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肝癌诊疗新进展
TACE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疗法治疗小肝癌

TACE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疗法治疗小肝癌宋宾;姜宏;阎浩【摘要】目的探讨TACE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疗法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96例,均给予TACE治疗,并于30 d后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序贯疗法治疗,对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进行比较,并统计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现136个病灶,经治疗全部消融.术后12个月患者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5.59%.1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采用TACE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疗法治疗小肝癌可以有效消除病灶,且并发症较少,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8(023)001【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小肝癌;TACE;CT;射频消融术;序贯疗法;治疗效果【作者】宋宾;姜宏;阎浩【作者单位】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介入治疗科;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介入治疗科;110016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介入治疗科【正文语种】中文小肝癌又被称为早期肝癌或亚临床肝癌,其概念与大肝癌相对,在临床中并不存在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目前,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以及在影像学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先和标准方法[1]。
但是,由于大部分肝癌患者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其结节和肝癌结节在超声条件下非常相似,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而且,肿瘤的部位也会对超声引导产生不良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出超声的引导作用,限制了经皮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2]。
TACE通过碘油在病灶部位的沉积,能准确定位,然后在CT的引导下进行射频治疗,可以彻底消融病灶,效果显著。
本文对96例患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该疗法在小肝癌治疗中的效果。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05血清α- 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尚应春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邳州221300[摘要]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 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 PIVKA-Ⅱ)检测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良性组(肝硬化患者41例)、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另选择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检测3组血清AFU、AFP、PIVKA-Ⅱ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水平,同时通过ROC曲线分析单项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AFU、AFP、PIVKA-Ⅱ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FU、AFP、PIVKA-Ⅱ指标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912,灵敏度提升至89.63%,特异度提升至99.10%,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采用联合AFU、AFP、PIVKA-Ⅱ检测方式,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能够为完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4)01(b)-0005-04Value of Serum α-L-fucosidase, Alpha-fetoprotein and Abnormal Pro⁃thrombin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SHANG Yingchu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α-L-fucosidase (AFU), α-fetoprotein (AFP), 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 (PIVKA-Ⅱ)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3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liver cirrhosis admitted to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22 to August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benign group (41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observation group (42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83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Serum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were detected in the 3 groups, and the levels of the above index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value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as analyzed by ROC curve. Results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enig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 (all P<0.05). I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was increased to 0.912, the sensitivity was increased to 89.63%,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increased to 99.1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detection.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the combination of AFU, AFP and PIVKA-Ⅱ detection has ideal diagnostic value, which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plan, and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作者简介] 尚应春(1982-),男,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胸苷激酶-1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价值

广东医学 2018 年 7 月 第 39 卷( 增刊)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l. 201:10.13820/ki.gdyx.2018.s2.045
胸苷激酶 - 1 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 预测中的价值
phy,DSA) 检查。 1. 2 方法 1. 2. 1 仪器和试剂 采用深圳市华瑞同康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CIS 系列化学发光数字成像分析 仪及 TK - 1 检测试剂盒。 1. 2. 2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采集早晨空腹静脉 血,离心分离血清,送至检验科,置 - 20℃ 保存备 用。TK - 1 浓度测定采用 CIS1 化学发光数字成像 分析仪; 以上均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1. 2. 3 检测方法 将抽取的血清滴在硝酸纤维素 膜固相载体上,TK - 1 酶抗原与抗人 TK - 1 - IgY 抗体反应,产生抗原 - 抗体复合物,再与相对应的生 物素化二抗、SA - HRP( 亲和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 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监测 HRP 与发光剂反应发 出信号的强弱,计算血清中 TK - 1 酶的浓度。正常 TK - 1 浓度在 0 ~ 2. 0 pM,超过 2. 0 pM 为阳性。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 0 统计软件,计量 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珋±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 Kruskal - Wallis H 检验, 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 Mann - Whitney 检验; 单因素 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 logistic 回归,P < 0. 05 时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肝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 TK - 1 水平比较 55 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术前 TK - 1 平均水平 为 2. 75 ( 0. 01 ~ 32. 47) pM,47 例健康体检者平均
肝动脉灌注化疗在肝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经验总结

DOI :10.12037/YXQY .2021.03-11【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中>90%的患者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我国肝癌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初诊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仅占15%~30%。
对于中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争取转化为可手术切除,其中FOLFOX 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的肝动脉灌注化疗具有较高的转化切除率和较好的安全性,且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本文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文献报道,对肝动脉灌注化疗在肝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肿瘤;肝动脉灌注化疗;FOLFOX 方案;转化治疗Application of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in the conversion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xperienc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Chen Minshan 1, Y uan Y unfei 1, Guo Rongping 1, Shi Ming 1, Huang Jinhua 2, Zhao Ming 2, Xu Li 1, Wei Wei 1, Zhang Yaojun 1, Gu Yangkui 2, Li Binkui 1, Zheng Yun 1, Zhou Zhongguo 1, Li Qijiong 1, Li Shaohua 1 (1. Department of Liver Surgery,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Guangzhou 510060, China; 2. Depart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Guangzhou 51006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Minshan,E-mail:******************.cn 【Abstract 】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malignancy and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China,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Chinese peop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represents more than 90% of primary liver cancers, HCC patients achieve long-term survival mainly via surgical resection, but most of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intermediate-advanced HCC at initial diagnosis, only 15%~30% of patients received surgical resection for initial treatment. Intermediate-advanced unresectable HCC can be conversed to resectable HCC by various treatment methods, in which conversion rates and safety of FOLFOX-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are promising, in addition, FOLFOX-HAIC is easily manipulated and universalized. We will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HAIC in the conversion therapy of HCC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and researches.【Key words 】 Liver neoplasms;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LFOX regimen; Conversion therapy肝动脉灌注化疗在肝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经验总结陈敏山1,元云飞1,郭荣平1,石明1,黄金华2,赵明2,徐立1,韦玮1,张耀军1,顾仰葵2,李斌奎1,郑云1,周仲国1,李启炯1,李少华1(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肝脏外科,广州 510060;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723204;2018ZX10302205)通信作者:陈敏山 E-mail :******************.cn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018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公布项目表备案项目374

张青松 027-83353525 张克惠 伍仕敏 宋红萍 王岚 15927206820 15327193358 13407115402 15871716656
2018-13-01-253 (国) 镇痛药物临床规范化使用学习班 2018-15-01-297 (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训 练管理学习班
杨顺实 027-82211696 艾芬 卢忠心 13006191071 2782211532
邓艾平 027-82211237 许琍文 许琍文 李谆 张晴 15971450081 13554495062 18696178903 15337278298
李亚兰 027-82211606 陈锐 李亚兰 丁琳 027-82211436 18627023988 18627191017
2018-13-05-064 (国) 2018-13-05-065 (国)
2018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 术年会-互联网下的药师地位及 药学服务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用药管 理研讨会 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服务技能培训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编辑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编辑部
张玉 张玉
神经重症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培训 班 专科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应 用研讨班 医院预约诊疗服务流程优化的研 2018-15-02-432 (国) 讨班 2018-15-02-437 (国) 2018-15-02-438 (国) 2018-17-00-332 (国) 病案首页数据填报质量与应用 医学装备价值采购与战略保障 衰老与老年性痴呆相关疾病中西 医诊疗进展学习班
王筱雯 027-82433457 刘智胜 027-82433254 刘汉楚 15335893568
BMI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短期效果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doi:10.11659/jjssx.11E021157·临床研究·BMI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短期效果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于 龙,张立伟,夏 茜,姜 宏 (北部战区总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辽宁沈阳110000)[摘 要]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短期效果以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16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BMI将患者分为正常组(BMI<24kg/m2,n=95)和超重组(BMI≥24kg/m2,n=67),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TACE短期治疗效果,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采用Cox多因素分析评价BMI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正常组患者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或腔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所占的比例及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高于超重组(P<0.05);2组患者TACE短期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超重组患者TACE治疗后6、12、24个月疾病PFS、O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4kg/m2、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或腔静脉癌栓及AFP≥300ng/mL为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24个月疾病进展或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BMI可用于评估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远期生存情况,BMI≥24kg/m2的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生存分析;短期效果;长期预后[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1 11 16 [基金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320.6750.19010 12)[通信作者]姜 宏,E mail:1581204110@qq.comEvaluationvalueofBMIontheshort termeffectandlong termprognosisofpatientswithadvancedlivercancerafterTACEtreatmentYULong,ZHANGLi wei,XIAQian,JIANGHong (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VascularSurgery,GeneralHospitalofNorthernTheaterCommand,ShenyangLiaoning1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valueofbodymassindex(BMI)inevaluatingtheshort termeffectandlong termprognosisofpatientswithadvancedlivercanceraftertranscatheterhepaticarterialinfusionchemoembolization(TACE)treatment.Methods Theclinicaldataof162patientswithadvancedlivercancerwhoreceivedTACEtreatmentinourhospital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sepatientsweredividedintothenormalgroup(BMI<24kg/m2,n=95)andtheoverweightgroup(BMI≥24kg/m2,n=67)accordingtoBMI.The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andshort termtreatmenteffectofTACEinthetwogroupswerecompared.TheKaplan Meiersurvivalanalysiswasusedtocomparethe24 monthdiseaseprogressionfreesurvivalrate(PFS)andoverallsurvivalrate(OS)ofthetwogroupsaftertreat ment.CoxmultivariateanalysiswasusedtoevaluatetheeffectofBMIonthelong termprognosisofpatientswithadvancedlivercancerafterTACEtreatment.Results Theproportionsoflymphnodemetastasis,tumorthrombiofportalveinorvenacava,microvascularinvasion,andalphafetoprotein(AFP)levelinthenormal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overweightgroup(P<0.05).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short termtreatmenteffectofTA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Kaplan Meiersurvivalanalysisshowedthatthe6 month,12 monthand24 monthdiseasePFSandOSafterTACEtreatmentoftheoverweight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normalgroup(P<0.05).TheCoxmultivariateanalysisshowedthatBMI<24kg/m2,lymphnodemetastasis,tumorthrombiofportalveinorvenacava,andAFP≥300ng/mLweretheindependentriskfactorsofthe24 monthdiseaseprogressionorall causedeathinpatientswithadvancedlivercancerafterTACE.Conclusion BMIcanbeusedtoevaluatethelong termsurvivalofpatientswithadvancedlivercancerafterTACE.LivercancerpatientswithBMI≥24kg/m2havebetterprognosisandlongersurvivaltimeafterTACE.Keywords:bodymassindex;livercancer;transcatheterhepaticarterialinfusionchemoembolization;survivalanalysis;short termeffect;long termprognosis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肝癌缺乏典型症状,且肝癌本身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转移能力强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大多数患者入院诊治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前列。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导管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简称TACE)通过将抗肿瘤药物直接输送到肝癌部位,封堵肝癌部位供血的肝动脉,同时减少心脏和肾脏供血的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TACE治疗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药物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稀释,仅有一部分药物能够达到肝癌灶,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新型的TACE技术逐渐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例如,利用介入导航系统的辅助下,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肝癌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一些新型的缓释药物也被应用于TACE治疗中,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肝癌灶内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TACE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经导管消融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简称PAT)是一种无创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引导至肝癌灶并进行热疗或冷冻疗法,直接破坏肿瘤细胞。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PA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可以针对较小的肝癌灶进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导管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消融技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热能,进行热疗杀灭肝癌组织。
除此之外,微波消融技术和冷冻消融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的生长信号途径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一些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_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应用进展

!M"!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应用进展赵晓辉,姚全军,黎海亮,胡鸿涛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郑州450008摘要: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系统治疗。
本文介绍了从索拉非尼、仑伐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再到免疫治疗的异军突起———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获批一线治疗方案,同时TACE联合靶向和/或免疫治疗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些都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预后。
但是,想要真正改变中晚期肝癌预后的问题,仍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癌,肝细胞;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化学栓塞,治疗性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2300410403);2022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留学人员科研择优资助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Wjlx2021334)Advancesinapplicationof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combinedwithtargetedtherapy/immunotherapyinad 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ZHAOXiaohui,YAOQuanjun,LIHailiang,HUHongtao.(DepartmentofMinimallyInvasiveIntervention,TheAffiliatedCancer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CancerHospitalofHenanProvince,Zhengzhou450008,China)Correspondingauthor:HUHongtao,huhongtaogy@163.com(ORCID:0000-0002-5432-4014)Abstract:Mostofthe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inChinaareintheadvancedstageatthetimeofdiagnosis,andthetreatmentmethodsforHCCmainlyinclude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andsystemictherapy.Thisarticleintroducesthetargeteddrugsrepresentedbysorafenibandlenvatinib,andtheemergenceofimmunotherapy.Atezolizumabcombinedwithbevacizumabhasbeenapprovedasthefirst-linetherapyforHCC,andmeanwhile,studiesonTACEcombinedwithtargetedtherapyand/orimmunotherapyhaveachievedasatisfactorytreatmentoutcome,whichbringsbettersurvivalandprognosisforpatientswithadvancedHCC.However,morestudiesareneededtosolvetheissuesrelatedtotheprognosisofadvancedHCC.Keywords:Carcinoma,Hepatocellular;TargetedTherapy;Immunotherapy;Chemoembolization,TherapeuticResearchfunding:HenanProvinci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GeneralProject(212300410403);2022HenanProvincialDepartmentofHumanResourcesandSocialSecurityResearchScholarshipforOverseasStudents;HenanProvincialMedicalEducationResearchProject(Wjlx2021334)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12.033收稿日期:2022-04-11;录用日期:2022-06-15通信作者:胡鸿涛,huhongtaogy@163.com 从2007年索拉非尼获批作为肝细胞癌(HCC)一线系统治疗药物[1-2],到2013年FOLFOX4化疗方案取得了较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肝癌的系统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患者的生存获益仍不理想,总生存期(OS)仅6.47个月[3]。
以肝段为基础的肝癌解剖性切除的发展及现状

肝脏手术一直是建立在解剖学发展基础之上的。 1654 年 Glisson 首次提出了肝段的概念 [3]。1888 年 , 德国医生 Carl Langenbuch 完成世界首例择期肝切 除术 [4],当时,对肝脏的解剖学研究是基于肝脏表
面的解剖性标志,手术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及手术死 亡率都很高。随着对肝脏内部结构有了深入了解, 许多学者根据肝脏脉管分布提出不同的肝脏分段方 案。包括以 Glisson 系统分布为基础、以肝静脉主 干为边界的 Couinaud 分段,基于胆管、动脉系统的 Healey 分 段 以 及 Takasaki 提 出 的 根 据 Glisson 蒂 的肝脏分段 [5] 等。其中,1954 年提出的 Couinaud 分 段 方 法 在 肝 脏 外 科 的 应 用 最 为 广 泛, 为 现 代 肝 脏 外 科 奠 定 了 解 剖 学 基 础。 在 以 上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Goldsmith 等提出了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概念,即按照 肝脏内部解剖进行肝叶、半肝等切除手术。但受到 当时影像学及手术技术、器械的限制,按规则性肝 切除术理念行大范围肝切除常导致术后出现肝功能 衰竭。上世纪 60 年代,鉴于 80% 以上肝癌患者合并 肝硬化,术后易发生肝功能不全,保留更多肝实质 的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应运而生。该术式要求切缘距 肿瘤至少 1.0cm,而不注重肝内脉管结构,导致出血、 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升高;而且非解剖性肝段 切除,也增加了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性。
XU Hong-lai1,2, XIAO Min1*
(1.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uzhou, Liuzhou, Guangxi 545006; 2. The Fist People’s Hospital of Qinzhou, Qinzhou Guangxi 535099)
pd-1或pd-l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PPT演示课件

该文献对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疗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在 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PD-1/PD-L1抑制剂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免疫治疗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 统,另一方面通过靶向治疗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 存获益。
02
PD-1/PD-L1抑制剂与靶向药物概述
PD-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阻断PD-1/PD-L1通路
03
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对象及入组标准
试验对象
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肝癌患 者。
入组标准
年龄≥18岁;ECOG体能状态评分0-2 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具有可测量 病灶;既往未接受过针对PD-1或PDL1的免疫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验药物及给药方案
试验药物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
PD-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PD-1/PD-L1抑制剂是一类免疫治疗药物,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 细胞的杀伤作用。
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
靶向药物是一类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进行治疗的药物,可以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联合应用的优势
安全性评估指标
01
不良事件(AE)发 生率
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所有不良事 件,包括严重不良事件(SAE) 。
02
实验室指标异常
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 指标的变化。
肝癌全球可用药物汇总

肝癌全球可用药物汇总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201 4》指出,2012年中国新增肝癌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新增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的一半以上。
虽然肝癌死亡率高,有癌中之王的说法,但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随着首个前线靶向治疗药仑伐替尼的获批,随着新型免疫疗法的进步,这都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
现总结了肝癌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药物如下。
中美两国靶向药物对比目前两国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药物都是以靶向治疗为主,美国还有两种PD1免疫治疗药物;放疗(外放疗)以及化疗效果并不明显,只适用于少部分患者。
具体药物见下图:中美两国两国晚期肝癌治疗靶向药物对比肝癌靶向治疗机制肝癌靶向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信号传导途径和新生血管两方面。
一方面,多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阻断肿瘤血管生长;另一方面,又可通过阻断Raf/MEK /ERK等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肝癌双重靶向抗肿瘤作用靶向治疗药物(具体介绍下文)仑伐替尼(乐卫玛®):靶点PDGFR-α、VEGFR1/2/3、FGFR1/2/3/4、K IT、RET。
2018年9月中国获批上市,目前还没有纳入医保。
仑伐替尼单药在中国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是十年来第一个在中国被批准作为肝细胞癌一线系统治疗的新治疗方案,中位总生存期:13. 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3个月;客观缓解率:41%。
瑞戈非尼(拜万戈®):靶点PDGFR-α/β、VEGFR1/2/3、KIT、FGFR1/2、RET、B/C-Raf。
2017年3月中国获批上市,目前已纳入国家乙类医保目录。
瑞戈非尼用于既往使用过索拉非尼(多吉美)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成为肝癌HCC二线治疗药物,这也是中国首个肝癌二线靶向药。
瑞戈非尼用于既往使用过索拉非尼的肝细胞癌,中位总生存期:10.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3. 4个月;总缓解率:7%-1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

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60525);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zr1405300);上海市科技创新项目(19DZ1930903);上海市科技支撑项目(17411962600);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2BAB205071);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民生项目(PKJ2018-Y02)作者单位:210000㊀南京医科大学通讯作者:向作林,电子信箱:xiangzuolinmd@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孙君碟㊀向作林摘㊀要㊀目的㊀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血流丰富,恶性肿瘤大多可转移至肝脏,形成转移性肝癌㊂转移性肝癌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效果不甚满意㊂放射治疗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放射治疗的技术限制使得放射性肝损伤高发,导致其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并不如其他常见肿瘤㊂但是,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产生和发展,其良好的局部控制和较小的肝脏毒性作用使得转移性肝癌的放射治疗成为现今对于无法手术患者的一种良好的替代治疗方式㊂本文就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现状进行综述㊂关键词㊀立体定向方式治疗㊀肝癌㊀疗效中图分类号㊀R73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㊀DOI ㊀10.11969/j.issn.1673-548X.2021.04.003㊀㊀肝脏富含血窦,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常成为恶性肿瘤转移的器官㊂有研究表明,原发肿瘤进展过程中25%~50%可转移到肝脏[1]㊂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至今仍然是治疗的 金标准 ,但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少,大部分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2]㊂因此寻找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法治疗转移性肝癌显得尤为重要㊂肝癌的放射治疗已经出现很多年,但由于放疗技术精准度有限导致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大,使得放射性肝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iver disease,RILD)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从而限制了其应用㊂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出现,现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on therapy,SBRT)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体部肿瘤㊂SBRT 将较高的放射治疗剂量精准地集中在肿瘤治疗靶区内,并在到达靶区周围组织时剂量锐减[3]㊂SBRT 对于正常肝组织的损伤远小于传统放射治疗,应用其治疗肝脏病灶的RILD 发生率已大大减少㊂一、SBRT 与常规放射治疗SBRT 与常规放射治疗并不是简单的分割剂量和分割次数上的差别㊂基于高剂量治疗的SBRT 在细胞生物学效应上与常规分割也存在差异,并且作为SBRT 能取得较高的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LC)和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原因之一㊂细胞DNA 的损伤是放射治疗的基础㊂SBRT 不同于常规放射治疗,其较高的放射治疗剂量不仅损伤了更多的DNA 数量,还造成了更复杂的DNA 损伤,使得DNA 的修复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导致更多肿瘤细胞的死亡[4]㊂细胞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对放射的敏感度不同㊂G 2和M 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用细胞周期特异性酯酶将细胞阻断在G 2期,细胞的放射敏感度有所提高[5]㊂相较于传统放射治疗,SBRT 能延长细胞周期的检查点使得细胞处于放射敏感期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6]㊂残存肿瘤细胞的再增殖也是影响疗效的原因之一㊂SBRT 对于肿瘤的杀伤能力更加强大,残存的肿瘤细胞再增殖能力被减弱从而减少了肿瘤细胞再增殖引起的放射失败[7]㊂放射治疗不仅破坏了肿瘤细胞,同时对于一些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循环中的淋巴细胞㊂肿瘤能够不受正常限制生长,主要原因是存在免疫逃避的微环境,对于淋巴细胞的损伤会使得肿瘤的这种作用进一步扩大㊂淋巴细胞作为放射敏感细胞在血管中流动很容易受到放射线的损伤[8]㊂在大多数肿瘤中淋巴减少是放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9~11]㊂传统放射治疗对于局部病灶照射时间长㊁体积大,加上血流流动这一特点,使得受到照射的淋巴细胞更多㊂而SBRT 因为照射时间短以及照射位置精确从而减少了对循环血流中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因此也能从侧面提高其对肿瘤的杀伤效果㊂此外,SBRT 对于免疫的激活,恢复免疫抑制的机制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免疫联合SBRT 提高了一部分肿瘤的治疗疗效,但是免疫联合SBRT 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㊃01㊃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㊂二㊁SBRT的剂量选择SBRT治疗不同肿瘤时剂量不同㊂现有研究虽然显示SBRT在转移性肝癌治疗后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治疗剂量并不统一㊂肝细胞属于放疗敏感细胞,如何在尽量减少损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使肿瘤细胞死亡是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㊂危及器官的受量是在制定计划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如何能在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受量并且又能使肿瘤减小甚至消失,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并让患者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需进一步研究㊂一项Ⅱ期临床研究采用较高的放射治疗剂量来观察SBRT后的长期疗效和毒性反应㊂研究纳入76个病灶,其中82%的病灶接受75Gy/3f的治疗㊂治疗后平均1年局部控制率高达94.0%ʃ3.1%,3年和5年局部控制率均达78.0%ʃ5.9%㊂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为17%,中位生存时间达到27.6个月(95% CI:23.2~34.8个月)㊂仅1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出现3级晚期放射反应,两例患者分别在5个月和7个月时出现2级放射反应,没有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12]㊂这项研究单次分割剂量高达15Gy,尽管未发现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但是进行类似高剂量治疗研究的并不多㊂一些研究者进行了相对较低的SBRT 剂量的Ⅰ期和Ⅱ期的临床研究,发现6次分割对于转移性肝癌的SBRT治疗是安全的,并且大部分患者可以拥有较长的局部控制率[13]㊂加拿大研究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就对81例转移性肝癌分别接受中位剂量为43Gy/6f的SBRT 治疗,未观察到2级及以上的经典或非经典RILD㊂49例(61%)患者转氨酶在治疗3个月内升高,23例(28%)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出现白蛋白降低,所有异常指标均为一过性改变㊂多因素分析显示,对700ml有效肝体积使用更高剂量照射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肝酶恶化[14]㊂在最近一项Ⅰ期临床研究RTOG-0438中,研究者就23例患者进行10次分割的SBRT疗效分析㊂每例患者不超过5个病灶且病灶总和ɤ8cm,其中8例患者接受40Gy/10f,7例接受45Gy/10f,8例接受50Gy/10f的放疗㊂至试验截止,中位OS为24.1个月,仅1例接受45Gy/10f的患者出现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15]㊂虽然对于转移性肝癌的SBRT治疗疗效可观,毒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但其最佳放射治疗剂量现在仍然没有定论,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㊂三㊁SBRT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高达70%,手术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局部治疗手段,但是能进行手术的患者并不多[16]㊂SBRT提供了一种可替代㊁非侵入性的方法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㊂加拿大研究者对进行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的肝转移患者中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㊂这些患者均接受22.7~62.1Gy/6f放疗,并未出现2级以上的急性毒性不良反应㊂患者1年LC和OS为50%和63%,而4年LC和OS为26%和9%[14]㊂一些研究者进行Meta分析显示,SBRT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1年㊁两年LC分别为67.0%和59.3%,1年和两年的OS 分别为67.18%和56.50%,并且发现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BED)的提高与LC和OS 呈线性正相关[17]㊂韩国一项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SBRT的研究结果发现,70例患者103个转移灶分别在BEDɤ80Gy㊁100~112Gy和ȡ132Gy的不同组进行治疗,总体2年LC分别为52%㊁83%和89%,但在不同BED组治疗的患者LC也存在差异[18]㊂转移性肝癌除了大部分来自结直肠癌以外,还有一部分来自胃癌㊁胰腺癌㊁乳腺癌㊁肺癌等㊂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肝转移对放射治疗敏感度不同,并通过放射敏感度指数(radiosensitivity,RSI)来加以区别[19]㊂他们通过372个肝转移组织样本发现,不同原发肿瘤组织肝转移的放射敏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间质瘤-0.57,黑色素瘤-0.53,结直肠神经内分泌-0.46,胰腺神经内分泌-0.44,结直肠腺癌-0.43,乳腺腺癌-0.35,肺腺癌-0.31,胰腺腺癌-0.31,肛门鳞状细胞癌-0.22,小肠神经内分泌-0.20,P= 0.000)㊂研究发现,指数越高放射敏感度越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对于放疗相对敏感㊂在这项研究中除了给出放射治疗的RSI,另外还对27个结直肠癌转移灶和11个非结直肠癌转移灶的LC进行比较,发现这11个来自RSI较低的原发肿瘤的肝转移灶进行SBRT后2年LC(100%)高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灶(59%)[19]㊂米兰人类癌症中心在对268个肝转移灶进行分析时,同样发现结直肠癌来源的转移灶LC低于非结直肠癌来源的病灶(P=0.03),但是来自非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灶大部分来源于RSI较低的原发肿瘤[20]㊂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NCT01885299显示,在㊃11㊃427例患者568个肝转移灶中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非结直肠癌转移灶在LC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但此研究与米兰的研究都发现在结直肠癌㊁乳腺癌㊁妇科肿瘤肝转移中OS存在明显优势[21]㊂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一些研究者认为SBRT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不及非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但是也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见,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㊂无论如何SBRT对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局部控制还有提高其总体生存都有益,并且可能随着BED的提高而提高㊂四㊁SBRT与其他局部治疗经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原发性不可切除的肝癌治疗的局部手段之一㊂在转移性肝肿瘤中,因其与原发肝癌的血供不同,TACE治疗疗效并不理想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VA)也是转移性肝癌常用的局部治疗手段㊂关于肝转移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报道大多为回顾性,进行对照实验的较少㊂研究者分析2000~2015年病理诊断为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癌,其中,112例患者行RFA,170例患者行SBRT㊂2年SBRT患者的局部无病生存率(freedom from local pro-gression,FFLP)为88.2%,优于行RFA的患者(73.9%, P=0.06),并且当肿瘤直径ȡ2cm时SBRT显示出较高的FFLP(P<0.01)[22]㊂一项倾向性研究分析SBRT和MV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无病生存率差别,所有分析病灶最大直径<4cm,经治疗后MVA组的1年FFLP为84%,而SBRT组的1年FFLP为91%(95%CI:81%~95%)高于MVA治疗组(P=0.024)[23]㊂无论是TACE㊁RFA或者MVA,都是侵入性的有创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或是肿瘤沿着治疗针道的转移,并且对于靠近大血管及肝门部位的肿瘤,由于血液的流通效应,常导致治疗失败㊂而SBRT作为非侵入性的局部治疗方式可能会成为良好的替代治疗方法㊂尤其对于大病灶以及位置隐蔽的病灶SBRT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㊂当然关于SBRT与其他肝转移局部治疗方式比较的疗效,有待于更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㊂五㊁影响SBRT疗效的因素LC是做局部治疗的关注重点,很多研究在进行分析的时候都会对影响LC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进行分析㊂无论何种分析方法,对于LC而言,靶区剂量的大小是一致认为的独立预测因素㊂对于OS而言,肿瘤体积是其独立预测因素[18,21]㊂另外,近年来有专家提出设想,建立了LC和OS之间关系的预测模型㊂研究纳入27家德国和瑞士的医院,分析了388例患者500个病灶(291个肝转移㊁209个肺转移)㊂研究者们发现无论在肺转移还是肝转移患者中,拥有更长局部控制的患者其生存率更高[24]㊂随后一些专家在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时进行多因素分析也发现局部控制率和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之间的相关性,获得良好局部控制率的患者在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都优于未获得局部控制的患者㊂LC 与OS关系的探索提醒我们,进行SBRT治疗虽然是对局部病灶进行治疗,但获得的不仅是更好的局部控制,可能还将影响患者的生存㊂所以如何用好转移性肝癌的局部治疗手段尤为重要㊂六㊁展㊀㊀望SBRT在肝转移癌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与一些其他局部治疗手段比较,其具有更好的局部控制和较小的毒性不良反应㊂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并且常为多发转移,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并不多,SBRT 作为无创性局部治疗的手段降低了患者有创操作的风险,同时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㊂尽管SBRT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存在一定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㊂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没有规范的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目前大部分研究属于回顾性临床研究,并且缺乏大样本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的前瞻性研究,所以对于SBRT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㊂参考文献1㊀Koshariya M,Jagad RB,Kawamoto J,et al.An update and our expe-rience with metastatic liver disease[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54(80):2232-22392㊀Chakedis J,Squires MH,Beal EW,et al.Update on current prob-lem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J].Curr Probl Surg,2017,54 (11):554-6023㊀Howells CC,Stinauer MA,Diot Q,et al.Normal liver tissue density dose respons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e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4 (3):e441-4464㊀Núñez MI,McMillan TJ,Valenzuela M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NA damage,rejoining and cell killing by radiation in mammalian cells[J].Radiother Oncol,1996,39(2):155-1655㊀Liu C,Nie J,Wang R,et al.The cell cycle G2/m block is an indi-cator of cellular radiosensitivity[J].Dose Response,2019,17(4): 15593258198910086㊀Tian X,Geng J,Zheng Q,et al.Single high dose irradiation induces㊃21㊃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through the Ras /Raf /MEK /ERK pathways [J].Int J Radiat Biol,2020,96(6):740-7477㊀Huang Q,Li F,Liu X,et al .Caspase 3-mediated stimulation oftumor cell repopulation during cancer radiotherapy[J].Nature Med,2011,17(7):860-8668㊀Venkatesulu BP,Mallick S,Lin SH,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nfluence of radiation -induced lymphopenia on survival outcomes in solid tumors[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8,123:42-519㊀van Rossum PSN,Deng W,Routman DM,et al .Prediction of severelymphopenia during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treatment nomogram[J].Pract Radi-at Oncol,2020,10(1):e16-e2610㊀Onal C,Yildirim BA,Guler OC,et al .The utility of pretreatmentand posttreatment lymphopenia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J].Int J Gynecol Cancer,2018,28(8):1553-155911㊀Wang X,Lu J,Teng F,et al .Lymphopenia association with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limited -stage small cell lungcancer patientsᶄclinical outcomes [J ].Ann Transl Med,2019,7(16):38512㊀Scorsetti M,Comito T,Clerici E,et al .Phase Ⅱtrial on SBRT for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long -term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survival after 5years of follow -up[J].Radiat Oncol,2018,13(1):23413㊀McPartlin A,Swaminath A,Wang R,et al .Long -term outcomes ofphase 1and 2studies of SBRT for hepatic colorectal metastase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7,99(2):388-39514㊀Barry A,McPartlin A,Lindsay P,et al .Dosimetric analysis of livertoxicity after liver metastasis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J].Pract Radiat Oncol,2017,7(5):e331-e33715㊀Dawson LA,Winter KA,Katz AW,et al .NRG Oncology /RTOG0438:a phase 1trial of highly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for livermetastases[J].Pract Radiat Oncol,2019,9(4):e386-e39316㊀Zampino MG,Magni E,Ravenda PS,et al .Treatments for colorectalliver metastases:a new focus on a familiar concept[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6,108:154-16317㊀Petrelli F,Comito T,Barni S,et al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for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a systematic review [J].Ra-diother Oncol,2018,129(3):427-43418㊀Joo JH,Park JH,Kim JC,et al .Local control outcomes using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7,99(4):876-88319㊀Ahmed KA,Caudell JJ,El -Haddad G,et al .Radiosensitivitydifferences between liver metastases based on primary histology suggest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6,95(5):1399-140420㊀Clerici E,Comito T,Franzese C,et al .Role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metastases:clinical results andprognostic factors[J].Strahlenther Onkol,2020,196(4):325-33321㊀Mahadevan A,Blanck O,Lanciano R,et al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for liver metastasis -clinical outcom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ulti -institutional RSSearch ®Patient Registry[J].Ra-diat Oncol,2018,13(1):2622㊀Jackson WC,Tao Y,Mendiratta -Lala M,et al .Comparison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metastases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2018,100(4):950-95823㊀Franzese C,Comito T,Clerici E,et al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propensity score -based comparison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vs.microwave ablation[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8,144(9):1777-178324㊀Klement RJ,Abbasi -Senger N,Adebahr S,et al .The impact of lo-cal control on overall survival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for liv-er and lung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a combined analysis of388patients with 500metastases [J].BMC Cancer,2019,19(1):173(收稿日期:2020-09-04)(修回日期:2020-09-25)㊀㊀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LH 字[2016]7231号)作者单位:550025㊀贵阳,贵州医科大学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通讯作者:李国胜,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电子信箱:liguoshengliushu@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研究进展彭丽洁㊀李国胜摘㊀要㊀结直肠癌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3位,由于其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㊂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已经成为了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25%~80%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大便急迫㊁大便失禁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㊃31㊃。
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虽然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肝移植等治疗手段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肝癌的预后仍然十分严峻。
药物治疗在肝癌的整体治疗策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目前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干扰癌细胞的增殖、生长等关键信号通路,靶向药物能够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索拉非尼是第一种经FDA批准用于肝癌治疗的靶向药物,它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延缓肿瘤的生长。
此外,多种靶向药物如利妥昔单抗、阿帕替尼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另一大突破。
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免疫治疗能够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肝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疗法、肿瘤疫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铂类药物等已被证实在肝癌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3. 化疗化疗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在肝癌的治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生长,化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西他赛等。
然而,由于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化疗在肝癌的治疗中逐渐被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所取代。
二、肝癌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尽管肝癌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 药物耐药性肝癌细胞易于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治疗的失效。
目前对于肝癌耐药性的机制研究仍较不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2. 缺乏有效的监测方法由于肝癌发展较快,药物治疗的疗效需要及时监测。
然而,目前缺乏可靠的监测方法,导致无法准确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3. 多个治疗手段的整合肝癌的治疗往往需要多种手段的整合,但如何选择和优化不同治疗手段的组合仍然存在困难。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三、肝癌药物治疗的展望为了更好地治疗肝癌,未来的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结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

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瘤及第2位a中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84.1万例,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病例的46.7%。
不同于西方国家和地区,我国肝癌患者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由此引起的肝硬化背景,且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病情复杂,预后差,目前我国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5%〔4 ]。
近年来肝癌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已出现"天花板效应",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疗效,亟需联合和应用多学科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
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不断取得突破,系统性药物治疗对肝癌各种传统的局部治疗手段及其联合治疗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o肝癌综合治疗新策略的涌现,也要求不同学科的医务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肝癌综合诊疗的新动态、新模式。
自2011年以来,原卫生部组织全国专家编写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并及时根据国内外肝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别于2017 年、2019年对该规范进行了更新。
此夕卜,国内多个学术机构和团体也相继编写了多部肝癌诊疗相关指南或共识,这些规范、指南或共识对我国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诊治和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些规范、指南或共识往往更侧重从单一治疗角度展开阐述”对于诊疗路径中各分期推荐的不同治疗方法如何选择最佳适应人群未做具体阐释,对于何种情况的患者更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以及如何组织和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叙述较少,难以为临床尤其星基层医院提供简便和全面的指导。
基于以上状况,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共同撰写了《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本共识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基本框架下,旨在整合其他共识、指南在肝癌联合治疗策略中的最新进展, 重点在于如何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和对不同分期肝癌如何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操作进行细化、更新和补充,为临床一线提供一部更全面、实操性强、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戈非尼二线治疗HCCⅢ期研究
试验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 目标患者:索拉非尼治疗进展的HCC患者
瑞戈非尼 160 mg
分层:
1. 地理区域( 亚洲 vs.其他 地区)
* 亚洲患者最多占40%
(4 x 40 mg) po qd
连续3周/停药1周(4 周一疗程) + BSC
随 机 化 N=530
肝癌诊疗现状与展望
HCC的危险因素及进展
5-y: 12%-25%
5-y: 5%-15%
肝癌基因组中体细胞基因获得性改变的全基因组模式图
Tateishi R % Omata M.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9:69-70
HCC癌变过程中病理组织学改变
肝细胞癌诊断流程
慢性肝病或/和肝硬化患者(AFP+US)
发现结节
无结节
<1cm
≥1cm
AFP+
AFP-
每3个月,复查US 另一种动态增强检查
一种动态增强检查 (CT/MRI/US造影) 无典型 表现 AFPAFP+ 典型 表现 不能明确
动态增强CT或MR平扫 +动态增强
保持 不变
病灶增大/ 声像改变 进入其他 按病灶大 小诊断的 流程
•手术切除 •TACE / ±消融 •肝移植
•TACE •手术切除
/ +消融
•分子靶向
•系统化疗
•TACE •手术切除 •放疗
•分子靶向 •系统化疗
•TACE
•支持治疗 •肝移植
•支持治疗
•放疗
•分子靶向 •系统化疗 等
HCC手术切除与 TACE 的比较
( 可切除病例, 2000-2010 )
1y % Surg:5357 1 TACE:387 Surg:820 2 TACE:90 Surg:182 83.58 63.43 78.56 77.64 77.91 2y % 71.56 41.54 62.30 54.11 60.10 3y % 62.01 25.58 49.66 38.37 48.47 Number 4y % 55.62 15.35 40.94 32.47 39.42 5y % 50.37 10.96 35.07 15.15 32.71
微小肝癌至大肝癌的生长类型
Cong WM, Wu MC. Hepatol Int 2013; 7: 805-812
HCC癌变过程中肝组织细胞学改变
Ramakrishna G, et al. Liver Cancer 2013;2:367-383
肝脏结节的主要病理特征—血供
Normal PV Normal HA Abnormal HA
0.75
生存率
生存率
HR: 0.69 95% CI: 0.55, 0.87 P=0.00058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0.50
0.50
0.25
0.25 HR: 0.68 95% CI: 0.50-0.93 P=0.014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期和治疗策略
Bruix J, Reig M, Sherman M,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4): 835-853.
ICC临床分期和治疗策略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4 60, 1268-1289DOI: (10.1016/j.jhep.2014.01.021)
Copyright © 2014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Terms and Conditions
The HKLC prognostic classification scheme
Gastroenterology 2014; 146(7): 1691-1700
2:1
2.肝外转移/大血管侵犯(存在 与不存在) 3. AFP 水平(< 400 ng/mL vs. ≥ 400ng/mL) 4. ECOG PS(0 vs. 1)
Control Number
OS (m)
Result
Placebo SHARP 602 10.7 vs 7.9 Yes Placebo Oriental 226 6.5 vs 4.2 Yes Sorafenib 1155 9.9 vs 9.5 No Placebo 395 9.4 vs 8.2 No Sorafenib 1074 7.9 vs 10.2 No Sorafenib 1035 9.1 vs 9.8 No Placebo 546 7.65 vs 7.33 No Placebo 573 10.6 vs 7.8 Yes Placebo 565 9.2 vs 7.6 No Placebo 800 Ongoing
Fold change
(Log
scale) 2
Llovet & Bruix. J Hepatol, 2008; 48: S20-S37
肝癌诊断分子模型
• 基因芯片筛选出5个肝癌候选诊断基因(GPC3、PEG10、
MDK、SERPINI1和QP-C )
• 建立肝癌诊断分子模型 •诊断准确率:非肝癌100%(正常肝和慢性肝病)、肝癌84%
HCC分子发病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
HCC 分子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 及多条信号通路:
信号传导途径异常导致细胞异常增
Wnt EGFR
生及存活
Raf/MAPK 异常的生长因子激活 (TGF-β, EGFR) VEGFR 细胞分裂信号途径的持续活化 (Raf/MEK/ERK, PI3K/AKT, Wnt )
肝细胞癌分期及治疗模式
全身状况 肝功能 肝外转移 血管侵犯 肿瘤数目 1个 无 2~3个 ≥ 4个 无 有 PS 0~2 Child-Pugh A/B 有
HCC
PS 3~4 Child-Pugh C
肿瘤大小
≤3cm
>3cm
分 期
Ⅰ 期
Ⅱa 期
Ⅱb 期
Ⅲa 期
Ⅲb 期
Ⅳa 期
Ⅳb 期
治疗选择
•手术切除 •消融≤5cm •肝移植
0 0
0.00
时间(周)
Overall Survival(OS),总生存期
时间(天)
1. Llovet JM,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Jul 24;359(4):378-90. 2.Cheng AL, et al. Lancet Oncol. 2009 Jan;10(1):25-34.
肝癌的诊断
血清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 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 PIVKA Ⅱ)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lypican-3, GPC3) 高尔基蛋白73 (Gorgi protein 73, GP73) miRNA -199a/b-3p / -22 / -26a / -122
-122, 192, 21, 223, 26a, 27a, 801 / -221
肝细胞癌分子诊断
Pathologic marker:GPC3, HSP70, GS 3-Gene Signature: GPC3, LYVE1, Survivin 13-Gene Signature:TERT, TOP2A, PDGFRA…
抗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失调 (p53, PTEN) Akt
新生血管异常增生(如VEGF途径), 促进肿瘤生长及进展
Jak/Stat
Hanahan D, Weinberg RA. Cell 2000;100:57–70
HCC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Targets & Drugs
EGFR: TKI: Erlotinib, Lapatinib Gefitinib Ab: Cetuximab VEGF TKI: Sorafenib Sunitinib Ab: Bevacizumab RAF TKI: Sorafenib mTOR Rapamycin Everolimus Protease Inhibitor Bortezomib
78.6 60.8 41.1 26.6 81.2 61.8 42.5 27.8 80.6 69.0 52.4 42.5
Xu Q, et al. Sci Rep, 2014; 4: 7252
小肝癌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术的疗效
P<0.00001
Xu Q, et al. Sci Rep, 2014; 4: 7252
两项Ⅲ期试验表明: 索拉非尼显著延长患者OS
SHARP研究1: 索拉非尼延长中位OS达2.8个月
1.00 1.00 索拉非尼 中位OS: 10.7月 安慰剂 中位OS: 7.9月 0.75 索拉非尼 中位OS: 6.5月 安慰剂 中位OS: 4.2月
索拉非尼延长中位OS达 2.3个月
Oriental研究2:
Significant overlap
Classic
Arterial supply
Portal supply
RN
low-DN high-DN
EHCC
wd-HCC
md/pd-HCC
Loss of visualization of portal tract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rterial vessels
HR
83.9 71.4 56.7 37.8 85.7 71.9 57.2 37.3 83.7 74.2 53.7 41.6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9 <0.001 <0.001 0.01 0.41 0.33 0.99 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