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版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案
力学单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能够正确使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的计量和计算。
4.培养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和物理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2.难点: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意义和应用,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计量,引出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
2.讲解示范:介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示范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实践: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和应用。
4.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单位换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
5.小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力学单位制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示范法: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以及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步骤。
3.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的计量和计算。
4.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
5.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力学单位制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检验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力学单位制的知识。
3.评价方式: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掌握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有关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力学单位制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工具: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用于讲解和示范。
4.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力学单位制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基本单位的概念及意义。
3. 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单位转换。
4. 学会应用单位制进行物理计算和解释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单位,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单位转换。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单位制进行计算和解释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单位制的应用。
3. 准备适当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确保实验室或教室的设备安全,并确保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了解。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的基本知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知道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好处。
教学过程包括介绍、导入、讨论、实验和总结等几个环节。
(一)引入课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入课题:1. 物理学中的基本量有哪些?2. 这些基本量的单位是如何规定的?3. 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好处是什么?(二)介绍单位制教师向学生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换算。
同时,教师也可以介绍其他常用的单位制,如英制、米制等。
(三)讨论单位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单位,例如速度、加速度、力、能量等。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尝试使用不同的单位制进行单位换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单位制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演示不同单位制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差异,让学生了解使用国际单位制可以避免因单位不同而导致的数值误差。
(五)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积极使用国际单位制。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单位定义。
《力学单位制》教案
《力学单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2. 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3. 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主要导出单位4. 力学单位制的换算5. 力学单位制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力学单位制的换算。
2. 难点:力学单位制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单位制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阐述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案例分析:分析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加速度等。
4. 单位换算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力学单位制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计算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3. 评价内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力学单位制的换算。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2. 课件:力学单位制相关图片、表格、实例3. 练习题:力学单位制的计算题、应用题4. 网络资源:有关力学单位制的科普文章、视频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第二课时讲解力学单位制的应用、单位换算练习。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学习效果、课堂互动情况。
力学单位制》示范教案
力学单位制》示范教案第一章:力学单位制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掌握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理解力学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定义2. 力学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3. 力学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应用。
1.4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力学单位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力学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应用:分析力学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1.5 作业布置1. 总结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2. 举例说明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2.1 教学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学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与力学单位制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2.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力学单位制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和应用。
2.4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
2. 讲解:详细介绍如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联系:分析牛顿第二定律与力学单位制的关系。
2.5 作业布置1. 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
2.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说明答案的单位。
第三章:功和能量的概念3.1 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量的概念,掌握功和能量的计算方法,了解功和能量在力学单位制中的表达。
3.2 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能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功和能量在力学单位制中的表达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功和能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4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详细介绍能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联系:分析功和能量在力学单位制中的表达。
《力学单位制》教案
《力学单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计算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2. 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3. 力学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4. 力学单位制的换算5. 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及其应用。
2. 难点:力学单位制的换算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应用。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力学单位制的问题。
4. 练习法加强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2. 物理量计算实例。
3. 练习题。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解】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讲解力学单位制的定义,阐述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介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3. 力学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讲解力学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4. 力学单位制的换算(讲解力学单位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等。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思考和探讨。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如抛物线运动,引入力学单位制的概念。
2. 讲解:详细介绍力学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力学单位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力学单位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2. 使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计算的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力学单位制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基本构成2. 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的概念及关系3.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4. 力学单位制的换算5. 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力学单位制的换算。
2. 难点:力学单位制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相关概念和换算方法。
2.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计算。
3.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学单位制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3. 相关参考资料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回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和它们的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单位制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学单位制。
2. 讲解: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力学单位制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举例说明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力学单位制的作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学单位制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力学单位制中,质量、长度和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分别为____、____、____。
(2)1米/秒^2 等于____ 米/秒^3。
2.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2秒内从静止加速到4米/秒,求其加速度。
八、课后作业1. 选择题:(1)下列哪个单位不属于力学单位制的基本单位?A. 米B. 千克C. 秒D. 安培(2)1牛顿(N)等于____ 千克·米/秒^2。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案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的计算和单位换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力学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3. 力学单位制的应用:物理量计算和单位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2. 难点:力学单位制的应用,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力学单位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单位制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4.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计算和单位换算。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力学单位制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单位换算和物理量计算中的表现,以评价其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物理量单位制,如电磁学单位制、热力学单位制等。
2. 探讨国际单位制(SI)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3. 探讨力学单位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案例。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介绍。
2. 实物模型:展示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量和导出量。
3. 练习题库:提供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及时发现并弥补教学不足。
3.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高一物理
第4节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从而产生不同的单位制。
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单位制,不方便交流。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作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在力学范围内,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量,对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学科,除了上述三个基本量和相应的基本单位外,还要加上另外四个基本量和它们的基本单位,才能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二)七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公斤)kg 时间t秒s电流 I 安[培] A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I ,(I v )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 n ,(ν)摩[尔]mol(三)典例突破【例题】 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7kg ,在14N 的恒力作用下,5s 末的速度是多大? 5s 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大?思考与讨论: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h R V 331π=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是错误的。
她的根据是什么?(四)基本单位的定义 (1)秒的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 s 。
现在测量时间的最精准仪器是原子钟。
(2)米的定义:光在真空中s 2997924581时间间隔所经路径的长度。
(3)千克的定义: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千克 。
国际千克原器是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制造的,它是一个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高度和直径均为39 mm 。
2018年,第26届计量大会决定,千克由普朗克常量h 及米和秒定义,1 kg =h/6.62607015×1034m 2 ·s 1三、课堂练习。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的换算,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2. 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3. 力学单位制的换算4. 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理量是如何进行测量的,从而引出力学单位制的概念。
2. 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意义(1)解释力学单位制的概念,说明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工具。
(2)阐述力学单位制的意义,强调它在物理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讲解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1)介绍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等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2)讲解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
4. 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换算(1)讲解力学单位制中各物理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2)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力学单位制的换算。
5. 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通过实例分析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计算、工程等领域。
(2)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单位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学单位制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力学单位制的应用。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力学单位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力学单位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学会进行单位换算和验证物理公式中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4. 物理公式中单位的验证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单位换算的方法。
2. 难点:单位换算的技巧,物理公式中单位的验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及导出单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学会单位换算和验证物理公式中的单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直观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单位制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发展历程,讲解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学会单位换算和验证物理公式中的单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学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单位换算和单位验证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1. 介绍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单位制,如电磁学单位制、热力学单位制等。
2. 探讨单位制的发展趋势和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
4.4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
4.力学单位制★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
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知道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
2.科学思维。
能通过物理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理解掌握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3.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单位除了能初步判断一些物理等式或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外,还可以帮助对物理规律猜想做出判断。
4.科学态度与责任。
认识力学单位制在表述物理规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单位制的统一对科技的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物理学单位中,有那么几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就是根据自己的定义式,由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决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单位。
2.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知道了单位是为了测量、比较物理量的大小而建立的。
在选定了基本单位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是根据自己的定义式,由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决定的。
但是,对力的单位是牛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所以,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 使学生逐步体会出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体会到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性。
★教学过程材料引入:20世纪末,美国曾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
在设定环绕轨道半径时,没有进行单位换算,导致探测器因离火星过近温度过高而起火,随后脱离轨道坠入火星的大气层,致使美国损失上亿美元。
通过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探测器坠毁的原因。
揭示真相:失败的原因是运算单位出错,设计人员没有将英制计量单位换算为公制计量单位。
问题导入: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惨案呢?引入单位制。
问题:如果位移用米做单位,时间用秒做单位,你能推导出速度的单位和加速度的单位吗?学生思考,推导。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中找出这几个概念:(1)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并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力学单位制》示范教案
力学单位制》示范教案第一章:力学单位制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力学单位制的定义解释力学单位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学单位制是衡量力、质量和长度等基本物理量的体系。
强调力学单位制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重要性。
1.2 基本物理量与基本单位介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和时间。
介绍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如米(m)、千克(kg)和秒(s)。
1.3 导出单位与导出单位制解释导出单位的概念,即由基本单位通过乘除运算得到的单位。
举例说明如何从基本单位导出其他力学单位,如速度(米/秒)和加速度(米/秒²)。
第二章:力学单位制的换算2.1 单位换算的基本原理介绍单位换算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依据是基本物理量的关系。
强调单位换算的目的是将不同单位的数据转化为相同单位的数据,以便进行比较和计算。
2.2 单位换算的步骤与方法详细讲解单位换算的步骤,包括确定需要换算的单位、找到相应的换算因子、进行乘除运算等。
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2.3 常见单位换算实例列举常见的长度、质量和时间单位换算实例,如千米与米的换算、千克与克的换算、秒与毫秒的换算等。
强调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换算方法。
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与力学单位制3.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回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强调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3.2 牛顿第二定律的单位分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如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²(m/s²)。
引导学生理解力学单位制中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牛顿第二定律的单位制验证通过实际例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将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和加速度的单位结合起来,验证力学单位制的合理性。
强调力学单位制在实际物理测量和计算中的作用。
第四章:力学单位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1 力学单位制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介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并解释如何使用力学单位制来计算力和功。
《力学单位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力学单位及其符号。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力学单位及其符号3. 力学单位制的换算4. 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换算方法。
2. 运用举例法,展示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力学单位(米、千克、秒)及其符号。
3. 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换算方法,如:米→厘米、千克→克等。
4. 举例展示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力学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理量计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力学单位制概念、基本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力学单位制的计算题,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力学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认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力学单位制及其转换关系。
2. 探讨力学单位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力学单位制在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数据处理。
2. 引导学生利用力学单位制进行日常生活和工程问题的计算。
3. 开展课外活动,如制作力学单位制知识小报,分享学习心得。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梳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4.4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章节名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授课类型新授课计划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一、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3)了解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科学思维】(1)能够根据物理量的定义式或者物理关系来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2)能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3)会利用单位制判断一个物理量表达式的可能正误等有关问题.【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1)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2)认识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单位制能促进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二、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单位制.三、教学难点计算过程计算、判断、推导物理量单位及其正确.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文献阅读法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分析【现象演示】视频演示1:组织学生观看加拿大航空143号班机迫降事故,反思、追溯迫降原因。
视频演示2:组织学生观看NASA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发射失败,反思发射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提问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两种现象?提问2:什么是英制单位?什么是公制单位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采用多媒体纪实式引入新课。
本环节“现象演示”引入真实世界事件,勾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方程计算采用不同公制,会带来巨大误差,对生产生活、科学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其后,引入本节课概念“单位制”;“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真实世界向科学思想世界过渡。
课堂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分析1.课题解析基于章节题目,分析章节重点。
为学生建立主题核心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搭建脚手架,实现该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天马星空回忆过往知。
高中物理力学单位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力学单位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及常用单位;3. 学会通过单位制进行物理量的计算和转换;4.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2. 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单位(米、千克、秒);3. 力学中的导出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力等);4. 常用力学单位及换算关系;5. 单位制在物理计算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2. 难点: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相关概念和知识;2. 利用举例法阐述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3.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单位制的换算练习;4.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法强调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引导学生理解单位制的构成;3. 讲解导出单位:分析力学中的导出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力等,让学生掌握单位制的扩展;4. 换算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力学单位制的换算,巩固所学知识;5. 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单位制在物理计算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学单位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身高、体重等,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单位制的理解。
2. 问题解答:提出与力学单位制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千克,它的重量是多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单位制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关于力学单位制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
2. 练习题应涵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以检验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掌握情况。
《力学单位制》教案
《力学单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使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物理量计算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单位制的概念2.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3. 力学单位制的换算4. 力学单位制的应用5. 国际单位制(SI)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学单位制的概念、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力学单位制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力学单位制的换算,国际单位制(SI)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学单位制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学单位制的应用。
3. 练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力学单位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力学单位制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力学单位制的概念,阐述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关系。
3. 举例说明力学单位制的换算方法,演示换算过程。
4. 练习题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力学单位制的换算题目。
5. 小组讨论:结合实际问题,探讨力学单位制的应用。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力学单位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力学单位制的概念。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力学单位制进行单位换算。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力学单位制进行合理计算。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力学单位制基本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评估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应用力学单位制的情况。
3. 评价内容:学生对力学单位制的定义、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掌握。
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力学单位制的合理性和创造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力学单位制的相关章节供学生阅读。
2. 教案:教师自备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
3. PPT:制作课件展示力学单位制的关键知识点和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记错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是,只要他稍稍检查一下单位就不会犯这个低级错误,因为要想等号两边单位一致,加速度后面的时间t应该是二次方才行。所以,掌握了量纲检查的方法,你对自己的结果又会多了一分把握,对别人的结果也不会盲目轻信。
推导牛顿、焦耳与基本单位之间的关系。解释g的单位的两种写法。
教师:你可以仿照上面的例子去推导更多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体积、密度、压强、功率等等。更进一步,如果我们知道了新的物理规律或者定义了新的物理量,也可以根据这样的规律确定相应单位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多次遇到这样的例子。这种追寻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正是科学思维的一种体现。
8分钟
环节三:
国际单位制
教师: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国际单位制里面选择了7个基本量和相应的基本单位。有了这7个量的单位,物理学家们就可以根据物本单位导出其他单位。
但是即便如此,人们发现,由于米尺内部结构的变化,两条规定刻线间的距离也会变化,从而无法保证国际米原器所规定的精度。而且,国际米原器只有一个,如果它意外损坏,就无法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因此,人们希望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长度标准。
随着对原子结构的深入了解,许多科学家提出利用原子辐射的波长值取代国际米原器作为“米”的定义。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第二次国际米定义:“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这样定义的米就更加稳定了。
3.知道国际单位制,能够根据物理量的定义或者物理关系来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能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能在运算过程中规范使用物理单位。
教学重点: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与应用。
教学难点:
基本单位的定义。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环节一:
引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哪些物理量和相应的单位?
不仅是米,国际单位制中,其他基本单位的定义也都朝着借助自然常数的方向演变,因为我们相信自然常数是相当稳定的。千克原来是由铂铱合金制成国际千克原器来定义的。【最新】,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千克由普朗克常数及米和秒定义。这项决定已于【最新】生效。千克是最后一个改成用自然常数定义的基本单位。从此,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建立在不变的自然常数基础上,保证了单位的长期稳定性和通用性。
教师:当题中的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时,计算的结果也是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的。既然如此,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计算过程中就不必写出各量后面的单位,只在数字计算式后面写出正确的单位就可以了。这样,计算过程就可以简化来写。这在做复杂计算时能帮我们省去不少时间。
量纲检查
学生活动: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她的根据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
后来激光出现了。激光的单色性极好,可以用来更精确地定义米。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光在真空中确定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这个时间间隔很短,是1/299792458秒。在这个新定义中,我们先约定好光速的值,长度可以通过测量光在真空飞行的时间导出。
从米定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物理学里面,越是基本的东西越要经得起推敲,越是容不得马虎。实验物理学家对于稳定性和精确性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与践行的。
教师: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作基本量,它们相应的单位叫作基本单位。
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叫作导出量,推导出来的相应单位叫作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单位制。
教师:要制定一套单位制,首先要选好基本量和基本单位。基本量选的不同,或者虽然基本量相同,但是基本单位选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单位制。不同的单位制之间交流十分不方便。为了交流方便,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套单位制。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力学单位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6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质量(m)、长度(l)、时间(t)以及它们的基本单位:千克(kg)、米(m)、秒(s)。
2.知道力学中除长度、质量、时间以外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基本单位中推导出来的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使得单位有了统一的标准,大大方便了学术交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单位制的作用可不仅限于此。用好单位制,有的时候能帮我们省下大力气。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看看单位制的应用。
4分钟
环节四:
国际单位制
的应用
简化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00 g,在1.4 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开始运动。那么,5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是多少?5 s内它的位移大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学生:
长度
时间
质量
速度
加速度
力
功
……
m, cm
s
kg, g
m·s-1
m·s-2
N
J
…
教师:单位重要吗?为什么g的单位有两种写法:m·s-2和N·kg-1?
2.5分钟
环节二:
介绍基本概念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页“基本单位”部分,并回答: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如何制定单位制?
5.5分钟
环节五:
基本单位的定义
教师: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身高问题引出:如果基本单位的定义不明确,还是不便于交流。那么,国际单位制里的基本单位是如何定义的呢?我们以米的定义为例来说说。
教师:米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1米被规定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人们按照这个定义用铂铱合金制成米尺,也叫做米原器,并在1889年通过了第一次国际米定义:“1米是国际计量局保存的铂铱米尺上所刻两条刻线间的轴线在0℃时的距离。”这把铂铱米尺被保存在十分严格控制的环境中,以保证复现长度单位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