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寻找的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在寻找的路上
烟台三中王丽萍
这个满树繁花,春光明媚的四月,我,开始了“走南闯北”的寻找。
先是去了苏州参加苏派“三新”作文研讨会。之所以去,一是喜欢苏浙地区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实在与深入,上次金华之行帮我疏通了阅读教学的阻碍,所以我希望这次也能如上次那样在作文教学中获益;二是因为看到有北京11中的教师,我喜欢从其教学中探知一下当下中国顶级高中的作文教学脉搏。最主要的是,授课名单中赫然有黄厚江老师。那是我最倾慕的一位特级教师。我之前听过他的一节古文教学课。他的课开启了我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构建。
未见其人,先得其书。发的材料里居然有一本黄老师的《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晚上躺在床上看了其中一讲,看完之后不由的比对我刚刚讲完的一堂话题为《个性与任性》的作文课,突然之间思路大开,我翻身而起,拥被重新整理我的教学设计。心里觉得很美。
听课的间隙有幸与黄厚江老师合了个影。这是我第一次主动与我敬佩的人合影,在此之前一直是心想之但却无论如何不好意思。心里莞尔,我也算我的“疯狂”之举了吧。
接着去了滨州,参加陈雨亭博士发起的“卓越高中‘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师培养’联盟——博兴二中研讨会”。
与同行们一起的收获在于,原本认为自己是比较努力的一个,近而发现,原来努力的,不止你一个,大家都在静悄悄的做事呢。
陈博士是我熟悉的一位。这几年,多次接触,从她第一次给我们讲座,到今天的讲座,我从她身上看到她成长的轨迹。从视野到理性到深度,这是我佩服她的地方。实际上,每一个务实的、能给予我影响的人,都让我心生敬意。如我追寻的那些优秀教师,如郭校,如陈博,还有众多虽只在书本中谋面然心有戚戚焉的人。
当然,比之书本,行走的收获更感性,更生动,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我自然要出去,寻找我的教学之“道”。
对我来说,学习的意义与收获与其说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不如说它可以让我有着怎样的改变。
我在赵谦翔的课上学到了教学设计,在肖培东的课上学到了教学语言,在王开东的课上学到了思维的深入,在黄厚江的课上学到了共生原点的设置,-------这一点,那一点,先是只鳞片爪,然后,慢慢的,它们融合为我自己的东西,然后,我就有了我的教学思维。
这让我突破了我原先的课堂教学。
我所有的学习都是边听边写,我会用我正在听的东西现场解决我当下的困惑。比如说听的做研究的方法,我就会列一个我正在做的课题,如果是听课,我就会比对我的课,然后重新修改、设计我的课。
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
这样的寻找,源起于我内心的彷徨,所以,我寻找着能使我坚守的力量,而我现在,渐觉自己正一点点走出这些困惑,我在行走中,寻找突破的方法。
这样的寻找,一度很难。在今天这个话语纷繁,各家分宗立派,各言其说的教育大潮中,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其中。
就如说,这边有王开东的“深度语文”,那边有肖培东的“我就想这样浅浅的教语文”,这个有理,那个也有理,那我自己的课堂呢?
正是行走打开了我的教学视野,使教学日渐走向对规律的探求和实证。
这中间有一段痛苦的蜕变过程。我最初一直在困惑,为什么我的老师都是讲授型的课堂,而我依然是那个热爱思考的学生,难道我是其中的个案?为什么我之前的课堂也有大时间的
讲授,很少有小组合作,而我的学生却依然说,“我们语文老师教的学生都喜欢语文?”难道这足以说明其实课堂并非非得让学生来讲,非得以小组讨论为主?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感受是多向度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否有些矫枉过正?
我是在行走中对这个问题一次次的思索与反思,进而真正理解的。
在我的求学岁月中,留在我记忆中的,是老师对我的关注和给予我们的那片未知的天空,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记住的,也是那些或把他们带入自然中的,或触动心灵的那些阅读和写作的课堂;留给我深刻印象的那些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无一不是看似随意,实则章法严谨,有着具体学习指向的。
我开始了转变。从教学反思到教学设计,到对学情的分析、把握,从视野,到格局,从工具到方法,最终至规律,这样的改变与实践对于教学的规律来说正好相反,但是,这却是我实实在在的改变与成长过程。
这样的追寻也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不喧嚣,不再纠结于当下教育的时代大环境和学校的小环境,不再彷徨与纠结,不会一边看着别人的成就羡慕一边埋怨体制对自己的束缚,知道什么样的体制与环境下都有坚守理想与突破者,非常明白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的内心与行动,清楚的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守住的该是什么,经常问问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取舍与追寻,付出什么样的努力,然后就会知道自己将会成为什么样子,或者,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平。一个人,需放眼万里,更需审视自己的方寸之心,不能让心变大,但最起码,学着放平。
确实非常感谢学校有这样的制度,感谢郭校有这样的气象格局。这让我这样的井底之蛙有机会跳出来看看大世界,回来后静静的改变,然后期待,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