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课文教案语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课文中的情节,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2.掌握阅读技能,理解故事中的句子和词语。
3.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
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教学准备1.《风筝》课文的课本或者PPT。
2.教师准备讲解用的纸张和笔。
3.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风筝运动的游戏,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好奇心。
邀请学生谈谈他们曾经玩过的风筝,并且引导他们想一想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
2.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其他形式展现故事的背景,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用简短的句子概括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随后分析本文中的主要词汇和重要句子。
3.集体讨论交流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提问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4.小组探究组织成小组进行话题探讨或情境模拟。
教师为学生提供几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参与讨论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加深对故事本身的理解。
5.综合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口头或书面表现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五、教学分析此次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风筝》这个故事的内涵,明白故事背后的含义,同时也要能够理解本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教师通过课程设计来确保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并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注重课程中的导入环节和小组探究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组探究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场教学,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风筝》这个故事的内容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同时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理解,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课文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课文教案《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曲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
下方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同来看一下吧。
【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
写了他童年时,由于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没法补过的曲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笔触细腻,情感凄婉,合适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先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所表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期烙印,要经过社会背景的探求加以把握。
作者严峻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的地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能力目标:感受文中经过曲解和冲突所表现出的兄弟间深沉的亲情。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现放风筝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先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
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建筑氛围。
三、背景简介四、出示目标五、听读课文,全体感知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甚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本人感受最深的一段)(1)生听读后解答(2)师总结六、研读课文(一),寻觅曲解和冲突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出神情状的句子,考虑: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生读句子后做答2、我对风筝是一种甚么态度?我为甚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1)生答(2)师总结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领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2)师总结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感受亲情1、是甚么缘由让我闪电般清醒过来了?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甚么也不记得了,为甚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1)生交流(2)师总结八、合作探求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甚么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1)生交流(2)师总结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甚么?你能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看出甚么样的社会意味?(1)生分小组讨论(2)师总结九、品味语句,浸透感情生自在找出本人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风筝》精品教案
《风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
心情。
3.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
2.难点: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以及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风筝的了解和感受。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快乐和兴奋,找
风筝时的焦急和失望。
3.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
望”。
4.朗读指导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变化。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5.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珍贵。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年活动,分享感受。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活动的短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篇】
【导语】这篇精读课⽂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整理了⼈教版三年级上册语⽂《风筝》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风筝⼀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孩⼦们,在这五彩缤纷的秋天你们想⼲些什么?(⽣⾃由回答)你们放过风筝吗?咱们今天的这篇课⽂就和放风筝有关。
(师板书课题)亲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都把书翻开,⾃由的、⼤声的读⼀读课⽂,注意把字⾳读正确,课⽂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句多读⼏遍。
(⽣⾃由读课⽂) 3、课⽂有多少个⾃然段,⽤⼿势表⽰。
4、课⽂中的⽣字宝宝从⽂章⾥跑了出来,你们认识吗? 出⽰词语: (⼀⼈读后全班跟读两遍) 去掉拼⾳你们还认识吗?谁愿当当⼩⽼师教教⼤家读。
(指明学⽣读,其他学⽣跟读2遍 咱们⼀块读读吧。
(全班读) 5、同学们读的真不错。
⽣字读好了,课⽂能读懂吗?请同学们端起书⽤⾃⼰喜欢的⽅式第⼆遍读课⽂。
你可以选择默读,也可以读出声⾳来,边读边思考:课⽂主要写了什么?(⽣⾃由读课⽂) 6、谁来说说课⽂围绕风筝介绍了那些事情? (⽣汇报)师相机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7、课⽂有⼀句话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你们找到了吗? (⽣汇报课⽂第⼀⾃然段) 你真会学习,(课件出⽰句⼦)我们⼀起来读⼀读吧。
(全班读) 这句话在⽂中引领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找这样的句⼦,咱们再来读⼀读吧。
8、的快乐是怎样的快乐?(⽣⾃由说,如:⼗分的快乐、⽆⽐的快乐、特别的快乐、⾮常的快乐)说的真好,咱们⼀块到⽂中去感受这种的快乐吧。
9、放风筝在课⽂中的第⼏⾃然段?(2)师板书:2 请同学们⾃由地读读课⽂,⼀边读⼀边想⼀边划⼀划,你从哪些词句当中感受到了孩⼦们⼗分的快乐?(学⽣读) 字⾥⾏间,你感受到了吗?孩⼦们的⼼情怎么样?(快乐)书上有个词,表达了孩⼦们的这种⼼情,你们找到了吗?(快活)⽂中哪些句⼦让你感受到了这种快活?(⽣汇报) 课件出⽰句⼦:我们依然很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如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筝的外形和特点。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风筝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对风筝的美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风筝》的课件或黑板。
2. 提供风筝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生字词卡片。
4. 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风筝,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外形和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新课文的期待和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风筝的制作方法、放飞技巧等。
5.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分享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筝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放飞风筝,体验风筝带来的快乐。
学生分享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心得体会。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大意,分享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乐趣。
学生书写日记,记录自己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过程和感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提问:你们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放过风筝吗?2.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理解课文(1)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制作风筝的?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3)学生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5.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风筝的制作方法?(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风筝。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展示风筝,互相评价。
(2)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筝的民间故事?(3)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风筝制作方法。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3.课堂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完成?5.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改进之处?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情景再现、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听一首风筝相关的歌曲。
(2)教师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激发学生对于风筝的兴趣和想象力。
(3)导入问题:大家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见过风筝吗?你们知道风筝有什么形状?2.听课文并回答问题(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师生共同解答问题:风筝的发明人是谁?风筝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风筝有哪些种类?3.课文深度阅读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现风筝的起源并理解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词汇的意义。
(2)学生反复读课文,检查理解。
4.词汇扩展与拓展(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筝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词汇。
(2)学生讨论和整理相关的词汇,如"Lantern kite"、"Sailing kites"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和思维等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游戏“风筝”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理解关键词汇和语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游戏“风筝”的乐趣,体会课文中传递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播放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点讲解:(1)介绍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风筝、制作、飞翔”等。
(2)讲解课文中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如“美丽的风筝是我童年的憧憬”等。
3.训练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自己对风筝的感受和经历。
(2)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进行风筝制作和放飞的演示,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演讲:安排学生做课堂演讲,分享自己与风筝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与风筝相关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如风筝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PPT演示:使用精美的PPT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2.板书板画:通过在黑板上书写和绘制板画,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
3.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堂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方式:通过PPT课件和纸质练习册,提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布置与风筝相关的作文题目,如《我和我的风筝》、《制作风筝的过程》等,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其阅读与写作能力。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讲述课文中的故事,表达对风筝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民间艺术。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风筝的制作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抽象词语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风筝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分析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3.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制作风筝1.教师出示风筝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制作风筝的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制作风筝的计划。
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风筝,注意安全事项。
三、展示风筝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讲述制作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提出关于风筝的问题,教师解答。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筝,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画一画自己喜欢的风筝,并附上简要介绍。
3.家长协助孩子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分享给同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风筝》一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风筝。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喜欢风筝?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帮助学生理解。
五、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题目:以“春天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主人公是如何保护风筝的?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家长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风筝》一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同时,教师还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把握“渴求、回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爱惜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力量提高:1.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体会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2. 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育喜爱大自然,爱惜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设计: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爱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
2.解决不熟悉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状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的读文状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开心心情。
学生边读边想,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其次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妙,描画了一幅欢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争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缘由,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欢乐,抒发了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妙愿望。
三年级课文风筝教案
三年级课文风筝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课文《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风筝》。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对风筝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对风筝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风筝》的复印件。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风筝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逐段朗读课文《风筝》,并解释生词和短语。
然后,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例如:“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小明为什么喜欢放风筝?”等。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风筝的好处和飞行技巧,并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讨论,例如:“你们有过放风筝的经历吗?”“你们觉得风筝可以飞多高?”等。
5. 风筝制作(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制作的步骤,并提供所需材料。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制作自己的风筝。
教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
6. 展示和飞行(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并在开阔的场地上进行飞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风筝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风筝飞行技巧。
7.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风筝制作和飞行经历。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和自然世界。
五、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描述他们制作和飞行风筝的经历,并表达自己对风筝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标题:《风筝》关键词:风筝、放风筝、飞行技巧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风筝》⼀课讲的是作者⼉童时代和⼩伙伴⼀起放风筝的事情,⽂中写了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写了因风筝丢失焦急失望的⼼情,⽽最后⼜燃起⼀丝希望。
课⽂充分展现了⼉童时代的天真、快乐,也展现了⼉童内⼼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风筝》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原⽂ 在我童年的梦⾥,飞得的就是风筝。
草地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
那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啊!每个⼈的理想不⼀样,每个⼈扎出来的风筝也不⼀样。
你看,那样⼦像⽔兵帽,后⾯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长⼤后当海军。
此刻,我似乎看见了⽆边的⼤海和翻滚的波浪……那个飞机风筝是⼩强的,他很想当飞⾏员。
他把⾃⼰最威武的⼀张照⽚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哇,⼀只美丽的⼤蝴蝶,翅膀⼀扇⼀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定是薇薇的巧⼿做的,她想和爸爸⼀样,当个昆⾍学家。
还有,那⽡⽚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师⼩明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姐妹兰兰和红红的。
所有的风筝中,要数⼩⾳乐家根⼦的最棒了,那是⼀个⼤竖琴。
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的。
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都引来了。
最有意思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
因为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决定长⼤⼲什么,所以只好照⾃⼰的模样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条长长的辫⼦,真好玩! 我⼀边放线⼀边跑着,⼿⾥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越飞越远。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教案 第⼀课时 ⼀、谈话揭题 ⼆、初读课⽂,学习⽣字词 1、轻声读课⽂,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遍。
(1)⾃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学⽣拿着⽣字卡⽚,让另外学⽣读出读⾳,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句话)。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
2.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鲁迅和弟弟放风筝的过程。
- 分析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 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分享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
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
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
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一。
教法:自主学习。
二。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__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__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20__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
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2、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放风筝的乐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对传统游戏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风筝》是一篇描述孩子们在春天放风筝的散文。
课文通过描绘孩子们制作、放飞风筝的过程,展现了放风筝带来的欢乐和美好。
2.2 生字词晕线刮碰顿嘿咱嘛2.3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放风筝的喜爱。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风筝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3.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难问题。
3.4 朗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生字词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4.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练习朗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5.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⑴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⑵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⑴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⑵ 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⑶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人: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
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
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3、质疑探究: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⑴ 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⑵ 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⑶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2. 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的学习。
难点:1. 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2. 正确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风筝》的PPT或黑板报。
2. 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提前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如风筝的历史、种类、特点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相关话题。
(2)简介风筝的历史和种类,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风筝》,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制作风筝(1)教师展示风筝制作的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2)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互相评价。
5. 放飞风筝(1)教师讲解风筝放飞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在操场放飞风筝,体会风筝飞翔的乐趣。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筝,并尝试放飞。
2. 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可以是描述放风筝的经历,也可以是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课文教案
《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
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
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能力目标: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
放风筝
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
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
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三、背景简介
四、出示目标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听读后解答
(2)师总结
六、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
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1)生答
(2)师总结
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
(2)师总结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
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1)生交流
(2)师总结
八、合作探究
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
(1)
生交流
(2)师总结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你能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看出什么样的社会意味?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
九、品味语句,渗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十、体验反思
对待早年的鲁迅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老先生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
十一、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十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