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拜占庭帝国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简单掌握拜占庭发展的历史,了解拜占庭在文艺复兴运动当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问题:查士丁尼与拜占庭的兴盛
课堂设计:本章讲授需要1学时。本章主要以讲授为主,简单的介绍拜占庭历史发展的过程,重点了解拜占庭的两次兴盛。
讲解部分:
中古时期的东欧,是指以拜占庭为中心,以及受其文化影响的欧洲东部地区。6世纪中叶后,查士丁尼恢复往昔地中海罗马帝国的梦想虽然破灭,但在痛苦的蜕变后,拜占庭帝国本身依旧存在下来,并成为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其高度发达的典章制度、军事体制、经济组织和文化艺术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俄罗斯诸斯拉夫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东正教为基调的文明区域,而且在整个中古时代,拜占庭始终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早期拜占庭帝国
(一)、查士丁尼“一个国家、一种宗教、一套法律“的努力
拜占庭这一名称最初是指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古城拜占庭。这个城市建于古希腊商业殖民时代,4世纪时,君士坦丁在此建都,逐步成为地中海第一大都市。然而在中古欧洲并不存在所谓“拜占庭帝国”,也没有任何民族自称“拜占庭人”。当时原罗马帝国东部被称为“东罗马帝国”,其君主自称“罗马皇帝”,当地的居民则自称“罗马人”,他们的首都也被称为“新罗马”。1526年,德国学者沃尔夫首次使用拜占庭一词来称呼东罗马帝国,此后,学者们就逐渐用拜占庭代替了东罗马帝国。
330年,君士但丁将罗马都城东迁,395年,皇帝提奥多西临终时,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交给两个儿子分别治理,罗马帝国的一统江山从此一分为二。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商繁荣,特别是农业经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北非埃及和西亚的叙利亚是帝国农业的主要地区。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是实行永佃制和代耕制的小农经济,以隶农制的中小庄园为主,奴隶人数很少。稳定的农业生产、繁荣的国内外贸易使拜占庭帝国获取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同时,以庞大官僚机构和强大雇佣兵支撑的国家机器仍在正常运转。国内起义和蛮族入侵浪潮在帝国军队顽强抵抗和外交灵活策略的化解下,也未对
拜占庭帝国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查士丁尼等上皇帝宝座,拜占庭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出身低下,其父为农民。他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寒随舅父查士丁从军。查士丁因勇敢忠诚,战功赫赫,被元老院和军队拥立为皇帝。他非常器重聪颖过人的查士丁尼,不久,查士丁尼就被任命副皇帝凯撒,与其舅父一起致力帝国。其间,他非常注意网罗各方面的人才,不以出身门第为标准,任人唯贤。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妻子塞奥多拉。她和查士丁尼一样,出身于社会下层,父亲是个驯兽师。少年时,她曾和自己的妹妹一起乞讨过。后来,由于生活所迫,她们流浪到亚历山大和叙利亚等地卖艺求生。后来,她在君士坦丁堡大赛场当艺妓,被查士丁尼相中。塞奥多拉成为他忠实的伴侣和精明的顾问,在许多内政外交重大事件上起了关键作用。
527年,查士丁尼即位,为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实现重建昔日罗马帝国的理想,制定了全面的改革方案和对外征服战争的计划。为此,他放弃奢侈的生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疯狂的工作。据记载,他清心寡欲,生活刻板,既没有娱乐,也很少休息,一心一意为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奋斗。
查士丁尼意识到法律对稳定帝国政治,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即位后立即着手编撰了《查士丁尼法典》,收集整理以前历代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因过时而不再适用的内容。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内查士丁尼以强化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发展城乡生产的经济改革为中心。在强化王权的过程中,曾一度激起国内的动荡和判乱,面对起义,查士丁尼准备弃城出逃,但是被皇后塞奥多拉阻止。他还重新修建君士坦丁堡,重新确立帝国的光辉形象。同时,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以恢复罗马帝国的疆域。虽然查士丁尼重建的罗马帝国还不能与古罗马帝国相比,但是其疆域比他即位之初几乎扩大了一倍,地中海再次成为帝国的内湖,拜占庭帝国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
查士丁尼一生奋斗,生前基本上实现了他的理想,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军事方面,他都取得了令其后人羡慕的成就,罗马帝国似乎又重放光辉,查士丁尼也似乎成为地中海世界的主宰。但是他的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未能持久。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贝利撒留也于同年撒手人寰,重温罗马帝国的旧梦很快便破灭了。拜占庭帝国内政外交形势急转直下,迅速从鼎盛状态落下来。外面,东有波斯人、北有斯拉夫人、西有西哥特人、南有伦巴底人对帝国频繁入侵。国内,查士丁尼长年战争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枯竭,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军队已无法维持,广大人民早已不堪重负。帝国日益陷入混乱。
(二)、外患频仍、内乱不已
二、拜占庭的鼎盛与衰落
(一)军区制改革
七世纪后,帝国的主要外敌就是北方的斯拉夫人和东方的阿拉伯人。此时,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崛起,大规模向外扩张。拜占庭帝国的半壁江山都失于穆斯林之手。阿拉伯人几乎每年多对君士坦丁堡进行海上攻击,成为拜占庭帝国最直接最严重的威协。频繁的战争使军事成为关系帝国命运的头等大事,而寻求一种有效的军事管理体制是关键。为适应战时需要,保证军队兵源,7世纪,拜占庭开始在全国推行军区制。全国分为11个军区,各区的军事长官一身二任,既负责军事事务,也负责民政管理,军区制取代传统的行省制。所有自由农民都被编入军籍,战时出征作战,平时在国家颁给的世袭份地上务农生产。军区制的建立使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同时,拜占庭帝国还极力没收教会领地,使教会完全置于王权之下。但是,一直到九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压力依然十分巨大。双方互有胜负,僵持不下。
北方新崛起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对拜占庭又构成新的威胁。然而,对保加利亚的战争连连失利,结果不得不于897年,接受屈辱性和约,向保纳贡。
10世纪后,拜占庭多的命运出现转机。一是宿敌阿拉伯已过鼎盛时期,开始衰败下去,二是,867年建立的拜占庭马其顿王朝使帝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和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经济逐步加强,帝国进入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0世纪初,帝国军队连续收复了东地中海的很多失地,北方战事也转入反攻,吞并保加利亚第一王国。
然而,与此同时,帝国内部也逐渐开始出现动荡,给中兴局面蒙上了一层阴影。封建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大量自由农民和屯田兵破产,沦为依附农民,导致阶级关系的紧张,也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军事力量的稳定。
11世纪中叶后,西亚的塞尔柱突厥国家迅猛崛起,在东方大败拜占庭军队,占领大片土地。同时,来自北方的诺曼人也侵入帝国在意大利南部的领地,拜占庭又一次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二)、拜占庭的动荡命运
11世纪后期,帝国将军区制改为“监领制”,监领贵族终身享有领地上的租税,并为国家服兵役,监领贵族拥有对领地上的农民的一切权力。但是监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