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血液循环(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延髓以上的脑干 部分、下丘脑、小脑和大脑都存在与心血管 活动有关的神经元,较延髓的心血管中枢更 加高级,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
(三)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 reflex)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如运动、睡眠或当机体内外环境 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 血管舒缩状态发生相应变化,使循环功能能够适应于当时机体 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1、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ax)又称 减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心 率下降、心缩力下降、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这一反射称 为减压反射。 BP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并发放冲动 窦 神经、迷走神经 延髓心血管中枢 心迷走紧张增强、 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 心率 、 心缩力 、血 管扩张 血压
淋巴管系统(lymphatic system)是组织液向血 液回流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淋巴回流的速度 虽然较慢,但在组织液生成和重吸收的平衡中起 重要作用。毛细淋巴管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 并逐渐汇合成大的淋巴管。全身的淋巴经淋巴管 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流入静脉。
淋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 (1)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毛细血管动脉端可滤出 少量蛋白质,其中包括抗体、蛋白质激素、酶等, 它们在细胞间隙与细胞直接接触,发挥免疫和调节 代谢等作用。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逆浓度差重吸 收回毛细血管,却很容易进入淋巴毛细管,每日由 淋巴循环运回血液的蛋白质约95~200克,约占循环 血浆蛋白总量的1/4~1/2。如果主要的淋巴管被阻塞, 组织液中蛋白质积聚增多,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 升高,毛细血管处的液体交换严重障碍,可危及生 命。
(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 单层内皮细胞,外包基膜,胞间有裂隙。 数量多、面积大 (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A的阻力对血流量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循环的血流量和组织代谢水平相适应。 (四)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扩散:最主要的方式,O2、CO2、Na+、Cl-、葡 萄糖 2、胞饮:分子量比较大的血浆蛋白 3、滤过和重吸收 :由于管壁两侧静水压、胶体 渗透压差异引起的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 外的移动称为滤过(filtration),而液体向相 反方向的移动称为重吸收(reabsorbtion)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舒血管物质 (1)内皮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现在认为EDRF就是NO,其前体是 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作用下生成, NO可激活血管平滑肌内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sGC),升高cGMP浓度,降低游离Ca2+ 浓度,使血 管舒张。许多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都可引起NO的生 成释放。血流、P物质、5-HT、ATP、Ach、NA、VP、 AngII。 (2)前列环素也称PGI2(prostaglandin I2 ),可在 内皮细胞内由前列环素合成酶催化合成,血管内的 波动性血流对内皮细胞产生的切应力可使其释放。
(3)心率:HR 舒张压 脉压 HR 舒张压 脉压 (4)大动脉壁的弹性 脉压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比 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相适应, 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充盈压。 大失血 血量 血压 过敏性休克等血管扩张 血压
(二)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二)血流阻力(resistance of blood flow)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blood pressure, BP) 1、动脉血压的形成: 前提:封闭的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三个因素: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 性贮器作用 2、正常值:健康青年人 收缩压 13.3~16 kPa (100-120 mmHg) 舒张压 8.0~10.6 kPa (60-80 mmHg) 脉压 4.0~5.3 kPa (30-40mmHg) 动脉血压:指主动脉血压。以肱动脉压来表示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生成过多,重吸 收减少,组织间隙就有过多的液体潴留,造成组织 水肿(edema)。 (1)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 (2)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生成 (肝病、肾病) (3)毛细血管通透性 过敏 组胺 血浆 蛋白进入组织间隙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水肿 毛细淋巴管 (4)淋巴回流受阻:10%组织液 血液
2、血管的神经支配
(1)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 体 血管收缩 NE 受
人体内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单一神经 支配,安静情况下,交感缩血管神经发放1-3次/秒 的低频冲动,称交感缩血管紧张(sympathetic vasoconstrictor tone)。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血 管收缩;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血管舒张。
六、组织液的生成
2/3细胞内液
60%水
1/3 细胞外液
¼ 血液
组织液 ¾ 血管外 腔室内液体
(一)组织液生成原理: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 管壁而所形成的,其生成的主要动力是有效滤过 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动脉端: V=10 mmHg 组织液生成 静脉端: V= -8 mmHg 组织液回流 流经毛细血管血浆0.5%在A端以滤过方式进入组 织间隙 90%在V端被重吸收回血液 10%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当动脉血压突然下降时,又可通过减压反射过程 的减弱使动脉压回至正常水平,这一效应称减压 反射的加压效应。大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 称缓冲神经。
属负反馈调节,缓冲动脉血压变化。 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2、颈A体、主A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在颈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存在有特殊的能感 受血液中化学成分变化如缺O2、 CO2分压过高、H+浓度 过高的感受装置,称为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PO2 窦N PCO2 化学感受器---------- 延髓孤束核 [H+] 迷走N 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活动神经元兴奋 呼吸加 深、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 血压升高。 平时对心血管活动并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只在低氧、 窒息、失血、血压过低和酸中毒时发挥作用 。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搏出量、外周阻力、 心率、大A的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比
(1)搏出量 收缩压 脉压 搏出量 收缩压 脉压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搏出量的多少 (2)外周阻力 R 舒张压 脉压 R 舒张压 脉压
舒张压可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2)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正常人安 静状态下,每小时约有120毫升淋巴液流入血循环, 一昼夜约2~4升,相当于全身血浆总量。故淋巴 循环是组织液回流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 (3)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经小肠粘膜吸收的 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约80~90%是经小肠绒毛 的毛细淋巴管吸收运输,运输脂肪的淋巴液呈白 色乳糜状,故肠绒毛的淋巴管又称乳糜管。 (4)防御屏障作用。主要是淋巴结的功能。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肾血流
(肝)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浆[Na+] 血管紧张素Ⅰ (肺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外周阻力 微动脉收缩 血管紧张素Ⅱ 回心血量 静脉收缩 中枢交感缩血管紧张 血容量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血管紧张素Ⅲ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发生周期性的 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波动,称为动脉脉 搏。 动脉脉搏的传播:沿血管壁向外周传播, 动脉脉搏可反映心血管的功能。 HR 频率 脉压强弱 A壁弹性速度(弹性 速度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二)重力静脉压的影响 (三)静脉血流
五、微循环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和微静 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血液 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一)微循环的组成 典型的微循环:微A 后微A 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V 功能: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 (thoroughfare channel)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 微A 后微A 通血毛细血管微V 功能:保证足够的回心血量 A-V 短路 皮肤、皮下组织 微A A-V 吻合支微V 功能:体温调节
(2)舒血管神经纤维 1)交感舒血管神经(骨骼肌) Ach M 受体 血管舒张(无紧张性活动,只有在惊 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才发放冲动)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少数器官) M受体 血管舒张 Ach
(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
1、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心血管中枢
(1)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引起交感缩血管紧 张和心交感紧张。 (2)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引起交感缩血管紧 张降低,血管舒张。 (3)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4)心抑制区: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引起心迷走 紧张。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aphincter): 位于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控制毛细血管网的 开闭。 5、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真毛细血管 (true vessel),壁薄、通透性大。物质交换的场 所。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post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微V,决定毛细血管血压及体液分布。 7、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V, 量多、壁薄、 扩张性较大,容量大, 起血液储存库的作用。 8、短路血管(arteriovenous shunt):小A与小V之间 的直接联系,与体温调节有关。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T1-5中间外侧柱) NE β1受体 兴奋 (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2)心迷走神经(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Ach M 受体 抑制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两侧神经支配的不同效应;右侧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 经支配窦房结,控制心率;左侧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 经支配房室交界,影响心肌收缩能力。
全身血管广泛收缩 BP 1 HR、心缩力 心输出量 用途: Ad r 强心剂 NE 升压药 NE
(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VP)又称抗利 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来源: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作用:减少尿量、缩血管。主要调节尿量,在失 血、休克等情况下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近球细胞
BP
(二)肾上腺素(epinephrine)和去甲肾上腺素 (norephinephrine,NE 或noradrenaline, NA)
来源
作用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Adr)80% 去甲肾上腺素(NE)20% Adr
1 HR、心缩力 心输出量 皮肤、肾、胃肠血管收缩 2 骨骼肌、肝等血管舒张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都由动 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从生理功能上可将血管分为 以下几类: 1、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大A干,具有 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变心脏间断射血为持续的血流。 2、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从弹性储器血管 分支到小A前的动脉管道。向器官输送血液。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小A、微A,血流阻力大,调节外周阻力和局 部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