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7月 第7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7.Jul.2011
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研究
周莹1 申萍2 张博3 崔影澄4
(1.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2.沈阳大学体育学院,沈阳 110056;3.沈阳体
育学院运动系,沈阳 110098;4.沈阳市和平区文体局,沈阳 110042)
摘要: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的特点为: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大;三级训练体制抓的实;“三级训练网”牢固。现存的主要问题为:基层建设缺少经费支持;基层教练水平逐年下降;“三级训练网”人才输送渠道混乱;受训人才逐年下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提出“三级训练网”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要走体教结合培养人才之路等。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三级训练网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89SS07046)
第1作者简介:周莹(1963-),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研究。Tel :(024)86593374,E -mail :zhou-5338@ 。
1 “三级训练网”的形成与历史沿革
1954年,中央体委改成国家体委。自此,各种业余体校和专业队逐渐取代了从群众中层层选拔的方式,三级训练网也逐步建立。
1965年6月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各地都应集中力量办好重点青少年业余体校,一定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些优秀运动员,向专业队输送。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可以建一所半天读书、半天训练的中心青少年业余体校,作为专业队的预备队”。至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从基层单位业余体校,到重点业余体校、中心业余体校和专业运动队的,有广泛的普及面、层层衔接的业余训练三级人才培养网络和体系。
1980年,在《国家体委关于加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国家体委按照“以奥运会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竞技体育工作的重点做出如下部署:……。第三,改革完善训练体制,调整好一、二、三线队伍,即优秀运动队(国家队与省队)、市县级重点与业余体校、学校运动队。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从项目、选材、训练各方面建立层层衔接的训练网。经过这些调整,初步形成了
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奥运会为重点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2 “三级训练网”的定义
我们认为,“三级训练网”的概念具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三级训练网”是以“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为指导方针,包括以体育传统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为代表的初级训练形式,以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运动体校为代表的中级训练形式,以国家集训队和各省专业队为代表的高级训练形式,建立的一种层层衔接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广义的“三级训练网”等同于我国的训练体系,它不仅包括以体校为中心的传统三级训练网,还包括现在出现的各种训练形式,比如学校办的高水平队和俱乐部办的各种训练梯队。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狭义的提法。其原因有二:一是,本课题认为传统以各级各类体校为中心的三级训练网不能抛弃,在新的形势下应能发挥其中坚力量的作用;二是,目前探讨整体训练体系改革的研究较多,而偏重于传统三级训练网在新形势下如何生存与发展的较少。故而,本研究将研究重心立于传统三级训练网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变革
与发展问题,以期为我国传统“三级训练网”焕发新的青春提供思路。
3 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的特点
3.1 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大
我国多数地区拥有省、市、县区“三级训练网”,为培养后备人才,发展竞技体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以辽宁省为例,国家设在辽宁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共有39个。辽宁省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学生人数增长,由1979的16692人,发展到2000年的42698人,增长了3倍。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在校学生由1979年的349人,发展到2000年的4900人,增加了14倍。教练员由1984年的719人,发展到2000年的1724人,增加了2.4倍。
3.2 辽宁省的三级训练体制抓的实,“三级训练网”牢固
原辽宁省体委副主任康起曾说过,辽宁竞技体育崛起的秘诀毫无特殊之处—就是全国都在搞的“三级训练网”,抓的更狠、更细。从1960年起,至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辽宁首次进入三甲止,三级训练网络经历了23年才初见成效,并形成了输送渠道畅通、对口衔接、宝塔式的人才结构,为辽宁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我国大多数省份现实的“三级训练网”:是以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为龙头、以市地体校为枢纽、以县区级体校、训练基地为基础,以青少年俱乐部为辐射阵地的一条龙管理。
4 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现存的主要问题4.1 基层建设缺少经费支持
经调研发现,训练经费严重短缺是制约各省业余训练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多数训练单位靠自筹、创收资金来维持业余训练,这是造成招生难、选材难以及人才外流的客观原因。各市地每年用于业余体育训练经费的数量极不平衡。投入经费多的达3400多万元,少的仅有10万元;县、区业余训练经费投入情况就更差,仅能保证人员工资。
4.2 基层教练水平逐年下降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基层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不容乐观,市和区、县教练员的学历普遍偏低。据有的省统计,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教练员队伍总数的32.5%,大专学历者占56.3%,中专学历者占11.2%。同时还存在着忽视对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的经常性培训工作。
4.3 “三级训练网”人才输送渠道混乱
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希望孩子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想尽办法将孩子直接送往省市等地方队,减少了业余体校这个训练环节。社会上,诸如此类的做法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人才输送的渠道遭到破坏,基层训练名不副实,失去了原有存在的意义。
4.4 受训人才逐年下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在体育中找到前程和出路是许多家长家庭经济困难和运动员的主要动机。因此,早期三级训练网人才输入源源不断与经济欠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人均GDP逐年增长,将孩子送去训练开减少家庭开资维持生计持有这种观念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受训人群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所在。
5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发展的主要因素
5.1 独生子女群体日益扩大
根据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过去,家里子女比较多,家长把期望分别寄托在各个子女身上,相对来说,一般期望不会过高。现在,在独生子女家庭,因为没有别的指望,家长的全部期望只能寄托,或者说“倾注”在这“绝无仅有”的一个孩子身上,往往期望值较高。在此现实情况下,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参与体育训练,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考上大学,获得一个较好的前程。
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培养的运动员成才率低、文化素质差、再就业困难、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现实,极大影响了广大家长送孩子进体校进行运动训练的积极性。正如某市的一个体育局局长所说,现在的体校是培养新一代文盲的地方。而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文化就意味着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就不会得到理想的工作。此外,我国的业余训练强调“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而独生子女的吃苦精神比较差,这也部分的影响了三级训练网的发展。
5.2 大学扩招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