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尘书法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大隐超尘:清静为天下正——我理解的王超尘先生书法

大隐超尘:清静为天下正——我理解的王超尘先生书法
逃 “ 学我者死 ”的结局 。 所 以然 ,故 难进行 自己创造性 的发 展 在笔墨 、线条和结 多枯笔 飞 白,致使 线条 与结体 的内在 体上所 擅长 的熟 与生 的辩证处理 ,更是 肌理如游 龙般浑 身腾绞盘扭 ,在浑然 有着 极高 的艺术 意趣 ,熟 中蕴生 ,飞 而
于书学的某 一方 向甚 至某一微 小变 意 ,在 楷 隶之 间求 张力 ,醇 和温 润 , 己独 特的艺术 体式与 风格者 。这需 茫 ,朴茂之 中有妩 媚 ,读之 品之 ,令
要 将 书家 放 置到 以 5 0年 或百 年 为 观 、严 酷 的考 查 。以这样 的方式 衡
基 本 单 位 的 时 间跨 度 中 去 进 行 客 法传 统 ,超尘先 生 有所 承 、有 所辟 、
者 。中 国书法 历经千 百年流变 ,各
人诚恳真挚 ,与人 为善 ,乐 于奖掖后 学 ,素来 与名 利无 涉 、与名 位无 干 ,
种 可 能性空 间 多被 反复 探 寻发 展 ,
今人 要在前人基 础上做 出一点点 新
古人之谓立德修 身行 仁 ,他完美 地做
超尘 先生广 研汉 碑 ,得益 张迁 、
同 ,可 见先 生之 于 《 好大王》,决 非 心 中无韵律 ,韵 不到味 ,强作东施 ,使 亦步亦 趋 ,而是 依照 自己的艺术趣 味 手 中笔徒作绞扭 之势 ,故但具外形而 实 与审美 追求来进 行取法 的 。学者若 只 无韵律内质也 。
是跟在 超尘先 生后面亦 步亦趋 ,而 不 又如 ,先生在结字结构的笔 画与笔
其 中也包 括许多喜 爱和学 习他书法 的 现 、韵 律 自张 。我喜爱 的胡六皆书法亦 人 。表 面看来 ,超尘 先生 的作 品如堂 是 肉中有骨 ,而后 来学 者多 只见其 肉 , 堂之师 、方 整之 阵 ,学其 书者 多 以为 不见其 骨与韵 。此仿学 者大难处 ,显现

老段的书法人生

老段的书法人生

老段的书法人生作者:汪志鹏来源:《湖南教育·B版》2018年第02期段传新,号晚觉,又名东方段丁,1954年10月生于湖南澧县,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洞庭印社理事、中国印艺术馆特聘书法家、湖南省“新乡土诗派”诗人。

自幼师从祖父习字作文,在《诗刊》、《星星》、《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文百余篇(首),并多次获奖,散文《追荒货》获全国二等奖。

书法初习颜真卿,后摹怀素、苏东坡、黄庭坚、王铎诸家,主攻草书,为王超尘先生唯一再开门生,获2009年“湖湘书坛十大年度人物”,数百幅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及爱好者珍藏。

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在芙蓉路《文萃报》美术馆一间书香弥漫的工作室里,老段嘴里含着一根烟,正在大笔挥洒,书写着李白的诗《将进酒》。

可能是进入了状态,太聚精会神了,我进门他连头都没有回过来,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没有去打扰老段。

这个时候的老段,不是在车水马龙的芙蓉路边,而是在采菊东蓠下的南山脚下,所谓大隐隐于市,此时用来形容老段是再恰当不过了。

老段,名传新,字若谷,出生于中医世家。

幼年时,十里八乡闻名的私塾先生老段的祖父就开始辅导他操练童子功,鸡鸣即起临颜真卿的《多宝塔》字帖,一早的时间,必须临帖100字,临完帖,经过祖父过目,才有早饭吃,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祖父过世。

饭后的日课是父亲布置的作业,一上午背诵四书五经当中的一页,背得滚瓜烂熟才有中饭吃。

说起这些记忆中的往事,老段沉默了好一会,眼里有泪水在滚动,那些痛苦并且快乐着的日子,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

湖湘一老王超尘先生一直崇尚先做人后学书。

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老段。

作为王老的再开门生,老段说起王老自是滔滔不绝。

学做人,必须内方外圆,前提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到了做学问,王老的观点只有四个字:借故开新。

此中真意,一在故字上做文章,另一个字便落在了新字上边。

老段之前,王老已经在天津收了一个关门弟子。

关门的意思便是此门已经关闭,不再开启。

我不晓得老段打动王老心弦的是什么,与才气有关?再加上悟性?至少在国内所有的艺术传承中,从来都没有再开门生这种提法,单从这一点上看,老段不知不觉中开了先河。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国庆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放松身心、感受美好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有幸参观了一场国庆书法展。

在展览中,我欣赏了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位书法家作品的感受与赏析。

作品一:《山水心境》这幅作品由著名书法家李华创作。

整个作品运用了楷体写意的技法,将山水和心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山势挺拔,气势磅礴,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崇山峻岭之中。

墨色浓淡相宜,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作品中的每个字均流转自然、流畅有力,展现了李华卓越的书法功底和艺术才华。

作品二:《丹青山水》这是一幅来自年轻书法家王云的作品。

与传统山水不同的是,王云在作品中加入了丹青的元素。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墨色,而是运用红、黄、绿等多种色彩勾勒出山水的轮廓。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自然丰富多彩的恋慕之情。

作品三:《古韵京华》这幅作品是知名书法家张磊的杰作。

他以古代京华为背景,运用行书的技法创作出一幅充满古韵的作品。

作品中的每个字犹如古代楷书一般流畅自然。

通过行书的特点,作者巧妙地再现出古代京城的繁荣景象。

整个作品充满了力量与稳重,并通过书法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禁感叹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

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才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这些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国庆书法展不仅让人欣赏到了书法家的杰作,也让人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书法家们创造出一幅幅艺术的精品,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国庆佳节,书法展不仅使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月光如水照缁衣

月光如水照缁衣

052文学·艺术《名家名作》·品味月光如水照缁衣张 玉陈东胜近年来在庐州书坛可谓崭露头角。

论资历,他并不属于前辈名宿,但他的书法风格却是地道的老派名士之风,这让我眼中的他多了几分沉稳和儒雅。

他以超逸的笔法外取万物于毫巅,内抒十思于笔下,使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古雅浑厚,又具现代生活洒脱的浪漫情怀,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及艺术魅力。

 陈东胜行草不泥陈规,写来十分随意,乍一看是野路子,处处不合规矩,仔细观摩方知其闲云野鹤之真味。

欣赏过其书法的人,会在这恣意纵横的笔墨中追寻其跌宕起伏,感悟人生中一波三折的意蕴。

源于自身审美取向与性格使然,我个人对行草很喜欢,它讲究一气呵成与天然风致,它比楷书放纵流动,又比草书端正从容,是清平的文字,陈东胜深得三昧。

“南去雁声远,北来风信渐,月上东山,人倚西栏,一湾秋水谁相伴?”词是好词,字是好字,这幅尺牍小字,书于洁白熟宣,清秀如明人的小品,尽显陈东胜的才情。

它结体遒丽、用笔流畅,线条飘逸灵动,有翩若惊鸿的美。

字与字之间偶然有一点牵连,细若游丝,令人遐想。

点画以露锋入纸居多,欤侧回环,牵丝顾盼,意随笔动。

“风”与“信”二南去雁声远,北来风信渐,月上东山,人倚西栏,一湾秋水谁相伴?春回花姿妍,夏至雨缀枝,日坠秋江,雪映冬窗,数朵腊梅为君开。

陈东胜/作 053月光如水照缁衣|张 玉字俯仰勾连,说不尽秋风动水、月色生凉,天地有情照人归。

《无题》是鲁迅先生的杰作:“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春日本应阳光明媚、心旷神怡,然而流离战乱却使人生离死别。

暗夜茫茫,长路漫漫,有多少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动荡于城头变幻的王旗之下。

唯有月光如水,千年不变,照耀诗人的缁衣。

全诗五十六字,陈东胜写来有风雷之感,瘦劲苍翠,淋漓尽致。

在这里他一扫上一幅小笺的秀丽流转,摇身一变而冷然凝绝。

王超尘书法艺术赏析

王超尘书法艺术赏析

王超尘书法艺术赏析作者:甘润芳来源:《艺海》2018年第08期〔摘要〕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独特的“书相如磬、用笔如铸、字发如松、章法如阵” 的美学境界,格调高古、气韵生动、雄浑苍厚的艺术风格,其一,是源于他心胸坦荡、游于艺的博大情怀和人生态度;其二,是源于他将音乐、绘画、太极拳之理,融会贯通于书法之中;其三,源于他对传统书法名家碑帖学习即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力。

〔关键词〕王超尘;书法艺术;特点我与王超尘爷爷相识,是源于我父亲甘泉,他们是师徒,又情同父子,对爷爷的书艺精髓,心摹手追。

我耳闻目睹,逐渐也喜欢上了书画艺术,课余坚持学习书画,经常请父亲解析老师作品。

我们每次回长沙,都要去拜访爷爷,可以说爷爷做人和艺术思想,对我爸爸和我的人生影响作用是很大的。

一、王超尘先生简介爷爷1925出生于湖南津市,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师从孙世灏、张一尊习山水画,后来从事美术教学与设计工作。

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书画并重。

以后又开始侧重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

篆、隶、楷、行、草皆擅,尤好隶书,积五十余年磨炼之工,主攻隶书,研习历代名家碑帖,吸诸家精髓以为己用,最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相如磬、用笔如铸、字发如松、章法如阵”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境界,令当代书画界刮目相看。

爷爷为人谦和,超尘脱俗,心静儒雅,淡泊名利,他是基督教的忠实信徒。

又是一位勤劳、简朴、热爱艺术的开拓者。

爷爷也是首届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书协顾问,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湖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还是多所大学的特聘教授。

书作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展,其书艺被多家报刊杂志做专题介绍,书作被众多纪念馆、博物馆等收藏,并收录多种专集辞书。

国内近百处名胜古迹:黄鹤楼、岳阳楼、炎帝陵、曲阜、雁荡、南岳等都有墨迹勒石收藏。

出版有《王超尘隶书》《王超尘书法选集》《王超尘隶书岳阳楼记》《王超尘隶书桃花源记》《王超尘隶书醉翁亭记》《王超尘书法》等。

二、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的特点我个人理解王爷爷的书法艺术造诣,突出表现在:书相如磬、用笔如铸、字法如松、章法如阵等四个方面。

王氏书法后继有人——杨茁女士的书法欣赏

王氏书法后继有人——杨茁女士的书法欣赏

◆张楚务( 长沙)法后继有人——杨茁女士的书法欣赏王超尘先生以其独特的隶书风格饮誉全国,追随者众,在这群追随者中能完全接过王老衣钵者,非女弟子杨茁莫属。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是杨茁女士的新作,其内容是我国历史名人王夫之湘西草堂联,此作完全一派王氏风采,至简至厚,法度与风骨共存,骨气与逸气圆满,不仔细辨认还以为是王老的手笔,实在难分伯仲。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一生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历尽艰辛,矢志不渝。

清风有意联是一种归来后的回望、坎坷后的大道、壮烈后的清寂。

杨茁女士的书写亦从容地把这种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任花开的美丽超然、星光不问过路人的洒脱,令人过目难忘。

齐白石大师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学生有学生的使命、担当,于是有了一种索古求真的壮举。

杨茁女士怀抱王超尘先生的书风宝典,奔向金文、古篆等古文字库,吸纳书法传统上流的精髓,融入自已的学养基因,掺入王氏书风的书写创作,自然就有了杨氏自己的见解与气息。

有人说隶书的基本技巧是比较单纯固定,学形容易,得气韵难,但要学得王超尘的隶书形和气都难,王超尘隶书的书写已越过许多隶书的技术要求,有强烈的个人面貌。

他取《好大王碑》之宽阔融入自己的生命密码与气质,不仅字的造型多变,布局与气韵也时常出新,要学王字光临王超尘现有的作品是不够的,这方面杨茁女士有着一种高明的自觉。

不通篆隶,难致高格。

杨茁女士正是基于这种理想,在书法学习中刻意打通篆隶,寻求古意。

篆隶不仅是书法的重要源头,还是理解书法流变中笔法转换的钥匙。

篆书魏源故居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常存报国心”,也是杨茁女士的新作。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

此联是魏源人格、思想的真实写照,在杨茁女士的笔下亦入古出新、光彩照人。

大篆的书写中对抒情表意的限制更大于隶书,因为字体的规定导致它的线条极少有波挑动作,其情感的抒发也只能靠用笔的节奏与结构造形来完成。

超然尘滓之表——王文治行书《论书》立轴赏析

超然尘滓之表——王文治行书《论书》立轴赏析

28超然尘滓之表□冯勇——王文治行书《论书》立轴赏析王文治(1730-1802),清代诗人、书法家。

其书法与刘墉齐名,世称“淡墨探花”和“浓墨宰相”,一淡一浓,各具特色,皆擅名当代并名传后世,影响深远。

此作最能代表王文治的行书风格。

文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余书不足学,学者辄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

”句选自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书》,正文后小字写有“涪翁书实有东坡所不及处,顾推服如此,知大贤未有不虚怀者”为王文治之慨叹。

认同黄庭坚所说,因而有“涪翁书实有东坡所不及处”之语,此也是审美差异。

王文治书法冲淡雅逸,与董其昌近似,此亦是性之所近。

王文治推重董其昌,认为“直与唐之颜鲁公、宋之米南宫抗行”“追踪晋唐绝轨,平视南宫,俯临承旨”,又说“董公深入右军之室,颜、米者右军之曾、孟也。

董公以右军神髓,现颜、米变相”。

言而总之,他认为董其昌水平至高,可与颜真卿、米芾媲美,可谓倾倒之至。

从此作来看,实有董之风神,姿态优雅,神情萧散,运笔灵逸,落落大方,超贤者虚怀若谷,此等境界实为人所景仰。

王文治选取黄庭坚此段文字,定是慕其为人行事,非慕其书法,因为此作与黄庭坚书法比照,全然不类:黄书为小行楷,字势审慎,小巧温雅,跳脱甚少;王书却是大行书,情绪饱满,韵而有致,姿态横生。

王文治与苏轼书法皆娟秀,然前者淡雅,后者遒厚。

黄庭坚说苏轼“用墨太丰”,王文治抄录此段大概也有此意。

黄庭坚大字用笔摇荡,墨浓则难以驰骋,故用墨不丰,此恰是个人风格,观念差异基于个人实践之不同。

王文治应《论书》(局部)29然尘滓之表。

明末清初,学董其昌书法者甚众,但多落入俗套,盖因学之不当。

如同后人学《兰亭集序》,如不得法,必然“欲换凡骨无金丹”。

王文治认为,“大凡后之人学古人,非从学之而已,必学古人所学之古人,尤必学古人之所以学古人”,指出学书之途径,论述精辟,独具慧眼。

一般人学董,内质恨无,神采涣散,此为只学董之面貌,未能学董之所学之古人。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赏析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赏析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河图的一幅风格独特、笔墨精湛的书法作品。

此作品堪称明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下面对这幅作品进行一些展开的赏析:一、作者简介河图(约656年-约713年),字溥、渊,号河满子,唐代书法家。

他是唐代王羲之法帖的领悟者和传承者,被誉为"唐朝第一名家"。

据载,他曾到湖州(今浙江湖州)寓居,那里的风景和环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二、作品概况《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是河图在湖州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整幅作品构图简洁,布局合理,行草书法书写流畅自然,气韵生动,充分展示了河图书法的独特风采。

三、书法特点1. 用笔精细河图的书法用笔细腻、工整,线条流畅,每一笔每一画都非常讲究,看似随意的行书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2. 墨色浓淡相宜在作品中,河图运用了浓淡相宜的墨色。

墨色浓淡的变化,让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有致。

3. 行草书法娴熟行草书是河图的擅长之处,他在这幅作品中将行草书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笔法刚劲有力,点画结合有致,展现出了行草书法的独特魅力。

四、艺术价值《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是河图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当时湖州的风景与人文环境,更展示了河图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平。

这幅作品在书法造诣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工整流畅的笔墨、精湛的技巧、凝重深沉的气韵,成为明代书法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五、历史意义河图的书法在明代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行草书法尤为引人注目。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作为河图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六、结语《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粒珍珠,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后人展现了一幅极具价值的书法艺术画卷。

它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传承发扬。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这幅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优美的书法特点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情感价值。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欣赏魏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起源于北魏时期,魏碑的特点是笔画纤细、极富变化和较高的装饰性。

在当代书法界,许多书法家继承和发扬了魏碑的传统,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位当代书法家的魏碑力作。

作品一:《观鱼闻雨》这是当代书法家李明创作的一幅魏碑作品,《观鱼闻雨》。

整幅作品以鱼为主题,通过优美流畅的笔墨展现了鱼儿在雨中畅游的情景。

李明以精工细作的笔法勾勒鱼的轮廓,配合细腻而变化丰富的章法和装饰性线条,营造出恢宏大气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的字体规整、工整,每一笔都极为精准,展示了作者对于魏碑书法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技艺。

作品二:《独行者》这是当代书法家王涛所作的一幅魏碑作品,《独行者》。

作品描绘了一位孤独而坚韧的人物形象。

王涛以有力的笔势勾勒出人物的轮廓,通过线条的交错和精妙的章法,展现了自由而独立的气魄。

作品中字体有力、雄劲有余,整体布局和谐统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作品三:《烟波浩渺》这是当代书法家张晓创作的一幅魏碑作品,《烟波浩渺》。

作品以山水画为背景,以飞瀑流水和山石为装饰,展现了浩渺的山水风貌。

张晓以犀利而纯熟的笔触描绘出山与水的交融,以及水流的跌宕起伏,给人以宏大壮丽的感觉。

作品中的字体工整、古朴,体现了书法家对传统魏碑字体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

作品四:《丹青妙画》这是当代书法家刘旭创作的一幅魏碑作品,《丹青妙画》。

作品以传统绘画为主题,通过刘旭细腻的笔墨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作品中的字体优雅、流畅,每一笔都充满了艺术感和活力。

整幅作品的构图精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关注。

这些作品通过对传统魏碑字体的研究和创新,展示了当代书法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

它们的出现不仅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审美享受。

总结:通过以上对当代魏碑书法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魏碑书法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范成大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范成大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范成⼤⼗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1-12 09:10·听⽉⼯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房四艺,是⽂⼈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悦⽬,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活⽤品、⼭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们的⽣活⽅式和科技⽔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番趣味。

——题记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分显著,但在⾼宗赵构的⽰范作⽤下,南宋⼠⼦的书法热情颇为⾼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

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均保持着极⾼的书法热情。

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

甚⾄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化的热情,在很多⽅⾯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

这其中,内府与⼠⼈的法书收藏与鉴赏、⾦⽯学与⽅舆学著作对历代⽯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个⽅⾯。

下⾯我们⼀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四⼤家之⼀范成⼤经典书法作品。

范成⼤(1126年6⽉26⽇-1193年10⽉1⽇),字⾄能(《宋史》等误作“致能”),⼀字幼元,早年⾃号此⼭居⼠,晚号⽯湖居⼠。

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南宋名⾂、⽂学家。

范成⼤善书。

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字宗黄庭坚、⽶芾,虽韵胜不逮,⽽遒劲可观”。

范成⼤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是北宋四⼤书家之⼀蔡襄的孙⼥。

范成⼤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

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已万⼈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

名人字画与传统书法的鉴赏比较——从高建群艺术馆馆藏谈起

名人字画与传统书法的鉴赏比较——从高建群艺术馆馆藏谈起

王彩凤 魏少妮 董 超
(延安大学 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在目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前提下,书法艺术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大众的
视野,各类书画展览、各种书法沙龙层出不穷,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由于大众的审美趣味很难统一,
加之专业态度的缺失,几乎所有的书法作品都会受到不同群体的批评。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下,提倡从不同
收稿日期:2019-05-06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学院大文科生的专业技能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JG02)。 作者简介:王彩凤(1981—),女,河南洛阳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学、文艺学。
·262·
二、从形式看,传统书法更具观赏性和美感 传统书法的书写者大多幼年即开始学书,临帖 不辍,有着深厚的书家渊源。从一流书写大师到众 多后世学书者,张芝洗笔,池水尽墨;怀素无资购纸, 特种数亩芭蕉写于叶上;王羲之专心研磨字的结构, 误把墨汁当蒜汁吃下。每一个成名的书家背后,都 有勤奋刻苦、悟性较高、推陈出新的个人质素。从 这个角度看,他们胸有丘壑,自然下笔千钧,力能 扛鼎,从他们笔下也自然会流溢出较高的审美素质。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讲到笔法,写点如“高空坠石”, 简单的点画之间,洋溢着力量美、形式美,以及百 看不厌让人流连玩味的内蕴深致。 名人字画的书写者则往往并非书画道中人,或者 由于浸淫于书法的时日有限,对书法的布局安排火候 尚缺而急于示人,常露怯态;或者由于传统文化的底 子过于薄弱,常有错误,如娱乐圈某明星某次在电视 节目中现场秀书法,一首诗竟写了多个错字。其他领 域的名人亦如此,如官场得意而入书画界者,其字画 的润格往往相当可观,但细观其作品,要么形式欠美, 要么内容错误百出。这些都算不得真正的书法。当然 还有文化界的名人字画,这些字画作者往往有深厚的 传统文化功底,即便字画本身不耐细看,仍有极为可 观之处。所以,不可等同视之,一概而论。 江湖书法乍看黑、油、圆、大,颇为醒目,但 往往不耐细看,不仅是字形结构不甚美观,更有谋 篇布局的欠缺,或是错字或别字的误用,常常为方 家贻笑,故刻苦努力程度当同正统书家一样甚至付 出更多,但美观程度往往逊色太多。其他另类书法 均无法同传统书法相提并论,而名人字画相较之下, 更有特点个性。 三、从内容看,名人字画更重个性与人文内涵 对于字画内容,传统书法更注重实用价值,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都未把字画当成专用于观赏 的高级艺术。古代流传至今的碑帖是中国书法的主 要载体,如碑之功用,在于记载事件或者主人生平 事迹,如《曹全碑》《元桢墓志》《张黑女墓志》等, 帖则多见于朋友间的书信往来,交流生活琐事,如 《快雪时晴帖》《韭花帖》《肚疼帖》等,即便如《兰 亭集序》,也是专门写给集会的前言,更注重介绍 当下境况而用。“天下第二行书”之颜真卿的《祭 侄文稿》,也是颜真卿在听到侄子死去的噩耗时内 心极度悲愤的宣泄之笔。故古人书法往往言之有物, 情动于中,而行之于手,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给 历代观赏者均能以强烈美感。

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翰墨飘香——鉴赏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翰墨飘香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将传统书法的严谨、流畅、遒劲、雄浑,与现代书法的自由、富有创意、多姿多彩、
灵动飘逸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新时期的黄庭坚”。

下面,我们来一起品味几件有代表性的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一、《千里江山图》
这件作品是翰墨飘香书法的代表之一,其书法风格自由洒脱、灵动飘逸,融入了水墨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意境水墨”方面的独特造诣。

作品在形式上,采用了中堂大字的形式,整个作品铺陈自如,笔
势自然,给人以长江大观的美感享受。

二、《花开富贵》
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近年来外出看到的各种花卉,作者运
用了传统的“大篆”书法笔法,将花卉的潇洒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的鲜明个性,以及独特的笔墨表现手法,使这幅作品充满了时代感、韵味和艺术内涵。

三、《秋江夜泊》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用传统的书法笔法,将江水和
月亮神韵妙绝地表现出来。

作品中的书法自然、流畅,气势磅礴,富
有文化内涵。

整幅作品表现了作者的艺术特点,即翰墨飘逸,情趣浓郁,让人感受到了秋江夜泊的深邃和迷人。

总之,翰墨飘香书法作品的特点在于将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相结合,自由发挥,充满创意,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时代气息。

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难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优秀楷书作品欣赏与分析

优秀楷书作品欣赏与分析

优秀楷书作品欣赏与分析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是一种应用广泛、形式规范、书写流畅的书体。

作为汉字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楷书以其端庄大方、刚劲有力的特点,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将对几幅优秀楷书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第一幅作品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这是一篇刻于瓷器上的铭文,字迹深薄均匀,筆画遒劲而皆有章法。

整篇铭文都以楷书书写,每个字的形态清晰,结构稳定。

欧阳询独特的放射状落款,使整个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

通过细腻流畅的书写,他展现出了楷书的风采。

第二幅作品是赵孟頫的《齐文公碑》。

这是一座刻有碑文的石碑,是赵孟頫仿写古碑所创作的作品。

整篇碑文以楷书书写,线条刚劲有力,造型庄重大气。

赵孟頫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精髓,他的作品在结构和笔画上都体现出了楷书的特点。

尤其是他对错落有致的字体排布和笔画的运用,使整篇碑文更显美感。

第三幅作品是米芾的《梅花字帖》。

米芾是南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以豪迈刚健著称。

《梅花字帖》是他用大字书写的一组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粗大有力,横平竖直,给人以厚重的感觉。

米芾勇于运用大字,使整个作品富有张力和气势。

他的楷书作品表现了他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兼具了意境和艺术性。

第四幅作品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这是一篇文章,王羲之以楷书书写。

《兰亭集序》是一篇记叙文,由于篇幅较长,但每个字的书写都非常工整。

王羲之的楷书以清秀著称,字体柔和而端庄,笔画流畅。

整篇文章以连续的篆刻形式呈现,展现了楷书的书写美和审美意趣。

通过对这几幅优秀楷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楷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都充分展现了楷书的规范性、端庄大方以及筆法的功力。

楷书以其规范的字形、流畅的笔画和端庄大气的风姿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这几幅楷书作品展示了不同书法家在不同时期对楷书的理解与演绎。

无论是欧阳询、赵孟頫、米芾还是王羲之,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捕捉了楷书的内在美。

楷书的优秀作品对于我们欣赏和学习楷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彰显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王超鹏陶刻艺术赏析

王超鹏陶刻艺术赏析

王超鹏陶刻艺术赏析作者:李国强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第12期书法家王超鹏王超鹏,毛国强大师入室弟子,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初学柳、颜,继学明清诸家,后学王羲之、钟繇,旁涉汉魏,力图溶入碑意,尤善正书小楷。

长期从事书法篆刻与紫砂陶刻的实践,书法线条力追浑厚又不乏飘逸,端庄稳重,宽博且而灵动;把书法理念溶进陶刻,运用各种刀法充分表现书法的韵味,努力追求书画与紫砂的有机结合,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书法作品入展“聚君堂杯”全国书画精品展、首届“传承经典"全国小楷名家临帖網络展、“掌上书法”首届国展精英·小楷名家邀请展、江苏省第五届新人新作展;获宜兴市首届曼生杯陶刻大赛一等奖、首届宜兴书协举办的“宜兴市陶刻艺术展”最高奖、首届市总工会举办的行业陶刻比赛一等奖并荣获“市技术能手”称号。

经历千百年的风云,宜兴紫砂陶艺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广受人们青睐。

近现代以来,伴随着陶艺事业的蒸蒸日上,制壶名家辈出,而陶刻艺术也出现了像任凎庭先生这样的大师。

其弟子谭泉海、毛国强的紫砂陶刻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在当代,大批才俊脱颖而出,作为陶艺大师毛国强的弟子——王超鹏先生在众前辈的关心帮助下,数十年来刻苦砥砺,其陶刻水平在艺术界早已崭露头角,大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气象。

与超鹏先生相识多年,从他精心设计刻制的紫砂艺术品里,我看到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从他的言谈举止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他的谦卑与虔诚。

出身于艺术世家,这在艺术之都宜兴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像他这样年复一年地在技法上孜孜以求、文化站位又很高的艺术追求,实为难能可贵。

我为超鹏先生的艺术水平所震撼,于是又欣然提笔为他写下此文。

技法精湛王超鹏先生早年在宜兴印刷厂工作,从事铅字雕刻,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为其刻字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尤其一手蝇头小楷让人叹服。

我见过先生不少的艺术精品,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与实力派工艺师雷罡合作的圣珠壶一套四个。

熔铸篆隶 意求拙厚——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略谈

熔铸篆隶 意求拙厚——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略谈

熔铸篆隶意求拙厚——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略谈
陈宇
【期刊名称】《书画艺术》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20世纪后20年的书法创作,人们总是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争论中来定位与找寻,也总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着选择。

但就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而言,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对一个问题的两种思维方式。

【总页数】10页(P12-21)
【作者】陈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苍浑重拙墨写传奇上善至诚俊意人生——记书法家张英俊先生 [J], 李玉保
2.王超尘书法艺术赏析 [J], 甘润芳
3.大隐超尘:清静为天下正--我理解的王超尘先生书法 [J], 龚旭东
4.大隐超尘:清静为天下正——我理解的王超尘先生书法 [J], 龚旭东;
5.苍浑重拙墨写传奇上善至诚俊意人生——记书法家张英俊先生 [J], 李玉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IP专享]中国书法气韵神采鉴赏妙道

[VIP专享]中国书法气韵神采鉴赏妙道

中国书法气韵神采鉴赏妙道王德成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由于各人的审美观不同、对书法艺术理解的程度不同,因而在观赏一件书法作品时,感受也很不相同。

但是鉴赏书法作品,必须实事求是的对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表象到内在来审视、精察、慎思、明辨,从而评价其艺术价值。

南齐时王僧虔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就是说,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神兼备,又是以神采取胜的。

一千五百年来,人们一直用他这个精辟的见解作为品评书法的审美标准。

所谓形质,是指用笔、用墨、结体和布白等。

神采,是指风神、气韵和书家的性灵等。

形质是外在的,是物质,是表象,可直接从作品上识别。

神采是内在的,是意识,是精神,要靠观赏者去理解。

书法是通过用笔、用墨造形于纸上的,通过点画形质,传其神情意趣,客观世界的自然万物和书家的情性修养息息相通。

任何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形质与神采的完美统一体。

没有神采,固然是徒具形质,但没有形质,神采却无由而生,因此,书法作品的审美也是从形质开始的。

一、书法用笔与用墨之精道由用笔、用墨而产生点画,由点画搭配成字。

用笔是书法审美的最先条件。

那么怎样的用笔才算美呢?首先,线条要有立体感,宋代米芾曾言:「得笔,则虽细如须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

」这里的「圆」和「扁」,实际上就是指「立体感」(也有人称为「厚」或「薄」。

)有立体感的线条当然要比一根看起来扁平的线条有精神。

其次,线条要灵巧多变,富有生趣,要达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孙过庭《书谱》)的要求。

点画须有方圆、藏露和轻重缓急;两点相遇须左右顾盼、上下呼应;众点齐列要各具姿态;几画并列,要有主次虚实和俯仰敛放。

不管是横竖撇捺,还是转折环迂,均应各自有容:或圆浑蕴藉,或锋芒毕露,因势生形合乎自然,这样就可大大丰富用笔的变化之美。

再者,笔画要有力感,要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但得翰墨好传家

但得翰墨好传家

但得翰墨好传家作者:曹骞帆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8年第09期世有“官二代”“富二代”之说,多指家业在父辈与子辈之间传承,我老爸曹隽平从事书法教学和研究多年,业余收藏了不少书画。

在我还是婴儿时,老爸就抱着我到处参观、收藏文物,16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我终于下定决心报考书法专业,老爸最近特地送我一副王超尘爷爷的对联,他希望我成为一个“藏二代”,不仅传承家里的收藏,还要子承父业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湖南卫视李少华近期六次采访隶书名家王超尘老人,王老非常重视,专门打来电话邀请老爸前往府上审稿,作为《艺术中国》杂志主编的老爸义不容辞,立马答应。

王超尘先生是湖南津市人,1925年8月生,著名书法家,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其书法独具一格,古厚纯和,苍茫大气,古朴中寓新意,庄严中有抒情。

其作品曾被多次选送国际书展和全国书展,《中国古今书法选》《明清现代中国的书展》《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藏品展》等专集均收录有其作品;国内诸多纪念馆、博物馆,及黄鹤楼、岳阳楼等名胜古迹均有先生作品;先生的事迹亦被收录在《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

7月27日晚,老爸取出一副对联对我说:“这副王超尘的对联是我21年前买的,明天你跟我去拜访王老,我请他给你题字,以后这副对联就是你的了。

”第二天上午十点,当我们一家人来到王老家小区时,迎接我们的是王老的儿子,他也是一位艺术家。

王老的家里开着空调,一阵清风一扫我们的风尘仆仆,进门便见到王老正拄杖而候。

王老现已94岁高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他们那一代湖南“硕果仅存”的书法家了,他虽行动上有些缓慢但思维敏捷。

我们刚一坐下,王老的家人便端上來一盘冰镇西瓜。

老爹正要开口谈正事,老先生却抢先一步说:先吃西瓜!我忍俊不禁,老先生也真是挺细心的!随后,他们开始审稿,王老拿出一份他自己亲手改的采访原稿,上边几乎每一页都有王老用红笔批注的细密小字,这令我们父子不禁大为惊叹,王老94岁高龄还能用水性笔写出这么多的不足0.2厘米的小字,试问当今这个年纪手不发抖且能写出如此精美小行书的还有几人?我不禁肃然起敬。

心醉刻铜成泰斗情钟绝技奔康途

心醉刻铜成泰斗情钟绝技奔康途

心醉刻铜成泰斗情钟绝技奔康途作者:曹隽平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这几年越来越忙,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办刊策展、行政事务缠身,而找我写评论的朋友也与日俱增,2015年5月我在朋友圈迫不得已宣布:从此以后拒写评论。

有长者好心劝告:“文章千古事,你还是要继续写文章!”我道:“不是不写文章,而是集中精力写考证文章。

”3年来,我也破例主动为两人写过两篇评论文章,一是湖南书坛名宿——93岁高龄的王超尘先生,二是江苏宜兴刻字高手王超鹏。

最近,我又专门给湖南籍青年刻铜艺术家何康泰撰写了一副嵌名联:心醉刻铜成泰斗情钟绝技奔康途。

书写后题了一段长跋:“余嗜收藏,廿年前即收藏刻铜墨盒,自主编《艺术中国》杂志九年来,过目古代刻铜精品无数。

四年前于莹波师弟微信中得见何康泰刻铜作品,惊为陈寅生再世,旋加其微信,此后多有交流。

康泰敏于艺,勤于钻研,思想深邃且不随时风。

其为人和善、谦逊,无丝毫艺术家之狷狂习气,然刻苦勤奋又异于常人,且不懈探索刻铜技艺,新作、奇作频现,余每于欣赏中备加惊喜,乃极力推广。

余坚信以康泰悟性之高、为人之诚、探索之勤,必将开拓吾国传统刻铜艺术新境,假以时日,定成当世泰斗!”如此高的评价,与其说是我对何康泰的祝福,更是我对何康泰的期盼,也是基于我对他4年来的深入了解。

何康泰6岁与表哥文佐一起跟随外公文定国学习书法,15岁辍学南下打工。

他打的第一份工就是抛光,一年后被师傅看中,主动收他为徒学做模具,这一做就是7年。

这期间,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钳工本领,当时,一位出身美院的手板雕刻陈师傅,做出的石膏模具(人物、动物)栩栩如生极具艺术感,重新激发了何康泰对书法绘画的兴趣。

2006年开始,他开始大量购进字帖学习书法,10多年来,无论搬到哪里,始终有两柜子的字帖、宣纸、文房四宝相伴,从未间断对书法篆刻的临习。

他相继拜入黄定初、崔向君、程风子、范治斌老师门下,研习书法篆刻,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隶书章法(六),隶书横幅章法特点解析及名家作品欣赏

隶书章法(六),隶书横幅章法特点解析及名家作品欣赏

隶书章法(六),隶书横幅章法特点解析及名家作品欣赏原创书法赏析网2019-09-03 08:56:10隶书章法名家书法作品实例分析第四部分:隶书横幅。

横幅,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横披,还有称横批的,隶书横幅和其它书体的横幅格式、章法基本一样,横幅的格式我们在行书横幅已经说过了,这儿在简要的重复一下。

横幅它取横势,自右向左书写,字数或多或少。

横幅是和竖幅相对的,一张四尺宣纸对裁后,可写横幅,亦可作条幅,只是横竖的取势不同而已。

横幅两头的字要稍大,起笔和收笔要稍重,用重笔浓墨写出。

不管小字横幅还是大字横幅,都采取一格一字的方法,每个字间距要匀等。

总的来说要以气势夺人,墨饱力足,以厚重朴茂取胜。

横幅落款一般都写作两行,第一行为时间,用旧纪年,第二行为作者姓名。

落款的行数不管多少,都不能超出正文的上下限,总之以少短为好。

隶书横幅在书法创作中,有字数多的,也有字数少的,但大多是少字数的作品,如二、三、四字不等,四个字的最常见。

字数少的,简单明快,清新爽朗,字数较多的,内容丰富,气势宏大。

那么横幅的横势如果再长,那就成了横卷,或者叫作长卷、手卷,其章法形式和要求都同于横幅,只是其形更长,其势更大而已。

横幅作品一般不适合展览,或因无法悬挂,或因比较占用空间,但却非常适合现代家庭书房或客厅及单位的会议室悬挂。

下面是历代或近代名家隶书名品的横幅作品。

一、马衡马衡,生于1881年,逝于1955年,现代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浙江鄞县人。

工书法,精篆、隶书,书风古朴淳厚,又精篆刻,取法秦汉。

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曾任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

马衡隶书横幅欣赏:马衡隶书横幅作品章法分析:马衡先生这一隶书横幅字数较多,整体气势宏大,字形端严规矩,得汉隶神韵,八分舒展,自然和谐。

正文作九行半,每行书六个字,布局合理自然。

最后一行只有两个字,形成较大的空间增加疏朗感。

题款另起行写,低于正文,上下款落在一行“廉澄尊兄属,马衡”,上款和下款中间空一个字的位置,姓名下盖有一方印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SHUIMODANQING 水墨丹青
47
(二)用笔如铸
自古以来,书家都非常讲究用笔方法,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爷爷的用笔方法,以“用笔如铸”来意会是最为恰当的。

爷爷用墨浓重,掺水不多;行笔凝重、圆韵沉厚;笔画一波三折,古拙苍涩,骨气洞达有篆意。

运笔“有起止,有缓急,有映带,有回环,有轻重,有虚实,有偏正,有藏有露”。

爷爷“以手运笔,以心运手,干非无墨,湿非多水,他的字既见其笔又见其墨,笔实处则墨沉,笔虚处则墨苍,墨浓而不滞,墨淡而不薄,神明活便,使运由心”。

爷爷的笔法骨肉血脉相连,似熔炉中之铁水注入铸模子之中的铁水流,气势恢宏,苍劲而流畅,圆韵而古厚。

爷爷的用笔如铸,得雄浑、苍厚、力沉、流畅之意象,我们深深地被爷爷“用笔如铸”而感叹不已。

(三)字法如松
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也就是说,字法与笔法是互为表里的。

在结字造型上,爷爷承袭秦制,无明显波势,字形趋向方整、宽博、严谨、苍劲、朴茂、古拙、雄健而不板滞,形态以“简、稚、朴、拙”形成自己的造型艺术特色,是其一大特点;另一个特点就是对字形结构笔画的伸缩藏留形成的空间,再加之运用笔墨自然漫漶形成的白处形态变化,天然造化,营造出字势的稚拙、机巧、古雅之意趣,有鬼斧神工之妙。

总之,爷爷之字法,宛若苍古奇松,性强,姿奇,势险,根拙,枝苍,叶峻之趣,得妙造自然之奇趣。

是谓爷爷将笔法融合于字法之中并造化出——字法如松的象征。

(四)章法如阵
蒋骥在他的《续书法论》中说道:“篇幅以章法为先。

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

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法之妙也”。

书法艺术是笔法、字法和章法的统一,章法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布局而已。

笔墨表现、字法结构,都对章法产生影响,它能反映出一个书家全面的素质修养。

爷爷在七十岁后,在承袭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喜以有直行无横列,隶中带行意的字式,大小任其自然的参差布局,全然不同于今人书汉简和秦诏版之体制。

而爷爷之书意在疏朗灵烁、温润典雅、古厚纯和、布局和谐,体势在平正、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

通篇章法如同将帅派兵布阵,有主次、轻重、虚实、穿插、收放之变化。

整幅作品错落有致,显得茂密质朴、雄浑恣肆、气势磅礴,耐人寻味。

他极其重视“计白当黑”的辩证法则,深谙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这一道理。

不仅着眼于表层意义上的“黑”“白”,而且能从“匡廓之白”(整齐平匀之白)和“散乱之白”(变化不定之白)去理解分间布白的奥妙。

可见他已经不满足于静态地理解书法空白的美学意义了,这正是爷爷独到的高人之处,充分展示爷爷的才情和智慧。

当代著名书家胡小石先生说的好:“结众字为一体,而布白之说生。

结体为点画与点画之关系,布白则为字与字之间关系。

一纸之上,每字各有其领域。

著字之为墨,无字处为白。

墨为字,白亦为字。

书者须知有字之字之固要,而无字之字尤要”。

他还说:“论布白,当自分行之整齐与否为其入手处。

不整齐者参差得天趣之,以一行或全章为单位”。

可见,爷爷正是深谙此理,他不仅仅注重单个字的黑白空间之奇思妙想,而且对整幅作品的黑白空间之布局,犹如指挥百万将士,派兵布阵,而运筹帷幄在胸,将笔法、字法、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气势恢宏、章法如阵的艺术特色,爷爷不愧为行家里手。

三、王超尘先生的书法艺术取得成就的具体原因
在我看来,爷爷的成功之路,得力于三个方面的修养:其一是源于他心胸坦荡、游于艺的博大情怀和人生态度;其二是源于他将音乐、绘画、太极拳之理融会贯通于书法之中;其三是源于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艰苦执着的勤奋精神和深厚的传统功力。

(一)格调高古——是源于他的心胸坦荡、游于艺的博大情怀和人生态度
就书法艺术内在本质而言即是心理的描绘,也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心绪情感的变化。

古人云:“书,心画也”一语,这足以表达书法之精义。

唐张怀瓘云:“文则数言,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先圣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以士必先修其德,以植根本;后事文艺,以焕其彩华”。

这就是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晚清名士莫友芝云:“书本心画,可以观人。

书家但笔墨专精取胜,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风节著者,虽书不名家,而一种真气流溢,每每在书家上”。

又如清代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从客观上讲书法的功成名就,不是仅仅单一地在书法本身上面,它与人品、学识等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爷爷的人品在湖南艺术界可谓“口碑载道”,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