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简介(附图片)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课件(朱敦儒《相见欢》+李清照《如梦令》)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课件(朱敦儒《相见欢》+李清照《如梦令》)

整体感知
内容理解
【译文】 经常记起出游溪亭,一玩儿就玩儿到日暮时分的经
历,我深深地沉醉在溪亭边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儿到兴 尽才荡舟返回,却迷路进入了荷花的深处。奋力地把船 划出去,结果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整体知
问题研讨
1.品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句,说 说自己的感受。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的兴致之高、游玩之乐。“误入” 两个字,承接上文的“沉醉不知归路”,流畅自然地表 达了忘情纵性之乐。
读懂诗意
整体感知
译文:
登上金陵城的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 夕阳下向东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员们纷纷南逃,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请 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合作探究
1.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他什 么样的心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的?
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万里夕阳普照、大江漫流,一派晦暗 萧瑟的秋景,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此刻,他背井离 乡、客居金陵,想起国破家亡的伤心往事,忍不住一腔悲愤 郁积在心头。
这种手法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把一位 思乡爱国游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合作探究
2.词的下阙抒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词人在下阙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饱蘸 着自己的辛酸血泪,表达了深刻的亡国之 痛,以及他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他为国 忧,为国谋,忍不住怆然涕下,传达出雄 浑悲凉的心境。
合作探究
3.这首词中有几个意象颇耐人寻味,寄寓着词人的深情, 请举例赏析。
整体感知
2.“争渡”“争渡”两个短句子连用,有什么样 的表达效果?
连用两个短句,表达了在日 暮时,词人急于找路回家的焦急 心情。
合作探究
3.“惊起一滩鸥鹭”妙在哪里?你从中能体会词 人什么样的心境?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我读词人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

洛阳人。

父朱勃,绍圣间任谏官。

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虽为布衣,声望甚高。

南渡以前,他就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朝廷征召为学官,他坚决推辞。

靖康之乱后携家南逃,经江西走两广,居南雄州。

高宗累召入朝授官,辞不赴。

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

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美酒,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我读词意人世间的事情就如同春梦一样短暂,而世事人情也如秋天的云彩一样稀薄。

你也无须去计较,更没有必要去劳心劳力,因为万事万物原本就有他的命数的。

如果有幸喝上几杯美酒或者恰逢看到几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姑且追求一时的快乐不是显得更加亲切,更好吗?只是天道无常,明天会怎么样,谁也拿不准。

我读背景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

我读词境朱敦儒这阕吐露人生观感的词作,乍看之下,思想颇为颓靡,但反复琢磨,却又是达观。

因为它指出人生道路上,美好世事的短暂,以及人情的淡薄;并提出面对此一困境的因应之道,继而强调世间仍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生在世应当及时行乐,所以值得再三品味。

上片开首两句便是工整的对仗,系以个人抽象的观感来与具体的物象作结合:第一句以艺术形象寓有美好、虚幻的「春梦」来形容世事顺遂的短暂;第二句则以表现冷寂、阴暗、多变的「秋云」来比喻人情的凉薄。

《相见欢》朱敦儒精品课件

《相见欢》朱敦儒精品课件

疏通词义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 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
慨。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 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 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 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 心情是沉重的。
下阙赏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 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散”,说他们北宋 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 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 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人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 于忍受了,风前冠一“悲”,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 苦欲绝。
词语释义
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 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金陵:南京。 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 乱。 ⑥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⑦收:收复国土。 ⑧倩:请。 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作者简介

朱敦儒词作鉴赏

朱敦儒词作鉴赏

朱敦儒词作鉴赏生平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早岁隐居故里,志行高洁,有朝野之望。

征召为学官,固辞不就。

南渡初,流寓两广,居南雄州。

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寻兼兵部郎官。

后被劾罢官,退隐嘉禾。

晚年依附秦桧,任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

桧死,亦罢废。

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

《宋史》有传。

著《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已佚。

词集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三卷。

念奴娇朱敦儒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

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

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

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

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

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

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

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

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

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

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

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

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

“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还在路上……
诗词赏析
• 4.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 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 的情感。
诗词赏析
• 5.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 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 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 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诗词理解
•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 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 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 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 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诗词理解
•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 要分析。
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 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 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 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 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 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 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

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 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
郁的心情。
诗词赏析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古诗文系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 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 一色,看孤鸿明灭。
谢谢!
古诗文系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赏析:
“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
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 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 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 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 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 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 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古诗文系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 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 一色,看孤鸿明灭。
古诗文系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译文:
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衣 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 闲,上下是新月。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 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古诗文系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赏析:
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 “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 “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 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 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 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朱敦儒的这首渔父 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
古诗文系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注释: 蓑:衣服。 笠:帽子。
古诗文系列: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赏析:
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 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 (《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 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 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 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 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 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相见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相见欢》

诗词解释
簪缨(zān yīng):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今属江苏。
诗词翻译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 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 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主旨点睛
相见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1 教学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拓展延伸
01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 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 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 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 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02
新课导入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 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03
新课讲解
诗词解释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 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谢谢聆听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 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 朱敦儒1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 朱敦儒1PPT课件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 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 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 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 悲风吹泪过扬州。
•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 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 (暮景象征南宋的国事)
•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 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 心志。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相见欢(词牌名)
宋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 阳垂地,大江流。
zān yīng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走近作者
朱敦儒,字希真,宋代著名词人。他常以 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靖康、建炎年间,隐 居故乡,写就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 物的词作。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 学官而不出任。
C.“倩悲风” 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 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 一语,富有动感,极 具感染力。
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抒发什么感情?
• 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主旨
• (1)表现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 的愿望
• (2)对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
练习
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清秋” 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 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以—乐—— 景写哀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相见欢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相见欢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相 见 欢
(宋)朱敦儒
伊水老 人、洛川先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 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 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 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 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 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 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朗读指导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诗词注释
①金陵:南京。 ②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③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④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 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⑤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 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整体感知
朗读这首词,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相见欢
朱敦儒
词语解释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是帽带。
夕阳垂地大江流。
【收】收复国土。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倩】请人代自己做。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 抗击金兵的前线。
读懂诗意
整体感知
译文:
登上金陵城的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 夕阳下向东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员们纷纷南逃,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请 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合作探究
1.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他什 么样的心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的?
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万里夕阳普照、大江漫流,一派晦暗 萧瑟的秋景,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此刻,他背井离 乡、客居金陵,想起国破家亡的伤心往事,忍不住一腔悲愤 郁积在心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相见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 和审美情趣。
走近作品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 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 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 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 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整体感知
朗读这首词,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相见欢
朱敦儒
词语解释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是帽带。
夕阳垂地大江流。
【收】收复国土。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倩】请人代自己做。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 抗击金兵的前线。
诗词赏析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 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 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 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 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诗词赏析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 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 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 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 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朱敦儒的创作课件

朱敦儒的创作课件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朱敦儒 •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 立。 鸥鹭苦难亲,矰zēng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 听哀鸣急!
• 靖康之难对于北宋末年的词人来说,是一次创深痛巨的灾难。影响 到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不少爱国词人通过多种多 样的创作手法将国家民族的这次大灾难在他们的词作中反映出来。朱敦 儒就是其中之一。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朱敦 儒的家乡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朱敦儒不得不背井离乡, 加入了混乱的流亡队伍,开始了他艰辛的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这首咏 旅雁的《卜算子》词就是借失群旅雁来反映他的流亡生活的。 • 借旅雁来为自己写照,并非从朱敦儒开始的。白居易就写过一首旅 雁诗,借雁自伤:“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江童持网捕将 去,手携入市生卖之。”下文借旅雁的遭际引起自己的身世之感:“我 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见此客鸟伤客心,赎汝放汝飞入云。” 朱敦儒的这首《卜算子》在艺术手法上与白居易的《旅雁》颇相类似。 但不同的是白居易只是借旅雁的遭遇自伤个人的贬谪南迁,而朱敦儒却 是借南飞的失群旅雁为喻,不但倾诉了自己个人的痛苦,同时也反映了 广大人民群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亡家破的深哀巨痛,其意 义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荣辱升沉范畴。而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朱敦儒 •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 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 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 塞雁,一十四番回。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朱敦儒 •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 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 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朱敦儒
• (1)前期词狂放不羁,婉丽明快。 • 【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 • (2)靖康之难后表现的漂泊无依、爱国主题 • 等,悲壮慷慨。 •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 (3)后期词的隐逸,清旷闲淡。 • 【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

“洛中八俊”朱敦儒

“洛中八俊”朱敦儒

“洛中八俊”朱敦儒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儒客大家,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今录诗九首。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朱敦儒•别名伊水老人•出生地洛阳•出生日期公元1081年•逝世日期公元1159年•主要成就获得"词俊"之名,"洛中八俊"•代表作品《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字希真•号岩壑•进步性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折叠人物生平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有经世之才。

高宗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

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

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

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

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

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冶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

他在后来所写的词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

在《雨中花》中写道:"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

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

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

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在《临江仙》中写道:"生长西都(洛阳)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

朱敦儒词作赏析

朱敦儒词作赏析

朱敦儒词作赏析朱敦儒词作赏析生平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早岁隐居故里,志行高洁,有朝野之望。

征召为学官,固辞不就。

南渡初,流寓两广,居南雄州。

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寻兼兵部郎官。

后被劾罢官,退隐嘉禾。

晚年依附秦桧,任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

桧死,亦罢废。

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

《宋史》有传。

著《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已佚。

词集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三卷。

●念奴娇朱敦儒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

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

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

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朱敦儒词作鉴赏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

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

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

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

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

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

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

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

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长生不老药。

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

《相见欢》朱敦儒

《相见欢》朱敦儒

整体感知
朗读这首词,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相见欢
朱敦儒
词语解释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是帽带。
夕阳垂地大江流。
【收】收复国土。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倩】请人代自己做。
倩悲风吹泪金兵的前线。
读懂诗意
整体感知
译文:
登上金陵城的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 夕阳下向东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员们纷纷南逃,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请 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合作探究
1.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他什 么样的心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的?
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万里夕阳普照、大江漫流,一派晦暗 萧瑟的秋景,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此刻,他背井离 乡、客居金陵,想起国破家亡的伤心往事,忍不住一腔悲愤 郁积在心头。
①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
②“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是说 贵族子弟在北宋灭亡后纷纷南逃,既是自身遭遇的描述,又是对 是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懑和斥责。
合作探究
4.这首词最后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并简要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最后一个长句采用了拟人的表达手法。风,本 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 悲的了。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 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相见欢
朱敦儒
词人简介
朱敦儒

36《相见欢》课外古诗词诵读 PPT教学课件

36《相见欢》课外古诗词诵读 PPT教学课件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簪缨(zān yīng):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今属江苏。
内容展示
诗词翻译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 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 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诗词赏析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 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 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 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 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相见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 和审美情趣。
走近作品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 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 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 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 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诗词赏析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 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 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 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 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
进入
小组组成人员: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朱敦儒生平 《鹧鸪天· 西都作》
《相见欢》
《水龙吟》
《好事近·渔翁词》(其一) 《总结》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朱敦儒生平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 ,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 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 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 “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 闾丘使君诗》),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 苏轼抒情自我化的传统,具有鲜明的自传 性特点。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好事近·渔翁词》(其一)
晚年逍遥自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好事近பைடு நூலகம்渔翁词》(其一)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总结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谢谢观赏
上页 回目录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鹧鸪天· 西都作》
青年的放浪形骸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鹧鸪天· 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相见欢》
中年的漂泊忧愤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理想化为泡影
上页

宋代词人·朱敦儒

宋代词人·朱敦儒

宋代词人·朱敦儒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

早年隐居不仕,绍兴三年(1133)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同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秦桧当国时提拔他为鸿胪少卿,桧死废职,晚居嘉禾。

词风清旷闲适,被当时人誉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南渡后亦有感喟国事之作,词集有《樵歌》三卷。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在南渡词人中政治地位并不显赫,词作的数量和质量却首屈一指,今人郑百因将他与李清照、陈与义并称为“渡江三家”。

其中陈与义的词虽然也很出色,却及不上诗名更著,真正以词名世的,乃是李清照与朱敦儒。

靖康之变使李清照从一个幸福的女学者变成流荡无依的孀妇,也同样使朱敦儒从潇洒不羁的名士沦落为天涯漂泊的难民。

时代的巨变给当时人带来的苦难是如此之深,完全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面貌,但各人的性情又是如此迥然不同,又强烈影响着每个人面临不幸时的情感宣泄方式。

大体来说,爱国伤时是当时南渡词人的共同主题,其间或悲愤慷慨,或忠爱缠绵,或感伤汍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血泪遭际,以平生创作的最强音,加入了时代的大合唱。

本来,朱敦儒在渡江之前的四十七年的生涯之中,完全是以一个风流名士的身份存在的。

他是官宦子弟,父祖的官阶虽然不高,家境却十分富裕,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支持他放浪诗酒之间。

北宋时代的朱敦儒,过的是“生长西都逢化日,行歌不计流年。

花间相过酒家眠。

”的惬意生活,不同于寻常公子哥儿的,是他在优游潇洒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声誉,“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名气大到连皇帝都召他出来做官,他却固辞不从,自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望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敦儒简介(附图片)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洛阳人,人称岩壑老人、洛阳遗民、伊川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朱敦儒家境优越,其父朱渤为北宋绍圣年间谏官。

生于官宦之家的朱敦儒,对于北宋官场腐败的黑幕自有深刻的认识,遂无意于功名。

以清高自许,颇有西晋名士风度。

皇帝多次招他做官,都被他推辞不就。

一直生活在山水、醇酒、诗歌与美人之间。

那时他已有“词俊”之誉。

直到靖康之乱前,他从未做过官。

《宋史》称其“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靖康之乱,中原先后沦丧,朱敦儒离洛阳携家外逃,先至商丘,接着又流离于淮阴、扬州,后渡江至建康,再辗转经江西而至二广,最后逃到南雄州(现在的广东南雄)。

在这一段南渡流离生活中,无情的现实击碎了朱敦儒的山林清梦,让他亲身体验了国破家亡的惨痛。

现实生活的血泪教训,让朱敦儒作了新的生活选择,宋高宗登基不久,也想学明君们广纳贤才,所以下诏征集民间才德之士。

有人向高宗推荐朱敦儒,说他文武全才,高宗便下诏召他,朱敦儒再次推辞不去。

到了高宗绍兴二年(1132),又有人推荐朱敦儒,这次高宗直接下诏,让他去做右迪功郎。

有朋友劝他,皇帝目前招揽人才,是想要中兴大宋,许多名士都已经接受了圣旨,并名动天下。

你一肚子的才华,难道真的要在山水之间终老?听了这话,朱敦儒大梦初醒,进京去面见高宗。

高宗非常欣赏,立刻赐他进士出身,授官为秘书省正字。

不久后就兼任了兵部郎官,又升为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朱敦儒虽然天性散漫单纯,骨子里却深藏着热血与抱负。

他想成为英雄,但却缺乏在官场上周旋、做事的能力,历史更没有为他提供展示的舞台。

他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绍兴十六年(1146)遭罢官。

李光是指斥秦桧“怀奸误国”的名臣,这说明在朱墩懦在南渡初期的政治立场与主和派明显不同。

不久,他便回到浙江嘉禾,继续自己的隐逸生活。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宰相秦桧将朱敦儒的儿子授为删定官(八品,主要工作是编纂各种行政命令),之后,让朱敦儒做了鸿胪少卿(二品,主要管外交)。

秦桧明明知道朱敦儒是主战派,为何要笼络?也许是想用朱敦儒这样的文人来粉饰太平,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儿子秦熺想要跟朱敦儒学诗。

这次,因为爱子而畏桧,朱敦儒屈从了。

命运最为吊诡的一幕在此刻出现。

20天后,秦桧因病死去。

秦熺想要继任为宰相,被宋高宗拒绝。

朱敦儒再度致仕还乡。

这短短的20天,成为朱敦儒一生最大的污点。

有人专门赋诗讥刺他:“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

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

”认为他晚节不保,白璧有瑕,甚至早年的清高,也令人生疑。

被命运一记重拳之后,朱敦儒进入了更深的隐逸。

他渐渐将人生看得轻淡如梦。

在一阕《西江月》里他说,“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在人生的终年,朱敦儒浪迹山野,再度成为山水郎。

与当年那位洛城少年重合在一起。

他在自己营造的境界里长眠,“云间鸿雁草间虫,共我一般做梦”。

(《西江月》)二、“洛中八俊”之“词俊”朱敦儒所著诗文有《岩壑老人诗文》及《猎较集》,均佚。

传世词集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三卷,存词约250首。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朱敦儒集》,收入了《樵歌》的全部作品,并录诗9首。

《至元嘉禾志》记:“(敦儒)本中原人,以以词章擅名,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

高宗南渡初寓此,尝为《樵歌》。

”《樵歌》的结集,大约在朱敦儒归隐嘉禾以后。

《樵歌》三卷转较少南渡以前作品,这一点似乎也可佐证。

朱敦儒为南宋词人存词之冠,当时有“词俊”之称,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周必大对朱敦儒评价很高,称其诗词“独步一世”(《二老堂诗话》语)。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中称“此老笔力,有谪仙风骨”。

可惜朱敦儒的诗歌结集没有流传下来,今天能够看到的,仅仅是从各种诗话及古人的引文中存留的几首。

仍可感受到朱敦儒诗歌有其独特的风格,有的诗作富含社会意义。

朱敦儒的词,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洛阳时期、南渡和入仕时期、归隐嘉禾时期。

前期词或写金闺脂粉,儿女柔情;或写疏梅淡月,林泉诗酒。

词风浓艳丽巧,清雅飘逸,较少积极的社会内容。

其《鹧鸪天》词云“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由乞新词。

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便是这种豪华、浪漫生活的写照。

他的稟性是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

他拒应朝廷之召进京做官,并写下著名的《鹧鸪天·西都作》以明心迹:“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火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其轻狂和傲骨,在词句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期词占了《樵歌》的大部分篇幅,或写对国土沦丧的痛心疾首,忆念家乡亲故的哀痛欲绝,或写匡复故国的雄心壮志,报国无门的郁愤惆怅。

富含积极深刻的社会内容。

词风激昂慷慨,清丽沉郁。

南渡和入仕时期,是朱敦儒词创作的黄金时期。

如写于南渡难民潮中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沉痛凄怆,非常感人。

虽只是一首小词,但它气魄大,寄慨深,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的心声。

又如《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此词当作于金兵南下,词人初离洛阳时。

上片由飘然江南触发故国沉沦之悲。

下片从三国时东吴亡于西晋的史实,引到“妖氛末扫”,发出对金入侵略和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强烈愤慨,又以“奇谋报国”的诸葛亮自比。

最后以“泪流如雨”的画面作结,极见词人悲愤之深广与无力回天的无奈。

后期词人遁世养性,寄情山水,又大量表现隐逸的主题,词风闲适旷放,又隐含着哀伤孤寂的感情色调,与前期的清狂飘逸又不尽相同。

如《感皇恩》:“个小园儿,两三亩地。

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宋人汪莘称:“余于词,所喜爱者三人焉:盖自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

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

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方壶诗余自叙》)朱敦儒的词,从语言特色到艺术风格,都有独到之处,作为宋词由苏轼到辛弃疾过渡的这个阶段,朱敦儒不失为词坛大家。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来的辛弃疾。

朱敦儒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咏梅》即与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涧一枝梅)风神相似。

三、字如其诗,纵横挥洒朱敦儒是南、北宋之交,工诗词善书画的名士。

他的书法以小楷、行书最受称誉。

行书结字姿态多横斜颠倒,充满意趣,纵横挥洒,自成一家。

有人说这是向五代杨凝式学的,也有人推举他善于表现锺繇法度。

朱熹对他的小楷推崇备至,说:“书学莫盛于唐,然人各以其所长自见,而汉魏楷法遂废。

入本朝来,名胜相传,亦不过以唐人为法。

至于黄、米而敲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极矣!近岁朱鸿胪、喻工部(樗)者出,乃能超然远览,追迹元常于千载之上,斯已奇矣。

岩壑老人小楷《道德经》二篇,精妙醇古,近世楷法如陈碧虚(景元)之《相鹤》、黄长睿之《黄庭》皆所不及。

唯湍石喻公之《典引》诸书为可方驾耳。

”(《晦庵题跋》卷一《跋朱喻二公法帖》)可惜我们今天无缘看到朱敦儒的小楷《道德经》。

他的传世书作仅有三件:其一,小楷刻帖《挽太夫人挽诗一首》。

庐陵曾氏旧藏,曾宏父辑刻于《凤墅帖》卷一八《南渡名贤诗帖)。

无纪年,但据帖后曾氏跋记可知,诗书为挽曾宏父外曾祖母宋令人而作,时间当在南渡之初朱敦儒客寓庐陵(江西吉安)曾氏宅期间。

其二,行书墨迹《定武兰亭跋》。

在“独孤僧本”(俗称“火烧本”)《定武兰亭》后,故已残。

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应吴说(傅朋)之请,为吴氏所得佳拓本而作。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法书至尊·中日古代书法珍品特集(上)·墨迹卷》有影印。

其三,行草书墨迹《尘劳帖》。

项元汴旧藏物,《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卷一四、《大观录》卷七、《墨缘汇观·法书》卷下等著录。

后人清内府,为《宋人法书》第三册作品之一,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并辑刻于《三希堂法帖》第一七册。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一三册有影印。

无纪年,约两浙东路提点刑狱任上所书。

这是一件写得比黄、米更为狂怪的手札。

也许这更能显现他自己胸襟的本来面目。

此手札,用笔轻灵,结构大开大张,有黄庭坚的遗韵。

其字如其诗,应说是有清气。

此帖结字的横扁之势尚能反映出曾学锺繇的遗意,而其跌宕放逸,已完全落入杨凝式《神仙起居法》的格辙中了。

朱熹欣赏的是他的醇正,但其走向另一极端的狂怪毕竟留给别人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袁文云:“朱希真好作怪字,往往人多笑之。

其小词有云:‘轻红写遍鸳鸯带,浓绿争倾翡翠卮。

’其怪字似不宜写在鸳鸯带上,则争倾翡翠卮恐未必然也。

一日,偶于江阴侯守坐上及之,坐客无不大笑。

”(袁文《瓮牖闲评》卷五)《尘劳帖》释文:“敦儒再拜。

别後尘劳。

都不果寓书。

亦寂不蒙寄声。

第勤尚想。

比日想诸况安适。

向者李西台书。

久尘文府。

乞付示。

久不见此书。

日夜梦想。

告密封付此兵回也。

必不以煎迫为罪。

媿悚。

媿悚。

偶作书。

多不能缕。

何日得相从於黄岗怀玉间。

临书神驰。

敦儒再拜。

”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九十八字。

此通尺牍因首句有“别后尘劳”,故称《尘劳帖》。

由文中“告密封付此兵回也”句来看,这封尺牍书写的时间,大约是在他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的时候。

通幅以行体书写,而纵横挥洒之气势大有草书意味,这也是在宋人尺牍中常见的现象。

这封信札的字结体宽扁,左右敧侧,字形忽大忽小,呈现拙朴的趣味。

南宋文坛盟主周必大论朱敦儒:“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今观其字如其诗,其诗如其人,后世不待识面,当知为伊洛盛流矣”。

其晚年之作,似乎愈来愈多“狂怪”的趣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