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二、课标解读2022版:阅读某地区降水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四、教学目标1.识降水——结合日常生活了解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测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绘降水——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析降水——掌握降水量柱状图阅读的一般方法,学会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画图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
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技巧点拨: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看,A、B 两地有什么不同呢?学会技巧点拨后,合作探究根据南昌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及降水量柱状图,思考下列问题。
(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哪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家乡南昌的降水是夏季多还是冬季多?(4)南昌的年降水量大概为多少毫米?(出示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降水不仅有季节变化,也有年际变化。
这是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起伏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承接:分析完南昌市降水的变化特点之后,我们把目光转向世界,来看看北半球4位驴友的朋友圈。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降水的含义及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3、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进一步学习将数字信息加工成图像的方法。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读图识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的品质。
【教学重点】1.降水的季节变化。
2.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学会绘制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降水的特征。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猜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
”描述的是自然界中那种自然现象?学生回答:下雨教师: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这儿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那么世界上各地的降水同我们这里一样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
提问:这两幅图各表示什么天气?你是怎样理解降水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提问: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展示“降水等级”图片,并讲述雾、霜、露水作为降水物统计在降水量中。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提问: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是怎么测量的呢?学生:阅读材料,明白测量降雨或降雪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和纠正。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提问: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们阜阳一年四季的降水是否一样多?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回答:一班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降水作为一个地理要素,其形成、分布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
2.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生动展示降水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降水的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的形成过程吗?降水有哪些类型?”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名称。
提问:“这些降水类型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根据教材内容,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问:“请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题。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图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学会合作,交往,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基本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差异?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 000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以上。
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教学设计)
导入中国"雨城"——雅安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注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概念辨析雾和霜属不属于降水?雾霜注意:注意区别,这些不属于降水。
2.降水的形成通过视频感知《降水的形成》3.降雨的等级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思考:雪都没过膝盖了,可电视里面说降水量只有7毫米,不会是报错了吧?4.降水的测量观看视频(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学生结合视频和图片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和量筒。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5.降水的变化①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②降水的年际变化6.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要领:绘轴,标数要规范;选点,绘柱是关键;最后写上图名。
7.阅读降水量柱状图①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则称降水多(多雨);②月降水量低于50毫米,则称降水少(少雨);③月降水量在50~100毫米间,称为湿润。
8.阅读降水量柱状图(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2)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3)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提示:(1)7、8、9月降水量较多。
1、2、3、11、12月降水量较少。
(2)745毫米。
(3)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教师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注意获取以下信息:(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
(2)估算年降水总量。
教学设计10: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记住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运用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式导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古诗导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情境对比,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探究降水。
一、降水的变化(一)降水的概念1.自学质疑:什么是降水?它包括哪些形式?为什么雾、霜等不属于大气降水?2.交流展示:认识降雨的形式。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二)降水的影响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衣、食、住、行、农业、工业等。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三)降水的测量和级别降水的测量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四)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1.降水变化的表示我们已经知道,连云港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明显,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是怎样的呢?试比较连云港降水的数据图和降水柱状图,哪一种看起来更直观?北方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北方某地降水量柱状图2.读图讨论: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年内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相关实例了解降水的含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描绘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差异,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四、重点难点重点: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析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理解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新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自主学习一、降水的变化阅读教材P58〜59图文材料,说出降水的含义及形式。
答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是降雨。
降水的季节变化用什么表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答案: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
二、降水的分布阅读教材P60〜61及图3.24,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结合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并完成后面的任务。
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时间123456789101112降水量 3.07.48.619.433.177.819221257246.62.6 教过程合作探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绘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二、新课教学1. 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绘图;分析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富贵的自然资源。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水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体都要通过降水的形式完成水循环。
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降水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学习(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降雨的形成2.降水的影响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利影响:一、降水可以调节气候,二、可以灌溉农作物,三、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等。
不利影响:泥石流,暴雨导致山洪、洪水等自然灾害。
3.降雨的等级读表格,了解降雨的等级回顾旧知识:降雨的天气符号4.降水量的测量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单位:毫米(mm)5.降水的季节变化(1)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不同月份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降水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2)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月降水量:50毫米左右空气较湿润;超过100毫米叫多雨读降水量柱状图,得出:(常年湿润型:降水年变化小;夏季多雨型:降水年变化大;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3)小画室:学绘降水量柱状图某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4)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7月、 8月、 9月)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12月、 1月、 2月)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约740毫米)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
4.(极值组)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是哪里?
雨极:乞拉朋齐;迎风坡,多地形雨。1960年 26461.2毫米
播放视频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背风坡,降水少。年均降水量小于0.1毫米
播放视频阿塔卡马沙漠
游戏环节:降水的影响。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否则极端天气,极端气候会出现,威胁人类自身。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归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3.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导入:山西2021年10月强降水视频。引入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等降水量线 1.自主学习;思考如何定义等降水量线,展示交流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下?
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逐渐
2(回归线组)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是毫米以下?
3.(中纬度组)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逐渐
4.(极值组)世界的“雨极”是世界的“干极”是,并且思考原因。
小组代表发言:
1.(赤道组)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一:
1、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和阅读(教师讲解和学生回顾,等温线、等高线等等值线知识)
2、世界等降水量线图的含义和阅读方法
合作探究二:
阅读课本P60图3.2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P61活动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降水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降水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降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世界降水分布图解》:详细解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 《中国降水分布指南》:深入研究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等。
-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探讨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降水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来自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世界各地降水的实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尝试解释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
-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观察和记录降水现象,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调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而最干燥的地区是_______。
-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省份是_______。
3. 简答题:
- 请简要说明降水形成的过程。
-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并简述其作用。
- 请描述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
- 请举例说明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降水量的变化和分布,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字描述、图表、案例等,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降水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初步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使学生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能运用降水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实效。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多媒体教具等。
2.相关案例、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堂讨论分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为什么在夏季,南方地区常常下雨,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干燥?引发学生对降水分布的思考。
2. 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和图表,展示世界降水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降水的地理差异。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教材内容,解释降水分布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而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教师总结讨论成果,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降水分布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降水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比较哪个月多哪个月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北京在不同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判断降雨的大小?板书:一、降水和我们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降水的本质特征,掌握降水的基本类型,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学习后续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对于降水这一现象,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等知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对降水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掌握降水的基本类型;能运用所学的降水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过程、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生动形象地展示降水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降水的概念:介绍降水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本质特征。
(2)降水的形成过程:讲解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3)降水的变化规律: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
(4)降水的分布规律:讲解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降水量的变化与分布,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形成和影响降水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降水的测量以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的测量方法。
2.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数据和图表。
2.准备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模型。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地的雨量充沛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降水现象产生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的测量方法。
通过展示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模型,让学生对降水量的测量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
4.巩固(5分钟)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回答降水的形成和测量方法,以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降水分布,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形成、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当地的降水现象,写一篇关于降水的小论文。
教学设计7: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板书: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几种天气现象图片。
板书: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及形式师:什么是降水?生: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归纳。
大家思考: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我们所看到的雾、霜、露等不属于降水,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或固态的水,而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
雾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没有降落到地面。
所以,它们都不是降水。
师:降水的形式有降雨、降雪、冰雹等。
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
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教学设计11: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
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生答】略【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
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生答】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
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
【学生看书】【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师】你能举例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形式的降水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降水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课件展示:【生】从服装、交通、农业、工业、军事、建筑等方面说出很多例子。
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我们如何来判断降雨的多少?课件展示:【生】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由学生代表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
一.降水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
二.降水量的测量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杯。
有实物更好图
3.21已经画得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
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活动。
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
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回答略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9页(图
3.22)。
板书
三.降水的变化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
读图
3.22回答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完成59页活动题,老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老师的画法练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
四.世界的降水分布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课本第60页图
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
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板书(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
(2)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
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