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23页PPT

合集下载

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ppt

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ppt

地宫发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 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 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 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 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 重要的价值。 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 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 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 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 院等仿唐建筑。
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 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 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 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 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 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 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 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 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 自焚,用自己的生命 保护了塔下珍宝。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 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 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 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 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 为“法门寺”。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 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 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 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 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 称“护国真身宝塔”。 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 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 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 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 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 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 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 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 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 最大的寺院。

唐代茶具(图片)

唐代茶具(图片)

唐代茶具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

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

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

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

有关唐代宫廷茶具,下面已分件专述。

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风炉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

“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

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

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

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

风炉的三个足上,均铸有古文字注脚: 一足上铸有“圣唐灭胡明年铸”。

一般认为“圣唐灭胡”,是指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讨“安史之乱”之际,而这一年的“明年”,当指公元764年,这里说的是制造该风炉的年代。

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

按《杂卦》之解,说的是风在下,以兴火;火在上,以助烹,也就是说,煮茶的水放在上面□内,风从炉底洞口吹入,火在炉腔中燃烧,说的是煎水烹茶的基本原理。

一足上铸有“体均五行去百疾”。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此句结合人的腑脏器官,运用生克乘侮理论,说饮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消散,指明了茶的药理功能。

而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又分别铸有“伊公”、“羹陆”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

“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

《辞海》引《韩诗外传》曰:“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法门寺PPT

法门寺PPT

2013-8-12
2013-8-12
2013-8-12
2013-8-12
2013-8-12
2013-8-12
2013-8-12
雄伟壮观的合十舍利塔
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于 2009年5月9日落成。当日上午9 时许,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在法 乐融融 法门寺之中顺利安放其 内,以供世人瞻礼。歌星王菲也 参加了安奉大典并在晚上的佛光 音乐会上献歌,两万多高僧参加 安奉大典。当日,佛指舍利安奉 大典在法门寺举行,海内外有两 万多名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企 业家、八方信众等人共同见证这 一历史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陕 西省委书记赵乐际、陕西省省长 袁纯清等人参加了合十舍利塔的 落成典礼。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 文对舍利塔的落成表示祝贺,并 转达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 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 主席杜青林等人的祝贺。
八、地宫中发现的 700多件丝织品,几 乎囊括了有唐一代 所有的丝绸品类和 丝织工艺,堪称唐 代丝绸的宝库,是 唐代丝绸考古的空 前大发现。
2013-8-12
第九最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 舍利的八重宝函, 是世界上发现的制 作最精美、层数最 多、等级最高的舍 利宝函
2013-8-12
第十最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 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 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 五尊造像曼荼罗,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 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部 分是明清建筑,大多 数是仿唐建筑,建设 考究堪称精品
2013-8-12
第一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 舍利(一个金骨和 三个影骨),是世 界上目前发现的有 文献记载和碑文证 实的释迦牟尼佛真 身舍利,是佛教世 界的最高圣物。
2013-8-12

法门寺简介PPT

法门寺简介PPT

法门寺唐代地宫于1987年发现,是一座占地31.48平 方米的地下宫殿,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地宫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种多,有的 甚至完好如初。
地宫中所出的佛指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
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个。 地宫形制与文物的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唐代密宗金
1
法门寺简介
contents
2
法门寺地宫
目 3 录 地宫十最
4
法门寺的舍利塔
法门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宝塔”, 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 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唐高祖时改名 “法门寺”。
刚界曼荼罗。 法门寺地宫藏有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
地宫中的一枚双轮十二环金花银锡杖被誉为“锡杖之王”,堪称稀世珍宝。 地宫中发现的14件唐宫廷秘色瓷是于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有碑文佐证的
秘色瓷器。 地宫出土的700多件丝织品,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盛装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迄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
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45尊造像顶银函,是于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
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始建于2004年,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李祖原策划设计。
塔高148米,呈双手合十状,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 筑,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 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

法门寺景区介绍-法门寺景点PPT(经典版)

法门寺景区介绍-法门寺景点PPT(经典版)

历代高僧
良卿法师(1895—1966)俗名戚金锐,法名永贯,河南省偃师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十三日生。民国22年 (1933)受洛阳白马寺德浩和尚请住白马寺,任后堂监院十三年。
澄观(1916—1999),俗名陈元奎,1916年5月29日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净一法师(1922—2002)又名静一。俗名张家训,1922年9月9日生于江苏省宿迁市。9岁读书,19岁(1940年)慕道出家。
交通信息
1、 乘坐宝鸡长途汽车站到扶风汽车站的高速 班车,始发早6:20,末班18:40,每15分钟 一班次,90分钟路程,票价22元/票。
2、 在扶风汽车站转乘前往法门寺景区的车, 班车或拼坐面包车,票价3元,10分钟路程。
世佛联大会
于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宝鸡市举 行。这是“世佛联”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 “世佛联”大会截至2014年已在世界其他国家 和地区举办过26次。
法门寺景区介绍











姓名:
时间:
目录
CONTENTS
01 景 区 概 况 Overview of the scenic spot
02 景 区 历 史 History of scenic spots
03 主 要 景 点 Main attractions
04 旅 游 攻 略 Tourism strategy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又称法门寺珍宝馆,陈列大厅设在珍宝阁 二、三层内。设有陈列《法门寺出土文物展》,展出文 物160多件,全部是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为唐皇室文物 精华的集群性陈列,另外还在地宫设有《地宫珍宝展》。

法门寺唐代茶具

法门寺唐代茶具

法门寺唐代茶具
任新来
【期刊名称】《包装世界》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用的茶叶、所种的茶种以及品饮方法、茶事礼仪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史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秦汉以前,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和利用仅停留在药用时期.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就说明了古人发现茶叶最初的药用功能.【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任新来
【作者单位】法门寺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综述 [J], 吕维新
2.从法门寺出土茶具看唐代皇帝饮茶 [J], 蔡新娟
3.从法门寺出土茶具看唐代皇帝饮茶 [J], 蔡新娟
4.法门寺唐代宫廷茶道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研究对海内外茶学的推动作用 [J], 星海
5.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具及唐代饮茶风尚 [J], 王郁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及茶文化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及茶文化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及茶文化
西安大雁塔在慈恩寺内,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地方,传说玄奘为担忧经文梵箧遇到火难而散佚,乃请高宗皇帝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安置梵箧。

大雁塔的来源还有两个传说,都非常动人。

一是在一位菩萨舍身的纪念日,慈恩寺的法师聚集在一起诵经,这时,一群雁子呈人字飞过天空,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念:“我们生活艰苦,一直不能饱腹,菩萨也应该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日子。


他的念头才闪过,空中雁群里有一只雁子突然笔直坠落,当场触地而死,为了纪念这只舍身供僧的雁子,在它触地的地方盖了一座雁形的宝塔。

二是曾有猎人在慈恩寺外*雁,一只大雁被*中了,它的伴侣悲啼数声,飞上高空,然后急速地撞地而亡,为了纪念这对雁子的情深义重,慈恩寺的僧人遂盖大雁塔以为见*。

不管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每一个都令人十分动容。

法门寺则是收藏佛骨舍利的地方。

唐朝皇帝经常迎佛骨舍利入宫供养,使得韩愈看不过去,写了《谏迎佛骨表》给宪宗皇帝。

我想去法门寺,不只是为了瞻礼佛骨,而是十年前因法门寺的宝塔崩塌,发现了“地宫”,这地下宫殿里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茶文化,还是首次被发现。

可惜行程的安排太紧,使我没有时间到大雁塔和法门寺,幸好,在书店里找了许多书籍资料,对法门寺发现的茶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陆羽的《茶经》里虽然对茶作过非常完整的记述,但陆羽到底是一个平民,对于唐朝宫廷的饮茶方式是无法记载的。

此外,陆羽对茶具虽有细致的描写,可惜因年代久远,找不到当时的茶具,无法呈现出茶道在唐朝的原貌。

法门寺在一九八八年发现的茶具,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得非常完整,这套唐朝宫廷用的茶具,是
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共25页

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共25页
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皇朝秘宝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PPT课件

皇朝秘宝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PPT课件
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文物,除了佛祖释迦 牟尼真身舍利和佛指骨外,大批量的是大唐皇 室和大臣们的供养物:茶具、金银器、铜镜、 琉璃器等。从这些制作精美的供养物可以看出; 1,唐代宫廷的饮茶文化很讲究。2,唐代金银 玉器的制作水准很高,供养物的形式及纹饰上 都带有浓厚的密宗色彩。3,唐代仕女的个性 既独立又开放。4,唐帝国与大食帝国、东罗 马帝国、日本等使节来往、贡品交换频繁。
点 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பைடு நூலகம்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4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组图)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组图)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初四日,唐僖宗归安佛骨于法门寺,以数千件皇室奇珍异宝安放地宫以作供养。

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半壁坍塌,1987年4月3日发现唐代地宫,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

在地宫后室的坛场中心供奉着一套以金银质为主的宫廷御用系列茶具。

这套以唐代僖宗皇帝小名——“五哥”标记的系列茶具,引起全世界茶文化界的瞩目。

地宫出土的咸通十五年(874)《物帐碑》碑文中言道:懿宗供奉:“火筋一对”,僖宗供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

龟一枚,重二十两。

盐台一付,重十二两。

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

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付,七事共重八十两。

”“七事”何指?对照实物当为茶碾子、茶碢轴、罗身、抽斗、茶罗子盖、银则、长柄勺等。

从茶罗子、茶碾子、碢轴的錾文看这些器物制作时间是咸通九年(868)至咸通二十年(879)。

鎏金飞鸿纹银则、长柄勺、茶罗子等器物上刻划有“五哥”字样,僖宗是懿宗第五子,宫中昵称“五哥”,《物帐碑》也将其作为“新恩赐物”列在“僖宗供物”名下。

由此可见,这些茶具是僖宗皇帝御用真品无疑。

现将法门寺地宫珍宝中所列茶器,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器,结合大唐宫廷茶道茶煮茶史实,分类简述如下。

1、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0厘米,全重1168克。

通体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

槽呈半月形尖底,与槽座焊接。

槽身两端为如意云头状,两侧各有一只飞雁及流云纹。

槽座嵌于槽身,座壁有镂空壶门,门之间饰天马流云纹。

茶碾子打开后,上置纯银锅轴,轴长21.6厘米,轴径8.9厘米。

轴刃有平行沟槽,轴杆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两字,表明此器为唐僖宗供奉。

轴孔四周錾团花,外饰流云纹,錾文上有“碣轴重一十三两(唐代重量单位)”,轴可来回转动。

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时,供碾碎饼茶之用。

2、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通高9.5厘米,罗身长13.4厘米,宽8.4厘米。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欣赏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欣赏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欣赏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唐,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用于碾罗饼茶成茶粉,由槽座、槽身、辖板、碾轴组成,铭文记载是由当时的皇家手工作坊文思院制造,并且标刻了重量。

发现这里有茶道的版面,但是内容远不如香道丰富。

我曾经是浙江大学BBS上茶版的版主。

喜欢茶,也收藏少量老茶具。

我偶尔来发点帖子,活跃气氛,抛砖引玉吧。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非同凡响,看着口水滋溜溜得流。

转载来共分享。

唐代鎏金仙人驭鹤纹壶门座银茶罗子规格: 匣高9.5厘米长13.4厘米宽8.4厘米屉高2厘米长2.7厘米,宽7.5厘米座高2厘米出处: 品味清香:茶具年代: 唐质地类型: 银器功用类型: 茶具栏目关键词: 隋唐五代茶具收藏地: 法门寺博物馆主题词或关键词: 银茶罗长方形的双层柜子驭鹤纹辅助分类项: 茶具在唐代,当茶碾末后,必须放入罗子里筛,用来分开精粗,以便贮用。

这件银茶罗子的匣体内,主要是置于罗架上的筛罗。

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双层柜子,柜“高约2厘米”,“中夹质地为细纱网筛,极为细密……约为60目”,“出土时是深色,伴有大量褐色粉末”。

罗下是盛茶末的屉子。

屉前安有环状拉手,便于抽拉。

匣体下是一个四周出沿的壶门台座。

匣盖里面錾题记五行:“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罗子一付全共重卅七/两。

匠臣邵元审,作官臣李/师存,判官高品臣吴弘悫/使臣能顺十九字号”银龟茶盒这件银龟茶盒,通高13.0厘米,长28.0厘米,宽15厘米,全重818.0克。

整体呈龟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在地。

龟甲为盖,盖甲上有龟背纹,整体造型维妙维肖。

盖与腹焊有圆子母口相接。

首、腹及四足中空加焊。

尾部焊接。

腹部供贮放碾碎的饼茶细末。

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

银盒作龟状,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龟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

唐皇室选用鎏金银龟茶盒贮茶,既显示了皇室的高贵富丽气魄,又显露了皇上祈求长生不老的心态。

鎏金银茶笼子,唐,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金银丝结条笼子,唐,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通高15㎝,厚0.2㎝,长20㎝,重355g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此笼是盛装茶叶的器皿。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唐宋时期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唐宋时期ppt课件
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 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陈云君
四 茶的传播
随着中朝两国佛教禅师的不断往来,茶叶被带到朝鲜半岛 。新罗的使节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后期,将茶籽带回国内 ,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朝鲜的种茶历史由此开始。
中日之茶
早在汉代已传入日本 唐代,公元805年(陆羽逝后次年),日本僧人最澄和空海随遣唐使历经50天横渡大海 ,来到中国学习佛法。最澄禅师从中国学习种茶,并将茶叶和制茶工具带回日本。
以“茶筅”(为搅拌工具,大都为竹制) 击拂茶汤如浓香油,使茶末和水交融,并泛 起汤花。
宋代点茶
喝茶前,置茶托,可避免端茶时烫到手。宋 代普遍使用漆制茶托。
宋人斗茶者,多为一些名流雅士,犹若今日之球赛。 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
茶品,为一斗汤色,二斗水痕; 茶令如酒令,不过斗的是吟诗作赋;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通过茶水注入茶碗的技巧,使茶汤的汤 花呈现若山水、状花鸟的水墨图画。
茶筅。姓“竺”,表明用竹制成 ,“善调”指其功能,“希点” 指其为“汤提点”服务,“雪涛 ”指茶筅调制后的浮沫。
茶巾。姓“司”,表明为丝织品。“职方” 是掌管地图与四方的官名,这里借指茶是方 形的。“如素”、“洁斋”均指它用于清洁 茶具。
全方位的茶学文献
《大观茶论》
制茶到饮茶的方方面面
蔡襄《
道教的思想起源
上古时期,崇敬自然与鬼神
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道教的发展史
汉魏两晋 起源时期
唐宋的兴 盛
元明期间 全真教的
出现
清朝以后 衰落
台湾的道 教
? 张角 太平道
五斗米道

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器巡礼

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器巡礼

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器巡礼
梁子
【期刊名称】《农业考古》
【年(卷),期】1992()2
【摘要】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人饮茶之器,其因为唐代皇帝专为佛祖所供而更显华贵精巧,独尊于世。

这批茶器以它本身明确的錾文和出土《物账碑》之记载,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上最齐全的一次茶器发现。

《物账碑》载:“茶槽子碾于茶罗子匙于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且从茶罗子、碾子、轴等本身錾文看,这些器物为咸通九年至十年制成。

同时。

【总页数】4页(P91-93)
【关键词】法门寺;茶文化;出土文物;唐代皇帝;点茶;秘色瓷;唐人;饮茶;宫廷;碾子【作者】梁子
【作者单位】法门寺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前世又今生法门寺宫廷金银茶器具的“重生” [J], 王苗
2.儒释道文化背景下的唐代茶器纹饰探究——以法门寺鎏金飞天仙鹤纹壶门座银茶罗子为例 [J], 王进华;赵文
3.唐朝政教关系在《衣物帐》中的反映——对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器具分类的反思
[J], 陈锦航
4.法门寺唐代宫廷茶道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研究对海内外茶学的推动作用 [J], 星海
5.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具及唐代饮茶风尚 [J], 王郁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代盛世茶具

唐代盛世茶具

唐代盛世茶具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
一套茶器。

此茶具款“文思院造”,文思院,为唐代的“宫廷
造办处”,由此可以确定这套茶具乃御用之物。

这套唐朝宫廷
用的茶具,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这套晚唐宫廷茶具为我国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唐饮茶,与今日不同,其茶具也有许多较为“奇特”。

唐代宫廷宴饮实景的《唐宫乐图》
不管唐代的娘娘们曾经如何风华绝代,都早已化为烟土消散无踪。

而在历史缝隙中有幸遗留下来的茶具却能让我们真实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法门寺地宫唐代宫廷茶具
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时,供碾碎饼茶之用。

鎏金壶门座茶碾子
茶罗子,即茶筛。

它是饼茶经茶碾碾成碎末后作筛茶用的。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
条结笼子,主要供烘烤饼茶后,趁热装入纸袋,作为一种贮器,暂存于此。

金银丝结条笼子
唐人吃茶,以茶粉末放入盛具中烹煮,加入椒、盐等佐料,调成糊状,一起吃下。

鎏金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
调达子作为茶具,主要供调茶、饮茶时使用。

学者考证大多认为此碟为盛装茶点所用。

鎏金十字折枝花小银碟
带吸管的杯具。

唐代的三彩吸管杯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茶碗乃饮茶器具,碗口为葵口,呈五瓣,外
壁是金银团花,内壁纯白,而釉色比一般的越瓷产品更青绿。

饮茶器具PPT课件

饮茶器具PPT课件
流云纹长柄银匙
唐代烹茶的高招在于茶末调膏均匀后,向 盏内注汤开水的同时,用茶笼或匙子在盏中 环回击拂的动作要掌握得好。长柄银匙为烹 茶时拍击汤面之工具。
.
6
陕西法门寺出土茶具
十字折枝花小银碟
钣金成形,纹饰涂金。共20件,有带圈 足或无圈足之区别。五瓣葵口,浅腹。碟心 为阔叶团花一朵,每瓣有十字形折枝花朵, 平底。腹壁以凹棱分作五瓣,每瓣内錾刻饰 一朵十字形折枝花,碟心饰一朵阔叶团花, 口沿錾刻一周简化的莲瓣纹,此银碟或是盛 装茶点之用。
一、陶 土 茶 具 二、瓷 器 茶 具 三、漆 器 茶 具 四、竹 木 茶 具 五、玻 璃 茶 具 六、金 属 茶 具
.
27
一、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 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 演变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表 面敷釉的釉陶。宜兴古代制陶颇为发 达,在商周时期,就发现了几何印纹 硬陶。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
.
49
闻香杯:茶汤倒入品茗杯后,嗅 闻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
杯托:又名茶船,茶杯的垫 底器具。
.
50
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 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 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 有规则形、自燃形、排水形等多种。
.
51
茶巾:用以擦洗、抹试茶具的 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 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杯底之残 水。
.
39
三、漆器茶具
.
40
四、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 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4种茶 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 方便,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 点是易于损坏,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

【茶器】唐代茶器介绍

【茶器】唐代茶器介绍

【茶器】唐代茶器介绍由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宗教仪式在唐代得到了皇家大力的推崇和弘扬,唐代饮茶方式更是受到了禅寺僧人的影响,这一事实从很多众多寺院出土的唐代茶器便可一见端倪。

茶事在受到皇家的重视和禅宗的影响后,饮茶开始重视茶具在整个茶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金属茶具还是陶瓷茶具都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一九八二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的出土器,不但让我们领略了唐代皇家茶具的精美高贵,还第一次在科学考古的意义上确定了一直以来让人迷惑的秘色瓷。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越窑秘色瓷唐代陶瓷有南青北白直说,南青就是以南方越窑窑口生产的青釉瓷为代表的陶瓷流派,其最辉煌的巅峰就是陆龟蒙诗句中描述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皇家御用秘色瓷;北白即以北方邢窑窑口生产的白釉瓷为代表的陶瓷流派,陆羽在他的《茶经》中描述河北邢台地区邢窑烧制的白釉陶瓷有着“类银类雪”般高雅纯洁的釉色。

除此以外,黑色釉陶瓷也是唐代陶瓷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黑色乃玄色也,简单极致,犹如宇宙浩渺、包罗万象,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也是最受寺院禅僧追捧的陶瓷种类。

唐代茶事中的茶具类型非常繁多,茶碾、茶釜、执壶(也有称之为水注或者水瓶),茶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类别。

执壶顾名思义手执盛水倾倒之器,茶事中用它来装水,将壶中之水倒入煮茶的茶釜烹煮。

唐执壶唐代安阳鹤壁窑跳针纹青釉执壶唐五代鲁山段店窑白釉执壶唐代鲁山段店窑黑釉蓝斑执壶唐代扒村窑黄釉褐斑执壶唐茶碾茶碾有两个类型,一种是槽状物配合一个手柄穿过中间打孔的圆形滚刀,用以将茶饼碾压成为适合烹煮的碎末,这类器具既有金属制品、也有陶瓷制品。

另一种是陶瓷制作茶碾,制作者在制成圆形碗状器物后,在内部用利器划满比较深的沟痕,然后入窑烧制。

再制作一个棒槌型的碾棒,将茶饼放在圆形茶碾中,用碾棒将茶饼碾为碎末以备烹煮。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宫廷鎏金茶碾唐代鹤壁窑青釉茶碾唐茶盏唐代茶盏的口径和我们今天使用的茶盏有着比较大的差别,那个时代的茶盏看起来更像今天的饭碗,通常口径都在十二、三到十五、六厘米之间,正是那个时代的饮茶方式决定了饮茶器具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