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熟悉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单元一:观察世界- 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 学习使用感官观察事物,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单元二:动植物的生活- 学习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了解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过程。

-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习性。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进行简单的物体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重量、长度等。

单元四:常见材料- 了解常见材料的来源、用途和特点。

- 学习常见材料的分类和比较。

单元五:空气- 学习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 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

单元六:水的特性- 学习水的特性和用途。

- 进行简单的水实验,如观察水的凝固和蒸发过程。

单元七:天气变化- 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结论等。

教学资源- 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实验器皿等。

教学进度安排- 每个单元预计耗时2-3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参考教学活动- 观察和记录周围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物体的浮沉、水的沸腾等。

-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 实地考察,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

家庭作业- 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地球的形状学习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是圆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1.2 地球的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第二章:水2.1 水的性质学习水的性质,理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水的性质。

2.2 水的循环学习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到地面。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循环过程。

第三章:天气和季节3.1 天气的变化学习天气的变化,理解天气是无常的,可以突然变化。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变化。

3.2 季节的变化学习季节的变化,理解季节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季节的变化。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4.1 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从种子发芽,逐渐长大。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4.2 植物的变化学习植物的变化,理解植物会开花、结果,凋落。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的变化过程。

第五章:动物和环境5.1 动物的生活环境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理解动物根据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地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活环境。

5.2 动物的特征学习动物的特征,理解动物有四肢、身体覆盖有毛发,需要食物和休息。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特征。

第六章:声音和音乐6.1 声音的产生学习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产生。

6.2 音乐的基本元素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和旋律。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

第七章:光和颜色7.1 光的传播学习光的传播,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7.2 颜色的形成学习颜色的形成,理解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观察并描述春天的自然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春天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春天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水的奇妙2.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进行水的实验,如加热、冷却、过滤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评估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天空中的朋友3.1 教学目标了解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

观察并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如晴朗、多云、降雨等。

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天空中的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动物园里的动物2.植物园里的植物3.天气的变化4.光与影5.水的奥秘6.空气的力量7.声音的传播8.电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讲解(1)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讲解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总结评价(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认识春天的特征,探索植物的生长变化。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3. 第3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基本性质、动植物分类、空气和水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2. 内容:以提纲形式列出本章重点知识,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的变化,记录下来。

(2)找出身边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3)认识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它的特点并画出来。

(4)实验:比较空气和水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春天的变化:天气变暖、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2)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如圆形、红色、光滑等。

(3)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如狗有四条腿、猫有尾巴等。

(4)空气和水的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水无色透明;空气可以呼吸,水可以饮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2. 动物和植物辨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3. 空气和水认识空气和水的存在探究空气和水的特性4. 天气和季节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学习天气现象及四季特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身体部位及功能,增强对自身身体的认知。

2.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和辨识能力,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帮助学生认识空气和水的存在,培养环保意识。

4. 使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辨识及其基本特征的掌握;空气和水的特性的探究。

2. 教学重点:身体部位的认知;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观察箱、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身体部位的功能,引出身体的学习内容。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身体部位图,引导学生说出各个部位的功能。

2. 讲解新课以动物和植物为例,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辨识练习。

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其特征,进行交流分享。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和水的特性,进行实验验证。

课堂展示:展示学生实验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天气和季节部分,让学生观察窗外天气,分享四季变化。

六、板书设计1. 身体部位及功能2. 动植物特征3. 空气与水特性4. 天气和季节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观察,如实记录动植物的特征。

2. 作业题目:请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完成观察记录表。

答案:学生需根据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包括天气现象、季节特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认识地球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图片,让学生认识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2 探索天空让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变化,如日出、日落和月亮的圆缺。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天气的变化。

第二章:水和液体2.1 认识水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征,如透明、无色、无味。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形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

2.2 探索液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液体的特征,如颜色、味道和气味。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重要性,如生活中的饮用和植物的灌溉。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液体的渗透和浮力。

第三章:力和运动3.1 认识力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如推、拉、挤。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的移动和变形。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平衡力的概念。

3.2 探索运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和方向。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简单机械和斜面的原理。

第四章:植物和动物4.1 认识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4.2 探索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四肢、羽毛或鳞片。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动物,如鸟类、鱼类。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

第五章:人体和健康5.1 认识人体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如头、身体、四肢。

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肺。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人体的感觉和运动系统。

5.2 探索健康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了解保持健康的方法,如洗手、刷牙。

第六章:声音和音乐6.1 认识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振动和空气传递。

2024年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2. 环境与生活3. 植物的奥秘4. 动物世界5. 地球与宇宙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的兴趣。

4.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保护动物。

5. 培养学生探索地球与宇宙的兴趣,增强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身体结构、环保意识、植物生长过程、动物特点、地球与宇宙。

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环保行动的实践、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分类、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物、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教学重难点。

3. 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使内容清晰有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我们的身体:画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并说明该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2)环境与生活:设计一条环保标语,并解释其意义。

(3)植物的奥秘: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4)动物世界:介绍一种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其特点。

(5)地球与宇宙:画出太阳系,标注出自己了解的行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认识周围的科学现象学习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的运动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学习自然界中常见的规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变化等。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食物的消化、能量的转化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2 生活中的科学技能学习生活中的科学技能,如清洁、烹饪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第三章:科学探究与实验3.1 探究简单物体学习使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2 实验与观察学习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四章:动物与植物的世界4.1 认识动物学习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4.2 认识植物学习植物的特征和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增强对植物的认识。

第五章:科学思维与创新5.1 科学思维的培养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如提问、假设、验证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5.2 创新与实践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如组合、改变、创造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六章:声音与光的世界6.1 认识声音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了解不同声音的产生原因。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科学思维。

6.2 探索光的现象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了解光学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增强对光学现象的认识。

第七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7.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等性质,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第1节:春天的变化第2节:春天的植物第3节:春天的动物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节:认识物体第2节:物体的分类第3节:物体的运动3. 第3章:我们身边的生物第1节:认识植物第2节:认识动物第3节:保护生物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中的植物和动物。

2.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进行物体分类和运动。

3. 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培养保护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和运动,生物的认识和保护。

2. 教学重点:春天中的植物和动物,物体的特征和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分类卡片、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物体分类和运动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物体分类和运动,讲解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和动物2. 物体的特征、分类和运动3. 生物的认识和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对家中物品进行分类,说明分类依据。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学生根据物品的形状、用途等特征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更多生物。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探究物体运动规律。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保护生物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安排与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与答案提供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物体的分类和运动:此部分内容涉及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学难点。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物体2. 植物的种子3. 动物和植物4. 春天来了5. 玩具动起来6. 水和空气7. 声音和光详细内容涵盖:物体分类、种子的结构、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春天的特征、简单机械原理、水和空气的性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分类、种子结构、动植物生长变化、简单机械原理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合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水和空气的性质、声音和光的传播。

2. 教学重点:物体分类、种子的结构、动植物生长变化、春天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物体”,通过展示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图片、实验等,让学生深入理解。

例如:第三章“动物和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第五章“玩具动起来”,讲解简单机械原理,设计相关例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第六章“水和空气”,设计实验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第一章:观察身边的物体,分类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第三章:观察一种动植物,记录它们的变化。

(3)第五章:设计一个简单机械玩具。

2. 答案:(1)物体分类:形状、材质、用途等。

(2)动植物变化:生长、发育、繁殖等。

(3)简单机械玩具:原理、制作步骤、效果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物体2. 动物和植物3. 空气和水4. 观察和描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身边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的分类和描述,以及对动植物特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

2. 例题讲解:(1)物体分类:讲解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用途等特征进行分类。

(2)动植物特点: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等。

(3)空气和水:讲解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尝试对物体进行分类。

(2)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3)进行简单的空气和水实验,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物体分类、动植物特点、空气和水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5种物体,并按照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3)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物体分类答案示例:圆形、红色、玩具;长方形、蓝色、书等。

(2)动植物描述答案示例:玫瑰花:红色、花瓣多、香味浓郁;小猫:毛茸茸、有尾巴、喜欢捉老鼠等。

(3)空气和水作用答案示例:空气:呼吸、飞行、吹气球;水:喝、洗、灌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描述身边的物体、动植物、空气和水。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了解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春天的季节特征。

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1.3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迹象,如花朵盛开、树叶发芽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

学生制作春天的手工艺品,如剪纸花、春天的书签等。

第二章:水的奇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探索水的奇妙之处。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交流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水的性质和特点。

水的奇妙实验。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水的实验,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过滤等。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对水的奇妙之处的理解。

第三章:天空中的朋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天空中的常见物体,如太阳、云、星星等。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天空中的常见物体。

天空中的物体运动。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天空,识别常见的物体,如太阳、云、星星等。

学生制作天空中的物体模型,如太阳帽、云朵手偶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天空中的物体的认识和观察经验。

第四章:爱护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方法。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讨论,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学生制作环保标语或海报,表达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和呼吁。

第五章:动植物的一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

生命的宝贵。

5.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如种子的发芽、小动物的成长等。

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讨论,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学生制作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的手工艺品,如植物拓印、小动物的手偶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第2课:春天的植物第3课:春天的动物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第5课:磁铁的神奇第6课:太阳和影子3.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第8课:太阳和月亮第9课:地球和宇宙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10课:天气和季节第11课:动物的家第12课:保护我们的环境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春天的特点,如气候、植物、动物等。

3.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2课:春天的植物1.导入:展示春天的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3.实践: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第3课:春天的动物1.导入:展示春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动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等。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春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的关系。

2.新课:讲解水和冰的性质,如状态、溶解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和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5课:磁铁的神奇1.导入:展示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6课:太阳和影子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太阳和影子的原理,如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第2课:观察物体第3课:比较物体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观察植物第6课:认识动物第7课:观察动物3.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第9课:观察天气第10课:季节与生活4.第四单元:材料与工艺第11课:认识材料第12课:观察材料第13课:材料与工艺5.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4课:认识地球第15课:观察天空第16课:地球与宇宙【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1.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描述它的特征。

第2课:观察物体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详细描述它的外观、质地等特征。

第3课:比较物体1.教师展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二、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1.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植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5课:观察植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第6课:认识动物1.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动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7课:观察动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活习性。

三、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名称,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季节变化,记录结果。

第9课:观察天气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说出天气的特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春天的发现2. 植物的生长3. 动物的家园4. 空气的奥秘5. 水的循环6. 声音的世界7. 光的传播8. 磁铁的力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原理,如植物的生长、空气的奥秘等。

2. 教学重点: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解释科学原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制作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植物发芽动物出没2. 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需要水分、阳光、空气3. 动物的家园适应环境繁殖后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画出它的生活环境。

2. 答案:(1)植物特点:叶子绿色、有茎、有根等。

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2)动物生活习性:昼伏夜出、群居、杂食等。

生活环境:森林、草原、湖泊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参加科学竞赛,培养科学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涵盖章节和详细内容。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册教案(教科版)单元1:植物的生长实验1:观察种子发芽过程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 豆子- 湿润的纸巾- 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1. 将豆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

2. 将湿润的纸巾和豆子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3. 把袋子封好并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4. 每天观察袋子里的豆子是否发芽。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豆子逐渐发芽,从种子变为幼苗。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种子的发芽过程,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芽生长。

---单元2:动物的生长实验2:观察蚕变成蛹的过程目的通过观察蚕变成蛹的过程,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 蚕- 透明玻璃- 桑叶实验步骤1. 在透明玻璃中放入蚕和充足的桑叶。

2. 定期观察蚕的变化,特别是蚕变成蛹的过程。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蚕在适宜的环境下,逐渐变成蛹,并在一段时间后变成蝶。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蚕的生长过程,蚕经历了从幼虫到蛹再到成蝶的变化过程,这是昆虫的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

---单元3:物体的性质实验3:观察物体的浮沉性质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性质,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实验材料- 水- 不同物体:木块、塑料球、石头等实验步骤1. 取一个,装满水。

2. 依次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木块和塑料球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物体的浮沉性质与其密度和浮力有关,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底。

---以上是《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册教案(教科版)》的教案内容,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以及物体的性质。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形状的识别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正确识别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基本形状的识别和分类。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形状卡片等。

学具:每人一套形状卡片、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试着给它们分类。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讲解它们的特征。

3. 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形状卡片,尝试用彩笔沿轮廓线描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识别它们的形状,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7.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家里或身边的物体,尝试用科学方法对它们进行形状的识别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的形状1. 圆形2. 正方形3. 长方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笔画出三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注明它们的名称。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科学方法对它们进行形状的识别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体的基本形状,有利于学生掌握。

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堂练习环节,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

本节课主要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植物生长视频、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讲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水分、阳光、土壤等。

3. 视频观看(5分钟)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阳光和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讲解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阳光和土壤的作用。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请根据所学内容,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6.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7. 板书设计(5分钟)板书植物生长过程和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8.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的短文。

答案:略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必要条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案结束重点和难点解析:1. 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长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成长、植物的生殖等多个环节。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使用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1 物体和材料1.2 简单的物理现象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1 植物的生长2.2 植物的变化第三章:地球和天空3.1 地球的结构3.2 天空的变化第四章:我们和环境4.1 人类和环境4.2 环保意识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物质、物理现象、植物生长和变化、地球和天空、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特性和分类、物理现象的解释、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原因、地球和天空的变化等。

2.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和特性、物理现象的解释和应用、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和现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知识点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举例、讲解实验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4.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质的特性和分类:列举出三种物质,并说明它们的特性。

(2)物理现象的解释:解释为什么物体会下落。

(3)植物生长和变化:描述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 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 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 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 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自评:在科学思维 的培养中.讨论是一种很直接.很有效的启迪方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我们积 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 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 证比较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自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记录是一 项十分重要的事.很多灵感或习惯都是在点滴的记录中逐步培养的。
1 / 17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 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板书)。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橡皮.木块这样不会流动 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强调常温.常压是条件.因 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吗? 学生交流。 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水不但美丽.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们利用的水资源 是有限的。大家请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地球上 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 有 3%是淡水.而淡水中还有许多不能被开采的深层地下水。水蒸气等还有地球南北两极冰山 占了 76%。(从形态来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分)。地球上的水虽然比较多.但是人类实 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0.37%左右。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 21 世纪面 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污染.淡水缺乏„„ 生: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同学们有环保意识.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但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就让我们用实际行 动去节约用水.“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大家请欣赏几幅与节水有 关的图片)。 五.板书设计:
认识水 观察方法:看 闻 尝 摸
无颜色 无气味 无味道 会 1.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
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2.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活动二:探究一些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1.观察物体并预想:这些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出示尺.瓶子.辣椒.粉笔。让学生填写记录单预测栏.并交流预想的理由。根据学生交流移 动板画。
6 / 17
2.设计:证明自己观点的实验方案。 * 引导学生使用操作方便.便于大家同时观察的方法.即放到水里看气泡。 3.实验:观察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 指导学生:为了分辨什么物品中有空气.必须一个实验完成后填好记录单实验栏.再做下一 个。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验后清理桌面坐端正。 4.交流:实验结果。 *当学生出现争议时.强调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实验。 5.小结:一些物体里也有空气。 * 请学生交流实验后的发现。如:有些物体中空气.有的物体中没有空气;有空气的物体上 都有孔;有的物体从表面上看好像没空气.其实也有空气藏匿其中。
3.通过实验.知道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初步建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意识.提升认真细致 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均为: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发展求异思维.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塑料袋.水槽.水.抹布.泡泡液.棉签.牙签.羽毛.托盘.尺.瓶子.粉笔.辣 椒。
2.教学用具:板书.板画贴.奖励贴.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尝试感觉空气存在的办法 1.活动:把空气捉到袋子里。 * 教师出示塑料袋.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快速完成举起袋子。提示学生捉到空气后旋转袋口防 止空气漏出。 2.交流:捉空气的具体地点。 * 选择不同位置的学生来交流。 3.小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板书。 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感觉袋子中的空气。 * 先请一位学生交流.明确任务:感觉到袋子中的空气。 5.交流并演示:感觉空气存在的方法。 * 请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将交流的方法用板画贴在黑板上.并写上学生的学号。 6.小结:借助物体用不同感官感觉空气存在的办法。 *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办法进行归纳:用眼睛.耳朵.皮肤感知。 7.反思:自己原先想到了几种方法.通过交流又知道了什么方法.新方法是如何知道的。 * 让学生数数黑板上贴着的办法。用手势表示自己原先想到的办法数。请一位学生交流自己 原先的办法.全班学生指出这位学生现在知道的办法的分享者学号。
2 / 17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教学过程:
1.引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 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 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 自评:这种猜测实际上就是科学思维的培养.猜测的正确与否.需 要用科学实验来证实。以此来引出这节课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各种探究情景.引导学生 产生问题而形成具体的探究任务来进行科学形象思维的训练。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 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 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 号杯:牛奶 2号杯:白醋 3号杯:糖水 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 8 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 的快慢。
难点: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4 / 17
2.学生分组材料:厚约 2 厘米的胡萝卜 1 段.铝片 4 片.长铅丝 1 根,水槽架子.漏斗 2 粗 细不同的橡皮管各 2 根.水杯.水。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
4.练习测量 50 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 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 察。
3 / 17
小水轮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3.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气 存
辣椒





有空气 没空气 瓶子
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
粉笔
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 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 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们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 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样来描述呢? 学生汇报。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 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现在我们来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 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 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 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 (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讲述:很多同学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 来测量水的多少了.现在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 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自评: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科学 仪器.仪器的介入增加了验证的准确性.正确使用仪器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拓展。
1.组装小水轮。 材料:厚约 2 厘米的胡萝卜 1 段.铝片 4 片.长铅丝 1 根。 老师示范,学生观看。 组装好后,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巡视。
2.让小水轮转起来 (1)你有办法让小水轮转起来吗? 办法一:用嘴吹;办法二:用手拔 (2)讨论:怎样让水轮转得更灵活 动手试一试。 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材料:水槽架子.漏斗 2 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 2 根.水杯.水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老师示范。 (3)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生 1:我把漏斗拿高一点。 生 2:水加多一点;生 3:水加快点。。 (4)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5)讨论:能不能用纸杯代替漏斗做这个实验? 为什么水塔总是造的高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