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 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教学设计

张翠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

罚,广开言路等主张,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和“知恩图报”的拳拳诚意。

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以情动人的特点。

教学方法:换位思考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对联,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幅对联,这三幅对联中屡次提到的出师一表即《出师表》,它究竟具有怎样的文学魅力,以致于让词人陆游对其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千古名作——《出师表》。

师:板书(题目,作者)

二、了解背景,走近孔明

1、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也叫“奏章”或“奏疏”。“表”的基本特征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三、初读表文,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注意:(1)字音、合理断句。(2)句子的节奏、重音与感情。

2、通过课前预习,小组内相互解答字词方面的疑惑。

3、怎样才能读好文言文?同学们先自由谈认识与感悟,然后教师系统补充朗读文言文的标准与要求:(1)读准字音(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4)语速适中(5)感情充沛。

4、朗读时如何把握好文言文的停顿与节奏?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方法并进行停顿练习。

5、这篇表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带领同学们选取经典段落一起体会并在小组内多次尝试品读。

四、合作探究,文言积累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文章,排解疑难,积累文言词汇。

(一)古今词义

痛恨:(1)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今义:非常恨。

布衣:(1)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2)今义:布的衣服。

(二)一词多义

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 2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感激: ( 1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 2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三)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四)通假字

(1)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

(五)成语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不知所云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裨补阙漏指日可待察纳雅言夙夜忧叹

五、品析文章,体会情感

第一节(1-5自然段)研讨:

1.诸葛亮在表文中是如何分析天下的利弊形势的?

请学生回答,点拨:

(1)不利——客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

(2)有利——主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可贵建议?

请学生回答,点拨:

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

(2)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请学生回答,点拨:

亲贤远佞最重要,关于原因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对历史的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适时补充史学材料以加深理解: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第二节(6-7自然段)研讨:

1、除了提出建议外,文章还写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点拨:

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

同学们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青年诸葛亮?

请学生回答,点拨:

(1)生活节俭(2)淡泊名利(3)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同学们认为刘备凭借什么打动了诸葛亮决定出山?

请学生回答,点拨:

(1)重视人才,爱惜人才(2)气度恢弘,礼贤下士(3)持之以恒,万分诚意

4、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目的是什么?这与出师有关系吗?

请学生回答,点拨:

有关系,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因为自叙身世是为了突出先帝三顾之恩,而出师伐魏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之业,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5、在第七段中,“临崩寄臣以大事”即历史上的“白帝城托孤”,当时刘备对诸葛亮有什么嘱托呢?

教师补充历史资料,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教师分析总结: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可见,诸葛亮对刘氏父子可谓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