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叶龄模式理论
棉花叶龄调控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中)——叶龄调控的技术支持与技术体系
202102NONGYEKEPUDAJIANGTANG农业科普大讲堂棉陈冠文1,王峰2,林海1,毕显杰2,余渝1,宋敏2,韩焕勇1,张新国2.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 石河子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叶龄调控的技术支持———棉花苗情诊断指标和调控技术的效应期以及叶龄调控技术体系中的主要调控技术。
关键词:棉花;苗情诊断指标;调控效应期;叶龄调控技术体系前文介绍了棉花叶龄调控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分别介绍棉花叶龄调控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体系。
1棉花叶龄调控的技术支持1.1苗情诊断指标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棉花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指标不是一个,而是由若干指标构成的一个组合。
1.1.1苗期的苗情诊断指标棉花苗期的苗情诊断指标是以株高为主要指标,配合个体长相、红茎比等指标共同构成的指标组合[1-3]。
1.1.1.1主要诊断指标———株高为了使株高指标适用于不同棉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技术的棉田,本文采用了“相对株高(%)指标”(表1)[1]。
所谓“相对株高”是指某叶龄的棉花株高与最终株高的百分比值。
如某棉田确定打顶时棉株保留15片主茎叶,株高控制在70cm ,则可从表1中第1行(15叶)中查到苗期(1~8叶龄)的相对株高值,以该值乘70cm 即可得到该叶龄棉株壮苗的绝对株高指标。
举例:棉株第3叶龄的壮苗株高指标=70cm ×5.5%=3.85cm 。
1.1.1.2参考指标(1)个体长相:二叶平,四叶横,六叶亭;(2)叶色:由浅渐深;(3)红茎比:0.2~0.4。
1.1.2蕾期的苗情诊断指标1.1.2.1主要诊断指标(1)相对株高,见表2[1]。
(2)蕾上叶数。
棉株蕾上叶数指当某果枝的蕾达到现蕾标准时,该果枝以上收稿日期:2021—02—14表1棉花苗期相对株高指标%单株叶龄叶片数1234567815叶 2.0 3.5 5.58.211.615.921.327.613叶 2.7 4.77.411.115.721.528.737.217叶1.73.34.66.39.012.316.521.3注:表中第1列为打顶时保留的主茎叶数,下表同表2棉花蕾期相对株高指标%单株叶龄叶片数9101112131415叶34.943.252.562.874.186.413叶47.158.370.984.8100.0-17叶27.033.440.648.657.366.81202102或以下的主茎展平叶数。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目前我场小麦单产约850斤左右且徘徊不前,要想小麦产量提高达到千斤或千斤以上的水平,要在栽培技术上有所突破。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1、何谓小麦叶龄栽培模式根据小麦相关生长原理,以叶龄推断麦株的生理进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体系,何为小麦叶龄2、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小麦各个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特点,就很容易理解小麦叶龄栽培技术。
2.1小麦收获、出苗及叶片生长所需要的积温条件小麦播种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需120℃日积温方可出苗。
如日平均气温15-20℃则可以出苗。
如日平均气温在11℃以下时,需11-13天方可出苗,但发芽缓慢,整齐度和出苗下降。
因此适期播种对小麦争取早苗、齐苗和全苗有重要意义。
(积温是指作物生长下限的日平均气温如小麦≥0℃、3℃、10℃,小麦出苗后叶片开始生长,一般每长出一张叶片需≥0℃、70-80℃日积温。
)2.2.1何时发生分蘖一般小麦出苗后需15-20天开始分蘖,小麦的群体(茎列数)不断增大,一直到日平均气温降到3℃左右进入越冬期,分蘖其本停止。
第二年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3℃时,分蘖又开始发生,直到拔节期前后达到最高峰。
2.2.2小麦是如何发生分蘖的小麦分蘖是分蘖节腋芽原基生长形成的特殊分枝,分蘖节不但具有向上生长叶片,分蘖和向下生长次生根的作用,又是麦苗营养物质,分配和运输的枢纽。
同时分蘖节也是麦苗贮藏养分的器官,越冬期间,贮藏大量糖份提高细胞液浓度,冰点降低,抗害力增强。
冬小麦如果冬春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分冻死只要分蘖节未被冻死,均能由分蘖节上有分蘖陆续生长成分枝,使植株恢复生长,并抽穗结实,所以掌握适宜有播期和深度(地表2-3厘米),对于培育壮苗,抗旱,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和保证分蘖节能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保证麦苗越冬有重要意义。
2.2.3小麦分蘖及成穗规律上面讲到了分蘖发生的时间和部位,那么小麦分蘖到底能有多少,又有多少可以成穗,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有一定有关系,即(n-3)的关系,当主茎上第四张叶伸出,那么主茎第一张叶的腋芽(即分蘖)伸出,当主茎第5叶伸出时,主茎第二叶分蘖发生,以此类推,主茎三、四、五…叶分蘖陆续发生,这种从主茎上长出的分蘖叫一次分蘖。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8 . mg k ,H值 59 11 / gp O .。大棚 盘 育 中苗 , 工插秧 , 人 插 32 不 同 品 种 本 田 叶 龄 诊 断 分 析 .
秧规格 3 c x 3 m, 0 r 1 c 每穴 4株 。 u
从调 查结 果 看 出 :空 育 l 1 分 蘖始 期 至 生育 3从
一
株, 要求苗 质好 、 叶片健全 , 主茎 叶片上进行 叶龄 期 即 7月 4日一 在 7月 1 4日, 空育 1 1主茎 叶片有 缺龄 3
最 晚 出叶时 间提 前 7天 。垦 鉴稻 7号 主茎 叶 片有 缺
标记 , 第 j 叶开 始用 红漆 标记 , 个 叶片 点在 中 间 现象 。 从 每 平均 叶 龄 1 _ 叶龄 , 龄 5 %, 龄进 程 比 03个 缺 0 叶 部位, 相邻两 片叶标记 点作 区分 , 一直跟 踪到齐 穗 。
技 术 . 业 科技 通 讯 , 0 5 ( ) 2 — 1 农 2 0 , 8 :0 2 [】 玉 贞 , . 米 高 产 与 群 体 整 齐 度 间关 系 的 调 查 分 析 . 3王 等 玉 玉 米 科 学 ,o 0 8 2 :3 4 2 0 ,( )4 — 5 的研 究 . 米科 学 . 0 4 1 ( ) 1 — 6 玉 2 0 ,2 2 :4 1 【] 文成 , 瑞 霞 , 景 顺 , . 米 品种 郑 单 9 8超 高 产栽 培 5刘 马 王 等 玉 5 研 究 . 北农 业 科 学 。 0 3 ( ) 2 — 0 湖 2 0 , 1 :9 3 [】二 O 6 O九 年 夏玉 米 生 产 技 术 意见 . 山东 省 农 业厅 文件 鲁 农
叶长度 , 然后再 测 量 N叶抽 出 的实 际长 度 , 除 以 N 茎 1 片 叶 品种 叶龄进 程 急剧 加快 . 得 空育 1 1抽 再 l 使 3
盘锦地区水稻叶龄模式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对水 稻 主栽 品种 的叶龄 、 分蘖 长消 、 生育 进程 等情 况 进行 了调查 ,探索 出 r本地 区 主栽水 稻 品种 的
叶 龄模式 , 并在 生产 实 际中加 以应用 , 得 了 一 取 ・ 定
效果 。
是 制 约水稻高 产 的瓶颈 。从播 种 至 l叶期 加强排
水增温, 促进 早 出苗和 根系发 育 。 卣后床 士泛 白 齐 返盐 , 及时过 水洗 压盐碱 。秧 苗 3叶期 ,不 月 乳养分 耗 尽 , 长 由 自养转 向异养 , 补 充氮 肥 。4月下 生 要
维普资讯
20 年第6 06 期
Rlia R tteigdcuan cm e l i ann iCio v
垦 殖 与 稻 作
栽培。 奄
文 章 编 号 :0 7 5 0 (0 6 0 — 0 5 0 1 0 — 0 3 2 0 )6 0 3 — 3
盘锦 地 区水稻 叶龄 模 式 及 在 生 产 上 的 应 用
宋虎彪 ,单 文 忠 ,张鹏 里 ,李 新 永 ,陈 国胜
( 盘锦 鼎翔 集 团, 宁 盘锦 1 4 6 辽 1 ) 2 0
摘
要: 水稻主 茎叶片数 具有相对稳定性 , 用水稻主 茎叶龄 可以准确表 示水稻的生长发 育进程 和各部器官的
稻 多 为 中晚熟 品种 , 主茎 叶片 为 1- 7叶 , 长 61 仲 间为 5 6个 , 主要 以 1 - 而 6叶 、 5个伸 长节 问 为主 。
一
确 表示水 稻 的生 长发育 进程 和各部 器官 的生 长发 育 状态 但 同地 区不 同的水 稻 品种类 型其 叶龄
模式 同。 盘锦 地 区位 于 渤海之 滨 的辽河 三角 洲 的 中心
生 长 发 育状 态 。盘 锦 是辽 宁省 重要 的优 质 大米 生 产 基 地 , 通过 多年 在 本 地 区调 查 水稻 的叶 龄 、 蘖 长 分 消 、 育进 程 等 情 况 , 索 出适 宜本 地 区 品种 的叶 龄 模 式 , 此 为依 据 确 定相 应 的栽 培 管理 对 策 . 得 生 摸 以 取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
将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利用物联网、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数 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提高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拓展应用领域
将水稻叶龄诊断与栽培技术拓展应用到水稻生产全过程,包 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 实现水稻生产的全面智能化。
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的问题和挑战
1 2
技术繁琐
传统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经过复杂的田间 管理和操作流程,技术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高产栽培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化肥和农 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
3
效益不稳定
由于传统的高产栽培技术受气候和环境等因素 的影响较大,其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叶龄诊断技术通常包括对水稻主茎叶龄指数的测定和分析, 同时结合水稻生育进程的观察,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水稻的生 长发育状况。
叶龄诊断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
叶龄诊断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农 民了解水稻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生长异常,采取相应的农 事操作措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通过叶龄诊断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掌握水稻的生长规律 ,优化肥水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 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特征提取
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与叶龄相关的特征,包括纹 理、颜色、形状等特征,以反映叶片的生长状态和变化 趋势。
分类与识别
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利用机器学习或图像处 理技术对叶片进行分类和识别,以实现叶龄模式的自动 识别和诊断。
05
水稻叶龄诊断和栽培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03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研究者们提出了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旨在通过精准 的叶龄诊断,为水稻的优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叶龄模式开展水稻高产创建
运用叶龄模式开展水稻高产创建休宁县东临溪镇为民服务中心杨世清Y两优一号,在安徽省黄山市平畈区田块种植,株高一般136cm,主茎绿叶数15片,五月初播种,生育期134-136天。
根据品种的叶龄来设计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模式,以寻求更高的产量。
一,播种及秧苗期管理1,根据当地气候温光条件,播种期,不论是直播,水播,旱育秧,安排在5月1日至7日,以利大田管理基本保持统一。
实行旱育秧方式的,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水育秧的30天以内,实行中小苗移栽。
2,每亩大田的苗床要用足15平米,尽量扩大到18平米,用种量在0.75公斤至1公斤,稻种浸后二三个小时内捞除浮在水面上的稻种,以确保留下的种子粒粒健壮。
3,旱育秧床,在播前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施入猪牛粪渣,再翻耕,混合于土层,充分腐熟。
盖籽泥在播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利用晴好天气,翻挖,曝晒后,细筛,堆放覆膜遮雨,以备播种时阴雨天气盖籽泥不散之需。
4,播种时,细挖床土,每亩大田的秧苗床用1公斤高浓度复合肥,壮秧剂一包,除虫剂适量混合后撒施,混挖于苗床中上层,清除床面上的石头和土块,整平后略为压实,浇透水。
浸过一天的种子,捞出沥干不滴水时,用旱育保姆一包拌种,确保拌的种子潮而散爽,粒粒都有保姆包护。
5,种子均匀播于床面,用已准备好的细泥均匀筛于种子上,确保不露籽而土层厚薄一致,先用洒水壶喷湿面上的泥,做到湿透不露籽,后每15平米或18平米用幼禾葆10克兑水10公斤床面喷雾进行杂草封闭。
6,用新的地膜覆住床面,畦边用土压实,膜上用少量的干稻草覆盖以利保温遮荫。
一般在播种一个星期左右,秧苗顶住地膜略弯后,基本上在一叶一心左右,在晴天的下午3,4点钟,或阴天的任一个时间段揭膜,浇透水。
注膜不宜早掀,掀过后,未出土或刚出土的秧苗则生长非常缓慢,不能保证秧苗齐而壮。
7,秧苗期一般不进行根部追肥,秧床土不白不浇水,移栽前一个星期左右用三环唑和高氯类进行苗瘟和稻蓟马等杂虫的防治,做到带药下田。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叶龄诊断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器官同伸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
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诊断。
2、叶龄诊断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某时的叶龄进程,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知抽穗早晚。
为了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必须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按主茎叶龄进行管理,是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性、准确性和减少盲目性的最好方法。
这是在过去按节气、日期指导和安排生产的基础上,在水稻生产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方法。
对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叶龄诊断的方法叶龄跟踪苗的选择和标记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从池埂边向里数三行,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每穴选择苗质好、叶片健全、有代表性的秧苗一株,共选10株,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
在每株的主茎叶片上进行叶龄标记。
起始叶要从第3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
标记点要点在单数叶片上,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上,如:第一个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个标记叶片点两个点,或用其它方法标记。
原则是叶龄跟踪叶片标记要有区别,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4、叶龄计算方法:要计算某叶从露尖到叶枕露出过程,首先估算这片叶的长度。
以这片叶下一叶的实际长度加5厘米为这片叶的估算长度,然后测量这片叶抽出的实际长度,再除以估算长度,做为这片叶长度的比例。
如计算第5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
如果4叶定型长度为11厘米,加上5厘米为16厘米,这就是5叶的估算长度。
如果5叶已抽出2厘米,2除以16,等于0.12,约等于0.1,即5叶已抽出0.1个叶龄。
此时调查的叶龄为4.1个叶龄值,并做好记录。
按此法跟踪至倒3叶(11叶品种为9叶,12叶品种为10叶)。
叶龄诊断技术
叶龄诊断技术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叶龄:主茎已生出的完全叶数叶龄值:主茎已生出的完全叶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叶龄余数:主茎叶数-当时叶龄伸长节间数=总叶数÷3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总叶数-伸长节间数分蘖的盛蘖叶位=总叶数÷2拔节期的倒数叶龄值=伸长节间数-2同伸规律:叶的生长与内部叶、蘖、根、节间、穗的生长发育有着规律性的同生关系N 叶内部叶N+1N+2N+3N+4叶片伸长组织分化组织分化始生长点蘖N-3N-2N-1 N N+1N+2出现分蘖分蘖分化发育分蘖芽根N—3N—2N—1N节根发生节根原基发育节根原基分化节拔节期:倒数叶龄值:伸长节间—2穗倒4叶后半叶定长倒3叶出到定长倒2叶出到定长第一苞分化一、二次枝梗分花颖花分化剑叶出到定长孕穗期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完成诊断技术是高产再高产的关键,做好诊断,首先明确各叶龄期生长发育标准,其次诊断方法灵活多样,最后肥、水、植保、化控措施及时。
秧田素质诊断、叶龄诊断、叶长诊断、叶色诊断、茎数诊断、幼穗诊断、减数期诊断、节间长度诊断、水层诊断、杂草诊断、病害诊断。
叶片的重要性水稻产量的三个90%以上。
一是水稻产量95%以上来自空间营养(光合产物),仅有5%来自土壤。
二是水稻产量90%以上是叶片制造的。
三是水稻产量90%以上是抽穗后形成的。
后四片叶对产量的贡献率,剑叶:52%;倒二叶:22%;倒三叶:7.7%;倒四叶:17.7%;穗、叶鞘:0.6%。
管好后四片叶,增强各功能叶片的活力,提高结实粒率、增加千粒重,确保穗重,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
叶片长2厘米左右,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鞘叶节根5条,苗高5厘米左右。
管理重点: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根5条生长。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
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叶龄, 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 一。
控制灌溉
根据水稻的叶龄和生长发育进程, 合理控制灌溉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 施之一。
病虫害防治
根据水稻的叶龄和生长发育进程, 及时防治病虫害是保证水稻高产稳 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精量播种
根据水稻的叶龄和生长发育进程, 确定适宜的播种量和播种时间,可 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水稻叶龄诊断的田间操作流程
确定水稻叶龄
水稻叶龄可以通过观察水稻植 株的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来确
定。
叶龄诊断时间
叶龄诊断需要在分蘖期、拔节期 、孕穗期和抽穗期等多个关键时 期进行。
叶龄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水稻植株的叶片数、伸长 节间数和长相,结合水稻生长环境 和生育进程,可以判断出水稻的叶 龄。
水稻叶龄诊断的配套栽培技术
依据,导致产量不稳定。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需 要研究和推广新的栽培技术。
研究方法和范围
本研究采用叶龄诊断的方法,通过对水稻植株不同生育期的 叶龄进行观察和测定,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
研究范围包括水稻的品种选择、播种量、施肥量、灌溉方式 、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水稻栽培的全过程。
02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理论基础
提高农民的收益。
0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结论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在提高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叶龄进行诊断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水稻的生长状 况和产量。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 水稻的产量。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断方法和标准。
研究人员可以加强对水稻叶龄与生长 环境、品种等因素的关系研究,以更 好地掌握水稻的生长规律和产量潜力
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叶龄模式的建立精品PPT课件
内 香 8518
2998A/R182
汕 优 63
迟熟品种
泸 优 11
中 优 186
华 两 优 2890
中早熟品种
17.68 15.12
12.74
19.6
20.3
17.22
4/17 4/25 4/30
2998A/R2507
黄华占
机插秧熟期品种
12 of 58
3.2 播期对茎蘖的影响
播种期对水稻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的影响
本试验仅用于研究探讨在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 ,建立水稻叶龄模式。在生产中,根据所种品种的叶龄模 式,以叶龄进程为指标,描述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状况,并 以此作为田间诊断,制订栽培方案及技术措施的依据。
3 of 58
2 试 验 设 计
4 of 58
供试 品种
试验 设计
数据 分析
试验设计
选用迟熟、中早熟、机插秧熟期三个熟期类型, 共8个品种作为供试品种(见下表)
6.58
3.64 2.1
5.32 3.416 2.1
4.624.48
4/12 4/17 4/25
2.38
内香8518
2998A /R182
汕优63
迟熟品种
6.86 5.74 4.34
4.0463.783.64
4/17 4/30 5.6 5.6 5/10
4.34
泸 优 11
中 优 186
华 两 优 2890
A、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基本苗成降低趋势, B、随着播期的推迟,迟熟品种最高苗、有效穗减少 ,中早熟品种最高苗、有效穗增加; C、随着秧龄的缩短,分蘖率大幅度提高; D、在栽培中,对于短秧龄秧苗,插秧时应适当增加 基本苗;对于机插秧品种,应适当缩短秧龄。
寒地水稻叶龄识别技巧和田间叶龄标记要点
寒地水稻叶龄识别技巧和田间叶龄标记要点叶龄:水稻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比较稳定,每片叶称为一个叶龄。
标记叶龄原因:可有效的了解田间秧苗生长时期及各时期秧苗的基本状态。
叶龄诊断技术:是以叶龄跟踪为基础,随时诊断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长状况,并能预测出水稻下一阶段的生长势态,及时调整应对的栽培措施,调控水稻长势长相,达到水稻稳产、高产、优质、安全成熟的目的。
简单的说: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以叶龄“跟踪、诊断、预测、调控”为技术核心,实现水稻按照栽培标准计划生长目的。
寒地水稻叶龄识别法1、种子尖方向法:此法适用苗期。
水稻叶片与种子尖同向是单数叶,另一侧是双数叶。
2、叶脉偏向法:水稻叶片正面对着调查者,叶片中部叶脉偏向右侧是单数叶。
(叶脉的左侧宽,则为单数叶,反之。
即为:左宽单、右宽双)3、叶长(chang)顺序法:正常情况下,水稻叶片长度一叶比一叶长,直至倒3叶达最长,然后水稻叶片长度一叶比一叶短,来判断叶龄。
水稻叶片长度由1叶开始逐渐增长,至倒3叶时最长。
由1叶至倒3叶之间每叶之间相差3-7厘米,平均5厘米,倒3叶至剑叶,每叶相差4-6厘米,平均5厘米,倒3叶后逐渐缩短。
一般水稻1叶长2厘米,2叶长5厘米,3叶长8厘米,倒3叶长35-40厘米、剑叶长25厘米左右。
4、最晚出叶标准法:寒地水稻11叶品种最晚出叶标准为:4叶6月5日;5叶6月10日;6叶6月15日;7叶6月20日;8叶6月25日;9叶7月2日;10叶7月9日;孕穗(11叶)7月16日;齐穗7月25日;成熟9月15日。
(营养生长期每片叶生长需5~7天时间(平均为5天),每片叶约需活动积温85℃左右;生殖生长期每片叶生长需要7~9天(平均为7天),需要活动积温135℃左右。
)5、最长(chang)叶法:倒3叶最长(飘长叶),田间表现似飘在其它叶片之上。
6、植伤叶法:N叶移栽植伤,导致N+2叶比前一片叶明显缩短、变小形成植伤叶。
7、双零叶法:两叶叶枕较长时间重叠称为双零叶①第一双零叶:水稻移栽时,由于植伤使移栽后长出的第一片叶与移栽秧苗时最后一片叶的叶枕重叠形成第一双零叶(寒地水稻机插中苗一般为4叶和5叶叶枕重叠),用它可判断本田分蘖期叶片叶龄。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 纹枯病及小球菌核病防治: 选用30%的爱苗15毫升/亩。 • 并与水稻健身防病相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方针。A级绿色稻米,病害要 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抽穗期诊断
• 最晚抽穗期 11叶品种在7月25日左右,初穗到 齐穗期7天左右。 • 抽穗期的高产长相为:后四叶的叶片长度及 叶长序为:倒 2≥倒 3 >倒 1 >倒 4 ;叶面积指 数应达到7以上;基部节间短,剑叶节高度应 在株高的1/2以内。根系发达,无根垫现象。
• 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 11 叶品种 7.1-8.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 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 量的10%。 • 在 7-8叶期易发生药害,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 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 等。解救措施:喷施叶面肥(爱丰、丰业 等);喷施天然芸苔素或康凯等;施生物肥 等。 • 预防稻瘟病: • 8%好米得:使用技术: 6月20日一6月23日, 水稻叶龄 7 叶一 7.5 叶,毒土撒施,水层 3— 5cm,保水 5—7天以上。推荐剂量应根据当地 品种对稻瘟病抗性选用 1.5—2.5kg/亩。
• 3 、结实期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实期 是最终确定结实率和粒重的时期。常因 抽穗开花期的不良气侯条件而影响受精、 子房发育;因环境条件及病、虫害等因 素影响灌浆结实过程中物质生产、运输, 进而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影响品 质、产量。 • 4 、结实期栽培管理目标:养根、保叶、 防早衰,保持结实期旺盛的物质生产和 运输能力,保证灌浆结实过程有充足的 物质供应,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稻谷品 质和产量。
• 此期是防治穗颈瘟和褐变穗、褐变粒的关键 时期。 • 1 、稻瘟病防治:选用 2 %的加收米 80-100 毫 升/亩; 25%施保克,75-100ml/亩。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几年来垦区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对育苗及本田管理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介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龄诊断要点及管理措施。
一、调查点的确定水稻叶龄的调查是从水稻插秧后在本田中开始的。
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边上插上《水稻田间管理指示牌》,在牌上随时记上各叶展开的日期。
1、叶龄跟踪秧苗的选择。
在调查对象10穴里,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
2、标记方法标记点的叶龄必须选准,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要从第三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
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如第一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标记叶片点两个点,依此类推。
二、育苗期垦区水稻机械插秧采用旱育中苗,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为13厘米左右。
按叶龄“器官同伸规律”,通过调温、控水等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育成健壮旱育中苗。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9天。
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
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
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以下,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0~30%的苗一叶露尖及时撤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间——第一完全叶伸展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
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
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22~25℃,最低不低于1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叶龄模式)
正确应用水稻叶龄模式,必须掌握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 叶龄期和穗分化叶龄期这三个最关键的叶龄。
(1)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叶龄通式为:
主茎伸长节间(n)5个以上、总叶龄(N)14片以上的品种,中小苗
移栽时为N-n叶龄期,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时为N-n+1叶龄期。以16-
17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为例,17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
颖花数(朵/穗) 结实率(%)
155 140 125 110
95 80 65 50
-2 -1 0 1 2 3 4 5 相对叶色差(%)
武香粳14号
武香粳9号
金南风
越光
白稻
H97-322
图 倒2叶期RSPAD与颖花数的关系
100
95
90
85
80
75
-2 -1 0 1 2 3 4 5 6 相对叶色差(%)
仍会造成茎叶徒长,结实率低,
病虫害严重。
因此,提高产量有3个途径,即增穗、增每穗颖花数和增 粒重。
理论上,任何途径都能提高产量,但现实并非完全如 此。
(1)粒重主要受环境影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正常 年份是比较稳定的,奇异年份才有较大变动。除非有重大 栽培失误,如缺肥早衰或过肥贪青倒伏,又如病虫为害。
武香粳14号
武香粳9号
金南风
越光
白稻
H97-322
图 齐穗期RSPAD与结实率的关系
④抽穗后的25天左右期间,叶片仍应维持在2.7%(2.5%) 的含氮率,使叶片保持旺盛的光合功能。以后下部叶片逐步 衰老,至成熟期,植株仍能保持1-2片绿叶。
(3)严格掌握封行的叶龄期
高产水稻籽粒产量的80-90%以上来源于抽穗后的光合 产物,这个比例占得越多,籽粒产量也愈高。说明高产的获 得是靠建造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其关键之一是把群 体的封行期控制在叶龄余数为0的孕穗期。
【基础知识】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
【基础知识】⽔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基础知识】⽔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期:2011年4⽉6⽇13:24⽔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是⽔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基础。
叶龄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伸长节间数为总叶数的三分之⼀,如:12叶品种,那么,伸长节间数为4节;盛蘖叶位为总叶数的⼆分之⼀;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为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拔节的倒数叶龄值为伸长节间数减2。
倒4叶进⼊第1苞分化,倒3叶露尖到定长为1、2次枝梗分化期;倒2叶出⽣到定长为颖花分化期;倒1叶出⽣到定长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倒1叶叶枕露出到抽穗为花粉充实完成期。
叶龄识别⽅法主要有,种⾕⽅向法,在⽔稻⽣育前期⽤此法较为准确,即:⽔稻种⾕⼀侧为单数叶;叶脉偏向法,在⽔稻⽣育中期使⽤叶脉偏向法,⾯对叶⽚正⾯,主叶脉偏向观察者左侧的为双数叶,反之为单数叶;倒数叶龄值法:在⽔稻⽣长进⼊幼穗分化期⽤倒数叶龄值法,倒数4叶后半叶进⼊幼穗分化,⾸先判断倒4叶;点叶龄,插秧后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每⽳1株在第3叶上⽤油漆作好标记,同样对5、7、9、11进⾏标记以便确定叶龄。
⽔稻⽣长同伸规律主要包括,叶蘖同伸,规律是N减3 ,这个“N”表⽰当时正在⽣长的叶⽚,以正在⽣长的第5叶为例,当5叶正在⽣长时,第2叶的分蘖同时⽣长;叶与叶同伸规律,N叶露尖时,N叶叶鞘伸长同时N+1叶叶⽚伸长、N+2叶组织分化、N+3叶组织分化开始、N+4叶原基分化。
例如5叶露尖时,5叶叶鞘伸长,6叶叶⽚伸长,7叶组织分化开始,8叶组织刚开始分化,9叶叶原基分化。
叶⽚与根系的同伸关系:N叶抽出时,N “节根原基”分化同时N-1、N-2 “节根原基’发育、N-3节发根、N-4节根⽣出1次分枝根、N-5节根⽣出2次分枝根。
如:旱育中苗叶龄为3.1~3.5叶,即4叶抽出同时,4叶“节根原基”分化,3叶与2叶“节根原基”发育,1叶节根9条已突破叶鞘分化待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出1次分枝根,鞘叶节根5条出2次分枝根。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郭文善
10.7 叶
12.7 叶
孕穗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抽穗期
穗分化时期 生长锥伸长期
单棱期 二棱期 二棱后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药隔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充实期
叶龄余数诊断法
倒五叶出生一半左右 倒四叶出生(露尖)
倒四叶出生期 倒三叶出生 倒二叶出生 剑叶抽出期
叶耳距为 0 时开始, 2-4cm 为盛期 抽穗期
6/Ⅰa 5/Ⅳ 5/Ⅰ1 5/Ⅱa
茎蘖数
12
35
8
13 21
(不包括胚芽鞘分蘖)
主茎第四叶出生时,N=4,4-3=1。第一叶位的分蘖发生 (第一分蘖),依次类推。
④
③
②
①
芽鞘
第二分蘖
四叶期
超同伸
芽鞘蘖 第一分蘖
第二分蘖
③
⑤
④ ② ①
缺位
超同伸
三1 四2 五3 六5 七8 八13 九21
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出叶存在N-3同伸关系。
二棱后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药隔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充实期
叶龄诊断法
11 叶品种
13 叶品种
3.5 叶
5.5 叶
4.5 叶
7.0 叶
5.8 叶
7.8 叶
6.5 叶
8.5 叶
7.2 叶
9.2 叶
7.4 叶
9.4 叶
8.5 叶
10.5 叶
9.7 叶
11.7 叶
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现代作物
水稻:1、水稻叶龄模式的概念?水稻叶龄模式在哪几方面有创新,并作出简要解释?答:用主茎叶龄来诊断(指示、表示、描述)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和各部器官分化发育时间。
叶龄模式的4个关键创新点:①以叶龄尺度统一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
由于一个品种在特定条件下主茎总叶数和伸长节间数是相对稳定的,根据叶片出生与各部器官的同伸规律,主茎总叶数和伸长节间数相同的品种,其有效分蘖终止、拔节、穗分化和抽穗的叶龄期完全相同。
即:一切品种有效分蘖终止于N-n叶龄期,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一切品种的拔节始于N-n+3叶期或n-2倒数叶龄期,拔节期;一切品种的穗分化始于倒数第3.5叶期;一切品种的在N+1叶龄期抽穗;②按伸长节间数划分水稻品种生育类型。
拔节和穗分化时期的把握,是栽培上合理施穗肥的关键。
根据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n<6的品种先穗分化后拔节,称为重叠型;n=6的品种拔节与穗分化几乎同时进行,称为衔接型;n >6的品种先拔节后穗分化,称为分离型;③抽穗期叶片的功能分组。
上三叶——高效叶组,倒三叶以下叶——低效叶组;④将穗分化过程划分为8期并与叶龄余数相对应。
苞分化期:3.5-3.1(3.5);一次枝梗分化期:3.0-2.6(3.0);二次枝梗分化期:2.5-2.1(2.5);颖花分化期:2.0-1.6(2.0);雌雄蕊形成期:1.5-0.8(1.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0.8-0.4(0.5);减数分裂期:0.4-0 (0.3);花粉充实完成期:0-出穗。
2、论述水稻促花肥、保花肥施用叶龄期及确定的原理?答:为了促进颖花的分化,促花肥应在倒4叶期初施下。
为防止颖花退化,保花肥必须在倒2叶期初施下。
施用氮素作用期一般发生于以后的1、2、3个叶位,颖花在倒2叶期分化,故促花肥应提前两个叶龄即倒四叶初施入,以便在倒2期发挥作用;颖花的剧烈退化时期发生在减数分裂期,为防止颖花退化,应提前至倒二叶时期施入颖花分化期:2.0-1.6(2.0)减数分裂期:0.4-0 (0.3)棉花:1、简述棉花优化成铃的群体结构。
浙江农林大学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重点
作物栽培学复习要点绪论:名词解释:作物、作物(crop)的概念也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大致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桑、菜、果、药、杂等。
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种植业。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作物栽培。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o C左右,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 0o C 左右,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填空题:作物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有: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forage andgreeruaanure crops)按作物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简答题: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的特点:1.作物生长的规律性2.作物种植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3.作物生产的持续性4.作物系统的复杂综合性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成就:1、作物产量源库理论2、作物叶龄模式理论3、作物群体质量理论 4、作物化学调控理论水稻名词解释:水稻品种的“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分蘖: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分蘖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案例三 戴廷江等,2007.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模式及生育进程 观测 ✓ 试验地点::贵州省麻江县碧波乡柿花村、凯里市黔东南州农科所 ✓ 试验方法:试验于2006 年4 月15 日开始, 两试点均按统一播种期、育秧方式、
.
理论形成
✓ 1958年,陈永康在全国水稻会议上提出了“三黄三黑” 的水稻高产栽培理论,阐明水稻高产通过群体叶色有节 奏的三次“黑”、“黄” 变化, 分别促进“发棵”、 “长粗”和“长穗”,同时分别控制无效分萦和基部节 间伸长,促进营养向穗、籽粒转移,达到足穗、大穗、 抗倒、粒饱而高产的目的。
✓ 50年代末60年代初, 在总结陈永康“三黄三黑”水稻高 产技术时, 已将他的“三看”系统经验, 明确为一套诊 断和措施应用的定量指标, 但这只是具有18片叶、6 个 伸长节间的晚粳老来青品种的高产栽培指标。
料,包括平均温度、活动积温
✓ 模型建立 春玉米生长曲线采用Logistic 生长曲线方程,Logistic 生长曲线方程中有3 个参数,它
的特点是低温和高温时玉米的发育速率都非常慢。玉米出叶速率的Logistic 生长曲 线方程形式如下:
式中:LRh 为该品种该时间叶龄; LRmax 为该品种最大 叶龄。Th 为该品种在从出苗到该时间的有效积温。上 述参数从不同播期田间试验资料分析获得上述参数拟 合曲线和其他处理实测资料的检验结果。
✓ 在水稻叶龄模式之后,“小麦叶龄模式”(北京为小麦叶龄促控法)、 “玉米叶龄模式”和“棉花叶龄模式”等相继建立。这些新成果促使 我国作物栽培开始向生育进程模式化、栽培诊断指标化、技术措施规 范化方向发展。
.
理论内容
叶龄模式指标体系首先将所有品种按主茎总叶数(N)和伸长节间 数(n)分类, 同类型的不同品种在同一叶龄期的各部器官的分化、生 长的生育进程完全相同。特别是明确了栽培诊断上最为关键的有效分萦 临界叶龄期(一般为主茎总叶数(N)减去伸长节间数(N),即N – n 叶龄期)、拔节叶龄期(第一节间开始伸长,为伸长节间数(n)减2, 即n – 2的倒数叶龄期)和穗分化叶龄期(一切品种开始于叶龄余数 3.5左右,完成于孕穗期)。任何一个品种,只要了解它在当地播期下 的主茎总叶数和伸长节间数,就可按上述指标正确掌握它的有效分萦发 生、拔节和穗分化的具体叶龄值,将该品种的生育进程以叶龄指标加以 模式化,并相应形成了高产群体茎粟动态的叶龄模式,和叶色黑黄变化 的叶龄模式,前者可据以建立基本苗公式,后者则可用以调控肥水。
法更为准确,更缩减误差。
✓ 通过叶龄与有效积温进行Logistic曲线回归,参数如表1
应用本研究构建的吉林省叶龄生长模型对吉林省西部、叶龄生长实现模拟, 对指导全省玉米施肥有重理,改进关键技术
用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体系,对照分析该地区作物生产条件、 栽培技术及生态特点,找出影响和限制高产的因素,进行关键措 施的改进,能较快地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
理论内容
.
理论应用一
建立叶龄观察点,掌握叶龄进程
这是应用叶龄模式的基础工作。以水稻为例,应根据品种、茬 口的不同,分别设观察点,从秧田期(3叶期)至抽穗,每隔2~3叶, 在新展开的叶上用橡皮号码章标记叶龄,以便准确了解叶龄变化动 态,及时进行叶龄预报,指导广大农民应用叶龄模式技术。了解作 物生育进程,为技术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
典型案例一 郭维等,2016.基于Logistic曲线的吉林省春玉米叶龄模式 研究
✓ 则有效积温公式为:
Th式中代表有效积温和;Ti代表逐日平均气温;a 生 物学下限温度,东北春玉米取8℃。日平均气温采取 国外文献中常用日极端最高气温(Tmaxi)和日极端 最低气温(Tmini)的平均值来估算日平均气温,该 方法据试验研究比气象部门常用的四个时次平均的方
.
理论应用三
建立适用当地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体系
应用叶龄模式栽培,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适 用于当地条件的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体系,使作物生产技术逐步趋向 规范化、指标化和数量化。通过掌握当地主栽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 规律,群体建成特点和各阶段的生长指标,再结合当地的作物丰产 经验,应用叶龄模式原理,可以建立起以叶龄进程为指标,高产群 体建成为中心,综合配套组装各单项技术的栽培技术体系,并尽量 使各项技术在实施程度及时间上有量化的标准。
.
典型案例二
贵州黔东南自治州,针对该州分蘖肥迟,穗肥少的情 况,应用叶龄模式得出了杂交中稻“汕优63”,亩产550千 克以上,在较适施氮量(每亩11.0~13.0千克)于9.1叶前 施足分蘖肥的基础上,重视14.5~15.1叶(幼穗分化Ⅴ期) 穗肥的施用,在施氮量较低情况下,于13.2叶和15.1叶(幼 穗分化Ⅱ期和Ⅴ期)重施穗肥,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使过 去的肥水运筹技术得以敢进。故各地应探据当地实际情况, 找出限制因子,重点进行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稻作生产 水平。
作物叶龄模式理论
概念 理论形成 理论内容 理论应用 未来应用
.
概念
作物叶龄模式理论,是根据作物器官同伸规律, 应用作物主茎叶片生育进程,来确定作物的生育时期 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促”“挖”措 施。它是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经多年研究建立的 以高光效群体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栽培理论及技术体系。
.
典型案例一 郭维等,2016.基于Logistic曲线的吉林省春玉米叶龄模式 研究
✓ 试验地点:吉林东、西、南、北典型地区气象站试验田 ✓ 大田播种田间试验:播种时间白城为2012 年5 月4 日、榆树为2012 年5 月1 日、
梨树为2012 年5 月1 日、桦甸为2012 年5 月6 日 ✓ 田间观测:观测时间待玉米出苗之后,每5天观测一次叶龄。 ✓ 气象资料:借鉴吉林省白城气象站、榆树气象站、梨树气象站和桦甸气象站资
.
理论形成
✓ 70年代,随着多熟制的发展, 在同一地区, 不同熟制、品种间的定量 诊断指标问题显得突出起来, 全国范围更不待言
✓ 1981年,江苏农学院(今扬州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的教师们提出 以水稻叶龄进程作为水稻生育进程诊断的统一指标的“水稻不同生育 类型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的定量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