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职高专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创新的探索。
一、高职高专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在过去,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和应用型人才,知识产权管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缺乏规范。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产权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在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权和运营方面也存在困难。
高职高专院校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高校教师和学生在创新和发明方面的意识不够强,缺乏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
高校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无法有效地开展知识产权的注册、维权和运营工作。
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无法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
高校加强对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提高师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高校积极引进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为师生提供知识产权申请、维权和运营方面的服务。
高校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知识产权的联合保护和运用机制。
高校还加强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合作,借助外部资源来优化知识产权管理。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重视,高职高专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高校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落实,提高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能力。
高校还将不断探索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模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
高职高专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创新探索将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学校知识产权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及教职工,旨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三条成立学校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学校知识产权教育工作。
第四条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1. 组长:校长2.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3. 成员: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德育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科学教研组长、科学专职教师、班主任等第五条设立知识产权教育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知识产权教育计划,组织实施相关活动;2.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3. 组织知识产权竞赛和评选活动;4. 收集、整理和上报知识产权相关资料;5. 负责知识产权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章教育内容与形式第六条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应包括:1.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2.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3.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创新能力;4. 创新创业教育。
第七条知识产权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包括:1. 课堂教学: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相关课程,如思政课、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知识产权讲座,提高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3. 知识产权竞赛:举办校内、校外知识产权竞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5. 课外辅导:开展知识产权课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激励与考核第八条对在知识产权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对知识产权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 知识产权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 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3. 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能力提升情况;4. 知识产权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第五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由学校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一、基本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类通过智力创造所得到的经济利益。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指的是保护、管理和运用高校所创造的知识产权。
二、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形式1、商业化技术转移商业化技术转移是指高校研究机构以技术转让和授权许可的形式,将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转移到企业。
高校的技术成果通过商业化技术转移,可以实现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2、专利申请和维权高校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主要表现就是专利的申请和维权。
高校研究机构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同时可以获取相应的专利权。
而专利权可以作为高校的核心优势来对外展示和宣传。
3、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中的科技成果从科研机构诞生之后,能够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便需要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可以通过成立科技公司、引进外资、与企业合作等各种形式进行。
4、监管管理高校中的知识产权必须要通过专业的机构来进行监管和管理。
高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来管理和监督高校中的知识产权。
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规划全校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制定专利申请和管理的规定、处理和管理专利维权相关事宜等。
三、高校中知识产权管理的意义1、促进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关键。
专利权的获取可以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2、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专利权的申请可以为高校带来国际上的认可和一定的知名度。
高校有了更多的专利权,可以为其创立更多的专业课程,引进更多的科研资源,从而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促进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可以鼓励创新,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
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对于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热情,提升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发展趋势1、专业化随着知识产权的管理越来越普及,管理专业化的方式越来越多。
高校将逐渐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形成专业化管理机制,为学校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
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知识产权转化是指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建立完善的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优势。
一、知识产权转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在科研与创新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高校的科研成果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知识产权的转化仍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建立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这一制度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运用高校的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双赢。
二、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目标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运用,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2.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向实际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 增强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知识产权转化,激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4. 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将高校的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
制定专门的政策和流程,规范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申请和保护程序,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
2. 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措施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 合作与交流机制。
加强与企业、产业园区和投资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深度合作。
4. 技术转移与推广。
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和技术转移工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
四、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的优势1. 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立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利用科研成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内容。
作为知识产权创造和传播的重要场所,高校在管理知识产权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一、高校中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第一步,其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知识产权意识的重视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一方面,高校引导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建立“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法律”的法制化思想。
另一方面,高校鼓励科研人员发挥其创新创造力,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将其知识产权转化为产业价值。
二、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转化。
知识产权创造是指高校科研人员通过科技研究、学术研究等方式,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或新的理论,并认真申请和授权专利。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高校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确保知识产权的权利得到保障。
知识产权转化是指将高校的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扩大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影响力。
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完善,有利于高校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高校中的知识产权法规建设高校中的知识产权法规建设是高校中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个方面。
针对当前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家和高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于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例如,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都有明确规定了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
同时,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条例和制度,更好的为高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高校中的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高校中的知识产权合作和交流也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分享知识产权,进一步促进高校之间的科技成果共享和合作研发。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活动的推进。
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我校的知识产权,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发挥我校的智力优势,使科技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促进我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各院(部)。
校办各企业、我校拥有控股权的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我校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我校的职务科技成果(以下简称职务科技成果)。
职务科技成果的范围:1.执行我校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我校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1)执行我校任务所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是指:(1)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科技成果;(2)完成我校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其它任务中做出的科技成果;(3)退职、离职、离退休或者调动工作一年内做出的与其在我校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科技成果;(4)研究生毕业后三年以内做出的与其在我校在读期间接触的科研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科技成果;(5)对于计算机软件,除以上所述情形外,如是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即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或者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者自然的结果所形成的科技成果。
2)主要利用我校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物质条件是指:(1)我校的资金;(2)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拔款或者贷款;(3)我校的仪器、设备、零部件及原材料等;(4)我校的房地产、水电等资源、资料;(5)我校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情报信息等;(6)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交付的科技研究、开发任务所完成的科技成果,合同中没有约定成果的归属,并以我校的资金、动产、不动产为抵押的。
第四条我校知识产权的标的包括:1.我校的专利申请、专利;2.我校的计算机软件;3.我校的商标;4.我校的名称(XXXX大学或XXXX工业大学)、简称(XXXX、兰理工或XXXX工大、甘工大),包括外文名称及其缩写;5.我校的校徽、校标;6.以我校为作者单位发表在国内外书刊上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7.我校的商业秘密;主要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我校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我校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和经营信息。
浅谈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浅谈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摘要: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结构,需要满足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需求。
高校应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视,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的标准化,并与教育科研进行全面结合,加强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科研创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的转化率,确保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前言: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不断研究与创造,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管理与维护,可以有效帮助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同时也能够在教育体系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保护高校知识产权,就必须要对知识产权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而为高校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明确体系建设目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基础原则。
1)确保体系构建质量,把握好知识产权管理需求,进行针对性研究,以建设质量为基础原则,从而全面实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2)突出高校科研管理作用,将知识进行有效转化,创造出更多的科技价值,促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到全面优化。
3)强化管理制度,发挥出激励机制作用,完善考核制度,以此在各项制度的落实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高校领导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促使管理体系构建更加完善,可以有效明确高校各个管理层之间的工作职责,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划分,避免工作职责划分出现问题,导致管理工作衔接脱节。
此外,高校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未来发展,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明确,突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重点,根据政策要求确保知识产权管理得到全面创新。
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意见》中,就提出高校需要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知识产权,构建知识产权管理运营部门,鼓励与当地政府或者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合作,对各地产业进行优化规划,以此来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从而及时将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发挥出高校的优势。
二、因地制宜,因繁就简(一)知识产权激励和评价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的构建,是促进高校科研人员提高创新积极性的重要策略知识。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概念、特点、目标、构建要素、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指高校为了保护、管理和开发大学知识产权,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政策、方法和工具等来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体系。
1. 多元化性。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包括了知识产权的法律、经济、管理和技术等多个方面。
2. 统筹性。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需整体协调,注重统筹各项工作,避免重复、浪费现象的发生。
3. 创新性。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需持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适应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需求的变化。
4. 长期性。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需服务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及实现长期目标。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大学知识产权。
完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全面保护大学知识产权。
2. 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及时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维护高校知识产权益。
3. 拓展知识产权价值。
积极开发大学知识产权,拓展其价值,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的应用与推广。
4. 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2.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厘清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 培育知识产权意识。
加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大学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1. 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有关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和制度。
2. 确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专门委员会,从组织上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
3. 梳理大学知识产权情况。
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梳理和统计,形成清晰的知识产权图谱。
4.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在全校范围内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意识。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一、绪论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基石,是吸引和促进创新的重要引擎。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1. 目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知识产权意识不足。
由于高校普遍追求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学术声誉,经常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2)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低。
有些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容易陷入知识产权侵犯的误区。
(3) 知识产权管理混乱。
由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困难,导致人员流动大、层级复杂等问题。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1) 发明专利。
高校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发明专利申请,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证明性。
(2) 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需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知识产权教育。
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
三、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 可以规范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提高保护力度。
2. 可以增强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可以培养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推动知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确立知识产权保护责任,规范管理程序。
2. 建立专业队伍。
建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包括专员、法律顾问、技术评估人员等。
3.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
高校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法律意识。
4.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
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五、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1. 北京师范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该校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与流程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与流程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是高等教育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因此,高校必须建立稳定、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流程,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意义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促进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流转的有力保障。
制度的本质是对一定规律的总结和约定,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有关各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规范化的程序,约定知识产权处理方式的一套机制,是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走向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一)知识产权申请高校知识产权申请是在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其主要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版权等。
(二)知识产权审查高校知识产权申请需要进行审查,在审查中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分析世界范围内是否已有类似的创新技术和方法,如已有,是否具备新颖性和非显式性,是否属于可适用于制定法规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评价其价值,并递交自己的知识产权申请。
(三)知识产权取得一旦通过审核,高校就可以正式获得知识产权,并进行正式注册。
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设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决定知识产权的使用方式。
(四)知识产权交易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最后一步是进行知识产权交易。
交易的范围包括知识产权的出售、转让、授权等。
高校可以把知识产权出售给其他企业或机构,并获得相应的报酬;进行知识产权授权,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一)制度框架的搭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框架是管理制度和流程安排的总体蓝图,是制度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
根据《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在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高校可以通过立规、建策,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二)制度的沟通和推广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沟通和推广是促进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知识产权管理,推动实施的重要举措。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探索
能 体现出高校 的学科特点 , 也将有效地提升 知识产权 的附件值 。 在 有 条 件 的 高 校 也 可 以在 此基 础 上 进 一 步 建 立 市 场 孵 化 科 室 , 20 0 8年 6月 5日, 国务 院发布 了《 国家知识产权 战略纲要 》标 , 将学校的知识产权进行校 内孵化 , 并给予资金和政策等 方面的优惠 , 志 着 知 识 产 权 战略 成 为 国家 重 要 发 展 战 略 。 这 对 加 快 提 高 自主知 识 使高校知识产权 能够快速进入市场环节 , 提升知识产权 的价值。 产权 的创造 、 管理 、 运用和保护能力 , 增强 国家综合竞争能力 , 推动我 22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从业人 员 . 国经济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 的大潮提供 了持续不竭的动力。高等学 由于知识产权工作需要熟悉知识产权代理 、 评估 、 交易、 索、 检 咨 校拥有丰 富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 , 在学科 、 人才、 信息、 学术环境等 询和保护等实务工作 的人 才, 以及精通技术、 熟悉外语、 懂得法律、 善 有 系 列 优 势 , 科 技 创 新 的 主 力 军 。 对 高 等学 校 而 言 , 识产 权 包括 是 知 于 管 理 的知 识 产 权 复合 型 人 才 , 因此 进 一步 培 养 从 事 知 识 产 权 管 理 专利权 、 术秘密、 技 著作权 及其邻接权 、 高等 学校 的校标和 各种 服务 的专 业 人 才 , 其 进 行 复 合 式 教育 培 训 , 对 内容 涉 及 科 技 、 济 、 经 管理 等 标记 , 以及依照国家法律、 法规规定或者依法 由合同约定由高等学校 多学科 , 使其从事科研成果的审核 、 申报专利 、 寻求合作企业、 开展成 享有 或持 有 的其 它知 识 产 权 。 果 转化 和 产 业 化 等 事 宜 , 得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 发 生 知 识 产 权 争 议 取 在 1高校知识产 权管理的问题 高校应 当依靠知识产权管理人 员通过行政和司法手段 , 运 高校 知识产权 的管理是一个 复杂 的过程 , 包括最初 的科技研发 , 和 纠纷时, 用法律武器积极保护 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 在行政保护方面 , 以通 可 科研成果 的获 得, 知识产权的取得、 评估、 转让 , 及至最终转化。 目前 , 通过向著作权 、 商标权行政管理机关 高校 知识产权 战略的建 立才刚刚起步 , 尚存在许多需要解决 的问题 : 过 申请复审 处理专利行政纠纷。 投诉 , 追究侵权人 的行政责任。在司法保护 方面 , 可以通过 向法院提 11知识产权创造意识不 强。 . 受高校科研评价体 系的影 响, 高校 起民事诉讼 的方式处理专利权、 著作 权、 商标权 、 商业秘 密的侵权纠 的科 研 团 队 更注 重 论 文 的发 表 ,往 往 在 科 研 成 果 产 生 之 初 就 发 布 了 相应 的论文 , 但专利的获取有新颖 性、 创造 性和实用性 的要 求 , 这就 纷 。 高校 的知识产权 从业人 员培养应该注重深度和广度 ,其广度 体 导致论文破坏 了专利 的新颖性而不能被授权 ,从而使其科研成 果无 现在人 员构成需要包括专利代理 的专业人员、 法律人员、 知识产权评 偿贡献给社会 , 导致花费大量科研经 费的项 目丧 失了有效 的保护 , 更 估 人员、 市场推广人 员等领域 ; 其深度体 系在 每个领域都应该进行深 不 能 产 生 后 期 的经 济 效 益 。 结合 目前企业 中知识产权 管理 的实践 , 点提升人员的实践 重 12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高校 的科研 团队的人员组成 比较 度培养 , _ 操作能 力。 单一 , 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题研 究当中 , 没有精力和能力进行维权工 23 完 善 知 识产 权 制 度 . 作。 而学校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 一般都 不专业 , 也不能有针对性 的对 制度是管理的保障 , 也是高校政策的体现 , 制定 制度时应该立 在 市 场 行 为 进 行 监 控 , 致 了 高校 知识 产 权 保 护被 动 的 问题 。 导 足于《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的高度 , 从长远考虑。 既要实现对高校 1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欠缺。高校 的知识产权管理一般都 由科 . 3 知识产权 的有效规范 , 又能适合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需要 , 还能有针 技 处监管 , 并没有专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 , 管理人员的能力和 意识参 对性 的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 差 不 齐 ,从 而 导 致 了知 识 产 权 管 理 过 程 中容 易 出现 诸 如 忘 记缴 纳 年 以专利为例 ,高校可以通过制度规定对科研 人员申报专利 的奖 费, 没有进行答复等管理漏洞 , 容易造成权利的丧失。另外由于 高校 励政策 , 对授权专利 的激励计划 , 以及对专利许可和转让后 的分成 比 是一个松散 的管理组织 ,很 多高校的知识产权维护工作由具体 的发 明人在负责 , 这就 更容易出现上述的问题 。 例 等等 。在有条件的高校 , 可以设立专项的专利管理基金 , 对学校的 1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足。知识产权 的运用 问题是 高校 中最 专利进行 资助管理 ,尤其 是对 专利权进行统一评估和对年费 的统一 . 4 突 出也 是 最 迫 切 需 要解 决 的 问题 , 成 这 个 问题 的原 因很 多 , 管理 缴纳 , 造 如 这就避 免由于教 师或学生个人原因造成专利失效的 问题 , 也能 人 员不专业 , 管理 制度不完善 , 激励制度 不到位 , 信息掌握不对 称等 提升学校 的有效专利维护率 , 以此为基础 提升专利 的转化率。 并 等 , 是 导 致 高 校 的 知 识 产 权 没 有 实 现成 功运 用 的原 因 。 以 上 的 问 都 但 24 加 强 高 校 知 识产 权 的教 育 . 题 归根结底还是 由于教 师个人没有能力和精力进行运用 ,而管理部 高 校 师生 和 科 研 人 员 是 这 些科 技 成 果 的生 产 者 ,但 科 技 成 果 并 门又没有职责进行运用 ,从而导致高校知识产权的转化率一直无法 不等同于知识产权。 调查结果显示 , 高校 师生和科研人员对什 么是知 提高。 识产权 、 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内容 、 如何 申请与保护知识产权等基本知 如全 国每年 有 3 0 0多项成 果通过鉴定 , 申请专 00 但 为破解 以上问题的困扰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完 识还 存在欠缺 , 善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科学高效的对高校知识产权 进行 管理 利保护 的不足 1 %。 0
高校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
高校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高校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战略资源。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对于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完善、转化渠道不畅等。
因此,探索高校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存在的问题1、知识产权意识薄弱部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科研过程中,往往注重论文发表和成果鉴定,而忽视了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
2、管理机制不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科研、教学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同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的全过程规范。
3、转化渠道不畅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转化难度较大。
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缺乏中试和产业化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认可度不高,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高校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转化服务机构和人才,转化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
4、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在知识产权转化方面的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不足。
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知识产权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校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的对策1、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高校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通过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培训课程、案例分析等活动,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使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能力。
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学校知识产权,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和学生的创新活力,发挥学校智力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及学校所属各单位、各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二)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三)学校校名、校徽、校歌、校旗等标志;(四)学校组织编写的教材、论文、研究报告等作品;(五)学校取得的科技成果、技术方案等。
第二章知识产权保护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三)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普及活动;(四)协调解决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五)监督、检查各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
第六条学校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学活动中知识产权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二)科研处负责科技成果的申报、转化和知识产权申请等工作;(三)财务处负责知识产权相关经费的拨付和管理;(四)人事处负责教师、学生知识产权权益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五)后勤处负责学校设施、设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三章知识产权管理第七条学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使用、许可、转让等环节的管理要求。
第八条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登记、维护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学校鼓励师生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对取得知识产权的成果,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
第十条学校对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等活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学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采取维权措施。
第四章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第十二条学校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研究
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研究第一章:引言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对于高校来说尤为重要。
高校是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场所,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营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运营高校知识产权,以推动知识创新和传播。
第二章:高校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2.1 高校知识产权的定义高校知识产权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商标权等。
2.2 高校知识产权的特点高校知识产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新性:高校知识产权是基于高校的研究成果和知识创新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2)专业性:高校知识产权通常涉及到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需要专业人才进行保护和运营。
(3)复杂性:高校知识产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涵盖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和运营手段。
(4)市场化:高校知识产权是有经济价值的,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经济效益。
第三章: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研究3.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高校的知识产权,促进知识创新和传播,并最大化地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
3.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运营和转化三个方面。
(1)保护: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监管。
(2)运营: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建立合理的运营机制,将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发展。
(3)转化:高校需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的转化途径,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第四章: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研究4.1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的类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可以分为自主运营模式、合作运营模式和委托运营模式三种类型。
(1)自主运营模式:高校自主开展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营活动,通过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和团队来实现。
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
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是为了保护学校知识产权,促进学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运用与转化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内的所有教职员工、学生以及与学校有科研合作关系的外部机构和个人。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与保护1.1 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形式。
1.2 学校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并保留享有在教育、科研、创新领域内使用、转让或许可的一切权利。
1.3 学校对于教职员工、学生和外部机构以及个人创造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使用权,同时也要尊重创作者或发明人的合法权益。
1.4 学校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在创造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政策等。
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归属2.1 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管理工作,以及知识产权成果的评估和转化等。
2.2 教职员工、学生以及外部机构和个人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应当依照相应的合同、协议或者规定进行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配。
2.3 知识产权归属应当根据各方的实际贡献和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的协作关系进行合理分配,并明确在相关合同或协议中。
2.4 学校对于知识产权的使用、转让或许可,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政策等程序进行。
三、知识产权的使用与转化3.1 学校鼓励教职员工、学生和外部机构及个人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
3.2 学校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合作、科技成果转让等,促进学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3.3 对于进行知识产权转化合作的项目,学校应当依据合同或协议约定,明确相关权益分配、利益分享和责任承担等事项。
四、知识产权的保密与保护4.1 学校对于知识产权成果和相关信息应当进行严格的保密和控制,防止泄露或不当使用。
4.2 学校对于依法申请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的成果,应当依法保护,并积极采取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4.3 教职员工、学生以及外部机构和个人在知识产权创新和转化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保密协议或规定。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富,必须做到合理、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知识产权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一、知识产权的概念1.知识产权是指只有特定主体或者一定具体制定程序才能够有权利、获得利益或者行使控制权,而这些权利、利益和控制权均受到有效的法律管辖的一类财产性权利。
2.知识产权在法律上有自己的独立属性,其市场上的价值无可限量,其价值在知识社会有日益提高。
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的管理1.高等学校应当依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由校领导评聘专业人员负责保护知识产权。
3.高等学校应合理确定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问题,对于确定的知识产权归属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其发放知识产权授权书。
4.高等学校应当与外部有关机构订立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条约,保护学生和教师知识产权,并在其合同订立相应的条款,通过合法渠道认可和保护知识产权。
5.高等学校应当鼓励和支持教师发明创造,对发明创造成果在法律上予以保护,如需要申请专利权,高等学校还应给予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财政支持。
三、知识产权的运用1.高等学校应当落实经济运用知识产权的管理要求,将经济效益作为激励专利重要技术及尤其是共性技术发明创造和有效应用的条件,对知识产权实施合理的分配管理。
2.高等学校应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教育力度,增强教职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为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支持。
3.高等学校应该借助外部资源支持知识产权的管理,进行商用开发,将知识产权挖掘的收益,合理的分配给原创者或需用者。
四、对违反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的处理1.对于违反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据学校规定进行给予行政处理。
2.对于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高等学校可以向司法机关报案,追偿损失。
3.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定,对教师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教育,增加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减少违规行为。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阐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编制任务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提出,报国标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并纳入国标制修订计划。
项目编号20230419-T-424。
(二)背景高等学校是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旳重要阵地,是生产和传播知识旳重要场所,是知识产权发明、保护、运用和管理旳重要主体。
高校拥有旳知识产权是其重要旳无形资产,首先体现了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另首先也是高校服务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旳职能体现。
高校旳知识产权管理是关系到关键科技成果保护、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旳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停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教师及科研人员在愈加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旳同步,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旳意识也在不停提高。
不过,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技术转移运行模式、知识产权权属和收益分派等方面,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效果和技术转移成效方面存在着相称差距。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地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尚需加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紧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旳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鼓励创新旳基本保障”。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旳重要地位规定必须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而制定并推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原则是切实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旳有力抓手,是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旳有效方式,也是因应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规定旳重要手段。
(三)重要工作过程本原则起草组在结合国内原则体系最新进展及国际上原则体系研究成果旳基础上,历经预研、立项、起草及初步征求意见等,形成本原则旳征求意见稿。
其重要过程为:预研:重点搜集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并委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泛调研127所高校(包括985高校34所、211非985高校37所、其他高校56所)知识产权工作现实状况,明确了国标旳理念和思绪。
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
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场所,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学术创新和保护创作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构建原则和具体实施方式。
二、必要性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师生的知识产权,激励学术创新,建设创新型高校。
当前,学校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师生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
因此,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对于学校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原则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立足实际:制度应具体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可脱离学校的实际运行环境。
2.权责明晰:规定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3.公平合理: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应保障公共利益和流程的公正合理。
4.法律依据:制度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规性和法律效力。
5.灵活应变:制度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科领域和知识产权类型的发展变化。
四、具体实施方式1.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学校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学校应明确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和使用方式,并规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责任。
3.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学校应为师生提供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的咨询和支持服务,并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4.加强知识产权审查:学校应建立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5.知识产权激励措施:学校应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奖励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化,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五、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学校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如:1.法律法规不完善:学校需要结合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性进行自身制度的完善和弥补。
2.意识培养困难:学校需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师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
新学期校园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新学期校园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新学期,新气象!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也要注入新的活力,为校园知识产权保护献计献策。
为了让广大学子在新学期伊始就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我们特制定如下校园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识产权意识1.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
2.开展知识产权主题班会、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知识产权深入人心。
3.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律师走进校园,为师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二、建立健全校园知识产权保护机制1.成立校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
2.制定校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知识产权使用和保护行为。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举报和查处机制,确保侵权行为得到及时处理。
三、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创新人才1.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小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四、严格知识产权管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1.对校园内各类作品进行知识产权登记,确保作品合法权益。
2.严格执行学术道德规范,禁止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
3.加强对学位论文、科研成果的审查,确保知识产权合规。
五、加强校园知识产权维权援助1.建立校园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基金,为师生提供法律援助。
2.加强与知识产权维权机构的合作,为师生提供专业支持。
3.定期开展维权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知识产权维权能力。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1.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经验。
2.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学校的交流,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共享。
3.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新学期,新起点!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校园知识产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在新的学期里,共同创造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为祖国的明天注入新的活力!新学期来临,我们要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校园的关键词。
基于“法管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基于“法管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不断完善和知识产权管理的日益复杂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基于“法管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目前国内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法管融合”模式,即法律和管理双重引导下的知识产权管理。
它是在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基础上,加强法律与管理的交叉融合,注重知识产权法律和知识产权管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具有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
在“法管融合”模式下,强化法律和管理的交叉融合,实现知识产权教育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说,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学科知识的整合。
知识产权管理领域需要的知识不仅是法律和管理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技术、财务、市场、创新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研究生培养应该注重整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端人才。
二、发挥法律与管理的双重引导作用。
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法律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权利和义务,而管理则负责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和运营,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注重法律与管理的双重引导,让研究生具备深厚的法律素养和管理能力。
三、实践教学。
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培养研究生不能仅依靠学习课本知识,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使研究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开展科研活动。
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科的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一、我国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高校校级层面知识产权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但
二级院系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一)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配套体系滞后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
识不强现象,不少二级院系的领导重视不够,未做好关键技术的保密
工作,无意中造成科技成果的流失。
此外,管理者自身产权保护意识
不强,缺乏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
权责明确的组织
机构设置是有效管理的保障。
目前,院系缺少专人专职进行知识产权
管理工作,机构的设置缺失导致难以有效有序地开展工作;院系缺少与
学校层面配套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导致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缺乏从事
产权保护与管理的积极性;院系缺乏与校级管理机构(或企业)紧密联动
渠道,独立的科研行为未完全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接轨,影响知识
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是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具有人员流动频繁的特性。
例如,为了提高学术水平,高校教师
经常通过从事博士后研究、去外校做短期访问学者或出国留学等方式
进一步加深对自身学术领域的研究;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
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学业完成后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还有一些高
校教师以辞职、调离、兼职等方式创办或协办高新技术产业,诸多情
况都可能导致知识产权流失。
有研究人员发现,高校知识产权流失中,外单位窃取的为40%,随人员调配的占20%。
(二)高素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缺失目前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队
伍的培养是非常急切的。
但是,因为此类人才定位尚不够准确明晰,
很难确定知识产权人才相应的发展方向,严重影响到知识产权管理者
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当下情况是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人
员很少接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许多管理人员是从行政管理职位转岗
来的或身兼数职,没有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难以胜任知识产权
保护工作。
(三)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发展不均衡不同的二级院系学科属性不同,有些偏重基础研究,有些偏重应用研究,有些偏重成果转化,且
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不同,导致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较大差异。
不同
院系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适合本院系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形
成知识产权产生、评估、许可、转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统筹管理体系。
二、完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分析
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保证,针对院系的实际情况,各二级院系应全面客观分析,充分研究,精心
设计适合本院系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制度。
(一)以意识教育为抓手,多渠道提升管理队伍保护意识在二级院系进
行宣传教育,真正使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理解知识产权对于科研成果及
其商业化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从思想上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可综合采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1)继承传统媒介的优势,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会、宣讲会、交流会、
汇报会,定期对师生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知
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熟悉申报、资助以及授权的各个环节,掌握
发生纠纷时的处理技巧;(2)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即时传播功能,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采用专题网站、展板、橱窗、QQ等载体形式进
行宣传,深入各部门、各实验室、中心,以定期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
合的方式,强化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其懂法、知法、守法以
及用法,以维护合法权益。
(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在人才引进方
面基本实现了高学历化,行政管理人员也是如此。
但高学历化并不能
很好地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相契合。
要
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方面要严
把关,要求应试者接受过法律专业或知识产权知识的课程学习,并具
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有
计划地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结合当前知识产权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特点,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培训,定期以专题讲座
的形式实时跟进最新的法律法规。
(三)以精确化管理为目标,统筹各层级间的职责各二级院系应根据自
身实际,以精确化管理理念为导向,建立严格的科技成果保密制度、
完善的知识产权登记与界定制度、知识产权签约制度,高校、科研人员、合作单位应统筹联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设立有专门管理人员、办公场所、专项经费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高校知识产权管
理至关重要,这个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现代高校发展、拥有现代知识产权理念的职能机构,能对院系知识产权运行情况包括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实时跟踪,可采用独立管理机构的模式、挂靠
模式、只设置管理办公室,但都应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院系知识产
权服务机构要和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档案馆等部门密
切联动,一旦发现知识产权流失现象应及时通知学校管理部门,防止
无形资产损失。
对现实存在的科研人员流动,二级院系应建立保密制
度和措施,并加以规范化管理,如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结语二级
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和规范
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是保护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组织保证,应积极
构建和完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提高高校知识产权创造
能力和运行效益,以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