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文化游记类散文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游记散文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游记散文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游记散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游记散文中汲取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游记散文的定义及特点。

2. 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

3. 以《黄山游记》为例,分析游记散文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游记散文的定义及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游记散文与我们平时的游记有何区别?(二)新课讲授1. 讲解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a. 精彩的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描写。

b. 情感真挚:表达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对生活的感悟。

c. 结构清晰:按时间、空间或情感变化组织材料。

2. 以《黄山游记》为例,分析游记散文的写作手法:a. 景物描写:通过对黄山奇石、云海、日出等景物的描写,展现黄山的壮丽景色。

b. 人物描写:通过描写作者在黄山登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表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c. 情感真挚:表达作者对黄山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山游记》中的写作手法。

2. 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游记散文。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游记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游记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分析《黄山游记》中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 学生对游记散文产生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黄山游记》2. 辅助资料: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3. 教师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散文游记教案

散文游记教案

散文游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散文游记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游记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散文游记的定义和特点:a. 散文游记是一种以游记为主题的散文体裁,旨在通过文字记录和描述作者的旅行经历和感受;b. 散文游记注重真实、生动的描写,以及对景色、人物、文化等的感悟和思考。

2. 散文游记的写作技巧:a. 选择合适的旅行主题和目的地;b. 注意观察和记录细节,包括景色、人物、氛围等;c. 运用形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d. 注重结构的安排,包括开头的吸引力、中间的承接和发展、结尾的总结和点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篇精彩的散文游记,并与学生共同阅读和讨论,引发学生对散文游记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散文游记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写作实践:3. 分发游记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行目的地,并以散文游记的形式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

4.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指导和技巧,开始撰写自己的散文游记。

5.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提供反馈和建议。

阅读理解:6. 分发几篇经典的散文游记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

7. 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评价:8. 学生展示自己的散文游记,并进行互评和评价,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9.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散文游记的范文和示例;2. 游记写作任务和指导;3. 经典散文游记的阅读材料;4. 阅读理解练习题;5. 学生写作成果展示的场所和设备。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写作成果和表现;2. 学生对散文游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学生的互评和评价参与度。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2 散文阅读(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2 散文阅读(教学案)

专题3.2 散文阅读从各地模拟题及其他省份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

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

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

一、散文的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二、考场上如何迅速读懂散文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意”与“形”》教案+专家点评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意”与“形”》教案+专家点评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意”与“形”》教案引言在游记类散文教学中,于教师而言,如何透过冷静的文字为学生提炼作者的生命感悟和浓烈情感,由“形”达“意”?这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的代华老师结合群文教学的方式,基于文化游记类散文《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中聚焦的“普希金之死”,从“游—见—思—悟”四个维度逐层递进,深度探讨了“生”与“死”,并由“死”反向讨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或许不能决定死亡,但可以决定如何生。

一、文本选择《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二、教学目标1. 由篇识类,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一般性特点。

2.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把握谋篇布局的核心要义。

3. 延伸拓展,提升解答此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能力。

其中“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把握谋篇布局的核心要义”为本课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流程1. 阅读两篇文本,从内容方面看两文有何共同之处?内容均含有:游览参观处的描写、人物生平事迹、作者的情感或思想。

关于两文共同人物普希金,文本各自写了些什么内容?用精练的语句完成表格。

2. 同样都谈到了普希金的“死亡”,两篇文本侧重点有哪些不同?诵读相关段落。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侧重“遗言”“死因”,展现了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苦所吞噬的普希金。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侧重“最后时刻”,突出了最后时刻的毅然,为了捍卫尊严与名誉,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气。

3. 同样的人物事件,进入作者的文章范畴,呈现了迥然的表述侧重点,为什么?4. 分析两文组材方式的差异。

(1)《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游览句捕捉(游踪):普希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呼吸,都是在圣彼得堡止息的。

从莫斯科到托尔斯泰的庄园。

出了故居,我们拜谒托尔斯泰的墓地。

(2)《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游览句捕捉: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在普斯科夫,我们与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

散文专题高考教案设计模板

散文专题高考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了解高考散文作文的常见题型和评分标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鉴赏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2. 散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高考散文作文的常见题型和评分标准。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散文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评分标准的高考散文作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散文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

二、散文阅读鉴赏1. 分组阅读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藤野先生》等。

2. 各组讨论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

3.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并强调其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三、散文结构分析1.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2. 以具体散文为例,讲解如何把握散文的结构。

四、散文表达方式探讨1. 讨论散文的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2. 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在散文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一、高考散文作文题型分析1. 介绍高考散文作文的常见题型,如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

2. 分析各题型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应对。

二、高考散文作文评分标准解读1. 介绍高考散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如内容、结构、语言、文采等。

2. 分析各评分标准的权重,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质量。

三、作文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题目进行散文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四、作文互评与反馈1.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写作要点。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游记散文作文教案设计意图

游记散文作文教案设计意图

游记散文作文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通过游记散文作文教案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游记散文作文的主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他们对不同地方和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旅行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案设计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游记散文作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2. 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学生能够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结构,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课前准备:提供一些优秀的游记散文作品供学生阅读,引导他们分析和评价这些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4. 教学过程:a. 讲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结构:介绍游记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例如描写景色、人物、感受等。

b. 分析游记散文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观察游记散文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式,并讨论其运用的效果和作用。

c. 模仿和创作:提供一些旅行主题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模仿优秀的游记散文作品,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写出自己的游记散文作文。

d. 互相交流和反馈: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帮助彼此进步。

5.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继续写作,并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资源,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游记散文作文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写作来记录自己的旅行经历,培养旅行意识和探索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

游记散文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游记散文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手法。

2. 学习从游记散文中提炼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4.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优秀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游记散文的定义、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2. 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手法的运用。

3. 游记散文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4. 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2. 介绍游记散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 游记散文的定义、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2. 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手法的运用。

3. 游记散文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4. 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分析其文体特征、写作手法、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写作实践1. 以“我的家乡”或“我的一次旅行”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指导学生运用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注意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手法的运用。

3. 学生互评、互改,教师点评。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游记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写作水平:评价学生的游记散文写作练习。

3. 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和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游记散文的篇目。

2. 教学课件:包含游记散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技巧等内容。

3. 代表作品:如《登高》、《庐山谣》、《游黄山记》等。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下是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一[摘要]:古代游记散文,就是以游记为基础、以描写、叙述见长,抒发作者思想情感或寄托政治抱负的文体。

主要特点有写景状物,栩栩如生;融情于景,动人心弦;托物言志,含蓄隽永;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依据课程标准,本文提出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策略上提出了四点做法:一是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游记散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含义及其他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把握古代游记散文的景、情、理,按“景美----情真----理趣”的思路教学;三是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四是对于同类体裁与主题的文章,可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关键词]:古代游记散文;特点;目标;教学策略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大致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魏晋的诞生期、唐代的成熟期、宋代的高峰期、元明的复兴期和清代的衰变期;主要有赋、书、序、记等四种类型。

人教版、粤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古代游记散文。

如粤教版选修二第一单元中,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粤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这些都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

古代游记散文有什么特点,怎样确立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以极其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小石城的景物。

“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它的形,上边好似垛墙望楼,旁边犹如耸出的天然城堡,且有城门;它的色,有树和竹的翠绿,闪动着一种生命所特有的坚韧、刚毅与冷冷的色调,还有浓黑的洞穴,很神奇,也很神秘,里边一定盛着好多好多沉睡已久的故事;它的声,投进小石子,洞穴中就有咚咚的水声,声音十分响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等人赏鉴并取名;它的貌,无土壤却生长着树木和竹子,且坚实葱郁,疏密相间,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智的人布置的,但又比人布置的精妙,可谓鬼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环绕登到山顶,就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像是小石城山也在探视外面的世界,打听外面的消息。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散文类教案设计模板(3篇)

散文类教案设计模板(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朗读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征、写作技巧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散文作品、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散文作品,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展示散文名篇,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独特魅力。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如意境、情感、语言等。

2. 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通过具体作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散文作品的主题、情感、结构等。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朗读体会1. 学生朗读散文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读中的技巧,如语气、语速、停顿等。

五、写作实践1.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自主创作散文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六、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散文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写作实践,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七、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散文的基本特征、写作技巧和鉴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拓展阅读面。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注重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散文创作水平。

4. 结合实际,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人文素养。

第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说:《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游记散文之探究文化意蕴》导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游记散文之探究文化意蕴》导学案

1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复习文化游记类散文探究文化意蕴【学习目标】1. 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涉及文化意蕴的内容及题型;2. 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文化意蕴的解题策略; 【学习重点】掌握文化游记散文探究之“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教学过程】二、㈠真题回顾1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2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㈡明确考法 三、感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题(2015 •山东卷)四堡雕版冯骥才⑴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

从遥 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 [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人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 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 笑话、 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 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一一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 。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

地远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 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 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一一“九厅十八井” 。

游记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游记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游记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游记类散文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本游记类散文,包括不同地点、不同题材的作品;2. 准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3. 打印或复制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材料;4. 准备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游记类散文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游记类散文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一个有趣的旅行经历或者展示一些旅行景点的图片,以引发学生的话题和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1. 教师分发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默读,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可以在默读结束后提出问题和疑惑,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澄清疑惑。

Step 3: 文学鉴赏1. 教师向学生介绍游记类散文的文学鉴赏要点,如描写手法、感情表达、人物刻画等。

2. 教师选择文章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详细分析,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 创作实践1. 教师提供一个主题或者地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游记类散文写一篇自己的游记。

2. 学生可以参考所学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结构,但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3. 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Step 5: 总结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教学要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可以表达对于游记类散文的新认识和对于写作的体验以及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式:1. 导入部分可以采用讲述的方式,通过讲述自己的旅行经历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部分可以采用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3. 创作实践部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写作,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4. 总结反思部分可以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形散神聚,如何通过“形”把握“神”是读懂散文和准确答题的关键。


对于考生来说,正是因为散文的“形散”,而造成难“聚神”(把握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如何解
决这一难题,本书的做法是:在明晰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步阅读快读文。

一、明文体特征,知读文关注点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神不散”。

散文的“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散文的
“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或哲理;“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特征:题材广泛多样。

其纵贯古今,横亘中外,表现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取材十分广泛。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②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写法自由,体式不拘。

1 •线索
1。

游记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游记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游记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导语:游记散文是一种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的描写和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不同地方和事物的风景、人文和历史。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游记散文时能够全面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I. 教学目标1. 理解游记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2. 掌握游记散文的阅读技巧,包括主题把握、段落理解和语言品味;3.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对不同地域风景和文化的兴趣;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撰写游记散文的能力和创造力。

II. 教学内容与步骤1. 概念介绍(10分钟)a. 游记散文的定义和特点;b. 游记散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c. 游记散文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2. 阅读技巧培养(20分钟)a. 大胆预测:在不读全文的情况下,通过标题、插图和开头段落,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b. 细致品味:阅读全文后,关注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描写手法,体味其中的美感;c. 理顺思路:根据游记散文的篇章结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整理出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3. 群文阅读(30分钟)a.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篇游记散文,学生们共同阅读并讨论文本内容;b. 总结分享: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该篇游记散文的主题和特点,并进行经典语段的分享。

4. 欣赏指导(20分钟)a. 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们提供更直观的感知体验;b. 对比文化和地域:结合不同地区的游记散文,引导学生对比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c. 激发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撰写一篇自己的游记散文。

5. 写作实践(30分钟)a. 以班级为单位,共同确定一次集体活动,如郊游、博物馆参观等;b.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拍摄照片、记录感受,为后续的写作提供素材;c. 引导学生们按照游记散文的结构和特点,撰写自己的游记散文。

III. 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2. 学生对游记散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游记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游记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和 评语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和评语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自我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游记类散文的定义和分类
游记类散文的定义:以记述 旅途经历、见闻和感受为主 要内容,富有抒情、叙事和 描写色彩的散文体裁。
游记类散文的分类:按写作 手法可分为记叙性、描写性、 议论性游记类散文;按内容 可分为山水游记、风土人情 游记、名人故地游记等。
知识讲解:讲解游记类散文的写作背景和特点,阅读重点和 技巧
自己的见解
互动交流:教 师与学生互动, 及时回答学生 的问题,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
总结反馈:教 师总结学生的 讨论成果,给 予反馈和建议, 帮助学生提高 阅读和写作能

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个人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结合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提高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教师需合理分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反馈和总结
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练习内容:与 游记类散文相 关的阅读理解

练习方式:学 生独立完成, 可进行小组讨

教师指导:对 学生的答案进 行点评和指导, 指出错误和不
足之处
目的:巩固学 生对游记类散 文的理解和阅 读技巧的掌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和预习任务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游记散文之探究文化意蕴》导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游记散文之探究文化意蕴》导学案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复习文化游记类散文——探究文化意蕴【学习目标】1. 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涉及文化意蕴的内容及题型;2. 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文化意蕴的解题策略;【学习重点】掌握文化游记散文探究之“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教学过程】二、㈠真题回顾1.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6分)(2018·天津卷)2.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4分)(2015·山东卷)㈡明确考法三、感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冯骥才⑴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

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人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

地远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旅行散文故事教案模板范文

旅行散文故事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行散文故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阅读旅行散文故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旅行散文故事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拓宽视野。

二、教学重点1. 旅行散文故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欣赏和阅读旅行散文故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旅行散文故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旅行散文故事了解不同地域文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旅行散文故事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旅行散文故事,了解作者和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旅行散文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读过旅行散文故事?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二)阅读与欣赏1. 教师挑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散文故事,让学生阅读。

2. 学生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从旅行散文故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师总结旅行散文故事的表达方式,如:描写、叙述、议论等。

(三)背景资料介绍1. 教师介绍作者和旅行散文故事的背景资料。

2.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进一步理解旅行散文故事。

(四)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几篇旅行散文故事,让学生课后阅读。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旅行散文故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反思:通过学习旅行散文故事,自己有哪些收获?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旅行散文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分享,了解学生对旅行散文故事的理解程度。

3. 拓展阅读情况:观察学生课后阅读旅行散文故事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游记散文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游记散文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记散文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游记散文诗歌的兴趣。

2. 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游记散文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学生游记散文诗歌的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人物和情感融入诗歌中。

2. 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游记散文诗歌的相关资料、诗歌创作技巧讲解PPT、学生优秀游记散文诗歌作品。

2. 学生准备:准备好旅游或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备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游记散文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旅游或生活中的一段美好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讲解游记散文诗歌的基本特点1. 介绍游记散文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游记散文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开头、中间、结尾等。

3. 分析游记散文诗歌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欣赏优秀游记散文诗歌作品1. 教师展示几篇优秀的游记散文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讨论如何借鉴优秀作品。

四、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自己准备好的素材,尝试创作一篇游记散文诗歌。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游记散文诗歌特点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游记散文诗歌,教师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深入讲解游记散文诗歌的写作技巧1. 详细讲解游记散文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景物、人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诗歌。

三、再次进行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游记散文诗歌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文化游记类散文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2.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3.培养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规范、精准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梳理知识,读透文本【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教学过程】一知识储备【概念界定】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文化散文往往以种种形象或亲身经历,或生活事件,以小见大,表达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文化的永恒思考。

文化游记散文的特点: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方法】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轶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

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狠抓形象,探究精神实质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

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手法都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

因此,要探寻到文中隐晦的“神”,必须理解文中“散”的“形”。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识记作用】1. 散文的线索及其作用2. 梳理思路3. 散文段落(语句)在文中的作用4. 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段落(语句)的作用二、真题回顾,明确考法(线索,作用)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2018·浙江卷《汴京的星河》)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2015·江苏卷《比邻而居》)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三、考点类型(一)线索、思路、作用【高考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2018·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

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

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

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

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

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

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 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

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

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本文有删改)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

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

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