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皮下注射的临床实践
抗凝剂注射操作流程
抗凝剂注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抗凝剂注射操作流程抗凝剂皮下注射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
皮下注射法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注射法作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皮下注射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注射方法,能够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使药物缓慢吸收,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和护理水平,我于近期参加了皮下注射法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皮下注射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实习内容1. 皮下注射法的原理皮下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使药物缓慢吸收,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皮下注射法适用于药物需要缓慢释放、局部麻醉、局部治疗等情况。
2. 皮下注射法的操作步骤(1)准备:检查注射器、针头、消毒棉球、酒精、无菌手套等物品,确保物品完好、消毒合格。
(2)核对: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年龄、性别、诊断、用药史等信息,确认无误。
(3)选择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一般选择上臂外侧、腹部、臀部等部位。
(4)消毒: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大于注射部位。
(5)注射:戴无菌手套,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
缓慢推注药物,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
(6)拔针:注射完毕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眼,防止出血。
(7)观察: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等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皮下注射法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注射在同一部位。
(3)注射速度要缓慢,避免药物注入血管。
(4)注射完毕后,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5)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注射后注意事项。
四、实习体会通过本次皮下注射法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方面:1.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射,确保患者的安全。
抗凝剂皮下注射定位卡护理循证实践
抗凝剂皮下注射定位卡护理循证实践发布时间:2022-07-27T05:35:33.72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王娅娅[导读]抗凝剂皮下注射定位卡护理循证实践王娅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安徽安庆246003)【摘要】目的:探讨抗凝剂皮下注射定位卡护理循证实践。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心梗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100例急性心梗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为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研究组皮下注射抗凝剂则使用腹部定位卡。
通过皮下注射抗凝剂定位卡护理循证方法研究患者接受抗凝剂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及自身对于皮下注射的知识知晓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腹部皮肤青紫的几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皮下注射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选取循证实践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定位卡护理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急性心梗及冠脉支架术后病人腹部皮肤青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抗凝剂皮下注射知识知晓情况,值得推广开来。
【关键词】抗凝剂皮下注射定位卡护理;循证实践;效果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给药途径。
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可阻止病人产生血栓,出血风险不高,抗凝功效强。
急性心梗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若抗凝治疗不恰当,则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脂肪栓塞、肺栓塞情情况或因抗凝过度而造成患者出血,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1]。
为预防该种情况的发生,需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类抗凝剂1-2针。
然而不固定的注射易造成患者腹部皮肤青紫和皮下硬结,患者非常痛苦并害怕注射。
因此本文护士专门设计了“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定位标准卡”研究对病人疾病治疗情况。
本文旨在针对2020年我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心梗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进行抗凝剂皮下注射定位卡护理循证实践研究,取得理想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9例(1516针)急性心梗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100例(1390针)急性心梗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为参照组。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
VTE 治疗:
①DVT 伴有 PTE; ②急性周围型DVT 伴有血栓延伸; ③中央型和混合型 DVT; ④癌症相关血栓形成; ⑤口服抗凝效果欠佳的复发性VTE; ⑥肝硬化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 ⑦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⑧内脏静脉急性血栓形成。
14
4.2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①肝素或其衍生物过敏;
于药物吸收,同时可防止针头刺入肌层引起疼痛和出血; ③ 易于把握进针深度,缩短进针行程,减少对腹壁皮下组织损伤; ④ 易于固定针头位置,防止针头移位; ⑤ 组织内外穿刺点在同一垂直线上,按压皮肤表面穿刺点的同时能够对深部组织穿
刺路径起到压迫作用
A
28
6.6 注射前是否抽回血
推荐意见 8:注射前不抽回血。
推荐意见 2: 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 ① 对儿童患者,适宜选择臀部或大腿; ② 对妊娠晚期(妊娠 28 周至临产前 48 h)
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 B 超测定腹部 8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 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长度后,予以左右 腹部轮换注射。
A
前上侧腹部 中上侧腹部 中下侧腹部 前下侧腹部
A
24
6.3 注射部位轮换
推荐意见 5: 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
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2 次注射点间距 2 cm 以上,
可以明显降低注射局部药液浓度过高引A 起的出血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适症状
25
6.4 注射前是否排气
推荐意见 6: 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
A
35
08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注射部位
推荐意见 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 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腹壁注射部位是,上起自 左右肋缘下lcm,下至耻骨联合上1cm,左右至脐周10 cm,避开脐周2cm以内。 2: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如对儿童患者,适宜选择 臀部或大腿;对妊娠晚期(妊娠28周至临产前48h)患 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 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皮下组织厚 薄程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 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
注射部位轮换
近年来,抗凝剂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已在逐步推广应 用。此卡中间大孔为禁止注射区域,其余小孔按数字 自小至大依次选择,每次注射去掉一个小孔,能有效 保证2次注射点间隔2cm以上,并有规律进行轮换。
注射部位轮换
推荐意见 5: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
注射前是否排气
抗凝剂注射前排气易致针尖药液残留,由于其特有 的药理作用,有诱发并加重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可能。 目前,临床上常用抗凝剂多为预灌式注射剂型,针 筒内预留0.1mL空气,可在注射完毕刚好填充于注 射器乳头和针梗内,使得针筒和针梗内无药液残留, 既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针尖上附着药液对局部皮 肤的刺激,减少局部瘀斑、硬结发生。
推荐意见 9:持续匀速注射10s,注射后停留10s,再快速拔针。
注射后是否按压
✓ 传统皮下注射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片刻,但按压 不当(时间过短、时间过长、用力较大等)均易引起毛细 血管破裂出血。
✓ 预灌式注射剂针头较普通1mL注射器短、细,创伤小,通过 预留空气封堵注射器乳头,在防止针芯药液浪费的同时, 可避免组织内药液溢出和拔针时残余药液渗入皮下。有研 究报道,按压3~5 min能明显降低穿刺部位出血风险。另 有文献报道,长时间(>10min)按压后出血发生率呈下降 趋势,但护士对过长时间按压难以贯彻执行,临床上常指 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然而由于按压力度、时间很难掌 握,易造成相反结果。
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的品管圈实践
2023 年第 9 卷第 8 期Vol.9, No.8, 2023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的品管圈实践樊宁宁1, 拓焕焕2, 陈雯雯3, 蔡会霞4, 石雅莉5, 许远乐1(1.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2.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3.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宁阳, 271411;4.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5. 陕西省白水县医院, 陕西 白水, 715600)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的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为活动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况把握、原因分析,运用 PDCA 程序,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效果。
结果 针对改善重点,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由52.38%提高至88.00%。
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提高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抗凝剂; 注射; 规范; 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 R 19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8-0079-07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subcutaneous anticoagulant injectionFAN Ningning 1,TUO Huanhuan 2,CHEN Wenwen 3,CAI Huixia 4,SHI Yali 5,XU Yuanle 1(1.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 ’ an Medical University , Xi ’ an , Shaanxi , 710038;2. Xianyang Hospital Yan ’an University , Xianyang , Yan ’an , 712000;3. The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 of Ningyang ,Ningyang , Shandong ,271411;4. The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of Zhumadian ,Zhumadian , Henan ,463000;5. Baishui County Hospital , Baishui , Shaanxi , 715600)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 activities in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bcutaneous anticoagulant injection.Methods A QCC group was es⁃tablished and activity theme of improving standard rate of subcutaneous anticoagulant injection was clarifi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bcutaneous anticoagulant injection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 and the PDCA procedure was adopted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imple⁃mentation.Results The standard rate of subcutaneous anticoagulant injection was increased form 52.38% to 88.00%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QCC activities.Conclusion The QCC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tool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bcutaneous anticoagulant injection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nticoagulation.KEY WORDS : anticoagulant ; injection ; standard procedure ; nursing managementDOI : 10.55111/j.issn 2709-1961.202304010· 多维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专栏 ·收稿日期:2023 - 04 - 10第一作者简介:樊宁宁,主管护师,在围手术期及危重患者的护理方面有丰富经验,发表论文1篇。
临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注射体位和部位、注射规范流程及注射后处置
临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注射体位和部位、注射规范流程及注射后处置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吸收速度更慢、更稳定,生物利用度更高,是唯一能皮下注射、高效且安全抗凝剂。
皮下注射时,低分子肝素可在注射部位聚集,引起瘀斑、硬结、血肿、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会显著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抗凝治疗效果。
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发生与注射部位、注射速度、注射角度、注射后是否冷敷等多种因素相关,规范皮下注射操作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注射前准备1.1 注射频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每天给药1次与每天给药2次同样安全、有效,每天给药1次,提高患者注射依从性。
1.2 注射器选择:使用针头长度为5-6mm短型固定针,避免针头过长刺穿血管或误入肌层。
1.3 注射体位:腹壁注射时,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嘱其放松腹部;上臂注射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取坐位时,上臂外展,与躯体成90°,放松上臂肌肉。
1.4 注射部位选择1.4.1 腹部皮下组织较厚、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神经纤维较少,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首选部位。
在腹部进行皮下注射可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减轻患者疼痛。
1.4.2 避开有破损、瘀斑、瘢痕、硬结、色素沉着、水肿、溃疡、感染等迹象的部位。
1.4.3 腹部注射区域:以脐为中心向左右各延伸10cm,避开脐周2cm范围内。
1.4.4 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2个注射点距离至少为2cm或一横指,以预防低分子肝素聚集产生血肿或皮下脂肪积聚产生硬结。
1.4.5 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使用表盘轮换法,按顺时针、对角线轮换注射点,减少药物聚集,减轻疼痛,预防瘢痕形成、组织硬化。
2.注射中规范2.1 采用预充式针剂或“气锁”技术注射,针筒内保留少量空气,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的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然后进行注射,以保证低分子肝素注射剂量准确,且注入皮下少量空气可形成“气锁”结构,能有效预防药物溢出或外渗。
2.2 使用捏皮技术注射,即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cm,提捏患者皮肤成一皱褶,将皮肤褶皱从下方肌肉层拉起,整个注射过程中,均应保持皮肤褶皱不放松。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的循证实践通用课件
D
观察病情
在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或 不适症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注射技巧
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避免皮下脂肪受损 ;注射时缓慢推注药物,观察患者反应。
注射后的护理
按压止血
注射完毕后,以无菌棉球或棉 签按压注射部位5-10分钟止血
。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疼痛、 红肿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 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医生。
实践经验和建议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类型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进针角
度。
在注射前,应确认患者的抗凝状 态和出血风险,并准备好相应的
急救措施。
在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注 射部位和皮下出血情况,并及时
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05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 法
注射部位疼痛和肿胀
总结词
抗凝剂皮下注射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和肿胀现象。
详细描述
疼痛和肿胀通常在注射后不久出现,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 、皮下出血或注射技术不当引起的。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轻度疼痛和肿胀可采用 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对于严重疼痛和肿胀,可考虑给予止痛药或进行其他特殊处理。
出血和淤血
01
总结词
抗凝剂皮下注射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出血和淤血现象。
02
详细描述
出血和淤血通常是由于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的。这些症状通常
在注射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表现为局部紫癜或淤斑。
03
处理方法
对于轻微的出血和淤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采用热敷等方法促进吸
收;对于严重的出血和淤血,可能需要就医并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止
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流程
团结 博爱 诚信 求精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团结 博爱 诚信 求精
5.2注射体位:
上臂外侧注射———临床常见体位为平卧位、坐位。 患者配合程度常与年龄、疾病状 态和受教育程度相关。 平卧位注射时,三角肌能够完全放松;坐位时,上臂常见摆放
姿势有自然下垂、上臂叉腰及上臂外展 90°(置请于在椅此背处)添。 加上臂标自题然下垂可使三
团结 博爱 诚信 求精
5.8.注射后是否按压
传统皮下注射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片刻,但按压不当(时间过短、时间过长、 用力较大等)均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预灌式注射剂针头较普通 1 mL 注射器短、
细,创伤小,通过预留空气封堵注射器乳头,请在防在止此针处芯添药加液浪标费题的同时,可避免组
织内药液溢出和拔针时残余药液渗入皮下。 有研究报道,按压 3~5 min 能明显降低 穿刺部位出血风险。长时间(>10 min)按压后出血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护士对过 长时间按压难以贯彻执行,临床上常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然而由于按压力度、 时间很难掌握,易造成相反结果。 推荐意见 10:拔针后无需按压。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 按压 3~5 min。
团结 博爱 诚信 求精
3.适应症和禁忌症 4.知情同意
这两部分内容由医师执行,在此不在阐述
团结 博爱 诚信 求精
5.操作流程和步骤
团结 博爱 诚信 求精
5.1.注射部位的选择:
皮下注射部位主要为:①腹壁。 腹壁是国内外公认的皮下注射首选部位———腹部区 域皮下组织层较厚,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相对较轻;注射
平卧位时,双腿呈伸直状态,因此腹肌紧张,腹壁皮肤张力大,皮肤皱褶不易提捏或
捏起较薄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的循证实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的循证实践【摘要】目的:观察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实践效果。
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经皮下注射抗凝剂的52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常规组(予以普通的临床护理)、循证组(予以循证护理),两组分别26例。
结果:循证组皮下出血、血肿、疼痛、瘀斑、硬结等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P<0.05)。
结论: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抗凝剂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值得广泛借鉴。
【关键词】抗凝剂;皮下注射;循证护理;不良反应抗凝剂是防治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包括肝素类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非肠道用药的抗凝剂以及达比加群、阿加曲班等新型抗凝药等等[1],尤其是低分子肝素抗凝剂,已成为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常用药,与普通肝素比较,低分子肝素具有更长的半衰期以及更高的生物利用率,经皮下注射之后能够获得令人满意似的抗血栓效果[2]。
但是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
所以,给予科学护理,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性,显得很有必要。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循证护理,备受推崇,在当代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3]。
故而本研究纳入52例经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作为护理对象,探讨了循证护理实践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52例患者均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经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常规组、循证组,各26例。
循证组包括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22-73岁,均龄(48.91±13.33)岁;常规组包括15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1-70岁,均龄(48.85±13.29)岁。
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常规组26例患者辅以普通的临床护理,平卧,于腹脐周5-10cm进行皮下注射,局部消毒清洁之后垂直刺入,然后将药液缓慢注入,结束后立刻拔针,并按压局部10min。
优化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管理的临床实践效果分析
射操作步骤中注射前需排尽空气,使用依诺肝素钠预充针剂,预
留 0.1 ml 空气,将注射器倒转,针头向下,气泡在最上方,针栓推
尽后,恰好将针管内药液完全注入,避免剂量不足,减少药液对
局部皮肤刺激。 ( 3) 进针、拔针方法。 传统方法为左手食指拇
TODAY NURSE,March,2020,Vol.27,No.9
· 36·
优化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管理的临床实践效果分析
闫 燕1 张青青2 张静涛2
摘要 目的 分析优化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管理的效果。 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检索相关文献,制定出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规范,包括
抗凝剂皮下注射流程设计、并发症的防范及应急处理、案例分析总结、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规范护理。 自制患者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调
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
肤呈 45°角快速刺入,深度为针头长度的 1 / 2 ~ 2 / 3。 改进后,左
手食指拇指提起皮肤皱褶,右手持针在皱褶最高处垂直进针,深
能障碍或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疗
度视皮下脂肪厚度而定,一般全部刺入或进针 2 / 3。 注射完毕
次 / d。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药,严格查对医嘱,遵循皮下注射
规范及无菌注射原则,注射后完成药物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用药
不良反应。 观察组按照设计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安全用
药,第 4 次注射后 48 h 完成前 4 次皮下出血的评价即退出研究。
传统操作立即拔针,棉签用力按压 3 ~ 5 分钟。 改进后停留 5 s
位的评估,改良后除了注射部位,还有患者用药史和不良反应,
疗的安全管理进行了优化,并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流程,经过
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护理课件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注射的目的、注 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 反应,安抚患者情绪,协 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注射过程中的规范操作
消毒
以注射点为中心,用消毒 液对皮肤进行环形消毒, 直径不少于5cm。
注射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抗凝剂, 进行皮下注射。注射过程 中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 交叉感染。
观察
注射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反 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要求
培训内容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 巧、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
资质认证
具备相关医疗护理资质,经过专业培 训并考核合格。
护理过程中的沟通与记录
沟通技巧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注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每次注射的时间、剂量、部位及患者反应,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消毒皮肤,抽 取药液,垂直进针,注射药液,拔针 并压迫注射部位。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注意事项
注射前注意事项
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确保无凝 血障碍;询问过敏史,避免过敏 反应;确保注射部位无炎症或硬
结。
注射时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控制注射深度,避免损伤血管; 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不适。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
评估标准
根据操作规范、患者反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评估护理质量。
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未来发展
新抗凝剂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抗凝剂的研发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针对不同病因和个体差异的新型抗凝剂正在被积极研究和开发, 以满足更广泛的治疗需求。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
处理对策:
①非预灌式注射剂注射时,宜选择长度最短、外径最小的针头; ②注射时避开毛囊根部; ③复合碘棉签消毒并完全待干后再注射; ④针头距离皮肤高度适中, 以腕部力量穿刺, 进针轻、 稳、准; ⑤注射全程患者感觉注射部位锐痛剧烈或持续疼痛时, 应检查和评价注射方法是否得当; ⑥儿童患者应限制 1~2 名家长陪同, 指导家长注射过程中配合引导患儿注意力转移。
A
35
08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A
36
8.1 皮下出血
原因:
①因抗凝剂本身具有抑制凝血因子活性的作用; ②注射时针头未垂直于皮肤而是成角度刺入; ③腹壁皮下组织薄的成人或儿童,进针过深刺入肌层。
临床表现为: a. 瘀点(<2 mm) b. 紫癜(3~5 mm) c. 瘀斑(>5mm) d. 血肿(深部出血伴或不伴有皮肤隆起)
腹壁皮下组织较厚与上臂其它部位相比发生肌内注射风险较低上臂外侧13皮下组织较厚痛觉敏感度较低远离大血管和神相对大腿其它部位较为安全大腿13过臀裂顶点水最高点垂直平分线相交而成的外上方14区域捏皮较为困难且不便于自我注射患者操作臀部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抗凝剂皮下注射 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充分理解和尊重 患方知情选择,
知情同意后签署
《抗凝治疗知情 同意书》。
A
17
抗凝治疗潜在风险:
不同部位出血、注射部位荨麻疹、水肿及疼痛较为常见。
①血液系统异常 出血、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增多症
②免疫系统异常 过敏/类过敏反应
③消化系统异常 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胆 汁淤积性肝损伤
风险
④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注射部位皮肤血管炎、皮肤坏 死、炎性结节、紫癜或红斑、 水肿或荨麻疹、疼痛等
医院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规范(2021版)
XXXX医院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规范(2021版)1、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2、注射工具选择3、适应症和禁忌症3.1 适应证3.2 禁忌证4、知情同意5、操作流程和步骤5.1 注射部位5.2 注射体位5.3 注射部位轮换5.4 注射前是否排气5.5 注射角度5.6 注射前是否抽回血5.7 注射速度与拔针5.8 注射后是否按压5.9 注射后是否热敷、理疗6、整合实践6.1 身份识别6.2 操作前评估6.3 操作前准备6.4 注射流程6.5 健康宣教6.6 注意事项7、相关并发症及处理策略7.1 皮下出血7.2 疼痛7.3 渗(漏)液7.4 过敏反应7.5 弯针/断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抗凝治疗是VTE防治基础。
目前临床上可供皮下注射的抗凝剂包括低分子肝素类、磺达肝癸钠。
低分子肝素是应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是间接Xa因子抑制剂。
临床实践中,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同时伴有局部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国内外抗凝剂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皮下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大多与技术操作有关,但在操作流程和注射技术等细节上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
因此制订本规范,以实现我院抗凝剂安全注射规范化和标准化。
1、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剂型、名称、制剂性状和规格等,见表1。
2、注射工具选择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
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
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预灌式注射器由玻璃针管(中性玻璃)、活塞(橡胶)、针帽(橡胶)、推杆和/或注射针组成,其优势在于有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证药物疗效
促进医疗安全 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小结
•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操作中,采用有规律地轮换注射 部位,预灌针剂,注射时不必排气,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 褶垂直进针,不抽回血,注射时10s持续注射后等待10s再 拔针,不按压,可以有效地降低了皮下出血的几率,减轻 病人的疼痛,缓解病人因住院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皮下注射时推注速度
• 注射速度采用10s持续注射后等待10s再拔针(ⅡB级证据)。 • 张菊霞等的研究也证实,注射过程中使用推注时间为10s,然后停留 10s的方法可明显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 过快——刺激局部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过缓——针尖长时间留在皮下、药物 的刺激,加重局部疼痛、痉挛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处理
穿刺抽吸
• 如果血肿很大,经上述治疗仍不能吸收消退的血肿,可用 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给予皮下血肿切开清除术,应严格无菌 操作,防止感染。操作完后用无菌辅料加压包扎。如一次 抽吸不净,可进行多次抽吸,直至血肿消退为止。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处理
• 手术
• 腹壁血肿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临床实践效果
皮下注射后需要按压吗?
• 注射后无需按压(ⅡB级证据)。
• 对于注射后局部是否要按压,按压时间的长短争议较大。研究也较多。拔针后 用棉签按压,增加了药物对注射局部的刺激和挤压,如用力较大,易引起毛细 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局部淤血。注射时捏起皮肤成皱褶,以使毛细血管弯曲, 不易受到破坏。且垂直进针可减少组织损伤,再加上一次性预灌针剂的针头很 细.拔针后不会引起皮肤表面出血,故无需按压。
4. 皮下注射时是否抽回血吗
5. 皮下注射时的推注速度
6. 皮下注射的按压要求
7. 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标准 8. 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40-341. Annersten M,Willman A.Performing subcutaneous injections:aliterature review[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05,2(3):
优点:提起腹壁皮肤垂直刺入,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 不易引起出血。
Hunter J.Subcutaneous injection technique[J].Nursing Standard,2008,22(21):41一44. Gray T,Miller H.Injection technique[J].The Foundation Years,2008.4(6):252-255. 焦呖,陈景侠,孙友芳,等.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法的改良与研究f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75—1976. 李淑珍,陈爱兰,岳焕菊.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疼痛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 197—198.
重症医学科共享课程 第二讲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 临床实践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丁维敏
背景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系骨科、 冠脉支架植入、心脏外科等术后、ICU危重患者常见并发 症。抗凝剂皮下注射是目前预防VTE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 至今尚无规范统一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标准和护理方法, 需要建立合理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规范,以提高抗凝剂皮下 注射的疗效。
背景
• 目前临床上使用抗凝剂皮下注射的专科较多,不同专科的 护士对抗凝剂皮下注射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法,在注 射部位、穿刺角度、注射前是否需要排气和抽回血、推注 药液速度、拔针后是否需要按压注射点及按压时长等很多 操作细节上存在争议。
目录
1. 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 2. 皮下注射时是否需要排气 3. 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
会引起疼痛,使皮下血肿的症状更加明显。
• 拔分药液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瘀斑。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处理
• 自行吸收或局部贴水胶体
• 1.0~1.5m㎡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局部小血肿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处理
冷敷
• 当发现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停药,局部按压30分 钟,以防继续出血,后用毛巾包裹冰袋放局部冷敷,因低 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局部冷敷的时间可适当延长。在冷 敷时注意防冻伤。
谢谢各位聆听
THANKS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2:340-341.
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
•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垂直进针、保持皮肤皱褶的注射方法: •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以5~6cm范围捏起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执笔 试持针,在皮肤皱褶顶部以90度角垂直进针,针头刺入深度0.8-1.2cm。
• 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10s持续注射后等待10s再拔针, 注射时应深入脂肪层,固定好针头并全程始终保持皮肤褶 皱状态。(褶皱法能始终保持药液均匀注入皮下组织) • 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保持手推注射器。 不按压
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
• 疼痛 • 皮下出血 • 硬结
• 腹壁血肿
原因分析
389—390
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
• 传统斜角30-40度进针稳定性差,容易移位,而且涉及部位较多,如针 头不慎刺入血管,只压迫穿刺点不能有效的压迫止血,又因低分子肝 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易引起出血使腹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瘀斑。 ❖ 对于BMI不同指数的人群
进针过浅:
药液进入皮内引起出血、疼痛 进针过深: 药液进入肌层引起深部血肿
确,又避免了针尖上药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
张静华,杨永丽,胡家丽.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研究新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l0,3l(2): 256,257. 粱会英.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护理[J].巾I叫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95—196. 曾静.周琴.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索皮下瘀血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
• 许秀丽等研究发现,局部压迫3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 出血率。 • 王蓓研究表明,局部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10min为减少皮下出血及淤血的最佳 时间,但文章也指出,压迫时间长会使护士的执行率低,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 按压,力度很难掌握.甚至造成相反的结果。 • 有报道指出按压时间越长(3~5min),出血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这增加 了护士的无效工作时间,又由于护士往往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由于压迫 力度、时间很难掌握,反而易造成相反的结果。
Company Logo
皮下注射时抽回血吗?
• 注射前不抽回血(I B级证据)。 • 2011年出版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规范,胰岛素腹部皮下 注射技术中没有“抽回血”的步骤”。临床操作时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 手垂直进针(握笔式),很难抽回血。
惠艳.张玉玲,姚志蓉.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 2700-2701. 粱会英.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95—196. 汪明杰.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同进针方法对皮下瘀斑的影响[J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7):890. 徐雪敏,戴晓光,张素莲.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30(22):2909-2910,
122-130.
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
• 腹部皮下组织丰富,注射范围相对较大,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首 选部位。 • 惠艳等研究提出有规律地更换腹部注射部位,能明显减少出血。建议 注射部位为脐周左右10cm,上下5cm,避开脐周l~2cm,每针间隔
2cm皮下注射。
2cm
2cm
de Campos JDF,da Silva JB,Beck ARM,et a1.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techniqu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fins:An integrative review[J].Clin Nurs Stud,2013,1(4):36-44. 惠艳,张玉玲,姚志蓉.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27002701.
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
朱红芳,汤磊雯,贺晓莉,等.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33-37.
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
皮下注射时是否需要排气?
• 注射前不排气(VB级证据)。 • 临床上使用的抗凝剂多为预灌针剂,注射时不必排气,针筒内有 0.1ML的空气,注射时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完毕该 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处,使得针筒内无药液残留,保证了剂量的准
• 注射过浅: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管,注射过浅 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伤区域扩大就会引起明 显疼痛。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易造成皮下淤血。 • 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液残留,进 针后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渗入毛细血管,增加疼痛出现瘀斑。
原因分析
• 注入药液速度过快:注入速度过快使局部浓度过高,产生 疼痛形成硬结。 • 注射部位:未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如肌肉内注射
徐雪敏,戴晓光,张素莲.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30(22):2909-2910. 刘萍.低分子肝素钠两种皮下往射法的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07. 杨静,关艳霞,范文静.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索致皮下出血的影响i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52-53.
Akpinar RB,Celebioglu A.Effect of injection duration on bruising associated with subcutaneous heparin:a quasi-experimental with-subject desig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sring Studies,2008,45(6):812-817. 张菊霞,马玉霞.温玉洁,等.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 2014,49(2):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