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官窑瓷器的特点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特点是什么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069ca3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4f.png)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特点是什么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特点吧,仅供大家参考。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特点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
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
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
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
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在胎质方面。
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
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
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
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
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
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
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
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
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
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
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
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
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6483880ec3a87c24028c44e.png)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大清康熙年制
![大清康熙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38d37ac9aa00b52acfc7ca2e.png)
原文地址:款识分析——2“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作者:品茶慢聊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
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2—1722),这时期经济兴盛,海外贸易繁荣。
据文献记载,康熙十九年才正式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御用瓷器。
康熙宫窑款,以青花钴料书写为多,其次为珐琅彩款,印款和刻款较少。
其中青花书写款,青花呈色纯正明艳,深沉于釉面之下,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康熙瓷器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期瓷器最具魅力,三个时期的款式也有所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早期是双圈加款,后康熙帝认为瓷器容易破碎,所以官窑民窑都不写朝代款,只是官窑用双圈替代,在中后期局面稳定后才又开始写款。
康熙官窑款,楷体占了90%以上,以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为多,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每笔都有顿触,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篆体款识不到10%。
康熙前期,官窑楷书款,笔划粗重,苍劲挺拔,古拙浑厚,布局宽大;后期字体渐趋清秀。
六字楷书官窑款中的“清”字,“康”字有两种写法,其中“康”字的第一笔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的,一种是和第七笔连成一笔。
图1 图2 图3图4 图5图6 图7图81,每一笔都顿;2,排列有横有竖;3,“康”第一笔不连中间一竖;4,“年”字最后一横在上部,中间一竖脚很长;正楷的“康”第一笔连中间一竖,“年”字最后一横适中如图3图8。
第5楼举报chifangaa[书童]回答时间:2011-04-16 19:38:10s系坦克:ms-1,t26,t46,t28,kv,kv3,is,is3,is4,is7第6楼举报铁木辛哥同志[书童]回答时间:2011-04-18 13:28:33编辑时间:2011-04-18 13:30:35相较赚钱还是要靠火炮!M系的火炮瞄准圈所的最小,相对精准但是M7牧师以前的火炮射程距离不够M7牧师换炮后射程距离大有提高t57-m37-m7牧师-m41-m12-m40/m43 M系弹药携带量是所有系当中最多的D系火炮开始就拥有较远的射程,相对M系的瞄准圈,没有M系的瞄准圈小(精准不如M系我玩到M7牧师3月15日就被删档了)D系火力数据显示为3个系当中伤害最高的(目前我玩到虎式自行火炮)早期试验车-II号坦克-III号坦克A型-III号坦克-IV号坦克-野蜂自行火炮-黑豹自行火炮-虎式自行火炮S系的射程大于M系小于D系携带弹药数量较D系差不多小于M 系,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装弹速度是3个系列中最快的MS-1 -T26-T46-T28-KV -S51-212工程补充:以上为个人升级线路。
康熙青花早、中、晚三个时期
![康熙青花早、中、晚三个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64ce72e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c.png)
康熙青花早、中、晚三个时期04/11 15:27 宁波古玩城康熙青花瓷器烧制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
康熙青花瓷的造型在清代瓷器中最为丰富,器物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
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更有中西文化融合的外销瓷。
康熙一朝,官窑瓷器精益求精,民用瓷器坚实耐用,外销瓷器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清康熙青花逐珠龙纹盖罐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二层台''或''台阶底''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
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
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
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清康熙官窑青花瓷常见特征及鉴定要领(图)
![清康熙官窑青花瓷常见特征及鉴定要领(图)](https://img.taocdn.com/s3/m/a49ef45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b.png)
清康熙官窑青花瓷常见特征及鉴定要领(图)清代官窑建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此前的官窑器均由民窑代烧。
康熙官窑青花胎土细密,瓷化程度好,胎骨沉重,很少见火石红。
釉早期青自色,中期粉白色和浆白色,晚期亮靑色。
胎釉结合好。
不见酱釉口,有些口沿施浆白釉。
青料淘炼极为纯净,呈色明艳翠丽,有近十个深浅色阶。
青色深沉釉底。
康熙末靑色趋灰且见晕散。
青花中有分水渲染形成的浓淡水痕。
纹饰绘制采用中国工笔画方法,细腻而传神。
山水出现斧劈皴。
有些风光图用西洋画中的透视原理。
龙纹和瑞兽纤发毕现凶猛威武。
康熙末出现渔樵耕读的题材。
图案纹样占较大比例,缠枝莲最典型。
青花书写的全篇文章为特有装饰。
多见仿明青花作品,以仿宣德、成化、嘉靖为多,器型纹饰相似且青料不同,胎骨和釉色略见区別,题明代款。
小器异常精美。
造型以小件日用器和文玩为主,少见大器。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清康熙,高16.2cm,口径19.4cm,足径19.2cm。
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
内外施白釉,外壁的主题图案为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一篇。
文章的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康熙传古”篆体印。
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
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
帝因其颂扬称旨,顷之擢谏大夫。
此篇文章在康熙时期的笔筒上出现,体现出康熙皇帝对汉文化的重视。
清康熙青花加彩花鸟纹碗青花加彩花鸟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3cm,足径7.2cm。
碗墩式,敞口,深腹,圈足。
口沿和足墙皆有双弦线,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雉鸡、双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
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昂首远眺,尾部一垂一翘。
双燕上下翻飞,极具动感。
山石用青花描绘,使用分水法表现阴阳向背。
牡丹花用色较多,有红、黄、绿、淡紫等色,缤纷艳丽。
浅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点及青花鉴定技巧(干货收藏)
![浅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点及青花鉴定技巧(干货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1b9ed8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4.png)
浅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点及青花鉴定技巧(干货收藏)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通常被合称为“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不仅是封建王朝的盛世,更是瓷器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因为这一时期不仅开创了新的瓷器种类,也将青花、五彩、斗彩等瓷器种类发展到顶峰,青花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虽然同样是烧制青花瓷,但三个朝代之间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康熙朝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康熙时期的瓷器特点:康熙朝的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度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总体来说有以下四点:1、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
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
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在胎质方面。
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
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2、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
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
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
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
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
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3、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
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
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4、康熙时期独创的冰梅青花。
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是清代康熙时期独创的一种青花纹饰。
雍正瓷器造型特点是: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知于世。
大清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特征
![大清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b6e930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d.png)
大清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特征清初,经过顺治时期的过渡,到康熙时政权已趋稳固,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
康熙青花瓷的造型在清代瓷器中最为丰富,器物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
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更有中西文化融合的外销瓷。
康熙一朝,官窑瓷器精益求精,民用瓷器坚实耐用,外销瓷器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自左向右:长劲瓶、梅瓶(1)、长颈葫芦瓶、梅瓶(2)、梅瓶(3)、摇铃樽、梅瓶(4)、葫芦瓶、大口樽、柢槌瓶。
从康熙时期开始,官窑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窑的先例。
历史上所称的“臧窑’,即指康熙十九年九月到二十七年臧应选督驻景德镇时奉旨督烧的各种单色釉品种,它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镇瓷器制作的水平。
“郎窑’是指康熙44年至51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窑事时所烧的瓷器;其中著名的有:仿明宣德红釉的“郎窑红”、“豇豆红”色釉及仿宣德的青花,仿成化的青花斗彩和仿永乐的白釉脱胎器等。
自左向右:油槌瓶、观音樽、蒜头口瓶、梅瓶(5)、长颈葫芦瓶、长颈荸齐扁瓶、羅蔔樗、蟋螭耳蒜頭口瓶、观音尊、蒜头版头口荸齐扁瓶造型特征:康熙时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
此时,尽管胎土精细,瓷质坚密,但仍未能摆脱前朝胎体厚重的特徵。
中、晚期,胎体才逐渐变薄。
自左向右:长颈瓶、观音樽、绶带葫芦瓶、羅蔔樗、长颈瓶、撇口瓶、玉壶春瓶、荸齐扁瓶、撇口樽、长颈起弦荸齐扁瓶此时瓷器造型之众,规格品种之多,难以数计,可谓开清一代造型的先河。
琢器尺寸之大,制作之规范,更胜于明嘉万时期。
常见的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三彩、郎窑红釉等品种,还有创烧新颖器型,并模仿古铜器的型制。
康熙外销瓷千姿百态,至今仍广见于西欧各团。
自左向右:瞻瓶、直口瓶、撇口、汉壶樽、琵琶樽、锥把瓶、琵琶樽、蟋螭耳樽、瞻瓶、胆瓶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多达百种以上,为前所未有。
大器超过一米,浑厚奇伟;小器玲珑透剔,巧夺天工。
此时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技术迅猛提高,品种不断创新。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9a6c7a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a.png)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这件康熙年制官窑五彩龙纹冬瓜罐,口径12,腹径32,足径12.5,高42厘米。
乃罕见的康熙年制官窑五彩瓷器精品。
此器器身绘纹饰六层。
从口部开始分别为蕉叶纹,缠枝莲纹,卷草捧寿字纹,圆形开光海水龙纹,如意云头纹,莲瓣纹。
器盖为六方形宝珠钮,绘纹饰四层,分别为回旋纹,卷草纹,开光龙凤纹,如意云头纹。
装饰华丽,纹饰绘画拙而不乱。
有明显的康熙年制官窑五彩的特征。
康熙年制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鉴别可从以下几方面:(1)瓷土淘炼不精,器身显粗糙,胎体较为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现象。
大器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非常明显。
盘碗等圆器底心下凹。
(2)釉面不如嘉靖、隆庆时期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显青白色。
(3)色彩喜欢大红大绿,更以红色为重,对比强烈,多用青花作图案的一部分。
很多器物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
(4)所绘图案线条细腻,繁密过之而气魄不足,青花勾线上所填的彩,常漫出双勾线而命名纹饰显得精率模糊,所画人物上下比例失调。
图案以炽烈取胜。
(5)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体厚重;完整器少见,整器也常见粘接处的裂痕。
中小型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
此器器型硕大,不太规整,口沿书大明康熙年制年制六字楷书官窑款,底部无釉露胎。
迎光斜视,釉面有一层五颜六色的贝壳一样的光晕,俗称蛤蜊光。
一般而言,釉上彩瓷百年以上者,都会有蛤蜊光出现。
由于康熙年制五彩之瓷物稀价昂,清代康熙、雍正两朝争相模仿,连款识(包括官窑)亦仿,加之离康熙年制时期年代不久,故有相当高的水准,甚至达到“与真无二”境地,极易混淆。
但康雍所仿之器通常胎体较致密、器型规整,纹饰图案较为细腻,没有大明那种拙的感觉。
尤其青花色调,不是灰蓝就是呈翠毛蓝,与回青泛紫的青花发色是不同的,熟悉的人自然不难鉴别。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edf93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d.png)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https://img.taocdn.com/s3/m/4da69b7c650e52ea5418984d.png)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
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a7cb5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0.png)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
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
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写大量的寄托款。
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
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
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电视剧里常能看到。
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
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
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
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
那时官窑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
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
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列方式。
其实,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
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
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
另有一些书《雍正御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
清代官窑瓷器的特点
![清代官窑瓷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25c3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6.png)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清代官窑瓷器特点。
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
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
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
康熙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
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
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
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
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
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为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
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
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工整规范。
清代官窑瓷器装饰特色鲜明,在“仿古”、“仿西洋”等仿烧过程中,阐变新法,创造新奇。
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传至中国的西洋文化等,有选择地吸收到瓷器装饰的表现中,使之成为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风尚艺术品”。
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釉、彩装饰以及纹样的装饰,就其工艺精湛的程度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
朝廷在景德镇开办专供皇家御用的御窑厂,集中全国技艺最精湛的制瓷匠人,汇聚全国制瓷技艺的精华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业的中心。
明清两代帝王对瓷业生产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对官窑瓷器的器型、纹饰、图案、色彩要求甚高,所有的瓷器在生产前必须经过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才可进行烧造。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f6c3c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c.png)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特点清三代瓷器是专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瓷器。
而这一时期出产的瓷器又往往同景德镇联系在一起。
从历史上看,景德镇瓷器发展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辉煌于明清。
从烧制的工艺看,它走过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三个重要阶段。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我国瓷业的中心,连我国制瓷业的顶盛时期,官窑瓷几乎成了景德镇窑的代名词。
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也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
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
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
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
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
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卻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前后两朝。
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历史虽短,但烧制的数量和规模甚为可观,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潔,工艺精细;器型雋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
所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的釉色品种,取得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时,景德镇瓷业工人技术水平较康熙时期又有所提高,更加着重制瓷质量,精益求精,从而迅速把清代瓷业生产推向工艺精良的发展阶段。
这正是康熙时期把瓷器当成鉴赏品而制作的延续,也是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康熙时初创的一些品种,如粉彩、墨彩和琺琅彩,以及传统的斗彩和釉里红等,此时又展新貌;仿古各名窑及仿明宣、成之器,品类更为繁多,有的“参古今之式,動以新意,備储巧妙”:有的彩撷宋、元、明、清以来瓷器色釉之优者予以总结,花样翻新,“更上一层楼”。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6e1a5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d.png)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清代官窑瓷器是清代宫廷使用的瓷器,其特点鲜明,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造型规整:清代官窑瓷器的造型多以传统儒家思想为设计理念,整体上显得规整、端庄,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2. 胎质细腻:清代官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质地坚硬,制作工艺精湛。
3. 釉色丰富:清代官窑瓷器的釉色十分丰富,包括青花、五彩、斗彩、釉里红等多种釉色,这些釉色在阳光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4. 纹样精美:清代官窑瓷器的纹样非常精美,多采用传统的吉祥图案和寓意图案,如龙、凤、牡丹、莲花等,这些纹样寓意着吉祥、富贵和幸福。
5. 工艺独特: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非常独特,采用了多种工艺手法,如刻花、印花、堆塑、镂空等,使得瓷器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鉴别清代官窑瓷器的方法如下:
1. 观察造型:清代官窑瓷器的造型规整、端庄,如果发现造型不规整或者有明显的制作痕迹,可能是伪品。
2. 检查胎质:清代官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质地坚硬,如果发现胎质粗糙或者有气泡等瑕疵,可能是伪品。
3. 辨识釉色:清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如果发现釉色不正或者有杂色等瑕疵,可能是伪品。
4. 查看纹样:清代官窑瓷器的纹样精美细致,线条流畅,如果发现纹样粗糙或者不够精细,可能是伪品。
5. 鉴定工艺: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独特,可以采用多种工艺手法,如果发现工艺手法不正确或者有明显的制作痕迹,可能是伪品。
6. 查看款识:清代官窑瓷器通常会署有朝代款识,如“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等,如果发现款识不清晰或者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可能是伪品。
7. 了解历史背景:了解清代官窑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鉴别真伪。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d6ea15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png)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
那为什么是清三代,是那三代呢?“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因为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而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所以,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清三代瓷的走好。
清三代时期的瓷器也随着皇帝对于釉色上以及样式上的喜爱,而有所不同。
比如,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则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
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
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浓淡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
康熙青花瓷器青花瓷集诸多优点于一身,更因其由内而外具有明亮素雅、安静和谐的特点,故也深得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与偏爱,倍受民众的喜爱,清代康熙朝的青花瓷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根据康熙青花瓷器实物及其所具的不同风貌和特点,并结合其干支年款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此时康熙青花瓷仍处在明末至清初的过渡期内,各方面皆有明末瓷器的余绪,但在继承中也孕育着发展。
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此时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无论是从胎质、釉色、发色、装饰风格;还是从器型来讲,均有了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清代瓷器的特点
![清代瓷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87e5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d.png)
清代瓷器的特点
清代瓷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盛,其特点是:
康熙瓷器胎质细润洁白,造型新颖别致,纹饰图案清秀优美,色调淡雅宜人。
釉下彩瓷器多用青料渲染,发色青翠浓艳。
釉上彩瓷以五彩、斗彩、釉里红为主。
其中五彩瓷器使用的色料是孔雀绿,又称孔雀蓝;釉里红使用的色料是宝石红。
另外还有月白、粉青、灰青等釉下彩瓷器,在康熙时即已出现,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青花瓷中的一种——珐琅彩瓷器也开始出现,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图案花纹,色彩鲜艳华丽。
雍正瓷器造型端正秀丽,胎体厚实,胎壁较薄。
纹饰图案清秀流畅,绘画工整细腻。
色彩浓艳华丽,以粉彩居多。
此外还有很多青花釉里红品种和彩瓷品种。
乾隆瓷器的特点是:
造型端正秀丽、胎体厚重、釉水细腻、色彩浓艳华丽、纹饰线条纤细柔美、胎体薄而坚硬、釉面细润如玉。
乾隆时期的瓷器多为陈设用品和生活用瓷,还有一部分是官窑瓷。
清代的瓷器以“康熙”“雍正”为代表,也有少数为“乾隆”和“嘉庆”。
—— 1 —1 —。
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介绍
![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a2191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7.png)
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介绍
康熙瓷器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期间制作的瓷器,其器型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宏大:康熙时期的瓷器通常比较大型,器物的尺寸相对于以往的明代和宋代来说更加庞大,具有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
2. 形制繁多:康熙时期的瓷器器型丰富多样,包括瓶、壶、盘、碗、碟等等。
不仅有传统的形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奇特殊的器形。
3. 细腻的手工艺:康熙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器物各个部分的造型处理都非常细腻,比如瓶颈细长、瓶口细密,碗、盘的胎体薄而均匀。
同时,康熙瓷器的全景绘画以及花鸟、山水等图案的勾线、涂彩都具有独特的韵味。
4. 独特的釉色效果:康熙时期的瓷器釉色多样,釉色由清透到浑厚,有时带有鱼腥纹、青蛤斑、茄皮花等独特纹样,使得器物表面呈现出优雅而丰富的观感。
总体来说,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丰富多样,器物制作精湛,具有华丽的外观和细腻的工艺,体现了当时的制瓷技术水平和文化艺术的辉煌。
清代官窑瓷器有哪些特征?
![清代官窑瓷器有哪些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2c0793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79.png)
清代官窑瓷器有哪些特征?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汉族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顺冶一朝经历17年。
顺冶朝的瓷器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与崇祯瓷器相似。
如胎体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层较肥厚。
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
既保留了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常见特点。
有相当一部分顺冶器口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黄釉。
有人将其看作顺冶器的重要特征。
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
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
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
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
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
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
康熙早期以此为主。
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
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隹。
雍正一朝经历13年。
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
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
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
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
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
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
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
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
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
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
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
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
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仿作品乱真率为历朝之冠。
而颜色釉中的仿官,仿汝,仿钧等釉色开创了清朝官窑仿制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摹仿,并结合本朝制作特色,书以本朝官款。
康熙年间瓷器底款的特点图解-建议收藏
![康熙年间瓷器底款的特点图解-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1d19862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2.png)
康熙年间瓷器底款的特点图解-建议收藏康熙年间瓷器底款的特点,然后对照比较,就可以分辨真仿瓷器了。
康熙瓷器底款特点是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民窑有年款。
至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
”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
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使用少数篆款。
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
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
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
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最为著名,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民窑以干支为主,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
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一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
楷体“康熙御制”四字方款楷体仿明代成化年款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清康熙,高40.4cm,口径12.8cm,足径13.2cm。
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部渐收敛,近足处外撇。
浅圈足。
颈中部凸起弦纹一道。
通体青花装饰。
颈部绘折枝竹纹。
腹部一面绘洞石、松、竹、梅,空间点缀飞鹊;另一面以青料题楷体七言诗:“凭余笔下力千钧,独扫胸中万壑云。
老干稜层霜雪古,一枝先占上林春。
”句末落款“邀月主人”,下钤上圆、下方闲章各一。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报名《一八八七一八二七六二五》湖南长沙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三楼引首钤青花白文篆体“木石居”长方闲章。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仿款,外围双线圈。
“木石居”是清代康熙时期青花和五彩瓷器上常见的斋堂款,应为当时非常重要的瓷器作坊。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该作坊所产青花瓷器工艺十分考究,青料加工淘洗精细,青花发色艳丽,多采用分水技法,笔触异常细腻,图案具有层次感、立体感。
一些瓶、尊类器的颈部善用折枝竹、折枝花或折枝花鸟装饰。
器物的外底常见署有青花楷体仿明代宣德、成化、嘉靖等朝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字体书法风格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上说,当一个人想要减肥时就去吃高热量的巧克力,玩命的吃,等吃的不想再吃
盒、棋子盒),瓶(直颈瓶、观音瓶、棒槌瓶、玉 壶春瓶、长颈瓶、葫芦瓶、雉把瓶、洗口瓶、梅 瓶、胆瓶、天球瓶、直颈弦纹瓶、八方瓶、绶带 耳扁腹葫芦瓶),尊(马蹄尊、观音尊、凤尾尊、 撇口尊、双陆尊、双耳尊、兽面唧环尊、筒式尊), 壶(鼻烟壶、各式茶壶、执壶、寿字壶、贲巴壶), 罐(将军罐、瓜棱罐、鼓式盖罐作者华夏收藏网
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朝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 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 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康熙青花瓷素以其胎、釉 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 盛名,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 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甚至有人认为与永、宣青花 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清《陶雅》谓:青花一类,
相关
最好/jbbk/shenbing/
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 终,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具魅 力。
综合归纳,康熙青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 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 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 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
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 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 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 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 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 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 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
造不是很多,但别有情趣。
心理学上说,当一个人想要减肥时就去吃高热量的巧克力,玩命的吃,等吃的不想再吃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以人们的 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采取概括、夸张、 抽象手法进行创作,千姿百态,仿古创新,式样 繁多。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 具、茶具及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 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 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
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 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 美姿,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与成型工艺的 高超水平。
主要品种有:盘(高足盘、花门盘、方盘、 折沿盘),碗(高足碗、盖碗、合碗、花瓣口碗), 碟,杯(套杯、铃铛杯、高足杯、撇口杯、十二 月花卉杯),盒(盖盒、四节圆盒、印泥盒、串铃
心理学上说,当一个人想要减肥时就去吃高热量的巧克力,玩命的吃,等吃的不想再吃
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人们往 往称康熙青花为康熙五彩、墨分五彩。这种色彩 变化主要在于分色的熟练掌握。康熙青花有五个 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汇淡、影淡 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 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 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不同层次的渲染, 完全是由于工匠们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 法,其装饰效果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
心理学上说,当一个人想要减肥时就去吃高热量的巧克力,玩命的吃,等吃的不想再吃
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 圈足也在这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 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 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 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 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 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火石红, 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 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
清代康熙朝历时 61 年(16621722),这时期 经济、工商业兴盛,海外贸易繁荣。康熙十九年 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 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 新。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瓷务管理方面由 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抚 监管窑务,有的驻镇,有的遥领,督造宫廷御用 器物。官民窑并举,欣欣向荣,呈现了兴旺发达 的景象。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
心理学上说,当一个人想要减肥时就去吃高热量的巧克力,玩命的吃,等吃的不想再吃
康青虽不及明青之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康熙青花来看,数量 多,品种全,纹饰丰富,除官窑青花外,民窑青 花占的比重很大,其中不乏大量精美之作。
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按 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
合晕染法的使用,使青花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 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 要原因之。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 散。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 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蓝地 白花、豆青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 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