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对于已经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抗凝剂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证医疗安全
规范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能够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02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概 述
规范制定背景和过程
临床需求驱动
随着抗凝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皮下注射成为主要的给药途径 。为确保注射安全、有效,制定 专业的护理规范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选 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 药物的剂量、浓度等。
准备注射用具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针头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 无漏气等,确保用具无菌 、无热原。
注射部位选择
常用注射部位
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 应避开炎症、硬结、疤痕等部位
。
轮换注射部位
长期注射时,应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避免局部组织受损。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3
患者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 定和执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 依从性。
06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
01
建立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护理操作规范,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
预防措施建议
提高注射技术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正确
的注射角度和深度等。
加强患者教育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抗凝 剂皮下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 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
合度。
密切观察病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指导
2020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1]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或证据总结中均指出,抗凝治疗是VTE防治基础[2- 8]。
目前临床上可供皮下注射的抗凝剂包括低分子肝素类、磺达肝癸钠。
低分子肝素是应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3- 9]。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是间接Xa因子抑制剂。
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同时伴有局部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国内外抗凝剂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皮下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大多与技术操作有关,但在操作流程和注射技术等细节上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10-16]。
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近年临床实践,结合检索现有文献及相关meta分析,组织本领域护理专家通过多次会议研讨,反复修改,制订出《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实现抗凝剂安全注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1 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剂型、名称、制剂性状和规格等,见表1。
2 注射工具选择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17-22]。
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
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预灌式注射器由玻璃针管(中性玻璃)、活塞(橡胶)、针帽(橡胶)、推杆和/或注射针组成,其优势在于有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目前,预灌式抗凝剂均为带注射针产品,针头长度和外径较普通1 mL注射器短小,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同预灌式抗凝剂之间针头规格参数差别不大。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流程1.注射前准备抗凝剂注射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药物剂量、注射部位等,确保注射无误。
同时,要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或变质,确保药物质量安全可靠。
在注射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2.注射部位选择皮下注射部位应选用腹部、臀部、大腿前侧等较为肌肉丰满的部位。
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应选择腹部或臀部,避免选择大腿前侧等肌肉较少的部位。
注射部位应清洁干燥,避免注射到有瘀血、皮下结节等异常部位。
3.注射技巧在注射时,应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下组织中,注射速度应缓慢、均匀,避免快速注射造成局部疼痛或皮下出血。
注射完毕后,应将注射器缓慢拔出,用干净棉球或消毒纱布轻压注射部位,避免药液外渗。
4.注意事项注射后应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注射后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注射部位擦伤、碰撞等,避免剧烈运动等。
同时,应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重要事项,以保证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共识的制定旨在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水平和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保证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共识的要求进行操作,注重细节,确保注射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实现抗凝治疗的最佳效果。
推荐意见1:对于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是单次注射还是长期注射,最好选择腹壁作为抗凝剂注射部位。
腹壁注射部位的范围是从左右肋缘下方1厘米到耻骨联合上方1厘米,左右至脐周10厘米,避开脐周2厘米以内。
推荐意见2:特殊人群的注射部位选择应该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臀部或大腿是更适合的部位;对于妊娠晚期(妊娠28周至临产前48小时)的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需要先通过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皮下组织的厚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才能进行左右腹部轮换注射。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推荐意见: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肢体放松,以便于皮下注射操作。
5.3注射技术5.3.1皮肤消毒推荐意见:采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皮肤,消毒时间不少于30秒,以减少皮肤感染风险。
5.3.2注射角度和深度推荐意见1:采用捏皮注射法,注射角度一般为45度或90度,注射深度根据皮下组织厚度和注射针头长度而定,避免注射至肌肉层。
推荐意见2:对于肥胖患者,应采用捏皮注射法,注射角度为90度,注射深度根据皮下组织厚度和注射针头长度而定,避免注射至肌肉层。
5.3.3注射速度和压力推荐意见:注射速度应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注射时不宜用力过猛或过轻,以免影响注射效果和患者感受。
5.3.4注射后处理推荐意见:注射后应用消毒纱布轻压注射部位,避免出血和局部血肿,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局部不良反应。
6、不良反应处理6.1局部不良反应推荐意见1:局部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硬结、出血等,应及时观察处理,如局部红肿明显,可采用热敷或冷敷缓解症状。
推荐意见2:如出现局部皮肤坏死、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6.2全身不良反应推荐意见:如出现过敏反应、出血等全身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必要时停药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7、护理安全提示7.1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不规范操作。
7.2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和护理质量。
7.3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及时反馈和处理,保证抗凝治疗临床效果和患者安全。
7.4患者应按照医嘱规范用药,遵守医嘱要求和护理人员指导,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推荐意见12: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压3~5min。
7.2局部感染处理对策:推荐意见13: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并进行局部处理。
7.3过敏反应处理对策:推荐意见14:如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肝素钠、肝素钙等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重点(全文)
肝素钠、肝素钙等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重点(全文)抗凝剂皮下注射临床上应用非常多,其相应的并发症也很常见。
怎样正确注射而减少并发症,并且在新员工的入职季进行标准化的带教呢?且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抗凝治疗是VTE的防治基础。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皮下部位出血,同时伴有局部部位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1、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剂型、名称、制剂性状和规格等,见表1:2、注射工具的选择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
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
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预灌式注射器由玻璃针管(中性玻璃)、活塞(橡胶)、针帽(橡胶)、推杆和/或注射针组成,其优势在于有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3、知情同意向患方介绍抗凝治疗,告知抗凝剂皮下注射适应症、禁忌症。
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对策和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充分理解和尊重患方知情选择,知情同意后签署《抗凝治疗知情同意书》。
4、操作流程和步骤(1)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部位主要为:①腹壁。
腹壁时国内外公认的皮下注射首选部位——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厚,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相对较轻;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影响;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操作。
②双侧大腿前外侧上1∕3。
此处皮下组织较厚,痛觉敏感度较低,远离大血管和神经,相对大腿其它部位较为安全。
③双侧臀部外上侧。
④上臂外侧中1/3。
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推荐意见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
2020年抗凝剂皮下注射最新指南
2020年抗凝剂皮下注射最新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0年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新指南:确保安全与疗效的关键步骤随着2020年《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的发布,临床护理专业人士获得了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中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最新指导原则。
肝素钠、肝素钙等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重点(全文)
肝素钠、肝素钙等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重点(全文)抗凝剂皮下注射临床上应用非常多,其相应的并发症也很常见。
怎样正确注射而减少并发症,并且在新员工的入职季进行标准化的带教呢?且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抗凝治疗是VTE的防治基础。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皮下部位出血,同时伴有局部部位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1、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剂型、名称、制剂性状和规格等,见表1:2、注射工具的选择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
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
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预灌式注射器由玻璃针管(中性玻璃)、活塞(橡胶)、针帽(橡胶)、推杆和/或注射针组成,其优势在于有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3、知情同意向患方介绍抗凝治疗,告知抗凝剂皮下注射适应症、禁忌症。
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对策和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充分理解和尊重患方知情选择,知情同意后签署《抗凝治疗知情同意书》。
4、操作流程和步骤(1)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部位主要为:①腹壁。
腹壁时国内外公认的皮下注射首选部位——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厚,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相对较轻;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影响;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操作。
②双侧大腿前外侧上1∕3。
此处皮下组织较厚,痛觉敏感度较低,远离大血管和神经,相对大腿其它部位较为安全。
③双侧臀部外上侧。
④上臂外侧中1/3。
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推荐意见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
目录
C O N TA N T S
01 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
02
注射工具选择
03
适应症和禁忌症
04知情同意05来自操作流程和步骤06
整合实践
07 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预
灌
达肝素钠注射液
式
注 射
贝米肝素钠注射
器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
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 坐位。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90°(置 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
操作流程和步骤(注射部位轮换)
轮换方法:主要分为不同注射部位 间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轮换
操作流程和步骤
1.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 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
2.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 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
解释操作
局部情况
流程并取 • 评估患者
得配合
心理状态、
合作程度
• 护士职业素质准备 • 患者:注射部位清
洁,符合注射要求 • 环境准备 • 用物准备
• 嘱患者注射过 程中勿突然更 换体位
• 注射部位禁忌 热敷、理疗或 用力在注射处 按揉
• 皮带、裤带避 免过紧
注意事项
• 避免针头弯曲 • 选择合适的注射
液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体
剂
型
(
安
瓿
瓶 )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冻
注射用那屈肝素钙
干
剂
型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
2024年抗凝剂皮下注射最新指南及共识
2024年抗凝剂皮下注射最新指南及共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抗凝剂皮下注射最新指南及共识是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医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凝剂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抗凝剂皮下注射适用于VTE的预防和治疗,包括DVT和PTE。
禁忌证包括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减少、严重肝功能损害、过敏史等。
在使用抗凝剂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抗凝剂。
对于高危患者,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抗凝剂,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注射部位选择和操作注意事项皮下注射抗凝剂的常用部位包括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和臀部。
注射部位需轮换使用,避免反复注射同一部位引起局部皮下出血和疼痛。
注射前需消毒,注射时需保持注射部位干燥,避免皮肤感染和注射部位出血。
注射时需将针头垂直插入皮下组织,注射速度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注射后需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药液外渗和局部出血。
5不良反应及处理皮下注射抗凝剂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疼痛、肿胀和淤血等不良反应。
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可采取局部热敷、按摩和适当休息等措施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皮下出血、过敏反应等,应及时停止用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咨询医生进行处理。
6护理常规皮下注射抗凝剂的护理常规包括:①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适应证和禁忌证;②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和注射部位,并进行严格的操作规范;③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④加强患者的宣教和护理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
7结语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的制定,旨在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和技术细节,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3.1 适应证和治疗领域抗凝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①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②卧床患者存在VTE中、高危风险;③物理预防措施无效的高凝状态患者。
此外,抗凝治疗还适用于以下情况:①DVT伴有PTE;②急性周围型DVT伴有血栓延伸;③中央型和混合型DVT;④癌症相关血栓形成;⑤口服抗凝效果欠佳的复发性VTE;⑥肝硬化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⑦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⑧内脏静脉急性血栓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完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 , 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Z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 PTE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1 ]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或证据总结中均指出,抗凝治疗是VTE 防治基础[2-8] O目前临床上可供皮下注射的抗凝剂包括低分子肝素类、磺达肝癸钠。
低分子肝素是应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3- 9 J。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是间接Xa因子抑制剂。
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Z同时伴有局部疼痛Z降低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国内外抗凝剂相关硏究报道显示皮下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大多与技术操作有关,但在操作流程和注射技术等细节上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10-16] O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近年临床实践,结合检索现有文献及相关meta分析,组织本领域护理专家通过多次会议硏讨,反复修改,制订出《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实现抗凝剂安全注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1 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剂型、名称、制剂性状和规格等,见表1。
2注射工具选择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17-22 J。
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
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预灌式注射器由玻璃针管(中性玻璃)、活塞(橡胶)、针帽(橡胶)、推杆和/或注射针组成Z其优势在于有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目前,预灌式抗凝剂均为带注射针产品,针头长度和外径较普通1 mL注射器短小Z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同预灌式抗凝剂之间针头规格参数差别不大。
3 适应证和禁忌证3.1适应证VTE预防:①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②存在VTE中、高危风险的卧床患者;③高凝状态且物理预防措施无效患者。
VTE治疗:① DVT伴有PTE ;②急性周围型DVT伴有血栓延伸;③中央型和混合型DVT;④癌症相关血栓形成;⑤口服抗凝效果欠佳的复发性VTE ;⑥肝硬化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⑦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⑧内脏静脉急性血栓形成。
其它治疗领域: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③缺血性脑卒中;④糖尿病肾病;⑤由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等疾病的抗凝治疗[23-25 ]。
3.2禁忌证绝对禁忌证:①肝素或其衍生物过敏;②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与肝素治疗无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除外);③活动性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术后活动性出血等),或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④急性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相对禁忌证:①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伴或不伴意识障碍;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难以控制的高血压;④ 同时应用乙酰水杨酸、非當体类消炎镇痛药、右旋糖酹、唾氯匹卩定、皮质类固醇治疗时,有增加出血危险。
4知情同意向患方介绍抗凝治疗r告知抗凝剂皮下注射适应证、禁忌证。
抗凝治疗潜在风险:①血液系统异常,如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②免疫系统异常,如过敏/类过敏反应;③消化系统异常,如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性肝损伤;④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如注射部位皮肤血管炎、皮肤坏死、炎性结节、紫瘢或红斑、水肿或茸麻疹、疼痛等;⑤肌肉骨骼系统异常,如骨质疏松(见于> 3个月长期治疗)。
其它罕见不良反应: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可逆性高钾血症等。
具中,不同部位出血、注射部位專麻疹、水肿及疼痛较为常见。
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对策和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充分理解和尊重患方知情选择, 知情同意后签署《抗凝治疗知情同意书》。
5操作流程和步骤5.1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部位主要为[26-28 ]:①腹壁。
腹壁是国内外公认的皮下注射首选部位一一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厚,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相对较轻;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影响;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操作。
②双侧大腿前外侧上1/3。
此处皮下组织较厚,痛觉敏感度较低,远离大血管和神经,相对大腿其它部位较为安全。
③双侧臀部外上侧。
此处为过臀裂顶点水平线与过骼嵋最高点垂直平分线相交而成的外上方1/4区域,捏皮较为困难,且不便于自我注射患者操作。
④上臂外侧中1∕3o此处皮下组织较厚,与上臂其它部位相比,发生肌内注射风险较低。
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儿童患者因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薄,注射部位最好选择臀部或大腿[21-22 Z 28-30 ]。
有研究报道,妊娠28周后至临产前48 h抗凝治疗期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对注射部位的疑惑和顾虑,保障母婴安全,通过脐部作一水平线,经彩色超声诊断仪(以下简称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是安全、可行的[31 ]。
推荐意见1 :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
腹壁注射部位是Z上起自左右肋缘下I Cm Z下至耻骨联合上1 CrTl Z左右至脐周IOCm Z避开脐周2 CrTl以内。
推荐意见2: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Z如对儿童患者,适宜选择臀部或大腿;对妊娠晚期(妊娠28周至临产前48 H )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 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Z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
5.2注射体位腹壁注射——临床常见体位为平卧位、坐位、屈膝仰卧位。
平卧位时,双腿呈伸直状态Z因此腹肌紧张,腹壁皮肤张力大,皮肤皱褶不易提捏或捏起较薄[20 , 28 ];坐位时,针尖不易固定、药物积聚不易扩散,易导致局部疼痛和皮下出血。
体位选择应确保注射局部皮肤松弛,易于捏起形成皱褶,使药液直接注入皮下组织内,最大限度减轻疼痛和皮下出血。
推荐意见3 :腹壁注射时,患者宜取屈膝仰卧位,嘱患者放松腹部。
上臂外侧注射一一临床常见体位为平卧位、坐位。
患者配合程度常与年龄、疾病状态和受教育程度相关。
平卧位注射时,三角肌能够完全放松;坐位时,上臂常见摆放姿势有自然下垂、上臂叉腰及上臂外展90° (置于椅背)[26-27 , 32]o上臂自然下垂可使三角肌基本放松,但不易掌握进针深度和角度;上臂叉腰可一定程度解决上臂自然下垂的操作难度,但需要患者配合;上臂外展90° (置于椅背)既有利于上臂外侧皮下和肌肉组织放松,又不影响注射角度,且患者易于接受,摆放时应嘱患者放松肩部。
操作前应考虑衣袖松紧度和厚度等影响注射部位暴露的因素。
推荐意见4: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
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90。
(置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
5.3注射部位轮换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Z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 Cm以上,可以明显降低注射局部药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出血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适症状[20,28-30 Z 33-39 ]。
轮换方法主要分为不同注射部位间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轮换。
不同部位间轮换方法:将腹部分为4个区域,每侧上臂、大腿、臀部各为1个区域,每次注射一个区域,并按顺时针方向轮换注射区域[28 , 33 ]。
同一注射部位内轮换方法:表盘式轮换(以肚脐为中心按表盘式将腹部分为12 个象限,周一至周日每日规律轮换注射部位[34-35])和十字分时分区(以肚脐为中点作十字线,将腹部分成4个象限Z逐日交替选择左腹部或右腹部,再根据注射时间上午或下午选择上腹部或下腹部[36-39 ])。
近年来,抗凝剂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已在逐步推广应用[30 ]。
此卡中间大孔为禁止注射区域,其余小孔按数字自小至大依次选择,每次注射去掉一个小孔,能有效保证2次注射点间隔2 Cm以上,并有规律进行轮换。
推荐意见5 :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
5.4注射前是否排气抗凝剂注射前排气易致针尖药液残留,由于其特有的药理作用,有诱发并加重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可能。
目前,临床上常用抗凝剂多为预灌式注射剂型,针筒内预留0.1 mL空气,可在注射完毕刚好填充于注射器乳头和针梗内Z使得针筒和针梗内无药液残留,既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针尖上附着药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Z减少局部瘀斑、硬结发生[12-17 f 28 , 30,40-43 ]。
推荐意见6: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
5.5注射角度成人皮下组织厚度可因性别、身体部位和体重指数不同有很大差异[18 , 28,44 ]。
中国人群皮肤与皮下脂肪厚度情况与具它国家类似,皮肤平均厚度:上臂1.91 mm ,腹壁2.47 mm ;皮下脂肪平均厚度:上臂7.23 mm ,腹壁12.14 mm [ 28 ]o因此Z无论是上臂还是腹壁注射,均建议提捏皮肤穿刺。
传统皮下注射穿刺方法为一手绷紧局部皮肤,—手持注射器,以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 ~40。
角Z将针梗的1/2 ~2/3 快速刺入皮下。
临床操作中发现,针头呈锐角斜刺,针尖斜面透过真皮层距离较长,无形中扩大损伤区域而増加疼痛Z且深度和角度不易掌握;斜刺法内外注射点位置不一Z容易导致不易察觉的注射部位深部出血, 发现时常出现局部瘀斑、硬结。
垂直皱褶注射法:捏起注射部位,可使皮下细小血管松弛弯曲,不易受到破坏;局部皮下间隙增大,有利于与肌肉层分开,使药物完全进入深层皮下组织,有利于药物吸收,同时可防止针头刺入肌层引起疼痛和出血;易于把握进针深度,缩短进针行程,减少对腹壁皮下组织损伤;易于固定针头位置,防止针头移位;组织内外穿刺点在同一垂直线上,按压皮肤表面穿刺点的同时能够对深部组织穿刺路径起到压迫作用[12-17 , 28 , 30,40-43 ]。
推荐意见7 :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 ~ 6 cm ,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
5.6注射前是否抽回血皮下组织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结构疏松,少有毛细血管。
临床操作时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进针,很难抽回血,如勉强换手操作,容易导致针尖移位,加重组织损伤[28 , 30,40-43 ] o推荐意见8 :注射前不抽回血。
5.7注射速度与拔针延长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可促进药物吸收,减少皮下出血和皮下硬结的发生[15-20 Z 26-27 , 32,45-61 ],但注射速度过慢则増加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患者的疼痛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