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现状和应对探讨

合集下载

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完善

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完善

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完善的措施。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管理制度的影响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

因此,管理制度也需要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只有不断调整和改进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是企业稳定运营的基础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运营流程和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合理的管理制度也能够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为企业的长期稳定运营奠定基础。

三、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适应性强的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灵活应对竞争挑战,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反之,如果管理制度无法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就会使企业陷入被动,丧失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管理制度需要坚持科学和民主的原则完善管理制度需要遵循科学和民主的原则。

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利用数据和实证研究为决策提供支持。

民主的管理制度需要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民主决策和权力分配,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员工的参与度。

五、完善管理制度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管理制度的完善不能只局限于流程和制度的改进,更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能够满足员工个体化的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例如,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福利待遇,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培训,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等,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六、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怎么理解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充分性及有效性

怎么理解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充分性及有效性

怎么理解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ISO 9001: 2015标准中两处完整提及“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9.3.1条款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10.3条款组织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这三个定性指标如何理解和评价呢?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效性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 适宜性、 充分性是达到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围绕适宜性、充分性、 有效性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地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及时做出改进决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过程和资源需求的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的变化应具有持续的适宜性,在满足要求方面具有持续的充分性, 从而确保实现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持续有效性。

案例理解一、适宜性通俗来讲,就是能不能用、合适还是不合适。

好比一个人穿衣服,所谓的「适宜性」就是合身还是不合身,相对于穿衣服的人来说,就是衣服大小或肥瘦的问题,衣服太大、太小、太肥、太瘦都是不合适的。

只有衣服大小肥瘦合适了,才能说衣服的「适宜性」比较好,如果还不够好就需要对衣服进行修剪。

对于管理体系也是一样,大型企业的管理机制在小型企业无法运行,小型企业的管理机制也不适合大型企业,这就是管理体系适宜性的问题。

二、充分性通俗来讲,就是足够还是不足够。

好比一个人穿衣服,所谓的「充分性」就是感觉暖和还是寒冷,相对于穿衣服的人来说,就是衣服多少或薄厚的问题。

如果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就需要少穿衣服,或者穿些比较薄的衣服;如果在天气寒冷的季节,就需要多穿衣服,或者穿些比较厚的衣服。

对于管理体系也一样,没有一家企业会对所有环节都进行统一强度的管理,关键环节要加强控制,不关键的环节尽量少投入一些资源与精力,这就是管理体系充分性的问题。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什么是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适宜性:能不能用;充分性:够不够用;或者某两个。

有的地方三个。

除了这三性外,还有一个符合性。

也值得同时加以分析的。

通过分析您一定会加深对标准的理解。

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体现在那些方面任何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都于动态的客观情况中,面临着各种内部或处部的变代,如依据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换版、新的法规颁布、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组织的领导成员调整、员工的更迭、产品的更新、工艺路线的变动、设备的引进等。

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持续适宜性就是质量管理体系与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应能力,因此组织要分析情况及时做出体系与情况相适宜的变更。

2.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无论是组织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是组织针对变化了的情况对现有体系的变更中,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未考虑周全的问题,如过程未能充分地展开、职责权限或接口关系规定不够明确、资源配置不相适应。

由于这类原因,造成过程未能受控或控制不好,这就是没有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充分性就是质量管理体系达到充分展开和受控的程度。

3.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体现在那些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指完成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序。

策划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通过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以达到方针、目标的全部活动。

策划的结果应体现在实现方针、目标的结果,又具体体现在与体系有关的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顾客满意的程度、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地运行、针对不合格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实施、是否有效等方面。

有效性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适宜性,充分性是达到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需要再补充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改进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改进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运⾏现状及改进⽅案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现状与改进对策公司领导:为更好的推进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作,根据集团公司建⽴并运⾏质量管理体系的愿景,结合每年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以及第三⽅监督审核情况,对照ISO9001标准的规范要求和公司质量⼿册的相关规定,ISO9000⼯作组在对当前体系运⾏状况进⾏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对今后体系运⾏的改进提出了⼏点建议,呈报公司领导。

第⼀部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中唯⼀⼀个⽤于认证的标准,它从保证顾客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它是各类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提供了基本准则。

ISO9001标准针对的质量管理体系⽬标是保证产品质量,增进顾客满意,因此,标准所描述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

图⽰1: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采⽤质量管理体系是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项战略性决策,是与品牌发展战略,市场⼀体化战略协调统⼀的管理举措。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提出的要求,也是公司内部管理和⾃我发展追求的⽬标。

国际标准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通过改进和强化管理体系达到提⾼组织各种绩效的⽬的。

因此,公司要经过不懈的努⼒才可能使管理体系具备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达到质量绩效的不断提⾼。

完善和持续改进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段与⽬标的⼀致性。

第⼆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1 监督审核1.1 审核概况公司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第⼆次监督审核于2011年5⽉9 -10⽇实施,世通认证公司审核组按照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利⽤1天半的时间,随机抽样的⽅式,完成了对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情况的监督审核。

1.2 审核⽬的是否符合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标准要求,确定是否可以继续保持证书。

1.3 审核范围棉花的进⼝与销售;纱线、家纺⾯料及服装⾯料的设计开发、⽣产、销售和服务;针织、梭织服装及家纺产品的设计开发、⽣产(外包)、销售和服务。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什么是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适宜性:能不能用;充分性:够不够用;有效性:有不有用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应于组织的运动。

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主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及时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理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理解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理解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理解9.3 管理评审9.3.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保持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理解要点】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应于组织的活动。

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人员流动;财务状况的变动;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方法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及时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理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即符合性。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理解知识分享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理解知识分享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理解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理解9.3 管理评审9.3.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保持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理解要点】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应于组织的活动。

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人员流动;财务状况的变动;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方法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及时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理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即符合性。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应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应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应性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制度是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规范组织的运作,促使组织成员按照既定规则和程序进行工作。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应性是保持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应性,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维护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指的是制度本身的全面、完善和统一。

要维护管理制度的完整性,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1 系统性规划要保持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必须进行系统性规划。

这包括制定全面的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被纳入体系中。

规章制度应该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并且要经过全面的讨论和审核。

1.2 追求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维护管理制度完整性的基础,必须保证全体员工受到平等的对待,确保管理决策公正无私。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滥用权力和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1.3 保障制度执行管理制度的完整性还需要保障制度的执行。

制度设计后,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机制来确保制度的落地实施,如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

只有在执行中落实制度,才能保持制度的完整性。

二、提升管理制度的适应性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是指制度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灵活调整和适应。

为了提升管理制度的适应性,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2.1 弹性设计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制度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设计。

制度应该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可能发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管理者要具备灵活性,及时调整和修改制度,以应对变化。

2.2 考虑员工需求员工需求是组织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管理制度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关切,为员工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会。

只有员工满意,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

2.3 倾听员工意见管理制度的适应性也需要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员工是组织中最直接、最实际的参与者,他们对于制度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管理者应该与员工保持沟通,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适应性是相辅相成的。

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的理解

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的理解

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的理解适宜性:能不能用充分性:够不够用有效性:有不有用一、适宜性适宜性指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应于组织的运动。

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主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的健康、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及时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理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具体讲,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全面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

全面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

全面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以全面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为主题,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探讨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分析提升其有效性与适应性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讨论如何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以及发挥员工潜力和创新力。

然后,我们将以提升管理制度的适应性为重点,探讨如何应对外部变化和挑战,包括灵活调整制度、开展培训与学习以及倡导创新思维。

最后,我们将总结全文,并强调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管理制度指的是组织自身内部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它在组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组织的运作,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组织内部混乱和冲突,确保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种事务,维护组织的正常秩序。

最后,管理制度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效率。

第二部分: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的重要性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竞争力。

而一个具有适应性的管理制度则可以使组织在面对外部变化和挑战时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保持持续的发展优势。

因此,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三部分: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为了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流程,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促进信息的畅通与共享。

再次,发挥员工的潜力和创新力,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推动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此外,组织可以加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第四部分:提升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提升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什么是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适宜性:能不能用;充分性:够不够用;有效性:有不有用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应于组织的运动。

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主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及时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理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怎样理解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什么是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适宜性:能不能用;充分性:够不够用;有效性:有不有用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应于组织的运动。

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主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及时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理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报告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报告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评价报告
一、适宜性
经安环科及其他各个部门主要责任人仔细研究讨论,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与公司现行各项目标、指标、方针和政策相适宜,具备与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

二、充分性
经安环科及其他各个部门主要责任人仔细研究讨论,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已经全面覆盖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并且能够对公司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该体系文件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全面的,具有很高的完善程度。

三、有效性
经安环科及其他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仔细研究讨论,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完全符合现行所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比发现能够很好地完成公司相关的目标、指标、方针,同时使员工满意。

总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具有较强的动态适应能力,具有很好的适宜性;过程全面识别,且充分展开,具有很好的充分性;相关目标,方针能够得到实现,具有很好的有效性。

安环科。

ISO体系标准中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的理解

ISO体系标准中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的理解

ISO体系标准中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的理解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应于组织的运动。

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领导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主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及时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理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ISO 9001:2000标准在5.6.1条款中提出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这是管理评审应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

不少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时,未能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而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起不到质量管理体系应有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作用。

下面,笔者就如何理解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谈一些看法。

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合于组织的运动。

而却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领导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即使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地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地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地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其是否符合ISO 90001: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ISO 9001:2000标准在5.6.1条款中提出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这是管理评审应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

不少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时,未能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而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起不到质量管理体系应有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作用。

下面,笔者就如何理解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谈一些看法。

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合于组织的运动。

而却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领导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即使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地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地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地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其是否符合ISO 90001: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

管理制度的优缺点及应对策略

管理制度的优缺点及应对策略

管理制度的优缺点及应对策略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它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优缺点。

本文将探讨管理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管理制度的优点1. 规范行为:管理制度为组织内部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2. 提高效率:管理制度通过明确的流程和程序,使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避免了混乱和冲突,提高了工作效率。

3. 保证质量:管理制度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了组织的竞争力。

4. 促进沟通:管理制度为组织内部的沟通提供了框架和平台,使信息能够流通和共享,促进了团队合作和协作。

5. 提升管理水平:管理制度通过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升了管理水平。

二、管理制度的缺点1. 刚性约束:管理制度可能过于刚性,限制了员工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导致组织对变化的适应能力不足。

2. 形式主义:管理制度过于注重程序和形式,忽视了实际效果,导致工作变得繁琐和低效。

3. 缺乏灵活性:管理制度可能无法适应不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导致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4. 员工抵触情绪:管理制度可能给员工带来压力和束缚感,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5. 容易产生腐败:管理制度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执行不严格,可能会给腐败行为提供机会,损害组织的利益。

三、应对策略1. 灵活性与规范性的平衡:管理制度应该在规范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证规范和标准,又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和创造空间。

2. 定期评估和改进:组织应定期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3. 培养员工的自主意识:组织应该培养员工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在管理制度的框架内自主思考和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加强沟通和反馈:组织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员工对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现状及应对探讨一、QMS文件及实施的现状.1.文件中的问题1.1照搬照抄,千篇一律,不结合实际.1.2明知QMS文件不适用却不愿修改,多年不变.1.3QMS文件与组织原有管理方法不一致,同时执行。

1.4QMS与组织的质量目标不一致。

2.运行中的问题2.1 说的多做的少2.2日常工作与贯标工作脱节.贯标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2.3 文件繁多难以理解和运用,存放的人多看的人少,使用的人则更少。

2.4少数人忙,多数人闲,贯标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大多数人无关。

2.5 符合性的证据随处可见,有效性和效果方面的证据较少。

3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3.1从贯标的动机来看:——组织以营销拉动,咨询公司投其所好——组织低价招标,咨询公司低质应对。

——组织为了快速取证,咨询人员帮助作假。

3.2从实际运作角度来看:——人员对标准一知半解,不能将标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体系文件编制出来后,对文件的审查把关形同虚设,或干脆照抄别人的文件。

——主要领导重视不够,未能发挥领导的作用。

——员工参与不够——员工对文件学习、理解、掌握不够。

——管理人员投入不够,一味降低成本。

——审核及检查的力度不够。

——体系运行结果与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等未有机的结合。

二、文件适宜性和充分性的评价1、文件的定义:信息及其承载媒体.2、文件的作用:沟通认识,统一行动.具体作用表现在:——作为培训教材——使过程具有重复性和追朔性——提供客观证据——用于评价QMS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帮助组织加强管理,满足顾客要求和加强改进3、QMS中使用的文件类型:3.1对内、外部提供关于QMS一致信息的文件.――质量手册.3.2表明QMS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质量计划.3.3阐明要求的文件.――规范.3.4阐明推荐的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指南.3.5提供如何一致的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程序、作业指导书、图样。

3.6提供证据的文件.――记录.4、文件评审的目的、时机.4.1 内部评审.——体系建立时:评价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组织自身进行). ——定期评审:(组织自身,可以和管理评审同步进行) 评价: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内、外部情况变化时(顾客要求、法规变化、认证依据变化.企业内部情况变化如:方针、组织机构调整、重大资源发生变化、职能作出调整、产品变化等)主要评价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

4.2 外部审查(第三方)——文件初评审:进驻现场审核之前.评价QMS的符合性.——文件进一步审查:现场审核时.评价QMS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

4.3文件审查的对象:文件审查的对象包括了本章节第3条款所列的全部文件.4.4文件审查的依据:4.4.1外部审查的依据:审核准则--符合性组织自身情况--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组织的外部要求.(顾客及法规)--充分性、适宜性4.4.2内部审查的依据:外部要求. (顾客、法规、认证依据等)内部要求. (管理的需要) --经营方针--质量方针--质量标准质量目标--识别的过程--作业方法(监测方法)、工作标准--监视和测量--质量记录。

4.5 QMS适宜性、充分性的评价4.5.1充分性:QMS全面满足质量管理要求的能力和本领——在满足标准要求方面是充分的,该有文件的均已形成文件.——文件在职责、工作顺序、工作方法、工作标准、验收方法、记录等方面的要求展开充分.(人员理解一致)——质量管理体系在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设施、工作环境)配置方面是充分的。

4.5.2适宜性:QMS适应内、外部要求( 既定的和变化的)能力.——在满足外部要求(法规及顾客要求) 方面是适宜的.——在满足内部执行方面是适宜的,便于操作.——在满足内部管理方面能保证实现所确定的标准、目标等.●注意: 文件的多少、详略程度及使用媒体取决于:1)组织的类型、规模.2)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3)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4)适用的法规要求.5)经证实的人员能力.6)满足QMS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4.6 文件充分性及适宜性案例分析4.6.1与充分性有关的案例:——公司《检验和试验程序》规定,对新开发产品的检验应有检验部门制定抽样方案,具体规定:抽样点、抽样量、抽样方法及样品的制备等,但现场审核时却提供不出.——ISO9001:2008中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未明确检验的频次、方法、职责等,导致此条款执行不到位.——ISO9001:2008中8.4数据分析,未明确应收集的信息,对信息处理、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目的和职责等,导致部分单位运行不好,部分单位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与标准脱节,不知道这类工作同标准之间的关系.——把各项工作确定为一项过程时,是否满足GB/T19001-2008之4.1的要求,是否有:作业方法、作业标准、检测方法,是否明确收集的数据、方法、职责(接口)等.4.6.2 与适宜性有关的案例:▲方针、目标的适宜性:——优等品率≥95% 产品检验却不分等月度汇总出合格率.——产品开发理化指标优等品率≥95% 产品标准不分等分级.——部门目标之一为:负责员工的培训考核等,内容上隶属职责的范畴,而不是目标的范畴。

——质检部门的目标之一为: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机构设置的适宜性:组织机构反映了企业内部的权限和相互关系,建立和改进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关系、明确权限,使得责、权、利相结和并对等。

但文件的规定往往起不到这种作用。

具体表现在:——文件与实际不符,如两个平行的部门在组织机构图中被描述为上下级关——规模较大的企业某些重要的部门不纳入体系,而较小的企业却一味夸大自己的规模,部门设置繁多,脱离实际。

——随着体系的改进,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但是为了怕麻烦,对组织机构却未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作了调整但却未对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调整。

▲职责的适宜性;——文件所描述职责与实际职责不符,所做的未写,写的却未做.职责不清,导致某些工作无人负责.如某公司文件规定8.2.1由办公室负责,但现场审核中却被告知:文件发布后公司机构进行了调整,此项工作已划归新成立的维修中心负责.而维修中心却告知:由于文件没有规定、也没人告知,本部门没进行,但据说各物业分公司在做,到分公司后被告知由于文件没发到基层,分公司对这些要求并不清楚,分公司也没进行。

——职责在文件中明确不清。

如某公司职能分配表中描述某项工作由某部门负责,但是在手册5.5.1章节中却未作描述。

某公司在职能分配表中将某项职责同时分配给四个部门负责,但却没有说清楚这四个部门之间在职责方面的接口,现场审核时,四个部门关于职责的接口也说不清。

——职责在整个体系中相互之间矛盾。

主要表现在:职能分配表——手册5.5.1——手册相关章节——程序——作业文件——实际工作不一致。

▲工作标准、质量标准的适宜性:——如:质量目标:优等品率≥95%,产品执行企业标准,产品在开发时所制定的企业标准均未进行分等、分级.——如质量目标之一为:售后服务及时承诺:省内24小时服务到位,省外48小时服务到位但服务人员工作标准及服务记录中均无此项——目标为:服务及时率100﹪、检验准确率100﹪,但却未明确什么是及时、准确等。

▲工作方法、检验方法的适宜性:——所确定的工作方法(程序/作业指导书),与实际工作中员工的作业方法背离,不适合自身的需要.——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不统一,不符合外部要求等,导致检测结果可比性差.如:某公司:顾客群为:“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消费者”但在所制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办法”中却仅对“一、二级经销商”进行了调查,而未涉及“消费者”.——为了贯彻标准,在不了解企业情况的前提下,为了追求符合性,照搬照抄了一套文件(含作业文件)以应付审核组、应付认证机构。

而实际工作时却我行我素,仍按原来的一套工作模式进行。

三、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与提高1、QMS有效性: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度.2、对QMS有效性的评价2.1 QMS文件符合标准要求反映了QMS的符合性.2.2体系文件得到实施和保持反映了QMS的适宜性和符合性.2.3 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反映了QMS的充分性和效果.2.4 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是否健全反映了QMS的有效性.3、QMS运行有效的具体表现:3.1方针、目标能实现.3.2顾客满意度提高,顾客反馈问题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市场占有率提高.3.3产品实物质量稳定.3.4人员的质量意识普遍得到提高.3.5内审、管理评审能有效实施,自我完善机制正常发挥其作用,具体表现在:——文件能随内外部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文件适宜性及可操作性加强.——产品标准、工作标准、工作方法能随要求的变化而及时加以修订.——方针、目标,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等能随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资源配备,包括人力资源的配备逐步得到加强.●注意:体系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要求(顾客和法规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4、QMS运行有效性的提高4.1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其有效性的提高——提高文件的适宜性及可操作性,做到既来自于实际,又高于实际,起到对实际工作指导的作用.——加强对文件的培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贯彻执行,根据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定期或及时对文件进行修订,以逐步提高文件的适用性。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与QMS相配套的分配机制,奖罚机制及用人机制。

——加强对QMS运行情况的监控(8.2.1 8.2.2 8.2.3 8.2.4 8.4 ) ——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把内审当作过程来进行管理。

(见ISO19011:2002 )——将内审及各项工作考核的结果同分配、奖赏、用人等挂钩。

——根据运行的结果进一步优化文件,使之简便易行。

4.2体系建立及整体改进过程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提高。

——加强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识别组织的顾客,包括直接顾客、间接顾客和最终顾客。

——进一步识别顾客的需求,包括明确需求、隐含需求和期望。

——进一步识别组织自身的过程,包括外包过程。

确定组织的质量方针(注意与自身的经营方针相协调一致)、质量目标(注意与方针保持一致、体现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目标的可考核性和先进性)。

——对组织原有体系进行检查,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距、体系运行中的症结和解决方法。

——对体系进行策划,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原有问题的解决,明确对各个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要求、检测方法和安排等。

——加强对体系文件的培训和理解。

——加强对体系运行情况的检查。

——将体系的运行情况同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相结合。

——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