为方向,形成1+x园产业发展构局,即以汽车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及金融服务、高端中介服务业,努力发展成为新合肥的产业发展高地。

滨湖新区规划

滨湖新区规划

滨湖新区规划1. 简介滨湖新区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新兴城市发展区域。

这个区域位于无锡市的东南部,正处在太湖的湖滨地带,由于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滨湖新区成为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区。

本文将介绍滨湖新区的规划目标、发展方向和主要重点。

2. 规划目标滨湖新区的规划目标是打造成为现代化、生态化和宜居宜业的城区。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的生态新区。

此外,滨湖新区还致力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3. 发展方向滨湖新区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改善。

3.1 经济发展滨湖新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新区将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发展质量。

3.2 生态建设滨湖新区注重生态建设,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新区将加强生态保护,保护湖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推动园林绿化工程,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新区还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提倡有机农业和农业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农业生态化、城乡一体化。

3.3 社会事业改善滨湖新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

新区将修建现代化的道路交通网络,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新区将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

4. 主要重点滨湖新区的发展将抓住以下重点领域:4.1 创新创业滨湖新区将鼓励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通过建设创新孵化中心、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吸引创新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来滨湖新区创业发展。

4.2 产业升级滨湖新区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城市规划设计报告(3篇)

城市规划设计报告(3篇)

城市规划设计报告(3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报告【3篇】,仅供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报告篇一一、市政园林设计的内容与意义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政园林设计,辖区内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内容。

园林部门要根据实地情况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来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市政管理部门对于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调研考察。

尤其要充分分析考察该区域城市建设情况。

如住宅区、工业区、交通情况、地形情况等,该区域的整体绿地风格的协调性还需引起注意,要使人文观念从美学角度体现出来。

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文化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由市政园林设计作为代表。

因此,创造力要靠设计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去激发出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先进独特的设计理念。

市政园林设计是一项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的工程建设,不仅是设计人员的智慧被需要,市政管理部门的有效调度和领导协调也是被需要的,只有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景原则被严格遵循了,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底蕴才能被体现的尽致。

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都需要通过市政园林来优化整合,创造人们适居生态环境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需要适应城市的发展。

城市园林设计在市政管理下当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市政园林设计关注城市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建设,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生态角度切入,将较佳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出来。

市政园林设计追求的较高境界即是如此。

发展不均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参差不齐的城市规划发展。

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够完善的城市规划系统建设,这就需要市政园林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有效方法1、因地制宜,特别区域实行区别园林设计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对市政园林设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区域对市政园林设计的实际需求,应该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并采取不同的市政园林设计方案进行“区别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广场和公园,广场和公园是城市中较基本的市政园林工程,广场和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契合城市的整体风格,综合考虑人口构成、经济发展状况、宗教、历史、当地文化风情等因素,强调城市的独特性以及个性;其二,校园,校园是城市中比较特殊的区域,校园的人口相对密集,并且校园是学生们学习的特定场所,这类场所对环境安静程度、建筑美学、绿化等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该区域的市政园林设计应该考虑对环境噪音的回避效用,多种植松、柏等辅助抗噪音的植物,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三,居民区,居民区的园林规划设计是市政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区域之一,这类区域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该类区域的市政园林设计应该强调装饰性植物、花卉等的引进,并铺设一些降低灰尘污染的草地等,这样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保证城市居民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起居。

湾区生活--合肥滨湖大步迈入环湖CBD时代

湾区生活--合肥滨湖大步迈入环湖CBD时代

湾区生活:合肥滨湖大步迈入环湖CBD时代合房网讯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译为中央商务区。

其概念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意为“商业会聚之处”,现在则是指集中大量金融、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如果提到合肥的CBD,您可能第一反应是庐阳区,特别是北一环的金融聚集地。

但是,现在这个历史即将被改写,滨湖新区,将成为合肥新的CBD,而且是环湖CBD。

环湖CBD的起势《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在合肥1331战略中,环湖版块是政府大力推动的明星版块。

在滨湖区规划及发展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和区域。

从世纪金源的启动版块到金融中心再到政务中心,直至现在的环湖CBD区域,滨湖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已从滨湖时代进入了环湖时代。

环湖CBD,顾名思义即是引入湾区理念,将CBD沿湖而建,是既有自然舒享,又被繁华环绕的生活方式。

城市中心可以再造,但湖畔无法复制,湾区物业随着开发进度日渐可贵,展现出其他物业所不具备的绝版价值。

滨湖湾区CBD效果图环湖CBD未来展望合肥的环湖CBD建设宏图,正在徐徐展开,假以时日,或许不能和世界级城市相比,但若把它形容成合肥版的浦东,一点也不为过。

这里有合肥版迪斯尼,有650米高观光塔,有154公里沿湖风景线,有海上五月花开启湾区CBD生活。

展望1:三年后能逛合肥版迪士尼合肥版迪士尼——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已确定落户滨湖万年埠码头附近,将于2014年开工。

这个集大型剧场、具有浓厚安徽文化元素的室内外主题乐园、动感4D影院等于一体的文化项目总投资300多亿元。

预计2016年,市民就可以在家门口逛“迪士尼”了。

万达文旅城效果图展望2:650米观光塔上旅行目前,全球最高的观光塔是被誉为“小蛮腰”的广州塔,不过,巢湖北岸很快将诞生一座比该塔还要高50米的观光塔。

合肥市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

合肥市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

98项目名称:合肥市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业 主:合肥市规划局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单位:CallisonRTKL 项目地点:合肥市东部新中心项目类型: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设计时间:2016年项目负责人:蔡岳,陈子光,周峰设计团队:牛晨曦,孟凡迪,包天,孔德政占地面积:34.1 hm 2(概念设计),9.4 hm 2(核心区)图纸版权:CallisonRTKL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肥市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HEFEI EAST NEW CENTERCONCEPTUAL MASTER PLANNING & CORE AREA URBAN DESIGN, CHINA孟凡迪 | Meng Fandi 收稿日期:2017-04-1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T项目背景合肥市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下游长三角地区,区域统筹为合肥市的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合肥市迎来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契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一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目前长三角经济区及下游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规划引导人口向合肥市等重点开发区域集聚,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与增长使得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合肥市跃居前五,成为与杭州、苏州并列的大城市。

高定位为合肥市的发展提供历史性的契机,也对合肥市的产业、配套设施、交通、生态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历史性的机遇中,合肥市也将迎来全面的战略升级,人居、生态、科技、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升级将推动合肥市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市的全面战略升级需要一个伟大的区域来带动及承载。

合肥市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

合肥市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

合肥市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
孟凡迪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7(000)012
【总页数】12页(P98-109)
【作者】孟凡迪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圩田缓冲系统的自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论——武汉新区四新地区概念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 [J], 邬峻
2.滨水城市概念性规划及设计方法研究——以常州新运河地区概念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J], 陈圣泓
3.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楷亚锐衡设计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4.多元规划理念的植入与融合——合肥市滨湖新区中心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 [J], 洪扬;蒋卓
5.多元规划理念的植入与融合——合肥市滨湖新区中心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 [J], 洪扬; 蒋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

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

包括:(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03-02桃花工业园规划说明书090906

03-02桃花工业园规划说明书090906

目录第一部分发展定位与策略第一章总则··········································································································································- 1 -1.1 规划背景····························································································································· - 1 -1.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 5 -1.3 规划依据、范围与期限····································································································· - 7 -第二章发展机遇与挑战·····················································································································- 8 -2.1 发展机遇····························································································································· - 8 -2.2 面临挑战····························································································································· - 9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10 -3.1 规划指导思想··················································································································· - 10 -3.2 规划原则··························································································································· - 11 -3.3 规划主要内容··················································································································· - 12 -第四章现状概况 ·······························································································································- 12 -4.1 项目背景及区位分析······································································································· - 12 -4.2 经济社会现状概况··········································································································· - 13 -第五章目标与策略 ···························································································································- 16 -5.1 总体功能定位··················································································································· - 16 -5.2 发展目标··························································································································· - 18 -5.3 发展策略··························································································································· - 19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布局及支撑体系第六章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 22 -6.1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 22 -6.2 用地指标··························································································································· - 23 -第七章用地布局规划·······················································································································- 27 -7.1 桃花工业园老区(A区)用地布局规划········································································ - 27 -7.2桃花工业园烟墩区(B区)用地布局规划····································································· - 28 -7.3桃花工业园出口加工区(C区)用地布局规划····························································· - 29 -第八章产业发展规划·······················································································································- 29 -8.1 产业发展原则··················································································································· - 29 -8.2 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 29 -8.3 产业定位··························································································································· - 30 -8.4 主导产业导向··················································································································· - 30 -8.5 产业发展与布局··············································································································· - 31 -第九章交通系统规划·······················································································································- 36 -9.1 交通发展策略··················································································································· - 36 -9.2 对外交通规划··················································································································· - 37 -9.3 道路系统规划··················································································································· - 38 -9.4 公共交通规划··················································································································· - 40 -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42 -10.1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 42 -10.2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 42 -10.3 规划区绿地系统布局····································································································· - 43 -第十一章景观系统规划···················································································································- 43 -11.1 景观特色分析················································································································· - 43 -11.2 空间景观布局················································································································· - 44 -11.3 主要景观门户················································································································· - 44 -第十二章空间管制规划···················································································································- 45 -12.1 建设限制分区················································································································· - 45 -12.2 “四线”控制规划········································································································· - 46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47 -13.1 给水工程规划················································································································· - 47 -13.2 排水工程规划················································································································· - 48 -13.3 电力工程规划················································································································· - 50 -13.4 通信工程规划················································································································· - 51 -13.5 热力工程规划················································································································· - 52 -13.6 燃气工程规划················································································································· - 53 -13.7 环卫工程规划················································································································· - 5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55 -14.1 消防系统规划················································································································· - 55 -14.2 抗震系统规划················································································································· - 56 -14.3人防工程规划·················································································································· - 57 -14.4防洪工程规划·················································································································· - 57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58 -15.1 环境保护目标················································································································· - 58 -15.2 规划原则························································································································· - 59 -15.3 环境保护措施················································································································· - 59 -15.4 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理念································································································· - 60 -15.4.1污水回用······················································································································ - 60 -15.4.2雨洪利用······················································································································ - 60 -。

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23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5月3日,记者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掌握在360万人以内,形成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在公共服务方面建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体系,形成“三环四脉四楔多园”的绿化空间格局。

A空间格局批复明确,合肥市要合理掌握城市规模。

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掌握在3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掌握在360平方公里以内。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禁止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解读: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从空间层次角度,《总体规划》将合肥市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

根据《总体规划》,市域包括合肥市域行政区域范围,面积114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风景名胜区爱护边界,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确定,合肥市城市进展目标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此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1个中心城市、6个区级综合服务型城镇、27个三级城镇、51个重点镇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核”、“一区”、“五轴”的市域进展格局。

在城市规模方面,猜测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掌握在36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名词解释“一核一区五轴”“一核”指合肥中心城区,“一区”指城镇协调区,“五轴”指东、北、西、南、东南五条城镇进展轴。

B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设施将进一步完善批复强调,合肥市要根据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疏解区域过境交通,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连接。

合肥城市规划

合肥城市规划

望 江 路
美 菱 大 道
滨湖新区拥有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望江路、 美菱大道、包河大道构成纵向的城市道路体系, 将滨湖各个片区紧密的联合起来,有效地沟通 了各区之间联系。
包 河 大 道
在合肥市规划建设的12条轨道交通线中,有三条直抵滨湖新区,除1号线外,还有5号线、7号线。 “三条地铁线全部建成后,将推动滨湖新区驶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轨道”。
对合肥而言,200 6年象征这一个时代 的分水岭,从这时起, 对发展的担忧与焦虑 逐渐被新生与重塑的 美好憧憬所取代,一 个山环城的滨湖,进 而走向长江,融入长 三角的发展之路由此 发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国各地区政府关注的 焦点,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圈的进一步扩容,以及中部地 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合肥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而滨湖新区的建设对于 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践由环城-滨湖-临江城市格局的演变,融入长 三角经济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滨湖新区逐步构建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 公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研发创 意中心和商业居住中心。 滨湖新区未来在建设六大中心的基础上,还将打 造“一岸三轴新地标”。这其中的“一岸”,便 是沿湖生态岸线。通过打造国家级巢湖风景旅游 名胜区,建设环状滨水生态岸线。将来在滨湖新 区的巢湖岸线边,既有岸线公园,还有滨水主题 公园。而“三轴”,则是行政文化轴、金融商务 轴、市民娱乐轴。 行政文化轴中,将着重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成为 全省新中心,除了正在建设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名人馆等展馆外,同时还将打造建设场馆集中区 其中有规划馆、工业展览馆、农业展览馆、民俗 展览馆、戏曲展览馆、文房四宝博物馆、茶文化 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徽文化博物馆。
《规划》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 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 “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大力振兴发展装备 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和现代农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较 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在承接中调整产 业结构,在转移中发挥示范作用。

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4.4 空间景观设计
以均好性为设计原则,尊重居民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提取地域文化底蕴构建传统院落文化,营造多个院落空间。

打造阳光活力环和全龄活动公园:环中心景观布置有700米慢跑大环和500米微汗小环,供社区居民锻炼身体,健康慢跑。

各组团景观之间,有为年长者提供休憩、娱乐、健身的活动场地、为儿童提供游戏、休憩的童趣乐园以及运动爱好者提供的多功能球场等,锻炼身体之余尽享生活乐趣。

小区内部营造多样的交往空间,利用地域文化创作宅间景观小品,为安置居民提供种类丰富的交流场所的同时,减少居民迁移家园的失落感与陌生感。

4.5 竖向设计
本规划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方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最大限度达到土方平衡,满足小区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4.6 天际线营造
本案通过对住宅层数的处理,呼应东侧已建安置区的天际线,营造韵律感的天际线。

考虑城市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形成住宅与公园、城市的良好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

5 建筑单体设计
5.1 户型设计
住宅户型:本项目共有5种户型,60、80,90、100以及。

滨湖新区规划设计招标(3篇)

滨湖新区规划设计招标(3篇)

第1篇一、招标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滨湖新区规划设计项目项目地点:我国某市滨湖新区项目规模:约XX平方公里项目类型:综合型新区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滨湖新区作为我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

为提高滨湖新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诚邀具有丰富经验和实力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

二、招标范围及内容1. 招标范围:滨湖新区规划设计项目的整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相关配套规划。

2. 招标内容:(1)制定滨湖新区总体规划,明确新区发展定位、功能布局、空间结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规划目标;(2)编制详细规划,细化新区用地布局、建筑高度、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3)编制专项规划,包括交通规划、市政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4)编制相关配套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5)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其他相关规划设计服务。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2. 具有国家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3. 近三年内(2018年1月1日至今)至少完成过1项类似规模和类型的规划设计项目;4. 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商业信誉,无不良记录;5. 拥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四、招标文件及投标须知1. 招标文件获取:有意向的投标人可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投标截止之日止,每日9:00-17:00(北京时间)向我单位购买招标文件,每套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XXX 元,售后不退。

2. 投标须知:投标人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投标,如有疑问,请在投标截止前向我单位咨询。

五、投标文件递交及开标时间、地点1.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21年X月X日X时X分(北京时间)2.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我国某市滨湖新区招标投标管理中心3. 开标时间:2021年X月X日X时X分(北京时间)4. 开标地点:我国某市滨湖新区招标投标管理中心六、评标办法及中标原则1. 评标办法: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分,评分最高者中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