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考试题的再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庞耀辉.一道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考试题的
推广[ J] .数学教学,2013(6) ( 下半月) . 作者简介 马占山,男,1968 年生,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 研究不等式和平面几何,已有近 40 篇文章在中学核心期刊 发表.
对一道 IMO 题的再研究
安徽省肥东一中 231600 薛华荣 李剑峰
3.广大师生日常中应该注意以教材为蓝本的知
识挖掘,特别是对中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实际应用
型问题深入分析,以课题学习或者探究活动形式开
展数学建模.主动关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动向,
甚至大胆对大学生建模竞赛题目做出改编,作为中
学建模题目或者考试试题.
4.建模教学对高考应用问题应当有所涉及.鉴于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保持一定比例的高考应
( 第 29 届 IMO 第 6 题) 已知正整数 a,b 满足( ab +
1)
( a2

b2

,求证
:a2 ab
+ +
b2 1
是完全平方数.
该题在当时引起 一 片 讨 论 声, 原 因 在 于 该 题 拦 倒
了主试委员会成员和一些数论专家. 丁兴春老师在文
[1] 中 提 出 并 解 决 了 更 难 的 问 题: 求 满 足 (ab + 1) ( a2 + b2) 的所有正整数 a,b 的解.

[( 1 a

1 b

éëêê3(
1 ab

1 bc

1 ac

ùûúú

= [3(a



c)] 2
1 )2]2 ≥ c
= 9(a + b + c) 2.
来自百度文库
∑ 33-n( bc) n
∑ 33-n [ (

bc) 4] 4
所以


∑ ∑ (1 + λ) 2( a) 2 (1 + λ) 2( a) 2

个不同的正实数 m,n 满足 f( m) = f(n),而这又与 f(a)
= f( x0) = f( x1) ,(0 < x1 < x0 < a) 相矛盾;
31
因此有 f( a) = f( x0) = f( x1) ,(0 < x1 < x0 < a) ,研
究函数
f( x)

x2 bx
+ +
b2 ,( x 1

0)
的单调性( 求导等过程
-1+ 省略) 有:f(x) 在(0,
1 + b4 ) 内是减函数,在

-1+ (
1 + b4 , + ∞ ) 上是增函数,因此至多存在两
第三,二者侧重点不同. 中学生数学建模更多的 是渗透建模思想、树立建模观念,学会处理实际问题 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途径;大学生数学建模则强调建 立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对问题实质性的分析和求解, 对科学计算( 计算机编程) 的要求较高;
另外,一个客观的原因,即二者组织形式不同. 大学数学建模以课程形式走进学生,同时开展三级 数学建模竞赛( 校内竞赛、国家级竞赛、国际竞赛) 引导学生参与.而中学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尚未普及, 只是在一些地方开展过,因此只能从课堂教学和以 教师为引导的实践活动展开.

t. 令
f( x)

x2 bx
+ +
b2 1




0) , 则
f( a) = f( x0) ,(0 < x0 < a) ,

仿照上述过程,对 ∙∙∙∙∙∙ ∙

2 0

b2
x0b + 1


为正整数而言,存在 ∙∙∙∙∙∙
正整数 x1,使得:f( x0) = f( x1) ,(0 < x1 < x0) ,
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肖华勇.实用数学建模与软件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
大学出版社,2008.
一道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考试题的再推广
宁 夏 固 原 市 五 原 中 学 756000 马占山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研室 750003 葛建华
赛题 正实数 a,b,c 满足 abc = 1,求证:

1 bn( c + λa) 2

1 cn( a + λb) 2

中学数学杂志 2014 年第 11 期 ZHONGXUESHUXUEZAZHI
3 (1 + λ)2.
证明 由权方和不等式可知






an( b + λc) 2 bn( c + λa) 2 cn( a + λb) 2



1,a2 ab
+ +
b2 1
= t ∈ N + ,即 a2 - tba + b2 - t = 0,则 a 是方程 x2 - tbx
+ b2 - t = 0 的一个正整数根.
Ⅰ) 若 b2 < t,则 Δ = ( tb) 2 - 4( b2 - t) > ( tb) 2;又
Δ - (tb + 1)2 = t(4 - 2b) - 4b2 - 1,
为广泛的学生科技活动,备受广大师生关注,因此,
这几道例题也为平时的教育教学发出信号:
1.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以创新性、现实性、真实
性、合理性、有效性等几个方面作为标准,对建模的
要求不可太高,重在参与.
2.数学建模问题难易应适中,千万不要搞一些
脱离中学生实际的建模教学,题目难度以“ 跳一跳可
以把果子摘下来” 为度.
当 b ≥ 2 时,Δ - (tb + 1)2 < 0,由(tb)2 < Δ < (tb +
1)2 可知 Δ 不是完全平方数,从而方程 x2 - tbx + b2 - t =
0 无正整数根,而这与 a 是该方程的一个正整数根矛盾;




时,则a2 ab
+ b2 +1

a2 a
+ +
1,不难得出 1
用问题是必要的,这样更有助于调动师生参与建模
教学的积极性,保持建模教学的活动,促进中学数学
建模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 OL ] . http: / / www. mcm. edu. cn / html _ cn / block /
8579f5fce999cdc896f78bca5d4f8237.html.2012������ 8������ 8.
文[1] 的解答精巧简洁,然而笔者在取值试验时
却发现了一些反例, 本文将对原解法作修正, 先将文
[1] 解答摘录(部分省略或改动):
(1)



b,则
a2 ab
+ +
b2 1

2a2 a2 + 1



a2
2 +

为正
整数,所以 a2 + 1 = 2,a = b = 1;
(2)
若 a ≠ b,由对称性不妨设 a
当然,同样作为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者 都是对实际问题分析简化,基于数学知识,应用计算 机进行科学计算,最终得出对实际问题的最优解. 而 且二者在很多问题上可以建立姊妹题的形式,上述 几个例题也证实了这一点. 2.2 几点建议
中学数学教材中多处体现的数学模型的应用预 示着数学模型思想在中学数学中越来越重要,同时 引用的几个例题不但说明了大学建模与中学建模的 区别与联系,还体现了中学教材中数学建模思想的 广泛应用.近年来,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全国开展的最
a5( b
1 +
2c) 2
+ b5( c
1 + 2a)2
+ c5( a
1 + 2b) 2 ≥
1 3

这是 2010 年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考试题
的第 2 题,文[1] 将这道试题推广为
推广 1 正实数 a,b,c 满足 abc = 1,0 < λ ≤ 2,则
a5( b
1 +
λc) 2

b5( c
(bc) n (b + λc) 2

(ac) n (c + λa)2

(ab) n (a + λb)2

∑bc


∑ (
b 3 c 3 )3
27(
)n



∑ ∑ (1 + λ) 2( a) 2 (1 + λ) 2( a) 2
∑ 33-n( bc) n

∑ (1 + λ) 2( a) 2
注 意 到 ( ∑bc)4
33 -n [ 9( a



c) 2]
n 4

33-
n 2
(a



c)
n 2

∑ ∑ (1 + λ) 2( a) 2
(1 + λ) 2( a) 2
33-
n 2





c)
(1 + λ)2
n 2
-2
33-
n 2

(1
× 3n 2
-2
+ λ)2

(1
3 + λ)2.
当且仅当 a = b = c = 1 时取到等号.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题目
[ OL ] . http: / / www. mcm. edu. cn / html _
cnnodecc3aa1fc07fe689c77198eaba613678d.
html.
2012������ 8������ 8.
[3] 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建模指导委员会.数学建模简明教
ZHONGXUESHUXUEZAZHI 中学数学杂志 2014 年第 11 期
模过程中还需要快速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而对中 学生则以初等数学知识为主,适合中学生的认知水 平,在建模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大量的知识补充;
第二,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 大学生数学建模涉 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表述形式较为隐晦,对数学化 的要求较高;而中学生数学建模的问题大多贴近中 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 较易入手;




a2 + 1 a+1


恒成立,即a2 ab
+ b2 +1
不是整数与题设矛盾;
Ⅱ) 若 b2 > t,设方程 x2 - tbx + b2 - t = 0 的另一
个根为 x0,则 x0
= tb
- a = b2 - a
t 为正整数,且 x0

a,于

a2 ab
+ +
b2 1
= x20 + b2 x0b + 1
1 + λa)2

c5( a
1 + λb) 2

30



+ 9
2λ

笔者认为这个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 λ 的取
值范围太小,二是不等式的右边不够简洁优美,笔者经
过思考研究以后得到一个更加理想的推广,即
推广 2 正实数 a,b,c 满足 abc = 1,0 ≤ λ,n ≥ 4,
1 则 an( b + λc)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