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的归因理论1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bc82f6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c.png)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时间:2009-02-27 18:31:07 来源:作者:归因理论是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它试图根据不同的归因过程及其作用,阐明归因的各种原理。
最早对归因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类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进行理解和控制的需要。
认为通过分析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可预言人们如何行动。
这就是人们进行行动归因的内在原因。
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意志等。
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作比较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
对自己的成绩常作内归因,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作外归因。
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
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本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创立了《动机的情绪的归因理论》。
韦纳的主要观点是:1.人类行为的归因不单由饥、渴、性等驱力或需要所驱使,而且也由其认识(尤其是思维)所控制。
2.从产生不用结果(成败)的原因中确定几种可觉察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的构成成分,并探讨它们与行为和情绪的关系。
韦纳提出了归因的三个基本成分,即部位(内部对外部)、稳定性(稳定对不稳定)和控制性(可控制性对不可控制)。
据此韦纳创立了归因的三因素模式——部位×稳定性×控制性。
用这三成分可构成8种不同原因成分的分类组合。
从这里可以找出归因与行为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
韦纳发现原因的稳定性影响人的期望,原因的部位和控制性影响人的情感等等。
3.学生成就结果的归因基本上有四种: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
他们在部位上和稳定性上是不同的。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从认知(特别是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
韦纳归因理论
![韦纳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0563d5240c844769eaee62.png)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
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倒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
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维度。
2011年心理学硕士考研题:10分两个学生参加考试:一个得到100分,另一个不及格。
考100分的说是自己学习刻苦,不及格的说自己没有数学细胞。
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两个学生将来学习的行为及其原因考100分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努力,这是内部-不稳定-可以控制的因素,他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这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他讲会自暴自弃,不会为数学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提高。
(5分)因为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每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维度,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如果归因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则产生愧疚感,归因于外部,就觉得运气不好。
如果将成功归因与可控制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动力。
(5分)举例说明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答:案例 : 某某聪明,特点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都有侥幸心理,希望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考的不理想归因于运气不好。
论述韦纳动机归因理论
![论述韦纳动机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feefc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3.png)
论述韦纳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动机归因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学家史蒂文·韦纳(Steven V.Winer)提出的。
它是一种归因(attribution)理论,它探讨的是个体为什么会给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动机归因。
韦纳动机归因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当我们对一个人的行为作出动机归因时,我们会结合两个因素来进行评估:能力和动机。
能力因素表示该行动是否是一个人特定情况下成功执行该行为的能力。
能力因素可以包括技能,知识和环境等方面。
动机因素则指一个人为什么要因此而行动,是为了实现目标还是满足自己的利益。
从韦纳动机归因理论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对一个人的行为作出动机归因时,必须以明确的判断依据来论证,即:是个人能力有限,因此表现不佳,还是因其本身的动机没有被引导得当,故表现不佳?也可以判断出两者都有影响:能力有限和动机不够。
得出结论的依据可以是个人的生活背景、内在的兴趣、外在的环境,或者更广泛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习惯等。
具体而言,许多研究人员发现,归因到能力有限和动机有限,这两个因素通常会产生差异。
因此,如果要有效评估和解决问题,就必须正确理解这两个因素的表现差异。
总之,韦纳动机归因理论提醒我们:在作出动机归因之前,必须正确书面理解能力与动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归咎于某一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认识这一现象方面更加准确,也更加有效地运用解决方案。
教师招聘常考点: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教师招聘常考点:韦纳成败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17ae7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d.png)
教师招聘常考点: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常考点: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
浅谈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浅谈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04dea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1.png)
浅谈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绩效已经是一个常常挂在嘴边的词,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待遇等问题,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关键。
而归因理论对于绩效评价的过程、结果是否科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归因(Attribution)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换言之,归因就是根据行为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来确认造成该行为事件的结果之原因的认知过程。
本文仅以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为例,浅析其对绩效评价的重要影响。
[1]韦恩. 蒙迪指出,绩效评价(performance appraisal)是定期考舱?要:归因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
本文通过对于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的阐述,探讨其对于绩效评价的影响,以期对绩效评价工作予以借鉴。
关键词:成就归因理论,绩效评价,归因偏差旌推兰鄹鋈嘶蛐∽楣ぷ骷ㄐУ囊恢终侵贫取<永? 德斯勒则认为,绩效评价指标将下属的实际绩效与确定的绩效标准相比较的过程。
一、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韦纳(B.Weiner)根据心理学家罗特控制点的概念,将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和别人反映等六个方面纳入了原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维结构”(见图1)。
首先按部位把原因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能力、努力、心境或身体状况属于内部原因,任务难度、运气和他人反应是外部原因。
其次把原因按照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能力、任务难度等是比较稳定的,努力程度、运气等是不稳定的。
再次按照原因是否为人所控制区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努力是可控的,能力、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反应等是个人不可控的。
很显然,这三个维度通过相互的搭配可以形成八种不同的组合,每种归因成分的具体组合都将产生特定的期望与情绪反应。
这一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有力地充实和发展了归因理论,被西方心理学家推崇为现代归因理论的杰出代表。
韦纳提出的归因维度
![韦纳提出的归因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66f111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b.png)
韦纳提出的归因维度韦纳(Harold H. Kelley)是社会心理学家,他在1967年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对他人行为进行的归因(即解释原因)的方式。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个体会根据三个维度来解释他人行为的原因,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和可控/不可控。
本文将对韦纳提出的归因维度进行详细介绍。
内部/外部维度是指个体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该行为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导致的。
当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他们认为行为是由目标人的个人特质、态度、动机等因素决定的。
相反,当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时,他们认为行为是受到环境、情境、社会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比如,如果一个人迟到了一次,他们可能会将这个行为归因于该人的懒惰或者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内部因素),或者归因于交通堵塞或者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的(外部因素)。
稳定/不稳定维度是指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是一个持久的、不易改变的因素,还是一个瞬时的、可变的因素。
当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稳定因素时,他们认为行为是由目标人的固有特质或内在性格所决定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来。
相反,当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因素时,他们认为行为是由外在的、临时的因素所引起的,可能只会在特定情况下出现。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表现出一次优异的成绩,个体可能会将这个行为归因于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稳定因素),或者归因于学生在这次考试中特别努力和专注(不稳定因素)。
可控/不可控维度是指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目标人是否能够控制这个行为的发生。
当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目标人能够控制的因素时,他们认为行为是基于目标人的意愿或主动选择而发生的。
相反,当个体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于目标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时,他们认为行为是基于外界的或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导致的。
比如,如果一个人迟到了一次,个体可能会将这个行为归因于该人故意迟到或者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可控因素),或者归因于交通堵塞或者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的(不可控因素)。
韦纳的归因类型
![韦纳的归因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38850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e.png)
韦纳的归因类型
韦纳(Heider)提出了两种归因类型,分别是内因归因和外因归因。
1. 内因归因:韦纳认为,人们往往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个体的内在特征或能力。
当我们遇到一个成功的事件时,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才能或技能。
反之,当一个事件失败时,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自己的不努力、无能或技能不足。
2. 外因归因:韦纳提出外因归因是人们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外在的环境因素或情境。
当一个人遇到成功或失败时,外因归因会将其归因于运气、机会、其他人的行为或者是情况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内因归因和外因归因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的。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通常会综合考虑个体的内在特征和外在环境因素来解释事件的原因。
归因理论归因
![归因理论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7019ca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6.png)
归因理论归因
1)归因是指对一个特定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
韦纳把成败的原因分为3个维度:
ü内归因和外归因。
努力、能力、个性等原因都是内源的;任务的难度、运气、家庭条件等原因都是外源的。
ü平衡的归因和非平衡的归因。
任务的难度、能力、家庭条件等原因都就是平衡的;不懈努力、运气、心境等原因都就是不稳定的。
ü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努力等原因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运气等原因都是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2)归因理论指出,人们对学业顺利和失利的原因表述主要存有四种:能力、不懈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
将失利归咎于内部、平衡、不受控的,可以产生习得性绝望美感。
习得
性绝望即为指出无论自己怎样不懈努力,也不可能将取得成功,因此实行躲避不懈努力、
退出自学的绝望犯罪行为。
习得性绝望与个体对失利的内部、平衡的表述密切相关。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08105014791711cc791765.png)
浅析韦纳的归因理论10课程颉静2010020582摘要:关键字: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或归因思维的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从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
近年来在心理学界日益流行,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预测、控制周围的环境和行为。
韦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归因理论家,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其理论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的关注。
有的心理学家把韦纳的归因理论作为心理学的一种基本学派加以介绍,并把这一理论与斯金纳、皮亚杰、班杜拉等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的理论并列为当代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理论1。
一、韦纳的归因理论1、最初的理论来源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韦纳的归因理论也是如此,韦纳的归因理论最初是在海德(F. Heider)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J. 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于1972年创造性地将成就动机和归因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成败归因理论,从而开辟了心理学崭新的研究前景,由此而形成的动机归因理论成为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2。
海德的归因理论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 Heider)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归因理论,标志着归因理论的诞生。
他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奠定了归因理论的基础:①详细分析了在人们日常交往活动中归因活动的普遍性,以及归因对人们理解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重要意义;②他将个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③提出了人们寻找原因所遵循的一般原1Margaret E. Bell—Gredle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York: Macmillan.274一313, 314一324.1986.则——“协变原则”(Covariation principle),即当一种因素或条件与待解释的行为事件协同变化时,它就会被确定为该行为事件的原因3。
(韦纳)归因论
![(韦纳)归因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b43d3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5.png)
(韦纳)归因论归因论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1935⼀)张爱卿.动机论:迈向2l世纪的动机⼼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学出版社,2002:189-237.韦纳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理学家、社会⼼理学家,他的动机归因论将海德等⼈的归因理论和阿特⾦森等⼈的成就动机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对⼈类⾏为的动因作出了认知解释,超越了过去动机问题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本能论、驱⼒论等的局限性。
它是⼀种⽬前较为完善的认知动机理论,反映了当今动机问题研究的新成果,并具有⼴阔的前景和应⽤价值。
1.韦纳简介韦纳曾任美国多种主要⼼理学刊物的顾问或编辑,如《认知发展》、《认知和情绪》、《教育⼼理学杂志》、《⼈格与社会⼼理杂志》等。
韦纳的著述甚丰,且影响巨⼤。
从60年代⾄今(1994年)已总计出版过13部论著,发表过130多篇重要学术论⽂。
其中主要的论著有:《归因、⾏为原因的知觉》(1972年)、《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1974年)、《⼈类动机的认知观》(1975年)、《⼈类动机》(1980年,译成德⽂和⽇⽂)、《动机和情绪和归因理论》(1986年,译成中⽂)、《⼈类动机:隐喻、理论和研究》(1992年)、《责任的推断;社会⾏为的理论基础)》(1985年)。
主要论⽂有:《与成就和⾮成就有关活动的抉择》(1965年)、《成就动机的归因分析》(1970年)、《归因理论、成就动机和教育过程》(1972年)、《成就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1985年)、《教育中动机研究的历史》(1990年)、《学⽣间相互作⽤的归因分析》(1993年)等。
2.韦纳的认知动机观动机的归因理论是动机理论的⼀种,它是由韦纳在剖析了传统的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种认知动机理论。
它⽤归因这种认知过程来解释⾏为的动因,反映了动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基于这样⼀个基本假设:“寻求理解是⼈类⾏为的主要激发因素、⼈类动机的主要源泉。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c01f5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5.png)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对后继成功旳影响
2、内外维度旳归因(失败)
失败 归因于
能力等内部原因
羞愧感
运气等外部原因
愤怒、抱怨 保护自尊和自我形象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对后继成功旳影响
3、可控维度旳归因(成功)
成功 归因于
努力等可控原因
对成功旳期待更大 信心百倍
能力等不可控原因
保持对成功旳期待 自豪感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习得性无助感
一种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旳、稳定旳和不 可控旳原因(即能力低)旳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 旳自我感觉。
定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 不会对自己旳主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旳一种 抑郁状态。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旳价值
1、了解心理与行为旳因果关系 2、根据行为者目前旳归因倾向预测他后来旳动机 3、归因训练有利于提升自我认识
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旳归因六原因
能 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 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竭力而为; 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鉴定该项任务旳困难程度; 运 气:个人自以为此次多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初身体及心情情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原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原因中,除上述五项外,还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
成败归因理论
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成败归因
5、归因训练(attribution training)
归因训练,指使人们掌握某种技能,形成比较主动旳归 因方式旳一种训练措施,这种训练措施有利于纠正归因错误。 (不是“死学”,而是“会学”)
B 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C 个人旳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旳影响。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b6141d3eb9f3f90f76c61bfa.png)
1、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答:维纳及其同事在1972年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内因-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即暂时-稳定方面。
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彼此独立的。
暂时-稳定方面在形成期望、预测未来的成败上至关重要。
例如,如果我们认为甲工作做得出色是由于他的能力强或任务容易等稳定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期望,如果将来给予同样的任务他还会做得出色。
如果我们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心情好或机遇好等暂时因素造成的,那么就不会期望他将来还会做得出色。
人们可以把行为归因于许多因素,但无论什么因素大都可以纳入内因-外因、暂时-稳定这两个方面的4大类中。
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四个因素分为三个方面,再一次成功的盛会和失败行为承担责任的原因是,他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度模式。
“他认为,这三个维度的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控制和非控制的轨迹归结为四个因素的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韦纳认为,每个维度有重大影响的动机。
在内部和外部尺寸,如果成功,是由于内部因素,都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的动机,以改善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会产生侥幸心理。
将失败,因为内部因素,会产生羞耻的感觉,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会生气的。
尺寸稳定,如果成功的稳定因素,是由于产生的自豪感和动力改善,由于不稳定的因素,它会产生侥幸心理。
失败的原因的稳定因素,将有绝望的感觉。
失败的原因的不稳定因素,会生气的。
尺寸可控,如果成功,是由于不可控因素将是积极的成功,由于不可控因素,你不会有多大的力量。
将失败,因为无法控制的因素,将继续努力工作,由于不可控因素。
会绝望,会由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由于内部因素,如能力与努力一定会成功,他将是值得骄傲的,和满意度,减的满意感,信心和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良好的运气和其他外部原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口诀
![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07afa6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1.png)
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口诀
成败归因理论当中的六因素包括: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三维度包括: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三维度——
1、控制点: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六因素——
1、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2、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3、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4、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5、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6、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维纳的归因理论1
![维纳的归因理论1](https://img.taocdn.com/s3/m/7ff7bdaaa8956bec0975e3f2.png)
维纳理论及其应用对事情进展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维纳将才能、努力、运气和任务难易作为个体分析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将以教育、个人成功与失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发动训练、心理治疗、挽救邪教痴迷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警察工作中,分析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问题为例来详细阐述维纳成就归因理论的应用.一、在教育方面的应用1老师对学生归因进展及时强化或矫正。
(1)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予正面强化(2)当学生做出消极归因时,要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2学生对自己进展正确归因假如学生把考试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个人努力,具有自豪感,下次还会努力迎考;如把成绩差归因于内部原因和努力不够,那么会承受教训和帮助,努力赶上;假如认为是内容太难和自己运气不佳,那么会失去努力的愿望,失去良好的考试动机,不愿做意志上的努力。
3 详细应用:1. 防止才能归因倾向2 客观地认识难度归因倾向3. 充分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作用4. 防止运气归因倾向5. 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期望6. 善用归因回馈.失败时,应肯定他们的才能。
成功时,慎用表扬。
7. 积极进展归因训练〔1〕强化矫正法2〕情景感染法〔3〕典范训练法〔4〕自我控制法二、在成功失败后的应用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要学会进展积极地归因。
积极的归因形式:成功→才能高→自豪、自尊/ 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 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极的归因形式:失败→缺乏才能→惭愧、无能感、沮丧/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防止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成功→运气→不在乎/ 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所以努力作为一种不稳定内部的一个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继续向前。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假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把交往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外在因素,那么就不利于其在人际互动中进展自省,进而影响到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反之,假如在交往中,把交往失败结果归因于内在、可控制的因素,就会感到内疚、自责,而这种内疚的情绪体验会反过来刺激、进步个人的人际互动的动机〔2〕正确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3〕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四、在运发动训练中的应用假如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人努力不够,可能进步训练的积极性;假如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任务难、才能低,那么会降低训练的积极性。
韦纳归因理论课件
![韦纳归因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e54b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a.png)
归因理论在职业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归因理论,组织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和发展。例如,如 果许多员工认为他们的工作表现不佳是因为缺乏技能,那么组织可能需要提供 更多的技能培训。
培训效果评估
归因理论也可以用来评估培训的有效性。例如,如果员工认为培训提高了他们 的技能,并且这些技能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表现,那么可以认为培训是成功的。
归因理论的发展趋势
01
跨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研究逐渐成为归因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
旨在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归因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02
动态归因模型
为了更好地反映个体归因的动态变化,研究者正致力于构建更为精细的
动态归因模型,以揭示个体在归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
03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结合
职业发展中的实践案例
• 案例二:职场倦怠的归因分析
•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深入分析员工职场倦怠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员工重拾工作热情。 • 在职业发展中,员工可能会面临职场倦怠的问题,表现为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效率下降等。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探究职场倦怠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与员工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
展中的应用
归因理论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职业规划
归因理论可以帮助个人理解自己的职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职业规划。例如,如果个人认为自己的成 功主要是由于努力工作,那么他可能会制定一个计划,强调 持续的努力和职业发展。
目标设定
了解自己的归因偏差可以帮助个人设定更实际、可实现的目 标。例如,如果个人常常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可能 需要设定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以实现自我提升。
04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51dd26d15abe23492f4dca.png)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而教师招聘考试的复习过程中,不同人物及其相对应的理论,一直是大家所头疼的问题。
哪些流派有什么代表人物,而代表人物的理论又都是哪些。
教育学、心理学都有很多需要大家进行理解记忆的人物。
而在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该理论较为难以理解而让大家容易遗忘,那就是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韦纳的这一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加深大家对于这一理论的印象。
一、韦纳生平简介伯纳德·韦纳(B.Weiner,1935),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机情绪和归因理论。
发展了比较著名的归因理论。
他曾发表了有关情绪和动机的许多文章和15本著作。
自1965年以来,一直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
他的主要贡献有:归因理论、动机心理学,情绪心理学。
二、归因理论介绍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1、控制点: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4cf42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0.png)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或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1)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并且是复杂的、多维度的,之前的成功和失败结果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下一次行为的情绪、期望和努力程度等,而个人的情绪、期望和努力对成就行为有很大影响。
(2)韦纳把归因的维度分为:内部和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
内外因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影响个体今后的努力。
韦纳强调内部的、可控的和稳定的维度。
能力和作业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身体状况、环境和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
当把成就行为归因于稳定因素时,个体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一致,反之,则预期与上次结果不同。
(3)成就需要高的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努力不够,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可控因素,那么,在下一次的行动中个体则会坚信足够努力就能够成功。
成就需要低的个体习惯于将成功归结于外部的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任务简单、运气好等,而把失败归结为能力不足,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这样个体将易于产生习得性无助,对之后的行为期待低、情绪体验不佳并且不愿努力。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对运动训练的启示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对运动训练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92faf11650e52ea5518987b.png)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对运动训练的启示[摘要]:本文介绍了韦纳的二因素归因模型和三因素归因模型,提出了韦纳的归因理论对运动训练的几点启示:要进行积极的反馈,增加成功得体验;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明确各种影响因素可控性;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强调个人努力;谨慎地比较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实事求是。
[关键词]:韦纳归因理论运动训练一、韦纳的归因理论概念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指出其性质或推论起原因。
这一过程遍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人们自然而然、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心理活动。
归因问题的提出始于20世纪4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对社会行为所做原因推论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归因理论讨论的重点是个人如何对周围事物以及行为结果进行解释,并说明这种解释又如何影响人的情绪与行为。
归因问题自提出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对此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产生了很多的归因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应推韦纳的归因理论。
二、韦纳归因理论对运动训练的启示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人们对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是激励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训练并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也可利用正确归因的引导,提高学习、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型给运动训练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进行积极的反馈(1)尽量多给运动员提供积极的反馈(如“再起跳早一点就可越过去了”),而不是消极的反馈(如“你真笨,根本不会打球”),以行为定向反馈(如“这个球接得真好”),而不是特征定向的反馈(如“这种想法挺不错”),及稳定的反馈,避免在对待运动员的态度上表现出时好时坏。
(2)要使运动员的态度从“这不是我的过错”向“这是我的责任”的方向转化。
(3)要尽量利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竖起大拇指、微笑、拍拍肩膀等动作来向运动员表示赏识、满意、承认、关心、接受等积极性情感。
(4)失败时避免用讽刺、侮辱、自罪性的语言,如“这球可是打绝了,没人能像你打得这么好!”“二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还犯几岁小孩的错误,你就不能自觉点吗!”“我真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惭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纳理论及其应用对事情进行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维纳将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易作为个体分析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将以教育、个人成功与失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员训练、心理治疗、挽救邪教痴迷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警察工作中,分析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问题为例来具体阐述维纳成就归因理论的应用.一、在教育方面的应用1教师对学生归因进行及时强化或矫正。
(1)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予正面强化(2)当学生做出消极归因时,要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2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归因如果学生把考试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个人努力,具有自豪感,下次还会努力迎考;如把成绩差归因于内部原因和努力不够,则会接受教训和帮助,努力赶上;如果认为是内容太难和自己运气不佳,则会失去努力的愿望,失去良好的考试动机,不愿做意志上的努力。
3 具体应用:1. 避免能力归因倾向2 客观地认识难度归因倾向3. 充分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作用4. 防止运气归因倾向5. 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期望6. 善用归因回馈.失败时,应肯定他们的能力。
成功时,慎用表扬。
7. 积极进行归因训练(1)强化矫正法2)情景感染法(3)榜样训练法(4)自我控制法二、在成功失败后的应用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要学会进行积极地归因。
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 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 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成功→运气→不在乎/ 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所以努力作为一种不稳定内部的一个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继续向前。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把交往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外在因素,那么就不利于其在人际互动中进行自省,进而影响到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反之,如果在交往中,把交往失败结果归因于内在、可控制的因素,就会感到内疚、自责,而这种内疚的情绪体验会反过来刺激、提高个人的人际互动的动机(2)正确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3)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四、在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人努力不够,可能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任务难、能力低,则会降低训练的积极性。
五、维纳归因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患病的机体对健康的精神增加压力,精神的失调又导致原本健康的机体生病.如果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任务的难易程度则会提高积极性减少对精神的施压;如果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运气能力等则会消极增大压力感。
六、在邪教痴迷者的挽救工作(1)痴迷者在社会生活当中,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常常把挫折过多地归结于难以改变的因素上,就会产生自责、自卑、无助、无奈的消极情感,容易继续痴迷邪教,或者在已经矫治后重新回到邪教的约束之中或犯罪来改变命运或达到泄愤的目的。
(2)痴迷者习练过程中的良好感觉及状态,如果把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而不是邪教起心。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分肯定这一点,过分肯定易产生自负、骄傲情绪。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自我感觉良好、疾病得到了一定控制是不到了作用,这样会启发痴迷者认识到自己必须继续努力;还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对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其对生活的信是由于自身期望值较低或者疾病转移了,而不是因为习练之后提高了层次。
这样归因后,痴迷者将会认识到不能过度痴迷邪教,而需要更加努力,通过发挥自身积极能动性,进而主宰自身命运及生活。
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 人才选拔维纳认为,人们在不同的归因风格下有着不同的情绪和动机水平。
因此,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应力求避免这样两种人:一是自命不凡者,这种人习惯于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内在因素,将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在因素;而将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在因素,将别人的失败归于内在因素。
与这种人合作必然影响团队精神。
二是习得无助者,这种人总是把成功归于运气好,把失败归于能力不足。
常与这种“祥林嫂”式的人物合作最终会导致整个团队萎靡不振。
所以,最佳人选是那些自我效能高的人,这种人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某一特殊工作或事务,经过多次成败的历练后,确认自己对处理该项工作具有高度的效能。
因此,他面对挑战性的情境,敢于冒险一试,一旦失败也不会怨天尤人。
同这种人合作便会信心十足,其乐无穷。
2. 培训与开发注重观念的转变和情绪控制,要极力避免三种极端归因:一是绝对化,二是过分概括化,三是糟糕至极。
因此组织在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借助“归因疗法”转变他们的观念,调节他们的情绪,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3. 绩效评估防范三种归因偏差: ①基本归因偏差,即大多数人喜欢进行个人归因,不喜欢作情境归因②观察者与活动者归因偏差,即虽然面对同一行为,活动者往往把失败归于情境,而观察者则归因于个人;活动者往往把成功归于个人,而观察者则更可能归因于情境。
③利己归因偏差,即当观察者与活动者本身发生利益冲突时,可能作出不同的归因4. 工作激励它强调通过改变员工对所发生事件的归因认知来激励和引导员工的行为八归因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1正确归因. (1)当行政组织对某部门或某位组织成员能够多次完成他人所未能完成的工作任务时, 可以将它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因素, 归因于他们的工作能力较强, 积极努力, 具有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他们去完成更具风险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总之,应引导行政组织成员主动将工作的成功归因于自身稳定的内部因素,避免组织成员对其成功行为进行不稳定的外部因素.(2)当组织成员工作任务失败或效率较低时,行政组织更应该有所区别地进行组织成员的归因引导。
2纠正误区:第一, 失败并非总是成功之母只有当组织成员认为自身的能力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 并因此而产生羞耻感的条件下, 个人才会总结经验教训, 发奋图强, 才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越过失败,否则是难以促进实践不同结果的转化的第二, 努力与能力的关系。
在能力具备的前提下, 努力的程度决定了行政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和成败。
行政组织应积极帮助组织成员分析原因, 避免因轻率下结论而打击了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问题。
第三, 适度归因。
所谓适度, 是指行政组织引导组织成员进行行为的内归因时要避免过分夸大完成任务的个人因素过分夸大个人因素的结果是, 自我满足, 固步自封, 盲目自信和轻视他人, 不利于相互间的协调配合, 势必阻碍行政目标的实现。
九在警察工作中的应用相较于韦纳的归因理论在分析和解释个体的行为中的一般应用,在公安等团队行动中工作中,他的理论应用具有特殊的意义1如果警察把某一团队行为的成功归因为整个警察团队的内部稳定因素,如团队的战斗力和作风、指挥员的领导才能和谋略等,那么他就会对这个团队更加认可和满意,从而就会增强自己的团队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样他就更愿意积极地为团队效力2如果警察将团队行为的成功归因于团队的内部不稳定因素,如周密部署、队员们的积极努力和协作、严格执行命令等,则他们会期待通过改进或维持这些因素来实现下一次团队行为的成功。
3要指出的是,虽然韦纳十分强调内部不稳定因素中努力的作用,但在实际中更常见的是队员们奋战数十日,但仍然收效甚微,如果这时还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可能会导致队员们的反感,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要在肯定队员们的努力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其他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进行反思了,如工作思路是否正确、累的成败经验以及他人的影响。
4 如果警察把任务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可能较少地影响到他们对团队的感情和信任,但会对他们的行为和期待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装备和器材、环境等,则队员们对下一次成功的期望值就不高,也不会积极努力去争取成功,团队的效能感也就不会很高。
5若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因素,如群众的帮助、其他公安部门的合作、专家的协助等,队员们则可能在下一次的行动中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协助等。
6维纳理论在警察选拔与培训中与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相同,不做赘述。
十在问题分析方面对于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地区发展的归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上,具体是归因于内部还是外部,努力还是能力,运气还是难度等的归因分析,会因此形成不同的处理方法与态度倾向,决定了以后的行动方向,所以在分析问题上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
总结:1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三个维度,即内在——外在因素、稳定——不稳定因素、可控制性——不可控制性因素。
2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
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
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3维纳理论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研究。
所有与人相关的行为背后可以说都可以用维纳归因理论来分析。
通过以上有代表性的各类具体领域的运用分析,我们只是想说明这一点而已。
分析领域是无边界的,具体研究是需要结合实际情景的,而理论模型却是可以通用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努力这一因素在归因中占据重要地位。
积极主动,不断努力,是维纳提出这一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
案例分析某公司领导某一天在公司门口轮值迎接员工,但在他待着的五分钟内发现一员工迟到就认为领导在时都敢迟到,其它人在时更敢迟到,于是就通知办公室点名批评。
你认为领导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这种做法不正确,缺乏理性。
这样盲目的行动一是会让员工觉得太草率,小题大作,没有领导决策的风范;二是会让员工觉得领导非常苛刻,为人也比较死板,从而会影响到组织的一个整体形象。
我们应该通过特殊性、共同性、一贯性这三个方面来衡量该员工的行为,最后再做出定夺。
首先我们将迟到和其他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行比较,接着和今天迟到人数作比较,最后和近一个月的出勤率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