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崩漏中医诊疗优化方案(优选.)

合集下载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1)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1)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清热止血汤【来源】王云铭,《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生地30克,黄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榈炭各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入),甘草9克。

【用法】①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

首煎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温服各1次。

②1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疗程。

【功用】清热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血热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加减】如症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证,则为肝经火炽。

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一般服5~10剂可愈。

祛瘀止崩汤【来源】周鸣岐,《名医秘方汇萃》【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

其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

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虚亏损,冲任失调等。

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崩漏诊疗方案

崩漏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概述崩漏是由于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的月经病。

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

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

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

历代医家认识并论治崩漏源远流长,并逐步明确了崩漏在月经病畴。

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可发生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年龄。

西医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属于崩漏围。

二、诊断(一)中医分型辨证(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 主编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中医诊断]1.病史:注意月经史、精神创伤史、孕产史,询问有无生殖器炎症和生殖器肿瘤病逝,有无使用避孕药物、宫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

2.症状:月经的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等症候。

3.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体增大,质硬或形态的改变,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辨证分析]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引起冲任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证候分型](中医病名诊断参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症状并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脾虚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下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色淡胖,边有齿,苔白,脉沉弱。

2、肾虚证:(1)肾气虚证: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淋,由淋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

色淡黯,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定义】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一、病史1.既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如有无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如有则应详细了解其发病的时间、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流血前有无停经等;近期有发病诱因如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史如是否服用口服避孕药、抗凝药、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等。

3.既往是否有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史(如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病史)。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发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

本病发病特点是不规则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或大量出血而致贫血、休克;部分患者常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继之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能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

根据出血的特点异常子宫出血包括: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②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④月经过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1天。

二、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贫血、甲减、甲亢、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注意出血来自宫颈管内。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性激素检测适时测定孕酮水平可确定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但因出血频紧难以选择测定孕激素的时间。

测定血睾酮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治疗崩漏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

治疗崩漏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

治疗崩漏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崩漏崩漏是指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

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称为“经崩”或“经漏”,也属于崩漏的范畴之内。

阴道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

但崩与漏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

故临床上常常以崩漏并称。

崩漏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它虽属常见病,但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以及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一)辨证论治1.肾阴虚亏型治宜滋肾益阴固冲,选用左归丸(《景岳全书》),去川牛膝,加旱莲草、炒地榆。

2.肾阳虚衰型治宜温肾助阳固冲,选用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3.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固冲,选用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血热妄行型治宜清热凉血固冲,选用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5.血瘀滞冲型治宜活血祛瘀固冲,选用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

(二)名医名方滋阴固气汤(罗元恺)血崩,不论夹热夹瘀,总以冲任不固,气不摄血为主要病机。

故在大出血期间,应着重补气以摄血,兼顾其热或瘀。

宜用经验方“滋阴固气汤”。

1.功效滋补肝肾,健脾补气,固涩止血。

2.主治血崩。

3.组成菟丝子、山茱萸、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阿胶、鹿角霜、何首乌、白芍、川续断各适量。

4.加减如暴崩不止、阴阳两虚者,加棕榈炭、赤石脂、炮姜炭,并重用参、芪、术以益气摄血,同时艾灸隐白(双)、大敦(双)、三阴交(双)。

隐白、大敦可交替灸治,每日3次。

如夹瘀者,可加益母草、蒲黄炭以祛瘀止血。

血止后固肾治本,药选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补骨脂、枸杞子以补肾养血,并通过补肾促排卵,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崩漏的中医治疗-PPT

崩漏的中医治疗-PPT
2 仅限于月经病 <景岳>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
本病相当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7
功血
无排卵:绝经期 50%
青春期 20-30%
有排卵:育龄期 20-30%
(黃体功能不全、黃体萎缩不全)
8
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 <金匮要略>“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
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诸源>列“漏下候”“崩中候”和“崩中漏下候” <丹溪心法附余>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傅青主女科>“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
旱莲草、女贞子、首乌、龟板、杞子、丹皮
活血调经汤: 肾阳虚型:丹参、赤芍、熟地、川芎、茺蔚
子、当归、香附、泽兰 肾阳虚型:丹参、赤芍、熟地、茯苓、茺蔚
子、当归、香附、泽兰
34
谢谢
35
21
治崩三法 塞流-止血 澄源-求因 复旧-固本
22
塞流
补气摄血止崩 温阳止崩 滋阴固气止崩 祛瘀止崩 针灸止血 西药或手术止血
澄源----求因治本.出血势缓者,辨证治疗. 复旧----调经善后.调理肾肝脾,恢复正常 周期.
23
一 脾虚
妇科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
血色淡,质清稀;
无服用避孕药和其他激素,有无宫内节育器 及输卵管结扎术史等,有无内科出血史。
症状: 出血无周期性,出血量多少不定,出
血时间超过14天以上,甚至数十天不等。
14
检查: 妇科检查 1、经病出血----子宫、附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癥瘕出血---可发现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3、炎症出血---子宫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 1、卵巢功能测定---经病出血 2、血液分析、ESR等---炎症出血 3、AFP、CEA、CA125、EMAb等测定---癥瘕出血 4、B超、CT、MRI、宫颈刮片以及宫颈、宫内膜组织检查等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气虚型)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气虚型)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气虚型)崩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

崩与漏是子宫异常出血的两种形式,都存在非时非量而下的特点,中医妇科学将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作为崩漏的诊断要点。

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分期辨证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6O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6~55岁;未婚24例,已婚36例。

其中20岁以下3例,21~3O岁12例,31~4O岁14例。

41~5O岁26例,51岁以上5例。

阴道流血时间最短者4天,最长者4个月。

其中流血时间4~8天8例,10~2O天46例,21~30天17例,31天~4个月12例。

病程3个月以内39例,3~6个月34例,6个月~1年8例,1年以上2例。

所有病例均经B超、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生殖系统肿瘤、外伤、血液病等引起子宫异常出血。

临床符合中医脾肾气虚型崩漏特点:症见突然下血,量多或淋离不断,色淡,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面肿,脉虚缓,舌淡苔薄白。

2治疗方法出血期用清宫阿胶膏: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若治疗l周内病情加重,则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该例视为无效。

3治疗结果治愈(月经周期规律,经期、经量、经色基本正常,1年以上无复发)56例,显效(近期血止,但半年后因劳累或其他原因复发)2例,无效(出血无改善)2例。

总有效率为96.67%。

平均止血天数(4.5±1.2)天。

4典型病例患者,女。

40岁。

2年前开始月经量过多,未曾治疗。

2010年6月突然大量出血,持续不断。

在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住院治疗月余,血止出院。

继后月经或数月不行、或淋漓不止,有时量多如冲,染透衣裤,需服止血药及激素才能止血。

本次月经已3月未净,开始蛩多如注。

色紫红,夹有血块,继而淋漓不止,色渐淡、质稀薄,头晕目眩,精神疲惫,四肢无力,饮食少纳,腰膝酸软,面色萎黄,两目虚肿,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

中医治疗崩漏80例

中医治疗崩漏80例

中医治疗崩漏80例
杨菊玲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0(008)017
【摘要】目的崩漏属妇科疑难急症之一,在发病过程中,"崩"和"漏"的病因、病机基本相似,症状可相互转化,主要由冲、任受损,不能固摄经血所致.其原因有血热、血瘀、肾虚、脾虚,本病辩证观察月经量的多少、血色的紫淡、血质的粘稠等,对妇女不同
年龄分别重视肝、脾、肾的作用.治则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治法.即止血、救脱、塞流以治其标,审证求因,澄源以治其本,调理脾肾以
复旧从而巩固疗效.通过对80例临床确诊"崩漏"患者治疗,其疗效甚佳,本文总结分
析了整个诊治过程及疗效评估,以供医界同仁参考.
【总页数】1页(P33)
【作者】杨菊玲
【作者单位】甘肃正宁县宫河中心卫生院,7453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崩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崩漏患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分析
3.围绝经期崩漏中医治疗概况
4.中医治疗肾虚型崩漏的研究进展
5.围绝经期崩漏中医治疗概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崩漏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崩漏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2018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一、疾病名称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辑《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2)次要症状:(1)经色紫暗有块,行经涩带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不力,(2)、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小便干,大便黄。

(3)、或经色深红,混杂粘液,阴中灼热,或伴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

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4)或经色淡红,质清希,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舌薄白或黄或少或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双相性,但下降缓慢。

(二)、症候诊断1)血瘀证:经期时间延长,经涩紫黯有块,行经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淤斑,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脉细数。

(3)湿热郁结症: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粘液,阴重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酸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证:行经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质细稀薄。

2018崩漏优化方案

2018崩漏优化方案

2018年崩漏(功血)优化方案
自2010年我科制定并实施了功血的诊疗规范,作为指导我科临床医务人员诊治疾病的规范,推动了我科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的进程,在临床的操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有些临床症状及治疗与规范有所出入,故特制定优化方案,以利于更好的为临床服务,不断完善,提高临床疗效。

1、临床治疗功血,在激素止血之后,关键是加用中药调节月经,促进排卵,如不用药继续巩固治疗,大多数患者很快便出现再次月经紊乱,因此,功血的治疗不仅仅是止血,更重要的是调整月经周期。

2、原有规范中将崩漏的证型分为血热证、气虚证、肾虚证、血瘀证,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肾虚证崩漏有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缓的肾阳虚证患者,也有表现为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的肾阴虚患者,并不能以肾虚证一概而论,因此,在新的规范中,将其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3、临床治疗血瘀型崩漏多以活血化瘀,固冲止血为基本方法,逐瘀止崩汤是我省名老中医徐志华教授的经验方,用于治疗血瘀型崩漏,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逐瘀止崩汤治疗崩证疗效更为显著,而治疗出血日久的漏证,桃红二丹四物汤更为适用。

因此,我们将血瘀证的治疗分为崩证和漏证,使用逐瘀止崩汤治疗出血量多者,使用桃红二丹四物汤治疗漏下不止者。

4、崩漏治疗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治法,随崩漏的发展,证治重点从血热到血瘀,同时强调瘀热互结以热为先,功血血热往往较早出现,而后热灼津液,或崩漏日久而成血瘀,针对其核心病机“瘀热互结”制定凉血化瘀法,固经汤加减。

崩漏方概要--崩漏治疗方法六则

崩漏方概要--崩漏治疗方法六则

崩漏方概要--崩漏治疗方法六则刘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433200)崩漏一病,乃常见妇科病之一,于妇女影响甚剧。

崩漏怎么治疗?唐容川谓:“崩漏者,非经期而下之谓也,少者名日漏下,多者名为血崩,经行去血过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产后下血过多,亦名血崩。

”包括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不清。

在出血期问无腹痛特点,其出血或是暴注,或是淋漓不止,或是二者间作。

也包括许多器质性子宫出血,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等,可见于青春期少女、育龄期和更年期妇女。

从临床看,崩漏之发,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热证居多,虚者次之,瘀者又次之,且热则血行,其虚者必多热,瘀者亦多瘀热,寒证极少。

故治疗用药宜清滋之品,观仲景温阳摄血之柏叶汤中,虽有姜、艾合用,亦必配马通之寒凉;黄土汤中附子、黄土,必与芩连之清润合。

从辨证论治角度出发,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瘀者去之”之旨,结合崩漏“止血、澄源”的先后治疗原则,制定了证治六法,分述如下。

一、清肝柔木。

疏肝缓急忧愁思虑过多,情志抑郁不畅,肝失条达,疏泄不及,扰及冲任,血不循经而致月经量多,持续不止或非经期下血过多,血色紫赤,质稠兼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胁腹胀痛、口苦、舌红、脉弦数。

常用疏肝养血、清肝凉血之方。

多再加当加入蒲黄炭、旱莲草、牡蛎、乌贼骨清涩并用。

二、苦寒泻火。

宁血固冲素体阳盛,或饮食辛辣厚味,致心胃火亢,阳盛血热,灼营动血,冲任不固,或急躁易怒,肝失冲和,化火扰血,冲任失摄,证见暴发崩漏,下血持续,色鲜红量多,兼见头痛、烦躁、面红耳赤、口苦口渴、齿龈红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脉洪数。

系心胃火盛,常用大黄泻下实热,火降则血宁。

重者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后以清柔护脾之品,或于降火凉血之时,酌配滋水护脾之品,务使血海安宁,胞宫得养,又不失扶正之用。

三、养阳清热。

滋肾敛血素体肝肾不足,或情志不遂,烦劳过疲,房劳不节,早产多产,暗耗肝阴,阴虚生热,热火下灼,冲任不宁,阴血失守。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崩漏中医药诊疗方案一、病名及诊断: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

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多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

病位在胞宫,与脾、肾有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和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属于本病范畴。

《妇科玉尺》较全面地概括崩漏的病因“究其源则有六大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友虚弱”。

历代医家论治崩漏的学术理论经验,现在仍有研究价值。

二、病因病机:1、肾虚少女肾气不足,或更年期肾气渐衰,或后天损伤,大病久病,房劳多产所致。

肾气不足,肾阳虚损,则封藏失职,冲任不固;肾阴不足,阴虚内热,热扰冲任,均导致经血非时而下。

2、脾虚饮食不节,忧思劳倦过度,损失脾气,中气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经血非时而下。

3、血热素体阳盛,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火,或过服辛温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旺行,经血非时而下。

4、血瘀情志不遂,气滞血瘀,后感受寒邪,寒凝血瘀,或热灼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妄行,导致崩漏。

三、辨证论治:崩漏的主症是血证,故辨证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全身症状、舌脉以及发病的久暂,辨其寒热虚实:经血崩下非时,量多势急,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轻,多属虚;经血非时暴下,血色鲜红或紫红,血质粘稠多属热;若淋漓漏下,色鲜红质稠者,属虚热;若色紫黑或有臭或有块而臭多属湿热;血色暗褐色而质清稀者属虚属寒;经来无期,时来时止或时而闭经而又忽然而下,或久漏不止,多属瘀滞;久崩久漏多是气血虚弱或气瘀滞;出血急骤多属气虚;淋漓不断多属血滞。

根据本病的发病机制,还需注意有无肾的阴阳失调,肝的疏泄失度、脾的统摄无权等相间变化导致的各征象,从而辨其复杂属性。

一般而论,崩漏论治,历来受到医家重视,崩漏虚证多,实证少,因热者多,因寒者少,即便是火亦是虚火,非实火可比。

中医药治疗崩漏验案

中医药治疗崩漏验案

中医药治疗崩漏验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李刘坤李某,女,45岁,2017年11月22日初诊。

4年来,每次行经,初则量大如山崩,后则持续日久,淋漓不尽如屋漏。

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用黄体酮及刮宫治疗未效。

2016年,在宫内放置了具有孕酮缓释作用的高科技节育器——曼月乐环,以期削减经期血量及缩短经期出血时间,但也无济于事。

患者对西医治疗失去信心,故来求中医诊治。

刻诊,体重156斤,身高161cm。

身体乏力,经常头晕,心悸气短,手足汗多,腰背酸痛,白发较多。

本次月经已持续8天未净。

舌淡胖而瘀暗,苔白,脉濡缓。

显系气血大虚,冲任失固,治拟大补气血,固摄冲任。

处方:生黄芪30g,炒白术30g,党参30g,太子参30g,五味子10g,茯苓15g,泽泻15g,生薏仁30g,五加皮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15g,川断15g,炒杜仲15g,荆芥炭10g,棕榈炭10g,艾叶炭9g,煅龙牡(先煎)各30g,炙龟板(先煎)30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空腹分服。

二诊:2017年11月29日。

服上药3天,月经出血即止,头晕心悸等症减轻。

舌淡胖,苔白,脉濡缓。

前方加减,并动员其取掉宫内曼月乐环。

处方:生黄芪30g,炒白术30g,党参30g,太子参15g,五味子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15g,猪茯苓各10g,泽泻15g,川断15g,炒杜仲15g,煅龙牡(先煎)各30g,炙龟板(先煎)30g,陈皮15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空腹分服。

三诊:2017年12月6日。

体重减2斤,体力有增,头晕心悸已除。

因西医不主张取掉曼月乐环,患者开始犹豫不决,怕取环后又加重出血。

后经过反复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昨日取掉曼月乐环。

舌淡胖,苔白,脉濡缓。

前方加减。

生黄芪30g,炒白术30g,党参30g,太子参30g,五味子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0g,泽泻15g,生薏仁30g,煅龙牡(先煎)各30g,炙龟板(先煎)30g,川断15g,炒杜仲15g,荆芥炭10g,艾叶炭9g,白芍15g,熟地15g。

崩漏的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的中医诊疗方案


鉴别诊断
• 应与月经不调、某些出血性妊娠、生殖道 外伤及内科血证鉴别。
辨证论治
• 崩漏发病缓急不同,出血新久各异,应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随证运用。 • 塞流,即是止血,用于崩症大出血时,如不迅速止血,就会造成脱症。 但止血方法,又须视其寒、热、虚、实,分别施治,不可专事止涩。 澄源,就是求因,即澄清本源的意思。乃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必须 详审,切忌不问原因,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复旧,即是固本,为调理善后之法。固本的含义有两方面:一为先天, 一为后天。因经病之由,其本在肾。若出血既久,气血两虚,此时重 在调理脾胃以固后天之本,取其后天以养先天之义。若失血伤精后, 肾元大亏,不能温运脾阳者,此时则重在补先天以助后天,使本固血 充,则经自调。
肾虚
• (一)肾阴虚 • 主要证候: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 眠盗汗,腰膝竣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 证候分析:肾主藏精,肾阴不足,冲任失调,故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 阴虚生内热,血为热灼,故血色鲜红。阴虚不能敛阳,阳浮于外,则 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肾精不足,则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 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肾阴亏损之象。 • 治疗原则:滋肾固阴。 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 )去川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 •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川牛膝 • 方中熟地、龟胶、女贞子、早莲草滋肾养阴、除虚热。山药、枸杞、 山茱萸、菟丝子补肝肾,涩精气。鹿胶补肾填精,取其阴中有阳之义。 优化:因川牛膝有活血引血下行之弊,故不宜用。
病因机
•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冲任损伤,不 能制约经血所致。如《 诸病源候论》 • 说:“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 之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劳伤过 度,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 ”引起冲任损 伤的原因,以血热、血瘀、脾虚三型为多 见。

妇科崩漏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崩漏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崩漏疾病的中医诊治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范畴,可互参。

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

”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

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宿有癫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首先提出“漏下”之名和宿有瘤病,又兼受孕,癥痼害胎下血不止,以及瘀阻冲任、子宫之病机、治法及方药。

在同篇的胶艾汤证中,对漏下、半产后续下血不止、妊娠下血三种不同情况所致的阴道出血症作了初步鉴别,并以胶艾汤异病同治之。

又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了妇人年五十,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温经汤主之,是冲任虚寒兼瘀热互结导致更年期崩漏的证治。

此外,本篇还记载“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和以脉诊断半产漏下。

《内经》论崩和《金匮要略》论漏下,为后世研究崩漏奠定了基础。

隋代《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并指出是由于“劳伤气血”或“脏腑损伤”,以致“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经血”为主要病机,还观察到崩与漏可以互相转化。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中多处合称崩漏。

如“崩漏不止,亦由阴阳衰盛,寒热为邪”;“若经候过多,遂至崩漏”。

显然,陈自明已把崩漏列入“调经门”中。

并合称“崩漏”。

金元时代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论崩主脾肾之虚,又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明代医家对崩漏的认识较深刻,如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崩漏妇科优化诊疗方案样本

崩漏妇科优化诊疗方案样本

崩漏妇科优化诊疗方案样本一、中医疾病名称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止者,称为“崩漏”二、西医疾病名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三、诊断依据1 、症状: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有时持续数日、数十日不等,血量时多时少,出血常发生在短期停经之后,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癥瘕等证候。

2、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顺序检查重点检查面色淡黄、苍白、面赤、晦黯;舌质红、淡黯、淡胖、紫黯;苔少、薄白、黄;脉细数、沉弱、缓弱、涩。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1)妇科检查功血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增大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甲胎蛋白测定、碱性磷酸酶测定,CA125、CA199|、病理检查等。

(3)其他检查血常规,B超,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胸部X线平片。

(4)中医证候分析肾虚型(阴虚、阳虚)、脾虚型、血热型、血瘀型四、治疗措施(一)基础治疗措施1、崩漏护理常规2、分级护理3、饮食禁忌(禁辛辣,油腻之品)4、完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尿液分析,肿瘤标志物、CT,核磁。

5、与护理部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较重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7、中西医综合治疗配合外治法及针刺疗法。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阴虚型症状 :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10g 山药15g 枸杞子10g 山茱萸10g菟丝子10g 鹿角胶15g 龟板胶10g2、肾阳虚型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

酌加补骨脂10g 鹿角胶10g 艾叶炭10g熟地10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10g 当归20g山茱萸6g 枸杞10g 炙甘草6g3、脾虚型症状: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崩漏的中医诊治经验

崩漏的中医诊治经验

崩漏的中医诊治经验崩漏的中医诊治经验崩漏病证是月经病中一个常见的比较大的病证。

对此我们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除了上述的资料外,我们将对其病因病理,及青春期崩漏、围绝经期崩漏的特点作进一步论述。

崩漏列入月经病中,实际上已基本明确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就其出血而言,可以区分为原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继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医源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所谓原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子宫无器质性病变,而生殖调节功能失常,亦即是本处所指的崩漏。

所谓继发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子宫的出血症状直接由身体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如某些血液病、甲状腺功能失常等。

医源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证近年来也常有所见,多在应用激素(如E2、P)或者避孕药治疗顽固性月经过多后,由激素应用不当而致子宫非周期性不规则出血。

也可由饮食不当,偏嗜择食,或某些不良食物刺激性强的物品,以致体内阴虚火旺而致子宫出血者。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无排卵性功能性崩漏的观察,我们认为本病证的病机主要在于肾阴虚。

阴虚是本病证最主要病变,且与两个方面关系较大。

其一是年龄关系:青春期肾气初盛,天癸至而未充,因此肾阴虚;围绝经期肾衰天癸竭,肾阴自然虚。

其二,是精神心理因素:心、肝、脑皆需肾阴癸水滋养,紧张烦躁等易致火动,火动但是在出血期,本病以瘀结与血热为主,而瘀结、血热是阴虚病变发展的结果。

有如下面的病机示意图所示。

可见在崩漏的出血时期,瘀结占据血室,致血不归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西医学采取刮宫的方法清除膜瘀(即膜样性血瘀)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这一点,是帮助我们深层次地认识到瘀结为主要病变的客观证据。

但在临床症状上也的确见到血热阴虚的存在,运用滋阴清热也的确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从而也证实了崩漏出血期的存在着综合因素,但肾阴虚癸水不足,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崩漏日久,由于阴虚必及其阳,再加上大量耗损阴血,阴虚则阳更弱,血耗则气亦不足,所以其病情发展必然导致阳气的虚衰,由阴崩转为阳崩漏,呈现整个身体的虚衰,这是本病发展的一般结果。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四圣心源》【卷十】黄元御曰:“妇人之证,率与男子无殊,惟其经脉胎产三十六病,则与丈夫不同。

其源流通塞,实资于调燮,花萼长消,端赖于栽培。

降自后世,此义遂乖,伤旸谷之忽寒,叹温泉之遽沍,泛桃花之巨浪,决瓠子之洪波,乃使春华易萎,秋实难成,胎伤卵破,女德无终,玉折兰摧,妇怨何极!仆本恨人,痛心在目,作妇人解。

”《妇人解》《经脉根原》【注:妇科疾病治疗的总纲】曰:“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语。

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

月亏而止者,事之常也。

”“金主收敛,木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过期不来【注:月经后期】,木疏而金不能敛,则先期而至【注:月经先期】。

收敛之极,乃断绝而不行【注:闭经】,疏泄之甚,故崩漏而不止。

木郁或中变为热,水郁则始终皆寒。

其重者,亡身而殒命,其轻者,绝产而不生,非细故也。

”“其凝而不解者,水寒而木郁也。

肾肝阴旺,经脉凝沍,既堙郁而腐败,乃成块而紫黑。

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

盖经水之原,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

【灵枢经】语。

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煦濡长养,是以成孕而怀子。

譬之于上,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故万物生焉。

使冬无地下之暖,虽有阳和司令,亦成寒谷不生矣。

”“后世庸工,全昧此理,滋阴凉血,伐泻生阳,变膏腴之壤,作不毛之地,摧后凋之木,为朝华之草。

目击此风,良深永叹!仲景垂温经一法,吹邹子之暧律,飘虞地之熏风,古训昭然,来者当熟复而详味也。

”黄元御将妇科病根源阐述非常详尽,治疗妇科疾病之原则:“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

”闭结【注:闭经】黄元御曰:“经脉闭结,缘于肝木之郁。

血者,木中之津液也,木性喜达,木气条达,故经脉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生发不遂,则经血凝滞,闭结生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一、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崩漏
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辑《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2)次要症状:(1)经色紫暗有块,行经涩带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不力,(2)、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小便干,大便黄。

(3)、或经色深红,混杂粘液,阴中灼热,或伴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

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4)或经色淡红,质清希,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舌薄白或黄或少或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双相性,但下降缓慢。

(二)、症候诊断
1)血瘀证:经期时间延长,经涩紫黯有块,行经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淤斑,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脉细数。

(3)湿热郁结症: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粘液,阴重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酸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证:行经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质细稀薄。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三、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予机微义》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益母草颗粒龙血竭胶囊
2、阴虚血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推荐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减。

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烊化) 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等3、湿热郁结型
治法;清热利湿清热调经
推荐方药:固经丸(《医学入门》)加减。

龟甲黄芩白芍椿皮根白皮黄柏香附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等
4、气虚型
治法:补气健脾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汤
(二)、针灸治疗
1、艾灸
取穴:艾灸隐白(双)、大墩(双)三阴交(双)。

可同时取三个穴位或隐白、大墩可交替灸治,每日3次。

适用于经期延长月经期气虚型
2、针灸
(1)、针刺断红穴:断红穴是经外奇穴,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穴之上取穴。

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断红穴,进针沿掌故水平方向刺入1.5-2寸,留针20-25分钟,每日一次。

进针断红能减少阴道出血,适用于各种证型经期延长。

(2)、体针疗法
取穴:虚证则补虚扶正:关元、三阴交、肾俞。

气虚加气海、脾俞、膏肓俞、足三里;阴虚加然谷、阴谷。

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法。

实证则泻其实邪:气海、三阴交、隐白;血热加血海、水泉;湿热加中级、阴陵泉;血瘀加地机、气冲、冲门。

针刺用泻法。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参照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
1、疾病疗效评价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痊愈:治疗后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
显效; 治疗后经期恢复在7天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
有效:治疗后经期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亦较前减轻。

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

无效:治疗后经期无改善,积分减少小于30%。

2、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月经期恢复7天以内
显效:月经期延长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2个等级
有效:月经延长症状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1个等级
无效:月经延长症状无变化,或减轻不明显。

(二)评价方法
在患者就诊不同时期进行评分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