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理念,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高中数学】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摘要: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学生观,增强数学观念,关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前言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应体现“三个面向”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主旨.体现世界相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学课程改革及数学课程标准的共同趋势和先进经验。
当前,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数学教育自然也要实现开放。
把数学教育置身于国际大背景中.才能避免“数学孤立”现象的发生。
当前的国际竞争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科举考试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数学教育因考试而获得坚实的“数学双基”,却带来“为考而教”的弊病。
这要求教师关注数学课程的实施现状和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反映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具有全球意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教学准备。
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性与教育性、基础性与先进性、统一性与选择性等多种关系。
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是符合上述要求的。
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作了探讨。
2.新理念下的学生观2.1学生的现状世纪之交,社会各界和主要媒体更加关注中小学生的健康和减轻学生负担。
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承受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我们都希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他们能够轻松地学习各种课程,特别是精神方面的课程,而不是学生不应该承担的沉重负担2.2树立与时俱进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教师的基本学生观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和学生应该保持平等、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平等对待学生。
他们不仅应该批评和教训学生的缺点,而且应该有耐心,启发和说服他人的理由。
敦促他们改正。
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动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新的课程标准下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着重谈一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能力,而高中数学课程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例如通过数学问题的讨论、解题方法的引导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探究数学背后的规律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组织数学比赛和开展数学科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数学潜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验和参与数学建模等方式来积极探究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程不再追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简单记忆,更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通过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的过程 。对于数学学科 , “ 数学体验性 学 习”是 指教师精心设计适 度体验水 平 的数 学 活 动 。学 生 在 这样 的 数 学 活 动 中 ,接 受 教 师 的组 织 引 导 ,通 过 行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 “ 教 师 不仅 是 知 识 现基础性 、 普及性 。 要 人人学有价值 的 为 、 认知和情感 的整体参与 , 获得对数 的传授者 , 而 且 是 学 生 学 的 引 导 者 、 数 学 .不 同 的 人 在 数 学 得 到 不 同 的 学事实 与经验 的和 1 , 1 1 1 体 验 ,并进 而发 展体验能力 的过程 。 组织 者和合作者 。 ” 课程改革 的核心环 发 展 。 三 、 改 变 固有 的 评 价 模 式 节是 课程实施 。耐课程实施 的基本途 二、 转 变 学 生 学 的 方 式 径则是教 学。 只 有 更 新 教 学 观念 , 转 变 转变 学生 的 学习 方式 既是 2 1 世 教学 方 式 ,才 能 真 正 实 现 新 课 程 的 目 纪对 教育发展 的要 求 ,也是学 生心理 标。 发展特点 的要 求。 一般认 为, 这种转变 转 变 教 师 教 的方 式 的取 向主要体现在 两个纬度 :一是学 1 . 变 主 演 为 主 导 习主体 由他主转 向 自主。他主学 习是 “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是 当 代 教 学 的 基 指 一 种 被 动 的 、 依赖性 的学习 ; 自主 学 本 心 想 教 师 要 努 力创 造 机 会 激 发 学 生 习是 指 一 种 主 动 的 、 独立 性的学习 。 二
一 一
明
题、 亲手 实践的 主动性; 学生有 发表见 解、 敢于辩论 、 能发 现并 纠正别人错 误 的独立 性; 学 生有求 同存异 , 发 现别人 没 发 现 的 问 题 ,从 不 同 角 度 探 索 新 途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数学知识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展开浅谈。
首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标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代数、几何和函数,而是涵盖了概率、统计、数理思维等多个领域。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概率和统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研究和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市场调查、人口统计等。
其次,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和讲解为主,而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教案、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次,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课标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或者研究性课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或者实际应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摘要】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重建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通过无数细节来研究有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些细节看得见、摸得着,它可以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可以是师生的互动片段,是—个小的教学环节,甚至是一个提问,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组成,所以应当通过教学细节来研究、改造和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课堂;研究、改造和创新“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重建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通过无数细节来研究有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些细节看得见、摸得着,它可以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可以是师生的互动片段,是—个小的教学环节,甚至是一个提问,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组成,所以应当通过教学细节来研究、改造和创新。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应当将研究的范围缩小,高度关注教学细节。
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能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教好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把握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教学目标明确,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它是一节课的整体性目标,既要全面,又要准确,还要适度。
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合班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改理念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数学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此外,新课改还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尝试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入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时,我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本质。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我让小组合作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总结函数的性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几何体的结构,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空间关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级中学数学的教与学.doc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ﻪ摘要:在新课程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
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ﻪﻭ一、转变教师教的方式ﻪ 1.变主演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ﻭ2.变灌输为合作交往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
实行分类,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别差异.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差异性的发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数学作为学科之一,一直在国内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意味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特点。
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调整和创新,探讨新课程标准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改变和影响,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还可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更好地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之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新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再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高中数学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课标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教学的与时俱进。
本文将从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体系的调整等方面来谈一下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标对教材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的教材突破了以往对知识的分割和孤立,注重知识的融合和综合运用。
在选择题的设计上,不再局限于机械的计算和演算,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教材还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种改革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新课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新课标对评价体系的调整也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在评价内容上,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新课标也提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教育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在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这些变化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新课标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新课标背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
一、新课标背景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是伴随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进行的,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同时,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除了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引入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其中,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一大亮点。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提供相关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协作学习也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协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工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价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注重教学方法,也注重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而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
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包括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演示、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素养,使其具有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质。
一、从知识讲解向学生思维指导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实例演示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完整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二、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注重“通过听讲获得知识”,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则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疑惑,并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三、从单一的知识点讲解向知识的衍生和应用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衍生。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要通过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在以后的课堂中将这些知识点整合、应用到其他的知识点和问题中。
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知识,提供更多的后备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内在的规律和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质量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单一地讲解知识,而应该通过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思维疑惑及困难,从而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配合,提高教学质量。
五、从单一教育到多元发展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科技专项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出台,高中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谈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数学教学的理念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工作的联系。
数学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出台,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也有所变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数学教学从以往的重视计算技能和基本概念,更加注重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
数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有所变化。
教学评价要注重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教学评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对新课标的适应能力。
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出。
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就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师要抛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数学证明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跨学科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与物理、数学与化学等学科之间,可以进行交叉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够了解相关学科的应用场景和基本原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信随着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教材的编排体系也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因此,在实施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下面结合自己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1.正确对待高中数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1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的问题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
人教版新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三视图、二分法,算法等内容的加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三角形,数列等内容的后置等;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程改的思想,有些知识的编排体系还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前后知识衔接不上等。
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
虽然它经过数百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由于地域原因、学生原因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
因此在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学时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1.2 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对”课时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
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
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
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
又如,过去习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全部习题(包括练习和复习题),但新教材却有些习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于是有人认为教材习题太难。
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已经推动了高中教育改革的进程。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浅谈。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协调的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式,包括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方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主,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学习机制。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标准化和多样性原则,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适应新的理念和变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进行一些浅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新要求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和实用价值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需要满足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也需要注重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和实用价值。
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对数学的认知和了解度。
3.加强实践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实践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模拟实际问题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知识层次乱、学科板块重叠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体系的知识层次和学科板块存在较大的变化。
一些知识点的层次设置不够明确,学科板块与其他学科存在重叠现象,这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资源缺乏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一些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
同时,教学资源不足也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难点。
一些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学材料和设备,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解决方案1.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针对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来改善。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数学教育团队或者高素质的教育专家来进行专业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理念。
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理念与论文
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理念与探讨摘要: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
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
我们更应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
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
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
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
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解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改理念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深入理解并积极实践新课改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具有灵活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最后,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可以以生活中的气温变化、股票走势等为例,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数学问题。
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时,可以先给出一些数列,让学生观察、归纳,尝试找出规律,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推导。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数学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最后共同完成解答。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函数图像的变化、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师不再“喋喋不休、一讲到底”,学生无需整天埋头于题海中,套用定理、公式,新课程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情境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
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提升,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以人为本,开展探究性学习构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依靠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借助于一定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内化,进行主动的构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丰富的形式,多元的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适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验数学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品尝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例如教学“余弦定理”时,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逐层分类进行推理。
△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如果已知a,b的长和∠C,怎样求c?有学生提出假设线段a,b的长度一定,按照∠C的几种情况分别论证,假如∠C=90°,c2=a2+b2,那∠C大于或者小于90°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鼓励学生合理猜测、推断。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计算,如果∠C分别是30°、45°、60°等等,又会有怎样的结论呢?逐层推进,步步为营,学生自主探究出c2=a2+b2-2abcosC。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探究活动,从形象的数据到抽象的公式,从具体的事例到一般的定理,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始终充满着思维自由驰骋的乐趣,学生收获了数学方法,提升了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论文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
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一、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1.变主演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变灌输为合作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
实行分类,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别差异.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差异性的发展。
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主动性学习
教学的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探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学生看书、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有提出问题、亲手实践的主动性;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
[1]
2.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模式起源于欧洲。
在20世纪初的德国,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捧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时,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师科翰忽然向自己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
更丰富?1941年,科翰在威尔士建立户外学校,开始也只是对学员进行单纯体能、生存训练,后来扩展到训练、人格训练、训练等,从而开始创立了体验性学习方式。
“体验性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对于学科,“数学体验性学习”是指教师精心设计适度体验水平的数学活动。
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接受教师的组织引导,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和谐体验,并进而发展体验能力的过程。
“数学体验’,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生成的对数学内容的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是体验者在自己的数学学习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基础上去理解、感受、建构的过程。
让学生进行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同时学生在进人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性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
3.合作互动性学习
合作是现代一个重要的、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
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在集
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还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促进班集体的整体认知水平。
这种合作性学习,可以以小课题长作业的方式进行。
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布置,即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来完成。
这一段时间可以连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
小课题长作业注重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人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三、改进评价方式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数学学习的定性评价要体现学生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提升过程;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既要注重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也要注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更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过程。
数学学习的定量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习题、一张数学试卷、一个量化的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评价。
从定量到定性,把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是数学教育评价的进步,是发展性的优化评价。
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接受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漠不关心。
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
缺少对思维的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以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第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他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完成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的发展、对特性的认同,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