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放银行建设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2018年以来,开放银行在全球开始了大跨步的发展,我国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家银行先后推出了开放平台,开放银行已然成为推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银行线上化、开放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放银行发展趋势给银行经营带来了哪些变化?后疫情时代实体经济发展出现的新业态为开放银行建设提供了哪些机遇?商业银行在开放银行建设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有哪些探索和成果?推动开放银行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债券》专访了开放银行建设的实践者——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钱斌先生。
《债券》:开放银行是当前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请问这一趋势给银行经营带来了什么变化?
钱斌: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向内挖掘”来增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各类金融服务便捷性,从而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新的经营业态、商业模式不断产生,进一步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向外延伸”通道,主要带来了以下两点变化。
一是银行创新“内外兼修”。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跨界合作、构建服务生态圈逐渐成为当前的新趋势,商业银行金融功能的设计、营销、运营、服务全条线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和链条化。商业银行通过树立打破传统、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以开放为途径提升自身核心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内部创新+外部合作”模式实现更大范围的价值创造和合作共赢。
二是金融“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程度进一步深化。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业进入了以科技重塑服务业态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开放化新阶段。商业银行主动融入、深度参与,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力,将自身金融服务能力以数字化的形式对外输出,进一步延伸服务边界,协助各行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共建金融生态,助力实体经济效率提升。
《债券》:基于开放带来的变化,请谈一谈您对开放银行的理解。
钱斌:开放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以及金融科技革新催生出来的创新服务业态。其中,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是核心本质,开放是实施路径,最终目的是在传统金融服务业态基础上,实现金融服务“走出去”,外部场景“请进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云等信息技术,实现金融服务的行业融合、范围扩展、形式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我想围绕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开放银行的理解:
一是服务对象的开放化。在传统模式下银行对普惠、长尾等下沉市场的触达和服务相对困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存在优化空间。开放银行正是为了下沉和扩展金融服务目标客群,如开放自身的支付工具、账户服务,嵌入生活场景,提供无感非接触的使用体验,打破银行传统经营的“二八法则”[1],使得金融服务覆盖的客群更加多元、范围更加广泛,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也进一步增强。
二是行业场景的开放化。开放银行是根据客户需求,将合作伙伴联结起来融于实际场景,构建集行业服务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即以场景为核心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例如,旅游场景、运动场景、医疗场景、出行场景、社交场景、教育场景等都蕴含着大量金融需求,业务发展需要金融嵌入。场景中的金融服务有三大特征,即从独立的流程向嵌入式服务转变、从单一金融产品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变、从纯金融服务向“行业+金融”融合转变,旨在向客户提供无感的极致业务体验,使政府(G端)、商户(B端)和消费者(C端)三端共同受益,触点即渠道,所见即所得。
三是迭代进化的开放化。商业银行借助自身金融优势,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拓展业务边界,共同打造良好的开放生态,形成拥有开放、共享等理念的金融合作新模式。在此过程中,覆盖范围和业务边界的延伸也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广泛地获取客户的意见,吸取同业及互联网的优秀研发经验,加速银行功能的更新迭代,促进银行自身的转型进化。
四是风险经营的开放化。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开放银行作为银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必然伴随着风险经营的开放化。在开放的过程中,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交融,一方面容易产生新的风险敞口,增加风险管控的难度;另一方面金融强调严控风险,非金融强调客户体验,在体验与安全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是关键。为处理好上述两方面的风险问题,银行开放绝对不可以盲目扩张,须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性、数据采集的合规性和传输的安全性等风险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落地适宜、适度的风险控制方案,谋定而后动。
《债券》:请您谈一谈在疫情带来巨大影响的背景下,开放银行建设面临哪些机遇?
钱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5.66万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总体来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二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经济运行稳定复苏,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与此同时各行业线上服务业态转型和互联网化发展的进程在进一步加速。在C端,全民在家抗疫带火了“宅经济”和“云生活”,在线健康问诊需求迅速增加,在线教育站在了互联网行业的“风口”,生鲜电商快速崛起,“非接触式”服务成为民生所需。在B端,更多实体行业加速从线下向线上延伸,直播、短视频等在线销售方式蓬勃兴起,远程办公、在线会议、健康登记、物资调度等疫情期间的生产方式快速普及。在G端,疫情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严峻考验。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各级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这些不断升级的线上服务新场景,要求银行用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逻辑重构金融服务,把金融服务从银行传统网点延伸至线上、场景中、生活里,从而满足实体经济G、B、C三端新时代下的新需求。
《债券》:工商银行在开放银行建设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钱斌:工商银行在开放银行建设的探索方面起步较早,主要得益于自身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同业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工商银行从2015年开始对API、云等建设开放银行的重要工具进行内部研究和场景探索,2018年正式面向市场发力,目前已形成了“API平台”“生态云”“聚富通”三大开放支柱,同时注重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强化行业融合和金融支持。在产品建设上,三大开放支柱构成了有机的服务整体。
首先,作为金融服务能力走出去的底层基础,“API平台”已对外开放基础账户、支付缴费、投资理财等18大类别服务,初步建成了开放金融服务的“资源池”和场景共建的“武器库”,当前已与7000余家合作机构实现API对接,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作为行业融合的利器,“生态云”提供了集成金融和行业服务的标准化云产品,整合金融与非金融,具备“灵活通用、成本低廉、快速部署”的特点,可针对特定行业的痛点,从行业需求视角出发开展云产品建设,使得客户满意度及流程体验较单一金融服务显著提升。
在“API平台”和“生态云”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工商银行总结开放融合经验,整合个人端、企业端线上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聚合打造“聚富通”产品,为合作平台及各平台参与主体提供用户管理、账户管理、收单支付、清算清分、投资理财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集成核心金融API 以形成综合解决方案。“聚富通”比“API平台”功能更内聚,比“生态云”服务更灵活,进一步加强了银行对企业、政府的服务支持,提升了实体经济的金融流转效率。
依托以上开放产品,工商银行以场景为切入点,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工商银行朋友圈”,以“重点突破、重点推广、重点孵化”相结合的差异化实施策略,聚焦交通出行、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智慧政务等热点领域,开展开放共建。
交通出行场景全面布局。“对车”方面,着力发展市区停车、高速通行、无感加油等场景,聚焦支付能力输出。“对人”方面,提供乘车码服务,支持客户便捷扫码搭乘公交、地铁。
教育培训场景初具规模。创新打造“银校通”教育云服务,为校园提供学籍管理、信息管理、费用缴纳、账单核对等综合服务方案,进一步打造集教学管理、智慧校园、智慧学习、家校互动于一体的场景化教育服务平台。
医疗健康领域探索创新。结合医疗体系改革大背景,以B端医疗采购为切入点,与知名大型三甲医院合作,联合业界专业服务商创新推出“商医云”医疗供应链云产品,面向全国重点医院进行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