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

《夏感》
《夏感》

《夏感》知识讲解

编稿:王胜华审稿:徐冬杰责编:陈为华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知识汇总

1、解题

“夏感”即是对夏天的感悟。作者以此为题目,旨在通过描写夏天的景致体现出夏天的特点,抒发自己对于夏季的喜爱之情。

2、作者介绍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3、字音

芊芊(qiān)黛色(dài)烘烤(hōng)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fú)挥镰(lián)澹澹(dàn)迸发(bang)

4、多音字

┍tiāo(挑水)┍guàn(道观)

挑┥观┥

┕tiǎo(挑衅)┕guān(观察)

5、形似字

芊 qiān(芊芊)烘 hōng(烘烤)

纤 xiān(纤细)供 gōng(供应)

阡 qiān(阡陌)拱 gǒng(拱桥)

6、解词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轻飞曼舞】轻盈的飞,美妙的起舞。

【主宰】统治。

【磅礴】气势盛大。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匍匐】爬行。

【迸发】由内而外的突然发出。

【终极】终点,极点。

【春日融融】春天暖和的样子。

【秋波澹澹】秋水荡漾的样子。

【苦涩】又苦又涩的味道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内容分析

理解主旨

作者抓住夏天热烈、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大地上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颂。

具体分析

1、文章首段抓住什么特点来写夏天?体会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首段只有一句,“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由于是独句,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1)乡野的景物。

(2)农民的劳动生活。

(3)夏天的旋律。

(4)夏天的色彩。

(5)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3、作者在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什么特点?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

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

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4、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作者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5、作者如何来表现夏天的紧张旋律的?

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6、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7、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夏季到来,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更是暑热喧腾,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更主要的在于作者表达作者对劳动的赞美,对辛勤农民的赞美。

8、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夏天的情感?

作者以春秋天来作对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又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9、从“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的语句来看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文章的语言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使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问题探究

1、体会语言特点

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再有,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还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如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

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成果检测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

磅礴()黛色()匍匐()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芊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华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闲情逸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B、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C、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绘,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情节曲折。

D、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5、仿写。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请体会这两句话的特点,并仿写两句话。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

B、长着结着默默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

D、舞着摇着欢乐行进

2、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

(1)比喻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第二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第二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第三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第四段结束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E、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田野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7、“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zhù dàn qiān páng bó dài pú fú

2、(1)草木茂盛(2)统治(3)春天开花,秋天结果。(4)闲适的情致。

3、(1)C(2)D(3)B

4、C,解析:“情节曲折”表述不准确。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没有情节的构思。

5、这两个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阅读理解

1、C

2、(1)比喻的本体是: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气体。(2)比喻的意图是:为了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白礴之气

3、作用:衬托以夏写的少,从而突出作者对夏的喜爱,赞美。

4、(1)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2)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5、BC

6、ACD

7、逐渐升调;悯农

在线阅读

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唐代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4、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代苏舜钦《夏意》

5、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6、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代苏轼《鹧鸪天》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0、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11、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白朴《天净沙·夏》

初二数学讲学稿---不等关系--(样板)

初二数学讲学稿—--—不等关系 一、课前复习: 1、解方程14 3=-x x 去分母准确的是( ) A .4x -3x =1 B .3x -4x =1 C .4x -3x =12 D .3x -4x =12 2、解方程: (1)2133=-x (2)3 71x - = (3)x x 3135+=- 3、用“>”,“<”,“≥”,“≤”填空 (1)正数______0;负数______0; (2)非负数包括:_____________,所以非负数________0; 二、新课预习:(阅读课本P37—38页,完成下列各题) 1、符号“>”读作____________;符号“〈”读作______________; 符号“≥”读作______________;符号“≤”读作______________; 2、比较数的大小: 4____3-- ;414.1___2; 0.75___4 3 ; 3.14___π 3、不大于能够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不低于能够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4、一般的,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___________; 三、小组合作,展示点评 1、用“>”、“≥”或“<”、“≤”填空: (1)正数 0; 非正数 0; 负数 0; 非负数 0 (2)2a 0;21a + 1;2a - 0;21a - 1; 2、用“>”、“≥”或“<”、“≤”填空:

(1)x不大于30,即是x小于或等于30,所以x 30 ; (2)x不小于78,即是x大于或等于78,即是 78 ; (3)正数 0;负数 0;非正数 0;非负数 0 。 (解析:非正数即负数和0,非负数即正数和0 ) 3(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周长为; (2)若正方形的周长为a,则它的边长为;则它的面积是,※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cm2,那么它的周长a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4(1)若圆的半径长为r,则它的周长为; (2)若圆的周长为l,则它的半径是;面积是。 ※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cm2,那么它的周长l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 5、下面给出了5个式子: ①1>0,②x+2y>O, ③x+1=3, ④x-1, ⑤x+2≤3, 其中不等式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四、巩固练习 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a是非负数; (2)直角三角形斜边c比它的两直角边a,b都长; (3)x与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4)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这两数积的2倍。(提示:没有字母的可自己假设)(5)x与-3的和是负数; (6)x与5的和的28%不大于-6; (7)a的2倍比a与3的和小; (8)y的一半与5的差是非负数; 2、在通过隧道时,我们往往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是限制车高的标志。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讲学稿unit3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Period 1) 课型:新授主备:陈宝娟审核: 班级: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讨论未来计划;2.进行时态表示计划或安排将要发生的动作. 课前准备: 1.识记本课新单词;2.预习并完成1a.3.翻译并熟记下列短语: 去游泳去钓鱼多长时间 去野营 on Monday next week 4.讨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前检测: 1.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1) Are you (go) for a trip to the seaside? 2) The shoes are too dirty, I’m going to (清洗) them. 3) (get) up or we’ll be late for class. 4) They are going to do some (shop). 疑难摘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1.师生交流,探究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找出本节课的重要句型: 3.听录音,完成1b,2a和2b. 4.读下列对话,探讨并总结: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visiting my grandmother. -When are you going? -I’m going on Monday. 上述句子都是时态,其结构为,由部分构成,谈论计划. 5.双人进行下列对话练习,并编写新对话. A: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B: I’m going camping. A: That sounds nice. Who are you going with? B: I’m going with my parents. A: B: A: B: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变换下列单词: visit(名词) shop(现在分词) it(复数) family(复数) hear(同音词) mine(主格) five(序数词) a re not(缩写) 2.根据答语,补充问句: 1) for vacation? We’re going swimming. 2) for vacation? She’s visiting her grandparents. 3) ? He’s going on September 10th. 4) ? They are going home next week. 5) ? I’m going camping with my friends. 3.连词成句 1)do ,on , you, what, weekends, usually, d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often, Cheng, TV, how, does , watc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atter, you , what, is, the, wi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学)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感》导学案-夏感阅读答案

《夏感》导学案:夏感阅读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品味优美句子。 4.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学习难点】 品味文中优美句子 【课时】1课时 【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把作者的简况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 磅礴()()黛色()匍匐()()

3. 解释词语: 芊芊: 主宰: 迸发: 承前启后: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5.把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写在下面。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然后全班齐读。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五、研读赏析: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比喻句: 拟人句:

六、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请写出有关夏天的古诗,不少于两首诗。 七、当堂训练: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模仿文中上述句子,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 、“冬之色”。 八、教师小结: 九、课外阅读下面文章。 海滨仲夏夜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

育才中学英语讲学稿U6T2SB

育才中学英语讲学稿 18 主备:王红英审核:七年级英语组班级 ___ 姓名_________ Unit6 Our Local Area Topic2 My home is in an apartment building. Section B 一、学习目标: 1.词汇学习: 1)名词: neighbor, store, bank, street, corner, post, post office,bookstore, parking lot, supermarket, railway, station, end, road, 2) 动词: post, end, 2.重点句型: 1) There is/are 的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 2) ---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 你有什么要我帮助的吗? ---Yes, thanks. 是的,谢谢。 3) ---Are there any (stores)near here? 附近有商店吗? ---Yes, there is one in front of our building. 有,在我们这幢楼前面有一家。 4)Oh, it’s very nice of you. Thank you. 你真的太好了!谢谢! 二、自主学习: 1.大声朗读学习目标里的词汇与句型,快速读背理解,比比哪个小组检查得更快! 2.听1a录音,看视频,模仿语音语调。 3.大声朗读对话两遍。独立完成课本1b,检查并改正。 4. 独立完成2a. 检查并改正。 5. 独立完成3a. 检查并改正。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小组长带领互查自主学习里的3、4、5、三项,组内讲解。 2.同伴合作:朗读、背诵、表演。比比看谁最迅速! 3.小组合作:模仿2中的两组对话,编写两组新的对话。比比哪个小组最有才! 四、成果展示: 1)朗读对话; 2)背诵对话; 3)表演新编对话。 五、词语探究: 1.there be句型,就近原则 对该句型进行提问,常用“What is +介词短语?” 1) There ____ a book and two pens on the desk. 2) There ____ two pens and a book on the desk. 3) ___ there any flowers in the garden? 4)There are many birds in the tre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ould like 的用法: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 (would like sb. to do:想要某人做某事) Would you like to play soccer with me? (would like to do:想要做某事) I’d like some bread and milk. (would like sth. 想要某物) Would you like _________ a kite with me? 你愿意和我去放风筝吗? 3.one的用法 1)one 代指上文出现过的单数可数名词,ones代指可数名词复数(同名异物) I don’t like this hat. Please give me that ____. These pens are broken.(坏的) I want those green _____. 2)one, the other 一个,另一个,明确说明“两个”时使用。 I have two brothers. One is a teacher. And _____ is a doctor. 3)基数词,其序数词为first, 并且first前必须要加定冠词the.若名词前有first来修饰,那么常用动词不定式to do做后置定语。(即:后面多用to do 的搭配) He is the first student ____ get up. 他是第一个起床的学生。 4. It is very nice of you. 你真的是太好了。 此处It’s very nice/kind of sb. 某人真的很友好。 It’s very kind/nice of you. 你真好! It’s very nice/kind of sb.(某人)+ 不定式(to do)某人做某事真的很友好 It’s very nice of him____help us. 他帮助我们太好了! 六、学习检测: 短语互译 1)你的新邻居 2)寻找一家商店 _____ 3) near here 4) in front of our building 5)在街道拐角处 _____ 6)存钱 _ 7)寄信 8)停车 9)看医生 单项选择: 1)Excuse me. I’m looking for a bookstore. Are there near here? A. no B. any C. some 2) ---The box is too heavy. ---Sure. A. Can I help you? B. 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 C. Could you help me? 3)It is very kind you.Thanks your help. A. of, of B. for, for C. of, for 六、学后反思和小结:(在学会的项目后打对号,在还有困惑的项目后打错号) 1.本课单词() 2.重点短语和句型() 3.本课对话()

南山实验学校2011年初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周一稿

南山实验学校2011年初三年级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2011.5 命题人夏文瑾魏玉峰武雅娟王宁宁 说明:1.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 在指定的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本大题共5 道选择题,共15 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 ..的一组(3 分) A、栖.(qī)息冗.杂(róng)惩.(chěng)罚鲜.(xiǎn)为人知 B、桑梓.(zǐ) 提.(dī)防诘难.(nán) 戛.( gá )然而止 C、遒.(qiú)劲绮.丽(qǐ)横亘.(gan)玲珑剔.(tī)透 D、私塾.(shǔ) 债券.(q uàn) 粗犷.(kuàng)通宵.(xiāo )达旦 2、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3 分)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就能真正学好语文。 B、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大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D、宣传“大运”,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 ..的一项(3 分) ①所以梭罗说:“简单点,简单点!” ②《易经·系辞上传》有一句话:“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③就教学而言,复杂的方法并非有效的方法,而简单的方法,往往才是简洁、生动而有效的。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创造万物)都是用平易、简单显示它们的智慧和才能的。 ⑤方法越简单,学生学习就越专注,学习的内容就越丰富。 A、⑤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⑤①③ D、③①②④⑤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不当 ..的一项(3 分) A、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

一次函数讲学稿复习

九年级数学讲学稿(37) (一次函数复习)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当x 每取一个值时,y 有相应的值与它对应, 则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_________________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尝试练习(一) 1. 分析下列函数关系式中,那些是一次函数? 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①y=2x+6 ②y=x 2; ③y=8 x ; ④y=7-x ⑤y=2x ⑥y=x 2π ⑦y=x-6 2、已知()11-++=m x m y 当 m 时,它为一次函数,当 m 为 时,它为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 已知: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当x=2时,y=6,求此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 已知,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0),(-1,1)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 李票,行李票费用y 元是行李质量x (千克)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①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行李? 三..图像与性质. 1.函数图象的概念: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 与对应的因变量y 的值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 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作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1)如何选点? 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2x+1的图象,它是_____________ (2)能够概括画图像的一般步骤吗?

13 夏感学案及练习题

13 夏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研讨交流(4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2分) 匍匐 ..()主宰.()滋.长()..()贮.满()澹澹 磅礴 ..()迸.发()曼.舞()..()黛.色()芊芊 2.解释下列词语。(12分) (1)芊芊:(2)主宰: (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9分)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句吗?(7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5.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4分)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 B.长着结着默默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 D.舞着摇着欢乐行进 6.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8分) (1)比喻的本体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为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分值150分。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全部答在第Ⅱ卷(表述题)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A、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qī)黑的夜空就,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 ..(chǒngj?ng)中里。 B、破课桌,嫣.(y?n)然一个叱咤 ..(chìzhà)风云的古战场。 C、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的窸窸窣窣 ....(xīxīsūsū)的响。 D、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jiá)然而止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总是仰望星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 B、后来才知道,是在这千钧一发 ....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 C、她不慌不忙 ....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D、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 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的独眼向我凝视。 B、谁知弄巧成拙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 C、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的嗤笑 ..(讥讽的笑)起来。 D、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蛮横不讲道理)地打开柜门,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懂得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 B、能否遵守交通规则,是杜绝交通安全隐患的关键。 C、我的家乡在泰山景区下港镇,这里一年四季风光迷人。 D、有几个学校的老师到泰安第十六中学参加教研活动。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二年级数学下册讲学稿七八单元

龙村镇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讲学稿 编稿人:罗兆清 奥运开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习难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1课时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5、1时=()分。 二、我会计算时间。 2时=()分 60秒=()分 3分5秒=()秒 2时10分=()分 150分=()时()分

课外练习 一、选择题 1、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 A、5大格 B、5圈 C、50圈 2、在100米比赛中,方方用了20秒,玲玲用了19秒。()跑得快。 A、方方 B、玲玲 C、无法比较 3、我唱一首歌用了4分钟,现在我和我的3个小伙伴一起唱,这首歌要用()。 A、4分钟 B、12分钟 C、16分钟 4、周末上午,乐乐和阳阳同时做作业,乐乐8:25做完,阳阳8:30做完。乐乐比阳阳完成作业快()。 A、5秒 B、5分钟 C、 5小时 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体育课上,我跳15下大约用了() 2、我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做作业大约要用30()。

1分有多长 学习目标: 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 学习难点:体会1有秒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1课时 课堂练习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3、小明吃饭用了20()。 4、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5、王艳跑 50米用了10()。 6、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7、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二、1分钟做些什么? 1、从1开始数数,看能数到几? 2、数一数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 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 4、1分钟能写几个字?

初一阅读

初一语文上册课内阅读板块专项复习 备课人:张薇刘永惠授课时间:年级:六年级 【学习目标】 1、掌握并会运用知识点。 【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 2、记叙文的顺序: 3、掌握象征、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对比的写作手法。 4、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5、概括文章内容或段落内容的方法: 6、修辞方法: 7、说明文按照说明的对象分为: 8、说明文按照语言的特点分为: 9、说明方法: 二、达标检测: 1、分别写出《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羚羊木雕》《拥你入睡》《散步》的记叙文六要素。 2、分别写出《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羚羊木雕》《拥你入睡》《散步》采用的记叙文的顺序。 3、分别写出《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羚羊木雕》《散步》《济南的冬天》《春风》运用的写作手法。 4、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方法),以《风筝》《羚羊木雕》《散步》《皇帝的新装》为例。 5、概括文章内容或段落内容。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散步》《风筝》《皇帝的新装》和第四单元课文为例概括文章内容。以第四单元为例概括段落内容。 6、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以《风筝》《羚羊木雕》《散步》《拥你入睡》《春》《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为例。 7、品味语言:(从修辞方法和词语运用方面赏析)以第三、四单元课文为例。 8、《莺》《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科学24小时》分别属于 说明文(事物/事理),属于说明文(生动/平实)。 9、《看云识天气》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9-07-31T17:07:28.1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作者:赵崇崇[导读] 目前,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切入点、以讲学稿学习运用为主渠道的教育理念及方式逐渐成为初中课堂教学予以重点践行目标内容与方向。通过利用“讲学稿”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早达成预期教学目标。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在精细探究讲学稿设计方法的前提基础下,进一步阐明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涉及到的教学模式, 仅供参考。 赵崇崇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菊隆中学 323800 【摘要】目前,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切入点、以讲学稿学习运用为主渠道的教育理念及方式逐渐成为初中课堂教学予以重点践行目标内容与方向。通过利用“讲学稿”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早达成预期教学目标。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在精细探究讲学稿设计方法的前提基础下,进一步阐明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涉及到的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稿设计;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06-01前言 近些年来,初中学校为认真贯彻与落实教研室教研工作会议精神、内容,力图从多个层面,实现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的教学目标。在贯彻与落实过程中,学校教师人员主张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基础,以深化校本教研为工作切入点,并从讲学稿学习运用等方面,试图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部分初中学校在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变。尤其是初中数学组所开展的“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活动,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 1实行讲学稿设计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体系中的重难点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惑。再加上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教学效率始终处于滞后状态[1]。针对于此,初中数学组积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教学要求,切实加强了对校本教研的研究力度,致力于从备课阶段、讲解阶段、课后复习阶段,解决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间的矛盾问题,确保学生所获得到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与深化。 1.1备课组实现“三定三有”要求,确保讲学稿按设计质量 “三定三有”要求主要是指讲学稿方案中必须体现出时间、地点、定主备人等规定内容,与此同时,必须体现出计划、主题、记录等规定内容。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备课模式基本上可以总结为“提前备课、轮流备课、集体研讨”等备课模式。主备教师需要提前将教学案草稿上交到备课组当中,由备课组组长召集组员完成审稿工作,针对教学案草稿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必须予以及时指正与更改。并且着眼于从教学环节、教学目标以及当堂检测等方面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待审查无误之后,交由教研组长与教导处进行定稿审理。 1.2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效果,实现自主学习目标 讲学稿编印完成之后,由教师人员将讲学稿下发至学生手中。待学生预习完成之后再上交到教师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批阅之后必须在正式上课之前再次交到学生手中。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师生需要共同运用同一文稿开展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2]。教师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进行适量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人员必须始终引导全体学生坚持守在学习位置当中,确保学生自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通过实现讲学稿设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加强提供基础保障。 2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2.1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打造师生友好互动的学习平台 关于实行讲学稿设计的必要性笔者在前文中也有所提及,讲学稿设计主要可以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校本教研、合理运用讲学稿等目标,基本上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以往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人员最好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位置,积极打造师生友好互动平台,夯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建议教师人员应该积极地与学生主体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等,最好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2.2及时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组应该始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教学要求,致力于从备课阶段、讲解阶段、课后复习阶段,解决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间的矛盾问题,确保学生所获得到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与深化。对于讲学稿设计问题,最好立足于教材实际要求及目标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与规划,并将讲学稿内容下达至学生手中,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课堂教学主体内容以及重难点,确保课前预习工作有所保证。如此一来,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方面,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深化[3]。 结论 总而言之,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奠定了开展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基础保障。结合当前情况来看,部分乡镇学校通过开展精心探究讲学稿设计的相关工作,在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方面,明显出现了质的改变。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长期以往,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将会始终保持提高状态。对此,教师人员必须肩负起自身的教育重责,积极做好相关教学工作,尽可能为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的有效加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亚玲.初中数学讲学稿设计的原则要求及方法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2):146-147.

初一英语讲学稿(Unit 3)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课型:新授主备:焦纪霞审核:谢瑾时间06.6 班级姓名 Period 1(SectionA:1a—2b) [学习目标] 1. 熟记本课的新词汇。 2. 了解并学习一般过去时。 3. 掌握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 [课前准备] 1. 预习并完成1a. 2.请翻译下面六句话并比较: (!).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night. (2).I did my homework last night . (3).We often play soccer on weekends. (4).We played soccerlast weekend. (5).Lucy always cleans her room on Sundays. (6).Lucy cleaned her room last Sunday. 通过翻译,可以看出例(1)、(3)、(5)用的是时态,表示、的。而例(2)、(4)、(6)所发生的时间都与有关,表示的是。因此可以看出这三句用的是时态。 3. 看例并参照课本101页总结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 (1)规则动词:eg: look—looked live—lived stop—stopped study—studied A. B. C. D. 由此可知,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就是在动词后面加ed。 (2)不规则动词:(请熟记下面这些常见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am /is---was are---were do---did go---went have /has---had read---read see---saw run---ran come---came put---put write---wrote take---took get---get 4、请你探索: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Lucy? 本句是由引出的特殊疑问句,其 中did是的。在此做词,用于询问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而do在此为词,意思是。 5、预习自测:请你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play--- clean--- go--- come--- run--- do --- study---- are--- watch--- practice--- 【学习过程】 1、师生互动,完成1a。 2、生生互动,结对练习1c中的对话内容。 3、听录音,完成课本上的1b、2a和2b。 4、语法要点梳理:一般过去时 (1)概念:一般过去时表示某个时间发生的或存在的,也可以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yesterday; last +时间名词;数词+时间名词+ago;in+年份等,eg: I got up at 6:30 yesterday. (2)构成: A . be型: 肯定句:主语+was /were+其他 否定句:主语+wasn’t/wern’t+其他 一般疑问句:Was/Were+主语+其他 回答:Yes,主语+ was/were. /No,主语+ wasn’t/weren’t. eg:I was a student last year. We were happy last week. 注意:was/were 的用法区别。 B. do型: 肯定句: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 否定句:主语+didn’t+动词原形+其他 一般疑问句:Did+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回答:Yes,主语+did. /No,主语+didn’t. 注意:在do型中,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必须借助于助动词did来完成,did没有人称的变化,当句中有助动词did时,动词必须用原形。 eg: I watched Tv last night.→I didn’t watch Tv last night. —Did you watch Tv last night? —Yes,I did./No,I didn’t. 请翻译:张明上周末踢足球了。。 【课后检测】 1.He in the school play last week. A. is B. was C. am D. be 2.We to the beaches yesterday afternoon. A. go B. goes C. went D. going 3.She play the guitar well at the last concert. A. not B. isn’t C. doesn’t D. didn’t 4.—Did you watch Tv last night? —I went to see the movie. A. Yes, I did B. Yes, I didn’t C. No, I did D. No, I didn’t 5.On Saturday, I Tennis but I didn’t play baseball. A. play B. played C. to play D. playing Period 2(SectionA:2c—3b)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运用一般过去时。

夏感教案

《夏感》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感受作者抓住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理解积累“磅礴、贮、黛色、匍匐、芊芊、轻飞曼舞、闲情逸趣”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从炼字、修辞、句式角度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品味赏析语文,感受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的世界。 3、体会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由衷赞美,感受文章的理性之美,从而生发责任感,使命感。//体味作者所表达对夏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劳动的歌颂,对劳作农民的赞美及对火热生活的向往//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 导入一 同学们,夏天的尾音不响,秋天的兴味正浓,老师推测大家对夏天的感情该是还在的,喜欢不喜欢夏?说说自己的理由。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梁衡《夏感》。 导入二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看一看,这是什么季节?你们能够来说一些描写夏天的诗句吗?师:我们发现大家知道的夏天的诗句并不多。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春的百花齐放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而夏永远带给人一种炎热干燥苦闷压抑的感觉。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不步他人后尘,热情歌颂赞美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笔下的《夏》。去领略一番夏的别样风情。 导入三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人钟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有人喜爱瓜果飘香的秋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是夏天,好像总是寂寞的时候多,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的确,历代的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春与秋之间,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叹服。今天,让我们踏着夏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家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二、整体感知 感知一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夏天的感情是怎样的。 2、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可以依照行文的顺序找出关键词,以“因为这是一个---------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这是一个旋律紧张、热烈、急促的夏。 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11---Section B讲学稿(无答案)

九年级英语讲学稿Unit11 Section B P8629. weight n.重量;分量weigh v. 原文He felt like there was a heavy weight on his shoulder as he walked home alone. lose weight 减肥put on / gain weight 体重增加 What’s your weight?=How heavy are you? 30. shoulder n. 肩;肩膀 原文He felt like there was a heavy weight on his shoulder as he walked home alone. on sb.’s shoulders 由某人承担 put your shoulder to the wheel全力以赴 shoulder to shoulder with sb. 和某人肩并肩地 31.goal n. 球门,射门,目标 原文How could he have missed scoring that goal? 【练习】 They finally cracked the defense and scored a ____________(射门). 32.let…down使失望动副短语,代词放中间 原文He had let his whole team down. 【练习】 ()If Carl promised you, he won’t ______ you _______. He is a man of his word. A. give, up B. let, down C. turn, down D. knock, down 33.kick v. 踢,踹kick sb.off 开除某人 原文He was really worried that is coach might kick him off the team. 【练习】 The boy __________ (踢) the ball into the river. He asked his father to get the ball for him. 34.caoch n.教练,私人教师 原文He was really worried that is coach might kick him off the team. 【练习】 The __________ (教练) is satisfied with our training. 35.be hard on sb.对某人苛刻,对某人要求严厉 原文But whatever it was, don’t be too hard on yourself. 【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