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的故事
2024年《了凡四训》读书心得_1
2024年《了凡四训》读书心得2024年《了凡四训》读书心得1《了凡四训》是中华经典随笔__,是当前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一本劝善书。
由明代进士袁了凡所著。
作者袁了凡,江苏吴江人,也有的说是浙江嘉善人。
原家境富足,后破落。
博学多才,官居正六品,曾任河北宝坻知县。
生卒年不详,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又字仪甫,号原为学海,后因拜访云谷禅师后,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
从此袁了凡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而改号为“了凡”。
《了凡四训》,顾名思义,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该书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
是一本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书籍。
第一篇,立命之学。
“命由天作,福自己求”。
讲道,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
比如佛法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对于自身而言,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第二篇改过之法。
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
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那些贪污的官僚们,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抛在脑后,他们不知耻,也无畏惧之心。
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
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
了凡的故事介绍
了凡的故事介绍故事梗概: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了凡被一道神秘的闪电击中,从此获得了超能力,他可以听到别人的心声并预知未来。
了凡不顾一切地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人,但很快发现这个超能力并非如他所想的那么好用。
他遭遇到一系列奇怪的事件和人物,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最终,他学会了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第一章闪电的降临一个平凡的晚上,雷雨交加。
了凡正在家中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暴风雨,突然一道强烈的闪电劈中了他的身体,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听到周围人的思想,这种力量让他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安。
第二章隐秘的能力了凡开始试图运用自己的超能力帮助他人,但很快发现这个超能力并非如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他发现人们的思想并不总是真实和善意的,他开始感到困惑和惊恐。
他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这个能力。
第三章奇怪的事件了凡被一系列奇怪的事件困扰着,他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之中。
人们对他的超能力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了凡逐渐明白,他的力量可能带来更多的困扰和痛苦,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帮助他人。
第四章内心的挣扎了凡开始对自己的超能力产生了质疑,他想放弃这个能力,回归平凡的生活。
但他也明白,这个能力也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
他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纠结,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这个能力以及周围的世界。
第五章成长与觉醒在不断的试炼和困惑之后,了凡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他意识到自己的超能力并非为了单纯地帮助他人,而是为了让他人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和价值。
了凡开始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能力,他帮助每个人重新发现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结语通过了凡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超能力的困惑和挣扎中逐渐成长和觉醒。
他经历了内心的纠结和外界的反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价值,只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展示和运用它们。
了凡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勇气和希望的故事,它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并相信自己的内心力量。
了凡四训的故事
了凡四训的故事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名叫了凡的智者,他以睿智的言行和深刻的教诲,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楷模。
了凡四训是他留下的宝贵遗训,它们不仅是一部智慧的典籍,更是一部人生的指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了凡四训的故事。
第一训,知足常乐。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年轻人,他总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
无论是家庭、工作还是朋友,他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远远不够。
有一天,小明听说了了凡四训中的第一训,知足常乐。
了凡告诉他,知足是一种心境,只有知足,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小明听了了凡的教诲,开始学会满足于现有的生活,他发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是他之前没有用心去发现。
第二训,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一位叫小红的姑娘,她总是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
了凡告诉她,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自己拥有的少而感到不满,而是要看到别人拥有的多,从而知足。
小红听了这个故事后,开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再盲目羡慕别人的东西,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也很幸福。
第三训,知识改变命运。
有一位叫小华的青年,他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境十分困难。
他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觉得自己的命运注定了一片黑暗。
了凡告诉他,知识改变命运,只有通过学习和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华听了这个故事后,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励精图治,勤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第四训,和气生财。
有一个叫小李的商人,他经营的生意一直不太顺利,总是和客户发生矛盾。
了凡告诉他,和气生财,只有和客户相处融洽,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小李听了这个故事后,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学会和客户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最终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了凡四训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足常乐,不患寡而患不均,知识改变命运,和气生财,这些都是人生的真理。
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我们才能活得更加快乐、成功和幸福。
让我们牢记了凡四训,用它们来指引我们的人生之路。
了凡生意经 第六集
了凡生意经第六集这个人的力量在心上,心有力量了,人就特别有力量。
刚才大家你帮我,这个帮人啊,自己是有能量的,有信心能帮人啊。
把人的能量也帮出来了,大家的能量也能变成我们的能量。
所以说大家知道,稻盛和夫用利他的精神打造京瓷,打造KDDI,就是本着这么个原则。
刚才我们学习谦德之效,张畏岩从傲气变得谦虚,这个念头一转啊,生命就在变化。
比方讲:两个人吵架,你错了,你错了,你错了,这是傲气的念头。
有一个人马上说:我错了。
这一场争吵马上就结束,生命就改变了。
稻盛和夫也是的,日航严重亏损十多年,就是因为利己的这个价值观。
稻盛和夫把念头一换,利己就是傲慢,帮人就是谦虚。
谦德一来,气就变了。
所以说了凡先生给我们讲,唯谦受福。
这是生命的基本法则。
你把法则的则去掉,叫生命基本法,就这个东西。
把这个东西学会了,把它运用好了。
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的,我们的家庭就是兴盛的,我们的国家就是绵延不衰。
好,我们继续来学习谦德之效。
大家把书翻到这个张畏岩因就而请教焉,翻到这个地方来。
张畏岩向道者请教了,请教什么呢?说老师啊,我没有考取功名,到底什么原因呀?他请教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是张畏岩关心啊,我们在座的哪一位家长不关心啊?我们的孩子参加高考,参加中考,能不能考取,你一定要知道原因啊。
考取是什么原因;没有考取,又是什么原因?张畏岩这是替大家问的。
考公务员也是这样子的。
为什么他考取我没有考取?为什么?现在大家普遍说:社会不公平,走后门,是这样的吗?又是又不是。
你看道者是怎样解释这个问题的。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
能不能考取功名,能不能考取大学,能不能考取一个好的中学,能不能考取公务员。
得看你有没有这个命呀?没这个命,有才华也考不取,分考得高也录取不了。
大家就知道,命啊,跟才的关系。
我们过去只关系才了,以为才就是命,才不是命啊。
一个人没有富贵的命,怎么可能过上富贵的生活呢?有才也过不上的。
大家都知道梵高,梵高是个著名的画家。
2023年了凡四训读后感_1
2023年了凡四训读后感2023年了凡四训读后感1了凡先生告诉儿子袁天启命是可以改的,但命要怎样改呢?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趋吉避凶,避祸纳福"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既然懂得行善来改命,那为什么不是马上积极行善而是先要改过呢?了凡先生告诉我们其实行善的第一步就是改过。
改过的根本:由心改过。
只有从心改过,方能有效的行善。
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过不能及时的改正,虽然修善,善中夹杂着恶,善不纯,功难显,命难改。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可见改过的重要性,同时了凡先生提出了改过必要的三要素对我颇有触动,即第一要发耻心,知耻才能正在从心里正视改过的必要性;第二要发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实际行动去改过;第三要发勇心,改过需要勇气,我们常常不改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过的方法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从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来一一改正;第二层从理上改,即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自然会加以改正;第三层从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会发展成千万过错,一个人如果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这样犯错的次数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改过之举就成了没必要的了。
了凡先生所提点的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90后,我常常误把缺点错误当作自我的个性,也时常呐喊"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使犯了错,也只是趋于表面的改过,而从未发过三心,未真正意识到改过对自我命运的重要性,佛说的因果报应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犯下的错,种下的恶根,已经在悄然无息地修改着我们命运的轨迹,杂草不除,我们命运的那片庄家地又怎能迎来大丰收呢?2023年了凡四训读后感2《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岁时所著,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袁了凡先生在年轻时,曾有以为大师帮其算命,只能活到53岁,做官做到现在的县长级别,而且膝下无子女。
袁 了 凡 先 生 略 传
• 〔了凡四訓〕是這本書的名字。〔了凡〕是寫這本書的 人。〔了凡〕兩個字的〔凡〕字,有兩種說法。
• 第一、是講到人。如果不是佛.菩薩.羅漢這些聖人,就 是一個平常的〔凡人〕。〔了〕是明白、也是完結的意 思。〔了凡〕就是明白做個平凡人是不夠的,應該要做 最上等的人。就是說凡是平常人所動那些不好的念頭, 要漸漸消除。所以稱作〔了凡〕。 • 第二、就是指作者袁了凡先生。他是明朝人,出生在蘇 州的吳江縣。他是進士出身,他喜歡做善事,並且是信 仰佛教的。因為他是一個大善人,所以大家都尊重他, 稱他了凡先生。
•明辨善惡,表像的善不一定是 真的善。表像的惡不一定是惡。
•就像媽媽糾正小孩的壞習慣。表 面看來很兇,可是是為了孩子好。 所以要有辨別善惡的智慧,,再隨 緣幫助別人。
• 隨緣濟眾的十個方法
• 第一、與人為善:看到別人有作善心, 我就和他一起作善事,共同完成善事。
• 第二、愛敬存心:尊敬學問好、年紀大的長輩、 愛護年紀小、無能力的人。
Hale Waihona Puke 謙德之效• 〔謙〕能保持善果,否則雖〔積〕也保不住, 也是枉然。善真正能保持,要靠〔謙〕,〔謙 德之效〕。所以〔金剛經〕裡講布施,布施就 是修善。用忍辱來保持。不能忍辱,修積再多 都落空。儒家的保持方法就是〔謙德〕。
• 〔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卲有凶,總是 卲凶相參的。只有謙卦〔六爻皆卲〕,六十四 卦只有這一卦!
• 鬼神的道理,凡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 謙虛的便讓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 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這樣看來, 天、地、鬼、神、人,都看重謙虛的一邊。
•謙德之效即謙虛,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最 好的途徑。 •講謙卑這項美德的重要。平時對別人友善 對待是最簡單。一個微笑、一聲招呼、真 誠的待人、讓人感到友善。無形中整個氣 氛會變得輕鬆而愉快。自然生活中的壓力 也會減少許多。
第一讲 改变命运的心法
《了凡新解》—改变命运的心法第1讲——李承泰序言非常荣幸有机会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第一部励志改命的奇书《了凡四训》。
学习如何去完善我们自己,获得更加幸福美满的人生。
那么在学习之前,我们来思考2个问题,一起带着问题来学习:第1、为什么袁了凡能改变命运呢?思考他能改变命运的原因。
第2、为什么我们改变命运这么慢呢?思考我们改变慢的原因。
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思考,带着问题来前进。
带着问题学习的人会学得更多,改变的更快,学习就会专注、反思、深入剖析了凡能够改命内在的原因,内在的道理,内在的关系。
才会改变的更快。
一、现实社会中的四种人生1、贫穷——贫穷2、富贵——贫穷3、贫穷——富贵4、富贵——富贵我们任何的人,不管是普通大众的也好,还是生在家富贵的人也好,都希望未来的生活比现在更加美好,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美好的愿望和想法。
但是我们纵观我们身边很多人,一开始一出生就贫困就贫穷的,结果一辈子的努力下还是依然很贫困,也许到他的子孙那一代依然很贫困;有一些人一出生很贫困,但是经过他自身的奋斗、自身的努力之后,由贫困变为富贵;也有一部分人,一出生就生在富贵之家,很富有,但是到了几十年过去之后,不肖子孙慢慢出现,他们由富贵转为贫困;还有一种人是出生就富有,经过几代人之后依然是富有。
所以说,在我们身边,纵观历史,前三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二、对命运的困惑所以说这么多年以来很多人就存在一个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命运是什么?到底如何才能改变命运?怎样做命运才会好呢?怎么做才会像《了凡四训》里面写的那样如此之好呢?原因在哪里?于是在种种的困惑不解当中,我们对命运产生了疑问、困惑,到底什么是命运?有没有命运?到底命运在哪里?如何去改变?如何长久不衰的去拥有?于是我们种种人对命运产生了怀疑,也产生了抗争,最终很多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无奈的选择了放弃。
所以有句话讲得好,很多人是莫名其妙地来了,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社会,同样是无可奈何的活着。
读经班开展资料
2010年少儿国学师资学习班配套手册目录少儿国学师资班学习纲要 (1)读经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经典路上同行 (2)读经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图片) (3)读经教育少儿班模式 (4)名人名家谈经典教育……………………………………………………………………5(图)传统文化推广者致厦门市中小学校长的一封信 (8)传承文化完善人格 (10)小朋友,跟我读 (11)论语与人生经典格言 (12)幼儿园国学专题家长宣导会通知格式内容 (13)音符、数字、文字开启孩子的智慧 (14)幼儿读经班家长会演讲及沟通要点(绿老师) (15)犹太人的幼儿教育(教育故事) (16)读经班常遇问题 (17)儿童读经教育教学答疑(第一辑) (18)关于读经典有什么用? (22)闽省2003-2009年高考语文卷古诗文分数统计 (25)小筛子私塾教学随笔摘录 (26)南怀瑾老师教育漫谈 (30)读经教育经典诵读法张凯:一气呵成法…………………………………………………………………………33图王武东:小筛子四书循环法 (35)朱工化:三三递进育才法 (36)赖国全:137累积式经典诵读法 (38)赵升君:赵升君七节五轮读经法 (39)王财贵:三百读经法 (41)(吕丽委:自学法;何海轮:腹式诵读法;其他:唱诵法)幼儿园、小学读经教育特色课程厦门西林幼儿园国学礼仪教育方案 (42)关于幼儿园开设特色课程的教学安排参考方案 (43)关于厦门小学开设经典实验班 (44)武平附小经典诵读实验参考方案 (47)关于在幼儿园开办兴趣班的征询函 (48)国学班招生宣传简章 (49)教学也是门艺术国学老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53)尚沃珠心算黄文坤教练班语录 (54)怎样和园长、家长打交道 (54)黄文坤老师上课经验 (55)国学教学名词解释 (56)教育运动(体操瑜珈经武) (57)国学教学方法之备用游戏 (58)弟子规的教学 (60)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61)弟子规小故事 (63)经典篇章的介绍解说词(部分) (64)幼儿园国学兴趣班幼儿园国学兴趣班教学记录(参考教案)......................................................66(图)致新生班家长函 (72)期末反馈函评语 (73)学员出勤情况 (74)家读登记表 (75)如何上幼儿园期末成果展示的公开课? (76)小学国学课堂教学示范 (77)幼儿、小学生混合的国学班国学班课程安排计划(2005、2006、2009) (78)2005年秋季新生班教学过程记录(参考教案) (81)2005年秋季二期班教学过程记录(参考教案) (86)2005年秋季三期班教学过程记录(参考教案) (90)2009年夏季一期班教学过程记录(参考教案) (93)2009年秋季二期班教学过程记录(参考教案) (97)家读登记表、期末复习登记表(样稿) (101)现代私塾与在家自学上海孟母堂 (102)孟母堂一日作息表 (103)在家读经及暑期班之中文建议(吕丽委) (104)英文读经教育教学建议[小学] (107)英文读经教育教学建议[3-4岁] (111)《幼儿英文经典初读》教师参考资料 (112)世界各民族语言频率范围示意图 (115)英文读经教育经验交流 (116)教学参考材料闽南孟母堂一日作息表 (119)闽南孟母堂学员力行班规、读经规范 (120)闽南孟母堂用餐礼仪、感恩词 (121)蔬菜歌、八段锦等 (122)读经典行礼仪 (123)静定训练:帮孩子找回心灵宁静的角落 (128)绿老师儿童静定训练语言整理稿 (130)静定冥想词、放松训练 (136)绿老师一句话演讲题目集 (141)绿老师2010教学故事整理 (145)儿童唱唐诗 (153)弟子规经武 (155)数学的启蒙与具体方法 (157)棋类、书法读贴 (158)闽南孟母堂音乐教育参考资料 (159)手语歌曲九首 (163)“传统文化学习型家庭”联络登记表 (165)大陆地区读经教育学习班、推广站联络登记表 (167)推荐网站、书目 (168)一、WORD文档类1、教学推广经验:孩子不识字怎么读书?南北望国学班招生海报文字。
一个人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这四点,福气、运气自然会降临
一个人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这四点,福气、运气自然会降临《了凡四训》,一部数百年来影响无数人的励志宝典,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了凡四训》揭示了改造命运的秘诀。
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家训,以此来教戒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
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了凡先生简介袁了凡原名袁黄,易学大师孔先生算他只能活53岁,膝下无子,后来经过云谷禅师指点幡然醒悟,改名“了凡”,意思是从凡夫之中得到了脱,得大自在。
从此他断恶修善改变自己的命运,活到七十多岁。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
全文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袁了凡认为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改变自己的命运,求得福报。
立命之学一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来束缚。
袁了凡早年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这个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
结果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这位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来,这位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每次都算对了。
于是了凡请教此生的命运,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
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屡屡应验,所以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
自此之后,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云谷禅师点化后,了凡决定自己改变命运,最后在69岁时,给儿孙留下这段话: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改过之法二要改命运,先改自身:清除内心的一些妄念,改正过去的不足。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中小故事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中小故事有一天,了凡正在修行的时候,神仙教他一种改过自新的方法。
这个方法叫做“四训改过之法”。
了凡非常感激神仙的指导,决定立即运用这种方法来改正自己之前的过错。
第一训是“自反训”。
了凡明白这个训练是要他反思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承认它们。
于是,他坐下来,闭上眼睛,回忆起过去的错误。
他想到了自己曾经撒谎,偷窃,以及对父母无礼的行为。
他非常后悔,并诚心忏悔。
了凡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要诚实守信,不再做这些伤害他人的事情。
第二训是“自省训”。
了凡被告知要通过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现和纠正自己的过错。
有一天,了凡发现自己有时候会懒散,迁延拖延。
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也荒废了学习时间。
了凡深思熟虑后明白,这种懒散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按时完成任务,不再拖延。
第三训是“自励训”。
了凡明白这个训练的意义在于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
有一次,了凡遇到了困境,感到非常挫折。
但他想起了自励训的教导,于是他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最终,他成功地解决了困境,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第四训是“自强训”。
了凡明白了这个训练的重要性,它要求他克服困难,胜过自己的弱点。
他意识到自己在沉迷于游戏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来学习。
于是,了凡决心戒除游戏成瘾,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他通过坚持不懈和努力,成功地克服了这个问题。
通过四训改过之法,了凡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他变得更加勇敢、自律和有责任心。
他的改变深受周围人的赞赏和尊重。
了凡深深明白,通过不断改正自己的过错,他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并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
了凡四训的故事
了凡四训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了凡的人,他是一个智慧过人的人。
他在世间游历,学习了很多道理和哲理,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他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总是能够给他们很好的建议和帮助。
了凡有四个很重要的教诲,他称之为了凡四训。
这四训分别是,知足常乐、宽容待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
这些训诫成为了凡的人生信条,他一直都在努力践行着这些准则。
第一训是知足常乐。
了凡告诫人们要知足,不要贪婪。
他说,人生活在世上,要知足常乐,不要总是贪心不足。
只有知足,才能真正感到快乐。
他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一直想要更多的财富,结果失去了自己的快乐。
了凡告诉大家,要懂得知足,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第二训是宽容待人。
了凡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宽容,不要计较太多。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宽容的故事,说有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闹翻了脸,结果两个人都过得很不开心。
了凡告诉人们,要宽容待人,不要为一点小事和别人闹翻了脸,这样只会让自己过得更不愉快。
第三训是勤奋好学。
了凡说,人要勤奋好学,不断地充实自己。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因为懒惰而一事无成,最后过得很不如意。
了凡告诉人们,要勤奋好学,不要懒惰,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第四训是坚持不懈。
了凡说,人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因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最后过得很遗憾。
了凡告诉人们,要坚持不懈,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了凡的四训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朋友们,他们都努力践行了这些训诫,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了凡的故事也在世间流传,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楷模。
他的四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指引着人们走向幸福的道路。
《了凡的故事》第12集——云谷禅师与袁黄的对话
《了凡的故事》第12集——云谷禅师与袁黄的对话云谷禅师:这位施主真是好定力呀,静坐三天三夜竞无妄念,这可不是一般凡夫能做到的。
袁黄:禅师有所不知呀,我呀,早年被一位方外高人,孔先生算过命了,过去的事情,应验得分毫不差,将来的荣辱生死,也被命运所注定,根本没有办法改变,我想正念、妄念,反正都不可能实现,想也没有用了。
云谷禅师:原来如此啊,我还以为施主定力非凡呢,原来还是未脱凡夫习俗啊,如此打坐,岂非空耗时日啊。
袁黄:禅师,此话怎讲?云谷禅师:禅定二字重在定上,你呀虽然看似心无妄念,而实际呢?是被命运所拘,这和一般凡夫坐禅,往往颠倒乱想,甚而走火入魔,并无分别,都是空耗时日。
袁黄:颠倒梦想不对,任由天命又不行,那我怎生是好啊。
云谷禅师:颠倒梦想固然是妄念,听天由命也是妄念哪,为人一世总有念想嘛,你,怎能把为人一世的欲望,全盘放弃呢。
袁黄:禅师一语中的,我心里确实,还有想升官晋爵、建功立业、求子求福的想法,可是我作为一介凡夫,难道,就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吗?云谷禅师:命是由个人前因所定,运则可以随缘而转,孔先生从易经的数理上,推断出你的命运,你也觉得他判断得分毫不差,但是,你如能及时醒悟,下决心多行善事,那你的命运就会不同了,而且要发愿,从现在做起。
袁黄:真的吗?我的命运真的还能改变吗?云谷禅师:一点不错,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是牵动着这个人的命运的,比如你今天起恶念,杀了人,那你的果报必为凶,早晚会被绳之以法,那,你的命运就大变了。
袁黄:那,我就不可能再走仕途,不可能得福得子,甚至连命都难保住了,对吗?云谷禅师:是啊,又好比,为人刻薄,小气自私者,众人必不喜他,失去朋友,无人帮助,自然处处不顺,而如能了悟自身之因,转为宽容和善待人,乐于助人,众人也必会处处与他方便的,这就大不同以前了。
袁黄:原来如此。
请问禅师,命运既然可以改变,那如何才能改变呢?云谷禅师:问得好,你知道,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问鸟巢禅师,何为佛教。
了凡先生的故事
了凡先生的故事好嘞,以下是一篇关于了凡先生故事的指南性文章:咱来说说这了凡先生的事儿啊!你知道吗,了凡先生的经历那可真是绝了!他呀,一开始就被人算定了命运,说他啥样就啥样,好像人生就被固定住了似的。
嘿,这要是咱一般人,说不定就认命了,对吧?可了凡先生不!他偏要较较劲。
你想想,咱平时遇到点困难,是不是有时候就打退堂鼓啦?可了凡先生没有啊!他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积德行善。
就好比咱走路,路上有石头挡着,咱可能就绕开了,可他呢,偏要把那石头搬走,给自己清出一条路来。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自己。
这就像咱照镜子,看到脸上有脏东西,不得赶紧擦掉啊!了凡先生就是这样,看到自己的不足,就努力改正。
慢慢地,他的命运还真就发生了变化。
这多神奇啊!这就好像本来是阴沉沉的天,突然就阳光灿烂了。
咱平时不也总盼着有好事发生吗?了凡先生就做到了。
咱也得跟他学学啊!别总觉得命运不可改变,咱得行动起来呀!遇到事情别退缩,别总给自己找借口。
咱也可以多做好事啊,对别人友善一点,能帮就帮一把。
你说这又不难,为啥不做呢?这就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道理,你付出了,总会有收获的。
而且啊,咱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马虎大意。
了凡先生要是不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能有后来的转变吗?肯定不能啊!咱平时也别总是唉声叹气的,要积极乐观。
就像了凡先生一样,哪怕命运一开始对他不公,他也没放弃啊!咱要是遇到点挫折就哭天抢地的,那能成啥事儿?得坚强起来,勇敢面对!难道咱还不如了凡先生吗?那可不行!所以说啊,了凡先生的故事就是告诉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咱肯努力,肯改变,就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咱可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榜样,得好好向他学习,让自己的人生也绽放出光彩来!这就是咱应该从了凡先生身上学到的,别不当回事儿啊!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3个故事告诉你:祖上积阴德,福泽子孙后代!
3个故事告诉你:祖上积阴德,福泽子孙后代!《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通过自身实践,教后代子孙改变命运的一部善书。
这部书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要想改变命运,不受命运的束缚,首先要就立定志向,然后改过修善,再加上谦德,命运就完全可以掌握我们自己手中。
了凡先生在书中不但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列举了很多故事。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了凡先生在“积善之方”这一篇中,就列举了十个积阴德得善报的例子,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事情,大家比较熟悉,比较有说服力。
下面末学选取其中的三个,分享给大家:一、救人不贪财,子孙代代兴福建建宁的杨荣,做官做到了少师。
他家的先人,世代都是以摆渡为生的。
有一次雨下得太大、太久,河川泛滥,闹起了严重的水灾,民房被冲毁,很多人被淹死。
有些人看着大水灾,就开始捞水中漂来的财物,趁机发笔横财。
只有少师的曾祖父和祖父两个人,只顾划船救人,对水中的财物看都不看一眼,别人都笑他们是傻瓜。
等少师的父亲出生,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就渐渐好转了。
后来少师出生,二十岁就中进士,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与少师一样的官位。
并且少师的子孙后代,都非常兴旺,一直到了凡先生这个时候,家里世世代代都有贤人,既贵且盛。
二、将军不乱杀,后世子孙发明朝英宗正统年间,有一个土匪叫邓茂七,在福建一带造反。
当地读书人和老百姓跟随他一起造反的人很多。
皇帝就派曾经担任过都宪的张楷,去搜剿他们。
张都宪用计把邓茂七抓住了,后来张都宪又派福建布政司的一位谢都事,去搜寻漏网的那些土匪,只要捉到,就要杀头。
这位谢都事怕杀错人,就到处搜寻依附叛党的名册,只要是名册没有姓名的人,就暗中给他们发一面白布小旗。
然后跟他们约定好,搜查贼党的官兵到的那一天,就把小白旗插在自己家门口,以示清白。
并且训诫官兵进城后不得乱杀,因为他的这种措施而避免被杀的人,大概有一万人之多。
后来这位谢都事的儿子谢迁,考中状元,做官做到宰相。
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白话解释
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白话解释《了凡四训》,是奉行《感应篇》与“功过格”的事实。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补充了《了凡四训》没有说到的地方。
两篇都是于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们同样把它当做宝典来受持。
读过之后,自己更应当深深的反省、检点。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须认真修学,才能趋吉避凶,转灾祸为吉祥。
原文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
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
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
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
生四女,仅存其一。
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
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
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自写黄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
如是数年,亦无报应。
至四十七岁时,除夕与瞽妻一女夜坐,举室萧然,凄凉相吊。
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座,口称张姓,自远路而归,闻君家愁叹,特来相慰。
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因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
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天(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
岂尽属虚名乎?“”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
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
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
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若口过一节,君语言敏妙,谈者常倾倒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
但于朋谈惯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邪淫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
读《了凡四训》有感
读《了凡四训》有感读《了凡四训》有感1《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一本家书。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认为今生前世既然已经成为定数,无需迷茫,但同时也没有了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
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的名句。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
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积善之方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
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
"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摘要:1.介绍《了凡四训》的基本信息2.分析袁了凡的人生经历和哲学观念3.阐述读后感及对个人成长的启示4.总结文章主旨和价值正文:《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哲学家袁了凡所著的一部家训,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为基础,阐述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思想精华,旨在教育子孙后代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一名读者,我从这部著作中获得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对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号了凡。
他一生勤奋好学,博采众长,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涉猎道家、佛家等诸子百家。
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他经历了命运的起伏,曾一度陷入低谷,但通过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当时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
袁了凡的人生观念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影响,他坚信人的命运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提出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著名观点。
阅读《了凡四训》,我深受启发。
袁了凡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命运的无常和挫折都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不能气馁,要勇敢地去迎接挑战,以一颗坚强的心去战胜命运的波折。
同时,我们要学会自省,从自身的不足去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命运不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成长,实现人生的价值。
书中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袁了凡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和才能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种家庭教育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此外,《了凡四训》还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这意味着,一个人要先修炼好自己的品德,才能担当起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这种思想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和家庭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了凡四训》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实用价值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袁了凡的人生智慧,还能从中汲取教益,助力自己的成长。
这部著作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凡的故事年05月12日22:34最近看了一部连续剧《了凡的故事》,总共二十三集。
是非常好看的一部连续剧,经常抱怨命运不好的朋友,真的可以好好看看。
袁黄,字坤仪,号了凡,嘉善魏塘镇人。
在他青少年时期,遇到一位从云南来的孔先生。
这位孔先生精通《易经》,而且、又得到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的真传。
孔先生的算命可说是非常的准确,准确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之后、孔先生为袁黄卜了一卦,并算出他一生的命运。
孔先生根据卦象说到:“袁黄此生虽无大的作为,但也没有什么坎坷”。
孔先生继续接着说:“他明年有望考取秀才,县考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而由生补贡(即“廪膳生员”,又称贡生。
明、清两代,考中秀才的生员,每年由官府补助二十石米),需要五年。
需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即可补贡(补贡,就是被选入国子监上学并准备考举人,进了国子监就好比是进了官员的后补库,皇上重用选拔人才都是从这里选的)。
随后,即中举(中举之后再参加皇上所主持的殿试,就可以被分配去当官了,这就是古时候的科举制度。
正所谓考科举、走仕途)。
以第三名,入选四川府尹一职。
在任三年零六个月。
而后告老还乡,享年,五十三岁。
于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于府第。
命中没有后代子嗣,此乃定数。
”孔先生算完之后便离开了。
随后,袁黄的命运果真像孔先生说的那样,县考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连连不错的考绩,让他顿时生起大大的仕途之心。
于是,他不甘于孔先生所算的命运,他觉得命运应该是可以改变的,他自道:结屋汾湖边,渔樵自为伍。
士有鸿鹄志,寸心自千古。
经过他不断的努力读书,原本孔先生算他提学考后,需要五年才能补贡(意思是说官府每年补助给秀才们的二十石廪米,必须连续吃到九十一石五斗廪米(差不多要吃五年)之时,才能顺利补贡成功)。
但袁黄还没有吃到第五年,只吃到第三年的时候,便传来可以补贡的公文。
而他的妻子这时也怀孕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大大的高兴,他高兴的是他可以摆脱孔先生所说的宿命。
他可以改变命运,好好的去走仕途,好好的为民请命。
这时,他自己非常得意的心想:“呵呵,孔先生这下算不准了,而且我也已经有后嗣了。
”呜呜!美梦没有多久就醒了。
因为他平时为人狂妄自大,桀骜不驯,得罪了上面的主试官。
于是补贡被驳回。
因为补贡被驳回,袁黄心情低落,整日买醉,脾气变得更加暴躁。
没事就怪罪、迁怒于自己的妻子,说得妻子整日以泪洗面,委曲求全。
没过多久,妻子也不幸流产了。
这下真的又应验了孔先生所说的没有子嗣。
袁黄便从此意志消沉,整日买醉。
一年多后,醉生梦死的袁黄突然又收到补贡的公文。
他很惊讶,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情,上次得罪了主试官,补贡被驳回。
这次却又因新任的提学考官赏识他的才学,又让他补贡成功。
然而,整天在街上买醉的他,听到补贡成功的消息之后。
心中并没有补贡成功的喜悦,相反的却是一种被命运束缚的恐惧。
他急急忙忙的跑回家,又紧紧张张奔向厨房,再仔细查看领取廪米的记账簿……果然是九十一石五斗廪米,跟孔先生算得真的丝毫不差。
他伤心的向天呐喊着:“我认命了……我认命了……我认命了……我有什么苦闷的……我现在是被命运所拘啊……万事都不由己啊……这一切都已成定局了……从此还谈什么加官进爵,还谈什么儿孙满堂,还谈什么人间冷暖……这一切于我都已经没有关系了……都没有关系了……都没有关系了……我什么都可以放下了……我知道我始终都逃不出命运的手掌心……。
袁黄到燕都(今北京)国子监上学后,因为被命运所拘,故终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虽有远大的抱负,却没办法发挥。
从小他就喜欢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等。
只想有朝一日可以用这些知识来为百姓造福。
虽然国子监藏书阁内藏书丰富,但他每天所看的都是与仕途无关的书,都不是些升官晋爵用得着的书。
他每天都是在看如何造福百姓的书籍,如郭守敬所写的《授时历》(1276年由郭守敬所修订的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郭守敬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二年)。
是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
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由于他对水利的兴趣,以至将来他写出了《皇都水利考》。
由于他对农业的兴趣,以至将来他写出了《宝坻劝农书》,这也就是天津小站米的由来。
这个《宝坻劝农书》例行了八百年,造福了很多天津地区的百姓。
有一次他的同学就嘲笑他,来到国子监不看些加官进爵的书,尽看那些闲书有什么用呢?如此看来,你不是假清高,就是没有当官的命。
袁黄没有回应一气之下便走了出去,他望着天空心想:“我不是没有当官的命,孔先生算我将来入选四川府尹一职……我这一生完全是被命运所拘啊!纵然有远大的抱负,那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这一切都已经早就成定数了,我也改变不了什么的……”由于他的脾气不好,性格倔强,又再次得罪了国子监的祭酒大人(校长)。
祭酒大人命他从燕都的国子监调往南京的国子监。
也是这个因缘,他经由好友的介绍,顺道去栖霞山的天开岩拜访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有个习惯。
凡是要拜见他的人,都先丢一个蒲团给他,让他先打坐。
云谷禅师会看机缘而给予开示,有时候也没有开示。
然而,不管有开示,还是没开示。
很多人都在一个时辰内,就获得答案或没有获得答案,随即就离开了。
袁黄与云谷禅师一共坐了三天三夜。
这时云谷禅师就说话了:“这位施主好定力啊!连坐三天三夜,居然一点妄想都没有,这可不是一般凡夫能做到的。
”袁黄微笑回答:“禅师有所不知啊!我啊!早年被一位世外高人孔先生算过命。
过去的事情应验的分毫不差。
将来的荣辱生死,也被命运所注定。
根本没有办法改变。
我想、正念、妄念。
反正都不可能实现。
想也没有用了!”云谷禅师听了袁黄这一番话便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原来如此啊!我还以为施主定力非凡呢,原来还是未脱凡夫习俗啊!”云谷禅师接着说:“命是由个人前因所定,运则可以随缘而转”。
又:“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问鸟巢禅师,何为佛教?鸟巢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这谁还不知道啊!”鸟巢禅师笑着说:“三岁孩儿能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就是说知道容易,做到难啊!袁黄自从与云谷禅师一谈之后,习得了如何改变命运的方法,从此便改名为了凡。
其实如何改变命运,就在这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中锋禅师(《三时系念》的作者)对善恶,有很深的见解。
善有真伪之分,其次善有正曲之分。
其三还有满善、半善、大善、小善、阳善、阴善之分。
所谓善,有利益一个人的善,有利益一百人的善,有利益一千人的善,有利益一万人的善……以此类推,有利益百千万人的善,有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的善。
凡做大善事者,命运不被拘束。
比如我们仙子网信息部部长-七先生(仙子网委员编号七号,故称七先生),发心这辈子要把“慈善网络”研发出来。
咦!这件事如果成功,就可以利益很多人,真可谓大善事也。
云谷禅师所说改变命运详细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看看这部连续剧,因为,他们之间的对话,剧中都说的很清楚了。
如果我再说下去,呵呵,剧情就被我说完了,这样再看连续剧就没意思了。
这部连续剧最后片尾曲,值得介绍一下:了凡片尾曲:七劝根据芦墟山歌改编山歌泱泱唱开场,且唱芦墟有七劝。
一劝世人多行善,广结善缘福寿全。
二劝世人行孝道,自古百善孝为先。
三劝世人莫贪财,人算不如老天算。
四劝世人莫偷盗,触犯国法坐牢监。
五劝世人莫淫乱,伤风败俗惹事端。
六劝世人莫奸刁,因果不差必报还。
七劝世人莫杀生,物我同亲不一般。
国泰民丰保平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路上下载这首歌曲下来听(呵呵,其实片头曲(曲名:善意满人间)也满不错!)。
接下来我要说一个故事:在西洋神话里,有一个大力士搬石头的故事。
大力士因触怒了天神宙斯,被宙斯严厉惩罚,要受一种永无止尽的苦刑。
每天清晨,大力士要将一块大石头,从山下推到山上。
可是当这块大石一抵达山上的那一刻,由于诅咒的力量,这块大石就会自动滚落到山底。
于是大力士每天将石头推到山上,每天又看到石头又由山上滚入山下,他永远没办法完成使命,也就每天做着同样劳苦的工作,永无止息(呜呜!真是可怜啊!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宿命!)。
有一天,当这个大力士在搬运石头的时候,突然发现他搬石头的每个动作都相当完美,一种肌肉的线条之美,叫他深深感动着。
他完全忘了以前有过的劳苦、抱怨、绝望的心情,他开始在享受搬运石头的每一个动作,以及推到山顶时的那份荣耀。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这一刹那,诅咒竟然自动解除了!大力士推到山顶的石头,也再不会滚落山下,他由无止尽的劳苦中,重新获得了自由。
正是如此,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时候就是“一个念头”的转变,就能摆脱这命运的枷锁,因果的束缚。
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懂得缘起法则:一切已展现、正展现、未展现的所有的实际现象,共分为三大类:一、缘已灭法:即指属于过去的种种实际的现象。
二、缘已生法:即指属于当下正展现的种种实际的现象。
三、对于未来还未展现的种种实际的现象。
改变命运的方法,并不在“第一项的缘已灭法”,也不在“第二项的缘已生法”。
这里所谓的“第一项的缘已灭法”,是指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并不能对它有所改变。
比如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历史,因为它已经成为历史了。
“第二项的缘已生法”是指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当下这一刻,这也是不能改变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命运,也不能改变现在的命运(正在发生),但可以改变未来的命运。
因此,我们能改变的是“第三项对于未来还未展现的种种实际的现象”。
而这第三项又可以分为三大类:一、因缘法:即该现象必须要有“因”与“缘”才能展现。
例如:农夫还没有菜可以吃。
这时,必须要菜籽为“因”,土壤、空气、水份、肥料、人工、时间等为“缘”,才能有菜吃!这种必须要有“因”与“缘”才能展现的现象,就是属于“因缘法”。
二、缘起法:即该现象已经具备“因”了,所以只要有“缘”就可以展现。
例如:色身(属于一出生就存在的因)一直不喝水,色身就会死。
这时,“色身”就是因,“一直不喝水”就是缘。
又例如:“有生无不死”。
也是属于“缘起法”。
因为“真心(灵性)”就是本来就存在的因,“投生”就是缘。
所以只要有投生的缘就会造成未来有死亡的果。
又例如:以“投生”为缘,故人一出生,就必然有“吃、喝、拉、撒、老、死”这六种病。
做十善业的人只得这六种病,如转轮圣王,一生就只得这六种病,正所谓无疾而终。
这六种病是所有人一投胎就都有的病。
另外还有个别造的业,个别所生的缘起法。
也是一投胎就有的病,比如唐氏症,小脑萎缩症……等等。
三、因果法:即该现象的“缘”已经具备了,只要有“因”就可以于未来展现其结果。
例如:前面有一栋二十八层楼高的大楼(这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