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遍过)

合集下载

生理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脉搏的产生
脉搏是随着心脏收缩,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过动脉 管壁的弹性回缩产生的搏动。
动脉血压的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可以影响动脉血压的水平。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微循环的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 单位。
淋巴循环的概念
淋巴循环是指组织液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 环的过程。
心输出量
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与心 率和每搏输出量相关。
血压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与心输 出量和血管阻力相关。
心脏的内分泌生理
心钠素
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对心血管活动有调节作用。
脑钠素
调节血压和血容量,对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心肌肽
心肌分泌的活性物质,对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03
血管生理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杀菌、免疫调节等功能,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发 挥不同的作用。
详细描述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菌功能,淋巴细 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则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人体免疫反应中相互协作,共同维 护人体健康。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主要负责物质交换,而淋巴循环则有助于维持组织液的平衡 和免疫功能。
血管的调节
血管的自主调节
血管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改 变其阻力。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血管进行调节,可以改变 血管的舒张和收缩状态。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对血管进行调节,如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类型与特点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心脏进行泵血活动的主要细胞。含 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但仅有少量的肌浆网。
自律细胞
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分支等部位的细胞。这类细胞的肌原纤维较少, 而缝隙连接数量较多,有利于电冲动的迅速传播。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 成分能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
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凝血功能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能够在短 时间内凝固,防止大量失血。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4血液循环(1)

4血液循环(1)

房室交界 ( 0.10s )
房室束 左右心室肌 左右束支 普肯耶纤维网
2.传导速度:普肯耶纤维最快(4m/s)>房室束、左右束支 (2m/s)>心室肌(1m/s)>心房肌(0.4m/s)
>房室交界最慢,尤其是结区细胞(0.02m/s)。 3.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时,在房室交界处耗时较长 的现象。
中一般只能听到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
S1
调低,较响,持续时间较长,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形成原因包括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以及
随后射血入动脉等引起的振动。心肌收缩力愈强, 第一心音也愈强
S2 调高,较弱,持续时间较短,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形成原因是动脉瓣关闭、大动脉中血流减速和室内
压迅速下降而引起的振动。此心音的强弱可反应主
心脏的结构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分类
1、非自律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的普通心 肌细胞,具收缩功能,又称 为“工作细胞”。
2、自律细胞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构成心脏内的特殊传导 系统,具有自动产生兴奋的功能, 如窦房结、浦肯野纤维,又称为 “非工作细胞”。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RP:-90mv,K+外流形成。 2.AP特点: 0期 由Na+内流形成(1~2ms) 1期 由K+外流形成(10ms) 2期(平台期) 由Ca2+缓慢内流,K+快速外流形成(100 ~ 150ms) 3期 由K+外流形成(100 ~ 150ms) 4期(静息期) 通过Na+–K+泵,吸K+排Na+、 Ca2+。
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 窦性心律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跳节律。 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对心脏具有潜在性的 起搏能力。 异位心律 :“潜在起搏点”引起的心跳节律。

第4章 血液循环(一)PPT幻灯片

第4章 血液循环(一)PPT幻灯片

6
3、心动周期的特点:
❖ (1)房室活动规律性: 心房首先收缩(持续约0.1 s),继而心房
舒张;心房舒张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持续 0.3 s); ❖ (2)心收缩期<舒张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 息; ❖ (3)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有关。
7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 过程(以左心室为例) 1、心室收缩期:分三期 (1)等容收缩期
即改变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和 活化横桥的数目。
29
2、结果-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
❖ ①概念: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对心肌搏出量和 搏出功的影响所作出的曲线。
通常左室充盈压为5~6 mmHg, 所以心室具有较大程度的初长度储 备;
①充盈压12~15 mmHg是人体心 室最适前负荷;
27
每分输出量
心率(HR)
每 搏 输 出 量 ( SV)
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
28
(一)前负荷(preload)
1、心室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前负荷可以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从
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称之为异长调 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 ❖ 其机制与骨骼肌类似:
1、每搏量(stroke volume) (1)概念和正常值:
每搏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25 ml)-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55 ml)。 正常值:70 ml 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在安静状态下约为60%, =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 积。正常值:55%-65%
(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第四章 血液循环(1)_PPT幻灯片

第四章 血液循环(1)_PPT幻灯片
动作电位AP: 去极化: 0期:-90 mV ~ +30 mV 特点:(1)去极时间短,
1~2 ms; (2)去极幅度大,
120mV; (3)去极速度快,Vmax:
200V/s; (4)极化反转明显。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
动作电位AP:
复极化 (1)1期复极(快速复极初
期):+30 mV ~ 0 mV,占时 10 ms; 0期和1期合称为锋电位。 (2)2期复极(平台期):0 mV等电位,持续100~150 ms; (3)3期复极(快速复极末 期):0 ~ –90 mV,占时100 ~150ms; (4)4期(静息期):稳定于 静息电位水平。
兴奋性 自律性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机械特性
atria ventricle
contractility conductivity excitability
Specialized conduction system:
sinoatrial node
conductivity
the Purkinje system autorhythmicity
动作电位的各个时相是由不同 离子发生跨膜扩散而形成的
心室肌
心房肌 窦房结
(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RP): 特点:-90mV,稳定。 RP离子基础:K+的外向
流动, 即K+ 的平衡电 位IK1(内向整流钾电 流K+泵的活动。
RP
(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房肌细胞 快反应非
快反应细胞 心室肌细胞 自律细胞
房室束细胞 快反应
心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自律细胞

修讲义第四章血液循环_

修讲义第四章血液循环_

特点:①动脉瓣、房室瓣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都处于关闭状态;

②动脉瓣关闭产生
快速充盈期
第二心音。
(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总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
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
室内压最低。
二、心脏泵血过程
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
心动周期中压力、 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一)心房的泵血
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的每分心输出量。 意 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
(三)心脏作功量
因心脏收缩不仅射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使这部 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和较快的流速。
在动脉血压不同的个体,心脏要射出等量的血液, 动脉血压高者的心脏就必须加强收缩。
因此,用心脏作功量要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 泵血功能更全面。
每搏功=搏出量x血液比重x(肺动脉平均动脉压-右
心房平均压) = 83.1J
每分功=搏 功 × 心 率 = 6.23J
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
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Starling定律)
(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的《生理学课件》第四章,主要讲述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知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模型、图解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循环。

2. 知识讲解:利用课件、模型和图解等教具,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绘制血液循环图,标注各部位名称。

2. 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的小短文。

3. 设计一份关爱心脏的宣传海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家校沟通: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4. 课后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6. 课后活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医院的心脏科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的《生理学课件》第四章,主要讲述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章节血液循环

四章节血液循环

第三节 血管生理(概况)
•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 五.微循环 • 六.组织液生成 •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 弹性贮器血管 • 分配血管 • 毛细血管(前阻力.营养交
不应期缩短。)
–自律性(窦房结IK衰减减慢, 造成正常起搏点自律性降低; 潜在起搏点细胞钾外流加快, 最大复极电位负值增大)
– 传导性(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减 少,0期除极速度和幅值降低)
• 收缩性(尤其心房肌组织, 原因是钙内流减少)
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受 体)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自律性 与传导性都加强,有效不应期缩短)
• 机制:If离子流增强自律性;使 3期复极钾外流加快不应期缩短, 有助于心率加快;促进慢反应细胞 钙内流增加0期除极速度和幅值 增大房室交界传导加快。
• 心肌收缩性(促进收缩和舒张过 程)
• 机制:促进钙的内流(肌膜和 肌浆网钙通道开放概率提高), 同时促使肌钙蛋白对Ca2+亲和 力下降,但前者作用较强。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 动脉血压
–形成(足够的血液充盈量、心 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以 及生物体内的大血管弹性等因 素)
• 动脉血压形成中主动脉和大 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1.使主动脉内血压波动的 幅度减小,即具有缓冲动脉 血压的作用。
–2..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 外周的血流是连续的。
•动脉血压、收缩压与舒张 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 概念
•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p123图示))
• 静脉血流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微静脉的变 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内压;静脉跨 壁压减小致使塌陷,静脉回流受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遍过)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遍过)

动脉血压增高如何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 ⒈动脉压↑→搏出量↓→心室余血量↑充血量↑通过异长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水平 ⒉能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调 节)继续保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⒊长期动脉压↑,心肌肥厚,发生病理改变,泵血功 能下降问题35需要评分5.简要说明心室肌细胞膜Na +通道的特征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 ⒈电压依从性 ⒉激活快.失活快 ⒊被TTZ 阻断问题36需要评分6.心肌细胞膜慢Ca2+通道的特征?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 ⒈激活.失活.复活都较慢 ⒉对Ca2+通透性高⒊电压依从性 ⒋可被异搏定等阻断问题37需要评分7.简要说明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形成机制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 内向If (起搏电流)逐渐增强外向Ik 逐渐衰减问题38需要评分8.简要说明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 ⒈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⒉阈电位水平⒊4期自动除极速度问题39需要评分9.简要说明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 ⒈抢先占领 ⒉超速压抑问题40需要评分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说心率加快对心脏 不利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区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

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

如正常成年人的心动周期为0.8秒时,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进入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

在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

在心率增快或减慢时,心动周期的时间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舒张期的变化更明显。

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专升本第4章血液循环新生理学冯向功

专升本第4章血液循环新生理学冯向功
专升本第4章血液循环新生理学 冯向功
目录
CONTENTS
• 血液循环概述 • 心脏生理与血液循环 • 血管生理与血液循环 • 血液成分与血液循环 • 神经、体液因素对血液循环影响 • 临床相关疾病与血液循环关系探讨
01 血液循环概述
CHAPTER
血液循环定义与功能
血液循环定义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 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 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循环能够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 平衡等内环境稳定因素,从而保持机体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
02 心脏生理与血液循环
CHAPTER
心脏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心脏位置与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呈倒置圆锥形,大小约与 本人拳头相等。
心脏内部结构
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分为左 右两半,每一半再分为心 房和心室,共计四个腔室。
微循环的通路
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
04 血液成分与血液循环
CHAPTER
血液组成及功能
血浆
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主要由水分 、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等组成,具有运输营养物 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白细胞
占血液总量的1%-2%,是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吞噬异物、产生抗体、传递免疫信息等功能。
血液循环功能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 和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以及实现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
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是血液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脏 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血液则是运输物质的 载体。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是血液循 环的辅助部分,主要功能是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运输脂 肪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概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目录•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与控制•血液循环与疾病的关系01血液循环概述定义功能组成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路径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再经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发,维持体温恒定。

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可抵御病原体入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保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生命活动调节体温防御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0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心脏表面的重要标志。

心脏的位置与形态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分别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开。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的功能与工作原理03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030201血管的分类与分布血管的结构特点01020304内皮细胞基膜中膜外膜物质交换维持血压调节血流量血液运输血管的功能与调节04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等,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占血液总量的40%-45%,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呈现红色、双凹圆盘状。

占血液总量的1%-2%,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呈现无色、球形或不规则形状。

第4章血液循环.doc

第4章血液循环.doc

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

生命过程中,心脏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舒张时容纳静脉血返回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射入动脉,为血液流动提供能量。

通过心脏的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瓣膜的规律性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心脏的这种活动形式与水泵相似,因此可以把心脏视为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几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心脏是一个单纯的循环器官,近年来关于心钠素的研究,认训到心脏除循环功能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钠素是脊椎动物心脏分泌的激素,主要在心房肌细胞内合成,具有利尿、利钠、舒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

参与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体液容量和血压的调节(参看本章第四节)。

除心钠素外,从哺乳动物的心肌组织中还提取分离出某些生物活性多肽,如抗心律失常肽和内源性洋地黄素等,还发现心肌细胞内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存在。

有关心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进展很快,大大加深丰富了对心脏功能的认识和了解。

心脏活动呈周期性,每个周期中心脏表现出以下三方面活动;①兴奋的产生以及兴奋向整个心脏扩布;②由兴奋触发的心肌收缩和随后的舒张,与瓣膜的启闭相配合,造成心房和心室压力和容积的变化,从而推动血液流动;③伴随瓣膜的启闭,出现心音。

心脏泵血作用是由心肌电活动、机械收缩和瓣膜活动三者相联系配合才得以实现。

明确每个周期中这三者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心脏如何实现其泵血功能,以及它们将对心脏泵血产生什么影响,都是非常必要的。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血流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影响血管 平滑肌的舒缩状态,从而调节血流量 和血压。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是指心血管系统对各种刺 激的反应,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 状态来维持血压稳定。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的主要场所。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
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
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从血液中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所需,同时将细胞的代谢产物排出到血液中。
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 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酶的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是通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实现的,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 高,将血液泵出;当心室舒张时, 室内压降低,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和心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 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 指标。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每搏
输出量的乘积。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率的变化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
止血和血栓形成
止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流出,止血过程即启动,以防止血液流失过多。
血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通。
抗凝和纤溶系统
抗凝
抗凝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通过产生抗凝血酶和蛋白质C等物质来抑制凝血 因子。
纤溶
纤溶系统的作用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通过产生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物质来溶 解血栓。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血压增高如何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⒈动脉压↑→搏出量↓→心室余血量↑充血量↑通过异长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水平⒉能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调节)继续保持适当的心输出量⒊长期动脉压↑,心肌肥厚,发生病理改变,泵血功能下降问题35需要评分5.简要说明心室肌细胞膜Na+通道的特征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⒈电压依从性⒉激活快.失活快⒊被TTZ阻断问题36需要评分6.心肌细胞膜慢Ca2+通道的特征?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⒈激活.失活.复活都较慢⒉对Ca2+通透性高⒊电压依从性⒋可被异搏定等阻断问题37需要评分7.简要说明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形成机制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内向If(起搏电流)逐渐增强外向Ik逐渐衰减问题38需要评分8.简要说明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⒈最大复极电位水平⒉阈电位水平⒊4期自动除极速度问题39需要评分9.简要说明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⒈抢先占领⒉超速压抑问题40需要评分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说心率加快对心脏不利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区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

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

如正常成年人的心动周期为0.8秒时,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进入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

在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

在心率增快或减慢时,心动周期的时间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舒张期的变化更明显。

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而心舒期是心室充盈的时期,也是心脏得以休息和获得血液供应的主要时期,因此,心率增快时,不仅不利于心室的充盈,也不利于心室休息和供血,使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这对心脏的持久活动是不利的。

同时,心率过快时由于心脏过度消耗供能物质,会使心肌收缩力量降低,加之充盈的不足,因而会明显降低心输出量。

问题41需要评分2.列表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将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列表如下:心音原因特点意义第一心音心室肌收缩引起的房室瓣关闭及音调低.持续反映心肌收缩力.血流撞击心室.动脉壁引起的时间长强弱及房室瓣功.振动能状态第二心音心室舒张早期发生半月瓣迅速音调高.持续反映动脉压的高.及血流撞击大动脉根部引起时间短半月瓣的功能关.的振动低闭及状态问题42需要评分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影响机制。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故凡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

有以下几方面因素:A.心肌的初长度: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制,在一定初长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可随心肌纤维初长(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而增加,即在生理范围内,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使血液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B.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

心肌收缩能力是心肌细胞功能状态的一种表述,与心脏搏出量或每搏功呈正变关系。

搏出量的这种调节与心肌初长度无关(故又称等长自身调节),而是通过调节心肌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实现的。

C.后负荷:心室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它的变化可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从而影响心搏出量。

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会直接引起等客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所以为克服后负荷的增加,必须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量,才能维持一定的搏出量。

D.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增加每分输出量;但是当心率太快时(>180次/分),由于心室充盈不足,每搏输出量降低,反而使每分输出量降低;而心率太慢时(<40次/分),心动室的充盈量接近极限,充盈量和每搏输出量不再相应增加,也使心输出量减少。

问题43需要评分4.简述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心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该周期性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为:(1)有效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复极化达-60mV这段时间内,即使给以超过阈值的刺激,也不能再次引发动作电位产生。

(2)相对不应期:膜电位3期复极从-60mV—-80mV期间内,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须用阈上刺激才可引发动作电位再次产生。

(3)超常期: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之前的时间内,兴奋性高于正常,用比阈刺激稍弱的刺激也能引发动作电位再次产生。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钠通道的状态有关。

由此可见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室机械收缩的舒张早期结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再次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会象骨骼肌那样发生强直收缩,从而保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以实现其持久的泵血功能。

问题44需要评分5.试述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的形成机制及其意义。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浦肯野细胞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的4期都不稳定,有自动去极化,其形成机制如下:(1)窦房结细胞:4期的自动去极是由随时间而增长的净内向电流所引起。

它是由Ik.If和Ica-T三种离子电流所组合而成。

①Ik通道是时间依赖性的,在3期复极达-40mV时便开始逐渐失活,因而在4期K+的外向电流出现进行性衰减,这是窦房结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最重要的离子基础。

②If是一种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主要为Na+流),这是向细胞膜复极化或超极化方向激活的离子流,其最大激活电位为-100mV,由于窦房结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仅为-70mV,所以If流在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过程中虽有作用,但比Ik小得多。

③在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过程的后半期,还存在一种缓慢内向电流Ica-T,即T型钙通道,其阈电位约为-50mV—-60mV,在自动除极的后半期起作用。

在三种电流的共同作用下,膜去极达-40mV,而引起下一个自律性动作电位。

由于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高,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作为心脏的起搏点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2)浦肯野细胞:4期的自动去极化与窦房结细胞相比去极速度较慢,4期自动去极的离子基础主要有两种:①If流(为主):随时间而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主要为Na+流),②Ik:逐渐衰减的外向K+离子流。

二者共同作用使浦肯野细胞的4期缓慢去极,当去极达-70mV时,才能引起下一个动作电位,但是在整体内因其自律性低于窦房结而不能表现出来,是潜在起搏点。

问题45需要评分6.试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特点及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正常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产生后,一方面经过心房肌传导到左右心房,另一方面是经过某些部位的心房肌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传给房室交界,再经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浦氏纤维传至左.右心室。

即窦房结一心房肌一房室交界一房室束一左.右束支一浦肯野纤维一心室肌。

兴奋传导的特点是:①心房肌的传导速度慢,约为0.4m/s,“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度快,因此窦房结的兴奋可同时到达左.右心房,使之同步收缩;②房室交界传导性较低,每秒只有0.02m/s,因此在这里产生延搁(约0.1秒);③心室内传导组织传导速度为4m/s,高于心室肌,这样房室交界传来的兴奋可通过这些传导组织,很快到达左.右心室,使之产生同步性收缩。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显著减慢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它保证了窦房结所产生的窦性起搏节律总是先使心房肌兴奋并收缩,经过较长时间后再引起心室肌兴奋和收缩,形成了心房收缩在先,心室收缩在后,避免了心房.心室收缩重叠的现象,充分发挥心房的初级泵和心室的主力泵作用,使两者完成协调一致的泵血功能。

问题46需要评分7.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差异: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与骨骼肌?较有以下不同:(1)心肌有自动节律性;骨骼肌无自动节律性。

在整体内,心肌由自律性较高的细胞(正常起搏点)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而骨骼肌收缩的发生有赖于运动神经上的传出冲动。

(2)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不发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完成射血功能;骨骼肌的不应期很短,容易发生强直收缩,以维持姿势和负重。

(3)心肌的收缩有“全或无”现象,因为两心房.两心室分别组成两个功能性合胞体;骨骼肌为非功能性合胞体,整块骨骼肌的收缩强弱随着受刺激的强度变化和兴奋的肌纤维数目不同而不同;心脏上有特殊传导系统,保证心房.心室先后有序收缩,骨骼肌上不存在特殊传导系统,骨骼肌的活动受躯体神经支配(组成运动单位)。

(4)心肌细胞的终未池不发达.容积小.贮存Ca2+比骨骼肌少,所以心肌收缩更依赖于外源性Ca2+;而骨骼肌收缩不依赖于外源性钙。

问题47需要评分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案所选答案:正确答案:动脉血压形成有赖于以下几方面:充足的循环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决定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射血(每搏输出量,心率)和外周阻力(小动脉.微动脉口径,血液粘滞度);同时,大动脉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

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心室射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动能),大部分用于对大动脉壁的扩张,即以势能形式暂时贮存。

在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动能,使血液在心舒期继续向前流动,从而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维持在一定水平。

故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第二心脏作用)对血压具有缓冲作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并将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持续的血液流动。

同时,如果仅有心室射血,而不存在外周阻力,则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将全部表现为动能,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因而不能使动脉压升高。

在机体内,外周阻力来源于血液向前流动时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和血液内部的摩擦。

由于小动脉.微动脉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因此在心缩期内仅1/3血液流至外周,约2/3被暂时贮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主动脉压也随着升高。

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弹性回缩,把贮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并使主动脉压在舒张期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