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自觉(魏魏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王氏、崔氏、陶氏、郗氏四例看出,魏晋南北朝 时期,善书法之世家又多系信奉道教之世家。王羲 之的《乐毅论》、《道德经》、《黄庭经》,杨羲 的《黄庭内景经》等作品,均为道家经典,可窥见 当时崇尚道教风气之盛。究其个中原委,与当时道 教盛行有密切关系,而且道教经典的广为流传,写 经画符的深入人心,对书法艺术的发展确实起到了 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当时,人们对道教经典中的 写经画符的要求相当高,没有一定正书功力的人是 不能承担此任的。看来,道教推动了书法艺术,利 用了书法艺术,使其经典教义得以流传于世,而书 法艺术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又得以发展和巩固。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动荡、大变化时 期,南北分裂,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遭受巨大破 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 一个时期。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 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 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 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显的雕塑,嵇康的《广 陵散》,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 眺的诗,郦道元、杨衔之的写意,……无一不是 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字艺术的根 基和趋向”。
夷考其故,盖有三焉:一则时接汉魏,诸 体悉备,无烦极虑,便可兼通。择要而从, 尤易专擅,不独为之华藻也。……一则隶 亲草圣,笔迹多传,服凝有资,师承匪远, 酌其余烈, 自得心裁。……一则俗好清谈, 风流相扇,志轻轩晃,情骛皋壤,机务不 以经心,翰墨于是假手,或品极于峰杪, 或赏析于豪芒,至乃父子争胜,兄弟竞爽, 殚精以赴,疲神靡辞,以此为书,宜其冠 绝后古,莫与抗行矣。
正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备魏第十》中对北魏 书风总结的那样:“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太 和以后,诸家角出,奇逸则有若《石门铭》,古 朴有若《灵庙》、《鞠彦云》,古茂则有若《晖 福寺》,瘦硬则有若《吊比干文》,高美则有若 《灵庙碑阴》、《郑道昭碑》、《六十人造 像》··…统观诸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 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 态,亦无不备矣。”可见,北魏书法在佛教的冲 击下兴旺起来了。清代后期,由于包世臣、康有 为等人著书立说,在社会上又掀起了学习北魏书 体之风。北魏书体一行世,书坛又开生面,书学
当时文人使用的毛笔仍属于可以退下笔头之笔,唐何延之《兰亭 记》中曾对这种笔有过记载,南朝智永因“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 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麓,麓受一石余,而五麓皆满。”文中所指 “所退笔头”即笔头可以随时退下的毛笔,这种制笔技术是承袭 了汉代的制法,但在笔锋用料方面比汉代先进了,它不象汉代那 样单一。
一个政治安定、社会升平的时代,可能会为艺 术的兴盛和繁荣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一个动荡不 安、充满了战争与苦难的岁月依然能激话艺术家 的灵智和激情,同样会产生许多精典之作。尽管 整个魏晋南北朝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显得支 离破碎,发展脉络相对芜杂,然而正是在如此复 杂深刻的社会背景之下,才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 变得更加厚重和多姿多彩,可以这样说,没有魏 晋南北朝的书法,不仅中国书法艺术是残缺的, 而且书法艺术也不可能有今人的辉煌。
3、文化自身的因素
A 宗教的盛行
1、魏晋玄学清淡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魏晋时期因统治阶级集团的激烈斗争和战争的连绵,使 得曾经在两汉时期大盛的经学急剧衰退,文人士大夫抛 弃了两汉经学传统,重新解释天道自然,提出“贵无” 的思想体系,这种以老庄思想为本的玄学对儒学的改造, 使玄学风靡。士大夫文人中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的竹林七贤,他们以老子、庄子为师,嗜酒任性、崇尚 自然,对儒家传统的僵化教条以极大的冲击,人性得到 解放。在魏晋善谈玄学的高层文人中,许多门阀士族如 王门、谢门、郗门、卫门的士大夫均为著名书家。他们 纵谈玄理,放情山水、高扬人性,“会稽有佳山水,名 士多居之”。魏晋文人在充分认识自然之美的同时,意 识到自然是人性美和艺术美的和谐,是对整个宇宙、人 生的感受和领悟。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书法 风气的 兴盛。
1、前期书法艺术的历史积淀而成
2、政治经济因素
3、文化自身的因素
1、前期书法艺术的历史积淀而成
从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看,任何一门艺术 无不受前代的影响,书法艺术当然也不出 这一范围。所以,就书体本体而言,是传 承的自然结果。
2、政治经济因素
1)政治上的分裂和动荡为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 宽松的环境
书法取士之风一开,门第观念的改变,为寒人刻 苦学书跻身仕林产生了正面影响。
崇尚书法,品评、收藏书法成为风气
全国各阶层都崇尚书法,品评书风之风盛 行。上至帝王、贵族士大夫阶层,下至在 野的平民百姓,对于书法艺术的崇尚已全 国普及,他们或品评,或收藏,或以为楷 模学习,皆视书法佳作为宝物,这种社会 风气的盛行,使书坛空前活跃,书家创作 倍增,这对于书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各种书艺流派的发展, 也促进了民间书艺的普及。
2)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和学习促进了书法艺术向着 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虽然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不都是汉族,但少数 民族使用的文官却人多数是汉人,不仅如此,他 们还有意识地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尤其是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后,推动了汉民族文化与少 数民族文化的人融合。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识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少数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那 种豪放不羁、质朴清新的风格揉进了汉族文化艺 术中,同时崇尚雄健强悍的审美心理也在传统运 笔结构的基础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仅线条变 得粗犷刚劲,结构趋向跌宕多变,而且整个书风 都呈现出雄强泼辣,雄浑朴拙的时代风尚。生动 地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心态、情绪和审美特征。
除硬毫笔之外,兼毫与软毫品种的毛笔也正式问世了。同时取料 更广、制作方便的毛笔,可为书法家根据自己擅长的书休与艺术 实践的经验来取舍笔头的大小、长短、软硬,创造佳作提供了便 利条件。
中国的墨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魏晋时期,当时所用墨仍 为石墨,但这种墨是经过加工了的,这种石墨既可用作书 写,还可作为燃料。(太平御览》中曾对此有过记载,晋 “陆云与兄陆机书曰: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斤, 云烧此消复可用,然烟中人不知。兄颇见之否了今送二
螺”。这种“云烧”后“可用”的石墨,使好些“烟中人”
都不知道燃料加工后可作为墨使用。后来郦道元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经
注》中也提到过石墨能书写。这时期,除用石墨书写外,
魏晋人已注意到了用古松枝烧烟造墨,这种技术逐渐推广
到了江南的山林地区,使当时的江西庐山成为魏晋时期造
墨的中心。对于这种用松烟造出的墨,曹植在他的诗中第 一句就道出:“墨出青松烟”,用松烟造墨在魏晋已初露端 倪了。但也有一些书法家认为石墨与烟墨不尽理想,就自
3)经济的发展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 础.
这一时期的经济总的来说,在前代基础上有 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北方经济,尤其是北魏统 一黄河流域后,发展迅速,由于北人大量南迁,, 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农业,手工业都有了很 大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5)统治阶级对书法的高度重视
以书取士:到了晋代,国家已正式开始设置“书 博士”职务,以善书者选拔任用官职,书博士的 设置为朝廷广纳贤士,以才取人广开了门路。以 善书闻名而被朝廷重用委以官职的书法家不乏其 人。南朝时期的王僧达、陶宏景因善书法而被朝 廷任用官职;北朝张景仁因“以学书为业.遂工草 隶”,后被朝廷“选补内书生”。而书家所任之 职,又多为文职官吏,譬如秘书郎、太子舍人、 侍中等,他们皆侍奉内庭,出入帝王左右.颇为皇 帝赏识。
得以复兴。可见,北魏书体的地位在中国书法史 上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它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更 为密切。王羲之父子、崔浩父子、陶宏景父子均是融天 师道与家传书法于一体的典型代表。王羲之信奉的是五 斗米道教,如《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雅好服食养性, 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不远千里”。北朝清河人崔 浩父子也与王羲之父子那样,系家世相传,又是北朝著 名书法世家,《魏书》云:“玄伯尤善草隶行押之书,为 世摹楷。”“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浩既工书,人 多托写急就章。……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妙法不如也, 世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模楷”。可见,崔氏父子 信奉天师道疾写,而且书法在北朝也被奉为楷模。南朝 陶宏景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而且也是信奉天师道的 世家。郗氏大族中的书法家如郗愔、郗昙也均信此教。 著名道教领袖如东晋的杨羲也为当时著名书家。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中国书法史上第一 部以品评书艺的专著《书品》在萧梁时代 问世了,它的问世预示着书法艺术已进入 新的时代。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视书法艺术,社会上一时 相习成风,当时好些贵重器物上的题铭、碑版以 及墓志的字迹也相应地讲究起来,它们的题写往 往由著名书家为之。
由于统治阶级对书法艺术的大力提倡与高度重视, 在这一时期中,贵族士大夫阶层把擅长书法看作 是一种荣耀,似乎这种荣耀是有闲阶级区别于其 他阶级的标志。这种情况在南朝时期表现尤为突 出。 譬如,有的帝王为享书法盛名,甚至不惜身 份与臣下或书家争高低,据《南史·王僧虔传》记 载,当时“孝武帝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大 明世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高帝竞与僧虔赌 书,还“谓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第一,陛下 亦第一’。”这种风气的盛行,从客观上刺激了 书法艺术的发展。
2、佛教道教的影响
佛教对门阀士族影响很大,它常和儒、道结合,东晋时王、 谢、郗、瘐等门阀士族也多为佛教的支持者。佛经的内容 常常渗入到玄学清谈之中,写经与刻经留下了许多书法痕 迹,它们特殊的审美样式对后世的书法有一定的影响。
佛教的盛极使当时的造像记、摩崖石经、碑志大量出现, 这些用来纪念神道,为生者求福,为死者颂德的文字,是 佛教实用的需要。然而,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这些 造像记、摩崖石经与碑志的艺术价值却远远超过佛教的精 神实质,它所反映出来的书体和书风,在书法史上占有相 当重要的地位,并以此构成了书体演变的重要阶段。譬如, 北魏的造像记、摩崖石经、碑志上所书写的字体,均已体 现出隶意递减,楷法递增的发展轨迹,它是唐楷的先声, 为唐楷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这些书法特点已明显地表现 出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风格显著众多,
制佳墨,《齐民要术》中还提到了一种“合墨法”。魏晋
南北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他们不仅能在制笔技术方
面有新的突破,而且在研制墨方面也注重了精良,使松烟 烧制的墨首次在全国得以推广。
在书法发展史上,这个时期
既是书体演变的归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 大成期、文人书法流派大发展时期。更为重 要的是:中国书法走向了完全自觉的阶段。 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这样评价:书 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 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 之尚也。
(一)魏晋南北朝书法发展成因
第三章 书法艺术的自觉(魏晋南北朝)
(一)魏晋南北朝书法发展成因 (二)魏晋时期的书法 1、魏晋时期的书体特征 2、魏晋时期的书体的沿革 3、魏晋时期的书法大家:钟繇与真书、二王与尚
韵书风 4、两晋文人书法流派 5、魏晋时期的写经体 (三)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1、北朝石刻的兴盛及其原因 2 、南朝文人书法 3、南北碑风格分析
B 望族世家世代承递,相互交融,也成为魏 晋文人书法流派兴起的重要因素。
C 书写工具的进步——物质条件的具备
书体盛行和成熟的结果,也是与这个时代所具备的书写工具是分 不开的。
书写工具的产生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乃至汉代.但真正完善、 最后宣告基本完成还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
魏晋时术毛笔的制作技术较汉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期所制的 毛笔笔头大而且锋毫饱满,其品种也逐渐增多,不仅有了硬毫笔, 而且有软毫和硬毫相杂的兼毫笔,软毫笔也出现了。据王羲之 《笔经》记载,当时的一些书法家已注意到“岭外尤少兔,人多 以鸡鹅毛作笔亦妙”,对作品的创作,也讲究用笔的精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