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论我国新时代税收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税收法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已经完成半数税种的立法工作。
我国税收制度已经逐步形成了税收法定的基本特征。
(一)税收法定的基本要求与价值税收法定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税法首要原则,其基本要求是税收要素法定、税收要素明确和税收要素合宪。
税收要素是税收制度必须具备的基本构成要件,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收优惠、税收征管等。
税收要素法定也被称为法律保留,是指由狭义的法律来规定税收要素,不允许其他规范性文件对税收要素进行规定。
其在实务中的基本表现就是通过法律来征税,禁止由行政机关直接开征新税。
税收要素明确也被称为禁止空白授权立法,是指法律对税收要素的规定应足够明确,严格限制行政机关的空白授权立法。
税收要素合宪是指立法机关对税收要素的规定,应符合宪法的原则及具体条款的明确规定。
税收法定是现代民主、法治思想在税收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税收法定使得纳税人成为税收立法的主人,纳税人既是税款的承担者,也是税款的享受者。
这种合二为一的特殊身份,使得纳税人不可能为了提高对税款的享受而增加自身的税收负担,也不可能为了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而降低对税款的享受。
税收法定确保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能确保国家的整体税负处于纳税人选择的最优水平。
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税收法定大大提高了税收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高了纳税人的遵从度,由此可以大大降低税收征管的成本,最终提升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我国税收法定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了税收法定的实践。
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农业税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由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税法。
该法第一条还特别强调根据《宪法》第一百零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制定该条例。
由此可见,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认识到税收法定的价值及其基本要求。
2021年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2021年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2021 年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5 日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
立法法的决定。
立法法修改明确税率法定原则
中新社北京 3 月 15 日电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5 日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立法法将税收法定问题专设一项,并明确税率法定原则。
这意味着,今后
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等问题,都要通过人大立法决定。
中国虽然在 1982 年宪法中就确立了税收法定原则,但当时官方考虑到中国法治建
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建立现代税制的经验和条件都不够,就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拥
有税收设置的权力,成为当时最为可行、又不违反基本法律的一项解决方案。
近年来,税收法定步伐加速。
2021 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关
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者条例的议案》,引发舆论关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明确要求。
但现行立法法第八条
规定了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税收是在该条第八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中规定。
在此次立法法的修改过程中,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和地方建议,应当对税收
法定问题专设一项,做出明确规定。
据此,修改后的立法法将税收专设一项作为第八条的第六项,明确税种的设立、税
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只能由法律规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专家盘点新《立法法》带来新4大变化

专家盘点新《立法法》带来新4大变化来源:综合一: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扩容”。
把以前仅有49个“较大的市”独享的地方立法权下放给全国所有282个“设区的市”。
再通俗点说,就是全国所有地级市均获得地方立法权。
我国地区南北东西差异很大,一刀切不行,所以要对城市管理等方面立法权的“下放”,有利于地方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二:部门规章不得设定限制公利的规范。
当前存量的诸多地方性管理规定,凡是涉与公民基本权利的问题,比如车牌限购、房产限购,不可以单由政府说了算,而务必经过地方性的人大立法。
也就是说,车辆号牌限购、房产限购等政策“一夜出炉”将面临“民意博弈”以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合法性审查“掂量”。
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规定执行中存在标准不规范等问题。
税收本来是全国人大专有立法权。
但很长一段时间,全国人大基于某些理由长期授权国务院来制定相关立法。
今后新《立法法》明确“税收法定”原则,意味着国家征税要通过立法机关、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来征收。
这样就不会出现前不久,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突然下个红头文件,燃油税说涨就涨的事情了。
四:为授权立法设“时限”,一般不超5年。
严控授权立法。
在对地方立法“放权”同时,新《立法法》对授权立法给出更为严格的规定。
如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被授权机关实施授权决定的方式和应当遵循的原则等;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需要继续授权的,可以提出相关意见,由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决定等。
有必要对授权立法严格规范,明确授权形式、授权时限、监督方式、立法责任,避免“一揽子授权”和“无限期授权”,并对被授权机关不当的授权立法行为与时纠正。
《立法法》草案规定,授权决定应明确授权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被授权机关实施授权决定的方式和应当遵循的原则等,同时规定“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修改后的新《立法法》有望遏制政府的“任性”,也是打造法律体系升级版的重要引擎。
有关部门应当以新《立法法》的颁布为契机,加大新《立法法》的宣传力度,同时狠抓新《立法法》的实施,真正发挥《立法法》助力良法善治的功效.亮点1: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修改后的立法法依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同时明确地方立法权的边界,规定设区的市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为了保障政府受益和维护公众利益,税收制定者为确定税收税种及税率,所采用的一些基本原则。
它是由税收法所规定的,是指对税收的计算和征收的一种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的主要内容有:
一、公平性原则:即纳税人应根据其税收负担的能力,按照统一的标准或方法来承担税收责任。
二、简洁性原则:即税收制度的规则和规定应尽可能简单明确,不应有重复和冗余的规定。
三、公正性原则:即税收税种、税率应当尽可能均衡,保持税收分配的公平性,不得有歧视性的征税。
四、技术性原则:即税收制度应当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力求实现最佳的税收征管效果。
五、灵活性原则:即税收制度应当具有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利益变化。
六、公信性原则:即税收制度应当具有足够的公信性,税收征管程序应当公开透明,落实清晰,保障税收主体的权利。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其规定的税收征管原则应当在税收征管实施过程中尊重,以确保税收征管的公平、公正、合理。
不断完善税务执法制度和机制

不断完善税务执法制度和机制(-)健全税费法律法规制度。
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加快推进将现行税收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
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更好发挥税收作用,促进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推动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反洗钱法、发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建设。
(二)严格规范税务执法行为。
坚持依法依规征税收费,做到应收尽收。
同时,坚决防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不到位、征收"过头税费”及对税收工作进行不当行政干预等行为。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进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结果网上杳询,2023年基本建成税务执法质量智能控制体系。
不断完善税务执法及税费服务相关工作规范,持续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三)不断提升税务执法精确度。
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有效运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坚决防止粗放式、选择性、"一刀切”执法。
准确把握一般涉税违法与涉税犯罪的界限,做到依法处置、罚当其责。
在税务执法领域研究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
坚持包容审慎原则,积极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税务执法,促进依法纳税和公平竞争。
(四)加强税务执法区域协同。
推进区域间税务执法标准统一,实现执法信息互通、执法结果互认,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简化企业涉税涉费事项跨省迁移办理程序,2023年基本实现资质异地共认。
持续扩大跨省经营企业全国通办涉税涉费事项范围,2025年基本实现全国通办。
(五)强化税务执法内部控制和监督。
2023年基本构建起全面覆盖、全程防控、全员有责的税务执法风险信息化内控监督体系,将税务执法风险防范措施嵌入信息系统,实现事前预警、事中阻断、事后追责。
强化内外部审计监督和重大税务违法案件"一案双查",不断完善对税务执法行为的常态化、精准化、机制化监督。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就是公民财产权得有效保障,就是划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得界限,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税要素法定原则与课税要素明确原则。
在我国得法律体系中,并未明确确立税收法定原则,这不利于依法治国原则与保障公民私有财产原则得实现。
在宪法中明确确立税收法定原则,构建合理得税收授权立法体系关系重大。
税收就是现代社会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联系得纽带,就是公民与国家契约关系得体现与保障,就是公民让渡自己得部分财产权给国家以达到在彼此得权利冲突中寻求平衡及争取更大利益得目得。
所以,税收与税收相关问题规制得根据只能就是公民意志协调得产物法律,这里得法律仅指由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得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规章与命令等。
税收法定原则被认为就是税法中得帝王原则,就是税法体系建立得基础,也就是税法体系得以建构得灵魂。
一、税收法定原则得历史沿革税收法定原则就是资产阶级法治主义思想与实践得结晶。
一般认为,税收法定原则萌芽于1215年英国大宪章,其中规定,“一切盾金或援助金,如不基于朕之王国得一般评议会得决定,则在朕之王国内不允许课征”。
这一规定正就是“无论何种负担均需得到被课征者得同意”原则得体现。
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对封建王朝战争得最后胜利。
在标志这一胜利成果得《权利法案》中,税收法定主义思想被表述为:“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从而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上得税收法定原则。
其后,这一原则在1787年得美国宪法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订立得《人与公民得权利宣言》及1791年法国宪法得《人权宣言》中都得到了更进一步得巩固与发展。
到目前为止,除朝鲜等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对税收法定原则作了相应得规定。
二、税收法定原则得内容关于税收法定原则得内容,学术界存在不同得观点。
日本学者北野弘久将其归结为租税要件法定主义与税务合法性两个方面,另一位日本学者金子宏将其归结为课税要素法定主义、课税要素明确主义、合法性原则、程序保障原则等四个方面。
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路径探究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 OF HUN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24年3期(总第429期)No. 3,2021General No.129法治建设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路径探究胡海,王海涛(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湖南长沙410006)摘要:2020年是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收官之年。
从目前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所面 临的障碍分析,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应遵循“三层面、三步走”路径:第一步,要通 过基础层保证各方主体的税收活动都有良法可依;第二步,要将通过基础层制定的良法 落实到税收执法与司法中;第三步,通过保障层构建兼具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制度促使纳 税人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保障税收法定原则的真正落地。
关键词:税收法定原则;纳税人权利;税收立法;诱致性制度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1 ) 03-0086-08税收法定原则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同我国社会民主法治的深入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
近些年通过一系列的立法、修法,税收法定原则得到了确立和不断 加强。
2020年是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收官之年,但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税收权力 的运行偏离了税收法定原则等因素阻碍着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故笔者认为仍有必要在 理论上明确实现税收法定原则的方式与路径。
一、对授权立法与税收收入指标的正当性反思(-)对授权立法问题的再思考1•授权立法与法律保留并非对立关系。
反对授权立法一个呼声很大的理由是,授权立 法同税收法定原则基本内涵之一的“法律保留”是冲突、对立的。
其实不然,我国税收领 域的授权立法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其时立法机关工作负担过重,力口之对税收事务较为陌 生,只能通过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与1985年全国人大的两次授权授予行政机关一定的 立法权,授权立法是客观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也有学者认为税收法定中的“法”包含“授 权立法”,立法授权行为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授权立法理所应当是其立法权的延伸。
论立法法修改的“民生”味道

论立法法修改的“民生”味道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论立法法修改的“民生”味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作为一部规范立法活动的重要法律,立法法被称为管法的法,地位上可谓高大上,但此次修改的效果却十分接地气,民生味儿十足。
从落实税收法定,到遏制地方红头文件的任性,强调地方立法不能随意减损公民权利,增设公民义务;再到放权地方规范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等,无不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对此社会舆论评价称,不难看出,此次立法法修改将权力严格限定在法治框架,更加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障,释放出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融融暖意。
落实税收法定前不久,国际油价下跌,财政部却连连发出通知上调燃油税,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本次立法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将税收专设一项,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税收法定之后,将不会出现某个部委发个文件,就把钱从民众身上圈走的情况。
对于这一条文的修改,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今后任何一个税种的开征,必须交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确定。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8个税种,除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外,其他15个税种都是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通过制定暂行条例来征收。
在周洪宇看来,改革开放初期的授权立法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的,主要是考虑到我国法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现代税制的经验和条件都不够。
如今,社会发展了,必然要求法律的与时俱进,原有授权不适时收上来,就会出现权力滥用,表现为不该收的税也收了,而且收的时间很长。
这严重影响了纳税人的利益。
周洪宇认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关切民生,收回税收立法权,是对民众愿望和呼声的及时回应。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表示,税收是调节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一个杠杆,本次修法将税收法定原则彰显出来是非常必要的,由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的方式开征、停征,确定税率税种和税收管理等基本制度,更有利于公平,将为百姓的权利提供更加周全的保障。
落实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困境和对策

落实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困境和对策税收法定原则,是指国家对纳税人征税的范围和标准应当由法律规定,而非由行政机关自行确定。
这一原则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确保税收公平、合理和规范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税收实践中,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困境1. 税收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相对较为庞大,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数十部税法,另外还有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和税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等。
这一众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对于普通纳税人来说,难以及时了解和遵守,也容易导致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在税收征纳的过程中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 行政裁量权过大我国税收征管体制中,税务机关具有相当大的行政裁量权。
这意味着,在税收的具体征收过程中,税务机关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裁量,对具体的纳税行为进行判定和规范,这容易导致税收执法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期性,也容易导致一些税收执法主体对纳税人进行滥用和打压。
3. 税收征管数据不畅通在我国税收征管中,税收征纳的数据相对封闭,很难对外公开和透明。
这容易导致税收征纳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规违法现象,也容易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4. 纳税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的纳税人信用体系相对不够完善,这就意味着在税收征纳的过程中,一些不守信用的纳税人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规避甚至逃避纳税义务,这将对正常的税收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对策1. 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基础保障。
可以通过简化税收法律体系、加强各级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普及、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信息查询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
2. 限制行政裁量权限制税务机关的行政裁量权,是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关键。
可以通过加强税收执法的规范性和可预期性、提高税收执法主体的专业化水平、建立纳税人利益保护的维权机制等方式来实现。
税收法定原则落实的理论前提之反思

第34卷第2期2021年3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4No.2Mar.2021税收法定原则落实的理论前提之反思郭昌盛(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摘要]税收法定原则落实的前提在于对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和外延、价值追求、立法确立现状形成共识。
税收法定原则应当包括税收收入法定和税收支出法定两个环节,才能实现对纳税人权利的完整保障。
税收法定原则的“法”不应作狭义的解释,而应从我国立法实践及本国国情出发,将税收法定的“法”的范围扩展到行政法规。
税收法定原则的价值追求经历了从一元的民主到“民主+分配正义”的二元结构的转变。
我国近代宪法史曾确立过税收法定原则,遗憾的是,该原则在我国现行宪法中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立法法》修订仅明确税率这一课税要素的法定,意味着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仅仅得到了初步确立。
只有全面提升税收立法的整体立法层级,才能实现真正的税收法定。
[关键词]税收法定;分配理论;宏观调控;课税要件;法治国[中图分类号]D9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94(2021)02X)046-15[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0I]10.13951/kt.issnl002-3194.2021.02.005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以来,我国税收法治建设逐渐步入了快车道。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法律法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内容纳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任务,作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
2015年《立法法》修订将“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单独列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绝对保留事项,成为我国税收法治史上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的征收和使用应依据法律进行,并且遵循合法、公平和可预测的原则。
它是现代税收制度的核心原则,旨在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税收法定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税收征收的依据应当是法律。
这一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使用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不得凭借任意的、主观的决定征收税款。
税收征收的法律主要体现在立法机关制定的相关税法文件中,例如税法、税收征管法等。
这些法律文件规定了税种、税率、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的权益等重要内容,对税收征收过程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二、税收征收应当遵循合法和公平的原则。
合法和公平是税收征收的重要原则,它们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税收的公正性。
合法性要求税收征收和使用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范围。
公平性要求税收征收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不能歧视任何个人或群体,确保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和纳税利益上的平等。
三、税收规定应当具备可预测性。
可预测性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税法制定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纳税人能够通过法律获得稳定的税收规定,并能够预测到未来的税收政策走向。
这样可以使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更好地计划和决策,增强税收的合规性和纳税人的积极性。
四、税收法定原则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但纳税人也是国家的组成部分,享有合法纳税权,并应当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受到合法保护。
税收法定原则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合法地进行税收征收,尊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纳税人在税收征收和纳税义务履行中的权利不受侵犯。
综上所述,税收法定原则是现代税收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税收征收和使用必须依据法律进行,遵循合法、公平和可预测的原则,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只有遵循税收法定原则,才能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提高税收征收的合规性和纳税人的积极性。
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的问题和对策

税务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的问题和对策◇ 康雯静一、税收法定原则的概念在“税收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中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收制度中的一个主要原则。
所谓“税收法定原则”,其字面意思即为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法无规定时,纳税的主体不能被要求缴纳税款。
税收法定的发展历史并没有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萌芽于在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
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经过之后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各国普遍认同的“税收法定原则”。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税收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存在差异化的。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其核心内容都是为了控制和规范征税权。
就其发展进程来看,如今的税收法定原则旨在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民主的形式。
在我国,税收法定的理念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所体现,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呈现和实施。
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税收法定原则”这一概念才被引入中国,却没有得到重视。
经过之后这么多年社会的发展,法治理念在我国逐渐被普及,国内的学者们对税收法定原则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慢慢形成较为成熟的税收法定原则的学说,而不是单纯的舶来品了。
如今,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实践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但是在实际中,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税收实践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重视,并且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
二、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各学者虽然在理论方面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实际中,我国有关税收法定原则的法律规范并不健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 法律位阶低在国际上,对于税收法定原则,大部分国家的做法是把其载入到本国的宪法中,一来是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渊源;二来是突出了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性。
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宪法中并没有针对税收法定原则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是在第五十六条中简单提到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却忽略了对于公民纳税权利的规定。
税收执法资格考试练习题

第一章税收概述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社会,一般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 )。
A.上缴利润B.国债收入C.税收收入D.规费收入【答案】C【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对税收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2.下列财政收入形式中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取得的是( )。
A.税收B.上缴利润C.国债D.国有资产转让收入【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对税收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3.在各种税率形式中,具有横向公平性,而且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的税率形式是( )。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D.零税率【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制构成要素,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比例税率具有横向公平性,而且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
4.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实际上体现的税收原则是( )。
A.财政原则B.公平原则C.效率原则D.法定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原则,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使税收更加公平。
5.为避免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我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这表明政府希望发挥税收职能中的( )。
A.财政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监督职能【答案】B【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职能,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意在鼓励出口,对经济进行调节。
6.税收收入总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性和基础性影响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政策因素C.征管因素D.税收遵从度【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对税收有决定性和基础性影响。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强调:“落实( )。
”A.量能课税原则B.实质课税原则C.税收法定原则D.税收平等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法治,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关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若干观点_傅光明

法律的规定。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 自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取得了很大成绩, 尚存在一些问 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税收立 法级次不高; 二是税法结构不健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法规税政处处长, 高级会计师, 非执业注册会计师
������ ������ 预算管理与会计
简谈耕地占用税现存问题与改革建议
“总统”要审查。对漏税过失的行为,要
地方先行实施。
保障, 体现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 法精神; 其三, 是完善税法体系的精 神引领和理念支撑。 针对在立法与执法中落实税收 法定原则的问题, 落实的路径在于: 其一, 明确税收法定原则的特殊地 位; 其二, 解决好委托立法的问题; 其三, 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 其 四, 规范税法解释; 其五, 合理分配 税权, 并将其法律化; 其六, 在税收 行政执法中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果立法只是作原则性的规定, 等于 说空话, 很难落实。四是税收立法 是一项非常繁琐而复杂的工作, 不 可能完全由立法机关包揽。在台 湾, 刑法立法不能授权, 而税收法规 包括实施细则则可能通过授权由行 政机关制订。五是税收是跨年度的 周期税、 有追溯力。纳税人与税务 机关产生纠纷, 通过法院判决来解 决。 对税收法定原则有些重要问题 需研究。首先是哪些事项必须以法 律加以规定的问题。在比较严格遵 守税收法定主义的国家, 跟税捐债 务发生有关的构成要件都必须在法 律里面加以规定。其次是哪些事项 可以由行政机关用行政命令加以规 定的问题。在民主宪政的原则指导 下, 行政机关要制定跟税捐权利义 务有关的行政命令必须得到国会的 授权, 取得民主正当性, 承认它有跟 法律相等的位阶效力。行政机关为 了执行税法, 必然会就税法作出很 多解释, 这些解释跟前面所谈的法 规、 命令如何加以区别?德国的经 验是, 经过国会授权的行政命令叫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如何落实?作者:刘剑文侯卓《光明日报》(2015年03月30日10版)“税收法定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共同构成公民财产权和人身权保护的两大基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这是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其中就税收法定原则,新立法法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制度突破——将税收基本制度独立出来、作为第六项单列。
新修改的立法法对税收法定原则作出的这一明确规定,将深刻和长远地影响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注定会载入中国法治史册。
那么,在新立法法时代,又该如何全面推进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从形式法定到实质法定本次立法法修改,在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上有重大突破,值得高度肯定。
从理论上讲,税收法定可以分为形式层面的法定和实质层面的法定。
一般认为,税收法定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传统的税收法定不问税法的具体内容,仅要求以法定形式规定税收事项;第二层次,应当从禁止立法机关滥用权力、制约课税权的角度,构筑税收法律主义的法理,进而要求在税收立法中体现量能课税原则、公平负担原则、生存权保障原则等宪法性原则,同时在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全过程都要自觉贯彻法定主义;第三层次,立足于维护纳税人基本权益,强调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相统一。
学术界通常将第一层次称为税收的形式法定,而将后两个层次称为税收的实质法定。
简言之,前者强调“有法可依”,后者侧重“良法善治”。
税收实质法定,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法定,还要看税收的实质内容是否真正做到了法定,即实际上的税收法定。
对税收实质法定要从两个向度去同税收形式法定进行区分:一方面,与静态的、文本意义上的法定要求不同,实质法定还强调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全过程都应贯彻法定原则,这既包括具体的法律制度,也包括(无直接法律依据时)抽象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乃至法律精神;另一方面,与形式上的“有法可依”不同,实质法定还对所依之法提出诸多要求,既强调税法制度的合理正当性,需要通过量能课税等基本标准的检验,还要求税法制度不能过于原则、抽象,“宜粗不宜细”的立法风格将会导致“间接授权立法”的大量存在。
税收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税收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县税务局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税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规划的通知》以及省市局的有关要求,全面深入地推进税收法治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不断夯实法治建设的基础,有力促进了税收法治工作的再深入、再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现将2020年税收法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依法全面履行税收工作职能(一)严格依法组织税费收入。
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做到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突击收税等行为。
结合税收收入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严堵征管漏洞促增收,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努力消化减收因素带来的影响;加强对税费入库进度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税费及时、足额入库,实现税收收入平稳有质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财力保障。
(二)依法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
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实质性降低了企业负担,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
强化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责任,加强政策落实跟踪问效,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户、解读准确、办理简便、享受及时。
二、提高税收制度建设质量(一)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
按规定认真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切实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是否制订涉及税收执法权力事项的地方法规,确保清理工作不留死角。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核把关。
税收规范性文件在出台之前,必须要经过法制机构统一审核把关。
将自行制定或牵头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所有涉税规范性文件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未经审查不得对外签发。
2020年,未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
三、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从依法决策、健全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等环节入手,建立县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全面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
关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思考

2016年10月刊第28期当代经济摘要:税收法定原则是现代国家税收征纳和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推行的一项税收原则。
本文从纵向历史的角度,追溯和梳理了我国所具有的税收法定原则传统和现代宪法中税收法定原则内容的缺失现状,简要阐述了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在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就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供了一些具体思路,对推动税收法定原则的早日生根和“回归”进行了积极展望。
关键词:税收法定原则;现状;问题;思路现代国家都是建立在税收基础上的,税收关系是联系国家与人民的重要关系。
公开、公正、公平的税法体系,是促进和维系征税、纳税双方和谐关系的重要保障。
我国法律已经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并确定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基本原则。
然而,在实际的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我国税法体系建设不足,还存在着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税法修改比较随意、税收执法行为不规范、自由裁量权监督乏力等问题,这就对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出了现实的、迫切的要求。
一、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现状税收法定原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从世界其他国家现行的宪法来看,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埃及、新西兰等国家的宪法都对税收法定有明确或类似的规定。
就我国而言,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了一些关于税收法定原则的规定,例如: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期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1947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都写入了体现税收法定原则的条款。
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先后制定和修改颁布了四部宪法,但每一部宪法中都没有写入体现税收法定内容的条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现代宪法中没有写入税收法定原则的条款内容,但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赋予政务院统一制定全国性税收条例法令的权力,地方性税收立法须报请省政府核转并报大行政区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批准。
2020年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2020年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楼继伟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15(0)4
【摘要】目前的18个税种中,有3个是由全国人大立法实施的,其他是根据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的授权,在改革期间可以由国务院订立条例,修改税收政策。
目前是按照这个规定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贯彻税收法定原则,时间表总体上来说是要求在2020年基本完成所有改革任务,或者说最重要的改革任务全都完成。
税收法定是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按我的理解,在2020年以前应当完成。
【总页数】1页(P17-17)
【关键词】税收政策;法定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改革;时间表;税种
【作者】楼继伟
【作者单位】财政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42
【相关文献】
1.论税收法定原则下地方税收立法权之赋权——基于税收法定原则形式层面与实质层面的划分 [J], 张宇翔
2.程序法定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前提——兼论《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订[J], 杨志强
3.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目标与路径 [J], 俞光远
4.税收法定原则——从“照章纳税”走向“税收法定”的中国税收 [J], 胡建淼
5.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路径探究 [J], 胡海;王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年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5 日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
立法法修改明确税率法定原则
中新社北京3 月15 日电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5 日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立法法将税收法定问题专设一项,并明确税率法定原则。
这意味着,今后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等问题,都要通过人大立法决定。
中国虽然在1982 年宪法中就确立了税收法定原则,但当时官方考虑到中国法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建立现代税制的经验和条件都不够,就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拥有税收设置的权力,成为当时最为可行、又不违反基本法律的一项解决方案。
近年来,税收法定步伐加速。
2013 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者条例的议案》,引发舆论关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明确要求。
但现行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了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税收是在该条第八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中规定。
在此次立法法的修改过程中,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和地方建议,应当对税收法定问题专设一项,做出明确规定。
据此,修改后的立法法将税收专设一项作为第八条的第六项,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只能由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