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
川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

建筑设计191产 城川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邹媛1 王祥松2摘要: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西界,是构造活动较强的巴颜喀拉地块和较稳定的川滇块体之间的界线,同时也是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部,呈NE-SW向展布,构造位置非常重要。
龙门山断裂带具有长期活动性,张培震等在2008年通过GPS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它的构造变形的速度都非常的小(小于2mm/a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1 龙门山区域地质概况龙门山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也是扬子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的分界线,还是中国中西部地质、地貌、气候的陡变带。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包括 3 条大断裂,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层。
龙门山地区的构造位置属于扬子板块的西北部,其在羌塘板块和扬子板块相互的挤压的过程中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是中国大陆造山带的一个典型。
在龙门山地区内,它的地势西北部分较高,而东南部分较低。
在西北部分是山石青峰,山峦巍峨起伏的龙门山山脉,主要是要由变质岩,岩浆岩构成。
2 断裂活动性差异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以往研究认为北(平武—青川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李传友等,2004;),最新的研究认为全新世是活动的(孙浩越,2015)。
中段在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而南段因为分支较多等因素活动性较中段弱(李传友等,2004;杨晓平等,1999;邓起东等,1994;赵小麟等,1994;李勇等,2006;周荣军等,2006;)。
由断裂活动引起的水系扭曲、断裂槽谷、阶地位错等现象充分验证了以上结论(唐荣昌等,1993; Densmore et al.,2007;陈国光等,2007;贾营营等,2010;陈立春等,2013)。
2008 年汶川 Ms8.0 地震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断裂发生地表破裂,表明了这两条断裂的最新活动性。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省中北部,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其断裂带西南起四川雅安,东北至四川青川县-陕西宁强县,经大邑县,都江堰,汶川,茂县,绵竹,北川,江油,平武,剑阁;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该断裂带历史并无8级地震记录【有一个疑似8级地震记录,是1327年8月底至9月初四川雅安天全县附近发生强烈地震,那次地震震感最远传到湖北荆州,陕西汉中等地区,官方认为是在7级至8级之间。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有3条平行的断裂带组成,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关庄】,龙门山主山前边界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
下图是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全长500多千米【个人通过谷歌测距测到了是538千米左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实际上震中距离汶川县城接近70多千米,距离都江堰县城只有30多千米】发生8级地震【也有资料显示此次地震是一个连发的双震,汶川开始破裂发生了7.8级地震,随后当断裂带破裂到北川时北川再次发生破裂又发生了7.2级地震而两次地震相隔不到1分钟,这也就解释了为啥距离四川汶川地震震中100多千米外的北川比距离震中30多千米外的都江堰灾情更严重了。
】;地震属于逆冲-走滑行地震,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山地块和扬子淮板块间的碰撞导致的。
此次地震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北川这接近300多千米的断裂区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累计的地壳挤压能量几乎全部释放了,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龙门山断裂带长度是达到500多千米呢,释放了300多千米应该还有接近200千米【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勘探显示释放了320千米的断裂带的应力】;而至200多千米未释放能量的区域自2008年后也出现了活跃并且在2013年再次释放;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附近发生7级地震【USGS测定为6.6级】;此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地震释放了35千米至40千米断裂带的几百年累积的能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提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查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
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km,宽约15 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
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一北川破裂带。
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
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一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断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
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
另外,在灌县一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江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一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盲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
在龙门山断裂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 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a。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发震构造;龙门山1、前言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Ms8.0)(图1),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并诱发了强烈的山崩、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8万多人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广。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王二七1,孟庆任1陈智樑2,陈良忠3(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2.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3.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11)摘 要: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 南西向将松潘 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
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
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
位于汶川 茂汶断裂以东的前龙门山存在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掩断层,它们将许多由元古宙和古生代岩层组成的断片向南东置于四川盆地的中生代红层之上,构成典型的薄皮构造。
许多研究由此断定松潘 甘孜褶皱带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的北西 南东向挤压。
然而,汶川 茂汶断裂西侧的松潘 甘孜褶皱带内部的挤压构造线大多是垂直于而不是平形于龙门山断裂带,这表明当时的挤压应力不是北西 南东向而是北东 南西向。
近年来在龙门山构造带内发现,在三叠纪时龙门山断裂带在发生推覆的同时还经历过大规模的北东 南西向的左旋走滑运动,协调走滑运动的主要构造为汶川 茂汶断裂。
走滑运动的成因与松潘 甘孜褶皱带北东 南西向缩短有关。
汶川 茂汶断裂的左旋走滑在龙门山的北东端被古特提斯海沿勉略俯冲带的消减和发生在大巴山的古生代/中生代岩层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在龙门山的南西端被古特提斯海沿甘孜 理塘俯冲带的消减和松潘 甘孜三叠纪复理石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
因此,汶川 茂汶断裂实际上为古特提斯海和华南地块之间的一个转换断层。
松潘 甘孜三叠纪复理石带的北东 南西向缩短很可能与其向西的逃逸运动有关。
这些复理石沉积原先大部分可能堆积在秦岭一带,在印支期华南地块和华北地块发生陆内汇聚的过程中被挤出。
除此之外,位于龙门山北东端的碧口断块可能也是从秦岭中挤出来的。
关键词:龙门山;松潘 甘孜三叠纪复理石带;印支期;转换断层;地壳逃逸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1)02037510收稿日期:20001120;修订日期:20010308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青藏高原研究资助项目(1998040800)作者简介:王二七(1951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构造地质学专业。
龙门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映秀-北川断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龙门山发生了8. 0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汶川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1映秀-北川断裂概况1.1地质背景映秀-北川断裂所在的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 km,宽约30 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东与大巴山相交,南西被鲜水河断裂相截。
龙门山式构造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汉川-茂汉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
由于该地区地质过程仍处于活动状态,变形显著,露头极好,地貌和水系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地质纪录,因此龙门山不仅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动力学(盆原动力学)的典型地区,而且是验证青藏高原是以地壳加厚还是左行挤出来吸收印亚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向北挤入作用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层和潜在的地震灾害的关键地区。
2映秀-北川断裂特点及影响2.1映秀-北川断裂的断层类型、地表破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方式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
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 190 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 m,平均水平断距为3.1 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士0.1 m,水平断错为6.8士0.2 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
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
龙门山构造带茂汶断裂在茂县、汶川一带构造特征

龙门山构造带茂汶断裂在茂县、汶川一带构造特征廖炳勇1,何晓飞1,曾强刘海勇I:,罗易1(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摘要:茂县-汶川一带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比较发育,且多具有韧性或脆-韧性断层的特点,主构造断裂呈北东-南西向波状弯曲延伸。
构造变形亦非常复杂,规模不一,性质也有所不同。
构造单元主要受区域性大断裂带所控制,断裂带对区内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及变形变质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性。
各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的形成时代和对构造单元所起的控制作用及控矿、控制侵入体的展布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也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构造变形;构造单元;茂县-汶川中图分类号:P5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19)03-0374-05DOI:10.3969/j.issn.l006-0995.2019.03.0051构造单元及纲要茂汶一带地处龙门山地区及其周缘,自元古宙以来,区域地壳在多旋回水平“开、合”运动与垂直震荡“升、降”运动反复交替转换过程中,历经晋宁、澄江、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发展旋回的多期次陆缘-陆内复合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尤以奠定于晚印支期多幕次陆缘碰撞造山运动的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系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前陆盆地最为重要。
区内构造区划位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构造发展观出发,曾经提出过不相同的划分与命名方案。
本文构造单元划分以板块构造的观点,参照潘桂棠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2010)的现代大陆地壳演化观点,承接融合“多旋回构造观、历史大地构造观、板块构造观等三大主流构造观”的经典划分,以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区内构造特征、变形层次、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变形作用,结合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将茂汶一带5个5万标准图幅划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别为西藏一三江造山系和扬子陆块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跨及巴颜喀拉地块和上扬子古陆块,涉及三个三级构造单元,主体划分为龙门山构造带,北西角以F3图1茂汶一带构造纲要图1•第四系,2.浅海斜坡砂泥质夹碳酸盐岩建造”3.浅海台地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SM-Pi.2t),4.被动大陆边缘碳酸盐岩、变质碎屑岩、硅质岩建造(Z込02b),5.变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理,6•前陆盆地浅变质碎屑岩建造(DsZx),7.中新元古代侵入岩(彭灌杂岩),&岛弧火山岩,9整合地质界线,10.边界断裂,11.韧性剪切带,12.逆断层,13.正断层,14飞来峰构造,15.背斜,16.倒转背斜,17.倒转向斜,18.断层编号,19•褶皱编号;F1铁厂冰磨坪断裂,F2直台山-永和断裂,F3龙溪-渭门断裂,F4三道桥-思岭断裂,F5茂汶断裂,F6茶山■龙王庙断裂,F7萝卜寨-舌头梁子断裂,F8九顶山断裂,F9光光山断裂,F10簸箕塘断裂,F11干海子断裂,F12北川-映秀断裂,F13两岔河断裂;(1)羊场头复背斜,(2)三合头倒转向斜,(3)卷桥坪背斜,(4)水井湾倒转向斜,(5)茶山倒转背斜,(6)水井坪塘刀石倒转向斜,(7)前龙滩倒转背斜,(8)九顶山倒转向斜,(9)板棚子-十八湾倒转背斜,(10)舌头梁子倒转向斜。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稽少丞2008年5月12日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下面,我就科普一下龙门山断裂带。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由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
这条直线,北起黑龙江爱珲县、西南达云南腾冲,它把中国大陆分成西北和东南两部分,线的东南侧,土地只占整个国土面积的36%,人口却是全国的96%。
线的西北侧,情况恰恰相反。
在四川省的地图中,也有这样一条人口分布疏密的对比线,它就是龙门山脉。
龙门山以东是称之为“天府”的成都平原,“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
”龙门山以西是中、高山、极高山和高原的世界,遍布湍急的河流、深切河谷,自然环境注定这里不能像川东一样养活众多的人口,而只能是游牧民的天下。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
龙门山脉北东-南西向长约500 千米,北西-南东向宽约40~50 千米,从东到西分别是山前冲积平原(海拔约500 米)、高山地貌(海拔2000~5000 米)和高原地貌(海拔4000~5000 米),为当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边界。
龙门山地区的地形坡度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还大,这样的地貌特征本身就说明垂直龙门山方向上水平构造应力分量很大。
前人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古地磁资料都证明龙门山脉晚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的右旋斜冲。
但是,横跨龙门山布设的GPS区域观测网在5.12之前的近十年的测量结果却显示基本上没有位移,有些人据此推断龙门山断裂带不是活动地震构造,把该地区从全国强震重点防范区的名单上剔除。
在5.12地震发生在前,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认为龙门山地区不会有大地震发生,因此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应对地震灾害的策略与措施,更没有为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而储备救援物资。
事实上,在GPS观测的时间段内,龙门山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并不证明龙门山断裂带是不活动的构造。
陈运泰:汶川地震的成因断层、破裂过程与成灾机理(2008-07-25)成都

0 5m
2
4
6
(m)
Slip 8
1 1
200
三、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
地面上的最大 滑动量达7.5 米 最大滑动量 8.9米
Kangding
西南
5 3 1
100
2
0 (km)
strike
Distan-c1e0a0long
4
6
7
-200
2
6 4
21
1 -300
东北 Distance along dip (km)
0 5m
2
4
6
(m)
Slip 8
1 1
200
三、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
Kangding
西南
5 3 1
100
2
0 (km)
strike
Distan-c1e0a0long
4
6
40
20
1 -300
东北 Distance along dip (km)
0
-200
21
Qingchuan
2
6 4
Pingwu
BeSicohnugapnan
了大规模的地表破裂。在汶川地区,地面上 的最大滑动量达7.5 米。
三、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 阶段
地震破裂的时 间过程分为4个 阶段。
整个地震破裂 过程释放了 9.4×1020 牛顿·米 的地震矩,相当 于矩震级MW7.9。
三、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
西南
0 1020304S0t5r0e6s0s drop (MPa)
LSZ P
3.6e-005 0.66
2.1e-005
MSEY P
ADK P
龙门山及邻区断裂分布及地震前后断裂形态差异

写一篇龙门山及邻区断裂分布及地震前后断裂形态差异的报告,
600字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断裂分布及地震前后断裂形态差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龙门山及其邻区位于广东省西部,由中海沉积盆地-龙门山断裂系和淡水湖—赤坎断裂系等断裂系统组成。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断裂分布主要分为两大类:龙门山断裂系和赤坎断裂系。
龙门山断裂系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及其邻区,例如坪洲断裂、双凤断裂、仕隆断裂等;赤坎断裂系主要分布在淡水湖及其邻区,如赤坎断裂、文教断裂、九里断裂等。
在龙门山及其邻区发生的地震前后,断裂形态存在明显的变化。
例如,在双凤断裂上发生的2005年9月2日赤坎地震前,断
层走向主要以北西—南东向背斜分布;然而,2005年9月2
日赤坎地震后,断层走向以西南—东北向背斜分布。
同样的,九里断裂也出现了不同的断层走向变化,地震前为东西向,地震后变成南北向。
总之,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断裂分布及地震前后断裂形态的变化对当地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理解这一地区的断裂活动,以及地震发生的成因机制。
22536981_蠕滑断裂带岩石组成和构造特征分析:以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为例

1000 0569/2020/036(10) 3209 24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10 16蠕滑断裂带岩石组成和构造特征分析:以龙门山灌县安县断裂带为例何祥丽1,2 李海兵2,3 王焕2,3 张蕾2,3 孙知明4 司家亮2,3HEXiangLi1,2,LIHaiBing2,3 ,WANGHuan2,3,ZHANGLei2,3,SUNZhiMing4andSIJiaLiang2,31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北京 100085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1 NationalInstituteofNaturalHazards,MinistryofEmergencyManagementofChina,Beijing100085,China2 MNR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3 SouthernMarineScienceandEngineeringGuangdongLaboratory(Guangzhou),Guangzhou511458,China4 MNRKeyLaboratoryofPaleomagnetismandTectonicReconstruction,InstituteofGeomechanic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020 05 20收稿,2020 08 28改回HeXL,LiHB,WangH,ZhangL,SunZMandSiJL 2020 Rockcompositionand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creep slipfaultzone:AcaseoftheGuanxian AnxianfaultzoneintheLongmenShan,China ActaPetrologicaSinica,36(10):3209-3224,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10 16Abstract Thefaultcreepcancontinuouslyreleasepartofthetectonicstress,butitmaystillcausemajorgeologicaldisastersandevenlargeearthquakes Faultrockisthedirectproductoffaulting Itsmaterialcompositionsandinternalstructurescanprovidethekeyinformationtorevealtheslipmechanismofthefaultzone TheGuanxian AnxianfaultzoneoftheLongmenShanrupturedduringthe2008Mw7 9Wenchuanearthquake,whichhasthecreep slipbehavior,isthebestcasetoexplorethecreep slipmechanismwithincontinents ThisstudyfocusesonfaultrocksoftheGuanxian Anxianfaultzoneinthesurfacetrenchanddeepboreholebyclasticstatistics,X raypowderdiffractionmineralanalysis,andobservationsofopticalmicroscopean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 Theresultsshowthatthecalstcontentandparticlesizesofthefaultgougearesmallerthanthoseofthefaultbreccia,andtheclaymineralcontentofthefaultgougeevenismorethan50% Additionally,thefaultrockscommonlydevelopmanykindsofpressuresolutionstructuressuchasfabricofclay clastaggregates,trailingstructureandanalogousS Cfabric Basedoncomprehensiveanalysis,werevealthatthematerialswithlowfriction,grainslipping,andpressuresolutionplayimportantrolesoncreepingdeformationoftheGuanxian Anxianfaultzone,andthethreefactorscomplementeachother Therefore,itisbelievedthatthecreepprocessoftheGuanxian Anxianfaultzoneismainlycausedbythepressuredissolutionandthefriction grainslippingmechanismtogether Thisunderstandingcanbetterunderstandtheearthquakecycleand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regionalearthquakepreventionandmitigationKeywords Faultrock;Materialcomposition;Structuraldeformation;Creepmechanism;Guanxian Anxianfaultzone摘 要 断裂蠕滑可以连续释放部分构造应力,但仍可能造成重大的地质灾害,甚至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城市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城市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城市有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邛崃市以西,大邑县以西,都江堰,汶川,茂县,北川,江油市,青川县直至陕西宁强县等。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成都以西龙门山山脉,龙门山断裂带全长约500多千米,是青藏地块向东推覆而形成。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起自雅安天全县西南,经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邛崃市以西,大邑县以西,都江堰,汶川,茂县,北川,江油市,青川县直至陕西宁强县。
龙门山断裂带由3条分支断裂带平行分布,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山前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
有记录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共发生过3次7级或者7级以上的地震,分别为1327年9月四川雅安天全县附近7+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7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也是成都附近活动规模最大,历史地震最强的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距离成都市市区直线距离约60千米。
蒲江-新津断裂带【又叫蒲江-新津-成都-广汉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位于成都市区下方,这条断裂带全长约200千米,西南起自四川洪雅县西部,经蒲江,新津,双流,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新都区,青白江区,广汉市,直至德阳市附近附近,蒲江-新津断裂带历史上有记录5级或者5级以上地震共发生2次,最大为1962年7月1日四川洪雅县5.1级地震。
另外1943年6月21日四川成都城区华西坝一带曾经发生过一次较强地震,由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当时唯一的地震台站被日军占领因此震级数据无法得到准确的测定,根据当时人感觉到的震感和破坏得出震级在5级左右。
蒲江-新津断裂带由于主断裂直接从成都市市中心经过,经过的区域人口密集,是对四川成都影响最大,威胁最大的断裂带。
由于蒲江-新津断裂带直接从成都市市中心下方经过,因此这表明四川成都市具备发生城市直下型地震的条件。
【科普一下,城市直下型地震是指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下方或者城市周边下方的地震活动,城市直下型地震的条件就是城市下方有活动的断裂带,城市直下型地震的特点就是微震或者小震就会导致城市震感强烈,而如果是强震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性,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区发生7.8级地震导致超过24万人死亡,这次地震就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
龙门山冲断带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及其差异变形特征

度 渐 强 、 生 代 隆升 渐 快和 活 动 性增 强 的 变 化 趋 势 。 新 [ 键 词 ]龙 门 山 ;冲 断 带 ;构 造 分 带 性 ;构 造 分 段 性 ; 异 变 形 关 差 [ 类号 ]P 4 分 52 [ 献 标 识 码 ]A 文
龙 门 山地 处 青 藏 高 原 与 四 川 盆 地 的分 界线
活动 构造 正成 为龙 门 山构 造研 究 中 的一个 重要 方
面 。 。 卜:
延 入陕 西省后 止 于勉 县 , 长 约 5 0 k 东 西 宽 全 0 m,
3 ~5 m。 由于其关 键 的 构 造位 置 和 典 型 的前 0 0k
陆 冲 断 构 造 , 来 受 到 国 内外 学 者 的 高裂、 安县 一都 江堰 ( 称 “ 县 ” 一 双 石 断 裂 和 广 元 一 大 邑 一 雅 安 ( 原 灌 ) 隐伏 ) 裂 。 由这 断
些 主 干 断 裂 分 隔 , 门 山冲 断 带 沿 倾 向表 现 出 明显 的分 带 性 变形 特 征 , 龙 以其 典 型 构 造 特 征 自西
V oI35 NO. I 4
Au 2 8 g. 00
20 0 8年 8月
[ 章 编 号 ]17 -7 7 20 )40 4-5 文 6 19 2 ( 0 8 0—4 01
龙 门山冲断带分段一 分带性构造格 局 及其差异变 形特征
李 智 武 刘 树 根 陈洪 德 刘 顺 郭 兵 田 小彬
维普资讯
第 4期
李智 武等 : 门 山冲 断 带分 段一 带 性构造 格 局及其 差 异变 形特 征 龙 分
・4 1 ・ 4
遍 关注 的两个 核 心问题 。本 文 在 区域 地 质调查 和 前 人研 究成 果 的基 础 上 , 合 笔 者 近 年来 开展 的 结 龙 门山构造 研 究工 作 , 对龙 门 山 冲断 带 的 构造 分 带性 、 分段 性 及各分 段 、 分带 的差 异性变 形 特征进 行 初步探 讨 , 以期 为后续 研 究工作 提供 参考 。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是指一条大裂缝,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
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所致。
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
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龙门山断裂带 - 由来断裂带(fault zone)亦称“断层带”。
地壳运动产生压力和张力,压力常见于汇聚型板块,如:印度洋板块(前端带着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间的碰撞。
张力常见于分离型板块,如海底扩张、红海裂谷、东非大裂谷等。
在地壳运动中压力和张力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内陆很多断裂带的产生并不是分离型板块的张力所致,而恰恰是汇聚型板块,如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产生的压力使陆块隆起,而隆起必然使薄弱环节产生张裂。
如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带,地壳从平均35千米向65千米过度(在材料力学上叫应力集中点)的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 地质构造龙门山中段,主要分布于彭州和什邡境内。
此地岩层上古生界地质现象发育,厚度大,层层展现地球上古老地质的演变过程,为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活档案。
经同位素测定,此地闪长岩年龄为20.43 亿年,花岗岩年龄为10.27亿年,杂岩为6.54亿年——7.67亿年,奥陶系大理岩不整合地覆盖其表面上,在岩体边缘有白云母伟晶岩出露,晋宁中期花岗岩入侵于前震旦系变质岩中,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质大观园。
2002年,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在彭州九陇镇正式挂牌。
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雨泽充沛,是四川著名的鹿头山暴雨区所在地。
西部背风311坡岷江河谷雨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邓绍辉【摘要】龙门山—岷山断裂带是川西北两大断裂带体系.本文利用现有文献资料,仅就这两大断裂带体系的概况、历史地震记录、历次地震所产生的重大危害以及该断裂带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以期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断裂带;地震;龙门山;岷山【作者】邓绍辉【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6.2.7一、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体系概况龙门山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界山,东北端连秦岭,西南端接横断山脉,中间以青川—茂汶—宝兴大断裂为界,可分为前山、后山。
前山由千佛岩、窦圌山、葛仙山、丹景山、都江堰、青城山、九龙沟、天台山、蒙顶山等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积岩组成,梯级地形明显,接四川盆地;后山由蓥华山、九峰山、西岭雪山等岩浆岩和各种变质岩组成,毗邻川西高原,逐渐过渡到青藏高原。
龙门山最高峰九顶山主峰狮子王海拔4984米,高于东麓平原地面4250米。
1.龙门山断裂带体系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的龙门山区,分布于青川、北川、茂县、汶川、邛崃、宝兴、天全一带,总体展布近东北—西南走向,长500余千米,宽20~80千米不等。
在地质构造上,龙门山断裂带体系从西南向东北分别由龙门山主边界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三大平行断裂带构成[1]37。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龙门山主边界(又称前山)断裂以天全—宝兴—都江堰—江油—广元大断裂为界,接四川盆地,绵延约500千米,呈南西向北东展布,由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积岩组成,蕴藏着煤、铁、石灰石等矿产。
前山河谷开阔,山坡平缓,工矿业发达,人口众多。
龙门山主中央断裂西南起于泸定附近,向北东经宝兴、汶川、北川、青川入陕西境内,长500余千米,呈南西向北东展布。
龙门山构造带的演化

四、构造反转-褶皱隆升期
3、陈社发
晚三叠系中晚期, 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首先收缩而形成一系列北西向构造; 其次,早期北西向构造因左旋剪切作用发生弧形弯转, 自北西向南东强烈挤压逆冲。 松潘-甘孜褶皱带主体部分转化为龙门山地区的南东向挤压, 使先存正断层反转为逆断层, 从而开始了逆冲推覆构造的发展阶段。 晚三叠系晚期汶川-茂县正断层首先发生构造反转, 变为自北西向南东逆冲的逆断层, 汶 川-茂县推覆体开始活动。 在南东向挤压力作用下, 映秀-北川断裂发生构造反转, 由倾向南东的正断层转变为北西 向倾斜、向南东逆冲的逆断层。一方面使彭灌杂岩逆冲于上古生界到上三叠统中部地层 之上, 并使后者发生褶皱;另一方面在泥盆系底部产生一条新的逆冲断裂, 使上古生界到 上三叠统中部地层发生褶皱并向南东逆冲。川西前陆盆地中须家河组厚度极大(大于 3000 m, 其他地方多为600 m左右), 岩石成熟度极低, 多为碎屑岩、砂岩,在其上段还出 现厚层砾岩。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构造略图(据朱爱斓, 2006,修改)
四、构造反转-褶皱隆升期
4、刘和甫
印支早期金沙江洋盆与理塘洋盆相继向西俯冲, 相应地形成推覆体向东仰冲;晚 二叠纪至三叠系, 金沙江及理塘洋盆相继闭合, 形成残留的蛇绿混杂岩带;当大洋 岩石圈向西俯冲到羌塘-昌都陆块之下时, 形成江达火山弧;随后俯冲作用呈后退 式向扬子地块方向移动, 在形成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同时发育义敦火山弧, 在义 敦火山弧的岛弧火山岩层之下还发育有裂谷型“双峰式” 火山岩组合;随之在东 侧形成弧前复理石盆地, 在西侧形成弧后盆地, 以复理石沉积为主, 但富含凝灰质。 随着羌塘-昌都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 龙门山开始逆冲推覆褶皱造山, 先前的正断 层发生反转成为逆断层。在川西形成残留盆地, 并相继出现前陆盆地, 沉积巨厚 的西康群复理石沉积楔, 具有海底浊积扇性质, 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因此认为松 潘-甘孜盆地由被动大陆边缘逐渐转化为早期前陆复理石盆地,或残留盆地。随着 大陆地壳进一步收缩, 在被动大陆边缘的枢纽带附近形成龙门山叠瓦冲断带。燕 山运动进一步形成龙门山前陆薄皮构造带及前陆磨拉石盆地。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
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
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
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
一、地理位置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
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
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
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
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山地垂直地带,气象万千。
而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
该断裂带由3条深而大的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其名称及经过的县分别是:1、龙门山后山大断裂,经过汶川、茂县、平武、青川;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经过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3、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经过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
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二、形成原因大约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亚欧板块下俯冲,青藏高原开始抬升。
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的东段。
首先来了解一下山是怎么形成的。
山就是由于地壳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
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一方面挤压使地壳陷落产生断裂,形成湖泊,这是孪生的关系。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摘 要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 与扬子地台之间, 系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 断带构成, 自西向东 发育汶川 ) 茂汶 断裂、 映秀 ) 北川断裂和彭 县 ) 灌县断裂, 并将龙门山划分为 3 个构造地 层带, 分别 为变形 变质构 造地层带 (主 要由志 留系 ) 泥盆 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 系杂岩构成 )、变形变 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 ) 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变形构造地层带 ( 主要由侏 罗系至第三系红层和 第四纪松散堆积构成 )。
J ournal of E ngineering G 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 9665 /2009 / 17( 1) -0003-16
龙门山地震带 ¹ 黄润秋¹ 周荣军º A lexander L. DENSMORE» M ichaelA. ELL IS¼
( ¼Center for E arthquake R esearch and Inform ation, U n iversity o fM em ph is, M em ph is, T ennessee, USA )
( ½ D epartment o f Earth Sc ience, Sw iss Federa l Institu te of T echno logy, Zurich, Sw itzerland)
龙门山造山带演化与构造特征研究

龙门山造山带演化与构造特征研究龙门山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地质地貌景区。
它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是一条重要的造山带,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龙门山造山带的演化过程以及其独特的构造特征。
龙门山的地质演化历经了数亿年的过程。
最早的构造事件可以追溯到古元古代,当时的地壳运动使得原始地壳碎裂形成了一系列断层。
这些断层在后期构造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促进了龙门山的形成。
随后,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地壳挤压和折叠使得断层逐渐活动并形成了山脉。
在这个过程中,龙门山的地层经历了复杂的叠加、压扭和变形,形成了陡峭的山体和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
龙门山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断裂活动。
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龙门山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断裂带,其中最著名的是龙门断裂带。
这一断裂带延伸数百千米,沿着山脉的走向贯穿整个龙门山地区。
断裂带的活动不仅改变了地层走向和倾角,也导致了地表的断崖陡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
其次是喀斯特地貌。
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在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地下溶蚀在龙门山地区形成了许多溶洞、地下河道和地下溶蚀槽。
此外,龙门山的山麓和峡谷地带分布着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石笋、石林、溶洞、溶敷地等。
这些奇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
另外一个重要的构造特征是火山活动。
龙门山地区地壳的继续运动和构造变动导致了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里分布着数座火山,如龙门山、莲花山等。
火山活动不仅对地壳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当地的地质研究和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后,龙门山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作为一个重要的造山带,龙门山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铅锌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当地经济和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龙门山造山带是一个地质历史悠久、构造特征独特的地区。
其演化过程经历了数亿年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和矿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
成都市区位于新津-德阳断裂上,西郊靠近大邑-郫县断裂,东郊紧临龙泉山断裂,这三条平行的断裂带都是南北地震带的一部分,历史上多次发生过5级左右的地震,如60年代双流籍田5.4级地震。
在汶川震后应力增大,具有5~6级的孕震能力。
成都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合格房屋对本地5.5级以下地震具有抵抗能力,在5.5~6.5级地震中房屋允许损坏,但不应该倒塌。
所以,只要你的房子合格,哪怕成都市区出现6级地震,你都是安全的。
宜宾、自贡两市的市区位于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南段,这条断裂从川滇边界一直延伸到大巴山,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断裂带。
合川以北称北段,活动性弱合川以南称南段,活动性强。
特别是宜宾-自贡-荣昌段,近30年来发生的 4.5~5.5级地震超过10次。
该断裂带具有5.5~6.5级孕震能力。
自贡由于独特的地质结构,市区容易发生中等强度的地震,是四川唯一遭受过直下型地震袭击的城市。
目前的抗震设防标准为7度,如果房屋不处于断裂带上或采盐空洞区上方,合格的建筑可以应对6级以下地震。
自贡处于华蓥山断裂带,自古就有很多小震,但震级都不大,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896年,震级5.7级,震中在富顺县附近。
因此自贡发生4级左右地震很正常。
通过四川部分市区的断裂带和邻近的中强以上断裂带:
成都:蒲江-德阳断裂,龙泉山断裂;
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德阳:蒲江-德阳断裂
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绵阳:临近龙门山山前断裂
广元:龙门山山前断裂
邻近:龙门山主中央断裂
乐山:龙泉山断裂
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新津-洪雅断裂、峨眉山大断裂
自贡: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宜宾: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
泸州: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内江: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广安: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达州:华蓥山基底大断裂
邻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南充: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西昌:小江断裂
攀枝花:小江断裂
华蓥山地震带是盆地内部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地震带,川南和川东地区破坏性地震多数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
这条地震带的地质基础是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它从盆地东北部的达州附近,经广安、渝北、荣昌、泸县、自贡到达宜宾,在云南昭通和南北地震带衔接。
该地震带的特点是活动性特别高、多发群震型4~5级中强震,震源深度浅、破坏性比其他地区同级地震强。
该区由于注水采煤和采气,常常诱发地震。
宜宾和荣昌是该地震带近30年来活动的两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