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补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免疫复合物(IC)是经典激活途径的主要 激活物,其触发C1活化的条件为:
C1仅与IgM的CH3区或某些IgG亚类的 (IgG1、IgG2、IgG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 化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只有 抗原抗体复合物(Fc段发生构象改变)才 能触发补体激活。
抗原抗体复合物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 补体的固有成分:指存在与体液中、参 与补体活化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如: C1~C9 2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 蛋白。如:C4bp 3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 应的受体。如:C3bR
二 、补体系统的命名
参与补体系统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 被 发 现 的 先 后 分 别 命 名 为 C1 ( q 、 r 、 s ) 、 C2…C9;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 号后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 横线表示,如C3bBb;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 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
应( acute phase respone )
肝脏合成
急性期蛋白 ( 包括参与补体激活的甘露
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
MBL(mannan-binding lectine)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某些细菌、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酵 母多糖、凝聚的IgA和IgG4以及其他哺乳 动物细胞可为补体的级联激活反应提供 接触表面。 不需通过C1q的活化,不依赖于特异性抗 体的形成。(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 效的防御机制)
脂质双层 C5~9(膜攻击复合物,MAC)
血清
SC5b~7、SC5b~8、SC5b~9(与S
蛋白形成亲水的、无溶细胞活性的复合物)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MAC的组装
C5a C5转化酶 C5b+C6+C7 (插入脂质双层中)+C8 多聚C9 (即MAC)
C5b67 C5b678+
MAC效应机制:
MAC在膜上形成小孔使小的可溶性分子、离子、 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胞膜,胞内渗透压降低,细 胞溶解;此外,还可导致致死剂量的钙离子被动 弥散至胞内,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补体激活过程中生产的某些中间产物极不稳 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触发补体活化的表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作用:平衡补体的激活与抑制,从而既 防止对自身的伤害,又有效的杀灭外来 病原体。 分类(根据作用特点不同):
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 B因子、D因子、H因子、P因子等;
补体调节蛋白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 结合蛋白等;
三、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多数属β球蛋白,少数属α或γ球蛋白; 各补体成分的分子量及血清含量不一, C3含量最高;D因子最低。 分子量最大的是C4bp;最小的是D因子。 补体含量最丰富的动物是豚鼠。 均对热敏感,56℃30分钟即可灭活。 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产生。
补体分子 及其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概述
19世纪末,在发现体液免疫后不久,Bordet 即 证明,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 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由于这种成 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 被Ehrlich称为补体(complement,C)。 定义: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 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的总称, 又称为补体系统。
*三条途径的不同点
激活物 参与成分
首先激活
传统途径 Ag-Ab C1~C9
C1
旁路途径
脂多糖、 酵母多糖 等 C3, C5~9, P 因子、 B 因子、 D 因子 C3
MBL 途 径 MBL 与 病原体的 结合物 C4、 C2、 C3、 C5~9
C4
反应顺序 C1 C42 C3 C3 C5~9 C42 C3
四、补体系统的基本特征
含量相对稳定性 激活的连锁反应性 效应的放大性 作用的两面性 反应的局限性 性质的不稳定性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依据补体激活过程的起始顺序不同,可分为三条途 径: 1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 ( classical pathway);
2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
C5~9
C5~9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C4b2b
C5转化酶 作用时间
C4b2b3b C3bnBb C4b2b3b 晚期(Ab 早期(Ab 早期,略晚 产生后,参 产生前,参 于旁路途径 与特异性体 与非特异性 液免疫) 免疫)
*三条途径的相同点
都需要C3参与 都需要激活物质的激活 都经过共同的末端效应 最终发生的生物学效应相同
C4
C1qrs
C1qrs
C2
C3 C4a C4b
C4b2b + (经典途径
C3转化酶)C3b C3a
C2b C2a
C5b6789← C5b678←C5b67 ← C5b← C5←C4b2b3b
(MAC)
↓(经典途径C5转化酶)
C5a
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病原微生物入侵
巨噬细胞、中性粒
细胞 TNF-、IL-1、IL-6 急性期反
(一)、经典途径补体成份的基本结构
C1是由C1q、C1r和C1s分子组成的多聚体复合物。 C1q为六聚体,呈球形,每一亚单位的C端头部是C1q 与Ig结合的部位。C1r和C1s与C1q相连。
每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 与两个以上Ig分子的FC 段结合才能活化。
IgM激活补体的能力 强于IgG。
(二)补体C3的裂解图
MBL途径 ;
3 由 病 原 微 生 物 等 提 供 接 触 面 , 而 从 C3 开 始 激 活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共同的末端通路(terminal pathway),即膜攻击 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的形成及 其溶细胞效应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D因子
备解素P
C3
B因子
经典途径或
自发产生
C3b C3bBb C3bBbP
Ba
C3bC3a
放大机制
C3bnBb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全部三条补体活化途径均可形成C5转化酶,裂 解C5,这是级联反应最后一个酶促步骤;此后 的过程只涉及完整蛋白成分的结合与聚合,并 形成两类末端产物(根据激活发生的部位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