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文赏析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课外古诗十首赏析1.满江红-写怀【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

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

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碎。

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继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

他要同军中官兵和社会贤达一起,及时再建奇功异勋。

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

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

并且,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除国恨。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课外古诗赏析

课外古诗赏析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一、《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5、“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6、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三、《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王维这诗写得那叫一个妙啊。

你看啊,开头就说“人闲桂花落”,这人得闲到啥程度呢?连桂花飘落都能察觉到。

这桂花落的画面,一下就给人一种很静谧的感觉。

然后“夜静春山空”,夜里安静得很,这春山好像啥都没有似的,就突出了那种静悄悄的氛围。

这月亮一出来,居然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到了,这鸟儿呢,时不时就在山涧里鸣叫几声。

你想啊,本来安静得不得了,鸟儿这一叫,反而更显得这春山的寂静了,这就是一种很巧妙的写法,用动来衬静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韦应物这首诗可有意思了。

他说自己特别怜惜那涧边生长的幽草,为啥是幽草呢?感觉就是那种不被人注意,安安静静长在那儿的小草,他就偏爱。

上面呢,还有黄鹂在深树里鸣叫,这一静一动的搭配就很有画面感。

再看后面,春潮带着雨在傍晚的时候来得很急,那水流得哗哗的。

最后这个“野渡无人舟自横”可太绝了。

那荒野的渡口没有人,小船就那么横在水面上,就好像它自己在那享受着这一片宁静和湍急水流的对比呢,给人一种很随性、很自然的感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岑参这诗就像在给我们讲一个很感人的小故事。

他向东望着故乡,路好长好长啊,离家那么远,思念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哭得袖子都湿了。

这时候呢,在马上碰到了要回京城的使者,可是没有纸笔啊,没法写信。

那咋办呢?就只能拜托使者给家里带个话,说自己平安。

你看,这种思乡之情很浓烈,但是又很无奈,只能简单地报个平安,就像咱们出门在外,有时候很想家,但是又没办法好好表达的时候一样。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啊,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深意呢。

他先说以前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见到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多次听到他唱歌,这是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啊,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一)《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

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高中课外古诗及赏析

高中课外古诗及赏析

高中课外古诗及赏析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高中生接触的重要课程内容。

在高中课堂中,我们通常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然而,除了课本中的古诗,还有许多优美的古诗篇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课外古诗及其赏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1.《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

它以简练的词语表达了登高远眺的景象和心情。

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以广阔壮丽之感。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整首诗简短而有力,发人深省。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悲痛之情。

通过描绘原野上枯草的生长,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表现了离别之痛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景色,同时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人一种悲壮的美感。

3.《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描述了春夜细雨的美好情景,通过描绘雨水的作用,使人们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和喜悦,传达了对丰收的期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细腻而富有生机的春夜,展示了雨水在大自然中的神奇力量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美感。

4.《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九绝。

这首诗以登高远眺的情景作为基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欣赏壮丽美景的心情。

诗中表达了一种向往远方、追求进取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课外古诗文名句注释赏析

课外古诗文名句注释赏析

课外古诗文注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李清照《渔家傲》)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论语》)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一个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可能强迫改变的。

(《论语》)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不知有几家的人儿趁着月光回来,落月的余辉,将激荡的情思洒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望月怀人之情,敦挚悠永,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思念之情,不绝如缕。

诗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起,洒落在江树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悠长,令人心醉神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周公吐哺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好的人才。

(曹操《短歌行》)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诗句含义: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而殷勤的情意。

诗句注释:“缘”,因为。

“蓬门”,茅屋的门。

即是说,杜甫此时居成都草堂。

客人来了,主人很高兴。

从“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看,已有很久没有客人来了。

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课外古诗词及赏析一、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1.1 古诗词的美学价值•抒发情感:古诗词通过深情表达,感染读者的情感,有助于人们情感交流和寄托情感。

•纯粹艺术: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押韵技巧和意象表达艺术,被誉为“无韵脱俗”、“有声无形”的艺术形式。

1.2 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承载历史、传递文化的作用。

•促进交流:古诗词是中文的优秀表达形式,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1.3 古诗词的教育意义•培养审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与意境,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培养情感:古诗词以其深情抒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修养:古诗词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古诗词赏析2.1 唐诗宋词的赏析•唐诗的艺术特点:奇特的韵律、细腻的描写和雄浑的抒情等。

•宋词的艺术特点:婉约、柔美、充满感情色彩。

2.2 诗经和楚辞的赏析•诗经:以婉约之词、古朴之风,表达了先民的生活和情感。

•楚辞:激昂豪放、奔放自如,描绘了楚国的英雄史诗和天人之间的追求。

2.3 元曲和明清诗的赏析•元曲:以曲调和音律取胜,情感丰富,旋律优美。

•明清诗:形式多样,主题广泛,寓意深远。

三、古诗词的学习方法3.1 历史背景的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词中的典故和隐喻。

3.2 词语与短语的学习•学习古代词语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词。

3.3 修辞手法的学习•学习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有助于欣赏和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方式。

3.4 诗词赏析的方法•理解诗句的字义和句义,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形式美。

•比较不同诗人、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提炼其特点和风格。

四、结语通过学习课外古诗词及赏析,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领悟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中暗寓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飘零子规啼叫,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景交融,烘托出哀伤的气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丰富想象,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说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个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

“涨”字妙用:形象的写出了雨水之多,思念之深。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剪烛西窗含义:思念亲人,渴望团聚。

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妙处:互文手法将烟、水、月、沙等景物融合在一起,烘托了朦胧凄凉的气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是指责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4、《浣溪沙》慨叹时光流逝、人事变更,再也无法回复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人也无可奈何,燕子每年都要回旧巢,所以似曾相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不管相隔天涯海角,只要友情常在,即使再远距离,也像在身边一样。

一反其他离别诗的悲伤沉重,意境开阔,表现出一种乐观旷达之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无为”是不必的意思,表达作者离别的豪迈豁达,绝无伤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京城的道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表现出淡淡的青青之色,近看时,小草又悄悄躲了起来,看不清什么颜色,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7、《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感情,使用对偶、比喻及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感,生动形象。

课外古诗赏析6首(教师版)

课外古诗赏析6首(教师版)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②花如雪。

【注释】①苍苍:灰白色。

②荞麦:一种草本植物。

1.古诗中同一意象可以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如常见的“虫声”。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中“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借助对虫声的细致感知表现了 之情。

而《村夜》借用叠词“切切”,通过虫声渲染秋夜的凄清,透露了诗人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月明荞麦花如雪”(4 分)10.对新生事物和春天到来的喜悦 孤独寂寞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荞麦花比作白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荞麦花开,在明月的 银光之下,灿烂耀眼,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 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二)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释】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0.开头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4 分) 11.李清照《武陵春》中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诗中有“孤舟宿何 许”。

这两处“舟”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加10.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 的氛围。

《武陵春》中的“舟”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化 虚为实,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愁情的浓重;本诗中的“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 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三)十五夜①望月寄杜郎中②中庭③地白④树栖鸦⑤,冷露⑥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⑦望,不知秋思⑧落⑨谁家。

【注释】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②杜郎中:名杜元颖。

③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④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⑤鸦:鸦雀。

⑥冷露:秋天的露水。

⑦尽:都。

⑧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⑨落:在,到。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_课外古诗词赏析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_课外古诗词赏析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_课外古诗词赏析赏析古诗词,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朗读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供大家参考。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1赠秀才入军(二首)嵇康[1]其一良马既闲[2],丽服有晖[3]。

左揽繁弱[4],右接忘归[5]。

风驰电逝,蹑景[6]追飞[7]。

凌厉[8]中原[9],顾盼生姿。

【注释】[1]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属安徽省)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竹林七贤”的领袖和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共十九首,本书选录第九首和第十四首。

秀才是指地方推荐给朝廷的有才德之人。

一般认为,这里的“秀才”指的是嵇康的哥哥嵇喜。

[2]闲:同“娴”,娴熟。

[3]晖:指衣服鲜艳生辉。

[4]繁弱:良弓的名称。

[5]忘归:良箭的名称。

[6]蹑景:追踪日影。

形容速度快。

[7]追飞:追逐飞鸟。

这也是形容马的速度快的。

飞指飞鸟。

[8]凌厉:腾跃奋进的样子。

[9]中原:原野之中。

其二息徒兰圃[1],秣马[2]华山。

流磻[3]平皋[4],垂纶[5]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6]。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7]。

郢[8]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1]兰圃:长着兰草的野地。

[2]秣马:饲养马匹。

[3]磻:指在系箭的绳子上系一块石头。

[4]皋:水边的陆地。

[5]纶:钓鱼的渔线。

[6]太玄:大道。

[7]筌:捕鱼的竹器。

《庄子·外物》里有“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的说法,“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

[8]郢:古地名,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

【赏析】在这两首诗里,诗人想象兄长嵇喜在军营,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

跟随着诗人的想象和描述,读者似乎看到了嵇喜在长满兰草的地上休息、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喂马,还有抓鸟、钓鱼等游戏。

嵇喜一边目送鸿雁南归,一边弹着五弦琴,任凭心神游荡在天地之中。

其实,嵇康是把军旅生活想象得太乐观和美好了,这与其说描写的是兄长嵇喜的军旅生活,还不如说是诗人借机抒发了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课外古诗20首并赏析

课外古诗20首并赏析

课外古诗20首并赏析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古诗,它们或慷慨激昂,或婉约妩媚,或豪放奔放,或深沉含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20首课外古诗,并对其进行赏析,希望能够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古诗的魅力。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光”和“故乡”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令人感到无限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清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句,通过对春天清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渴望。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写草原景色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5.《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江南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6.《登高》杜甫。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暗”和“散”都是炼字的妙处。

其中“暗”字,不仅表示笛声轻柔,也暗示着笛子所在的地方隐蔽,寓意深远;而“散”字,则表现了笛声在春风中传播的广泛和自由。

这些字的运用,让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狂风呼啸,天空高远,猿猴哀鸣。

水清沙白,鸟儿飞翔。

无边无际的落叶飘落,长长的江水滔滔而来。

我常常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忧伤,百年来多次患病,今天我独自登上高台。

我艰难困苦,满头白发,但我依然坚持,不停地倾听江水的潺潺声,直到酒杯中的浊酒也停止了流动。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诗歌中有哪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四)《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明亮的月光,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起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不禁低头思念故乡。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诗歌中有哪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句?明月光、地上霜、望明月。

描绘了诗人在离开长安后回望故园,眼前是漫长的路途和天空被尘烟遮蔽的情景。

3、诗中“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因思念亲人和故园而流下的泪水,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悲伤和眼泪无法止住的情感。

4、诗中“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含义是什么?诗人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请求路上相遇的人替他传达家人问候和平安的消息,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关心。

课外古诗词加赏析

课外古诗词加赏析

课外古诗词加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你看王维这人可真会找地方享受。

“独坐幽篁里”,一个人坐在那幽深的竹林里,这竹林啊,又安静又有点神秘的感觉。

他在竹林里干啥呢?“弹琴复长啸”,一边弹着琴,一边还大声地呼啸。

这画面感就出来了,感觉他在这竹林里可自在了,就像竹林是他一个人的小天地似的。

再看后面两句,“深林人不知”,在这深深的树林里啊,都没人知道他在这儿呢。

可是呢,“明月来相照”,月亮就像他的好朋友一样,跑出来照着他。

这月亮就像是懂他的心思一样,他一个人在这儿也不觉得孤单,有月亮陪着呢。

王维这首诗啊,把那种清幽、宁静的感觉写得特别到位,让人读着就好像也走进了那片竹林,感受到那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杜甫这诗可真是满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都已经破败了,可是山河还在那儿呢,城里春天到了,草啊树啊长得很茂盛。

这一对比,就特别心酸,国家都这样了,这些草木还在自顾自地生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感伤的时候看到花都觉得花在流泪,怨恨离别时听到鸟叫都觉得惊心。

这就很厉害啦,他把自己的感情都投射到花和鸟身上了。

就好像花和鸟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似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打仗都打了好几个月了,这时候一封家书那可真是比万两黄金还珍贵啊。

那时候通信不方便,家人在战乱里也不知道咋样,特别担心,所以这时候家书就显得无比重要。

最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因为发愁啊,不停地挠头,头发都越来越少了,少到都快插不住簪子了。

这就把他的那种忧虑、痛苦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感觉杜甫整个人都被战争和对国家、家人的担忧折磨得不成样子了。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岑参这首诗写得特别感人。

“故园东望路漫漫”,他向东望着故乡,那路长得看不到头啊。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1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课外古诗文鉴赏

课外古诗文鉴赏

1. 赠从弟(其二)——[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遭受。

凝寒:严寒。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凄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直。

难道松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举例如下: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作者送友人去蜀州赴任,虽依依惜别,却不作悲酸伤感之语,而是以宽广豁达的胸襟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千古名句。

此诗高昂豪迈的格调使一般充满离愁别恨的送别诗相形见绌。

二、《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之作,具体描写了诗人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

兴来独往,沿江漫步,走到流水尽头,仰观天上云卷云舒,偶遇山中老翁,尽情谈笑,乐而忘归。

全诗活脱地写出了一个悠闲自在,逍遥自得的隐者形象。

语言平淡含蓄,形象潇洒飘逸。

三、《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全诗以一别字统领,书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极
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

全诗的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

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生动深刻。

其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蕴丰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虽寿作者: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该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

螣音同‚腾‛5.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6.已:停止。

7.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11.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赏析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阐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颂说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写的。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经常注意保养,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的。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臵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

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

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钟嵘将曹操臵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

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

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张铁明)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一何:多么。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惨凄:凛冽、严酷。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 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