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送审稿)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高我院创新创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经学校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实施“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动新余学院创新创业的深入发展,提高新余学院支撑地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创业与转型发展相结合。以新余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支撑点,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与特色引领相结合。以新余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坚持特色引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创业平台、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四个进一步”的实施,有效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发展。
坚持改革试点与开放进取相结合。以改革试点的科学谋划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以开放进取理念推动与国内外多层次的实质合作,聚集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发展目标
有步骤、分阶段推进新余学院创新创业“四个进一步”,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两年见成效、五年大进展。
一年开好局:到2015年末,全面启动深化新余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各项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制定出台发展目标规划和配套政策,全校上下形成推进创新创业的共识与合力。
两年见成效: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五年大进展: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师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师生显著增加。
二、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1、完善学校创新创业组织架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
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工训中心、产发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中心)分别成立相应机构,工作推进实行旬报制和月调度制,切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
2、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教研室工作条例》、《创业导师工作条例》等管理制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3、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启动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高职3-5年,本科4-6年),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订创新创业量化指标与综合评分办法,对各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考核。
表1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工作任务分解
三、进一步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1、打造创新创业基础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场地资源,以产教融合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校内平台,推动学校积极融入新余高新区的新余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又具备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等特点的众创空间。支持产教融合中心打造成为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创新创业基地。
2、发展学校“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
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引导学生识别创新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3、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条件成熟时建立创业学院。支持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加快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4、改革科研课题和项目管理办法,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面向工艺生产和生产线的创新验证,将科技成果评价从专业评审向产业化验证转变,从节点监控向创新、产业化、示范应用的全过程评价转变。完善成果发布机制,建设成果转化项目库,积极推动网上成果对接常态化,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快完善学校科研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改革,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持以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入股创办企业。
5、建立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办学格局。积极推动二级学院,按照“三个一”标准,即一个对外实践项目、一个创新创业团队、一个实践成果的基本要求,强化落实,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开放办学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