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
浅谈《牡丹亭》中梅意象的继承与回溯
浅谈《牡丹亭》中梅意象的继承与回溯潘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牡丹亭》中的梅意象既体现了对梅意象的传统内涵的继承。
又呈现出其独特性,如非常重视对残梅意象、梅树意象和梅子意象的运用.其中对梅子意象的运用其渊源可回溯至《诗经召南揉有梅》,以上均体现出汤显祖在运用梅意象时手法的丰富多彩与独树一帜。
关键词:《牡丹亭》梅意象梅子意象读《牡丹亭》,自然而然被其中大量运用的各种意象所吸引,如柳、牡丹亭、梅等。
而其中,更以柳和梅二者最为耐人寻味,作者对这二者的运用匠心独具.以至于将男主人公的姓名取为柳梦梅.杜丽娘梦中所见男子手中执柳,而杉p梦梅梦中女子亭亭玉立于一株大梅树下,后来杜丽娘感梦而死,见到园中的大梅树绿叶如盖。
便一见倾心.一反古人死后要归榇于乡的传统丧葬心理.而是立志死后要葬于梅树之下,不可谓不奇特。
《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处运用似乎形成一种独特的对应关系。
柳生梦见梅树下的女子,便改名“柳一梦一梅”,与其梦一一对应,在他所改的名字中,梅人合一,梅即人的代称.梅可视为杜丽娘这一形象在自然界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上片的意思是:沉疴稍愈.鬓发也霜白稀疏了。
因为体力不支,只得卧看残缺的月亮爬上纱窗。
这时还不能饮茶,而只能饮豆蔻熟水将息条理。
“熟水”是宋人常用的饮料之一。
《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内有《造熟水法》云:“夏月,凡造熟水。
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
密封瓶口,则香倍矣。
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
”,“豆蔻熟水”即以“白豆蔻壳洗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且每次用七个即可,多用则“香浊”。
⑤“分茶”又称“茶百戏”。
是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种技艺。
分茶游戏始于北宋末年,蔡京著《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一件事: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癸巳,徽宗皇帝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宴会之上徽宗露了一手,令近侍取茶具,亲自煮水煎茶,注汤击拂,其手法妙在不同于一般点茶,盏面乳白色,幻化出“疏星朗月”图象。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1. 《牡丹亭》呀,就像一场特别迷人的梦,好像你突然掉进了一片满是花香的园子,那园子里,杜丽娘和柳梦梅就在那儿相会。
你看小王读《牡丹亭》的时候,读到杜丽娘梦中和柳梦梅的相遇,简直像是自己也做了个梦,那种甜蜜和模糊不清的感觉,一时半会儿也醒不过来。
2. 《牡丹亭》不就是讲爱吗?一种让人心甘情愿地迷失在其中的感觉。
就像小李第一次喜欢上别人时,那种心跳和幻想啊,和杜丽娘在花园中梦到柳梦梅时的心情真是一模一样。
那种深情,那种期待,仿佛所有花草都在替你感叹这份情意。
3. 杜丽娘的形象,真像是一只娇弱的花,风一吹就要落,却在爱情面前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就像我们村的小张,平时特别腼腆安静,可一遇到自己喜欢的人,那眼睛里可真是有光啊,什么都不怕了。
4. 你说《牡丹亭》里的爱情,像不像是一只蝴蝶在春天里飞舞,明知道一生短暂,可每一次翩翩起舞都是全心全意。
就像小周明知道这段感情可能没有结果,却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求长久,只求此刻的美丽。
5. 《牡丹亭》描绘的情感其实也是一种勇敢,一种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
你看杜丽娘,她虽然生活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却勇敢地追随自己的梦。
这让我想起小吴,她一直想当一名画家,即使家人不支持,她也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笔一画地绘出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6. 其实,昆曲的音乐和《牡丹亭》的文字就像是一场华丽的舞蹈,让人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那种曲调婉转得像一条流淌的小溪,你听着听着,心就跟着它一起流淌了。
就像小郑第一次听昆曲的时候,不知道在唱什么,可就是觉得心里痒痒的,像被什么轻轻拨动了一下。
7. 《牡丹亭》里的情景呀,不就是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模样嘛?小孙看了这剧本后,说他也想要一场这样的爱情,哪怕只是一个梦也好,至少曾经体验过那种轰轰烈烈的感受。
8. 杜丽娘的执着,不就是对真爱的渴望吗?她梦中的柳梦梅,好像就是她心里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就像小冯总是在朋友圈发一些感叹,说他也在等一个可以让他为之疯狂的人。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 丹 亭》 认 为 汤显 祖 对 柳 梦梅 形 象 的再 塑造 赋 予 了《 牡 , 牡 丹 亭 》 深 的 时代 意 义 。 结 合 时 代 背 景 . 梦 梅 这 个 人 物 更 柳
社会 意义 就 在 于 它 不仅 编 织 了充满 着 传 奇 色 彩 的人 鬼还 魂恋 , 且 揭示 出男 女 主人 公 无论 生 死都 要 冲破 封 建 桎梏 而
在 《 丹 亭》 牡 中所 起 到 的 结 构 作 用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 他 身 上 无疑 体现 了 汤显祖 的进 步 文人 价值 观 .反 映 了汤显 祖 对 自己所 处 时代 的 深 刻理 解 和把 握 。 因此 柳 梦 梅 在 《 丹 牡
的 藩 篱 才 能 追 求 到 真 爱 。 显 祖 创 作 的 最 精 华 之 处 就 在 于 汤 将 “ 情 论 ” 于 《 丹 亭 》 以情 抗 理 ” 主 题 中 。 至 置 牡 “ 的
关 键词 : 牡 丹 亭》 柳 梦梅 形 象 《
从 明 万 历 二 十 六 年 问 世 至 今 ,牡 丹 亭 》 一 直 广 为 流 《
传 。剧 中 宣 扬 的 自 由 恋 爱 、 姻 自 主 思 想 引 起 了 女 性 读 者 婚
的形 象 突 出 , 却 是起 到 衬 托 作 用 的必 不 可 少 的角 色 。 但 可 以看 到 在 《 宴 》 , 梦 梅 为 完 成 杜 丽 娘 的 嘱 托 见 到 杜 闹 中 柳
群 体 的 共 鸣 , 主 人 公 杜 丽 娘 更 是 成 为 了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女 最 为 痴 情 的女 子 之 一 。 而对 男 主 人公 柳 梦 梅 的研 究 却甚 少 , 世关 于柳 梦 梅 的研究 也 存在 诸 多 非议 。他并 没 有像 后 《 厢 记》 的张 生那 样 成 为 “ 子 书生 ” 典 型 , 之 于杜 西 里 才 的 较
不在梅边在柳边的理解
元汤显祖写的《牡丹亭》。
是女主角杜丽娘题在画像上的一首诗。
是回忆和男主角柳梦梅梦中相会的情景。
前一句描述的是梦中的柳梦梅的样子,
后一句,即“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之句,表面写月亮,实则为今后的死后还魂并和柳相会埋下了伏笔。
诗中的柳既是指男主角手持柳枝而来的形象,也是暗藏男主角的姓氏。
这是汤显祖写的《牡丹亭》。
是女主角杜丽娘题在画像上的一首诗。
展再的是杜丽娘与男主角柳梦梅梦中相会的情景。
前2句描述的是梦中的柳梦梅的样子。
后2句为今后的死后还魂并和柳相会埋下了伏笔。
蟾宫在中国古代称月亮的书面语,其指月亮.傍蟾宫应该是杜丽娘自比嫦娥,托身于月。
而后面的梅边、柳边指的都是柳梦梅。
诗中的柳既是指男主角手持柳枝而来的形象,也是暗指柳梦梅的姓。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柳作为 中国古代文学 中—个符号化了的重要意象 , 发轫 于《 诗经》形成于六朝, , 盛行于唐宋 。魏晋时代 , 柳多与男性 有关 , 虽唐宋时期柳一度与女性更为靠近 , 明中叶 , 柳的人格 化对象用于男 性又有复归 , 牡丹 亭 ・ 如《 惊梦》 一折 , 当执柳书 生— — 柳梦梅 闯入杜丽娘梦境时, 柳枝就作 为他们爱情的中 介 :恰好花 园内, “ 折取垂柳半枝 , 姐姐 , 你既淹通书史, 可作 诗 以赏此柳枝乎?” 这里 , 嚯 柳枝不仅作 为两人梦 中相见 的 信物 , 更作为恋人 的象征和化身 , 柳枝虽柔却 韧的物理特性 , 使移至男 主人公身上 的柳 意象 , 了其风流潇洒与性情温 烘染 柔体贴而刚韧的性格 特点 。第二十八折《 幽媾》 柳梦梅 面 中, 对杜丽娘 的深夜来访 , 他不仅怜惜道 :亏杀你走花阴不害些 “ 儿怕 , 点苍苔不溜些儿滑 , 背萱亲不受些 儿吓 , 书生不著些 认 儿差 。 ”显得 知冷知热 , 体贴温存 。 汤显祖不单刻画了柳梦梅 的深情 , 还描写 了他 的勇敢 与刚韧 , 恶势力毫不示 弱 ,这 对 “ 主要是体现在他维护情而勇于斗争的行为上” 蜘这也与明小 说进一步 凸现 了柳 神的人格 与正义气 质的时代创作倾 向相
陈 小凤
(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 1 0 ) 4 00 摘 要: 戏曲秉承我 国传统文 艺美学的精神 , 重视意 象创造 , 具有独特 的美学神韵 。汤显祖在《 牡丹亭>
’
中, 了以牡丹 亭为主体的意 象系列。 创造 本文将对作品 中 意象分析 的基础上 , 柳 对其与人物形 象塑造及
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进行论述 , 并探讨其对舞 台效果 营造的特殊功能 。
浅析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浅析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浅析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一直都被奉为经典。
这部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又各异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作品中的女主角杜丽娘更为光彩照人,被认为是作品中的“绝对”女主角。
但我们发现,众多相关的研究内容中很少见到男主角柳梦梅的身影,即使被提到,也总免不了一番指点与批评,他的身份往往被定位为杜丽娘的陪衬。
殊不知,平庸处亦无虚情,平凡处更显可爱。
孙秋克教授在论文里指出:“对于《牡丹亭》另一主人公柳梦梅,历来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对柳梦梅形象意义的忽视,会使我们失落半部《牡丹亭》。
”柳梦梅身上承载着半部《牡丹亭》的重任,他不仅仅是是一位白衣书生,一位痴情才子,一位血性男儿,更暗藏着作者的心怀,与“一身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相映成趣。
一、柳梦梅的身份1、柳梦梅的姓名来源“柳梦梅”这个名字显得很特别,初看之下便觉得意味甚浓,尤其是与作品中出现的那句“不在梅边在柳边”相联系。
的确,汤显祖把柳梦梅命名为“柳梦梅”绝非信手拈来。
在作品的第二出《言怀》中对此作了说明。
“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一句表明男主角姓“柳”,“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
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
说道:…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
‟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
”说明柳生原非名叫梦梅,只是因为做了一个梦而改了自己的名字,从一开始便让读者觉得柳梦梅性情之可爱。
同时,因梦而改名与作品之后所讲的杜丽娘因梦而sǐ形成呼应。
从这改名之由中可看出其对杜丽娘感情的忠诚不渝。
因情而梦,因梦生情,一梦钟情,非平庸之辈可比。
“柳梦梅”二字,包含着柳梦梅的至真深情。
2、柳梦梅的身世背景阅读作品,柳梦梅的身世背景也不可忽略。
柳梦梅在作品的第二出《言怀》中出场,一出场便有一段交代自己身世的自我介绍:“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论星宿,连张带鬼。
评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
评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评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牡丹亭》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进行评析,探讨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艺术魅力。
一、爱情的初遇在《牡丹亭》的开篇之处,我们看到了女主角杜丽娘与柳梅好友相约相会的情节,她们在花月之下相互诉说着各自的心声。
这段描写以清新明丽的语言,刻画了年少时代的纯真与天真。
杜丽娘和柳梅的相遇,不仅是柳梅宣泄内心痛苦的疗愈,也为后来她与柳秀才的爱情做下了铺垫。
二、离别的伤痛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秀才的相遇与别离是整个故事中最为重要的情节之一。
他们虽然只有短暂相见的时光,却令彼此痴迷,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通过情感的落差以及衷心的表达,作者成功地描绘了青春爱情的伤痛与离愁。
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见解。
三、爱情的坚守与等待在故事的发展中,杜丽娘不得不与柳秀才分离,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对这段感情的追求。
她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不惧摧残的岁月,坚守着对柳秀才的等待。
这种对于爱情的坚守与等待,令人为之动容。
无论是舞刀弄剑,还是忍受严苛的生活,杜丽娘都以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情,这种深情的描绘,既展示了女性的独特魅力,也传递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赞美。
四、永恒的爱情《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以隐约的阴阳转换,以及男女主角在未来世的再次相遇为转折点,将爱情推向了高潮。
尽管两人相隔多年,但他们仍然对彼此心怀感激和深深的眷恋。
这段深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美好展望和对于生命的肯定。
那种在轮回中相守的承诺,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无限魅力与力量。
总结起来,《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通过对于细腻情感的描写和对于生活的感悟,展示了爱情在人类心灵深处的至高地位和不可动摇的力量。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将永远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经典之作。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看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无数著作都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而熠熠生辉。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思想,是对中国文学带有规律性的概括,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主角的狭隘观念,王国维倡导要以更为开放的审美眼光去分析过往的中国文学史,并且揭示了中国文学史上峰峦迭起、丰富多彩的面貌;王国维认为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具有阶段性的文体迭兴的过程,他在《宋元戏曲考》这部著作中对这一过程文体的新变与更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唐宋及其以前的文学著作通常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唐宋及其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涌现出诸多精品,有着重大的研究与挖掘价值,明清及其以后的诸多作品缺乏深度与文学魅力,往往造成造成这样一种误解——明清及其以后的文学史少有文学佳品,这也让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关注的程度远远逊色于唐宋及其以前,这更让明清及其以后的诸多佳作不为人们所熟知,或者是知之甚少。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无疑便是这样的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大多数普通读者知道唐诗、宋词、明清散文与小说,对明清戏剧了解的很少。
因为体裁的原因,因为时代的原因,因为知识层级的原因,《牡丹亭》自身应有的价值与艺术特征未得到充分的显现,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较为深刻,容易让受众把握与理解,并且更加容易让读者接受,相反,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很少受到青睐。
若不是专门加以研究,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特色、性格特征、性情、心理都难以让人深入理解。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中,我第一次带着兴趣阅读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并且读后深为感慨。
作品中优雅的唱词、鲜明的人物个性、离奇的梦境、华丽而有韵味的语言在我合上书本之时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我认为《牡丹亭》是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的文学著作,单单是杜丽娘的那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便胜过一本书的著作,让人品砸不尽,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感慨,这样的美与生命的苏醒,极富有艺术价值和韵味,又怎能让人轻易忘怀?杜丽娘如此,《牡丹亭》男主人公柳梦梅也是如此,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塑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
结合时代背景,柳梦梅这个人物在《牡丹亭》中所起到的结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他身上无疑体现了汤显祖的进步文人价值观,反映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因此柳梦梅在《牡丹亭》剧中,并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形象特点结构作用从明万历二十六年问世至今,《牡丹亭》一直广为流传。
剧中宣扬的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思想引起了女性读者群体的共鸣,女主人公杜丽娘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痴情的女子之一。
而对男主人公柳梦梅的研究却甚少,后世关于柳梦梅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非议。
他并没有像《西厢记》里的张生那样成为“才子书生”的典型,较之于杜丽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是相差甚远。
后世评论中对柳梦梅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贬多于褒,而事实上,《牡丹亭》生旦二角在戏剧矛盾冲突的表现中形成了一个整体,它体现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一、柳梦梅形象的再创造虽然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且《惊梦》、《寻梦》、《写真》、《闹殇》、《拾画》、《玩真》、《幽请》、《冥誓》、《回生》这几出中的某些词句宾白都因袭而成,但将不到四千字的话本改编成中国古典戏剧经典之作,汤显祖的创作发挥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对比《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可知,柳梦梅这个人物有几点改动,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创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
1.名字《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说柳梦梅取名是“因母梦食梅而有孕”,而汤显祖对此进行改动,在第二出《言怀》中写道:“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
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
说道:‘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
’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
”这样一改,为杜柳二人的姻缘作了铺垫:二人都在梦中见到了对方,杜丽娘一梦而死,柳梦梅一梦改名,二人皆是情深之人。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分析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用真情,写出一部流传不朽的“临川四梦”,照亮后代人的生命体验,开启后人的无限眼界,他的许多作品都非常出色,“临川四梦”让我们看到汤显祖的才情与高尚的人生境界,他的“临川四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代表着汤显祖的最高成就,而汤显祖的其它作品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因此,选取“临川四梦”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深入了解汤显祖的人生理想以及当时社会的官场现状,同时也可以对分析汤显祖的其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临川四梦”的研究内容有很多,涉及文学、翻译艺术、哲学、语言学、文化传播学等众多领域,但最主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专门对“临川四梦”的情与梦的价值的研究。
《牡丹亭》中“梦”无疑是突出的重要部分,因梦而有情,情至深处而一往情深,“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一个人生寄托,毕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许多现实的创作都会受到限制。
“梦”是《牡丹亭》中的一个重要线索,杜丽娘有“梦”,并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从此对梦中的爱人迟迟难忘,真是这段梦让她生命之花瞬间陨落。
柳梦梅也有“梦”,在“梦”中他与美丽女子相见,虽然不知道他就是杜丽娘,但丽娘的美丽、柔情、多情让柳梦梅终日念念不忘,正是对这样的“梦”的痴迷,终于在不断寻求后终于同梦中女子在现实相见。
《邯郸记》中梦境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男性形象的追求以梦境结尾,“人生如梦”的思考,让人深思。
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王高平的硕士论文——《一梦悠悠味浓浓——论<牡丹亭>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在这篇文章中,王高平将目光放在重要的梦境上,对“梦”的深刻内涵进行探讨,“梦”与“情”总是割舍不断,让我们看到因梦而情,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正是“梦”让《牡丹亭》的戏剧情节紧紧相连,不断推向高潮,杜丽娘的感人至深的“梦”,让我们看到一个追求人性解放的人物形象,“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丽娘的多情、多愁善感,终于让她为“情”而进入“梦”中,并且因“梦”而亡,而在杜丽娘死后,却因痴情不断,穿越时空而重获生命。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
述 的梦 境 。从 前 后 剧情 来 看 ,此 梦 做 的 颇 为蹊 跷 ,让人 疑 惑 人 , 暗示 着 丽 娘 日后 埋 骨之 处 ;何 娘梦 到 柳 生 手持 柳 枝 ,这 仃
重 :第 … , 既然 第一 出 《 目》 中强 凋杜 娘 “ 标 感梦 ” , 是她 同后 寻 找 爱人 的线 索 。而 《 冥判 》 中, 丽 娘 由 “ 寻梦 ”
地 把 握 牡 丹 亭 的 意 旨, 并解 决 一 些疑 问 。
关键词: 牡丹亭
梅
柳
意象
象征
汤 显 祖 的 《 丹 亭 》 ] 剧 五 十五 出, 梅 、柳 作 为 植 简简 单 单 地使 用 柳 梦 梅这 个 名 字 ,而 是 大 费 周章 地 安排 “ 牡 一 做 物 意 象 ,或 同时 、或 分 别在 其 中三 1 二出 中被 提及 [ ,不 但 梦改 名 ”的情 节 呢 ?这是 因为 他要 借 “ 梦梅 ”之 名 , 凸显 一 2 1 柳
“
一
灵 咬 住 梅 、柳 字 ” 的坚 定 ,其 中并 不缺 乏 合 理性 。魂
魄 的感 应 力 与常 人 毕 竟不 , 此 她 描 述 的 “ 树 卜 见 ‘ 梅 梦
书生 ”, 也 许是 对 生 前遗 忘 的 梦 中情 节 的 重拾 ,也 许是 对柳
就 有 人 指 … ,如 俞 平 伯 《 牡 丹 亭 > 》 云 : “ … ( 1 梦 的感 应 ,这 是 她 选 择 “ ”作 为 “ < 赞 … 杜、 J i ! 『 梅 自我 ”象 征 和 依托 的 必
以女 改名 也 ,今 书 中暗叙 杜 复 以柳 故而 守 梅 根 ,此 一 梅也 , 真 》 ):丽 娘 死 后 的杜 府 成 为 “ 花 观 ” (《 梅 闹殇 》 ):娴
浅谈《牡丹亭》柳梦梅形象
浅谈《牡丹亭》柳梦梅形象摘要:本文试着分析剧作文本从两个方面解读剖析柳梦梅的形象特点,具体表现为柳梦梅外在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形象一、柳梦梅外在形象特征(一)容貌俊秀在《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游园有感:“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
此佳人才子……”,可见杜丽娘心中的理想配对就是“才子佳人”,柳梦梅作为杜丽娘心目中理想的化身,自然得是“才子”。
《牡丹亭》作为“才子佳人”的代表作,柳梦梅的外在形象不必过多提谈就可以从以往的才子佳人作品中总结出来。
(二)才华横溢在《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提及到柳梦梅才华的句子并不多,只侧面描写了柳梦梅“学问渊源,琴棋书画,下笔成文”,最后考取进士功名。
而在《牡丹亭》中,汤显祖也没有过多的去描述柳梦梅的才高八斗,只因柳梦梅作为杜丽娘的理想情人,不仅外貌要俊美,也得腹中有墨才行。
二、柳梦梅的性格特点对柳梦梅这一形象来说,作者再创造的重点放在了塑造他的性格特点上,具体表现为柳梦梅对功名的热衷、对爱情的“痴”以及对封建道德与势力的反抗。
(一)对功名的热衷1.客观原因《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一作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来的,原话本对柳梦梅的仕途只是简单提及:“径入试院,三场已毕,喜中第二甲进士,除授临安府推官”,并不像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那么花篇幅去描写。
当然,既有加工,就有创造,所以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中肯定不免加入他本身所在时代的特色,更不能避免的是在柳梦梅身上融入自己的影子。
2.主观原因柳梦梅作为书生,热衷功名是时代赋予他的男子使命。
在《牡丹亭》一书中,他受功名所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现实逼迫柳梦梅于《言怀》一出初登场,此出是他的自我介绍。
他出身河东旧族,柳氏名门,“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苦读诗书,满腹才华,却“未遭时世,不免饥寒”,这写出了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
窘迫的生活让这个名门后裔不得不面对现实,历史大背景下,他只能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才能改变这种境遇。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摘要:《牡丹亭》中柳梦梅的爱情理想受到了现实的拘束,却日益丰盈。
柳梦梅对爱情忠贞至诚,他的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爱情的圆满。
从情感的角度剖析柳梦梅,需领会其特殊的可道之处。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情感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与杜丽娘共谱生死恋曲的柳梦梅,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柳梦梅追求功名和干谒权贵,往往受到讥评。
徐朔方先生认为柳梦梅这一形象缺乏光彩,“他毕竟是士大夫之类的平庸之辈,这位来自现实世界的热衷功名的书生和富有理想的杜丽娘是不相同的。
”[1]在《牡丹亭》“以情抗理”的双线交绕中,“情”为上。
即使柳梦梅身上仍然具有封建凡夫俗子的印记,但也因为有他的爱和情,才能成全“世间只有情难诉”的缠绵悱恻和“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的浓情蜜意。
本文不拟赘述柳梦梅在追求功名上所呈现的性格瑕疵和现实特征,仅从“情”的角度,解读柳梦梅这一艺术形象。
一、一梦便成情“梦”是《牡丹亭》中最关键的情谊表达,各自为梦,却醉于梦,梦境中延伸出的情愫贯穿着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命运。
柳梦梅因为梦到梅花树下的美人杜丽娘,遂改名为柳梦梅,可见其钟爱的心境,“偶尔一梦,改名换字,生出无数痴情,柳生已先于梦中着意矣~”[2]而梦之后的情态,却是“还则怕嫦娥妒色花颓气,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浑如醉”(《言怀》)。
梦境未必成真,柳梦梅却迫不及待地要将梦灌入现实,梦中杜丽娘有言“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言怀》),这一约定已然是他的期待和向往。
再者,杜丽娘死前留下画卷,自柳梦梅拾到画卷的那时起,画卷中的女子便令他魂牵梦绕,“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玩真》),爱之痴态跃然纸上。
当杜丽娘的鬼魂主动与之接近,被动情境下的柳梦梅惊喜雀跃,饱尝相思未然和念想不得的苦痛之后,他终究得到解脱。
对于自己素昧平生的女子,柳梦梅“贤卿有心恋于小生,小生岂敢忘于贤卿”(《幽媾》)的钟情蠢蠢欲动,他竟直接表露出心中的神往和爱意,“白日寻思夜梦频”(《欢挠》)更是一种对杜丽娘的迷恋。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97~03
人物简介
姓名:柳梦梅 所属作品:《牡丹亭》
身份:男主人公
故事情节:此剧描写了官 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 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 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 梦不得,抑郁而终。
一、名字
• 《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说柳梦梅取名是 “因母梦食梅而有孕”,而汤显祖对此进 行改动,在第二出《言怀》中写到:每日 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 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 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 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 梦梅,春卿为字。
• 这样一改,为杜柳二人的姻缘作了铺垫: 二人都在梦中见到了对方,杜丽娘一梦而 死,柳梦梅一梦改名,二人皆是情深之人。 再者,此举也暗示了“梦”在《牡丹亭》 中的重要作用。
二、身份
• 《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柳梦梅的父亲接 任了杜宝的太守一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 身份一致,可以说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但在《牡丹亭》中,柳梦梅是没落的名门 之后,虽有远大抱负和满腹才华,却也是 高攀了从太守升到同平章事的杜家,这是 杜柳二人结合受阻的最大因素。
谢谢观赏
• 《硬拷》中,面对杜宝的审讯,慷概磊落, 言辞锋利。
•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是个活生生的男子 汉,和杜丽娘共同与强大的封建家长抗争, 不向时代命运妥协。
四、柳梦梅的形象特点
• 柳梦梅是一个能为情抗争,又热衷于功名的封 建士子,从《牡丹亭》中可分析出以下特点: • 1.“痴”: • ①在古代,姓名与身体发肤一样受之于父母, 不能随意改动,他从因梦改名之时已将那名女 子刻印心中,由此不难理解他在见到杜丽娘之 后的种种抗争之举。 • ②在《冥誓》中,他对杜丽娘明确的表示对爱 情的执着,杜丽娘刚还魂,柳梦梅就建议完婚, 他不愿她承受非议,早已置爱情于礼法之上了。
简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J u a f n teN r l iest o r lo gz oma v ri n Ya Un y
第 2 7卷 第 3期
Vo .7 1 2 N . o3
2 1 年 5月 01
Ma y 2 01 1
口 古 代 文 学
简论 《 牡丹亭 》中的柳梦梅形象
10 2
口 长 江师 范 学院 学报
件 很可 怕 的事情 ,更 是一 件犯罪 的事 情 ,而柳 梦梅 为 了使 杜丽 娘复 活 ,不惧 鬼 的可 怕 ,也不惧 触 犯法
律 ,只一心 一意 的为 了杜 丽娘 ,想要 把她救 活 。这
的男女 是不 能私 下定情 成亲 的 ,私定终 身被 看作 是
一
要 性是 不 言而喻 的。
死 ,死 可 以生 ” 的 “ 情 ” 至 ,而这 “ 至情 ” 的代 表 大 家普 遍 认 为 指 的 就 是 杜 丽 娘 ,如 此 至 情 的 杜 丽 娘 代 表 着 情 的 最 高 点 ,代 表 了 女 性 意 识 的觉 醒 , 是 对 封 建 思想 的强 烈 冲 击 与 反抗 。所 以 ,长 久 以
无媒苟合 ,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婚姻被视为是无效 的。杜 丽娘生 于 官宦世 家 ,自小 家教甚 严 ,再加 上
有 陈最 良这样 的腐 儒作 为教 习先 生 ,封 建传 统观念 深 入其 心 ,在 她 的潜意 识 中 ,封 建思想 已经 牢牢地
份 痴情 以及 为爱 无惧 的勇敢 ,不 能不 说是对 以往 人 鬼 情故 事 中懦 弱 男主人 公 的挑 战与进 步 。
【 稿 日期 ]o 0 — 8 收 2 l- 2 1 1
的时候 ,说 : “ 你是俺妻 ,俺也不害怕 了。 ”他对 杜丽娘不疑不弃 、 始终如一 ,并且愿意为了杜丽娘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看汤显祖的人生理想.doc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看汤显祖的人生理想摘要:汤显祖倾尽一生,寻求“有情之天下”,情与理不同,“情”是生命力的张扬与显现,而“理”是对人性的深深约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权力的高度集中,人性备受压抑,科举制度越发显得腐朽,成为统治阶级奴隶仕途阶层的工具,汤显祖正是对这样的社会感到极度的愤慨,对这样的科举选拔极度排斥,而让他的为官仕途之路格外艰难,步履蹒跚。
社会的极端黑暗,并没有让汤显祖暗自神伤,在腐朽的社会,在污浊的环境中,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而傲视四围。
汤显祖在人生理想中,自我塑造了一个美的意象世界,在人生理想中去审美,去体验生命。
汤显祖的一生是审美的一生,是爱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他的《牡丹亭》便是杰出的代表之作。
后人的目光过多的停留在女主人杜丽娘的形象上,男角柳梦梅的形象极少被人关注,其实在柳梦梅的身上有着巨大的价值,他的形象是汤显祖对社会现实反抗的依托,他的身上有着汤显祖蔑视礼教的深深印痕,柳梦梅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是汤显祖的人生理想的生动显现,同时对于诠释那段特定时期的仕途阶层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柳梦梅的形象对于把握汤显祖的人生理想,对于研究汤显祖其它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仕途阶层的心理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字:牡丹亭汤显祖柳梦梅人生理想人生理想支撑起人类的信念,理想不同,人生境界也是迥然相异,当社会现实极度黑暗,抹杀了人们对的世界的探索和欲望,作家往往用手中的“利剑”创造一个美丽人生理想,而作品中的人物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依托,寄予着作者一番希望。
汤显祖的人生理想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有深刻的反映,汤显祖对“情”的追求,对给个性压抑的反抗,对理学的深切痛斥,对美的境界的寻觅,在戏剧《牡丹亭》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汤显祖的人生理想同样受到当时社会的环境的强烈影响,社会变迁,人生流转,都会不同程度的在作者的作品中得以显现,这也让作家阶层的人生理想成为当时特定社会的缩影,这也正是对汤显祖人生理想分析的重要性之所在。
真真切切,自自然然——柳梦梅形象解读
和竞 争力。相信在原 汁原味的黄梅戏 艺术魅 力的感召
之 下 , 庆 的 黄 梅 戏 以及 打 上 了深 刻 的 黄 梅 戏 烙 印 的 安 安 庆 特 色旅 游 会 一起 深 深 地 根 植 于 广 大 旅 游 爱 好 者
感的 梦想 , 没有柳 梦梅 , 丽娘 的深情 就无 法 实现 , 杜 她 只能 为情 而死 , 梦梅 为她 构 筑 了生 的平 台 , 柳 让她 因 情而 生, 因此柳梦梅 的形 象是 十分重要 的 。通 过 文本
柳 梦梅 的妙 赏还体现在他 比寻 常人更解风情 。在 《 幽媾 》 柳 梦梅 看着画一语道 出“ 中, 想他春心无 那对 菱 花, 含情 自把 春容 画”他 揣摩 出了少女春 心飞 悬的情 ,
柳 梦梅 在《 真》 出说 “ 山翠拖 , 烟淡和 , 玩 一 春 春 相 看四 目谁轻 可?” 后又说“ 能绰斡 , 写作 , 他 会 秀入 江 山
在《 冥誓》 柳 梦梅发 誓说“ 中, 作夫妻 , 同室, 同 生 死 穴” 此后 的行 为显 示他恪 守誓言 , , 表现 出应有的担 当。
在 以上几 个方面 下功夫 。那 么“ 生 态” 原 的黄梅 戏 又
而 且 是 难 以 复制 的 , 能 增 强 安 庆 旅 游 产 品 的吸 引 力 定
在 哪里?在 民间。民间的《 闹花灯》 《 、 打猪草 》 《 小 、王
六打 豆 腐》 《 背褡 》 《 辞店 》 《 帕记 》 《 、补 、小 、罗 、 荞麦 记 》 《 瞎子算命》 、皮 甚至《 乾隆皇 帝游 苏州》 些传 统 这 小戏都 是没有遭 到人 为破 坏 或者很 少遭到人 为破 坏
近百个黄梅戏 民间社 团。它们不少 长年 演 出, 且表 演
论《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内容摘要: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
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塑造的重要意象。
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牡丹亭》的意旨,并解决一些疑问。
关键词:《牡丹亭》梅柳意象象征汤显祖《牡丹亭》①一剧共五十五出,梅、柳作为植物意象,或同时、或分别在其中三十二出中被提及②,不但几乎涵盖男女主角出场的所有关目,并且在重要关目反复出现。
梅、柳如此高的出现频率,说明了二者的重要地位。
通过考察《牡丹亭》全书,同时比照确定为牡丹亭蓝本的《牡丹亭记》和蓝本存疑的《牡丹亭慕色还魂》话本③可以看出,汤显祖使用梅、柳意象,并不是简单地沿袭,而是精心加以深化,力求为刻画人物和铺展剧情服务。
最能体现作者深意的,是柳梦梅在第二出《言怀》中描述的梦境。
从前后剧情来看,此梦做的颇为蹊跷,让人疑惑重重:第一,既然第一出《标目》中强调杜丽娘“感梦”,为何不先写杜梦而先写柳梦?第二,柳梦的时间是在杜梦之前还是之后,亦或是同时?第三,撇开二梦在时间上吻合与否不论,二者之梦的内容为何差异颇大?第四,如果作者有意安排杜柳二人各做各梦,为何《冥判》中杜丽娘叙述自己的梦境时提到了柳梦的情节?这些疑点及其衍生的问题,早就有人指出,如俞平伯《<牡丹亭>赞》云:“……(杜丽娘)其时梦一书生耳,不知其名梦梅也,何缘而缱绻于梅哉?更无是理也;柳生以梦一女立梅树下而名梦梅,是柳本以女改名也,今书中暗叙杜复以柳故而守梅根,此一梅也,孰先连欤?孰后系欤?孰因而孰果欤?无始无名,一环流转,断断乎无是理也。
”④一些研究者也特别注意到了柳梦,如有人认为:汤显祖加插柳生对于梦的表述,“目的在于表明,以后牡丹亭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早就由剧中人感应,是他们命中注定的宿命”⑤;还有人认为:“柳梦是为杜梦作引子,埋伏笔,突出男女主角‘心有灵犀一点通’”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内容摘要: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
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塑造的重要意象。
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牡丹亭》的意旨,并解决一些疑问。
关键词:《牡丹亭》梅柳意象象征汤显祖《牡丹亭》①一剧共五十五出,梅、柳作为植物意象,或同时、或分别在其中三十二出中被提及②,不但几乎涵盖男女主角出场的所有关目,并且在重要关目反复出现。
梅、柳如此高的出现频率,说明了二者的重要地位。
通过考察《牡丹亭》全书,同时比照确定为牡丹亭蓝本的《牡丹亭记》和蓝本存疑的《牡丹亭慕色还魂》话本③可以看出,汤显祖使用梅、柳意象,并不是简单地沿袭,而是精心加以深化,力求为刻画人物和铺展剧情服务。
最能体现作者深意的,是柳梦梅在第二出《言怀》中描述的梦境。
从前后剧情来看,此梦做的颇为蹊跷,让人疑惑重重:第一,既然第一出《标目》中强调杜丽娘“感梦”,为何不先写杜梦而先写柳梦?第二,柳梦的时间是在杜梦之前还是之后,亦或是同时?第三,撇开二梦在时间上吻合与否不论,二者之梦的内容为何差异颇大?第四,如果作者有意安排杜柳二人各做各梦,为何《冥判》中杜丽娘叙述自己的梦境时提到了柳梦的情节?这些疑点及其衍生的问题,早就有人指出,如俞平伯《<牡丹亭>赞》云:“……(杜丽娘)其时梦一书生耳,不知其名梦梅也,何缘而缱绻于梅哉?更无是理也;柳生以梦一女立梅树下而名梦梅,是柳本以女改名也,今书中暗叙杜复以柳故而守梅根,此一梅也,孰先连欤?孰后系欤?孰因而孰果欤?无始无名,一环流转,断断乎无是理也。
”④一些研究者也特别注意到了柳梦,如有人认为:汤显祖加插柳生对于梦的表述,“目的在于表明,以后牡丹亭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早就由剧中人感应,是他们命中注定的宿命”⑤;还有人认为:“柳梦是为杜梦作引子,埋伏笔,突出男女主角‘心有灵犀一点通’”⑥。
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没有明确指出作者的真正意图。
实际上,汤显祖如此费心设计柳梦,是为了突出强调梦的结果——柳生改名。
关于柳梦梅之名的由来,《杜丽娘记》⑦没有提及,而《杜丽娘慕色还魂》却说柳梦梅是“因母梦见食梅而有孕,故此为名”⑧。
汤显祖为何没有同以上两本一样,简简单单地使用柳梦梅这个名字,而是大费周章地安排“做梦改名”的情节呢?这是因为他要借“柳梦梅”之名,凸显出他精心安排的、全剧最重要的三个意象“柳”、“梦”和“梅”。
其中柳是柳梦梅本人的象征,而梅即象征丽娘,梦是连接二者的媒介,也是情节发展的关键。
这样,就可解释作者为何要安排两场内容有差异的梦。
柳生之梦有梅无柳,丽娘之梦有柳无梅,是汤显祖特意强调将梅、柳做为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象征,并要他们铭记对方的象征物,来做为日后相认的媒引。
柳生梦到梅花树下的美人,暗示着丽娘日后埋骨之处;丽娘梦到柳生手持柳枝,是她日后寻找爱人的线索。
而《冥判》中,丽娘由“寻梦”时“忽见大梅树一株”而改口为“梅树下梦见一书生”,是作者对二者之梦的一个整合,目的在于体现做鬼之后的丽娘“一灵咬住梅、柳二字”的坚定,其中并不缺乏合理性。
魂魄的感应力与常人毕竟不同,因此她描述的“梅树下梦见书生”,也许是对生前遗忘的梦中情节的重拾,也许是对柳梦的感应,这是她选择“梅”做为“自我”象征和依托的必然反应,因为她毕竟要先守住魂魄,牢记自我,才能去寻找梦中的爱情。
因此,汤剧中,丽娘自画像手撚青梅(《写真》);丽娘死后的杜府成为“梅花观”(《闹殇》);姻缘薄上记载杜柳二人日后“相会在红梅观中”(《冥判》);丽娘魂魄亲口道出:“梅花似俺杜丽娘,半开而谢”(《魂游》)。
以上种种情节,在《杜丽娘记》和《杜丽娘慕色还魂》中皆未见,可见都是汤显祖有意为之,体现了他在意象营造上的匠心独运。
那么,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为何汤显祖如此苦心经营梅、柳意象?二者在《牡丹亭》一剧中具有怎样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呢?将梅、柳在古代文学中的传统象征意义与剧情结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答案:一、才子佳人的象征“柳”的初期人格象征中包含着对名士俊朗风姿的类比,这在魏晋六朝时常见⑨,如《晋书·王恭传》:“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⑩又如《南史》:“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
”11汤显祖对此加以借鉴,除安排柳梦梅为名门之后外,还让他拥有不俗的仪表:“年可弱冠,丰姿俊妍”(《惊梦》),且“智慧聪明”(《言怀》)、“的有奇才”(《如杭》),又对丽娘不离不弃,痴心一片,是一个“风流可爱”的俊雅名士。
梅作为神妃仙子、美丽佳人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12汤显祖针对杜丽娘生前“养于深闺”,死后沦为孤魂,与柳梦梅不是梦中相遇就是魂魄相会的特点,重点使用“罗浮梦边”(《寻梦》)这个具有梦境迷离色彩的梅花仙女典故13,力图表现丽娘“幽独佳人”的特色。
如《幽媾》一出,杜丽娘芳魂“随月下丹青引”,出现在柳梦梅面前,自称“幽谷寒涯”之花;而柳梦梅的感受是:“惊魂化,睡醒时凉月些些。
陡地荣华,敢则是梦中巫峡”。
与丽娘魂魄相会,对他来说正如经历了一场“月明林下美人来”14、“月下缟衣来扣门”15的罗浮幽梦。
经常联合出现的梅、柳,同时也可看做才子佳人成双的象征,剧中柳梦梅在《玩真》中唱道:“柳和梅有些瓜葛”,在《幽媾》中又强调:“柳和梅有分儿些”,即暗藏这层含义。
二、春天和春情的象征汤显祖在《言怀》下场诗中,用“门前梅柳烂春晖”一句,象征一个“春情”故事的开始。
梅、柳一直是春天的典型象征,宋李元膺《洞仙歌》词序曾指出:“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16;同时梅、柳也是引发春情的典型媒介,晋《子夜四时歌·春歌》就描写了一位青春少女由梅、柳触发的感叹:“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
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
”17杜丽娘因游园赏春而萌发春心,梦见书生手持柳枝而来,正符合文学传统中“柳青起春怀”18的意味;而梅更是人们公认的“点动春风第一花”(《幽媾》)。
在《游园》中,丽娘感叹道:“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表达出对艳丽的牡丹没有赶得春先的惋惜,反衬她希望如梅花一般感春先发,抓住自己生命的春天。
关于这层意蕴,早有评点者指出。
清初吴吴山三妇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批语:“牡丹亭,丽情之书也。
四时之丽在春,春莫先于梅、柳,故以柳之梦梅,杜之梦柳寓意焉;而题目曰《牡丹亭》,则取其殿春也,故又云:‘春归怎占先’以反映之”。
19三、求偶的象征《寻梦》一出,丽娘在无人之处,忽见大梅树一株,便许下了死后葬于此处的愿望,并且在梅树边发出了“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精神宣言。
乍看起来,这一情节似乎突兀,正如俞平伯所说:“以青春二八之姝不病不痛,竟欲埋骨于荒原梅树之下,亦无是理也。
”20但是如果联系到梅、柳意象前后的象征义,就会明白此情节的合理性。
丽娘之前恰在学习《诗经》,当她见到大梅树上“梅子磊磊可爱”,应是立刻想起了《召南》中的《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堲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这首诗以暮春时节梅子起兴,是女子感于青春流逝,焦急求偶之作,千载之下,引起不少共鸣。
对于寻找梦中之偶的丽娘来说,果实累累的梅树恰是触景伤情的最佳媒介,因此她感慨良久,并作出了死后葬于此处的决定。
关于这层深意,《杜丽娘记》和《杜丽娘慕色还魂》都未阐发,而汤显祖却特意借陈最良之口加以明确:陈为丽娘开的药方之一是“酸梅十个”,并云“此方单医男女过时思酸之病”,还说药方的来源是《摽有梅》(《诊祟》)。
四、相思离别的象征早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开始,柳就成为寄寓着离别意味的文学意象,后世更是由此发展出折柳赠别的风俗。
在离别之后,古人又有“折荣寄远”的习惯,即折取植物的枝条寄给远方的恋人或家人,以传达自己的思念。
其中梅、柳是常被折寄的植物。
南朝经典民歌《西洲曲》云:“忆梅下西州,折梅寄江北”21,唐李贺《致酒行》道:“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22,都是以折梅寄柳来抒发相思惦念之情。
同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男女互赠植物又是一种传达爱情的方式(《诗经》《郑风·溱洧》《卫风·木瓜》等篇目就有体现)。
因此,《牡丹亭》中的折柳擎梅便具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柳梦梅借柳枝赠春以表达对丽娘的爱慕,另一方面又暗示着二人梦中相见之后的分离与思念;而柳梦梅拾到丽娘画像时,见画中人“半枝青梅在手”,正隐含了丽娘寄托的“折芳馨兮遗所思”之意。
五、复活的象征清吴震生《读曲歌十首》其三谈到了《牡丹亭》梅、柳意象的复活象征:“欢似倒栽柳,侬似玉树花。
生死死复生,因留此两家。
”23柳树生命力极强,早在《战国策·魏策》中,便有柳“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的记载。
通常意义上,折断的枝条应该已经死亡,而柳枝却可“倒栽”在泥土中复生,因此俗语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丽娘梦中获赠柳枝,也预示着她将要有一个“死而复生”经历,同时暗喻她拥有顽强的“再生”意志和能力。
另外,有研究者指出:与《牡丹亭》年代相近的《西游记》中,有观世音手持柳枝使人参果树复活的情节,柳梦梅手持的柳枝应该具有与之相同的作用,即做为复活的法器。
24梅花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是阳和初起,万物复苏的代表意象。
如梁王筠《和孔中丞雪里梅花诗》“今春竞时发,犹是昔年枝”25,萧绎《咏梅诗》“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26,等等,都描述了梅经冬历春,由枯枝老干而早花占春的生命历程,这正可与丽娘的经历类比:当丽娘感梦而亡,化为魂魄的时候,经历的是自己生命的冬天;而当她坚守住自己的信念,冲破生死等重重阻碍追求到爱情的时候,正如梅花冲破严寒,获取了自己生命的春天。
汤显祖在《魂游》中安排石道姑用净瓶残梅祭奠丽娘,并解释深意:“这瓶儿空像,世界包藏。
身似残梅样,有水无根,尚作余香想。
(众)小姐,你受此供呵,教你肌骨凉,魂魄香。
肯回阳,再住这梅花帐。
”而丽娘魂魄果然被唤回,开始了她复活的历程。
除了以上的主要象征意义外,梅、柳的其他一些常用典故也被作者巧妙安插在剧中各处,具有暗示和关合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第二出《言怀》中,柳梦梅交代做梦改名一事后唱到的“梅子酸心柳皱眉”一句,就暗喻了男女主人公日后要经受挫折磨难;而紧接着“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冲开白玉梅”一句,则又暗示了二人苦尽甘来的圆满结局。
再如《惊梦》中,丽娘开场白云:“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梅兰芳解释此句:“梅关指大庾岭,柳梦梅家住岭南,从广东道江西,必经大庾岭。
望断梅关,暗指杜丽娘日后朝思暮想的人是柳梦梅。
”27而柳梦梅在《玩真》中,读到丽娘诗句“不在梅边在柳边”,也道:“望关山梅岭天一抹,怎知俺柳梦梅过?”,并和诗有“恰些春在梅柳边”之句,通过梅、柳意象形成了紧密的前后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