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模版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模版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难点: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教科书、小白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2. 学生用具:练习册、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识(10分钟)
1. 定义加减法的概念,并分别列举一些加法和减法的例子;
2. 让学生通过观察例子,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加法运算(20分钟)
1. 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2. 通过小数加法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的具体步骤;
3. 练习小数加法题目。
三、减法运算(20分钟)
1. 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2. 通过小数减法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小数减法的具体步骤;
3. 练习小数减法题目。
四、综合练习(20分钟)
1. 布置综合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讲解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 让学生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讲义课件
5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 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进 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 要问题。 •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指向或 预期的学习者行为改变的结果。 • 这里所说的行为改变,包括知识、智 力、情感、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
•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 课堂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 • 现实表明,对课堂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没 有看到它是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应该明确而 又必须全面贯彻的问题,是导致课堂教学 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 • 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开始,必须重视教 学目标的选定和准确的阐述。
10
• 按照上述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具有具体、明确、 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性质,有利于评价教学结果, 但它本身也有缺点。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作为 目标的心理过程难于采用表示外显动作的术语来 描绘,如情感领域内的行为目标很难表述,因为 学生在这方面的行为变化难于观测,常常是内隐 的,要具体描述情感目标,只有通过一些事实来 说明。可以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陈述 概括的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 使这个目标具体化。这样既可以避免用表示内部 心理过程的术语表述目标的笼统性和含糊性,也 防止了教学目标的机械性和局限性。
12
(二)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 学起点设计
• 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对学生有一 个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 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已有水平,是成功教学 的十分重要的前提。 • 因此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确定教学的起点 是一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 内容。
13
• 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 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及特征,表现出 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 • 以思维的发展为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 维为主,初中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的阶段,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 维则有了很大发展。 •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对这些一般的特点 必须加以考虑,这对于教学方法、媒体的 选择十分重要。
下载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
下载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新课标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新课标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相关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减乘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
3. 操练: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教学材料:
1. 教科书《新课标小学数学》
2. 课堂练习题
3. 实际问题应用题
教学方式:
1. 教师讲授
2. 学生自主练习
3.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成绩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点,引入数学游戏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把教材中有关圆柱的提积的应用所呈现的内容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书本知识为生活中的知识。
下面是整理的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过多地教学生,而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原形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本来很枯燥的圆柱的体积应用的题材生活化,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体会数学奥秘的积极性。
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才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通过寻找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
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如①由于中心问题空间较大,具有挑战性,中下等学生自主探索有一定的难度;②实践中,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花时间太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这都是以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感知、去观察、去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5的数字,掌握数的读写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比较数字的大小,掌握“多少”、“比”、“少”等概念。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排列图、课件、小黑板、数字木块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向学生展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识1-5的数字,并询问学生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 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比如1比2大还是小,3比4多还是少等。
二、学习数的读写
1. 让学生观看排列图,让学生根据图示认识数字1-5的排列顺序。
2.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用小黑板写出对应的数字。
三、数字比大小
1. 让学生用数字木块组成不同的数字组合,让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如2和3哪个更多?
2. 练习通过实物和数字卡片进行比大小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四、复习巩固
1. 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数字的读写和比较大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点评和总结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字认识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布置练习册上关于数字认识和比较大小的练习题。
2. 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数字,写下并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数字1-5,掌握数的读写能力,并能正
确比较大小,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 •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转换角色活动中学习 •在求变求异活动中学习 •在选择归类活动中学习 •在合作互动活动中学习 •在情境体验活动中学习
(三)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1.内容设计科学化
•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
•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 学习心理规律也是科学的总结。
•不要把统一讲解变成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 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 同样的结论。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 而不是从教材或教师假想的问题出 发。
•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 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 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自 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 一矛盾,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思。
性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的转向
关注知识
给出知识
关注学生
引起活动
教材 教案 学案
(一)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体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
Y
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核心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1.数学化设计理念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 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 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 过程就是数学化。
2.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数 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 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
3.活动化设计理念
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 动态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 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 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案
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案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数的读数和书写、数的比较大小、数的组成等。
2. 加减法:十以内的加减法、进位退位的加减法、多位数的加减法等。
3. 乘法:十以内的乘法口诀、多位数的乘法算式、乘法与加减法的关系等。
4. 除法:十以内的除法、多位数的除法算式、余数和商的概念等。
5. 数量关系:多种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相同和不同的物体比较、简单的数据统计等。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通过课件、实物、实例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课堂重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思维活跃度、参与度等。
2. 作业:通过书面作业和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教辅书
2. 课件和实物
3. 练习册和作业本
4. 多媒体设备
备注:教案仅为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陈红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但是备课不等于教案。
课时计划即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
因此,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授课十分重要,应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编制教案的重要意义1.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着学生的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这里除包含着学生怎样学的认识活动外,还包含了教师怎样教的认识活动。
所以,在备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或称为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对每节课进行精心的设计;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明确传授哪些科学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具,怎样演示教具或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总之,要认真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经过这样一番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之后,才写出教案。
可见,编制教案的过程,就是构思教学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上课时,教师运用适当方法,教学的技能、技巧,把教案付之实践,这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形成切合实际的教案,并把它付诸实践。
因此,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在教案编写过程中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可见,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上课不能没有教案。
谈一谈您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说说自己在教学设计上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之后,谈一谈您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并结合您上过的某个课例,说说自己在教学设计上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
我对“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应该是1.设计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2.设计应该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3.设计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必需的数学”;4.设计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成功;5.设计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
并结合您上过的某个课例,说说自己在教学设计上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02页-103页例1 例2和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八的1-4题(附教材内容于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例1这样现实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特征。
(2)根据例2这样的商品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这些小数的含义。
(3)会正确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小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114页“小数点的由来”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星期天陪大人逛市场和商店的时候,大人在买卖的时候你听到了怎样的对话?看到商店里商品是怎样标价的?学生1:“苹果怎么卖?”“1千克7元。
”学生2:“西红柿怎么卖?”“3元2角1千克。
”学生3:我妈妈买了15千克米。
学生4:我在商店看到篮球的标价是这样的54.00元,衣服的标价是86.50元,但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抓住学生说的数1、7、3、2、15、54.00、86.50…问:这些数都认识吗?(大部分学生直摇头)师:指着“1、7、3、2、15 ”这些数是整数;“54.00、86.50”这样的数是小数。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数学主备课的分层教学设计
力, 有利 于发展他们 的“ 最近发展 区” 。如 对 A 层 的 学
生 应 多 给予 指 导 , 设计 的问题可简单些 , 梯度缓一 点 ,
能 掌 握 主 要 的 知识 . 学习基本 的方法 . 培 养 基 本 的 能 力: 对B 层 学 生 设 计 的问 题 应 有 些 难 度 , 要 求 学 生 能 熟
2 0 1 I 版 《 小 学 数 学 新 版 课 程 标 准 解 析 与 教 学 指 导》指 出: “ 数 学 课程 的对 象要 面 向 所 有 适 龄 学 生 、 少 年, 使 得 人 人 都 能 接 受 良好 的 数 学 教 育 ” , 所以, 小 学
数 学 课 程 首 先 应 从 最 低 标 准 上 培 养 每 一 位 学 生 的 基
假; ( 2 ) 说 出命 题 的 逆 命 题 ; ( 3 ) 判定 逆 命 题 的真 假 。 第
一
个 问题 是 针 对 A 层 次 学 生 设计 的 , 而第二 、 三 个 问 题
是对 B、 C 层次学 生而设计 的, 目的 是 要 发 挥 他 们 思 维 活跃的优势 , 通 过 大 胆 的 猜 想 和类 比 , 主 动 地 发 现 和 解 决 问 题 。在 课 堂 矫 正 时 , 对 A、 B 层 的学 生 深 入 了解
练掌握基本知识 , 灵活运用基 本方法 , 发 展 理 解 能 力 和 思 维 能 力 :对 C 层 的 学 生 要设 计 些 灵 活 性 和 难 度 较 大 的 问题 , 要求学 生能深刻理 解基础知识 , 灵 活 运 用
生 也 未 能 达 到充 分 有 效 的 发 展 ,两 极 分 化 越 来 越 严
新课标标准小学数学教案
新课标标准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和减法的实
际应用。
二、讲解(10分钟)
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和。
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理解和运用。
2. 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四、拓展(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加法和减法题目,并与同学分享。
2. 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应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五、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
六、作业(10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加法和减法练习题,并鼓励他们在家里多加练习,加深对加法
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
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一份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内容设计1.体现实际应用在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数学建模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跨学科融合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入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跨学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强调信息技术应用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数学教学设计可融入信息技术,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认识。
三、教学方法选择1.启发式教学法新课标倡导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教学设计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新课标倡导合作和共享,教学设计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学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新课标提倡多元化评价,教学设计中可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2.能力评价教学设计中可设置能力评价的环节,如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等,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3.自评与互评在评价方式中引入自评与互评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评价并接受同伴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估1.教学实施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
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案
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设计
年级: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和书写数字1-10。
2. 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大小关系。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学重点:
1. 数字1-10的书写与认识。
2. 数字1-10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1. 掌握数字1-10的大小关系。
2. 运用数字1-10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型计数珠、学习板书。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数学游戏或歌曲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习:教师呈现数字1-10的数码卡片,让学生观察和认识这些数字,之后通过指导学
生用小型计数珠进行数码操练。
3. 运用:教师提供一组数字,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关系排列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学生可以通过手势或语言来表示比较大小。
4. 拓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字1-10,比如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字1-10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课后作业:让学生用纸和笔写下数字1-10,并找出身边的数字,进行实地观察和认识。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书写数字1-10,理解并运用数字1-10的大小关系,能够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2023年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精选20篇)
2023年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精选20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1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安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育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洁的问题进行推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依据地思索问题,同时留意培育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相识到自己有许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使学生对新的学问产生剧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实力,培育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实力。
1、在教学中既要依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实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相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学问与培育实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探讨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熬炼学生语言表达实力。
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主动协作老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主动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用心听你的课那是不行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
另外,提问要有匀称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忱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学问与培育实力相结合,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育学生思维实力,使学生主动主动找寻问题,主动获得新的学问。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3-06-21T08:15:51.49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500期作者:韩秀娟[导读] 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热门的教育话题,在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上都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统一,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大唐实验小学030024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数学学科核心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思维能力的长期发展,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大单元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单元整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提出了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可行性方法,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发展,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大单元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热门的教育话题,在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上都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统一,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新课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具备对数字、数量、形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学科,通过初步的数学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后续学习内容。
3.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利用数字解决问题,通过计算等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篇一: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一)数学化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数学大众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
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
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除法”的内容教学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们想到什么,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
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
根据以上四条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 4,男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男生2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 4,女生有多少人?师:你们自己能解答这些问题吗?试试看。
我们看到,在上课前,教师就利用学生熟悉的班级男生与女生人数,引导学生去提问,去组合条件编写题目,从而将生活中的问题不知不觉地数学化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情感,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与数学化的意识。
“三位数的乘法”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大远,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案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10,并能够正确书写。
2. 能够理解数的大小与大小的比较。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字进行计数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与书写,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大小比较的运用。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10
2. 计数棒
3. 随堂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10,带领学生认识数字,询问学生他们见过哪些数字,了解数字的意义。
二、引入
教师通过数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让学生用计数棒互相比较谁的数更多、更少,巩固数字的认识。
三、展示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水杯、铅笔等),让学生用手指进行计数,逐个列举出来,学生用数字表示,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计数。
四、练习
教师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在上面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字进行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复习数字0-10,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的作业,并要求学生查阅生活中的数字,将数字书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10,并能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和计数。
学生学习情况良好,需要继续巩固数字的认识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赵志鹏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涵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思。
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
二、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设计必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②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③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⑤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⑥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⑦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⑧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如何在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三、课堂教学设计需要确立的观念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财、也不是物,而是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
尤其是教育观念,它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和效果。
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回答: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怎样进行数学学习的?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反映不同的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学生观和课堂教学的效率观。
传统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中心,把拥有知识的多少作为判断人才优劣的标准,教师的备课就以教材为中心,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以下的观念:1、如何看待数学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字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听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从这一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学教育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
加为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学生今后要滨数学全教给他们,而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
2、如何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出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原则问题,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老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评价,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不能无礼学生的原有经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以此为依据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如何看待课堂教学?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
也就是说老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面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双基”应该是扎实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情感体验应该是积极的。
这样的课堂无论对学生后继学习还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都应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备课,通俗地讲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从而对教学材料进行再组织,设计出教学方案的过程。
尽管这一系列活动的具体任务完成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际上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2、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定向作用。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必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
教学设计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帮助老师顺利地实施教学目标。
3、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
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体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教师在准备教学时,按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起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撰写等。
下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分别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什么是起点能力?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笔者曾设计了一张20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去做,许多学生对于算出正确答案并不成问题,有还能把算理清楚地表达出来。
这说明,教师事先所设定的教学起点。
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
如何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播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事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而且大多数对将要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全班40名学生中,有35人已能正确算出得数,并能口述算理,其余5人能算出得数,但速度较慢,算理表达不清。
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显然不符合实际。
为此,这位教师把教学起点调整为“写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并且算出得数”。
反馈时选择一部分算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这些算式加以分类。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可以展示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2、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是科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辩证地处理好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
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作出统一的考虑。
课进的教学目标应昼具体明确可操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必须在一课时或几课时内去完成,例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与交流、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才能逐步实现的。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要求提得也是恰如其分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历来都很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已经成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与态度目标和以前我们强调的非智力因素相类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觉评价与反思的良好习惯,这些都是完善学生人格素质所不可忽视的。
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阐述为:要求全体学生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多数学生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发展,并感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
课题“分数乘分数”(六年级)知识技能: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发现—猜想—说明与验证—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每个具体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去实现的,它绝不是履行“公事”,不是为了完成八股式教案文本而去写的,当然,也并非可有可无的。
现在的问题仍然表现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尤其表现在“情感目标”上更为突出。
以前我曾经听过“分数乘分数”这样的一节课,原来是想通过合作探索新知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但结果没有能实现。
情况是这样的:当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数乘法该怎么算?之后,各组派代表汇报。
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0.5×0.2=0.1= ;(2)×= ×= = ; (3)×= (1÷2)×(1÷5)=1÷10= (4)等分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再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小份就是。
;(5)等分线段:其中的一小段,就是;等等。
各组汇报完毕,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们得到的结果都是A,很好。
”便忙着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如果当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如(1)是将分数转化成小数;(2)是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分后相乘;(3)将分数转化成整数除法;(4)和(5)都是应用了分数的意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