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以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2. 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掌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难点: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夏天,为什么我们要喝冰镇饮料?(引导学生思考液体蒸发吸热的现象)2. 知识讲解:(1)蒸发和沸腾:介绍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解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液化:讲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实验演示:(1)蒸发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蒸发现象。

(2)沸腾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 随堂练习:(1)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汽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吸热?5. 课堂讨论:讨论液化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6. 板书设计:汽化和液化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汽化吸热。

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7. 作业设计:(1)液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列举生活中利用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实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了解了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汽化与液化的基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与液化的条件,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原理,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例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例引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夏天喝冰镇饮料感觉凉爽,冬天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概念讲解:通过PPT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定义,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3. 原理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汽化与液化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汽化与液化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与液化的原理。

4. 应用拓展:讲解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汽化与液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原理,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与液化的现象,通过PPT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汽化与液化的原理,通过应用拓展,让学生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但在讲解原理时,可以更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汽化与液化的本质区别。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摊开(增大液体表面积)
有风(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问题5: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问题6:蒸发与沸腾有哪些异同点?
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同时设有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板书设计
12.3.2汽化与液化——蒸发和液化
一、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发生部位:液体表面
3、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
答案:液化放出上
学生体验并分析讨论
让生观察到酒精慢慢减少,手上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
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液体的沸腾,沸腾是有条件的,那么蒸发呢?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大胆猜测.
学生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多举实例:0℃以上的水,0℃以下的酒精等.让学生理解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问题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有哪些?“白气”是不是水蒸气?
小结:(1)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露、雾的形成,各种情况下“白气”的形成,玻璃上的小水珠的形成等.(2)水烧开后,从壶口冒出的“白气”,冬天人们嘴里哈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飞机的尾气等这里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空气中形成“白气”.
汽化
蒸发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2. 详细内容:a. 汽化的概念及其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b. 液化的概念及其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c.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d.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热效应。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露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a. 介绍汽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b. 讲解液化的概念,介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c. 讲解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强调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实验演示:a. 演示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蒸发过程及温度变化。

b. 演示沸腾实验,让学生观察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c. 演示液化实验,让学生观察液化过程及温度变化。

4. 随堂练习:a.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汽化还是液化的过程。

b. 分析实验中的热效应表现。

5. 课堂讨论:a.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互相交流心得。

b. 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现象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2. 汽化与液化的原理3.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实验现象。

b. 分析生活中一个汽化或液化现象,说明其原理。

2. 答案:a. 蒸发:在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不需加热,温度降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3节汽化和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课目的1.知道什么是汽化.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能够致冷.要点难点要点汽化现象,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难点解说生活中蒸发快慢的案例.教课准备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建筑工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1.提出问题: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2.演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而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问题:如何解说这些变化?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学生活动】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完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汽化【教师叙述】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教师提出问题】你仔细察看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点?水沸腾后假如持续加热,是否是温度会愈来愈高?【研究实验】学生依据课本步骤进行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靠近 90 ℃时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指导学生模仿晶体的融化曲线在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依据前方对融化过程的研究,能够从这个实验获得什么结论?【教师叙述】沸腾是在必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水的沸腾是一种强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批气泡上涨,变大,到水面破碎,里面的水蒸气发散到空气中.在沸腾的过程中,固然持续对水加热,但只好使水不停的变为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各样液体沸腾时都有确立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一样液体的沸点不一样.3.蒸发【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盘子里的水、日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这时水是如何发生汽化现象的呢?【学生猜想】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猜想并与同桌沟通.【教师叙述】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迟缓的汽化现象.【学生感觉】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2)把酒精频频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假如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学生总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以致液体和它依赖的物体温度降落.因此说明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4.汽化两种方式的异同点.【师生议论沟通】同样点: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不一样点: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是迟缓的过程,沸腾是强烈的过程;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沸腾是在必定温度下即沸点进行的.【教师总结】就同学们的概括进行总结.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教师叙述】一群业余爬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峰后发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此中一名队员用所带的高压锅把食品煮熟了.你知道这些现象的原由吗?本来是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相关.四、试试练习,掌握新知学生达成随堂测评部分.五、讲堂小结,梳理新知1.汽化的观点2.沸腾实验3.蒸发4.当液体表面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时,液体的沸点较高.当液体表面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时,液体的沸点较低.六、深入练习,稳固新知学生达成课时作业.第2课时液化教课目的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认识液化过程要吸热要点难点要点液化,知道液化放热.难点解说生活中液化现象的案例.教课准备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学生复述第 1 课时学习的内容.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学生活动】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达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学生提出现象,师生一同剖析,教师指正.2.液化的分类【教师发问】家里常用的液化气是如何装在钢瓶里的呢?【学生沟通】让液化气在常温下压缩体积,液化后装在钢瓶里的.【教师发问】什么季节的什么时候会出现雾或许露珠?【学生沟通】春或许秋天的清晨.【教师叙述】实验表示,全部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够液化.在必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能够负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藏和运输.3.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发问】夏季里教室洒上水,过一会儿感觉凉爽,原由是什么呢?【学生沟通】水蒸发从人体吸热.【教师发问】有的儿童高烧不退,医生就用酒精棉球给儿童浑身擦抹,可降温,又是为何呢?【学生沟通】酒精蒸发吸热.四、试试练习,掌握新知学生达成随堂测评.五、讲堂小结,梳理新知1.生活中的液化现象2.液化的两种方式3.汽化和液化中热量变化状况六、深入练习,稳固新知学生达成课时作业.板书设计第 3 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二、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在必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迟缓的汽化现象.三、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加压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2.3汽化和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2.3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现象,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2、通过实验能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水沸腾的实验,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2、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水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1、做想想做做的实验: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袋,其中一个倒入一些酒精(用一点红墨水沾红,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将两个袋子密封,然后同时浸入热水中,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将袋子拿出,再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是为什么?目的:让学生认识到酒精不是消失了,而是从液态变成气态,由此带出汽化的概念,简单说说液化的概念。

2、PPT展示:让学生观察图片展示的汽化现象,回答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汽化的两种形式,缓慢的叫蒸发,剧烈的叫沸腾。

(配有声音)3、让学生回忆平时水烧开的情形,说说水沸腾有什么现象?如何判断水是否沸腾了呢?4、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可能缺乏细心的观察,所以播放水沸腾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沸腾大概现象的回忆。

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温度会如何变化?2、明确实验目的:(1)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2)听听水沸腾前后声音的变化情况(3)测量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4)记录实验中发现的其他现象3、寻找实验器材:温度计、秒表、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板、铁架台强调酒精灯的使用安全: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4、确定实验步骤,并简单演示:(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顺序:由下到上(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12.3汽化与液化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12.3汽化与液化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教案:12.3 汽化与液化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过程。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原因和过程。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及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重点: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酒精灯火焰上的水滴,引导学生思考水滴是如何形成的。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讲解汽化的概念,介绍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 讲解液化的概念,解释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蒸馏水。

2. 观察水滴的形成,记录实验数据。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解释夏天出汗后,汗水蒸发吸热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运用汽化知识解答例题。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答。

2. 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板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过程。

2. 板书例题解答,展示解题思路。

作业设计:1. 请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液化的实例,并说明液化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了科学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 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和方式:蒸发和沸腾;2. 液化的概念和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空调、冰箱的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原理及其区别;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风机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空调和冰箱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2. 知识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和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过程;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汽化与液化1. 汽化:蒸发、沸腾2. 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 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区别;(2)举例说明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结合实例,运用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解决问题。

2. 答案:(1)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实现;(2)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3)实例:夏天,空调通过液化的方式制冷,将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排放到室外,使室内温度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其他应用,如蒸汽机车、液化天然气等。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汽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4.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 液化的概念: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

6.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7.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沸腾的条件和液化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我们在炎热的太阳下散步,汗水蒸发时会感到凉爽。

为什么汗水蒸发时会感到凉爽?2. 知识讲解: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3. 实验演示:沸腾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沸腾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沸腾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冰棒溶解、夏天喷雾降温等。

5.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六、板书设计1. 汽化:蒸发、沸腾2.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 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冰棒溶解、夏天喷雾降温等,这些都是通过汽化吸热来实现的。

2. 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解释为什么汗水蒸发时会感到凉爽。

答案:汗水蒸发时,液态的汗水变为气态,吸收了周围的热量,使皮肤表面的温度降低,因此感到凉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应用,但在课堂上对液化的方法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3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汽化的原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从液态跃迁到气态。

3. 汽化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汽化过程是吸热的。

4.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5. 液化的原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凝结成液态。

6. 液化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液化过程是放热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沸腾、蒸发,以及冰棍融化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如水沸腾时温度升高的原因,冰棍融化时吸热的原因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科版(安徽)

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科版(安徽)

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沪科版(安徽)在设计这一节九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汽化与液化”时,我的意图是以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知道如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控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确定: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酒精灯、水、玻璃板、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冰棒融化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讲解它们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三、实验演示(15分钟)我会进行一些实验,如加热酒精灯下的水,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再如,将冰棒放在室温下,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冰棒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四、课堂讨论(10分钟)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讨论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以及它们发生的条件和原因。

五、课后练习(5分钟)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认为: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尝试解释更多的生活中的现象。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汽化与液化》【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启发式讲解和探究实验相结合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针管、乙醚蒸汽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出“水”字,过一会,“水”字不见了。

问:水哪去了?(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提问:你能举出哪些汽化现象?教师从学生举例中提取例子引出: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1.蒸发演示实验1、将水擦抹在毛玻璃上,一会儿玻璃上的水变干了(若将此毛玻璃放在投影仪上,可起到实验时间短,可见度大的作用)。

【情景图片】教材上第18页图12—29图示几种日常生活中晾衣服的情况(也可另选择)。

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问题导向法和小组合作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验探究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此外,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准备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温度计、烧杯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汽化和液化现象。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等展示汽化和液化的微观过程、能量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3.技术工具: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等设备,提高课堂互动性,方便学生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总结规律,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
3.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

本节课主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的条件以及汽化与液化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冰块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夏天喷雾降温、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关联。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3. 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汽化与液化的现象。

如将热水倒在冰块上,观察水蒸气的产生和冰块的融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与汽化和液化有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 汽化与液化概念: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条件:汽化: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化:温度降低,达到沸点现象:夏天喷雾降温、冬天呼出的白气等七、作业设计答案:夏天喷雾降温是因为喷雾中的水滴在空气中迅速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液化,形成小水滴,呈现出白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3节汽化和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3节汽化和液化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 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5.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雨、雾、霜、露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生活中的应用,能解释相关的现象。

2. 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液化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汽化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液化的概念和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如水蒸发、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蒸发和沸腾的定义、特点和异同点,并通过实验演示沸腾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雨、雾、霜、露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汽化和液化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12章热现象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 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 方式:蒸发和沸腾。

3.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其异同点。

2、技能目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用图象这种直观的方法表示物理量的变化。

3、情感目标:了解有关“坎儿井”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及汽化要吸热。

2、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水沸腾,描绘图象。

分析、推理、归纳出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课的类型]: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介绍有关资料。

2、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酒精棉、每组温度计两支、大烧杯一只、酒精灯一只、铁架台一只,石棉网一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学生实验:手背上涂酒精。

教师:提问酒精哪里去了?手上有什么感觉?学生:跑到空气中去了。

手上很凉。

猜测:酒精带走了热量。

教师:如何证明?学生:设计实验:在温度计玻璃泡上涂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证实猜想正确。

二、教学过程:板书: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时要吸热。

教师:除酒精外,我们还看到哪些液体有类似现象?学生:水、酒、醋------。

教师:请学生具体谈一下生活中加快蒸发的一些应用。

学生探讨:生活中除了蒸发这一种方式能使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还有其它方式吗?学生提出生活中“烧水”这一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水的沸腾。

(密切关注:水泡生成情况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沸腾后持续2~3min并要求观察酒精灯熄灭后1~2min的情况。

)学生记录数据,描绘图象。

学生归纳: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点教师: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练习:判断如图两种情况: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是水在沸腾后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及其过程2. 汽化与液化的条件3. 汽化与液化的实例分析4. 汽化与液化的热力学性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过程及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及条件。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力学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冰块、容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热水蒸发、冰块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条件:升高温度、增加表面积、降低压强。

(3)分析汽化与液化的实例:蒸发、沸腾、冰块融化等。

3. 实验演示(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验证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制冷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汽化与液化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及过程。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汽化与液化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3. 讨论:汽化与液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汽化与液化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下节课分享调查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汽化与液化的认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可以在液体内部发生。
2.解释为什么夏天湿衣服晾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
3.如果一个房间内充满了水蒸气,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使水蒸气迅速液化?
(五)总结归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汽化与液化的知识,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思考并举例说明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至少列举三个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这些练习,相信你们对汽化与液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竭诚为你们解答。期待大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你们的作业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与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实验、动画、示意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汽化与液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设计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汽化的概念,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并能描述它们的特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为学生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空调制冷原理、冰雪融化等。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
2.能够区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和汽化现象,如雨雾的生成、冰棍的融化等。
4.掌握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感到凉).
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教师借此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
答案:1、表面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吸
2、气态 液态
3、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
二、沸腾:
1、现象: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3、沸点:(1)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4、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教后反思
《汽化与液化》一节包含沸腾、蒸发和液化三个重要知识点,在课时安排上,宜用2课时完成,探究液体的沸腾特点1课时,蒸发和液化1课时.第1课时“实验探究:液体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整堂课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不同实验小组用冷水和热水做实验,以此引出如何缩短实验时间这个问题,冷水组显然用了更长的时间才完成实验,占用了宝贵的课上时间.在让学生探索如何缩短实验时间问题上,完全可以在实验设计环节抛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来完成,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
问题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继续沸腾一会儿才会停止.其原因是什么?
小结: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所以沸腾还能维持一会儿.
问题8:处理例题1及变式练习1
例1:【解析】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有效的.故应选D.
沸腾前 沸腾时
问题4:水沸腾后把烧杯从石棉网上拿开,水会立即停止沸腾,再把烧杯放回石棉网上,水又会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分析与论证:
问题5:分析图像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有何特点?
液体沸腾的图像如下图:
交流与讨论:
问题6: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小结:提高热水的温度;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当减少热水的质量(或体积).
教师重复实验,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根据撤掉酒精灯后,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让学生明确水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水温达到沸点;2.水能继续吸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结合图像特点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进行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部分内容.
变式练习1:【解析】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故答案为:蒸发(汽化);吸收.
知识点二:液化
问题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什么?它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小结: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学生观察沸点表,并讨论交流,得出一些结论.让学生记住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酒精的沸点不到100 ℃.
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信息窗”知道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诊断评价
见“当堂达标题”
通过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检测题情况,及时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把做得好的投影演示出来,加以表扬.创设同学间互相学习、观摩的氛围,树立榜样,开拓视野,刺激新的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氛围.
知识点3:常见物质的沸点
问题1:观察P17的液体沸点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沸点还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低时降低,气压高时升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回答问题.
让学生明确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内容.
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液体的沸腾现象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重点
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难点
水沸腾的现象以及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环节安排】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解决方案
摊开(增大液体表面积)
有风(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问题5: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问题6:蒸发与沸腾有哪些异同点?
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
蒸发的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现象和方法.
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液化现象.
【教学环节安排】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
1.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让他说出手背的感觉(感到凉).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
2.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也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作业设计
1、试画出晶体熔化、非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大致图像.
2、(选做题)当堂达标题第6小题,若将乙容器中的液体换成酒精,则能否沸腾,为什么?
通过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同时设有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板书设计
12.3.1汽化与液化——沸腾
一、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实验探究:液体的沸腾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汽化的定义及两种汽化方式.
2.感知沸腾现象,了解沸腾时物态的变化情况.
3.熟悉水的沸点,知道水沸腾的规律,会画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图像.
4.初步认识常见液体的沸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沸腾现象的科学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要素.
汽化
蒸 发
沸 腾
联系
液化现象,吸热
液化现象,吸热


仅发生在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
缓 和
剧 烈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发生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气流动
沸点、继续吸热
问题7:处理例题1及变式练习1
例1:【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原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只有C答案,并且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方法,从而加快了蒸发,其它三个选项都是减小了液化蒸发的快慢.故本题答案应选C.
2、一定 内部 表面 汽化
(1)沸腾
(2)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应用






应用








应用
知识点1:汽化
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哪
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称为汽化?
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设计实验方案部分内容.
进行实验:把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冷水组和热水组,并对个别组提出建议:能不能想办法缩短时间过程——让水尽快沸腾,为后续问题铺垫.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观察到以下现象: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蒸发和液化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吸热与放热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问题3:蒸发的特点 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水能蒸发,蒸发的比较慢,这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问题4:如果明天要开运动会了,但是要穿的衣服还没有干,怎样才能让它最快干?(老师拿起一件湿衣服)
有阳光(提高液体温度)
小结:(1)需要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硬纸片.
(2)先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铁圈的高度,在铁圈上放置石棉网上,将盛有热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并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固定温度计的高度.
(3)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值.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问题2:沸腾具有什么特点?
小结: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过程,只在特定温度下发生(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
猜想与假设
问题1:液体沸腾有条件吗?在沸腾时的现象是怎样的?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